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测定_苯甲酸_萘

2024-04-30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测定_苯甲酸_萘(精选2篇)

篇1: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测定_苯甲酸_萘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燃烧热的测定 _________

【实验目的】

① 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 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 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 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 1 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 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 U)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恒压燃烧热 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 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 系式:

-c H m = Q p = Q + A n RT(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 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 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 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 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 + 点火丝)

=吸收热(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一能量守恒定律 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 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 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 为 C(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 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 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 T 1、T 2 ,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

(2)

1)

;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

;C 为仪器的总热容 J ・ K-1

图 1 氧弹量热计构造示意图图 2 氧弹构造示意图 1、氧弹—厚壁圆筒; 2 —弹盖 2、内水桶(量热容器)—螺帽; 4 —进气孔 3、电极 4、温度计 5 —排气孔; 6 —电极 5、搅拌器 6、恒温外套 8 —电极(也是进气管)

但是,由于(1):氧弹量热计不可能完全绝热,热漏在所难免。

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 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必须经过合理的雷诺校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差变化。

(2)多数物质不 能自燃,如本实验所用萘,必须借助电流引燃点火丝,再引起萘的燃烧,因此,等式(2)左边必须把点 火丝燃烧所放热量考虑进去就如等式(3):-nQ v,m-m 点火丝Q点火丝 HC

(3 3)

式中:

m 点火丝为点火丝的质量,Q 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为-6694.4 J / g,„汀为校正后的温度 升高值。

仪器热容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经雷诺校正后,按上式即可求出 Co 雷诺校正:消除体系与环境间存在热交换造成的对体系温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燃烧前后历次观察的贝氏温度计读数对时间作图,联成 FHDG 线如图 2-1-2。图中 H 相当于 开始燃烧之点,D 点为观察到最高温度读数点,将 H 所对应的温度 T 1 , D 所对应的温度 T 2 ,计算其平均温 度,过 T 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交 FHDG 线于一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 a, 然后将 FH 线和 GD 线外延交 a 线于 A、C 两点 ,A 点与 C 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欲求温度的升高 厶 T o 图中 AA 表示由环境辐射进来的热 量和搅拌引进的能量而造成卡计温度的升高,必须扣除之。

CC 表示卡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和搅拌而造成 卡计温度的降低,因此,需要加上,由此可见,AC 两点的温度差是客观地表示了由于样品燃烧使卡计温度 升高的数值 有时卡计的绝热情况良好,热漏小,而搅拌器功率大,不断稍微引进热量,使得燃烧后的最高点不出 现,如图 2-1-3,这种情况下„汀仍可以按同法校正之。

【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

外槽恒温式氧弹卡计(一个)

;氧气钢瓶(一瓶)

;压片机(2 台)

;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一台)

;0 〜 100 C 温度计(一支)

;万用电表(一个);扳手(一把)

;药品:

萘(A.R);苯甲酸(A.R 或燃烧热专用);铁丝(10cm 长); 【实验步骤】

一、量热计常数 K 的测定。、苯甲酸约 1.0g,压片,中部系一已知质量棉线,称取洁净坩埚放置样片前后质量 W1 和 W2。、苯甲酸约 1.0g,压片,中部系一已知质量棉线,称取洁净坩埚放置样片前后质量 W1 和 W2。、把盛有苯甲酸片的坩埚放于氧弹内的坩埚架上,连接好点火丝和助燃棉线。、盖好氧弹,与减压阀相连,充气到弹内压力为 1.2MPa 为止。、把氧弹放入量热容器中,加入 3000ml 水。、插入数显贝克曼温度计的温度探头。

&接好电路,计时开关指向 “1 分”,点火开关到向“振动”,开启电源。约 10min 后,若温度变化 均匀,开始读取温度。读数前 5s 振动器自动振动,两次振动间隔 1min ,每次振动结束读数。、在第 10min 读数后按下“点火”开关,同时将计时开关倒向“半分”,点火指示灯亮。加大点火 电流使点火指示灯熄灭,样品燃烧。灯灭时读取温度。、温度变化率降为 0.05 ° C-min-1 后,改为 1min 计时,在记录温度读数至少 10min ,关闭电源。

先取出贝克曼温度计,再取氧弹,旋松放气口排除废气。、称量剩余点火丝质量。清洗氧弹内部及坩埚。

二、萘的恒容燃烧热的测定 1、取萘 0.6g 压片,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燃烧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注意事项】

① 为避免腐蚀,必须清洗氧弹

② 点火成败是实验关键。应仔细安装点火丝和坩埚。点火丝不应与弹体内壁接触,坩埚支持架不应与 另一电极接触。

③ 每次实验前均应称量坩埚。

【文献值】

恒压燃烧热 kcal/mol kJ/mol J/g 测定条件 苯甲酸-771.24-3226.9-26410 p?,2 5 C 萘-1231.8-5153.8-40205 p?,25 C C p , m(H 2 OI)= 75.291 J/mol?K

C p , m(CO 2 g)= 37.11 J/mol?K C p,m(O 2 g)= 29.36 J/mol?K C p , m(苯甲酸 s)= 146.8 J/mol 水 C p , m

(萘 s)= 165.7 J/mol?K 【实验数据与处理】

[实验原始数据 ] 第一组测定的数据:苯甲酸① 点火丝:

0.0121g 苯甲酸 + 点火丝(精测):

1.5072g 点火后剩余:

0.0040g 苯甲酸净含量:

1.4951g 点火丝消耗质量:

8.1 X 10-3

g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15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15s 每次)

温度 /T(C)1 7.871 8 10.092 26 10.550 2 7.874 9 10.161 27 10.557 3 7.875 10 10.220 28 10.564 4 7.877 11 10.268 29 10.570 5 7.880 12 10.306 30 10.574 6 7.882 13 10.340 31 10.579 7 7.885 14 10.368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8 7.886 15 10.394 1 10.583 9 7.890 16 10.418 2 10.600 10 7.891 17 10.439 3 10.608 时间 /t(15s 每次)

温度 /T(C)18 10.456 4 10.611 1 8.364 19 10.472 5 10.614 2 8.672 20 10.486 6 10.613 3 9.074 21 10.501 7 10.612 4 9.377 22 10.513 8 10.610 5 9.638 23 10.523 9 10.608 6 9.834 24 10.532 10 10.606 7 9.983 25 10.542

第二组测定的数据:苯甲酸② 点火丝:

0.0120g 苯甲酸 + 点火丝(精测):

1.2750g 点火后剩余:

0.0088g 苯甲酸净含量:/ 点火丝消耗质量:

.2630g 3.2 X 10-3 g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30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30s 每次)

温度 /T(C)1 8.128 8 10.071 26 10.421 2 8.136 9 10.115 27 10.428 3 8.143 10 10.154 28 10.433 4 8.149 11 10.191 29 10.437 5 8.154 12 10.214 30 10.450 6 8.156 13 10.248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 7 8.169 14 10.274 1 10.461 8 8.164 15 10.292 2 10.467 9 8.167 16 10.311 3 10.472 10 8.170 17 10.328 4 10.474 时间 /t(15s 每次)

温度 /T(C)18 10.341 5 10.474 1 8.540 19 10.357 6 10.475 2 8.925 20 10.368 7 10.474 3 9.327 21 10.379 8 10.472 4 9.577 22 10.390 9 10.471 5 9.789 23 10.398 10 10.470 6 9.915 24 10.406

10.007 25 10.415

第三组测定的数据:萘① 点火丝:

0.0140g 萘 + 点火丝(精测):

1.0051g 点火后剩余:

0.0061g 萘净含量:

0.9911g 点火丝消耗质量:

7.9 X 10-3

g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30s 每次 温度 /T(C)时间 /t(30s 每次)

温度 /T(C)1 8.100 8 10.358 26 10.840 2 8.105 9 10.435 27 10.846 3 8.109 10 10.494 28 10.850 4 8.113 11 10.541 29 10.854 5 8.115 12 10.580 时间 /t(60s 每次)

温度 /T(C 6 8.119 13 10.615 1 10.865 7 8.121 14 10.643 2 10.872 8 8.124 15 10.669 3 10.877 9 8.127 16 10.691 4 10.878

8.130 17 10.713 5 10.878 时间 /t(15s 每次)温度 /T(C)18 10.747 6 10.879 1 8.435 19 10.762 7 10.877 2 8.845 20 10.774 8 10.875 3 9.236 21 10.787

9.571 22 10.790

9.968 23 10.807

10.119 24 10.823

10.259 25 10.829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① 雷诺校正作图 ② 计算卡计的热容 C,并求出两次实验所得水当量的平均值。

苯甲酸的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C 7 H 6 O 2(s)+^O 2(g 戸 7CO 2(g)+3H 2 O(l), A c H^-3226.0kJ moL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15--△ C p, m = 7 X C p, m(CO,g)+ 3 X C p, m(H 2 O,l)— G, m(苯甲酸 ,s)—

---

C p, m(Q,g)2 = 154.6805 J/mol ?K „„„当室温为 26.0 C 时苯甲酸的燃烧焓为:

△ cHn(26.0 《)=△ c H.(25.0 C)+ △ C p X^ T =-3226.9 + 154.6805 X(26.0-25.0)X 10-3

=-3225.84 kJ/mol 则:苯甲酸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Q V

= △ c U m =A c Hi — RT 刀 B V B ©)=-3225.84 — 8.314 X 299.15 X(7 — 7.5)X 10-3

=-3224.6 kJ/mol 又: nQ =-C △ T-Q V 点火线 „ m 点火线 „(I)苯甲酸①燃烧的数据处理:

Q 点火丝 • m 点火丝 =-6694.4 X 10-3

X 3.7 X 10-3

=-0.02477 kJ

C =(15.517 + 15.866)+ 2 = 15.692 kJ/ C ③ 计算萘的恒容摩尔燃烧热 Q V,m C=-nQv,m-Q 丝 5 丝 = AT

0 4354(-3224.6)-(-0.006025)122.12

= 15.866 kJ/ C 31.373-30.648(n)苯甲酸②燃烧的数据处理: Q 点火丝 „ m 点火丝 =-6694.4 X 10-3

X 9 X 10-4

=-6.025 X 10-3

kJ(川)两次实验所得水当量的平均值为:

根据公式:

nQ =-C

△ T-Q V 点火线 „ m 点火线 则:(I)萘①燃烧的数据处理:

_3 _3 Q 点火丝 • m 点火丝 =-6694.4 X 10 _ 3

X 5.4 X 10 _ 3

=-0.03615 kJ Q V , m =(-C △ T-Q V 点火线 „ m 点火线)/n-15.692 29.695-28.47-0.03615 一 c … _ = =— 5217.9 kJ/mol 0.4731 128.18(n)萘②燃烧的数据处理:

Q 点火丝 • m 点火丝 =-6694.4 X 10-3

X 1.7 X 10-3

=-0.01138 kJ Q V , m =(-C △ T-Q

V 点火线 „ m点火线)/n-15.692 28.867-27.627-0.01138 = =— 5178 kJ/mol 0.4819 128.18(川)萘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平均值为 Q v , m

=(— 5217.9 — 5178)+ 2 = — 5197.5 kJ/mol ④ 求萘的恒压摩尔燃烧热 Q , m(即△ c Hn)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10 H 8 s 12O 2 g > 10CO 2 g 4H 2 O l "、B(g)=— 2,B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 C p , m = 10 X C p,m(CO 2 ,g)+ 4 X C p,m(H 2 O,l)— C p,m(奈 ,s)— 12C p > m(O 2 ,g)= 154.304 J/mol?K „ 26.0 C 时奈的燃烧焓为:

△ c H m(26.0 《)=△ c U k + RT 刀 BW(g)=— 5206.63 + 8.314 X 299.15 X(— 2)X 10-3

=— 5211.604 kJ/mol ⑤ 由基尔霍夫定律将△ cHn(T)换成△ cf(298.15K),并与文献比较 △ c H m(25.0 《)=△ c Hn(26.0 《)+△ GXA T =— 5211.604 + 154.304 X(25.0 — 26.0)X 10-3

=— 5211.758 kJ/mol 相对误差:二 十 5 211.75 8

-(®53 8)|

go%” % 5153.8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求得萘的燃烧热 Q, 实 与文献值 Q, 标二』 153.85 kJ mol 」的误差为 1.12%(小于 3%。可见本实验温 度对萘的燃烧焓值

影响很小,实验结果较为准确。产生误差的原因除了仪器误差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 方面:

① 使用雷诺图解法时,要做切线,切线分别表示正常温度上升和量热系统温度降低,切线拟合的结果 对△ T 的影响很大,此次实验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步数据处理。

②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夹套水温也不可能恒定,这会对 △ T 的求算造成影响。但是夹套中水很多,且 为了调零水温只比夹套水温 1K 左右,所以此误差可以忽略,这也是步骤中调整水温的原因。

③ 萘为易挥发性物质,压片称量后应该迅速放入氧弹中,以免因挥发而损失过多的质量,给实验带来 误差,使实验结果偏大。

④ 氧弹内可能存在少量空气,空气中 N 2 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

⑤ 若试样未完全燃烧,造成的影响很大,若有明显的黑色残渣,实验应重做。

⑥ 量取 3000mL 水使用的 2000mL 量筒的称量误差很大。

⑦ 水温改变带来的误差:由于此次实验是测量的内桶的水温,且总的波动不超过 3 C, 所以水温的改 变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热量交换很难测量,温度或温度变化却很容易测量。本实验中采用标准物质标定法,根据能量守恒原 理,标准物质苯甲酸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氧弹及周围的介质等吸收,使得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标定出 氧弹卡计的热容。再进行奈的燃烧热测量和计算。

测量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因为理想的绝热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同时影响热量的交换量大小的 因素也比较多,①与体系、环境的材质有关;②与体系、环境的接触界面积大小有关;③与体系、环境的 温差有关,所以要定量准确地测量出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有净的热量交换的话,将 会增大实验的测量误差。

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恒容方法先测量恒容燃烧热,然后再换算得到恒压燃烧热。原因为:①如果是使 用恒压燃烧方法,就需要有一个无摩擦的活塞,这是机械摩擦的理想境界,是做不到的;②做燃烧热实验 需要尽可能达到完全燃烧,恒压燃烧方法难于使另一反应物 一一“氧气”的压力(或浓度)达到高压,会造 成燃烧不完全,带来实验测定的实验误差。

【实验评注与拓展】

(1)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① 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

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使能燃烧又不至于引起爆炸性燃烧残剩黑糊 等状。

② 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

③ 充足氧(2MPa)

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燃烧不完全,还时常形 成灰白相间如散棉絮状。

④ 注意点火前才将二电极插上氧弹再按点火钮,否则因仪器未设互锁功能,极易发生(按搅拌钮或 置 0 时)误点火,样品先已燃烧的事故。

(2)

氧弹内预滴几滴水,使氧弹为水汽饱和,燃烧后气态水易凝结为液态水。

试样在氧弹中燃烧产生的压力可达 14MPa,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弹壁的腐蚀,减少其强度。故氧弹应 定期进行 20MPa 水压检查,每年一次。

氧弹、量热容器、搅拌器等,在使用完毕后,应用干布擦去水迹,保持表面清洁干燥。恒温外套(即 外筒)内的水,应采用软水。长期不使用时应将水倒掉。

氧弹以及氧气通过的各个部件,各联接部分不允许有油污,更不允许使用润滑油,在必须润滑时,可 用少量的甘油。

(3)

仪器应置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单独一间试验室内进行工作。

室内温度和湿度应尽可能变化小。

最适 宜的温度是 20 _5 C。每次测定时室温变化不得大于 1 C。因此。室内禁止使用各种热源,如电炉、火炉、暖气等。

(4)如用贝克曼温度计,其调节可以归纳为倒立连接、设定温度、正立震断和校验四步,注意别让水 银过多地流向弯曲贮管,导致因水银重而在正立时,玻管扩张处挂不住。也绝不允许放在电炉上烤等骤冷 骤热情况出现。在精密的测量中,应进行贝克曼温度计的校正。

改进后的本实验普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或者

热电堆等,相应配以电桥、指示 mV 值,实际已转换为温度(数显温度计)的仪器,能 自动记录温度,精密度可达 10,~10^K。国产型号为半自动 HR — 15A(B)数显微机型或 WHR — 15 全自动 微机型氧弹式热量计。进入了全面启用电脑处理数据的新时代。

(5)苯甲酸和萘燃烧产物的热容差别因为产物量小而仪器热容的基数相对较大而可以忽略。

(6)量热方法和仪器多种多样,可参阅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量热法广泛用来测量各种反应热如 相变热等。本实验装置除可用作测定各种有机物质、燃料、谷物等固体、液体物质的燃烧热外,还可以研 究物质在充入其它气体时反应热效应的变化情况。

【提问与思考】

(1)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 答:在 101 kPa 时,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 位为 kJ/mol。反应热中 AH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燃烧热为反应热的一种,其 AH 为负值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燃烧热最大,支链越多燃烧热越小。

⑵什么是卡计和水的热当量?如何测得? 答:卡计和水当量就是量热仪内筒水温每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即量热计的热容量)。单位是:焦 耳 / 度 测法: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本实验用的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量其始、末温度,经雷 诺校正后,按下式:

—n Q v,m — m 点火丝 Q 点火丝 =C AT 即可求出。

(3)测量燃烧热两个关键要求是什么?如何保证达到这两个要求?答:

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① 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

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使能燃烧又不至于引起爆炸性燃烧残剩黑糊 等状。

② 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

③ 充足氧(2MPa)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燃烧不完全,还时常形 成灰白相间如散棉絮状。

④ 注意点火前才将二电极插上氧弹再按点火钮,否则因仪器未设互锁功能,极易发生(按搅拌钮或置 0 时)误点火,样品先已燃烧的事故。

(4)实验测量到的温度差值为何要经过雷诺作图法校正,还有哪些误差来源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答:实际上,热量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无法完全避免,它对温度测量值的影响可用雷诺温度校正图 校正。还可能带来误差的可能有:①实验过程中的系统误差;②可能与当天的温度和气压有关;③样品可 能受潮使称量时产生误差;④样品可能中可能含有杂质。

篇2: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测定_苯甲酸_萘

姓名:憨家豪 学号:2012012026 班级:材23 同组人:赵晓慧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9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4月20日

实验老师姓名:郭勋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熟悉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2)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3)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4)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1.2 实验原理

在指定温度及一定压力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定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热,记作△cHm。通常,完全燃烧是指C→CO2(g),H2→H2O(l),S→SO2(g),而N、卤素、银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由于在上述条件下△H=Qp,因此△cHm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p。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v(即燃烧反应的△cUm)。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Qp和Qv的关系为

=+∆(1)

式中:T——反应温度,K;

∆ ——反应前后产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摩尔气体常数。

通过实验测得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即燃烧热的值。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量热计的种类很多。一般测量燃烧热用弹式量热计。本实验所用量热计和氧弹结构如图2-2-1和图2-2-2所示。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同时,还对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这样,内水桶连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一个绝热体系。

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氧弹本身及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的变化值,就可求算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棉线∙棉线−点火丝∙点火线(2)

式中: m——为待测物的质量,kg ;

——为待测物的摩尔质量,kg·mol ;

-1 ——仪器常数,kJ·℃

-1

∆——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

棉线,镍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恒容燃烧热(-16736和-3243 kJ/mol)

棉线 ,镍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质量,kg;

先燃烧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苯甲酸),标定仪器常数K,再燃烧未知物质,便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物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再根据(1)式计算出摩尔燃烧热。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实验药品:萘(AR);苯甲酸(AR)。

实验仪器:弹式量热计1套;2000 ml容量瓶1个;1000 ml容量瓶1个;水盆1个(容量大于3000 ml);电脑及数据记录仪一套;压片机、镍丝、棉线、万用表、分析天平、剪刀、氧气瓶及减压阀公用。

测试装置示意图见上。

2.2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湿度、压力等)

大气压100.6 kPa,室温18.2 ℃,相对湿度44%。

2.3 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方法要点

1.仪器常数的测定(1)样品准备

取8 cm镍丝和10 cm棉线各一根,分别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在台秤上称量0.8 g左右的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取出药片并轻轻去掉粘附在药片上的粉末,用称好的棉线捆绑在药片上,固定好。将镍丝穿入棉线,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将苯甲酸片上的镍丝固定在氧弹的两根电极上,如图2-2-3,用万用表检查是否通路。确认通路后旋紧弹盖,通入1.0 MPa氧气,然后将氧弹放入内水桶,接上点火电极。(2)仪器准备

打开量热计电源,开动搅拌,将温度传感器置于外水套中,观察温度显示。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温度。

用水盆接取自来水(大于3000 ml),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水盆中,不断搅动,通过加入凉水或热水调节水温,使温度低于外水套0.7 ℃左右。准确量取3000 ml,倒入内桶。

(3)燃烧测量

盖上桶盖,将温度传感器插入内桶,开动搅拌。待温度稳定后,打开电脑记录软件,记录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软件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下不再区分)。开始阶段(打开软件到点火),相当于图2-2-4中的AB部分,;6~8分钟后,按下点火开关,半分钟内温度应迅速上升(若温度不能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应停止实验,检查氧弹和仪器找出原因后再继续实验),进入反应阶段,相当于图2-2-4中的BC部分。直到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减慢,进入末期,相当于图2-2-4中的CD部分。8~10分钟后,取出温度传感器,放入外水套中,读出外套水温,即图2-2-4中E点。

切断电源,取出氧弹,放出氧弹中的气体。打开氧弹,检查样品是否完全燃烧。若燃烧完全,将剩余镍丝取下称重(注意:称量剩余镍丝时,应去除镍丝顶端熔融的小球)。

当氧弹打开后,如发现氧弹中有较多的黑色物质,则此次实验燃烧不完全,应重新测量。燃烧不完全最主要的愿因就是氧气的量不足(氧弹漏气、充氧不足、操作失误未能冲入氧气等),此外样品量过大,药片松散部分脱落也可造成燃烧不完全。

将内桶的水倒入水盆用于下次的测量,将氧弹洗净擦干。2.未知物测量

取0.6g左右的萘,同上述操作方法。结果与讨论 3.1实验原始数据

表1 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组数 1 2(镍)/ 0.0257 0.0202

(棉线)/ 0.0099 0.0117

(总)/ 0.8139 0.6015

(剩余)/ 0.0170 0.0185

摩尔质量 曲线峰高/ 122.12 128.17

/ 125.4956 139.1136 注:组号为1的物质为苯甲酸,组号为2的物质为待测的萘,下同。

3.2实验数据处理

选择并双击物理化学实验,选择并双击燃烧热测定,输入镍丝、棉线、剩余镍丝、总质量及标准只样品和被测样品的摩尔质量,点击打开,选择并打开文件,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点火前一段平稳的基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1,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完全燃烧后温度不变的位置(水平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2,交替移动光标移动到外套水温曲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3,移动光标,将绿色光标放在拟和曲线3与升温曲线的交点上,蓝色光标放在升温曲线上的任何位置,点击计算△H;如果线性拟合交点不理想,点击刷新,移动光标重新拟合。确定后,点击提交,峰高值就会显示出来。两条曲线都处理完成后,点击计算处理,就可以得到被测样品的燃烧热值。

这样做是因为使内水桶完全绝热是很困难的,总会有内外水套之间的热交换。为了校正这部分热损失,需在升温曲线上找出与外水套温度相等的点,过此点作垂线与曲线的两条始末阶段直线的外延线相交于两点,此二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校正后的△H值。苯甲酸和萘的电压(温度)—时间曲线

540510480V(mV)******t(s)

图3-2-1 苯甲酸电压(温度)—时间曲线

570540510V(mV)***06009001200t(s)

图3-2-2 萘温度(时间)—电压曲线

软件计算得到的萘的燃烧热为 △H = 5076.4824 kJ/mol。

3.3讨论分析:

1、首先是水温的调节,要使水的温度低于外水套温度约0.6 ℃左右,但水加入仪器中之后会有一定地升高,因而在调节水温的时候应该使水的温度低于外水套温度约0.8 ℃左右。我们在第一次测量时水温没有控制好,调水温时温差只取了0.5 ℃,水倒入内桶后,内外筒温差只有0.1 ℃,无法继续实验。重新配时温差扩大为约0.8 ℃,后续试验可以顺利进行。

2、点火是实验的一个关键步骤,我们两次点火都成功了。总结点火不成功的可能原因如下:(1)深入弹体内部的电极和氧弹壁接触短路;(2)连接燃烧丝的电炉断了,应用万用表检查;(3)弹内氧气不足,应取出氧弹检查。

3、弹内氧气不足还会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后打开氧弹会发现大量黑色物质,遇到此情况需重新做。本次实验燃烧完全,说明充气操作比较规范。

4、本次实验燃烧焓误差约为1.5%,相较最大允许误差是比较小的,实验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下:

(1)反应温度(外水套温度)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无法精确测量,故计算的摩尔燃烧热的实际值与文献值略有差异;

(2)燃烧热的定义中要求燃烧前后温度不变,实验中却是需要利用内水桶水温的升高来进行曲线峰值的计算,属于非等温反应系统。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了简化,认为温度近似不变;(3)尽管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但系统并不能做到严格绝热,热交换是存在的,具体表现为外水套的温度点火后会升高。为了减小热交换的影响,内水桶点火前水温应调节成比外水套温度低0.7 ℃左右(这样测量过程中的吸热量会近似等于放热量)。但是由于在内同水倒入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故温差会减少,导致测量不准;

(4)操作不严格,例如在制作药片时应带手套,徒手操作对样品的质量测量会带来误差;(5)氧弹中除了氧气外还有一部分空气,空气中的氮气也会燃烧放热,但在本实验中并未校正。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熟悉了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同时,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实验结果:萘的燃烧热:△H = 5076.4824 kJ/mol,标准数据(1 atm,25 ℃)为△H = 5153.8 kJ/ mol,相对误差:1.5%。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45。

2.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26~37。

3.复旦大学等.物理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3~47。附录(思考题)

1.本实验中如何考虑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环境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如何校正?

答:内水桶以内为系统,具体包括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近似为绝热系统。内水桶以外的外水桶和水为环境。

系统和环境主要通过内外水桶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使得环境吸收系统的热量,系统升温变慢,可能引起实验结果偏低。可以通过雷诺法校正。

2.使用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尽可能远离热源;

(2)在使用室特别注意在手上,工具上,钢瓶和周围不能占有油脂。扳子上的油可用酒精洗去,待干后再使用,以防爆炸和燃烧;

(3)氧气瓶应与应氧气表一齐使用,不能随便用在其他钢瓶上;

(4)开阀门及调压时,人不要站在钢瓶出气口,头不要在瓶头之上,而应在侧面;(5)开气瓶总阀之前,必须检查氧气表调节阀门是否处于关闭。不要在调节阀开放状态,突然打开气瓶总阀。

3.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

答:搅拌过快会生成一部分另外的非反应生成的热,使得结果偏高。过慢又不利于反应热扩散,体系内温度不均。

4.氧弹中含有氮气,燃烧后生成HNO3。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答:在氧弹内,N2和O2化合生成硝酸,并溶进水中,这些作用都会引起体系温度的升高。为了精确测量,应当在装氧弹时加1 ml的蒸馏水与其中,燃烧后将弹体用蒸馏水清洗,用0.1 mol/dm的NaOH滴定之。每毫升的NaOH滴定液相当于1.43卡(放热)。其数值加在仪器的水当量中。

5.如果反应完后,剩余镍丝丢失,可不可以忽略,为什么?

上一篇:教师节工委活动通讯稿下一篇: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