魁拔观后感

2024-04-23

魁拔观后感(共8篇)

篇1:魁拔观后感

说到《魁拔》,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这可是我们自己国产的动漫电影,有点结合了日本动漫的元素在里面,把中国元素展现的更加完美了。两部《魁拔》都是我很喜欢的。

电影除了电影里的人,所有观众都知道蛮吉就是魁拔了,而且知道很久,久到开始等待,等待到怀疑,怀疑电影里的主角智商,电影始终在别的无关紧要的方面铺设,新增很多角色,然后矛盾转移到他们身上,却始终没有让我们看到最想看到的,接着在第二部还是没有看到,这种感觉只有在追某些亢长啰嗦TV的时候才会感受到,有故意拖沓之嫌,观众会想是不是过早知道就真的没得演了。

美日动画电影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即便是一个系列,在第一部里产生的一些疑惑矛盾不会拖到第二部第三部,总是在你出乎意料的时候把矛盾解决了,同时又升华了主题,在观众还在想怎么解决之前解决掉才会有惊喜。而魁拔在剧情的铺设上做的的确有些拖沓,其中比较让人激动的地方就是蛮吉突然眼睛亮,欲变魁拔又不变魁拔这里,这个点在第一集末尾出现真的让人像打了鸡血一样,但是在第二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就有些无聊了,从父子俩掉下海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蛮吉只要眼睛一亮就死不了成了必杀技

很期待第三部的上映啊!

篇2:魁拔观后感

说说这部《魁拔2》电影的台词,这部中镜心妹纸占了很大的篇幅,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神到被少年感动的少女,她的形象已经丰满了,但是偏偏创作者让镜心变成了话唠解说员,她的声音真的蛮好听的,听多了也还可以,直到蛮吉说不要再跟我说话了,快点观察,我才想,啊,原来连呆萌热血少年都发现了呀。

从这部电影宏大庞杂的.世界观设定上来看,的确需要些解说才能看懂,但是过多的解说就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想象的地方了,一个新东西出现,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你说完了,只能哦,原来是这样,好吧,继续吧在镜心从不理解母亲到与母亲感同身受的时候,各种中小学语文分析课文似的台词开始如滔滔江河,连绵不绝,其实,那几个画面穿插在一起观众基本就懂了,稍微几句台词就可以,镜心妹纸突然间分析得这么具体深刻让人好像看到了语文老师重现。

篇3:魁拔观后感

一、民族文化与动画结合的必要性

与许多艺术形式一样, 动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审美取向。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唯有潜心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才能为动画的艺术创作提供连绵不断的源泉与动力。这对于动画创作同样也是具有高度指导作用的。中国的动画创作不仅可以借鉴民族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也可以先在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之后再增加民族元素的运用, 这样才能再创造出具有鲜活的民族风的中国动画。

从精神的角度上看, 当代的中国动画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指导。中国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和谐统一不但是一种伟大民族精神, 更是指引历代中国人走向强大的精神核心。“仁”“义”“信”等这些传统华夏思想成为华夏民族精神形成的主动力。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民族精神长期支撑着中华儿女坚强筋骨, 同时也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的动画工作者在动画创作中, 既要保持并弘扬这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要在创作中接纳吸收外来动画制作中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是中国动画创作员艰巨使命。想要实现中国民族动画在世界动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遵循中华文化精神与规律的基础上, 创作者站在新时代的视角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 这才有可能使中国民族动画走上觉醒之路。

二、《魁拔》民族化风格中的失与得

于2011年7月上映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 (以下简称《魁拔》) , 可以算是凝结了中国动画界的希望, 以至于被称为“中国动漫里程碑”。即使这样, 《魁拔》还是再次遭遇了滑铁卢式的票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此片的制作成本约为3500万, 宣传成本约为2000万, 但最终却换来一组悲哀的数字。该片自上映直至影片放映结束票房收入也不足300万, 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与这些令人悲伤的数字相比, 《魁拔》在网上却有着极高的评价, 豆瓣网对其打出了8分, 这一分值已经高于同期的《变形金刚3》。在高口碑低票房的同时, 也有不少观众反应:“这很难看出是一部国产动画。”“完全是模仿日式动漫的产物。”那么, 《魁拔》的针结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部影片的优弊呢?

作为中国原创动画片——《魁拔》, 它的角色设计在风格上采用了当下较为流行的唯美的写实风格, 背景设计又采用了朋克风格, 这两种风格的结合带有强烈的“哈日风”。因此, 成为被不少观众定义为该动画片的诟病之一。然而, 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的则是中国动画发展过程中原创与模仿的矛盾。但是, 原创与模仿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从那些动画业发达国家的动画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也是不可避免的阶段, 无论是风格设计还是制作技术等等, 日美等国都有很多值得让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 这部影片还吸取了欧美漫画中的打斗风格, 通过强调各种繁复的武器和招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张力。

当然,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纵向里回顾国产动画这十几年, 《魁拔》也有着之前的国产动画所没有的优点。

第一:《魁拔》的前期策划充分。在时间上, 剧本创作耗时近两年, 编剧超十人;自2005至2011年上映以来, 历时七年。3500多万元的投资, 也使得创作资金充裕, 可以说在前期策划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所进步。

第二:相较于以往的国产动画, 《魁拔》的角色设计从造型、动作与性格都比较丰富。无论是蛮吉, 还是其他角色, 都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

从以上两方面, 《魁拔》确实在近期中国动画合理化运作方面做的相对突出。但话分两面, 在学习应用日美先进动画技术的同时, 也因该拿捏好借鉴的分寸。很多过于类似美、日动漫的故事设计, 使观众难以将作品与国产动画联系起来, 在所谓“天界魁拔司”“地星神圣联盟”“九国联盟”等这些陌生感十足的名词, 大量的日式元素, 包括人物的名字、对白, 以及服装造型灯都被运用进来。所有这些, 都足以让观众在观看时产生迷惑感:这是一部中国动画吗?

三、根植民族, 发展中国动画

从《魁拔》这部动画中, 除了它的剧本创作涉及“天、地、人”的道家哲学元素。我们没有看到作品能够很好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可以说, 给我们留下了种种遗憾。那么, 当我们置身于博大繁杂的中国文化与艺术中, 又该如何选择、发扬、借鉴其中的精华?

首先, 从挖掘民族元素的角度入手, 我们知道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除了视觉可以从各种民族民间的艺术表现上进行吸收与借鉴, 在听觉上也可以对民族元素进行挖掘。例如配乐, 配乐对于一部动画作品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 音乐的历史悠久, 乐器种类繁多, 如中国传统的乐器来说, 有古筝、二胡、琵琶等。这些具有民族色彩的乐器可以演奏出鲜明民族特色的乐调, 从而使动画影片具有民族风味。

其次, 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民族文化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孤立与刻板的完全照搬是对继承的片面化的理解。中国动画想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是要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改进的。然而, 一味强调纯粹的民族文化是会让中国动画走向守旧一端而忽视它的时代性。会使得民族文化变成所谓的民粹文化, 影响作品的国际化、大众化的商业发展空间。因此, 中国动画在意识上就要具有现代意识, 即使是怀旧风格也绝不能是老面孔, 也是要变化的。

四、结论

《魁拔》是近年来难得的国产动画, 是国产动画在学习赶超国际先进商业动画的过程中, 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所反映出的国产动画目前所存在的民族元素缺失的问题, 不仅仅存在于《魁拔》这一部作品之中, 可以说,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动画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一问题。而就整体制作来说, 《魁拔》确实是诚意之作。

发展中国动画势必要以坚持民族文化为前提, 在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与传承, 既不能因循守旧, 也不能从他人那里直接拿来。应当潜心挖掘新时代的民族元素, 真正实现中国动画扎根于本国土壤, 同时兼收并蓄别国先进的经验与制作运营机制达到与自身文化融会贯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是中国动画茁壮成长, 繁荣昌盛的最终目标, 才能使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崭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才能使中国动画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之路。

摘要:由《魁拔之十万火急》探讨何为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内涵, 并对影片的内容进行民族化分析, 探索国产动画如何使用民族元素。指出, 要从民族化的故事、民族化的表现手法和配乐等方面开发新的民族元素,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学习与模仿的关系。

关键词:魁拔,民族化,国产动画,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婷.中国动画之文化意蕴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2]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给《魁拔》点掌声

这就是《魁拔2》的尴尬现状。它拥有比肩日本动漫的优异品质:很多影院甚至错把它标为日本出品;但它的宣传力度却近乎为零:当它的大名出现在影讯公告上的时候,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它该怎么念,更别提会有兴趣了。

这种尴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的《魁拔1》上映得无声无息,很多人都是在网上看到之后才惊呼国产动画竟也有如此大作!大家伙纷纷向出品公司青青树汇钱,算是补票,支持国产——《魁拔》系列的横空出世昭示着,国内动漫迷再也不用胃疼地看喜羊羊和喜羊羊以及喜羊羊了。

为了一睹这部被誉为“国产动漫标杆”的大作,小编专程“抢”到了首映票,结果进去后才尴尬地发现自己形单影只。待到快开场的时候,终于又进来一位大叔,这让小编激动万分,冲上去执手相望泪眼。结果大叔尴尬地笑笑,从包里掏出了DV——敢情他只是来拍枪版的!小编简直是眼含热泪看完这部《魁拔2》的,一邊为影片“业界良心”级别的品质所感动,一边为惨烈的上座率所心痛。

对于宣传问题,青青树的掌门王川也很无奈:为了保证质量,公司把资金都投入到制作中去了,所以就没钱搞宣传。跟那些宣传为主制片为辅的大烂片比起来,国产动漫急切需要理解和支持,它不再是糊弄小孩的玩意儿,而真正拥有打动心灵的力量。

篇5:《魁拔》读后感

《魁拔》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元泱境界当中,这个世界不仅包含有人们居住的地界还有天上人居住的天界,其中地界上的大陆又分为几个大国统治。几个大国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衣着服饰,甚至招式风格,而这一点就有相当大的能够扩展的空间了。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借鉴了《火影忍者》中五大国的设定,而魁拔的残党留守的涡流岛在地图上一看俨然就是《魔兽世界》中的大漩涡。

而居住在这之中的行侠仗义的妖侠们都会使用脉术――一种类似于内功的格斗技,而一个人能打开的脉门数量多少理论上和其武功高强的程度成正比。一般的妖侠能够打开3个,厉害些的能够打开4个,而剧中龙族的妖侠,被戏称为长脸大哥哥的卡拉肖克?潘在U17上连载的《魁拔》外传漫画中甚至能够打开六个脉门,比剧场版动画中还能多打开两个,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

纹耀也是贯穿全剧的重要道具。纹耀就是身份的象征,拥有十大纹耀其中之一的人都会被人敬仰,甚至也只有拥有十大纹耀之一的人才能参加魁拔远征军。十大纹耀具体是哪十大暂时还没有全部告诉我们,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而纹耀也成为剧中矛盾的导火索,从卡拉肖克?潘和蛮大人的比武,再到登船时的棍打长脸大哥哥、以及之后的蛮吉与树国士兵的决斗都是因纹耀而起。

篇6:魁拔影评

制造学院

0843021221 作为一部玄幻作品,《魁拔》在一开场由独白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其所塑造的世界——元泱世界,从而使观众摆脱平常的逻辑思考,把大家从现实中拉进电影剧情中,跟随其天马行空的情节发展。然后用一个每333年复活一次的具有毁灭一切力量的事物——魁拔作为贯穿整个影片的线索:在之前的魁拔被一次次打败后,第六代魁拔因为一个个小小的错误而逃过了天神们的打击,故事也由此开始。魁拔诞生后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然而故事中包括魁拔自己在内所有人都不清楚幼年期的魁拔在哪,接下来魁拔被塑造成一个成天跟随其养父蛮小满练武,希望发出强大脉冲的小男孩——蛮吉。作为一个励志的情节,影片把蛮吉塑造成了一个勇敢、可爱、不服输的形象,描述其在经历一系列的失败与努力后,终于发出了一个脉冲波,把窝窝乡的村民从劫匪手下救了出来。之后,蛮吉在蛮小满的带领下踏上了消灭魁拔——也就是蛮吉自己的征程,在经历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后,蛮吉(魁拔)召唤出了他强大的脉兽,然而出于对蛮小满的亲情,蛮吉自封了脉门。可以说在《魁拔之十万火急》影片中魁拔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影片以这种耐人回味的结尾,给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魁拔》希望在画面上做的尽善尽美,可以看出每个角色的形象和每个地方场景都经过了精心地设计。作为一个系列的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在角色的塑造上显得有些欠缺,如许多重要的角色在开场时一窝蜂的进行介绍,对太多人的叙述只言片语一笔带过,让人感觉过于苍白。另一方面如《魁拔》对蛮小满的小缺点毫不回避,避免了过去那种对主角高大全的塑造模式,显然在这一点上《魁拔》却较过去的国产动画成功许多,《魁拔》还塑造了村长、谷鸡泰、长脸大哥哥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

《魁拔》票房远远落后于《喜羊羊》,除了宣传的因素之外,不得不承认《魁拔》本身许多地方过于粗糙:例如影片一开始有许多现代化的概念如飞船、核打击等,后来蛮吉们所到的地方的生产力水平又完全处于古代社会,并不是说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因为故事本身就是玄幻的,但是前后二者之间完全没有穿插联系,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当蛮小满在客店决斗时被人奚落其纹耀不名一文时,蛮吉回想起了过去一幕幕蛮小满对其吹嘘自己的纹耀多么多么神奇的情形,本来是通过蛮吉巨大的心里落差而很煽情的一幕,紧接着蛮吉确说他早就知道蛮小满的纹耀是自己做的,前后自相矛盾;在蛮吉与都尉打斗的过程中,围观的妖侠们显得弱智般的情绪化,显然通过群情激奋的声援远远比不上一个高手在一旁默不作声地帮助蛮吉的效果好;在与魁拔的脉兽打斗时两位将军一会儿在岸上,一会儿在船上;蛮吉有一句口头禅“那绝对是当然的”,电影的制作者显然希望时其成为蛮吉乃至《魁拔》的一个标签,然而这一句话与蛮吉平常的语言风格相差太远,从而不免显得生硬。最后,作为一部国产电影,虽然影片创造了魁拔、脉冲、脉门、脉兽、纹耀等诸多概念,然而《魁拔》中除了汉字这一中国元素外,《魁拔》整体风格的精髓部分几乎没有什么中国特色,比如打斗靠脉冲(气功),人物面部表情由严肃到嬉笑急剧变化以至于片中穿插的黑色小幽默等等„„《魁拔》抄袭了太多日本动漫的成分,以至于往往给人人一种日本动漫的翻译片的感觉。

篇7:魁拔观后感

文献综述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专业管理

班级: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学生:胡圆圆

学号:20151102089 指导教师:杜洪涛

2016年11月23

目录

前言

1.国际及国内大背景 2.前期准备工作 3.影片内容 3.1世界观的建造

3.2人物形象的设定与人物性格的塑造 3.3中国文化的发扬

4.后期发展

结语

前言:

《魁拔》系列第一部的《魁拔之十万火急》仅仅300万出头的票房到《魁拔》系列第二部的《魁拔之大战元泱界》上映首周仅首周就突破2000万的巨大转折。究其原因,宣传定位的失利导致了第一部的票房滑铁卢,但其制作团队“青青树”在制作过程中的不懈努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认真与诚意,使第二部迎来了票房的春天。只有对于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国际以及国内的大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迫在眉睫。相应的,我国出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以高附加值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是这些政策的首要受益者。而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动漫产业近几年倍受青睐。早期80年代的国产动漫作品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目前国内上映的动画以外来的美日动漫和国产的“低幼化”的“动画片”为主。综观我国动漫现状:一方面,整合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新媒体等的能力不足,不但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日渐微弱,在中国本土的主导地位也受到挑战和威胁;另一方面,国产动漫在市场化运营方面缺乏经验,只着重于作品本身的创作播出,未考虑如何形成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难以形成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再生产格局。此外,动漫产业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扩张性,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包含了民族文化符号和内涵的文化产品。动漫产品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其价值观尚未定型,在长期接受美国日本动漫作品中传递的文化及价值观以及“低幼化”的国产“动画片”“的说教式的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淡忘本国文化精粹,可能造成一些民族文化逐步走向消亡,也同时不利于正确的成熟的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何解决国产动漫面临市场不完善、原创能力不足、陈旧的创作观念的束缚、受众定位不够广泛、出版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如何生产出大众化的国产动画片以及发展动漫衍生品、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并将这些动漫产品推向市场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国产的文化作品走向世界,彰显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义不容辞!① 刘思彤:《从“赢了口碑输了票房”到“口碑票房的双赢”-〈魁拔〉和〈千与千寻〉的叙事和审美比较》,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② 冯果、田奥:《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新特点与新出路——细读〈魁拔〉列与〈昆塔•盒子总动员〉》,《当代电影》2014年第10期。

③ 李优、熊花:《产业链视角下对中国动漫市场营销的思考——以〈魁拔〉〈秦时明月〉〈阿狸〉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4期。

在这个国漫亟需崛起的时候,有一些有别于以往的“低幼动画片”的国产动漫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秦时明月》、《十万个冷笑话》、《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近几年比较优秀的动漫着实让我们小小的惊艳了一把。取得的成就固然可贺,但是存在的不足也不可忽视,唯有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让我们的国产动漫更进一步,离国际化标准更近一步。在这里,举一个比较典型的《魁拔》系列,从它的准备工作影片上映一直到后续发展,来探索国产动漫发展的奥秘及方向。

2.前期准备工作

《魁拔》系列是打着热血动漫的旗号出发的。与其精心制作与宣传的大投入的3500万资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部上映仅仅300万冒头的票房。这样的数据对比怎么看都是一个赤裸裸的讽刺,是一个“赔本”的买卖,而且,赔大发了!为什么同是热血主题的日漫在中国备受欢迎和瞩目,到《魁拔》这就行不通了,反而备受冷落呢?首先是营销的错位、宣发不给力:原本是“跟观众一起看电影”的美好想法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和影院的低排片率等原因,变成了“跟电影院一起卖票”,不禁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除此之外,市场调查的不准确也是导致其票房“滑铁卢”的原因之一:8岁到38岁的观众定位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践行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是特别严格规范,对于市场构成、观众需要的调查也不够充分。而且,受到目前国产动漫产业环境的逼迫和挤压,《魁拔》无法试用日本动漫“漫画——电视版——剧场版”这样的模式,导致其高投资背景下的票房没有保证。所以,结果的不如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3500万的制作成本、2000万的发行成本、耗时两年的剧本、达到两位数的编剧人数„„历时7年,“青青树”团队才把它推向了市场。高额的成本和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没有换回与之相符的高票房,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魁拔》创作团队的倾心付出为这部遭遇票房“滑铁卢”片赢得了高口碑。而人物角色丰富而具有辨识度的造型、动作与性格把他们的诚意更直观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为第二部的上映也铺好了道路。

吸取了第一部的失败的教训,青青树对第二部做出了“00后看热血,90后看感动,80后看人生”的策划定位。同时,将通过在南方少儿、卡酷卫视、江苏优漫卡通卫视等频道上的撒网式宣传,以及跟游戏网站4399合作开发《魁拔》的游戏,做全面的推广。此外,在全国中小学门口的晨光文具店推出《魁拔之蛮吉传说》小画书,使读者更加了解电影主角“蛮吉的这一形象。“这样的撒网式宣传,主要针对传统市场,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能知道《魁拔》的上映信息。”“青青树”创办人之一武寒青说。同时,《魁拔》工办跟全世界发行量领先的漫画杂志达成战略合作,授权其对于《魁拔》进行漫画改编。这样的宣传加上第一部的口碑,使得第二部第三部的票房有了质的飞跃。

① 王筱竹:《〈魁拔〉,中国原创动画电影之路》,《装饰》2013年第9期。②章力:《由〈魁拔之十万火急〉看中国动画创作中的现状》,《大众文艺》2015年第21期。

③余殊:《〈魁拔Ⅱ:大战元泱界〉也许好戏才刚上演》,《中国电影市场》2012年第12期。

④ 汤梦箫:《〈魁拔〉:国产动画产业之殇》,《大众文艺》2012年第24期。⑤ 于浩洋:《“青青树”打造中国优秀动画片》,《滨海时报》,2013-06-28。

3.影片内容 3.1世界观的建造

法国电影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说过:“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影片。”而《魁拔》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叙事就是构成这部影片艺术整体的支柱性要素。而叙述一个故事,首先要对这个故事的框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而对于《魁拔》这个重新构建了一个架空世界的电影来说,首先要赋予这个世界属于它的基本的价值观念,王川在谈及《魁拔》的世界观和种族史设定时提到,这是由8位编剧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设讨完成,为了保证了这个项目不论出多少部片子、改多少种游戏,都能有强大的创意基础来支撑。这个世界观设立的初衷是极好的,但是放在一个作为品牌打响头炮的90分钟剧场版电影上面,就显得过于宏大了。影片开始时,绚烂和画面和旁白将观众深深吸引,可是这短暂的几分钟,灌输的信息量过大,以至于很多观众还没理解怎么回事就匆匆而过了。这种世界观的设计无论多么完备,都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对于动漫迷们而言,这样的设计日本和美国动漫和日漫中十分常见,并不令人惊叹;而对于非动漫迷而言,开场长时间的铺陈和介绍会逐渐磨灭他们进入剧情的热情,使其产生厌倦感。如果能在此对其进行提炼、或者仅仅透露与本集相关的内容,将其他信息隐藏起来形成神秘感,可能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魁拔》的世界观拥有一种哲学潜质,引人深思。“魁拔”到底是善还是恶?真实存在的“魁拔”是个单纯、可爱的少年,而恶魔的“魁拔”只出现在人们的心中。蛮吉在不知道自己是“魁拔”的情况下,去参加盟军攻打“魁拔”。蛮吉是作为一个恶的想象与善的实态的结合体而存在着。就像“蛮吉”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野蛮和吉祥两个相反的词汇一样,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哲学辩证思维的存在,他将来一定会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就像任何哲学命题最终都将归结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这三个问题上一样,蛮吉也一会面对自己的前身、自己的归宿和自己生存的意义这三个巨大问题。不得不说,《魁拔》的世界观是极其深奥的。

①郭珂羽:《对热血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冷思考》,《电影文学》2012年第11期。

② 刘思彤:《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新闻世界》2014年第2 期。

③ 谷淞:《架空辩证的文化图景——〈魁拔之食万火急〉世界观中透示的动画精神状态》,《电影艺术》2011年第6期。

④ 殷笳伦:《初露锋芒——〈魁拔之十万火急〉浅析》,《电影评介》2012年第7期。

3.2人物角色的设定与人物性格的塑造

不同于以往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片中“高大全”的人物的塑造以及绝对善恶的对立。《魁拔》里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丰富而饱满的。任何社会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攻打联军里面也有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魁拔阵营里所谓的“坏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让我们感动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比如 “幽弥狂”,依照人们传统的审美观点,他应该是典型的反派角色,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身份被抽丝剥茧般地展示出来,我们“发现”他与他的朋友同样是不公正体制的受害者。最后,他的死亡实在让我们不觉扼腕;再比如“海问香”这个角色,初见她忍不住的心动,那么温柔美丽的女子,在与对手决斗前都会和对方做一天的朋友,从她所说的看到自己曾经的朋友被自己杀会呕吐可以看出,她是不喜欢杀戮与战争的,可是在战争中她又是毫不留情的狠厉。这种矛盾的善与恶的对立强化了她的人物形象。而她的死也是矛盾的,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己守护和效忠的对象所杀死,更让我们觉得心痛;再说到天神镜心,她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的,自恃清高和过于理性,在她的身上表露无疑。《魁拔》这种复杂的人物设置使人物更加鲜活,也更符合成人观众的审美需求。人性是复杂的,本就没有绝对的善恶美丑之分。而这,也为家长给孩子进一步阐释和教育是非观念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而对于故事的主角——“魁拔”,这一点体现的更明显。第六代“魁拔”蛮吉戏剧性地成长在敌人的阵营里,他从小努力学习武功,发誓做个游侠打败“魁拔”,可事实上“魁拔”竟然就是他自己。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正压邪才是故事最好的结局,那蛮吉的结局是什么呢?一个看似无力的个体既克服了自己的邪恶本性,趋向善良;又以一人之力,挑战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威权政治,让我们为之惊叹。这里传递的理念是:最强大、最难以战胜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自己打败自己才是最好的结局。蛮吉身上汇集了诸多“热血青少年”的符号,他有着热情、乐观、不服输的特质和精神,越挫越勇,一切苦难只为成长,只为强大。这里塑造的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有着坚韧不屈战斗精神的单纯少年的形象,他乐观活泼,不轻言失败。《魁拔》传递的轴、真、善的核心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① 冯果、田奥:《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新特点与新出路——细读〈魁拔〉列与〈昆塔•盒子总动员〉》,《当代电影》2014年第10期。

② 王勇:《探究中国影视动漫剧本创作中的人物造型 以〈魁拔〉三部曲为例》;《艺术教育》2016年第4期。

③ 徐欣:《中国动画中的武侠情结——从动画长片〈魁拔之十万火急〉与〈兔侠传奇〉谈起》,《美术大观》2012年第3期。

④ 余殊:《〈魁拔Ⅱ:大战元泱界〉也许好戏才刚上演》,《中国电影市场》2012年第12期。

⑤ 殷笳伦:《初露锋芒——〈魁拔之十万火急〉浅析》,《电影评介》2012年第7期。

⑥ 刘思彤:《从“赢了口碑输了票房”到“口碑票房的双赢”-〈魁拔〉和〈千与千寻〉的叙事和审美比较》,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

有人说,《魁拔》这部影片分明就是模仿甚至照搬日本动漫。对于这点,导演王川是这么回应的,他毫不讳言《魁拔》的日漫风格,或者不应该说是日漫风格,叫做写实风格更为准确,只不过在身为动漫大国的日本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写实风格是目前国际主流动漫市场上广受欢迎的一种产品类型,尊重市场就不应该对这种风格做简单排斥,这其实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部影片里的体现不说淋漓尽致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就《魁拔》系列所创造的世界来看:影片中的世界是一个以魁拔的“出现——被消灭——再出现”为周期的历史,它具有非常明显中国传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轮回观。分封列国、异族林立的设置可以从《山海经》、《镜花缘》等志怪经典中找到原型。“魁拔”正是取自《山海经》中的怪兽名字“魁魅”,而《魁拔》中天神——妖侠的等级制度不禁让人联想到上古三代的血统贵族以及东晋门阀士族时代的社会阶层分划。而主角蛮吉形象的也是借鉴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而从这个世界用来表现实力的“脉冲”不难看出中华武术的影子。蛮小满为追求梦想、维护公平正义而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和形象也正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其次,在场景和情节的的设置中,中国文化也可见一斑。窝窝乡开全体乡民大会的情景,很明显地带有中国平民式风格,那种家长里短的琐碎,在日本动漫中是见不到的。村长的口头禅“饭总是要吃的”也是基于中国几千年来“民以食为天”的农业社会习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另外,他骗走蛮吉父子的方法是典型碍于面子的欺瞒艺术„„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中国特色,以至于有人会担心日文版的《魁拔》面世后日本人会读不懂中国式幽默,看不出笑点。这里的人穿着像武士一样的服饰,表现的却是中国的儒,是中国人天生的善意、内敛、进退有度,是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而我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发掘的传统文化远不止这些。如何让我们的中华文明更深更远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践行。

① 赵冰:《呼唤中国动画的美丽精神——从〈魁拔〉系列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当代电影》2015年第10期。

② 刘思彤:《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新闻世界》2014年第2期。

③ 王柯:《从符号学角度探析〈魁拔之十万火急〉中的动画形象》,《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期。

④ 王勇:《探究中国影视动漫剧本创作中的人物造型 以〈魁拔〉三部曲为例》,《艺术教育》2016年第4期。

⑤ 郭珂羽:《对热血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冷思考》,《电影文学》2012年第11期。

⑥ 冯果、田奥:《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新特点与新出路——细读〈魁拔〉列与〈昆塔•盒子总动员〉》,《当代电影》2014年第10期。

⑦ 汤梦箫:《〈魁拔〉:国产动画产业之殇》,《大众文艺》2012年第24期。⑧ 徐璐:《谈中国动漫创作的艺术价值观审视与再塑》,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⑨ 章力:《由〈魁拔之十万火急〉看中国动画创作中的现状》,《大众文艺》2015年第21期。

4.后期发展

《魁拔》第一部采用“从动画电影开始做动漫品牌”的美国模式,形成了“影视动画制作—院线放映—播放版权代理—衍生品开发”的产业链,吸引了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商争相购买作品版权。从国际入手,以海外营销赢得口碑,改变国内观众对本土动漫的低幼化偏见、对国产动漫缺乏信心等问题,从而打开国内市场,在《魁拔》第二部的身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这样的营销策略不失为品牌建设的好方法,但是短期内收不到什么效果。而《魁拔》第一部放映结束后,青青树在线上和线下都做了大量调查,把观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在《魁拔》第二部中进行了调整及改善,迎来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而单单做这些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动画产业链的后期环节很多,包括产品推广、营销、衍生品开发等等。目前,《魁拔》在《漫客》连载的排名越来越高,市场反馈非常好。实际上,早在前期策划阶段就首先考虑到植入问题,这为后期产业预留了更多端口,包括游戏、漫画、周边、舞台剧、主题乐园等方面的渗透。

总体来说,《魁拔》的营销方法是从大处入手,从影片入手,通过影片的影响力进行产业链的开发,这样的营销模式明显具有美国动漫的倾向。但是笔者觉得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并不十分受用。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关心动漫产业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十分大,而这其中关心国漫的又要减少一定的比例,而热血动漫又能分到多少人?„„所以,整个算下来,能为《魁拔》留下脚步的人就少之又少。而再看营销模式与之基本相反的《阿狸》系列,在中国大众的心中的认可度可能就比它高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至少混了个“脸熟”。也许其世界观没有《魁拔》宏大,也许其核心精神没有《魁拔》深刻,但并不耽误人家卖得好。从这些看来《魁拔》想要在中国进行产业链营销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真不少。

① 李优、熊花:《产业链视角下对中国动漫市场营销的思考——以〈魁拔〉〈秦时明月〉〈阿狸〉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4期。② 刘思彤:《从“赢了口碑输了票房”到“口碑票房的双赢”——〈魁拔〉和〈千与千寻〉的叙事和审美比较》,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③汤梦箫:《〈魁拔〉:国产动画产业之殇》,《大众文艺》2012年第24期。

④余殊:《〈魁拔Ⅱ:大战元泱界〉也许好戏才刚上演》,《中国电影市场》2012年第12期。⑤米高峰:《国产动画电影〈魁拔〉系列商业化转型探索》,《艺术评论》2015年第8期。⑥米高峰、米娟:《动画电影〈魁拔〉系列的商业化创作探析》,《电影评介》2015年第9期。⑦苗好:《〈魁拔之十万火急〉艺术性与商业性及其关系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结语

篇8:《魁拔》的输与赢

“海外动漫行业的收益模式是,如果动画电影的总票房是1,出版物和音像收入会是总票房收入的2倍,周边授权衍生品的收入则要达到总票房收入的9倍。”武寒青认为,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5年,因为这不单单是制作一部电影的时间,而是设计一个品牌的时间。“说到底,动画电影是一个以已知条件求解的过程,为了要赚更多的钱,你需要把什么东西包裹进电影里,是一个需要通体考量的复杂体系。”

设计一个动漫长线品牌需要包括所有后续的商业构想,比如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品牌,如何能够让这个品牌活下去,围绕这个品牌可以开发出哪些产品等。而动画电影只是整个品牌的宣传广告,是所有后续商业设想的一个载体,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现形式等全部都由背后的商业诉求决定。

“我们看《玩具总动员》的票房收入过亿已经很高,但是实际上皮克斯的主要收入并不在电影本身,而在后续的衍生品开发。包括玩具、游戏、图书等所有这些周边的授权商品。没有这些,只靠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是没办法维持一家公司良好地运营下去的。迪士尼曾入不敷出,也是迪士尼游乐园出现了之后才让这个品牌真正活了起来。”

在这样的逻辑和布局之下,武寒青甚至有一丝庆幸—《魁拔1》来自观众几乎一边倒的好评和惨淡票房之间的巨大落差,更能激起人们对“魁拔”这个品牌的好奇,成为后续产业链发展的铺垫。

武寒青觉得,《魁拔》用自己布局动漫产业链的方法改变中国动漫电影靠票房的单一模式是有价值的尝试。

为生存转型

布局动画全产业链是国际上动画电影的通行做法,但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在国内遇到的考验是多重的。观众有没有需求,投资方、市场和渠道有没有耐心,公司能不能撑到赚钱的那一天,都是问题。

首先把“魁拔”作为电影名字,对武寒青和她的团队来说就是一次成本很高的冒险。虽然两个字单独看都不复杂,但是放在一起,很多人不敢念。在票房失利的分析中,有人将这个难读又难懂的电影名字首先作为了批判对象。院线的人曾经对武寒青说,光是这个名字就至少减了一大半的票房。

但是武寒青觉得这个名字是个双刃剑。因为它独特,观众一旦接受忠诚度会非常高。从长线的品牌培育来看,这个名字是最好的选择。电影上映前,他们曾经选过另外一些名字:灵山王、南极历险记等观众熟悉、电影院受欢迎的名字。

“我们拿着这些名字去给学生们看,学生们觉得土死了,谁愿意去消费、去买后面的产品?但是‘魁拔’这两个字就是酷,等到他老了的时候,他说我爱“魁拔”他不丢人,他要还说爱‘奥特曼’就会觉得丢人。所以要看你先要的是什么。”

在动漫这一行20多年,武寒青认为自己的优势就在于十分清楚自己做动漫应该先要什么,后要什么。她个人的从业经历也是中国动画产业从体制内只管做好内容,到打破体制面对市场求生存的一个缩影。

1986年,她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和现在的丈夫王川,也是《魁拔》系列的导演,一起创立了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武寒青在北影厂做的是文学部主任,后来又做了儿影厂副厂长,主要就是做内容,如何被观众喜欢、如何在国内外拿奖是一个基本功。

“但是拿了奖之后、观众喜欢之后有没有后续的商业化能力?”武寒青认为,动画行业的良性发展,一定需要具备商业空间和商业逻辑。如何赚钱才是最大问题。

青青树同样面临如何把内容制作的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能力。

创立青青树的前几年,这还不是一个问题。当时,在市场上动画制作每分钟1万元的时候,青青树有能力把成本压到更低却可以拿出最好的作品。在动漫圈,大家都知道青青树的员工很“阔”,从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4年,员工们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两万工资,比当时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要高出四、五倍。

好日子持续到2004年,国家为了扶持国内动漫市场,广电总局颁发了一个对国外动画在黄金时段的禁播令,每天傍晚的17点到晚上22点只允许播放国产动画片。政策刺激了行业发展,大量的资金和人涌进了这一行。加上当时又有了新的动画制作工具Flash,动画制作的成本从每分钟1万元迅速被拉低到几百元。青青树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突然变成了第一要事。武寒青和另外几个创始人,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不会因为中国出台了一个鼓励政策就会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市场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是非常安全的,什么样的片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本。”青青树决定把原来的积累都用在研发能够跟国际市场接轨 的产品上。问题是,他们有没有匹配的资源做出这样的转变。

从被动到主动

首先是技术差距。与国际衔接,就意味着动画的制作水平要达到国际标准。而从国内标准到国际标准,差距不是从1到2,而是从0到1。

“以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为例,为什么功夫熊猫的表情如此细腻生动?那是因为这类动画片在制作时,要先用真人来演一遍,然后再让工程师把他们的动作在纸上画下来,扫描进电脑进行合成,最大限度地把动画形象的每一个神态和动作描绘得非常细腻。相比之下,国内的动漫产品一秒钟最多只有一二张手绘图,所以动画形象的动作与神态就显得不够自然和丰富。”

在决策是否要转型的这个当口,青青树接了《地藏经》的项目,来自制片人陈晓旭的高要求成为转型的一个契机。

“我们按照常规分析,觉得地藏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后,给她的是敦煌飞天的造型风格,但是她一直不满意。后来我们发现她一直把我们逼到了要做写实动画片的这个高度。她要的这个实际上就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国际标准的要求。”武寒青和她的团队们曾经商量过要不要接这个业务。接,现在的团队达不到这种制作能力,必须从头开始培训;不接,这个挑战和他们面临的选择方向一致,既然客户有要求,这实在是一个绝佳的转型契机。

nlc202309030056

青青树原有的百十来个动画制作人员,透视、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功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指哪儿打哪儿的地步,现在要做出达到国际标准的作品,意味着要重新开始学习,一切从头开始。而重新开始之后的道路是未知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冒这个险。

《地藏经》是一个有写实要求的动画片,里面有印度人、东南亚人、阿拉伯人,如何把他们画出来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是非常难得的。现任青青树工艺总监的匡宇奇,为了做《地藏经》,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人体结构,他曾经长时间盯着石膏像琢磨如何从面部捕捉不同人种之间的特点,后来通过武寒青给他买的一个BBC的人脸纪录片分析整理,才最终做出了一个婆罗门女的造型,使人们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是印度人。

“我们后来做角色设定的时候,每一个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大家都觉得我们疯了,因为不懂美术的人却在用这种方式在做。”《地藏经》把青青树在转型的路上推了一把,下面他们开始主动布局。

布局

从需求上看,在海外的电影市场,如果年终排名,当年优质的动画电影的票房一定会排在前三名之列,动画电影一直都是票房的良药,比如《狮子王》、《冰河世纪》、《功夫熊猫》等。海外市场有良好的动画创作环境,观众们也已经形成了欣赏动画片的文化和心态,而不仅仅认为动画片是孩子的专利。所以,青青树对“魁拔”系列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面对海外市场、全球观众。

2005年开始,青青树不再接活,专心做研发,开始筹备“魁拔”。

标准提高首先是人的问题,包括人的技能和观念。

一直以来,动漫行业形成的模式是画师的画每通过一张就给一张的钱。当标准被提高到国际标准后,一个画师一个月虽然可以画出很多张,却常常没有一张通过,很多人就只剩下微薄的基本工资,一些人转行,一些人辞职,将近200人的青青树,最少的时候只剩下7个员工。

在动画电影发达的日本和美国,画动漫是一门手艺,更多的画师不是从学校走出来的,而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出来的。一笔一划,不是画到纸上就结束了,画出一幅画只是最简单的一步,哪一笔需要重,哪一笔需要细,需要做的不是加工,而是创作。

他们重新培训,听海外有经验的动画从业人员来讲课,弄清楚在海外什么样的动画产品最赚钱,主流的动作类型有哪些。他们把《指环王》、《哈利波特》、《海贼王》、《火影》等片子拉到每一帧,一格一格地放,看他们的角色设定、颜色设定、起承转合是怎么做的,从中分析规律。

《魁拔》系列的团队成员也选择了多元化的结构,有中国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的文科生,也有主攻游戏开发的理科生。所以《魁拔》最后的成片虽然是动画电影,却不是以动画为主要立场,而是主要突出了电影感。

“原来的国产动画电影主要突出流畅、角色表演的能力,而《魁拔》是按照电影的规律来设计的,从故事、画面到音效,观众在电影院里除了看懂故事外,还有丰盛的视听享受。”在制作《魁拔》时,武寒青和青青树有一种意图,就是希望改变国人一提起“动画”二字就和“低龄”挂钩的固有观念。

产品做出来,院线是否愿意推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魁拔1》上映的时候,电影院几乎看不到宣传海报,液晶显示屏上也不显示《魁拔》的场次,有的观众在买票的时候还会得到影院工作人员的特别提醒:“这可是国产动画片哦,要想好了哦。”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因为质量不高给观众带来的固有印象,比武寒青想象的还要严重。

延长产品线、做衍生产品是青青树布局中重要的一环。

在《魁拔1》上映之前,青青树已经有了相关产品的开发,包括漫画和一些周边产品的设计,还有一本关于《魁拔》系列整个世界观说明的《魁拔之书》。但是当他们拿着这些与周边合作伙伴沟通的时候,人们并不买账。

按照国际电影市场的惯例,一部作品在完成全部创作前,出品方会先拿出一段样片,在戛纳、柏林这样的节展上进行前期预售。《魁拔1》还处在制作阶段的时候,武寒青本来也想按照这种方式到国际节展上去做预售,但并不成功。“海外片商对于中国原创动画作品没有信心,他们原则上是不对中国的动画电影做预购的。”

“所以我们才决定先出电影,让电影为我们‘魁拔’的整个品牌打广告。”武寒青说,当《魁拔1》公映之后,她再去跟周边谈合作,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图书到漫画,一直到游戏和周边的产品全都是国际化的合作。从2011年《魁拔1》制作完成,青青树已经先后将其发行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国产动画电影第一次成功跨进世界动画电影市场。

一个品牌的成长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大家只看到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票房收入过亿了,但是不知道《玩具总动员》之前,皮克斯也是一个经过了20年经验积累的公司,他们制作一部《玩具总动员》也花费了四五年时间。而放到整个美国动画电影市场看,《玩具总动员》是在经历了几十年动画行业发展经验沉淀后出来的作品。”

2013年5月31日《魁拔2》上映,总票房突破了2000万,远远超过了第一部的票房,只是与海外动画电影的票房差距仍然巨大。

动画行业是一个大工业的合作,每一个环节都走通,这个行业才能活下去。

“从观众的诉求,到内容、技术、渠道、周边产业链,与国际相比,现在的中国动漫产业就像一块蛮荒之地,想要让这片土地繁茂,就要先开荒。必须一步一步来,国外的同行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武寒青说。

上一篇:杨楼镇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下一篇:《草原》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