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2024-04-22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21莫泊桑拜师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课文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老师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文学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

2、福楼拜: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

3、为什么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原因1:他从小酷爱写作。原因2:这些作品都很平常,没有什么特色。

4、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

1、肯吃苦,勤练习,长期记。

2、仔细观察。

3、视觉独特。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悉心指导、学识渊博、关心文学青年、提携后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虚心请教、执着追求、勤奋练习、酷爱文学、好学上进。

2、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篇,著名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3、课本第二题:(1)只有坚持不懈地写作,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2)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特点,发现其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取得突破。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关于勤奋的名言:

① 业精于勤,荒于嬉。

②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③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出于积累。

2、关于写作的名言:

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

22理想的风筝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为什么作者一开头就写春景?因为自然景物充满活力,为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3、文中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我们知道了,刘老师是一个慈祥、忠厚、身有残疾。

4、课后第四题:圆木拐杖的描写(三次,4、5、10自然段)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正面、侧面描写。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二题:(1)“泛”字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们当时的心情变化。

(2)“浮”字贴切自然地流露出人们的愉快与舒畅。(3)“漾”字形象地表达出刘老师的快乐。

2、课后第三题:(1)省略了刘老师讲的女娲造人故事前一部分的内容。

(2)表示语言的中断。(3)省略了作者还没有说完的话。

3、文中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体现了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热爱。

4、笑谈腿疾的事例中,我们体会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坚强和风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同学们被刘老师的幽默风趣打动。“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学们充满了对刘老师的理解与同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反衬出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与同学们亲密无间。

5、板书的事例中,“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是因为刘老师坚强的意志使同学们激动不已。

6、为什么说圆木棍“功德无量”?因为圆木棍对刘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撑起了他的身躯,也撑起了刘老师的自信与乐观。

7、你是怎么理解“理想的风筝”的?风筝是由刘老师亲手制作的,而风筝寄托了刘老师对事业、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关于教师的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3孔子游春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文中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段落,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子,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

2、孔子通过自己对水的领悟启发弟子们做人,将水比喻成“真君子”,文中的第八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不贪得无厌;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他好像很有气量;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从孔子对水的领悟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善思、善教、善喻的老师。

3、子路、颜回谈志向:

子路:愿意乐善好施。(心急)颜回:谦虚的做人。(温文尔雅)

4、课后第三题:①春天到了,西湖河边桃红柳绿,水面波光粼粼,引得不少游人停步观赏。②要

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就得从习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常人没法发现的特点。③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从无惧色,从容不迫的解决所有困难。④他为人很谨慎,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深思熟虑后再作答。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孔子名言:(课外)(课内:练习7 语文与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1)(2)(3)明天,我们毕业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作者通过回忆“初入校园时的情景”、“六年的学习生活”、“六年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深深眷恋之情。眷恋:深切地留恋。

2、“六年的学习生活”分别为:清晨上学、做早操、上课、中午写字、参加兴趣小组。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二题:(1)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2)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表达了立志成才,回报老师、母校的感情。

2、3、课后第二题:(1)初入校园的情景(2)六年的学习生活(3)六年的成长历程 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因为老师像天使一样圣洁,无私奉献,教育、感染着学生;老师像大树一样,为学生遮风挡雨,关心、爱护着学生;老师像海洋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赞美老师的句子:

老师,您像园丁——精心为花朵修枝剪叶!

老师,您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1)(2)

(3)(4)老师,您像方向盘——指引我们走向光明。老师,您像一颗星——照亮我们锦绣的前程。

篇2: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字词

yí 化险为夷 阿姨 胰腺 甘之如饴 怡然自得 贻笑大方

颐养天年 委蛇 逶迤 不遗余力 半信半疑 移风易俗

pō 偏颇 湖泊 泼辣 坡度 陂陀

tuì 褪色 退化 蜕化 煺毛

zhǒu扫帚肘腋之患

xuē 瘦削 雨靴 姓薛

bà 罢工 刀把儿 横行霸道 钉齿耙

武夷山 偏颇 褪色 沏茶 扫帚 循声 瘦削 罢工

削xuē(削足适履)Xiāo(削铅笔)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二、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大汗淋漓: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出了很多汗。

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或动物或其他事物的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三、课文内容: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四、拓展

1、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眉清目秀骨瘦如柴 鹤发童颜 器(气)宇轩昂

沉鱼落雁 慈眉善目 唇红齿白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2、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呆若木鸡垂头丧气 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 漫不经心

眉飞色舞 悠然自得 神采飞扬 全神贯注 泰然自若

3、描写祖国名山的佳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

篇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长期以来, 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一直深处十分尴尬的境地: 要么字词教学低年级化, 将所有的生字词拎出来, 用很长的时间逐一讲解音形义;要么淡化字词教学, 识字读词一带而过, 将课堂时间让位于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这两种现象既是对高年级字词教学起点的茫然与价值的漠视, 更是对识字教学“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无奈。

如何摆脱这种“鸡肋”处境? 如何为高年级学生的字词学习“量体裁衣”? 我们首先得找到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 这把尺子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并且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规定了500字的识字 量 ( 占小学阶 段识字总 量的14.3%) , 指出高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明确该学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其次, 我们得明确给谁量体裁衣, 也即明确高年级字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一般来说, 学生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系统的识字训练, 已经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相当丰富的识字量。对这一点的忽视, 常常使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少。再次, 什么才叫贴“身”或者贴“生”? 笔者认为不仅字词教学效率要高, 而且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量体修短须合度 , 裁衣贴身且贴心”———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紧扣第三学段字词教学目标, 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 积极探寻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为此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作了基于单元板块整合字词教学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字音教学须有针对性

【教学片段1】读准轻声字

出示:吆喝 (yāo·he) 风筝 (fēnɡ·zhenɡ)

蜈蚣 (wú·ɡōnɡ)

师:孩子们, 请读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 对“蜈蚣”一词, 有的学生把“蚣”读成第一声, 有的学生读成轻声。

师:“蜈蚣”这个词, 两个读音都对。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三个词注音有共同之处———两个 读音之间 都有小圆点, 也有不同之处最后的“ɡōnɡ”上面标了声调, 为什么会这样?

师接着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凡例·注音》的说明, 解释了这一特殊读音现象。

师:听过吆喝声吗? (播放1991年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视频) 我们一起吆喝, 卖芝麻糊哎——— (学生很兴奋, 有的同学不止念叨一遍, 感到很有趣)

师:不过在“吆五喝 (hè) 六”中, “喝”读第四声, 尽管它的意思都表示“大声喊”。无独有偶, 比如“看见 (kàn·jiàn) ”的“见”在“看得见 ”中一定得读“jiàn”。

【教学片段2】读准多音字

出示:旋转 连翘花

师:两个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正确把握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借助字词典和词语所处的句子。请大家任选一个确定它的读音, 并且说出理由。

师在屏幕上出示“转”与“翘”的不同读音与相应的义项, 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生:我知道第一个词应该读成“旋转 (zhuǎn) ”, 因为在这里“转”表示改变方向。

生:我知道第二个词读连翘 (qiáo) 花, 课文里“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是依据。“翘花”就是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如果把连翘花比作人就是“翘首以待”, 多形象啊! (其他生笑)

【教学片段3】读准音译词

出示:福楼拜 莫泊桑

师:这一单元里有两个外国人名,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有的学生把莫泊桑读成“莫bó桑”, 有的学生读成“莫pō桑”。

师:莫泊桑到底该怎么读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大家议论纷纷, 但莫衷一是。后来, 我想这是个法语人名的音译词 , 我们可以 追根溯源 , 它的本来 面目是Maupassant, 国际音标注成[謖m藜up藜謖sɑ:nt]。我读两遍 , 你们听听应该选什么音?

生:老师, 我听了你读的音, 好像“莫bó桑”和“莫pō桑”都可以, 法语音介于这两者之间。

师:你的耳朵真灵! 此前你们问我阅读外国名著时, 为什么人名有多种译法, 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反思之一:有略有详, 只为有效

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 往往采取检查自学情况的方式, 找出自学中的遗漏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字音。笔者课前精心设计了“学习单”, 在“我能读得准”板块中出示了本单元24个词语 (除了一二类词语, 还有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对于这24个词语, 笔者没有平均用力, 而是作了有略有详的处理。对于学生不易读错字音的词语,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正音的方式, 很快完成;而对于本单元中的“轻声字”“多音字”“音译词”则采取了重锤敲击的方式, 或借助字词典, 或联系上下文, 或追根溯源,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得言又得法。只有这样为学生“量体裁衣”, 才能贴身又贴心。

二、突破难点, 字义理解须在语境中

【教学片段4】在句子里玩味

出示:忠厚

师:忠厚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说?

生:忠诚厚道。

师:你说得完全正确。忠厚是形容人的, 往往和相貌联系在一起, 所以人们常说“一脸忠厚相”。课文中忠厚是形容谁的? 课文又是怎样描述他的忠厚的呢?

屏幕出示刘老师的肖像图, 及“刘老师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师:我们来看屏幕上的一句话。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加点词语, 我读其余部分, 注意留意加粗的词语。 (师生配合读句子)

师引答:个字———不高, 脸———微微发胖, 眼睛———时常眯起来, 头发———花白, 这样的人就是———忠厚的人。

【教学片段5】在段落中揣摩

出示:健壮

师:一提起“健壮”, 你就会想到哪些人?

生:运动员、身体强壮的人, 当然还有肌肉猛男。 (学生爆笑)

师:是啊, 不管是运动员, 还是身体强壮的人, 用“健壮”一词形容都很恰当, 但在《理想的风筝》中, 作者苏叔阳偏偏用“健壮”来形容失去部分左腿的刘老师, 这真奇怪。苏叔阳写出了刘老师的健壮了吗? 我们继续看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你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健壮”从哪些文字中透射了出来。

屏幕出示: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 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他用圆木棍撑地, 右腿离地, 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 又以拐杖为圆心, 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学生抓住“只靠”“好几个小时”“急速地一转”“粗壮”“年过半百”“一天……多少次 ”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 笔者相机将这些词语泛红。师生配合读这段文字, 老师读红色词语, 学生读其余部分。

【教学片段6】在篇章间探究

出示:观察马车凝望泗水一无所获司空见惯滔滔不绝意味深长打下烙印无不惊讶

师:孩子们, 请你读读这些词语, 可以横着读, 也可以竖着读, 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是竖着读的, 我发现莫泊桑观察马车, 一开始是一无所获, 而他的老师福楼拜却滔滔不绝地说出了马车值得观察的地方, 这让莫泊桑深受启发。

生:我也是竖着读的, 孔子凝望泗水时, 弟子们都很疑惑, 因为流水十分常见, 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没想到老师竟然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这让他们无不惊讶。

生:我是横着读的, 我发现编课文的老师和学生有共同之处。不管是马车还是泗水, 学生都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 观察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没想到老师一个是滔滔不绝地说, 一个是意味深长地说, 这一番宏论让学生无不惊讶, 自然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你们都很善于读书, 善于发现。 (出示福楼拜谈车和孔子论水的文字) 你们读读这两段文字, 觉得这两位老师怎么样?

生:他们十分善于观察和思考, 而且很有才华, 很有智慧。

师:是啊, 中外名师虽然教导弟子的话语不同, 但都是从平常之中看出不平常, 这是大智慧啊!

先男女生配合横向读词语, 后师生配合纵向读词语。

反思之二:纵横比较, 只为提升

高年级词解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预习时,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者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语义, 体会其表达效果, 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精心设计。寓识于读可以使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 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基础上, 可以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字词教学。师恩难忘, 难忘的是恩师的声音容貌、神情动作, 难忘的是恩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忠厚”现出恩师容貌, “健壮”源于恩师动作, 而“观察马车”“凝望泗水”引发恩师的一番宏论。尤其是福楼拜和孔子的教学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 都极具教学智慧, 这智慧外显为“滔滔不绝”与“意味深长”, 这智慧又在与“一无所获”“司空见惯”的对比中得以加倍彰显。将具有营造特殊语境价值的词语放在一起, 纵横对比, 揣摩玩味, 不失为突破词解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

三、凸显要点, 字形书写须给操作法

【教学片段7】写对 , 知字理

师报默本单元最容易写错的五个词语。学生对照屏幕, 自批自改, 其中两个词语错得最多———“矫健”写成了“娇健”, “飘逸”的“逸”将 “兔”写成了“免 ”。

师:“矫”和“娇”长得很像, 意思却大不相同。后者表示柔弱, 所以我们常说娇柔。“矫健”的“矫”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

师:“矫”的小篆写法很有特点, 你看它的左半部分多像“箭”啊! (学生纷纷点头) “矫”本义是指将箭弄直的一种工具, 所以有了“矫正”的引申义。矫正的过程是需要力气的, 这项工作往往不能由弱女子来完成。

出示。

师:逸的金文写法更加形象, 表示像兔子一样逃跑。我们不是常说跑得比兔子还快吗? 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造了“逸”这个字。

【教学片段8】写美 , 求动感

师:观察习字册上“”和“”的写法, 你感觉它们与平常的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字有些笔画连笔了, 比如“矫”的起笔撇和横连在了一起, “逸”里的撇和横撇也连在了一起。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撇和横连写成撇折, 撇和横撇连写成撇折撇。还有“逸”中“口”的横折和横连写成横折折,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这样可以写得更快。

师:这样写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 而且有一种动感之美呢, 你发现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可以相连。俗话说得好, “练字先练眼”, 要仔细观察习字册上的范字, 哪些笔画可以相连, 哪些笔画不能相连, 要心中有数, 不能乱来。

【教学片段9】写好 , 懂行款

师:课上到这里, 就快要结束了。这时的徐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跟一开始的交流还一样吗?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临别赠言”。

古乐声中, 师生在横条格中写话, 并利用展示台在屏幕上呈现教师写话过程。

在写话的过程中, 教师提醒学生写字时可以适当地藕断丝连, 而字与字之间要注意错落有致,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反思之三:一唱三叹, 只为渐进

汉字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 表现着我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是中华儿女向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珍重厚礼, 它处处体现着繁杂而精妙、优雅而风趣。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高年级教学应该充分把握汉字发展的历史脉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适时地把识字教学引向汉字文化的探究。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硬 笔书写楷 书 ,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在小学六年级安排了连笔楷书这一特殊字体的练习, 这不仅使书写提速有法可循, 汉字的形体更加丰富, 而且为写字要求的落实作了中小衔接, 手段着实高明。当然这一做法也对教师的书写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不好法度和分寸, 只会弄巧成拙。

新课标还有“每天10分钟练习书写”的要求, 这一要求不仅包括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 还包括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笔者结课时的写话, 不仅是要求学生像名师那样观察, 发现特点, 更是对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书写的执着追求。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识字写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识字写字的启智、育人功能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写字与做人是个终身命题, 教师的传授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习惯成自然”。

篇4: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篇5: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2、文中的“你”指的是长江。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亲切,有利于直接抒发情感。

3、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是文中的中心句。它的作用是:总结全诗,深化中心。文中多次重复的好处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三题:长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

2、文章围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气势磅礴”、“贡献巨大”五个方面描写。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有关长江的古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三亚落日: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文中的中心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文中的中心段:第一自然段。

2、课文描写了三亚落日的“颜色美”、“形态美”、“动态美”

3、三亚落日的情景: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入了水

4、三亚落日依次比喻为:快乐的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5、赤朱丹彤的“朱”指大红,其他都指一般红。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三题:(1)突出了海水的蓝。

(2)观赏者对落日的留恋,进一步衬托了落日的美妙。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描写日出或日落的四字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日薄西山、落日熔金。

3烟台的海: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四季的烟台的海:冬天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三题:

(1)因为它像画一样多姿多彩。

(2)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

(3)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课后第二题:

(1)让人感觉到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2)写出了春天海浪的调皮可爱。

4记金华的双龙洞: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泉水的来路: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文中说明内洞黑的句子:第六段一二句。

3、文中说明内洞宽的句子:第七段第一句。

4、“双龙洞”之所以称为“双龙”的原因是:在洞顶上蜿蜒着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5、孔隙的大小:容得下一直小船进出。小船的大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6、进出孔隙的方法: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7、孔隙的黑、窄、小: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其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

1、课后第三题:(1)说明孔隙的窄小。

(2)说明石钟乳和石笋很奇,引人入胜。

2、课后第四题:游览顺序: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宽 险)→外洞(大)→孔隙(窄 小)→内洞(黑 奇 大)扩展内容:(复习力度:❤❤❤)

1、比喻:

石钟乳:利剑,菠萝,虎爪、水滴、胡须。石笋:利剑、火焰、擎天柱。

练习一

基础内容:(复习力度:❤❤❤❤)

1、将物品用拟人的方法写句子。(1)书柜妈妈紧紧地抱着书宝宝,而书宝宝则亲昵的依偎在妈妈的怀里。(2)涂改液弟弟被手指哥哥欺负了,嘴里不停的吐白沫。重点内容:(复习力度:❤❤❤❤❤)口语交际:

篇6: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gdíguàn gàixùn sèyáng yìshōu liǎn

()()()()()méiguīshí dèngxīxiàoguò lǜtián jìng

()()()()()

zhànlándù juāntúnbùshí sǔndēng zhǎn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

美妙绝()前()后继()()玉砌风刀()()银()素()风卷()云神()气()雪()云光()大无朋蔚为()().

()()多端()而不舍.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

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写出一句描写长江的诗:()

2、(夕阳)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的弹跳,再以一个()、()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

3、《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海上景观的,写了烟台海冬日的(),春日的(),夏日的(),秋日的()。

4、烟台的海是(),是(),是()。()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活剧。

5、小山似的的涌浪像(),从北边的天际()、()地扑向堤岸,溅起()的浪花,发出()的轰响,有时竟把()掀到()。

6、《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他是著名的(),代表作有()。本文是一篇(),按()的顺序分别写了(),(),(),(),()等地方,其中详写的是()和(),这两处的特点分别是()、()。

上一篇: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下一篇:骨科实习带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