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2024-05-23

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共9篇)

篇1: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关于印发《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各连队党支部:

根据《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帮助引导村级组织发展养殖壮大集体经济,制定了《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并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场部。

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

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倾斜、部门帮扶、因地制宜。逐步扩大”的发展思路,采取“投羊收羊”的办法,建立“村户联合、有偿承包、集体经营、利益共享”的养殖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养殖户带动,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发展壮大实现村集体户和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双赢”目标,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养殖业选择适合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案,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群众科学养殖积极性。

(二)坚持从小起步,科学发展的原则。走科学养殖,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发的路子,做到既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重点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在有养殖基础、积极性高、信誉好的养殖户中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抓好示范点、示范户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引领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目标。

(四)坚持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既要保证村集体经营还要考虑农牧民的利益,做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同步实现,避免造成任何一方重大经济损失。

三、具体措施

(一)多方扶持,积极推动。为鼓励扶持村级组织推行科学养殖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据县《关于发挥 村级党组织作用发展壮大养殖生产业的意见》精神,采取“项目倾斜、部门帮扶”的办法,按照妹纸生产母羊一定的经济标准,由县有关部门通过纳入项目筹资金的办法给予扶持,其余资金有村集体自筹,发挥村级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羊产业发展。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了积极推进养殖养羊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行选择已实施滩羊养殖的行政村进行试点,每个连队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母羊,代养户缴回的羊只应是12-18月龄、发育良好、毛重不低于25公斤纯种滩羊,且生产母羊不低于70%。羊只代养实行担保制,在村党支部与代养户签订合同的同时,代养户必须找2-3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信誉的农户为其提供担保。

(四)明晰权责,严格管理。连队党支部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对每批投入的羊只都要按其体貌特征、年龄和投入去向等分别戴标、照相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每批收回羊只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标准进行。代养户要精心饲养,在代养期间及时为代养羊只按规定做好疫苗注射。对于代养羊只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原因死亡的。

四、具体要求

三、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行滚动式滩羊养殖模式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乡镇党委、各村级组织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切实把推行滚动式滩羊养模式纳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总体规划。各乡镇党委要安排专人负责,各村级党组织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形成各方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确保滚动式滩羊养殖模式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各村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举办培训班、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推行滚动式滩羊养殖模式的意义、运作模式,帮助农户分析经济效益,鼓励党员户和养殖大户带头参与实施滚动式滩羊养殖模式,努力通过示范带动,扩大辐射,提高农户参与养殖的积极性,增强发展滩羊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场党委对各连队组织推行羊养殖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各连队要积极做好平时的检查和督查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做好选购生产母羊、选择养殖户、起草合同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抓点带面,不断扩大养殖模式覆盖面。各连队党支部要认真建立健全台账,严格操作程序,坚持标准,严格管理,既要保证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又要保护代养农户的利益,充分调动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努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发展。

拜城县种羊场委员会 2012年3月20日

篇2: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类村:

1、巴西拉斯奎村:全村共有居民494户2618人,分为9个小队,其中维族2618人。耕地面积148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26名党员,1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发展对象,村干部7名,村级后备干部9名。集体经济积累109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村集体土地承包及以资代劳。2010年底人均收入为3536.8元。

2、阿热果勒村:全村共有居民605户2607人,分为8个小队,其中汉族9人,维族2598人。耕地面积130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党员发展对象,村干部7名,村级后备干部8名。集体经济积累2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村集体土地承包及以资代劳。2010年底人均收入为3454.8元。

3、阿克塔什村:全村共有居民674户3230人,分为10个小队,其中汉族120人,维族3110人。耕地面

为6个小队,维族1610人。耕地面积208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32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发展对象,村干部6名,村级后备干部8名。集体经济积累3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村集体180亩土地出租收入。2010年底人均收入为3617.4元。

三类村:

1、其格布隆村:全村共有居民392户1906人,分为6个小队,其中汉族8人,维族1898人,耕地面积250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25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村干部7名,村级后备干部8名。集体经济积累25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土地承包费。2010年底人均收入为3602元。

2、库勒克村:全村共有居民480户2115人,分为7个小队,维族2115人,耕地面积300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23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发展对象,村干部7名,村级后备干部8名。集体经济积累5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村集体700亩土地承包费。2010年底人均收入为3758.6元。

3、波斯坦村:全村共有居民297户1320人,分为4个小队,维族1320人,耕地面积1400亩。该村有一个党支部,共有28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

3、阔什库勒村180亩村集体土地承包收入。三类村:其格布隆村,库勒克村,波斯坦村,墩阔恰村:

1、其格布隆村集体100亩地,种植核桃收入;

2、库勒克村集体土地700亩承包给农民种水稻收入;

3、波斯坦村集体土地75亩及25亩村集体渔池承包收入;

4、墩阔恰村集体200亩土地承包收入。

三、发展目标

一类村:巴西拉斯奎村,阿热果勒村,阿克塔什村:

1、巴西拉斯奎村169亩村集体土地承包,村集体年收入39000元;

2、阿热果勒村挖荒地12亩变渔池承包给渔民养鱼及95亩村集体土地承包,村集体年收入20000元;

3、阿克塔什村集体土地80亩承包,村集体年收入24000元;

二类村:阿瓦提村,乃扎巴格村,阔什库勒村:

1、阿瓦提村110亩村集体土地承包,村集体年收入30000元;

篇3:浅谈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求, 本文对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研究做出一些分析研究。

1 南安市2013年农村经济收入情况

南安市统计408个村 (社区)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市村集体资产总计278126万元, 其中, 货币资金61109万元、固定资产161336万元 (含在建工程) , 负债129390万元 (主要为土地补偿款) 。2013年村集体总收入34578万元, 其中, 经营收入4871万元, 发包及上交收入810万元, 投资收益215万元, 补助收入16653万元, 其他收入12029万元;总支出28110万元。

2 南安市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南安市村级集体经济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体现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 集体积累较少,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自我发展活力不足, 不能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 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村集体收不抵支, 空壳村等现象还存在很多。上级补助收入已经占村集体收入48%, 已经存在财政负担村集体运转的现象。

3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思想转变不够快, 观念落后

村里的干部思想转变不够快, 思想观念落后, 导致很多农村经济发展跟不上潮流, 导致了村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很多村民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很认可。

3.2 地处偏远的地方, 缺乏政策的扶持

目前, 很多村落由于地处偏远的地方, 加上没有政策的扶持, 因此在集体经济发展上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加上目前很多农村信息比较闭塞, 很多农村发展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3.3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 发展后劲不足

以前, 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 尽管收入效益低, 但还有收入, 随着集体企业改制, 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 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 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 集体积累较少。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 创办集体经济实体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4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

上级机关部门帮扶补助的力度不够, 没有实质性举措, 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导致多年过去了, 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基层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上, 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 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 政府职能不断在转变, 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 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 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和很多农村在发展产业上有很大的关系, 农村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农村除了在发展农村产业的时候还需要发展商品得到销售的正常渠道, 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增收。

4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目前,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有很多的问题, 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就盲目进行发展, 这样不仅不会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 甚至会适得其反, 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定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制定村的相关经济制度, 然后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最后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4.1 村民和村干部都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无论从其内涵、目的, 还是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发展途径等方面, 都与改革前的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有着重要区别。

4.2 利用法律手段, 明确农村资源产权, 做到开发资源促增收

农村集体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 也是村民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阶段, 对农村集体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盘活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保值增值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对于农村经济而言, 必须要做到农村资源的产权制度的制定, 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在资源产权明晰后, 依照国家相关性政策、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因地制宜地创造开发有利条件, 通过使用权入股、开发发包、自主经营等形式, 有计划地开发利用, 增加村集体收入。

4.3 因地制宜, 做好村集体资产经营

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模式的时候, 鼓励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鼓励村集体通过新建商业店面、标准化厂房等出租, 增加村级收入, 盘活村集体闲置各类集体房产, 通过租赁、承包、置换、联合开发等形式, 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

4.4 严格制度, 规范管理, 构建村民发展的制度平台

在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下, 不仅仅是一味地增加经济的收入, 对于村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于村民管理水平都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努力提升村民的素质。

4.5 帮扶引导, 加大政策扶持, 凝聚工作合力

要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 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 定期送科技下乡, 提供无偿服务, 引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 增加技术含量, 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 应切实履行职责, 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 选好发展思路, 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6 培养人才, 提升素质, 挖掘村民发展的人力资本

人才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最有利的保证。在集体经济的情况下, 需要一些具备领导才能的人出现, 可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5 结束语

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以及制度尚未完全的建立, 以及农村干部存在自身腐败现象, 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摘要: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但是由于近些年来, 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的改革无疑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南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壮大,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国敏, 罗静.农村集体经济:辨证审视、现实困境与必然出路[J].探索, 2011 (3) .

篇4:集群村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扶贫开发

丰顺县积极引导帮扶单位加大力度筹集资金,针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重点帮扶村,以帮扶村为单位,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或其他企业,采取“企业运作、政府监督、村委入股、保本分红”的方式,保障帮扶村集体经济零风险增收。

至目前,已有67个帮扶单位(村)筹资3933万元,以帮扶村的名义按10万至110万元不等的额度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每年可获得占投资额10%的分红受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保障了重点帮扶村实现稳定增收。到2015年第三季度,7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447.3万元,村均6.39万元。

集群村位于丰顺县潘田镇东部,下辖 33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64 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市教育局通过自筹与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共投入976.7万元对丰顺县潘田镇集群村进行帮扶,着重突出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有效改善了该村的发展环境,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自2013年对口帮扶集群村以来,广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全村的荒山、荒坡、土壤、河流等资源进行了认真清理,并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共同探讨集群村农业生产经营类项目的发展方向。经过充分调研,决定集群村发展红肉蜜柚种植、优质大米种植及黄牛养殖项目。

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蜜柚种苗、肥料、提供育苗补助及相关种植技能培训等,共带动贫困户91户,非贫困户41户,种植面积达201.4亩。通过农业技能培训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技术,经过科学管理蜜柚长势喜人,按照果树生长周期2016年底将有第一批蜜柚收成。据初步估计,集群村红肉蜜柚年产量将达8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达720万元。届时广州市教育局将启动跟踪帮扶机制,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努力打造集群村绿色品牌,牵头帮助集群村红肉蜜柚拓宽销路,以达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良好效果。

广州市教育局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广8优”系列优质水稻种子并提供肥料及技术指导,合共带动农户169户,其中贫困户88户,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广州市教育局还以合作社牵头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动各局属单位进行认购的方式进行销售。2015年7月,与村委会、合作社签订三方购销协议,充分发动全教育系统力量,向合作社收购集群村优质晚造米。在所得利润中,合作社将以0.8元/斤返还村委会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4万元以上的收入,贫困户家庭农业生产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

集群村集北自然村投影面积约3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牧草资源极为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广州市教育局本着“帮村扶户”,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富裕为目的,帮助集群村委会扶持本村有养牛经验的贫困户完善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黄牛养殖规模,使集群村村集体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自2013年12月底集群养牛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至今,集群养牛场黄牛数量已达一百余头,养牛户年收益达5万元以上,该项目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15万元以上。

广州市教育局还投入资金50万元到丰顺县白盆铺水电站,每年12月份按照10%利润返还给集群村村委会,为集群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收入。

篇5: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2014]30号)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解决村级“有钱办事”的问题,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XX 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探索创新发展壮大村 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有钱 办事”。经过 至 年的努力,力争使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 达到 万元以上。计划实施的项目如下:

(一)XXXXX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投入资金、建设场地大小、项目规模、预计收益、产生效益月份

(目前进度,项目预计 X年X月前完成)

(二)XXXXX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投入资金、建设场地大小、项目规模、预计收益、产生效益月份

(目前进度,项目预计 X年X月前完成)

……

三、资金筹借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5月)。认真盘查村级现有的资源、资产、资金状况,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和措施,选定壮大集体经济的项目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二)实施阶段(年 月— 年 月)。组建专班,安排专人具体抓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

(三)验收阶段(年 月— 月)。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报街道党建办,迎接上级的验收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 化,搞好扶贫开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杜绝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二)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实 现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渠道多形式探索集体 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 务。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篇6: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大源村位于凤川镇。。。大源村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户数?户,总人口?人,自然村10个,党员?人,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7万亩,其中自留山?亩,统管山?亩,林业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林业建设的质量、发展的速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源村是一个典型山区村,没有工厂企业,村集体经济建设除了依托山林资源,没有出路。随着毛竹价格的持续上涨,让大源看到了发展毛竹经济的大好前景。发展毛竹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计划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管理好老组祖宗留下的?亩竹林,另一条腿大力发展新造林。2006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毛竹造林面积3000亩,2011年新造竹林600余亩,今年已经开工种植竹林250亩。历年新造林面积总量排在全县行政村前例。

我们大源人爱说一句话做“一棵毛竹10元钱”。就是这样直观表达始终坚定着我们发展毛竹产业造林的决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棵毛竹加上笋、材销售,已经远远不止10块钱,而且毛竹管理方便,一年投入常年收益。经过多年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村毛竹总面积将达到 ?万亩,实现收入?万元,人均?元,村集体经济能够自给。

为什么一个在全县毛竹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小山村,毛竹营造林工作能一直走在全县前例,我代表大源村谈几点看法。

二、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1、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历届村委,牢固树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竹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巩固扩大林业生产成 1

果,使竹业生产逐步成为我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在日常工作中,将毛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督查和部署;在每周的村书记、主任例会,毛竹发展情况都要有汇报;在舆论造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毛竹的致富典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毛竹。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毛竹产业的发展意义、发展思路及有关事宜在我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发展毛竹的热情空前高涨。

2、享受政策,争取资金,助推发展。2007以来,县委县政府开始出台林业相关产业政策,根据2010年最新政策,在采伐迹地新发展毛竹基地连片30亩以上的,经县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凤川镇政府给予1:1配套。政策出台后,我们主动认真学习政策文件,联络相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大大减轻了村集体发展毛竹造林的资金压力,政策的出台把我村毛竹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3、赶挑重担,分解任务,干部带头

大源村有十个自然村,从大村到小村,每一届村委、每一个村干部,在困难面前从不言退。历年来,我村积极帮助乡镇党委政府分担造林压力,从不推委,在乡镇分管领导召开的村委林业工作会议上,敢于承诺,赶挑重担。每年,乡镇根据县营造林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到自然村,到组、到户。层层分解落实。村集体对造林工作实行“三统一”,统一安排统一挖穴、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服务。造林季,乡镇干部、村干部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造林季忙,村干部带头上山,挖穴种竹。

4、采造挂钩,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为科学采伐山林、解决造林林地问题,村委一方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出台村规民约保障村民自主管理,另一方面与采伐户签订造林协议书,规定对履约的造林户及时返还“造林保证金”,如采伐户不履行造林职责的,村里将以收取的保证金作为造林费用支出,统一组织劈山整地造林。

5、早半拍与快一步。在每年5月当年新造林完成后,大源村召开村委会议,与各小村沟通,协调下造林规模。待每年10月,乡镇造林任务分解到村,村集体以早半拍与快一步的势头落实好造林单位,山头地块,把政府行政要求转变成自我发展需求。早安排、早部署,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源村将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宣传造声势。加强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毛竹产业致富典型等方面宣传,动员全村力量参与毛竹基地建设。

二是抓示范强辐射。在建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着手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的新造毛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三是抓科技促管理。联络县乡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种植毛竹、管理毛竹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效益。

篇7: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色也克乡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农村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都需要经济做基础,而村集体经济发展又适应不了农村实际工作的经济需求,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了规划。

二、当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色也克乡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础仍很薄弱,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色也克乡各行政村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投资环境等条件不同,造成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部分村虽有一些资源,但村级组织招商引资的能力较弱,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二)集体经济底子薄,收入来源渠道较狭窄。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行政村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只有极少数村留有部分土地,村集体依靠对外承包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大多数没有集体土地的村,缺少发展项目,可以说离开了“土地”这个平台,各村不知道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增加集体收入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差。(三)部分村级干部自身素质低,缺乏发展意识。部分村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整体来看,部分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调研中发现,许多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的能力差。由于缺乏懂经济、会经营的村干部、致使理清的发展思路得不到实施。部分村干部心里过于依赖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村干部思维定势,跳不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传统老路。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思维定势,因循守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下摆脱出来,缺少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缺乏想长远、干大事、创大业的拼搏精神,未能有效的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具体办法,村集体收入还是围绕村集体土地收益为主。

(五)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尽管我县各行政村有一定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难度较大,使得村集体财产,特别是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仍然较严重。这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在财务开支上还不够透明,造成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协调资金,共联共建,扶范倾弱。通过政府担保,协调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优先对信用较好的村提供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要求工商、税收等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对村级集体企业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对集体经济属“贫困村”和“空壳村”的,要在分析查找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出重点帮扶村,按照“双方自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引导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结成互联共建村。同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和站所帮扶责任制,通过班子帮带、路子引导、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后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划,积极筹建项目。要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上级支持、融资贷款、社会捐助以及农民投工投劳等多元投入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从今年起地委决定每年拿出2万元作为补助资金,色也克乡财政配套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选择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2年内消除所有“空壳村”;以政府资金做“酵母”,抛砖引玉,通过定向按比例的资金投入吸引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资金融入,最大限度地使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待消费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经营资金,有效地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篇8: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建议

一、蕉城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蕉城区共有283个行政村, 2012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185个, 占65.4%;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有73个, 占25.8%;经营性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1个, 占3.8%;经营性收入在10~50万元的有10个, 占3.6%;经营性收入在50~100万元的有1个, 占0.4%;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个, 占1%。2013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172个, 占60.8%;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有76个, 占26.9%;经营性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7个, 占6%;经营性收入在10~50万元的有12个, 占4.3%;经营性收入在50~100万元的有2个, 占0.7%;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4个, 占1.4%。2012年和2013年蕉城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数据表明, 蕉城区有60%的行政村属于“空壳村”, 需要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才得以运转。存在富村比重低、穷村比重高的问题, 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贫富村集体经济收益差距较大。

二、蕉城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从其原因看, 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自然因素, 在成因中往往主观因素起的作用更大。

(一) 客观因素

蕉城区村庄分布范围广, 处于闽东山地北部, 从地形看西高东低, 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 交通不便, 区域优势不明显。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地方, 缺少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发展空间小, 且青壮年农民倾巢外出谋生, 老、少留守人员比例剧增, 难以有效开展村集体经济活动。而临近城区、与工业园区相近或交通路线周边的村庄, 不论在交通方面还是政府政策扶持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优势, 三大产业发展较好, 村集体经济收益较多。

(二) 主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具体原因如下: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蕉城区以山区为主, 海拔较高, 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但2006年福建省实施了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村集体所拥有的林业资源、山地经营权分配给了村民, 致使村集体经济失去了林业所带来的资源, 尤其靠林业为生的村集体, 几乎不存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空间。二是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前几年村集体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由村干部担任, 在资产管理上存在认识不足、缺乏监督、财务管理不规范, 致使资产、资金发生浪费问题。同时在闲置资金处置上, 根本不存在投资等收益性支出, 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无形中增加了资产管理的机会成本, 或用于其他不合理花费, 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观念淡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文化的宣传推广, 村民的经济意识发生了变化, 许多村民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收益低, 而外出打工收入高, 赚钱快, 造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导致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缺少劳动力, 尤其在自然条件差的地区, 劳动力的缺乏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四是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首先, 部分村干学习能力有限, 对事物认识度不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 对国家新农村政策方面学习存在消化能力差、难以理解的现象, 同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 难以全方面获得市场信息。即使了解本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势所在, 限于自身水平也难以制定出符合本村特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其次, 小农意识较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部分村往往以地或林业或畜牧业为重点, 忽略了经营的多元化, 无法有效带动村民开展集体活动, 很难与市场接轨, 在市场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三)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外部因素

政府在财政拨款上往往依据村上报的项目讨论后予以拨款, 在实际工作中, 并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对村集体活动缺乏深入的了解, 拨款较为分散, 缺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村实施资金优惠政策, 存在政策上引导不当, 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核条件严格, 而政府不能为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担保, 致使村集体经济难以取得所需的资金贷款需求。此外, 上级政府在拨款后缺乏事后跟踪工作, 没有制定相关考核标准, 不能从制度上起到监督和激励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财政支持和引导, 加强后续管理工作

在财政扶持方面, 蕉城区政府应对各村上交的村集体经济的情况资料进行考察, 派专门人员下村进行调查, 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资金扶持, 尤其是对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村庄发展集体经济应予以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大山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加大对自来水、电力、水利等设施的建设;此外, 对村开展集体经济活动所需融资方面, 利用好国家开展普惠金融和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对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 政府要做好担保工作, 将银行等贷款机构服务延伸到农村, 加大信贷力度, 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在具体政策导向上,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活动在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开展, 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有效模式, 结合本村特点开展茶业、种植业、畜牧业、土地和林业多种经营方式的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干部开展扶贫工作, 积极创新和完善财政扶贫开发机制, 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的有效载体。通过一批挂村干部、单位部门与薄弱村帮扶等, 推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福建省电信公司派驻党员干部任蕉城区赤溪镇院前村第一书记, 拨出扶贫专项资金217.5万元, 积极壮大村集体资产, 投资天伊茶叶初制厂和淡水养殖, 2013年起每年投资收益增加3.6万元, 使院前村集体经济步入发展良性阶段。在后续跟踪方面, 上级拨款部门应要求拨款村定期上交村集体经济进展现状, 并组织人员不定期下村进行抽查, 落实责任, 实现村干负责制, 避免款项私吞或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发生。

(二) 结合本村特点, 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村集体经营要获得收益, 必须与市场接轨, 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村集体要结合本村特点, 如林业资源丰富、山地草地肥沃、耕地较多、养殖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等优势, 积极发展优势资源, 在产品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可通过办厂延伸产业加工链, 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以增加就业, 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组织收益。如蕉城区城南镇塔山村利用地理优势做好“水产养殖销售”的文章, 投入资金改造鱼塘, 每年租赁收入就达6万元;大力发展海蛏养殖, 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同时村委楼店面出租年收入达20多万元。金涵乡上金贝畲族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浓郁的畲族风情, 大力发展旅游业, 进行村基础设施完善, 如停车场的建设、金湖和贝湖的建设、神秘古墓的修复、民居的改造, 旅游环境初具规模, 201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万元。

(三) 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 实现资产资源的增值

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从自我监督看, 村集体组织要建立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将村集体组织“三资”使用情况公开, 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从外部监督方面, 要创新监管模式, 不仅要实现监管组织系统化, 而且要通过网络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动态监管, 杜绝违规资产的存在。如2010~2011年, 对蕉城区所有行政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彻底清查, 逐一核实, 全面摸清村级“三资”数额、存量、结构、分布和效益;清查资产88170.84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23335.33万元) , 山林、滩涂等资源45.89万亩, 清理资产资源经营出租合同179份。在资产保值增值方面, 要实现资产的市场化运作, 规范资产使用程序, 从而利于盘活资产和减少不必要开支。近几年, 蕉城区加大“三资”监管力度, 制定了《蕉城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蕉城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文书内容及格式》, 明确规定农村集体工程项目或经营性资产资源处置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执行, 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盘活和增值, 以及工程建设资金的节约。在2012~2013年, 全区共开展完成52宗资产资源项目的招拍挂, 其中资产资源出租转让7宗, 增加集体收入1.6567亿元。如:城南镇古溪村预留地39.55亩, 通过公开拍卖, 成交价达2.93亿元, 比标底1.3亿元增值1.63亿元, 增幅达125%, 分配给村民人均达10万元。金涵乡上金贝酒家出租时, 村干和群众意见不统一, 后经村两委多次召开征求意见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形成共识, 标底从13万元提高到15万元, 最后以25.3万元中标, 增加收入12.3万元。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45宗, 节约资金115.47万元。如城南镇岐头村自来水建设土石方部分工程以53.8万元中标, 节约资金11多万元;洪口乡吴峰村环保风景池建设以27.26万元中标, 节约资金3.06万元等。2012年蕉城区被评为“全国三资管理示范县”。

(四) 加强村干部的素质建设, 充实村骨干力量

村干部是一个村发展的领头人, 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 通过参加上级政府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武装村干部的头脑, 教育村干部树立大局意识, 探索集体经济多种经营渠道, 做好集体经济发展带头工作;其次, 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工作, 根据每个村的特点进行归类, 针对不同类别的村庄制定不同的学习培训内容;最后, 可以组织村干部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进行考察, 通过交流拓宽视野, 学习新的管理知识, 借鉴成功经验发展本村经济。如城南镇塔山村干部在参观学习了海蛏养殖技术后, 及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 对所学习到的技术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2013年该村海蛏养殖面积达到30亩, 人均增收3000元。此外, 要结合国家鼓励大学生下村当村官的机遇, 吸引专业人才辅助进行村管理经营活动, 村干部要主动向大学生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和新的经营管理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而利于充实村骨干力量。

(五) 加快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点, 政府应研究探索改革中有关资产量化、成员资格界定、股权设置与管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和治理结构、产权交易等重要问题。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 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的可行性。

摘要: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我国政策扶持的重点。文章对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进行调查研究, 先介绍了蕉城区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基本情况, 之后分析了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 最后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黄鹤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10) .

[2]吴金海.关于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02) .

篇9: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鹤林村依托大城市近郊资源优势,创新发展了一种新的模式——“新集体经济”。这种新模式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和后遗症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成为城市周边农村(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一、实施“三个集中”。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的闲置与耗散

1、集中“宅基地”和“残次林地”。“残次林地”主要包括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坟堆、竹林、灌木林等不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残废”、“次品”荒地。这些地块分散在农户的住房四周,是多年以来沉睡在此,连“庭院经济”也搞不起来的“零星地皮”。

2、集中城郊农田。城郊农田是指农民用于种粮、种菜、种花木的传统农田用地。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原因,被分割成了小块的豆腐单元,各自为政,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3、集中散乱分布的引进企业。近20年来,鹤林村引来了很多企业入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引进这些企业时,没有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导致企业像天女散花般地散乱分布。每个企业又都需要道路、排水、电力、通讯、安全等基础设施,于是,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金、人力、基础设施的严重浪费。

三个集中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没有土地的集中,工业难以进入园区;没有土地的集中,业主难以进入:没有居民的集中,就难以有土地的集中,也就没有以上两个集中。

二、“新集体经济”的主要内容

“三个集中”中。最根本、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农民积蓄很少。很难买得起城市商品房。但在“新集体经济”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农民只要用不到5%的土地与土地开发商合作,即可得到整个自然村全部村民的小区楼房安王。

鹤林村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村经济合作社变成市场经济下的公司,让“公司”充分发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了自己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责源优势,吸引了市场中能够合作的企业、技术、项目和资金。从而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与市场的资金、技术、管理结合,从而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就有了漂亮房屋。在其他项露的市场运作中。也都很好地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达到“以股份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生活来源问题”。鹤林村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为市场主体,与房产公司及建筑商合作。修建了现代化社区和能够持续赢利的仓储冻库、农贸市场、停车场等,一方面给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能使农民获得比较可观和相对稳定的集体股份收益。

在“新集体经济”下,鹤林村村民有了就业工资收入、相对稳定的集体股权收益、可以做买卖的经营性收入、资产租赁收入(房屋、门面及其他可能,出租的物品)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不再单纯依靠微薄的庄稼收入或希望渺茫的市场就业。而主要靠“经济合作社”这个“自己的”企业股份收益。

由于宪法规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权属,同时也禁止了农村集体土地的买卖。因此,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和风险如何巨大。“农村公司”土地产权始终都不会改变。这给“农村公司”的稳定收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上一篇:培训学校设立管理文件下一篇:浅谈《风声》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