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2024-04-20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精选9篇)

篇1: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3.2手术间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3.3洁净手术间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3.4负压手术间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3.5一般手术间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3.6限制区

为维持手术区域较高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的进入进行严格限制的区域,包括手术间、刷手区和无菌物品存放间等。3.7半限制区

为维持手术区域一定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进行限制的区域,包括术前准备间、器械间和麻醉恢复间。3.8非限制区

一般指无特殊洁净度要求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区、休息区、更衣区和患者准备区(间)。3.9空气过滤器

以机械阻挡、阻隔(如网、孔)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粒(无生命和有生命)截留在滤料上的装置称为空气过滤器。3.10粗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2um微粒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50%,初阻力≤50Pa的过滤器为I型粗效过滤器、20%≤计数效率<50%的为II型粗效过滤器: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50%的过滤器为III型粗效过滤器、<50%的过滤器是Ⅳ型粗效过滤器。3.11中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μm微粒的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过滤器。其中60%≤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I型过滤器,40%≤计数效率<60%而≥40%的过滤器为中效II型滤器,20%≤计数效率<40%的过滤器为中效III型过滤器。3.12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 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70%S计数效率<95%的过滤器。

3.13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按《空气过滤器》(GB/T 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95%≤计数效率<于99.9%的过滤器。3.14高效空气过滤器

额定通过风量下,钠焰法效率在99.9%-99.999%之间,初阻力在190-250 Pa之间的过滤器。3.15重复使用医疗用品

指经过彻底清洁、消毒、灭菌后仍能在手术部(室)安全使用的医疗用品。3.16手术植入物

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全部或部分进入人体组织或腔道中,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之30天的物品称为手术植入物。3.17重复使用外科器械

指外科手术中用于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操作,不连接其它有源器械,通过清洗、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3.18外科洗手

手术人员用肥皂(皂液)在流动水下借助毛刷或直接用手消毒剂去除手部及手臂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的过程。3.19外科手消毒剂

用于外科手术前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暂居菌和常居菌的消毒液,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和碘伏等,包括免洗型和非免洗型。3.20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和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3.21洁净区

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等级的室内区域。3.22手术衣

针对外科手术无菌要求而设计的专用服装。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T0506.2的规定。3.23刷手服

进行外科无菌手术前刷手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3.24个人防护设备

医护人员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患者有潜在感染风险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暴露的专用服装或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iIii罩、眼罩和具备换气装置的个人防护装詈。3.25备皮

使用剪刀或专用备皮器去除手术区毛发的操作。3.26备皮器

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刀头的电动备皮装置。3.27备皮要素

采取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不宜使用剃须刀备皮,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开始时间。3.28气溶胶

指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

4.手术部(室)控制感染原则

4.1手术部(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满足手术部污染控制的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可设负压(隔离)手术间。

4.2根据手术部(室)洁净等级与感染的风险合理安排手术的区域与台次,有条件的医院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神经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宜在特别洁净手术间进行。

4.3手术部(室)应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岗前培训制度、手术人员手卫生制度、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制度、(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手术部(室)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手术部参见附录A。

5.环境污梁控制

5.1建筑与布局的要求

5.1.1手术部(室)应独立成区,与临床手术科室相邻,与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血库等部门问路径便捷,出入路线应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5.1.2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手术部(室)应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5.1.3医院根据规模、性质、任务需求可设置一般手术部(室)和(或)洁净手术部(室)。

5.1.4每个手术间应设1张手术台。

5.1.5应设置外科洗手设施,洗手设施应符合WS/T313要求。5.1.6手术部(室)应具有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基本设施。5.1.7一般手术部(室)要求

5.1.7.1墙面应平整,应采用防潮、防霉、不积尘、不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踢脚与地面交界的阴角应做成R≥30mm的圆角,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应成小圆角。

5.1.7.2地面应平整、防水采用耐磨、耐腐蚀、易清洁、浅色材料,做防水,不应有开放的地漏。

5.1.7.3吊顶不应采用多缝的石膏板。5.1.7.4门窗密闭性好,不应随意开启。

5.1.8洁净手术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GB 50333要求。

5.1.9负压手术间应位于手术部(室)的一端,自成区域并设缓冲间。5.2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5.2.1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5.2.2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5.2.3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

5.2.4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牛、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

5.2.5手术中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发生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5.2.6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5.2.7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5.2.8每周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参见附录B。

5.2.9克雅病、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GBl9193要求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手术间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洁净手术间自净时间不少于30分钟。5.3空气的污染控制

5.3.1手术进行中手术间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5.3.2有外窗的一般手术间每天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通风后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也可采用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空气消毒装置。

5.3.3一般手术间空调系统的新风口与回风口应采取防止管道污染的有效措施。5.3.4洁净手术间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独立设置。

5.3.5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口应设低阻中效或中效以上过滤设备。5.3.6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有阻漏功能,实现零泄漏。不宜使用非阻隔式净化装詈。

5.3.7负压手术间应采用独立空气净化系统,新风口和排风口间距离不少于l0米,应采用零泄漏负压高效的排风设备。

5.3.8负压手术间内宜配备专门控制、收集、过滤、排放气溶胶和外科烟雾的装置。

5.3.9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

5.3.9.1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5.3.9.2空气处理机组的普通送风口应每月检查、清洁。当送风末端出风面被污损时应及时更换。

5.3.9.3当测压孔或微压计显示的压差达到需更换的设定参数时,应更换过滤器。

5.3.9.4非自动清洁的初效滤网应2天清洗一次并无肉眼可见的毛絮等附着物。5.3.9.5每天术前应记录洁净手术间的静压差、风速、温度、湿度。

5.3.9.6每天第一台手术前30分钟空气净化装置应当正常开启,环境参数应达到GB 50333要求。

5.3.9.7连台手术,按5.2.7的要求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5.3.9.8全天手术结束并进行清洁消毒后,空气净化系统需继续运行30分钟。5.3.9.9空气净化装置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维护并定期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5.3.9.10负压手术间使用后,参见附录E进行处理。

6.人员管理

6.1人员管理

6.1.1手术部(室)人员配备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

6.1.2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6.1.3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的出入,进入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6.1.4洁净手术间应在满足手术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人数。

6.1.5患有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处于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部(室)的限制区。

6.1.6参加手术人员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个人的清洁。6.1.7手术中避免人员频繁走动、高声喧哗。6.1.8手术中不应随意出入手术间。6.1.9参观人员管理

6.1.9.1参观人员及临时需要进入限制区的人员应在获得手术部(室)管理者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任意互串手术间。

6.l.9.2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750px以上,高度不应超过1250px,参观人数每手术间不应超过3人。6.2人员着装要求

6.2.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部(室),应更换手术部(室)提供的专用刷手服、鞋帽、外科口罩等;服装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阻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的要求,每日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6.2.2参与手术人员更衣前应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不宜化妆。6.2.3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装内,手术帽应遮盖全部头发及发迹,口罩应完全遮住口鼻。

6.2.4不宜穿着手术裙。

6.2.5手术部(室)专用鞋应能遮盖足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6.2.6离开手术部(室)时应将手术衣、刷手服、鞋帽、口罩脱下并置于指定位置。6.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6.3.1应配备防止血液、体液渗透、喷溅的手术衣、防护眼镜、面罩及全遮盖式手术帽等防护用品。6.3.2手术人员使用的口罩,应符合YY/0469的要求,进行空气传播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如开放性肺结核,或产生气溶胶及大量烟雾的手术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并符合GBl9083的要求。

6.3.3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及做必要的免疫接种。

6.3.4手术中可能发生大量血液、体液暴露时应穿着防渗透的手术衣,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等。

6.3.5医务人员参加感染手术后,应沐浴并重新更换刷手服,再进行下一台手术。6.3.6手术部(室)应提供安全的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它安全辅助工具。6.3.7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方法及锐利器械的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刺伤自己或他人。

6.3.1传递锐器时应采用间接传递法或中立区传递法。

6.3.7.2注射器用后不应手执针帽回套,需回帽时可借助工具或单手操作。6.3.7.3组装拆卸锐器时应借助工具,避免徒手操作。6.3.7.4实施骨科等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或专用手套。

6.3.7.5每个手术间应备有小型利器盒,使用后的利器应及时放入利器盒中。6.4手术患者管理

6.4.1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沐浴,清洁手术部位,更换清洁患者服。6.4.2只有当毛发影响手术部位操作时才需要备皮。

6.4.3备皮宜在当日临近手术开始前,选择安全的备皮器,在病房或手术部(室)限制区外【患者准备区(间)】进行。

6.4.4急诊或有开放伤口的患者,应先简单清洁污渍、血迹、渗出物,遮盖伤口后再进入手术部(室)限制区。

7.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7.1无菌区范围

7.1.1无菌巾铺好后的器械台及手术台上方视为无菌区。

7.1.2术者手术衣前面(腰以上、肩以下、腋前线前),以及手至肘上3寸以下视为无菌区,手术中如怀疑无菌区域有污染应加盖无菌单。7.2无菌器械台的铺设

7.2.1铺无菌器械台前,操作者按要求着装洗手,选择宽敞、明亮的位置,确定器械车清洁干燥。

7.2.2按WS310.3的要求检查各种无菌包,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中护理记录单上;对可疑污染或灭菌不合格的器械、敷料包不应使用,并标记后退回消毒供应中心。

7.2.3敷料包第一层,应由器械护士按无菌技术操作方法打开,第二层使用无菌持物钳打开,不可跨越无菌区。7.2.4无菌器械台宜使用性能要求符合w/T 0506.2相关规定的单层阻菌隔水无菌单;若使用普通无菌单则应铺置4层以上。铺置时应确保无菌单四周下垂750px以上,距地面500px以上,无菌单潮湿后应视为污染。

7.2.5铺设无菌器械台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超过4小时未用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最接近手术使用的时间打开。

7.2.6最后一层无菌单的铺设,应由穿戴好手术衣和无菌手套的医护人员完成。7.2.7手术器械、器具与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超过4小时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

7.2.8麻醉及术中用药应盛放于专用治疗盘内,一人一用一灭菌。7.3操作管理

7.3.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外科手消毒制度。

7.3.2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7.3.3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外500px,由内向外、由上到下。7.3.4铺巾应能保证覆盖患者身体全部,长与宽都应超过手术床750px以上,距地面500px以上。

7.3.5铺巾顺序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遵循先下后上、先相对污染后相对清洁、先操作者远端后近端的原则。无菌单一旦铺好不可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

7.3.6器械护士传递无菌单时,应手持单角向内翻转遮住手背。

7.3.7术者各项操作应面向无菌区域,需调换位置时应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当患者体位变动时,应重新消毒、铺设无菌单。

7.3.8手术过程中需更换手术衣时,应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更换手套前,应先进行手消毒。

7.3.9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质量、灭菌日期,以无菌方式打开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放入无菌区内,不应将物品倾倒或翻扣在无菌台上。7.3.10手术中对无菌物品的安全性有疑问时,应及时进行更换。7.3.11取无菌溶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7.4器械管理

7.4.1传递无菌器械时应避开术野,在无菌区内传递,禁止术者自行拿取或从背后传递。

7.4.2术中应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粘染物,保持器械台干燥。

7.4.3接触过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或其他污染部位的器械、物品视为污染,应单独放置。

8.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8.1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抗菌药物应按手术类别、指征及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致病菌选择使用。

8.2除非必要,避免使用新的广谱抗菌药,推荐使用相对窄谱的抗菌药。8.3不宜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作为常规外科预防用药。

8.4使用品种、剂量参考最新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建议。

8.5清洁手术宜在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8.6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8.7明确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施行心胸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围术期,可鼻内局部用药。

8.8如需在有静脉通路的肢体的近心端用止血带,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止血带充气之前输注完毕。

8.9剖宫产手术的抗菌药物初始剂量应在脐带夹闭后立即给予。

9.仪器设备管理

9.1手术部(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厂家提供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9.2仪器设备应去除外包装、彻底清洁后方可进入手术部(室),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调试并彻底清洁擦拭或消毒,参见附录C。9.3 C型臂主机及显示器均应在手术间内。

9.4显微镜、C型臂等术中跨越无菌区使用的设备,跨越无菌区部分应使用无菌罩,术中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并覆以无菌巾。

9.5直接与患者接触的设备管路及附件用后应严格按照WS310.2清洗消毒。9.6喉镜与喉罩的消毒处理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达到高水平消毒。

10.物品管理

10.1手术所用物品应由手术部(室)管理。

10.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手术部(室)限制区,存放有效期应符合WS310.2的规定。灭菌物品与其它物品应分开放置,按照消毒灭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依次摆放和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在限制区外去除外层包装,储存在手术部(室)的限制区域。1O.3应有专人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限的灭菌物品需按WS310.2规定重新处理。

10.4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含植入物)应为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并一次性使用。

10.5无菌物品一人一用,手术开始后,摆放到各手术台上的无菌物品不应与其他手术交叉使用。10.6重复使用的物品应根据材质、特性和不同的灭菌方法,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和灭菌。

10.7重复使用的布类物品,使用后应装入防渗漏的污衣袋中送洗衣部清洗消毒。

11.手术器械管理

11.1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应遵循WS310.2的规定。

11.2外来医疗器械应由专人接收、清点,遵守WS310.2标准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使用后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出。

11.3精密手术器械和不耐热手术器械的处理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参见附录D。

11.4小型快速灭菌器不应作为手术器械的常规灭菌方法,器械不慎掉落且无法获得其它备用器械时可选择该方法。

12.消毒剂管理

12.1手术部(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2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应与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适用范围一致,使用方法应参考产品说明书,专人配置。使用中的消毒剂按《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并记录。

12.3消毒剂应设专人管理、领取、摆放,并应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12.4消毒剂的保存应根据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选择适宜的位置、环境、温湿度等。

13.医疗废物管理

13.1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密闭运送及暂存,相关登记保存3年。

13.2医疗废物应由专用通道或其它封闭隔离方式运送。

13.3病理废物应与其它医疗废物分别装入防渗透的医疗废物袋,并按要求标识。13.4具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液体废物可直接排放;无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应按《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处理。

14.环境卫生学监测

14.1一般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1.1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并记录。

14.1.2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检查(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内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墙壁是否清洁有序。

14.1.3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调装置的进风口、回风口的清洁状态并记录。14.1.4每季度对空气卫生学效果按25%进行抽测,有问题随时监测,监测方法遵照《消毒技术规范》。

14.1.5定期对空气消毒设备的现场消毒效果进行检测。14.2一般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2.1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宜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采样点参见附录E。

14.2.2空气消毒设备与空调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照GBl59122的要求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14.3洁净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3.1洁净手术部(室)在建设完工后应按照GB50333标准进行工程验收。14.3.2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宜开展日常监测,至少每l.2年进行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综合性能评价。

14.3.3在综合性能检测时,应对过滤器及其安装边框的泄漏及密闭性按GB50591的要求进行检测。

14.3.4空气净化器卫生学指标监测应在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后,室内空气消毒前进行。

14.3.5宜定期对手术部(室)进行沉降菌或浮游菌的动态抽测,至少在一年内抽测完毕,方法参见附录E。

14.3.6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并记录。14.3.7每日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监测(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洁净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和墙壁是否清洁,物品设备是否有序。14.3.8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气净化装置的回风口栅栏、网面、管道内壁的清洁度并记录。

14.3.9每月对非洁净区局部空气净化装置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14.3.10每年由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对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14.4洁净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4.1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应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动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动态浮游菌撞击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应选择不少于3个手术进程进行采样,采样点数应符合附录E图

1、表l的规定。14.4.2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附录E使用沉降法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标准参照GB50333中表3.0.3,采样方法参照GBl59122中附录A2(暴露时间应为30min)。

14.5物体表面监测,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应按照GBl59122方法对手术部(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14.6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14.6.I每月应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的抽测,抽测人数应不少于日平均手术量医沪人员总数的l/10。

14.6.2监测方法应按照WS/T313方法进行。

篇2: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严格执行针对手术室特点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3.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污染区、洁净区、无菌区标志明确。

4.设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在无菌区的外侧。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5.手卫生设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达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外科手卫生设施与外科手消毒的要求。

6.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采用湿式擦拭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2)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7.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3)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4)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6)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7)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8)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9)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8.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等用品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2)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3)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5)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6)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7)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如器械的清洗在手术室进行,清洗时应严格执行《各类器械灭菌前去污清洗步骤》。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9.接送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10.患者手术前应做有关传染病筛查,其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篇3: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护理管理,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 感染管理成为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医院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情况, 医院中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都有, 如果不能对护理管理进行相应的规范, 就可能造成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情况。因此, 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医院感染率。

1 规范护理管理措施

1.1 建立感染管理体系

在护理部建立相应的监控网络, 其中一级管理由专职护士长和监控人员组成;二级管理由3名科室中的护士长组成;三级管理由护理部组成[1]。一级管理的任务是自我监测, 对本病区中的空气、摆放物品、无菌物品和紫外线灯进行相应的监测, 同时还要检查护理人员是否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落实。对于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二级管理对整个医院的各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 并进行评价和评分。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 限期整改。三极管理人员进行随时监督。

1.2 建立护理管理制度

根据相应规章制度, 对各科室以及病房均进行消毒隔离的制度管理[2]。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的护理质量考核, 与经济效益挂钩,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都要对护理人员以及相关科室进行经济处罚, 使医院中的感染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1.3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及意识

1.3.1 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

护理工作中无论哪个环节做不好都有可能发生医院感染, 而每名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与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够在进行单独护理操作时履行无菌规程[3]。因此, 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医院要经常举办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讲座, 对护理行为进行准则规范, 使护理人员养成慎独的精神, 无论是否有人对其进行监督, 都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同时还要定期对操作进行训练和考核, 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同时使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1.3.2 提高预防知识

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护理部将这些知识纳入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定期由负责感染管理的人员对医院中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讲[4]。相关人员还要对感染管理的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掌握, 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还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等, 进行相关培训。对护理部进行培训, 首先要对整个医院所有的护士长进行培训, 然后护士长再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再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举办感染知识考核, 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每个月的护理质量检查, 提问关于消毒隔离知识, 通过检查和督促使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1.4 预防措施

由于医院中的病菌较多, 护理人员又经常接触不同的患者,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洗手, 其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医院感染。由于部分医护人员不能正确洗手[5], 护理部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 比如, 不仅要在护理患者之后进行手部的清洗, 在护理之前也要进行清洗, 并强调洗手规范。要对重点科室进一步加强感染管理, 比如,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和母婴室。对布局进行合理分配, 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诊疗器械进行良好的清洗和消毒灭菌, 使物品灭菌率达到100%[6]。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 加强检查和监督,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2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010年为7.17%, 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7%, 而且整个医院都没有出现暴发流行的感染病例。

3 讨论

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 对护理质量进行提高, 对感染管理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牛秀城, 张树德, 周素琴, 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2) :88-89.

[2]胡新华, 祝仲珍, 王占科.综合性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1, 22 (3) :167-168.

[3]刘志娟, 李小英, 邓署芳.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09, 7 (3) :638-639.

[4]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4 (18) :127-128.

[5]邢红霞, 张红英, 武建英,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639-640.

篇4: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摘要】 洁净手术室就是采取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以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为保持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日常管理很重要。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洁净手术室已成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为适应手术科室的发展,我院洁净手术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千级1间、万级7间、普通手术室2间。由于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和使空气达到定的洁净度,并不能杀灭吸附于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必须做好洁净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正确使用和严格管理整净化系统,防止医源性感染。

1 控制措施

1.1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分别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制度与回收管理制度、登记管理制度、各项监测记录及清扫记录等。

1.2 严格控制人流量,限制参观人数,尽可能减少手术人员活动。

1.3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1.4 选择不产尘的非织布类材料制作敷料及服装,使用不易掉纤维的拖把和抹布。

1.5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室的物品、药品等应先拆除外包装。

1.6 有条件的,患者在麻醉间施行麻醉,手术人员在准备间穿好手术

衣、戴好手套后进入手术间。尽量使用无粉手套。

1.7 正确穿戴手术衣、帽子和口罩,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内,口罩应罩住口鼻。

1.8 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术间的门应关闭,手术及参观人员不可互串手术间。

1.9 提高人员素质? ①成立控感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监测员为主的科内感染控制小组。院内成立三级管理机制,由分管院长、院感科、手术室护士长以及感染监控人员和维护技师组成。②加强本科及相关科室人员培训:在洁净手术室启用,聘请专业人员为手术科室医务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使全体人员对洁净手术室的原理与功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质量管理重要性。同时,加强护工和保洁员院感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洁净意识、消毒隔离意识,加强责任心。③责任到人,严格的感染监测:科内由专职护士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采样细菌培养,负责并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每周随机抽检1~2次,发現问题及时改进,并记录相关数据入档,完善监督反馈机制。

1.10 严格的物品管理 ①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室、专柜存放,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室内清洁干燥、良好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②无菌敷料器械的消毒管理:配置无菌敷料间专门放置无菌物品,分类专柜存放,指定专人对储柜进行定时清洁。配合院感科对所使用的消毒液、器械浸泡液进行严格监控,严格掌握浸泡时间和浓度,定期换消毒液。灭菌包内外均放置3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每天由专人检查其有效期限。手术室无菌持物钳采用高压灭菌方法消毒,更换1次/4h。③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和处理。

1.11 高效的环境运行管理 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1~25℃,相对适度40%~50%。②洁污分流:执行手术室的三通道线路、单向流程,严格区分洁、污流线。强化清洁管理,减少各种污染的机会。洁净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拭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每天早晨湿拭并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室的物品,湿拭拖地并用消毒液擦洗墙面。术中各项动作要轻,勿在室内抖动各种敷料。术中如有血液、体液溅到仪器或地面,及时用浸湿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每次手术结束后,用消毒液拖净地板,擦洗墙面及其他表面,并对送风口板、回风口、无影灯等再次进行擦拭清洁。③定期做好空气过滤清洗与更换:初效过滤器每1~2周清洗或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每3~4个月清洗或更换1次;末端亚高效过滤器每1~2年更换1次;末端高效过滤器2~3年更换1次。手术间墙壁的回风百叶内设初效过滤器,为保证洁净效果,应每周取下清洁1次,用清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再装入回风口。

篇5: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云南省巧家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654600 【摘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搞好手术室的院感工作,使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认真落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从手术室的环境要求、医护人员无菌技术、物品管理、手卫生、组织建设、院感监控、学习院感知识等进行管理。结果:加强手术室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保证。结论:对手术室实施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担负着全院手术的开展及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对手术室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实行三级网络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的感控科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手术室成立了由麻醉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一名质控医生和一名质控护士为组员的感染管理小组。该小组承担检查各种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级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检查、督促、定期院感监控及院感知识培训等职责[1],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2.对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2.1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宽敞、整齐、安静、清洁、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应有冷暖调节设备,地面、墙壁和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消毒。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进出,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间标识明显。

2.2 手术室入口管理在工作人员出入口处设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控制入室人员限制参观人数,除与手术相关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手术间。入室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管理制度,按规定更换鞋子、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术中应关闭所有门窗减少人员走动。病员出入口处,护士在此核查病人后更换对接车将病人推进相应手术间。

2.3 加强手术室的清洁卫生手术室应采用湿式清扫、拖、擦。手术间随时保持清洁、整齐、干燥,每日应清洁整理,常规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每日一次,每次消毒时间为2小时。如有手术,术后应进行常规清洁,整理用物至固定位置,常规空气消毒2小时后备用。连台手术间常规消毒1小时。每周对手术室大清洁一次,包括地面、门窗、无影灯、手术床、设备、操作台等,不留死角。每室的抺布、拖布固定专用,并有明确标识,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凉干备用。每日应对平车进行清洁,车轮及车身用含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除医院定期举行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外,科室内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规范》等及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洗手制度等,有针对性的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理论水平,强化控感意识,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感控小组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地督促、检查、指导各项院感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和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2]。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4.1严格把好门关、衣关、鞋帽、口罩关。

4.2手术间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根据手术类别分别进入手术间,器械护士在摆放物品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无菌观念,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医生、器械护士无菌操作,发现或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措施。4.3无菌包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物柜内或物架上,无菌消毒包要符合要求,每包内外放化学指示剂以检测灭菌效果,并分别放在无菌物品存放柜内,整齐、定位、标识明显,注明品名、消毒日期、责任者,消毒灭菌有效期不超过一周,定期检查。过期或污染、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储槽关闭应严密,有效期为一周。一经打开的消毒包在24小时内有效。尽量采用小包装。

4.4所有手术室器械、医疗用品及接触患者的用品都要一用一灭菌,对耐高温、耐湿的器械及物品用高压蒸汽灭菌,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若使用消毒剂浸泡需对曱肝、乙肝病毒均有效,浸泡消毒器械时要严格掌握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器械要洗净擦干,轴节要全部打开,并完全浸泡,在盒盖上注明有效使用时间,持物钳浸泡应要求一钳一罐配套,消毒液为持物钳轴节上1/3处,所有浸泡方盘、持物钳及容器均应每周灭菌消毒一次,并更换消毒液。若使用干罐,在无污染状态下一人一用,4小时内有效。进入手术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符合要求,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重复使用。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3]。

4.5各种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用具,要求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筒一消毒,静脉注射用的压脉带用后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擦 干备用。

4.6手术人员手卫生洗手、手消毒是外科手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环节。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确保消毒液的浓度和刷手时间,本院制订了外科手洗手、手消毒操作流程图,贴在刷手间墙上,便于参加手术人员和新人员学习。每月不定期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的物品、刷手后的手卫生等,以监测消毒效果。

总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工作重点,体现手术室工作质量,而合理的手术室布局、流程、消毒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各级人员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细菌学监测是控制院感的关键。健全的院感管理网络及科学管理对策,恰能确保手术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参考文献:

[1]张萍,胡安伟,张莉.实用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7-19.[2] 苏迅,任兴华,李晓梅.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46.[3]扈玥,柯娜.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629-630.作者简介:王涵(1970.11),女,云南巧家人,中专,现任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巧家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邮寄地址 65460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花园社区北街19号

篇6: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条 医院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条 环境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每周固定卫生日;

(四)手术部应当选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第三条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三)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四)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五)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l六)穿好无菌手术衣的衣物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七)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九)手术结束后,衣物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第四条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第五条 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 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篇7: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2,床间距应大于l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6.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7.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10.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 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1.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12.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3.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14.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篇8:规范护理行为 控制医院感染

1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1.1 提高护士素质

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使护士充分认识医护人员在此环节的重要性。护士要在特殊环境下体现医德, 加强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把医院感染降到最低。要让每位护士知道, 正规操作不但能控制好医院感染, 对护士的自身防护也十分有益。

1.2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

护士与病人接触频繁, 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为使每位护士都深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要对护士进行培训, 普及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2]。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开阔视野,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及降低感染率。

2 规范护士行为

2.1 手卫生的规范

医护人员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洗手对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但对某些人群则意味着“生命”, 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却是“责任”的体现。因此, 院领导高度重视手卫生培训, 在院周会上由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轮流亲自带领科主任、护士长进行洗手培训, 再由科主任、护士长以本科室为单位, 在每周星期二早会上对本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 并要求勤洗手和认真洗手。为规范洗手步骤在每个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洗手法图示规范执行手卫生。院领导和感染控制办公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病区每个治疗车上均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在进行连续的工作中, 为节省时间, 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3]。

2.2 技术操作中的行为规范

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如各种注射、输液、输血等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需洗手、戴口罩, 必要时戴手套, 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处于无菌状态。无菌技术操作是一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的护理技术,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如果违反就会引起医院感染。因此, 要强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使护士无菌操作观念长期、持续、自觉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

2.3 抗菌药物使用中的行为规范

护士在治疗工作中要接触大量的抗菌药物, 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定期检查过期药物, 正确执行医嘱, 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配伍禁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4 自我防护行为规范

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做好自我防护,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任何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他人, 不要向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套帽, 不要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等。用于化疗药物的用具具有相当的近期及远期的毒性, 接触化疗药的护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在进行化疗操作时, 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 穿防护衣, 以免直接接触化疗药。工作中一旦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及时进行伤口部位挤血、冲洗、消毒、包扎。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

2.5 医疗废物管理行为规范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做到分类正确, 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用后的一次性物品, 按锐器、针头、外包装袋及污染物分类分容器放置。所有的医用垃圾均用黄色塑料袋包装, 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 由专人与护士核对签字后收集交给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 严禁遗失造成感染[4,5]。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规范化管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护士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 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还要有规范的护理行为准则, 才能减少感染危险因素, 同时还要加强对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 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44-145.

[2]杜秀.几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J].临床医药实践, 2006, 15 (2) :132-133.

[3]郑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35-1037.

[4]沈彩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8) :1141-1142.

篇9: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7-01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是基层医院,手术室为普通手术室,为了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成立科室院感组,指定人员,落实责任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由科主任、护士长、科室成员组成的手术室院感小组,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科室工作督促,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

2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树立控制感染意识,提高防控能力

完善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杂志,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管理者要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由护士定期轮转。加强护士业务考核,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3.1手术室环境的控制

3.1.1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潔区、无菌区,区域标志要明确,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要分开,感染手术要靠近手术室入口处,设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以及污染通道。对不合理的布局提出调整改造。

3.1.2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

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手术室每日应定时开窗通气,术后0.5%84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同时增加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设早、晚时段每日常规消毒个2小时;连台手术:在上台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卫生处置,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于术前、术中持续消毒至手术结束。严重感染手术:术后常规清扫后采用乳酸按每100立方米12ml加等量水熏蒸一次。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及消毒机过滤板1次。各区及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2]。

3.2手术室人员的控制感染对策

3.2.1手术人员的控制

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着装,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减少人员走动:保持室内肃静、整洁。

3.2.2患者的控制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注意个人卫生、换清洁衣裤。检查术野皮肤有无损伤情况,一旦发现,及时研究补救措施,必要时延期手术,防止术后感染的扩散。

3.2.3手术人员手的控制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医院院感科每季度不定期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保证手术人员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5cfu/㎡[2]。

3.3医疗用品的管理:

3.3.1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标识清楚整齐排列。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及无菌包都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离墙5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3.2手术后污染物品管理

手术后用过的器械立即送供应室按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处理。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按医疗垃圾分类放置,按规定回收后全部送指定点集中处理,并有记录。手术后必须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1∶20084液擦拭手术单位血迹。污物桶内及吸引瓶内的污物配制成1∶20084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

3.4无菌技术的管理

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之一。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原则,还应监督和指导手术相关成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4.1皮肤消毒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上存在大量细菌。因此,手术病人的皮肤准备情况很重要。我院皮肤消毒时选用的是有效碘含量为0.50%的碘伏,由切口内向外消毒,感染切口由外向内,每次消毒术野皮肤两次,待干后在逐层铺上无菌单。

3.4.2手术器械的要求

手术时,器械污染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空中飘落的细菌。有研究表明,对手术中的器械用无菌巾加盖可降低细菌的阳性率[3],所以,我院在手术中无菌器械不用时,都用无菌巾加盖。而根据卫生部院感管理规范规定,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的,我院都重新更换了手术器械,以免空气流动及空调风等原因引起的手术器械污染,从而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

3.4.3手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正确地预防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术前短期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我院都是在术前半小时使用应用抗生素。

4小结

通过建立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相关临床因素,加强院感知识的学习及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娟,手术室感染管理与护士的自我防护。齐鲁护理杂志,2006,12

[2]朱丹,周力,主编。手术室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3]李国芹。术中无菌器械暴露与加盖的污染情况比较。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

上一篇:独出心裁的意思和造句下一篇:课题参与实践活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