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2024-04-19

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通用6篇)

篇1: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世界近代史课件

世界近代史课件

├─上册

│ ├─第四章

│ │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

│ │ 第二课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主义过渡.doc

│ │ 第六节第一次世界大战.doc

│ │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单元小节).doc

│ │ 第一课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doc

│ ├─第二章

│ │ 第二章复习第4课时美国的建立和拉美独立战争.doc

│ │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doc

│ │ 第二单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doc

│ │ 第二章复习第2课时 启蒙运动.doc

│ │ 第二章复习第3课时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doc

│ │ 第二章复习第3课时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doc

│ ├─第三章

│ │ 第三章第2课时工业革命.doc

│ │ 第三单元 总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的发展.doc

│ │ 第三章总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的发展.doc

│ │ 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oc

│ │ 第三章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doc

│ │ 第三章第1节工业革命.doc

│ │ 第三章第3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oc

│ │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doc

│ └─第一章

│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doc

│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doc

│ 第一单元 第三节文艺复兴.doc

│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doc

└─下册

├─第五章

│ 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doc

│ 专题复习一 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doc

├─第二章

│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凡尔赛.doc

│ 第二章第二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oc

│ 第三课时二战爆发前的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doc

│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doc

├─第四章

│ 第四章专题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doc

│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之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

│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之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doc

│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之三04.3.22.doc

│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之四亚洲经济05.4.16.doc

└─第一章

第一章 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

1、资本主义的产生

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四大发明的传入对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火药: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使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走向成功;促进采矿武器制造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造纸术和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新教的工具

书籍取代了羊皮纸,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推动了欧洲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推动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罗盘针:为造船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

◆四大发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划时代意义之果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根深蒂固。政治上是专制统治,到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再加上政府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上,儒家思想、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日益变得愚昧落后。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使中国的四大发明未能在中国的国土上发挥其应有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欧洲的封建社会相对短暂,封建势力较弱。并且在地中海沿岸有许多城市国家,商品经济极为发达。资本主义在欧洲席卷的范围广,发展的程度高。制别是在农村的发展,严重冲击了欧洲的自然经济。思想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一切都使得四大发明在欧洲的应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成为推动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

3、封建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

生产要素:封建经济主要依靠土地和体力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依靠科技、资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后果影响。

(2)商业革命

(3)价格革命

(4)商业革命

(5)葡萄牙、西班牙最先开始探索新航路、最先殖民扩张的原因。

(6)葡西扩张的特点,后果。

(7)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

“扩张的时代”:或称“发现的时代”、“勘察的时代”。

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相当于工场手工业时代,或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处于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郑和于这一时期之前开始下西洋,但却以宣扬国威和扩大明朝影响为目标,而非商品经济促使,即使如此,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资本家需要黄金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黄金购买更多的奢侈品)。这是基本动力。

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它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阻隔了东西方商路,迫使欧洲人不得不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是直接原因。

④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的热情

⑤勇于冒险的精神

条件:科学技术(?)成就使新航路的开辟具备了客观条件。

◆ 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A政治基础: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已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国,使它们能够运用国家机器去发展航海业。

B技术人才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发达,意大利热那亚的许多水手纷纷迁居葡萄牙,为其远洋航行提供了大量的航海人才,海上武器装备和战术的进步

C地理位置: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

D精神动力: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他们把传播基督教当作向海外扩张的精神动力。

E 思想动力: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人文主义思潮使人的注意力从得到永恒的拯救转向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第一单元 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概念:

1、 时间:14——17世纪,持续将近三个世纪

2、 性质: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封建主义的一场革命。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号称振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映射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3、 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

因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它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是依据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成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4、 范围: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影响甚至到达波兰;

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展开

5、 核心思想(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定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负面:晚期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核心: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精髓:个人主义、个性解放。

内容: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1)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和“人学”、贬低神和神学;

(2)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珍视短暂生命,鄙弃虚无来世,主张及时行乐,提倡人们现世生活的享乐;

(3)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奋斗、自由平等、谴责封建血统、等级观念;

(4)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科学、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6、 历史意义:

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比灿烂的思想文化,为后来的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开拓了广阔前景。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

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用到的政治原理:

运用现象和本质的原理认识文艺复兴,它不是古文化的复兴,而是一种新思潮的产生。

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认识人文主义的进步性及其局限性。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文艺复兴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宗教神学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对青年一代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应树立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良品质,自觉树立崇尚科学、反对任何形式的歪理邪说的优良品质。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当时流行的观点和科学家提出的新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得出相应的哲学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第三章 总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1、单元知识结构:

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摧毁维也纳体系

资本主义统治基础巩固1848年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广泛开展美国内战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形成

(自由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范围内确立德、意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

强占商品、原料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格局变化与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亚洲革命风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民族主义)欧洲民族运动印度民族起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

阶级结构变化与第一国际成立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巴黎公社成立

(社会主义)

2、本章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的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内容:

资本主义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的时期。

主要矛盾:

表现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主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

矛盾集中体现:工业革命后的三大历史潮流上,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主流?)

3、本章线索:

自由主义

经济上:

①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资本主义进入了蒸汽时代,即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②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的变化.

③不断开拓更大海外市场,大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附属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

政治上: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而法国大革命,创立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的立国原则和革命留下的战斗精神和主要经验,使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更深刻更广泛的开展起来。

第三章第3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理论:马克思主义;组织:第一国际;实践:巴黎公社。

项目 19世纪早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马克思主义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原因

条件 经济:资本主义矛盾显露

阶级:工人阶级登上舞台

思想: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

个人:马恩的天才贡献 经济发展,国际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的联合;马克思主义传播;马恩组织; 巴黎的革命传统;普鲁士围城的痛苦;临时政府的无耻。

内容 工人运动还处在自发的阶段,多是以经济斗争为主; 政治斗争,英国的**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的工人起义 共产党宣言是标志;内容: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政治经济措施表明了它的崭新性质。

作用 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的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是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的坚强的组织领导;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促使了工运的发展。

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经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篇2: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路德教】:

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1529年,由马丁·路德创立于德国。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因信称义,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③人人皆祭司,主张教徒平等。④简化宗教仪式,建设廉洁教会。1546年,德国新教与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1553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至此,路德教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宗。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英国国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清教徒 更是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加尔文教】:

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16世界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加尔文的圣礼体现了廉俭和平等的思想。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加尔文教教会神职人员大量减少,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1541年,加尔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日内瓦神权共和国。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法国的胡格诺教派、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徒,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果】

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会议上颁布的一项敕令,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双方进行了两小时辩论。教皇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要求帝国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静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恨,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奥格斯堡合约: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重申了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派诸侯拒绝接受该决定。1546年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1552年以前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得到了正式承认,它主要分布于德国北部,南部仍为天主教国家。合约的签订暂时中止了新、旧诸侯之间的战争,进一步扩大了诸侯的权势,也加重了德国的分裂局面。

【《南特敕令》】:

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宗教法令。主要内容为: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为了保证胡格诺贵族的权利,敕令又允许他们维持两万五千人的兵力和保留若干个城堡。巴黎高等法院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南特敕令使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在欧洲开创了宗教宽容先例,但遭到了罗马教皇与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家。1564年出生在沃里克郡。一生中从事喜剧活动长达23年,创作戏剧37部、十四行诗154收、长诗2首,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其中《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被誉为“莎氏四大悲剧”。其中《哈姆雷特》最为著名,作者在此剧中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的著作对后来的戏剧和文学有持久的影响。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雕刻家。147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主要作品有雕刻《哀悼基督》、《大卫》、《摩西》、美第奇家族陵墓雕像群;其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被称为世界上最宏伟的艺术作品;建筑设计: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等。其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长老派】

英国清教徒中的一派。它反对英国国教的主教制,提出以选举产生的长老来取代国王任命的主教。即由长老组成宗教会议,管理教会,故被称为“长老会”教派。

随着反封建斗争的日益激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长老会逐渐演变成政治派别。其倾向温和,反映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态度,在国会中最初与独立派联合共同向王权作斗争。

革命初期,长老派掌握国会的领导权,着手进行对封建制度的改造,颁布了一系列反封建法令,保障工商业发展;在宗教政策上,废除主教制,以长老会取代国教。

但由于其经济政策的排他性和主张向国王妥协,1647、1648年,先后两次被激进的独立派清洗出国会。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派别。主张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独立自治,按照大多数教徒的意见管理。

英国革命期间,该教派逐渐演变为政治派别,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态度较激进。在革命初期,独立派与长老派联合,利用国会共同与国王作斗争。

独立派领袖人物为克伦威尔,由于其在军事上的胜利,从而使独立派在国会中的地位大为加强。独立派主张建立共和国,后在各个问题上与长老派的分歧加剧。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1644年通过的《自抑法》,迫使长老派的势力撤出军队,独立派掌握军队指挥权。

1648年进行的普莱德清洗,将长老派彻底清洗出国会,独立派掌握了国会的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独立派执掌政权,把革命推向了高峰。其间:①坚决打击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②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③并积极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颁布《航海条例》④又在英荷战争中打败荷兰。1653年,独立派建立以克伦威尔为“护国主”的军事独裁体制。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平等派】

英国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平等派的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平等派主张: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②扩大选举权③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④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⑤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李尔本起草的《千万公民抗议书》,标志着平等派成为一个独立地政治派别。平等派与独立派联合共同对抗长老派。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独立派、平等派重新联合,击败王党。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当年春,平等派的士兵在伦敦和牛津郡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平等派对于1646年至1649年间的英国革命有巨大推动作用,其人民主权和自然权利等学说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李尔本】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等派的领导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1638年因为散发反对主教制的小册子被监禁。

内战开始后,李尔本参加议会军。“新模范军”成立时,他因拒绝承认“庄严的同盟与圣约”被解职。1645年8月,李尔本因批评议会和军队领导人,再次被捕入狱。1647年8月获释。随后,李尔本和他的同道者们拟订了平等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公约》。1649年因抨击共和国当权者,第三次被捕。数万人签名要求释放他。法庭不得不宣判他无罪。1652年1月,克伦威尔惧怕他的影响,把他驱逐出国。1653年4月回国后又遭监禁。1655年获释。1657年8月卒。

他主张:①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人人都享有天赋的权利。②在政治上应消灭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③在经济上取消垄断专卖权、什一税④同时实行宗教宽容、言论自由等。著有《英国的天赋权利》、《人民公约》、《揭露英国的新枷锁》等。

【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无地或少地农民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领导人是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掘土派运动始于1649年4月,在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的领导下,掘土派占领萨里郡圣•乔治山上的公用地和荒地。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土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来发表《自由法典》。详细阐述了掘土派的主张,阐述了掘土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①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②人们生活在公社里,共同劳动,共同吃饭③不主张用暴力实现以上目的。掘土派反映了英国社会最贫穷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但是英国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掘土派的理论没有社会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但它依然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辉格党】

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辉格源于爱尔兰语,意为盗马贼。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他们被政敌称为“辉格派”。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辉格派后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成为英国自由党的前身。

【托利党】

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而另一些议员反对《排斥法案》,主张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他们被政敌称为称为“托利派”托利党主要代表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托利党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

【大觉醒运动】

18世纪30—40年代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大觉醒运动”是一场大规模反对宗教专制、争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发起者以宗教复兴为旗帜,把矛头对准宗教压迫的净胜支柱——官方教会的教义,以“灵魂自由”为口号,宣传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大觉醒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使北美殖民地人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著名学者、政论家,资产阶级民主代表人之一。坚持殖民地利益,反对英国殖民政策,创建了第一个北美反奴组织。1775年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1776年任驻法大使,提出了奥尔巴尼联盟计划,争取法国的支持。1787年参加制宪会议。1752年用风筝吸引闪电实验,发明避雷针。创建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医院、大学。主要著作:《论自由与必然性》、《关于人类人口及各国人口的增长》、《自传》等。

【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第三任总统,民主共和党的创始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奠基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相信理性,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民主共和国,要求实行普选制。主持起草了《独立宣言》,1793年建立了民主共和党,号召反对汉密尔顿的联邦党推行的反民主政策。1800年和1804年两度当选为总统,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使美国领土扩大一倍。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巩固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倡导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贸易自由,限制政府职能,扩大各州权利。卸任后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

【《联邦宪法》】:

1787年制定并通过的美国联邦宪法。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获胜。1787年9月17日由全国制宪会议通过宪法,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1787年宪法,共7条。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权利大大增强,宪法包含了许多民主因素,调和了中央与地方、各州之间的矛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89~1972年先后补充27条修正案。1787年宪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为资本主义各国宪法提供了蓝本。

【网球场宣言】

法国大革命前夕国民议会代表提出的革命纲领。1789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封闭了会场。于是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网球场宣誓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的形成,就是将法国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法治国家,以便借此推行各种符合理性的改革。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1796年5月11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领导的革命。1796年2月,巴贝夫等人转入地下活动,组织起平等派,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共有的大国民公社,坚持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农业共产主义;坚持以暴力夺取政权,建立革命专政。1796年5月11日发动武装起义。因叛徒格里泽尔告密,督政府将其破坏,巴贝夫及其战友被判处死刑,其余人被释放。30年后,邦纳罗蒂出版了《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了巴贝夫学说。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罗伯斯庇尔等人为主要领袖。1793年6月上台执政。执政期间,雅各宾派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从根本摧毁了封建制度;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巩固了大革命地成果。执政后期雅各宾派内部发生分裂,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忿激派、丹东派等派别,自身势力大大削弱。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地政治活动基本完结,1799年最终被解散。

【吉伦特派】: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成员主张重农主义与经济自由原则,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有比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吉伦特派开始掌权。主张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物资缺乏,物价飞涨,市民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自由经济原则,不愿对经济进行干涉。吉伦特派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被雅各宾派取代。

【忿激派】

忿激派:也译疯人派,法国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派。领导人有雅克•卢等人,在1792年底限价运动高潮中出现,他们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权平等与社会,主张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征购粮食统一管理供应,救济贫苦人和义勇军家属,严厉惩办投机商人,以恐怖手段打击反革命分子。曾积极参加巴黎人民起义,支持雅各宾派战胜吉伦特派。雅各宾专政建立后,因抨击雅各宾宪法于1793年遭到镇压。

【君主立宪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派别。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派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君主立宪派随之消亡。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并受启蒙思想指导,在美国的《独立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产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颁布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人权宣言》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发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务专条》】

1801年,拿破仑一世与罗马教皇在巴黎签订的宗教协议。拿破仑一世宣布: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可公开举行宗教仪式,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教皇授职;本堂神甫由主教任命,教士薪俸有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以任何方式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但波拿巴并没有承认天主教是国教,后来还承认新教和犹太教、发布天主教信仰组织法。这样的宗教政策是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权工具的重要步骤,它对缓和矛盾、促进稳定很有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二.论述、简答题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条件、人物、后果】 背景: 动因:

1.经济动因:①东西方贸易的需要。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价格飞涨,商人渴望另辟商路。

②对黄金的追求。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重商主义的兴盛。

③《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见闻录)记述了东方的富庶昌明,让欧洲人想到东方实现黄金梦。2.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的普救主义,以博爱人类为宗旨。

3.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思想动力。条件:

①航海技术的改进。载重量变大,罗盘针传入欧洲,三角帆的运用,航海图的进步。②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从甲板上的短兵相接过渡到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是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③商业上的进步:采用复式薄记(一次交易在总账中记两次,一方为贷方,一方为借方);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储存、借贷、汇兑);观念上的改变(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股份公司的出现(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离)

④专制政府的支持。(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支持英国海盗事业)葡萄牙和西班牙海上探险发达的原因:

①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让他们先天地倾向于海外发展。②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③宗教热情强烈。人物:

1487年,迪亚斯沿非洲西海岸航行时向南飘去,发现好望角。

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巴哈马群岛),四次远征,西属西印度群岛普遍地建立起来。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的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其中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1519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渡过大西洋到达南美,穿过海峡向西北前进到达菲律宾,经过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回西班牙。

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它直接诱发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天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崩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商业革命】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原来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②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使得新的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美洲特产传播到亚欧大陆。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开阔了人类的眼界。整个地球变得清楚,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制成。

⑤价格革命。美洲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推动中欧的“再版农奴制”)

【文艺复兴】 意大利:

早期:文学创作:但丁《神曲》、彼特拉克十四行抒情诗《歌集》、薄伽丘短篇小说《十日谈》 艺术:乔托《圣母像》

建筑:费利波•布鲁内列斯齐、列昂•阿尔贝蒂

全盛时期: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创世纪》、《末日的审判》

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教义论争》 提香《圣母升天》

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康帕内拉《太阳城》 西欧诸国: 伊拉斯谟《愚颂》

人文主义作家:乔叟(英)《坎特伯雷故事集》

莎士比亚(英.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李尔王》和他的十四行诗

拉伯雷(法)《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班牙)《唐吉诃德》

政治思想家:博丹(法)《国家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科学:

天文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开普勒(轨道焦点)

伽利略(观察银河、金星的周期性盈亏)

其他自然科学:维萨里(解破学)、赛维塔斯(心肺血液循环)、吉尔伯特(磁体)、雷文胡克(精细胞、单细胞有机体)、欧几里得(几何学)

科学思想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性和统一性、物质的不可创造性)弗兰西斯•培根(近代归纳法、二重真理)笛卡尔《方法论》、《哲学原理》

【宗教改革】 背景:

①天主教会实行精神统治,宣扬教会在拯救灵魂上的作用,出现反教会的“异端分子”,虽然都被镇压,但为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②西欧各国天主教会受罗马教廷支配,教皇肆意干涉个国内政,各国为建立完全独立的民主教会同罗马教会进行斗争。

③教会的腐败与搜刮,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 自然科学: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避雷针;

约翰•雷《植物的历史》《昆虫的历史》; 李纳乌斯(植物学); [法]布封《植物学》。启蒙思想家: 霍布士《论政体》,洛克(重农学派)《人类悟性说》(最早);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反对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狄德罗《百科全书》; 魁奈《经济表》

【美国革命】 背景:

①内涵与范围:起源于法英战争,结束于178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②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提升了哲学思想的地位,用观察和独立理性思考取代传统权威的观点。科学革命带来的成就对人的日常生活与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出版品和传播速度的增加,让人可以展开全新的交流与讨论。洛克等早期思想家的作品成为了孟德斯鸠等的分析研究对象。③宗教潮流:美国的“大觉醒”是先前在欧洲发生的宗教复兴的延伸。认为个人意识和经验 才是宗教经验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教会所传布的资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大多是英国的国民,其中也有不少爱尔兰人、法国人等; ②殖民地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佃制和奴隶制度,在前资本主义制度中,还有白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契约奴制;(中部殖民地,为维护租佃制,实行《长子继承法》)

(白人契约奴的来源:欠债无力偿还者、缺少到美国的路费而卖身为奴隶、拐骗来的乞丐和儿童、英国的罪犯;黑人契约奴比白人低得多,分布在中、北部,较少,一般是家奴)③与北美殖民地上复杂的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也十分复杂; ④为了管理北美殖民地,英国制订了一系列的统治机构。(设立管理殖民地的贸易局、派驻北美总督及官员)

⑤在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中逐渐生长了民主因素。

结果:约克镇战役标志了北美战场上的战争的结束。1781年美国派出富兰克林、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三人前往议和。他们没有按照大陆会议给予的指示行事,也没有遵守《美法同盟条约》的规定。他们单独与英国议和,并且坚持要求扩大美国疆土。结果英国承认以密西西比河作为美国的西部边界,以北纬31度作为南部边界。但是他们未能争取到与英国港口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力。1783年9月3日,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了和约。

【法国大革命】 背景: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第三等级的崛起

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①法国专制王朝和贵族等级的腐朽;②路易十六改革(任命财政总监)

3.思想背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是大革命的爆发的准备条件。阶段:

①君主立宪派时期 ②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③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英国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A.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原因: ①西欧的海外扩张为欧洲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②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发展 ③西欧的海外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地理大发现后260余年的西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培养了发财的狂热和唯利是图的精神,这种心态,是触发工业革命的精神上的动因。B.前提:

①中世纪时羊毛工业发展,引起地区间的分工,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将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的过程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开展 ②对殖民地的侵略在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③英国很早出现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国内市场形成较早发展较快;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可以顺利发展

④交通运输发达,四面环海,公路网遍布,运河贯穿全国。

⑤手工工场的发展(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创造了条件。2.工业革命的过程:

①棉纺织业中的机器发明。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提高生产率以满足市场需求,迫切要求技术革新。1733年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水力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②采煤业、冶铁业中的技术革新和瓦特的蒸汽机。搅刚法等技术改造使得英国本土的铁的生产提高,瓦特不断改进提高蒸汽机的效能,发明了能用做发动机的“万能蒸汽机”,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控制。

【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国内: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②殖民地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③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 ④经过第一次独立战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国外: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条件好,使得美国保持和平安定较少遭受战争破坏; ②美国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利用欧洲战争,发战争财。资金来源: ①奴隶贸易;

②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 ③西部土地投机;

④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独立战争期间各州政府发公债,战后贬值劳动人命不得不低价出售,购买者多为从事投机的政客和商人,后按照票面偿还公债); ⑤潜在的广阔国内市场(西部开发);

⑥外国的移民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自有劳动力。2.进程及有利因素

进程:1789年斯莱特仿制英国水力纺纱机成功并建立美国第一家纺纱厂,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工业革命全面展开;19世纪30-50年代,棉纺织工业率先使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后其他工业部门也普遍使用,轻工业初步实现机械化;1834年起,采用热风炉和无烟煤炼铁,引进英国搅炼法,蒸汽机普遍推广,冶铁业出现重大技术进步。

有利因素:①较早实行专利制度,制定《专利法》,各项发明不断涌现;

②采用推广了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机器零部件可以通用互换,降低了机器生产成本; ③1861年内战(名解P239)时实行战时通货膨胀政策,战时还扩大了政府订货; ④内战胜利消灭了南方奴隶制度,资产阶级独掌国家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关税、建立国民银行制度统一币制等)。

⑤西进运动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加上地理环境适合机械化大农业生产,推动了美国农业的机械化

⑥受西进运动影响,东部制造业西移,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加速工业化进程。

特点:①美国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性的加以改造,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 ②与“西进运动”(名解P238)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年美国同英国之间的战争。美国独立后,英国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干涉美国,并在边界地区骚扰。1812年6月战争爆发,英国因为拿破仑战争吃紧,无暇兼顾同美国的战争,12月双方签订《根特合约》停战,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

【德国工业革命】 背景: ①16世纪以来的农奴再版制和连绵的战争使得德国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②长期政治分裂,无力海外殖民扩张,资金主要来自国内掠夺。同时国家分裂使德国市场问题尖锐。特点:

①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 ②工业中心较早的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③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利于政府发挥智力作用。

【俄国工业革命】 背景

①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统治下艰难形成。②工厂手工业和农村手工业奠定国内技术基础。

③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利润和对“边区殖民地”人民的掠夺。

④税收制度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手段,沙皇在征收商品税方面实行“包税制”。⑤政府将一部分税款直接投资于国有企业和铁路建设。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特点:

①由于技术落后,资本原始积累不足,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重要作用。②发展极不平衡。

篇3: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本课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和文字资料]影片的原型事件发生于1912年4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运轮船“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南安普顿到美国纽约的处女航中撞到冰山,船身裂为两半沉入大西洋底,船上1500名乘客、船员丧生,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该事件留给后人思考的绝不仅仅是悲剧本身……

(二)复习专题:科技改变世界

1.呈现“泰坦尼克号”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净重21831吨)。

对比参考数据:长度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宽度和高度大约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教师: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学生:钢铁。

相关资料呈现: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作为工业生产、铁路建设和建筑领域的主要原材料被大量生产和使用,钢铁工业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其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第第二二次次工工业业革革命命钢钢铁铁工工业业的的产产量量和技术水平达到一个顶峰,称为“钢铁时代”。“泰坦尼克号”正是与巴黎艾菲尔铁塔一起,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钢铁构造物。

教师: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驱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本文第一幅图中的四个巨大烟囱。)

学生:蒸汽机。

2.呈现“泰坦尼克号”蒸汽机组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是以煤为燃料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工作的,船上有25台双端锅炉和4台单端锅炉,它们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它们24小时源源不断为“泰坦尼克号”提供维持强大动力的蒸汽,动力系统由3套主机组成,其中2套为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另外1套为蒸汽轮机。“泰坦尼克号”的主机功率超过51000马力,因此其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4节(时速44公里)。

教师:这个时代还有哪些动力可以选择?

学生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师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泰坦尼克号”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由于蒸汽机具有输出功率大、维护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型轮船直至今日仍主要使用蒸汽发动机。

把钢铁和蒸汽机完美结合成一件堪称艺术品的杰作,应归功于近代造船工业的进步。

3.呈现“泰坦尼克号”头等舱豪华大楼梯和硕大螺旋桨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代表作品。其安全性尤被津津乐道:2 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隔舱防止她沉没。其中任意2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4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延伸):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蒸汽机带动明轮(船身安装巨大水车状轮桨)为动力装置的近代轮船,今后一百年中轮船制造快速发展,“泰坦尼克号”充分体现了最主要的两大进步:体型巨大,载客、货能力激增;用船尾螺旋桨代替效率低、易损坏的明轮。

教师:除了上面所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生活领域的?

4.呈现《泰坦尼克号》影片中灯火辉煌的夜景和电报收发室传阅冰山情况电报的视频片断(略)

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电力的广泛应用,远距离通讯技术的发明应用等等(可列表归纳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及新兴工业部门)。

教师:还有些重要成果是非物质、非技术性的。

5.呈现“泰坦尼克号”的背景资料和船厂图片

1901年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 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白星公司曾一度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作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准备建造三艘空前规模的巨轮。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不仅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

学生:(回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一次是从手工到工厂的巨变,工厂的出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次是由企业到托拉斯的变革,即由自由竞争向垄断企业的过渡。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被大大改变了。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产阶级将整个世界纳入其政治、经济轨道,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整个世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拓展思考环节:这一两百年来,资产阶级昂首阔步、自信满满,开辟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并以为掌控世界的目标唾手可得,征服自然指日可待。

6.总结“泰坦尼克”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名,象征力量和庞大

美国《造船专家》杂志认为其 “根本不可能沉没”。有位船员在航行中对二等舱一位女乘客西尔维亚 · 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一切,也将永远让人们牢记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类需要学会谦虚谨慎和懂得保持敬畏之心。

一是科技进步永无止境。有资料表明,“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伟大的“钢铁时代”生产出来的钢材,若以当今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用来造船。正如19世纪末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后世的物理学家将再无重大问题可供研究突破,旋即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横空出世。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人类万万不能盲目自信、故步自封,亟需谦虚谨慎且探索不息。

二是自然力量不可抗拒。影片中“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和折断沉没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回顾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对自然的所谓成功征服,都伴随着自然对人类或直白或隐晦、或当前或长远的 “回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而渺小的,我们可以适应它、利用它,甚至合理改造它,但不是征服。人类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结语

把握时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创设出生动而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把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专题复习课进行改进,对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实践值得历史教师不断探索和完善。

摘要:该课执教者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令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篇4: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 情境教学 专题复习 世界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99

一、教学立意

本课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和文字资料]影片的原型事件发生于1912年4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运轮船“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南安普顿到美国纽约的处女航中撞到冰山,船身裂为两半沉入大西洋底,船上1500名乘客、船员丧生,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该事件留给后人思考的绝不仅仅是悲剧本身……

(二)复习专题:科技改变世界

1.呈现“泰坦尼克号”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净重21831吨)。

对比参考数据:长度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宽度和高度大约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教师: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学生:钢铁。

相关资料呈现: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作为工业生产、铁路建设和建筑领域的主要原材料被大量生产和使用,钢铁工业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其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技术水平达到一个顶峰,称为“钢铁时代”。“泰坦尼克号”正是与巴黎艾菲尔铁塔一起,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钢铁构造物。

教师: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驱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本文第一幅图中的四个巨大烟囱。)

学生:蒸汽机。

2.呈现“泰坦尼克号”蒸汽机组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是以煤为燃料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工作的,船上有25台双端锅炉和4台单端锅炉,它们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它们24小时源源不断为“泰坦尼克号”提供维持强大动力的蒸汽,动力系统由3套主机组成,其中2套为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另外1套为蒸汽轮机。“泰坦尼克号”的主机功率超过51000马力,因此其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4节(时速44公里)。

教师:这个时代还有哪些动力可以选择?

学生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师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泰坦尼克号”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由于蒸汽机具有输出功率大、维护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型轮船直至今日仍主要使用蒸汽发动机。

把钢铁和蒸汽机完美结合成一件堪称艺术品的杰作,应归功于近代造船工业的进步。

3.呈现“泰坦尼克号”头等舱豪华大楼梯和硕大螺旋桨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代表作品。其安全性尤被津津乐道:2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隔舱防止她沉没。其中任意2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4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延伸):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蒸汽机带动明轮(船身安装巨大水车状轮桨)为动力装置的近代轮船,今后一百年中轮船制造快速发展,“泰坦尼克号”充分体现了最主要的两大进步:体型巨大,载客、货能力激增;用船尾螺旋桨代替效率低、易损坏的明轮。

教师:除了上面所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生活领域的?

4.呈现《泰坦尼克号》影片中灯火辉煌的夜景和电报收发室传阅冰山情况电报的视频片断(略)

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电力的广泛应用,远距离通讯技术的发明应用等等(可列表归纳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及新兴工业部门)。

教师:还有些重要成果是非物质、非技术性的。

5.呈现“泰坦尼克号”的背景资料和船厂图片

1901年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白星公司曾一度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作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准备建造三艘空前规模的巨轮。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不仅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

学生:(回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一次是从手工到工厂的巨变,工厂的出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次是由企业到托拉斯的变革,即由自由竞争向垄断企业的过渡。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被大大改变了。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产阶级将整个世界纳入其政治、经济轨道,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整个世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拓展思考环节:这一两百年来,资产阶级昂首阔步、自信满满,开辟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并以为掌控世界的目标唾手可得,征服自然指日可待。

6.总结“泰坦尼克”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名,象征力量和庞大

美国《造船专家》杂志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有位船员在航行中对二等舱一位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一切,也将永远让人们牢记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类需要学会谦虚谨慎和懂得保持敬畏之心。

一是科技进步永无止境。有资料表明,“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伟大的“钢铁时代”生产出来的钢材,若以当今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用来造船。正如19世纪末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后世的物理学家将再无重大问题可供研究突破,旋即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横空出世。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人类万万不能盲目自信、故步自封,亟需谦虚谨慎且探索不息。

二是自然力量不可抗拒。影片中“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和折断沉没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回顾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对自然的所谓成功征服,都伴随着自然对人类或直白或隐晦、或当前或长远的“回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而渺小的,我们可以适应它、利用它,甚至合理改造它,但不是征服。人类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结语

把握时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创设出生动而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把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专题复习课进行改进,对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实践值得历史教师不断探索和完善。

篇5: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③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位诗人、文艺先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

⑤进步性:反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孕育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文化条件 ;

⑥局限性:强调个人意志,以私有制为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西方人的贪欲,《马可西·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和获取黄金;东西方商路被阻断;生产力发展,帆船的改进,罗盘针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的积极资助。

(2)航海家及航线: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经古巴、海地到达美洲;

②迪亚士、:迪亚士到达印度洋;

③达·迦马找到新航路:达·迦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西班牙沿南美洲海岸线向西穿越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

(3)影响: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成一体;扩大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标志: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 ③决定性役:纳西比;

④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结束内战,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他多次解散议会,实行独裁。

⑤颁布文件:《权利法案》

a颁布机构:议会; b 主要内容: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

c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独立战争——实现美国独立;

① 爆发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开始标志:列克星顿的枪声; ④ 决定性战役:萨拉托加;

⑤领导人——华盛顿:领导、指挥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建立完善民主法制,统一货币,发展民族工业,使美国步入正轨。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⑥颁布文件:《独立宣言》

a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b主要内容:阐述自由、民主原则,指出人人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C意义:标志着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

⑦性质及意义:独立战争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南北战争——实现美国统一

①爆发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导火线: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③开始标志:南方叛乱;

④领导人——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当选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黑奴;领导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结束内战,维护了美国统一。

⑤颁布文件:《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

⑥性质及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美国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导火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③开始标志:巴黎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④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领导人,领导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发动“雾月政变”执掌大权,进行改革,颁布《法典》,建立拿破仑帝国;对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从1806你起,发达侵略争霸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灾难,引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导致帝国灭亡。

⑤颁布文件:《人权宣言》

a 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 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实行三权分立(目的是制约权力,防止专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积累社会财富)。

c 意义:标志者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4、“三角贸易”:

(1)中心内容:黑奴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17世纪中叶,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2)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影响:使殖民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巨额资本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6、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南美、印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1)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2)英国的殖民掠夺

①对美洲的掠夺,引起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人民的反抗,玻利瓦尔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

②对印度的掠夺:通过侵吞土地、洗劫国库、征收赋税使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反抗。

篇6:世界近代史复习课件

(浙江省兰溪市教委教研室 屠洪兴)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事件多、头绪杂。学生学习世界史比学中国史更难,加上近年来 在高考命题中世界史部分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大跨度、高概括”的试题连连出现,学生对世界史的学习更 是望而生畏。而过去那种“一轮章节知识,二轮归类知识,三轮查漏补缺”的复习模式,已无力解决学生的“ 难与怕”的矛盾。

如何来解决学习世界史中的“难与怕”的矛盾,使学生学得既新有趣、又能适应目前高考的要求?这是广 大历史教师都在共同苦苦探求的问题。笔者当然也不例外。在苦苦探求的道路上,得益于专家们的启示,我逐 渐形成了整体知识结构复习的方法。这是一种先整体、再分章,而分章又始终不离整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几年 的教学实践我感到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来作世界史第一轮的复习,既省时,又有效,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都说:“这种复习方法,整体性强,脉络清楚,既有利于提高能力,又有利于牢固记忆知识,符合高考的 要求。

如何运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呢?我的具体做法是:先设计出整体知识结构图表,把它交给学生、然后以 “结构”为提纲,进行有序的复习。

根据刘宗绪先生的“生产力发展”标准,我把世界近代史十七章内容纳入一个整体知识结构中,并以两次 工业革命作为分期标志,分成三个有着不同特征的阶段。具体图示如下:

世界近代史整体知识结构图示

(附图 {图})

(附图 {图})

(附图 {图})

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组成整体知识结构,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是我们用整体法理解历史的依据、也是我们用整体法复习历史应 遵循的原则。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整体知识结构?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整体知识结构?怎样才能使学 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涓涓细流汇集成历史的巨流?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是“奔腾不息的长河”这一 含义?这些是我们在运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时必须达到的目的。为此,我们在使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方法时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整体观。这是该复习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法十分强调对历史的整体理解。在复习某一 阶段或某一部分的内容时,应首先向学生指出主要内容有哪些,使他们对该部分历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例如 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应首先指出主要是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史,并由此派生出无产阶级斗争史和民族运 动史。又如在复习近平代第一阶段的历史时,则应指出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三次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另外还有 殖民争霸斗争和殖民地人民的独立革命。

坚持整体观,还要强调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只有把一个时期中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纳入 一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中,才会形成整体印象。因此,在复习近平代第一阶段的内容时,有必要把新航路开辟后殖 民掠夺开始这一背景突出出来,这才能把早期的革命、争霸、独立斗争三方面内容统一起来。正是殖民掠夺,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才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呼唤出一次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急 风暴雨;也正是殖民扩张,才出现西欧殖民者在世界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也由于殖民掠 夺导致广大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才燃烧起反殖斗争的愤怒烈火。

在复习近平代第二阶段的历史时,也必须牢牢抓住“工业革命”这一历史大背景进行分析。是工业革命使资 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才出现为铲除各种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障碍为目的的革命和改革。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股革命与改革潮流就这样出现了。正是工业革命,导致 社会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无产阶级,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也由于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 ,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广大的亚非地区的进一步掠夺,并把这些地区卷进了殖民体系之中,从而引发了19 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1993年的“三股潮流”题,1994年的“恩格 斯论断”题,1996年的“法国两次革命的比较”题,无不以“工业革命”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进行命题的 。

近代第三阶段中的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又无不根植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在分析欧洲舞台 上错综复杂的斗争时,也不能忘记普法战争对法、德两国的影响)。

第二,要注重联系性。仅仅注意历史的大背景,这还不够,还必须揭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才能将分散的历史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 是没有的。在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中,因果联系又是一种最普遍最本质的联系。它既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就当然应该成为我们用整体法复习世界史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英、法、美三国是怎样由轰轰烈烈的政治革命演变为热火朝天的产业革命的?经过分析我们看到,政治革 命是产业革命的政治前提,那么又是为什么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呢?这是因为它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世界市场,这就直接刺激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另外,它还有劳动力、资金、资 源、科技等独具的优越条件,而法、美则是望尘莫及的。因此,法、美只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扩大的 情况下被带动起来。一场伟大的产业革命的成功,又推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 产阶级革命,就是这种反映(这在前面已分析了)。这些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成功,又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 界确立。资产阶级在全球的胜利,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又为新的一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资本 主义国家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掠夺的进一步加剧,导致了许多亚非国家卷入殖民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而分裂国家的走上统一,又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政治上的`保证、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又催生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从“一战”到“二战”,为什么只有二十年的休战?在历史发展的链条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英、法、美对德问题上有着这样的变化过程:巴黎和会上的“严厉制裁”到赔款与签约问题上的“扶植”, 再到三十年代的“纵容”,而德国则起了与之相应的变化:“受制裁”――“得扶植”――“遭危机”――“ 形成战争策源地”。这些变化,又完全根植于“争夺”、“反苏”“自保”。正是由于大国的中立自保和对法 西斯侵略的纵容姑息,加上反法斯力量未及时联合、又导致了三十年代的法西斯局部侵略战争演变为全面大战 。

整体复习法中,不仅要揭示教材中的显性联系,还要揭示教材中未提及的隐性联系。比如拿破仑入侵西班 牙、葡萄牙和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战败两件事给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带来的影响。

第三,要坚持比较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只有运用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本 质特征,认识事物间的共性与个性。整体法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在一个整体之中,这给我们运用比较法带 来了便利。

复习中,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比较的内容: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 产阶级革命的改革比较;早期革命与19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工业革命前后殖 民掠夺不同特点的比较以及工业革命前后工人运动特点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共 同规律和革命模式的多样性,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历史上造成的不同影响。

整体历史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以归纳和整 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起到简化头绪、理清思路的作用,有利 于加强记忆。因为记忆时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加以整理,把它纳入普遍联系之中,比起孤立地背诵,效果要好得 多。倘我们能按整体法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复习,又能配以按国按类的第二轮复习,那么一张缜密而又完整的 知识之网就编织成了。用这样的“网”捕“鱼”,恐怕就不会顾此失彼,出现漏“网”之“鱼”了。

上一篇:音乐教师实习日记下一篇:舍得的无锡市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