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实力

2024-04-09

集体经济实力(共8篇)

篇1:集体经济实力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增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结合我村新农村建设实际,现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集中”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三个集中”的工作思路,以产业领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引进项目、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方面上狠下功夫,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

1、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调动干部群众爱村、建村的积极性;

2、加强村(队)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3、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经济人发展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

2、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使群众增加收入。

3、发展项目、引进项目,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子。

4、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5、鼓励支持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帮助群众实现多元增收。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

根据产业化发展思路,成立村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和社员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落实、检查,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其他成员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

2、落实惠农政策

将国家对农村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和建设项目资金向农户倾斜,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篇2:集体经济实力

概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斐然,其中缘由便是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融合,用园林文化、传统文化、板栗文化、长城文化、国际文化等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多彩、和谐、热情、充满生机的花园式村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经济硬实力 融合一、北沟村基本情况

北沟村位于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距怀柔城区18公里。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全村136户,356口人,党员32名。北沟村以前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村内各项工作停滞不前。2010年,北沟村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村级民主建设、村民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2011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5430元,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称号,并吸引12户国际友人在村里长期居住、置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新村。

二、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北沟村巨大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文化建设,是各种文化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1、以班子建设为核心,打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政治文化建设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以王全为党政一把手的新一届两委班子走马上任后,北沟村把班子建设放在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地位,实行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最大程度地实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精炼队伍,减少摩擦。为明确干部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北沟村先后为两委干部制立了职位说明书、任职承诺书和年内承诺书,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在工作效果上实行目标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两委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提高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北沟村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学习制度,由支部书记带头学,每月为党员讲一次党课,并将每周日晚定为村干部集中理论学习时间,在学习中结合村里实际工作进行讨论。此外,党支部还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和党员的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使村级工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北沟村始终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每季度述职述廉制度,由班子成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并对决策事项、资金使用、履职情况等及时向群众公开。

北沟村就是这样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村干部都率先做到。在支部书记王全的带领下,村干部每人都承包了卫生区,按时清扫,风雨无阻。村干部的带头示范激发了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北沟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政治文化建设在北沟村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2、以孝悌观念为引领,树立忠孝礼仪的和谐风气——传统文化建设

北沟村过去存在一些家庭邻里关系不和的现象,儿媳不和公婆说话,家人经常吵架等陋习。2008年10月,以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为目的,渤海镇党委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安徽汤池小镇考察学习,作为此项活动拟推进村,北沟村党支部王全书记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在汤池人人见面鞠躬行礼,晚辈给长辈洗脚,知名老师免费讲授《弟子规》,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给参观人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参观学习回来后,王全随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将传统文化进北沟活动列为村近期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研究制定《北沟村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拟用两年时间,通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构建和谐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村两委反复讨论,咨询专家,最终选定学习材料包括《弟子规》、《阳光心态》、《论语心得》、《三字经》、《金正昆讲礼仪》、《中华文明》等内容,并安排大学生村官助理前往王府井书店购买这些学习资料、光盘。学习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为村民树立为人处世、建业持家的道德标尺。为避免《传统文化学习实施方案》流于形式,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合理安排时间,避开生活较多的白天,将学习活动安排在每周六晚进行。在学习活动初期,作为对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鼓励,对参加学习人员发放了香皂、清洁剂等小礼物,鼓励村民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过去北沟村每年3月20日要集中调解各种纠纷,每年都会有10余起,涉及20多户,而2009年

以后调解登记表上无一例纠纷登记,群众你退一步我让一点,都和和气气的自行解决了矛盾。忠孝礼仪等传统美德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这种认可体现在了大家的日常行为中,生活和气了,家庭和睦了,邻里和谐了,生活也就更幸福了。

北沟村利用村里的宣传墙,宣传栏,图文并茂地宣传24孝、诚信、善等传统文化,忠孝礼仪在北沟村已蔚然成风。

3、以绿化美化为依托,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园林文化建设

北沟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投资建设村内硬化街道及广场3万平方米,砌筑坝阶共计2万立方米;村公路两旁栽种花草,进行绿化美化。几年来,共修建路边护栏2千余米长,修建半山间观景亭3处,修建上山步道3千多米,全村范围内修建二十四孝、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墙2千多平米;在村北山上修建容量为50立方米的储水池一个,投资30万为村民打井,满足了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秸秆气化站,为全村解决用气难问题,为封山育林打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改造,北沟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提前进入了“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新农村阶段,花园式村庄已初具规模。

4.以慕田峪长城为景点,挖掘长城文化的旅游资源---长城文化建设

北沟村也被人称之为“长城国际文化村”,原因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长城不仅是怀柔的,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也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旅游业才得以发展。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中的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域内,距北京城区73公里,北京著名景点之一,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春季,群芳争艳,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尽显北国风光。

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水长城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北沟村利用长城的地理优势,深度挖掘长城文化,逐步形成吃、住、玩一体的长城旅游文化,大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

5.以国际文化为元素,实现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国际文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要有特色的产品,要有创新的模式。北沟村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引进了国际文化,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在引进了由美籍华人唐亮女士投资建设的商务会所----“小芦面”后,北沟村翻开了外国居民入住的历史。在唐女士的牵线搭桥下,陆续有10多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外国朋友选择把家安在北沟村。他们将租来的民宅加以精心的设计和完美的布局,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融入了西方元素,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在北沟村展现了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在“小芦面”取得成功后,唐女士又租赁了废弃的琉璃瓦厂,改造了瓦厂宾馆,又吸引了更多的外宾来到北沟村。在国际元素的刺激和影响下,一批展示京郊民俗,以健康时尚为主题的农家院也开始出现在了北沟村。如今,每到周末节假日,各种皮肤的人出入北沟村,与村民共同生活,全村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新气象。国际文化建设对村民就业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6.板栗文化、虹鳟鱼文化、慢食节文化等系列文化建设,助推经济大发展 北沟村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大打文化品牌,如每年举办的板栗文化节,通过板栗的采摘、炒制,提高板栗的附加值;虹鳟鱼文化节,利用北沟村独特的水资源,养殖虹鳟鱼,供游人观赏、垂钓,以虹鳟鱼为食材,烧烤、生食等吸引游客;由唐女士倡导的慢食节,提倡清洁、健康的食物,并主张保护具有文化特色的烹饪、乡土食品及地方传统的烹饪、生活、农作方式等一系列主题文化节,也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三、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融合北沟村的发展实践表明,政治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园林文化建设、长城文化建设、国际文化建设、板栗文化、虹鳟鱼文化、慢食文化等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和成果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主要构成或促进因素,而文化资源稀缺性、重复利用性的特征,使得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发展而言,尽管文化的份额不高,但其作用重大,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阳光空气、青山绿水、花香鸟语、茂林清泉、蓝天白云等都成了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文化与经济日趋融合。从文化需求角度而言,其对扩大内需有拉动作用。物质财富越是丰富,文化需求越是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历了温饱----小康----富裕的演化进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从追求

品质到追求品位,实现了由物到心再到灵的转变。

文化是软实力,“软”体现在它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及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经济是硬实力,“硬”体现在它的看得见、摸得着,反映在吃喝住行等具体活动中,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篇3: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再思考

一、重新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

(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要求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重视“三农”问题是我党一贯的战略思想。我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家庭承包经营实现了“耕者有其权”,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耕者有其利”, 从2004年起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 则是要解决“耕者能致富”的问题。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人均耕地太少, 家庭分散经营规模小而效益差的问题日益突出, 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 而集体经营层次所具有的生产服务、组织协调和资产积累等功能, 可以弥补农户经营规模小的局限性,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统筹人、财、物, 采用先进技术, 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发挥规模效益。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乡镇企业改制以后, 农村集体多年积累的资本, 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转移, 集体经济实力尤其是集体经济的再生能力大大削弱, 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 正确理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家庭经营的同时, 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否则农村集体所有制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基础。

(二)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管子云:“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民富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全面达小康、实现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农村集体经济的乡、村和组这3个层次中, 村级是最关键的。村级组织是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执行, 国家法律法规的组织宣传, 大量行政工作的切实落实, 各项生产措施的具体实施, 农村社会事业的有效兴办, 精神文明民主法治的推进……都离不开集体经济实力这个基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许多地方农村工作推进不力,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村级经济实力不强。在村级组织维护正常运转经费都不足的情况下, 还要拿出多少钱来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除苏南等少数地方外,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 随着事业发展要求的提高, 成本在不断加大, 债务在不断增加, 沉重的债务使得许多乡、村运转面临着威胁, 政策不允许、事实也不可能由老百姓来直接承担这些债务。这些债务的最终化解, 还必须要靠发展集体经济。否则基层组织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更不用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了。

(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新农村建设, 投入是关键。无论是哪种模式的新农村, 都必须要解决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据测算,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个村的投入成本就要达到数百至数千万元, 建成后管理成本也要数十至近百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 需要集全民之力、全社会之财, 实行“多条腿走路”。其中, 农村集体经济是关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 又是投入主体。一个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 即使依靠外力和民众的力量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硬件要求, 可其管理成本不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难以为继。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 政府适当增加投入, 加以引导是必要的, 但也会滋长基层等、靠、要的思想。而真正意义上的面广量大的新农村建设, 还是要依靠农民自身的能力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 政府不可能包揽, 也无力包揽。我们要客观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真正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上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

二、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 逐步调整农村各种利益关系, 致力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是手段, “少取”是实质, “放活”是关键。许多经验告诉我们,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放”出来的, “放”得越开、搞得越活、发展越快。我们的一切政策和措施在兼顾各方利益关系的同时, 尤其要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

1、加大纳税激励的力度。

市场经济, 平等竞争, 按章纳税, 无可争议。但在目前, 村域经济的发展, 还是以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让利”来启动的, 村域经济发展了, 税收是国家的, 利润是老板的, 村级得不到实惠。因此, 有必要在村域经济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中切出一块对村级集体经济予以补偿, 这也是涵养税源之策。

2、加大控减农村负担的力度。

税费改革斩断了直接伸向农民口袋的“黑手”, 但却使村集体经济成了“唐僧肉”, 村级负担越来越重。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自觉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不做“三乱”的始作俑者, 实行涉及农民和村集体经济负担扎口管理,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千方百计把农民和村级集体的负担减下去, 让村级经济发展起来。

3、加大村级集体积累的力度。

要进一步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在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 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集体土地流转、非农用地征 (使) 用中的收益权, 杜绝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接或变相与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争利现象的发生。同时, 切实加强对村级支出的控制, 确保村级积累逐年增加。

4、加大信贷扶持的力度。

现在贷款“锦上添花”的多, “雪中送炭”的少, 为了帮助经济欠发达的村尽快改变面貌, 应按信贷扶贫的要求, 为这些村解燃眉之急, 尤其是信用联社和农行等金融机构更应做好这项工作, 有条件的乡镇亦可采取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和组建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办法帮助村解决暂时困难。

(二) 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源, 努力寻求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是提高认识、坚定信念、严密维系。要从公有资本的角度认识到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乡镇企业作为农民的一大创造异军突起, 在短短的十多年内就占了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 就是最好的证明。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产权理论作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前进中的挫折。发展农民集体经济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等资源。从土地资源方面看, 要在坚持土地承包法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努力留出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要根据“城市郊区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原则和“集体经济开发经营、兴办企业”的办法, 松动现在过紧的土地征用制度, 努力留出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给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预留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

2、积极推行集体土地租赁制。

民营小区或工业园区在用地规划批准后, 能不征的尽量不征, 可租赁使用的尽量采用租赁方法, 这样可使农民和村组集体经济年年都能有共同得益。

3、积极探索新的征地补偿制度。

建议在征地补偿中, 尊重农民意愿, 对农民采取货币、保险、按股分红的组合安置方式, 其安置标准应是集体建设用地形成的市场价扣除城市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资的本息。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 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经营, 取得土地开发收益。

从资本资源方面看, 村组原有的集体资本要管好、用活、增值, 不能再让其流失, 而且还要发展新的农民集体经济, 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比重和集体资本的运营能力和水平, 增强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盘活存量资产。产权的本质是剩余索取权和产权保护, 集体资本的归属是清晰的, 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产权制度而决不是改所有制。因此, 对过去企业改制中未转让的厂房设备和配套设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改变所有权的性质, 而是使用权的流转, 需要防止的是闲置, 盘活就是让使用权流转起来。鼓励农民手中闲散资金变成资本从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切实管好用好征地补偿资金, 发展条件较好的村组可建立“富民股份合作社”, 以村组集体资金为主体, 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 实行股份制运作, 重点进行低风险的标准厂房和农民工公寓等的开发建设, 既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配套服务, 又能克服“城中村”村容不整的状况, 最根本的是能获取较高的租赁收入, 确保农民在城市化以后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三) 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建设新农村, 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及干部队伍与日益发展的形势、与农民致富的愿望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明显不适应。因此, 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1、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 发挥党支部在领导群众发展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切实改变选人用人观念, 将有市场经济头脑, 能带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带头致富为村支书的选举标准。

2、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 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非常重要。要使农村基层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定信心, 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学习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方法, 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 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创业致富的本领。要提高政策水平, 正确向群众宣传政策, 模范执行政策, 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认真贯彻“两个务必”的思想, 讲求工作方法, 克服思想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粗暴、办事不公道等问题, 善于做群众工作。

3、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

村干部工作在最基层,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 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使其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 非常必要。试行村干部报酬年薪制, 将村干部的报酬划分为基础年薪和浮动年薪两部分, 基础年薪根据村干部职务统一标准, 浮动年薪以村级集体纯收入和村域范围企业年度纳税实绩来计算, 同时与“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挂钩。建立村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 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灵活有效、催人奋进的村干部任用机制, 为政治上成熟、工作上积极、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敞开大门。同时, 对从事农村工作时间较长, 成绩较突出的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

参考文献

[1]、吉朋晓, 贺雪峰.农地:残权PK新政[J].经济管理文摘, 2005 (20) .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 2006 (5) .

篇4:非典考验经济实力

非典的传播本身不是经济危机,但它是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外在冲击。他对经济的影响 有两方面作用。一是负面影响,放慢经济增长步伐。二是正面影响,刺激与防治非典有关的 产业和产品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要看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大。

非典的传播特征决定了它对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将首先直接冲击以人员流动和接触为基础 的经济部门。

非典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机制是,从减少人流开始,按照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继 减少顺序削弱经济活动的频率,进而使经济增长势头受到抑制。因此,首当其冲受非典影响 的经济部门是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展、娱乐、教育与培训、正常的医疗等产业。这些 产业经济活动的减少将会使交通、餐饮、宾馆、商业零售业等受到冲击。这些直接受冲击的 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收入下降,并导致社会需求减少。

随着非典疫情的加重,人们的恐慌心里会加重,外出活动在恐惧心理驱使下必然下降, 除了生存和防治非典必需的消费以外的消费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减少。例如,空调要求室内密 闭,不利于防非典,因此,今年正值空调销售高峰期的北京,空调销量下降了50%以上。这 必然会影响到制造业企业的正常运转,库存增加,甚至不得不停产。生产活动减弱,物流和 资金流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制造业就业者的收入,进而使有效需求降低。

非典导致的各种消费下降(增长速度放慢),必然会影响新增投资活动。投资增长放慢 、物流下降,从而使得整个经济活动的资金流增长减缓,最终降低宏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

非典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的机制是,由于防治非典需要大量的相应诊断与检疫设备 和器材、药品、医院设施、防护用品等等,极大地刺激相关产业的扩张。同时,由于人们的 接触减少,各种通讯、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等非人员直接接触性的新型消费方式增长迅速, 拉动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增长。

非典的传播带来了“口罩经济”、“消毒经济”,促进了“拇指经济”、“键盘经济” 的发展热潮。甚至为了减少在乘坐公共交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家庭轿车、自行车也热销起 来。通风设备电风扇等销售量增长50%以上。

更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我们把非典疫情看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正常出现的事件,它的到 来极大地刺激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包括社会卫生保障系统在内的社会应急系统 和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管理能 力的上升。这对于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然,从纯经济角度看,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大于正面影响。非典带来的“口罩经 济”、“消毒经济”、“拇指经济”、“键盘经济”的发展热潮远不足以补偿人员流动减少 等带来的损失。

非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初步评估

从目前已经发生的情况看,非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其影响的程度将 取决于其持续的时间和对其扩散势头的遏制程度。

非典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分析评估

事实上,非典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区域性的。但是,随着它向更多的地区扩散 ,随着对它的危害性和扩散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的恐惧感经历了一个从没有恐惧(未 被认识的阶段3月以前)到高度恐惧(4月中旬北京开始高速扩散期),再到理性对待,恐惧 逐步消除的过程。目前正处于逐步消除恐怖的时期。因此,非典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从 3月份开始明确显现的,但对北京和全国产生明显影响是从4月份开始的。

(1)对服务业的影响最为严重。最早出现非典的重灾区广东经济总量第一季度整体增 长速度高达13%,但是,3月份出现了明显下降。尤其是涉及人员流动产业和对外经济部门 增长速度明显出现下滑,甚至负增长。例如,客运量仅增长1.4%;旅行社接待国际旅客人 数增长率由2月份的19.6%降低到3月份的-46.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率从2月的11.1% 下降到3月的7.1%;建筑业增长率从2月份的6.5%降低到3月的1.9%;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增长速度从2月就下降到5.8%,3月份进一步下降到5.3%,较上年同期增长速度降低 了50%以上;进口增长速度3月份为27.8%,为2002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速度;3月份出口总 额增长速度虽然仍达到28.5%,但低于全国平均速度6.2个百分点。4月的春季广交会仅有1 6400名客商参加,而2002年有12万人出席,成交额仅有66亿美元,而2002年是168.5亿美元 。事实上,广东的非典流行到3月份已经出现缓和迹象,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却加大了。这 是由于非典向其他地区蔓延,加大了居民的恐慌。也说明,像这样的恶性流行传染病的影响 最终将超出区域性,导致全局性影响。

进入到4月份,北京的非典流行加剧。陕西、河北、内蒙、天津发病人数日益增加,非 典的对经济的影响开始加大,全国防治非典于4月下旬进入高潮。自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各 地的人员流动已经降低到了极低的程度,各地以行政管辖区划为基础,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与此有关的产业增长全面受到抑制。

4月份,北京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45亿元,比3月减少13亿元;餐饮业营业额增长率为-4 %;接待海外游客增长率3月份即降低到1.7%,4月份为-59.9%;20家四星级以上的宾馆 的调查表明,4月以来入住率下降了30%。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4月份总体经济增长受到不小的影响。全国客运量下降了6.9%。 其中铁路客运量下降14.7%;5月1~5日比去年同期下降67%;公路客运量下降6.2%;水 运下降14.0%;民航客运量下降25.7%;5月1~6日民航航班次数下降61.1%,客运量下 降81.2%。

(2)非典对工业生产影响不大。无论是广东还是北京,受非典影响最大的都是服务业 ,对工业的影响不明显。广东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月和3月分别保持了19.6%和20.5% 的高速度,高于2002年平均水平。北京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在4月份依然到达13%左右

(3)由于第三产业增长受到较大冲击,城市服务业营业额较大幅度下降,许多农民工 返回家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需求受到一定影响,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 增长7.7%。这意味着生产企业的库存增加较多,资金流减小,对于以后的生产将会产生不 利影响。

(4)外商来华人数的减少,使得对外经济交往下降,一些外商投资项目和出口洽谈不 得不推迟,必然影响利用外资规模,减少出口订单。虽然1~4月份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 继续了2002年的高速增长状态,但大量订单和外商投资项目都是在2002年确定的,新订单的 减少和新的外资利用合同下降,必然对未来的对外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非典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分析

非典的传播也刺激了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防非典传播一些产品需求量急剧增长 。口罩、消毒剂、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和营养品、鲜花等产品的销售量均大幅度上升;全国汽 车的销售增长速度持续上升到100%;网络信息产业的消费也是高速增长。3月份广东的电信 业务同比增长了20.2%,邮政业务同比增长了33.5%,增速远远高于2002年。北京4月份 通信业务量增长了28.6%。非典加快了一些产业的增长,比如“口罩经济”、“消毒经济 ”、“拇指经济”、“键盘经济”都出现了的发展热潮。当然,这些“非典经济”的加速增 长远远无法补偿非典造成的损失。

篇5:南疆兵团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

【摘 要】 本文以在南疆兵团“4+2”模式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和劳动生产率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模型,就如何妥善处理协调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为实现南疆兵团“4+2”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南疆兵团 人力资源 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展 评价

南疆兵团(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和农十四师)以民族人口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同时伴有较高的人口性别比制约了南疆兵团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位于南疆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既负担繁荣边疆经济,又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经济联合体,人口历来是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主要因素[1]。而人口状况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直接关系着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南疆兵团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通过人口规模、农业人口、民族人口、人口性别比、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和就业人员数及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等几方面数据,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而进一步提出制约南疆兵团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建议,旨在为南疆兵团“4+2”模式(“4”即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2”即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又好又快的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服务。南疆兵团“4+2”模式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1.1区内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的活要素,对经济增长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他主编的《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中,他认为经济增长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雇佣劳动力的增长,另一部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不但与从雇佣劳动力的数量有关,而且还与雇佣劳动力的素质有关。新疆南疆兵团GDP增长率与就业劳动力增长率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总的增长来看,2009~2016年新疆南疆兵团从业人员增长了1.42倍,而新疆南疆兵团GDP总量增长了10.29倍。这说明新疆兵团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新疆南疆兵团从业人员减少时,可以看到其增长率为负时,相对应的新疆兵团GDP增长率基本上为递减增长率。二是新疆南疆兵团GDP增长率远高于从业人员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除了劳动力数量增长对其所做的贡献外,还有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率提高的 [1]。

根据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观点,说明南疆兵团人力资源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提高,也说明某种因素致使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从而推动正增长,但是波动是相当剧烈的,从业人员增长率正负相隔出现,波动也比较大,这说明南疆兵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滞存或短缺。从新疆南疆兵团就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中农十四师是波动最大的一个师,新疆南疆兵团和其他三个师的就业增加值弹性系数相对波动较平稳。这说明农十四师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滞存或短缺。

1.2 区内就业结构与GDP动态变化规律与特征

南疆兵团GDP及三次产业产值的绝对量有了较大增长,在八年间全社会就业人员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就业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一致性。

南疆兵团八年来一产产值在波动中下降,而就业结构却在波动中上升,这说明在第一产业结构收缩演变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并没有顺利的转移出来,不仅如此,2009年以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还出现了明显的小幅度增长,说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又出现了回流现象;第二产业值结构也在波动中下降,就业结构也在下降,特别是2009年以后,就业结构出现明显的下降,第二产业结业结构的下降,释放了大量闲散劳动力,冲击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所以出现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回流的现象;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都在上升,但就业结构上升幅度低于增加值结构的上升幅度,这说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同时南疆兵团“4+2”模式中的六个单位就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特征基本上像相似,总体上来说,良性的就业增长只能来自经济的增长,只有经济规模的扩大才能吸纳更多的就业。南疆兵团“4+2”模式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模型分析

本文将以南疆兵团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例,运用EViews6软件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分析人力资源与劳动生产率对南疆兵团经济发展贡献。

2.1 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

表1给出了采用EViews6软件对历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9902,表明模型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截据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n-k-1=8的临界值t0.025(8)=2.306;并且从斜率的值看,表明在2009―2016年间,劳动生产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区内GDP增加27.75个单位,即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

2.2 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回归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间,区内GDPZ变化的99.96%可由其他两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在5%的显著水平下自由度n-k-1=7的t统计量的临界值为t0.025(7)=2.365,因此所有的变量参数都显著的不为零。并且从两个斜率的值看,表明在2009―2016年间就业人口数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区内GDP增加值增加1.13和1.02个单位,即就业人数增长率对区内GDP增长率的贡献大于劳动生产率才对区内GDP增长率的贡献。这说明南疆兵团劳动生产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小结

(1)新疆南疆兵团总人口和各个单位人口的再生产出现了极大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逐步走低,人口增长方式从“高增长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逐渐转变为“低增长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三低状况。南疆兵团中农三师和农十四师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南疆兵团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兵团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虽然人口增长方式正在从“高增长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逐渐转变为“低增长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依旧很高。

南疆兵团2016年人口总数占新疆兵团人口总数的26.45%,人口总数增长缓慢占新疆兵团总人口的30%以下。兵团在南疆过低的人口比例有利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实施,不利于新疆南疆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更不利于发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威慑“三股势力”的重要作用和劳动力的资源储备。

(2)兵团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在南疆兵团,而南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三师和农十四师。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新疆南疆兵团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由于地理及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南疆和南疆兵团的过高比重,且高校入学标准较低,教育资金利用率低,不能保证教育质量,不利于南疆兵团经济的发展。

(3)兵团是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这导致了南疆兵团农业人口居多,但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尤其是农十四师和农三师这不利于团场的城镇建设,同时由于从事农业人口的素质较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实施和推广。

(4)到2016年末,兵团人口性别比为110.5。从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兵团、南疆兵团“4+2”模式的人口性别比均高于兵团的人口性别比。1975年以前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因为屯垦的需要,大量部队官兵转业到兵团,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1978年以后又出现了偏高,而且逐渐升高,原因主要是选择生育的结果[5]。

(5)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其教育投资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一个地区教育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力资源的素质的后续人力资本的开发、积累和管理[4]。南疆兵团义务教育水平现已大幅提高,公共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使用,基本公平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6)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增长缓慢,特别是农三师和农十四师地处南疆三地州困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资源交通运输制约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人才引进难,是制约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7)南疆兵团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一产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偏小,而主导一产的农业结构也存在缺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高端加工产品。导致南疆兵团就业结构中一产就业人数比重偏大,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产,吸纳着大量的劳动力。一直以来兵团都在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矿产资源转换和农产品加工两大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南疆兵团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不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又由于产业结构的滞后,物质资本投入效率的递减延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更由于人力资源存量结构和现有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人力资源存量,严重的阻碍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又反过来制约着南疆兵团人力资源的投入[1]。

(8)师市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吸纳作用开始显现,阿拉尔和图木舒克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但同时,可以看到土木舒克农业人口比重过高,这不利于图木舒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二者也存在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管观,金融企业管理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科技研发与应用大多局限于?r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依赖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积累。

综上所述,南疆兵团在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方面应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促进区内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区内人力资本的积累、立足本地,内外结合,尽快完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加强区内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阿拉尔和图木舒克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积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娟.兵团人力资源竞争力发展策略[J].新疆农垦经济,2003(5):25-30。

[2]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1-33。

[3] 刘月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兵团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人口,2008(4):69-71。

[4] 陈仲常,章翔,欧阳文.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因素相关性研究―基于人口发展方程的构造[J].2008(5):45-48。

[5] 崔光莲,赵勇,杜桌君.西部大开发与新疆人力资源研究[J].新疆财经,2001(2):9-13。

[6] 胡毅,关亚丽.新疆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J].新疆财经,2000(3):23-28。

[7] 井西晓.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3。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2016。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6。

篇6:我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我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功能和产业门类健全的.基础层次,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准确评价一个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了解和比较县(市)之间的差异,对促进县(市)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黑龙江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刊 名:统计与咨询英文刊名:TONGJI YU ZIXUE年,卷(期):“”(3)分类号:F2关键词:

篇7:集体经济实力

2004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年实现GDP10.48亿元,比增2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比增3.5、45.6和

1.5;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总收入1.607亿元,比增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4亿元,比增65.9,实现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比增62.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14。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工作,40多个各类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及老板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他们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乐镇、*潭镇、**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待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达产。全年生产硫酸13.29万吨、电解锰7.23万吨、电解锌6.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9.5、27.5和40。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42亿元,比增80.16,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65.99。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2004年,与我县相邻的**省**县、**市**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使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电解锰企业11家、电解锌企业3家、铁合金企业3家、硫酸企业4家、铅锌浮选企业45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83亿元,比增24.5;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元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

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2亿元,比增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产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公司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

成投资96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50个,年新增产值2.6亿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2005可全面完成。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比增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公司、**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篇8:美国经济实力仍然超强

考察美国经济的兴衰, 一个重要参照系是当前美国经济的实力地位。下面十个方面都与经济实力相关: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值;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教育水平;财政实力;金融实力;主权货币;跨国经营;人力资源;自然禀赋。具体看来:

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值反映一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国家富裕程度。依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 就单一国家看, 2008年美国的GDP占世界总值的23.4%, 其他发达国家, 日本占8.1%, 德国6%;就GDP增长速度看, 从1980年到2008年的28年中, 美国的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就人均国民总收入看, 2008年美国是46360美元, 日本相当其83%, 德法均为92%。可见, 美国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占世界GDP比重大, GDP增长速度较快, 富裕程度较高。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也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纽约联储的研究报告曾认为:上世纪60年代日本和欧洲曾有一段劳动生产率飞涨的时期, 当时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 欧盟15国是5%, 但此后却放慢了;同时, 原来技术进步靠模仿, 现在要靠创新, 而在创新上日欧赶不上美国。在新兴经济体中,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每年是6.4%, 印度是4.4%。美国人认为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占美国的15%, 中国要想赶上美国,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技术。美国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曾发表《美国的科学技术竞争力》报告, 认为其他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科技队伍并没有显著超越美国, 同时欧盟15国和日本在创新专利的增长上慢于美国, 在经合组织工业化国家获得技术发明专利中, 美国占38%, 在被引用的出版物中美国占49%, 在引用最多的出版物中, 美国占63%。

教育水平。美国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国家, 建立了支撑创新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美国的大学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大学的研究院和实验室, 它们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科技人才。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作为一个指标衡量, 从各奖项设立开始到2010年,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占世界总数的39%, 占世界科学、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47%。一共有315位获奖者, 获得317个奖项。据统计, 美国用于大学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5%。联邦政府承担了大学开支的32%, 但是只承担了中小学开支的7%。这个事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办得比中小学好。

财政实力。财政实力决定一国维护国家机器, 提供公共服务, 调节收入分配, 应对突然事件的能力。尽管美国的财政收入占GDP较低, 但美国每年创造的总产值居世界之冠, 财力仍然是世界上最雄厚的。

金融实力。金融杠杆的强弱决定经济体的扩张能力。美国的金融实力表现在它有丰沛的资金来源, 强大而多样化的金融中介, 以及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等方面。危机使美国金融遭受重创, 但也为把金融业引向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轨提供了机会。美国金融业的实力地位, 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 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金融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

主权货币。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交易手段和计价工具对全球金融活动拥有强大的支配力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 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9月, 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1.6%, 欧元27.7%, 日元3.2%, 英镑4.3%, 其他货币为3%左右。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也很高, 约占总额的62%。美国外交关系协会201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受到威胁。

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是美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组成部分, 它极大提高了美国在全球的竞争能力。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在世界总量中占有突出地位。1990年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美国占35%, 居于发达国家首位, 为居第二位的英国3倍多。到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重创, 其比重下降到22.7%, 不过比起居第二位的法国, 美国仍然是它的两倍多。美国跨国公司不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居于世界首位而且在全世界有很强的竞争力。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中, 美国占了139家, 而且经营情况也比较好, 139家的年收入达到69772亿美元, 占500强总收入的30.8%。

人力资源。美国属于人丁兴旺、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的国家, 这是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向好的因素之一, 2010年美国人口上升到3.07亿。其人口增长主要来源是移民和移民较高的出生率。同时, 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是12%, 全美人口平均年龄为36岁, 老年化问题并不严重, 在发达国家中是少见的, 这种年龄结构为美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美国在气候、水源、土地、矿藏等方面都得天独厚。美国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气温适宜, 水资源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一, 农耕条件十分优越。美国矿产资源丰富, 是世界上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丰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如果人们躺在金矿上睡大觉, 就要沾染所谓的“荷兰病”。这种情况迄今没有在美国发生, 因而使自然资源的优势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上一篇:无土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慎终追远记清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