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教学设计doc

2024-04-08

年 月 日.教学设计doc(精选9篇)

篇1:年 月 日.教学设计doc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 月 日》说课稿

说课人 : 汪 金 娥

【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白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2、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年历卡查阅有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②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4、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重点练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91年至2000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之后用红色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习: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篇2:《年月日》教学案例

知识目标: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目标: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 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天数变化的规律。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难点:

1.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2.发现并撑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的年历卡片、幻灯片。

片段一:激趣导入, 激活思维。

1. 师课前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 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追问:你知道日历有什么用处吗?

在教学新课的开始, 从猜谜的游戏中入手,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从谜语中也能获得自己的学习内容。

2. 导入新课 (上课铃声响起时)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是什么时刻吗?当同学们露出疑惑的眼神时, 教师板书:2012年2月24日9时50分30秒。学生在惊叹老师精确记录时间的同时, 提问: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这里面有哪些时间单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哪些还没有认识?

这一部分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们感受到年月日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

片段二:拿出预习文案,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知识准备部分以及研究导航上的部分问题, 现在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本预习新知, 还可以通过向家长询问、翻阅课外读物、上网等手段, 基本了解和掌握一部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因此以对新知的检查为切入口, 展开新授。

片段三:自主探索, 发现年历的知识。

师: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啊, 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其他的信息和知识!下面, 请各小组仔细看手中的年历, 找一找年历上的知识, 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最多。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共同寻找年历上的知识。

小组汇报: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31天的月份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生3:有30天的月份有:4月、6月、9月、11月。

生4: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学生也可能说出两个连续的大月, 7月和8月, 12月和1月。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整理思路。

师小结:在一张年历中, 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知识, 真了不起。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 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 从课的容量上来看, 量确实较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 会计算全年天数等, 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 我觉得本节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 课堂设计要落在实处。因此, 我在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主动认知、探究问题的过程, 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 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平台。教学中, 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既能独立又能相互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 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结论的获得, 尽可能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课中, 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材料 (如对不同年份的年历大月、小月的探索等) 。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有与同伴进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4.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的设计, 意在使学生学习生活里的数学, 学习身边的数学, 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发现了生活中丰富的学习素材, 在轻松的气氛中合作交流,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归纳、浓缩, 以歌诀和数拳头的形式使学生轻松掌握, 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将枯燥呆板的课堂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 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探索对象,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捕捉数学信息, 直接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使他们感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摘要:通过《年月日》教学案例, 说明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将枯燥呆板的课堂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 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探索对象,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捕捉数学信息。

篇3:《年月日》教学设计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多少天。

2.在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2012的年历卡。

老师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预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课件)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

2.你们为这节课开了个好头,这是其中的一张日历。(课件2)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日历中的2003表示什么?4呢?14呢?(适时板书:年 月 日)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年、月、日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谁能告诉老师这是哪一年的?再看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

2.从年历卡里,你知道一月有多少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认识年历卡)

老师已经为同学们设计好了表格,(课件3)请你结合书本17页的年历表把这个表格填写完整。好了吗?谁能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指名说)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答案,认真听他说对了没有。是这样吗?(课件4)

是这样的同学请举手。

3.认识大月、小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下面再打开课本17页,表格下方有一句话,我们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结合这句话谁能告诉老师,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呢?合起来是几个月?那还有一个月哪里去了啊?(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习惯上称为“二月平”)

4.记住大月、小月

为了方便记忆,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里把大月涂上黄色,涂好的请举手!在表里把小月涂上蓝色,涂好的请举手!老师问一下还有没有没有涂色的月份?为什么?现在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你能记住大小月吗?

5.年月日歌诀

现在你知道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了吗?都有多少天呢?

有人把它编成歌诀就是(课件7)“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6.一年的天数

同学们这么聪明,下一个问题肯定也难不住大家,你能算出2005年的天数吗?动手算算。

2012年呢?你怎么知道的?

三、应用知识,巩固提升

1.“想想做做”1、2

2.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3.同学们肯定觉得书上的这两题太简单了,我们来点有挑战性的好吗?请看抢答题。(课件8)

4.学到现在,老师还有几题比较模糊,谁能帮帮老师?(课件9)

四、总结

谁能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结合板书)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一年12个月大月31天(7个)小月30天(4个)二月28天或29天365天或366天

篇4:年 月 日.教学设计doc

【思考1】在处理“如何判断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 方法是看公历年份是否为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 要看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在实际教学中, 无论是非整百公历年份还是整百公历年份到底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生在判断时速度很慢, 不能很快口算出得数。

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 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学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而公历年份是四位数, 用它来除以一位数, 对于初学除法计算的学生来说, 一下子加大要求, 有点勉强;而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年份的时候, 困难就更大了。因为在小学教材编写中已经取消了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只在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中研究过, 而三年级学生大多是靠感觉去猜或者蒙出来的, 却很少有学生会计算。

【建议】教材在编写时可改成:判断一般年份时, 看公历年份的末二位组成的数是否为4的倍数即可;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年份, 用年份的前二位, 即先缩小100倍后, 再看是否为4的倍数。这样一来将较大数转化成较小数, 将未学知识转化成已学知识, 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高判断能力。事实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运用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思考2】在处理“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再闰”问题时, 教材通过列举多数年份的2月份日历,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 1个闰年。事实上这又恰恰与理论相矛盾, 忽略了“百年不闰、四百又一闰”这一个现象。教材在编写时用了两个不确定词“通常”与“一般”, 轻轻一带而过。事实上, 这一问题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疑惑, 为什么这里只能用“通常”与“一般”, 而许多教师对这个问题也只是“书云亦云”、知之甚少, 学生就当然更不知其原因了。

【建议】在教材编写此节内容里, 可增加“你知道吗”这一环节 (内容如下) , 解释造成“百年不闰、四百又一闰”这一现象的原因。用事实资料说明情况, 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 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 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日, 比回归年短0.2422日, 四年共短0.9688日, 故每四年增加一日, 这一年有366日, 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 400年后将多3.12日, 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 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 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 一年定为365天, 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 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 这一年就有366天, 叫做闰年。

通常, 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 一般都是闰年。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再闰。

【思考3】在处理“农作物生长期”的问题时, 在课后练习中, 教材编写了计算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例如:水稻, 播种日期 (5月5日) , 收割日期 (10月16日) , 生长期是 () 天。

该问题笔者在未教三年级的时候,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就遇到了, 课后教研时, 教师的观点各不相同, 生长期到底从何算起、从何结束, 没有人能说出准确的理由, 每一个结论的提出, 总立即被反驳了。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记着的:“在计算农作物的生长期时, 可根据当地的习惯, 统一规定算两头还是算一头。”那么, 当地习惯又是由谁来制定的呢?

【建议】像这类习题, 要么统一规定, 要么不要编写在教材上。

【思考4】在“实践活动”的设计时, 实践活动设计了以“生日快乐”为主题的一个活动。

在农村, 人们往往是以农历来庆祝生日的, 孩子一出生, 家长就记住了孩子是农历哪天出生的, 每年给孩子过农历生日。因此, 很多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公历年的生日, 只记住农历年的生日。所以, 在这里设计用公历年份来教学, 有点脱离了农村生活现状。

【建议】教材编写时, 增加活动:调查自己的身份证日期与妈妈口中的生日时间, 比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增加“你知道吗”环节, 介绍“农历的由来”知识 (内容如下) 。农历融阴月阳年为一体,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很多节日是按照农历来庆祝的, 增加此内容很有必要, 让学生了解农历的知识, 拉近数学与生活关系。

农历, 又称夏历、阴历、旧历, 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 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的变化特征, 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 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 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 所以称为夏历。

农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 就是完全的太阳历。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 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 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 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 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农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 六十年周而复始。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 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 大月三十天, 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 哪个月小, 年年不同, 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 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 所以采用设置闰年 (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 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篇5:浅谈“年月日”的教学

一、用谜语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学生: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小钟的动画)

教师:对,我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我之所以认为它宝贵,是因为时间一直在往前跑动,一刻也不停留,它不会因为你慢吞吞而停下来等你,它总是来去匆匆。所以,如果你懂得珍惜时间,就可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做很多的事情。那么,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业上,你都能获得成功;相反的,如果你随意浪费时间,每天都以为还有明天,那么到头来什么都会落空的。古人有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宝贵,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主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点位?

学生:时、分、秒

教师:除了时、分、秒,我们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你最盼望的是哪一天?中国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举办过奥运会?开幕式间是什么时候?……(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A:08年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喜忧参半,有成功举办奥运、神七成功发射实现太空漫步之喜,也有汶川大地震的历史悲痛、三聚氰胺毒奶之悲。2009年10月1日的到来,中国将迎接建国60周年的大日子,在风风雨雨兼程60年,一个从贫穷落后的大国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实体的经济大国。

学生B: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开幕

学生C:……

教师:记载这些时间用了哪些单位?

学生:年、月、日。

教师: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是较短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师同时板书:年、月、日)

教师用谜语引入新课,又不露痕迹地完成了珍惜时间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二、媒体辅助,探究新知

(1)年、月、日的认识

教师出示课件:一年、一月、一日的规定。“三球”即太阳、地球、月亮。并配音解释,这是多么神奇的宇宙啊!同学们们知道吗,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地球自己旋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

师:请同学们观察2008年日历,教师同时用课件课件出示几年的二月的日历,然后问: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

5.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二月28天或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紧接着教师还可以提问一些敏感的日期,比如:2008年的5月12日,2008年的8月8日,2009年10月1日等等。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教学平年、闰年

师: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然后教师指出: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万年历,把1993—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2000—2009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教师补充小知识: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计算结果: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2

1996÷4=499 1900÷4=475 2005÷4=501……1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万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注释,认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教师补充小知识: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课堂总结

篇6:关于数学课《年月日》的案例分析

1. 教师分析

执教的教师是一名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年青女教师, 她自2003年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 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扎实的教师基本功素质。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活动时间与思考的空间,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 乐于交流, 不断拓展思路, 展现思维的真实碰撞。

2. 学生分析

执教的班级是晋江市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由于是借班上课, 课前执教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发现该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 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3.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 4、6、9、11月是小月, 了解平年与闰年。

(2) 能与生活联系起来, 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3) 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过程描述

师:同学们, 今天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 老师感到非常开心, 听说我们同学个个都很棒, 老师真想快点认识你们, 愿意跟我介绍介绍自己并说出你的出生日吗? (师生互相认识, 介绍自己, 了解学生的出生日)

1. 创设情境, 激活经验

(1) 师:课前我们聊得很开心,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开心的日子记下来, 好吗? (板书:年、月、日) 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揭示课题) 。

(2) 关于年、月、日,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 观察年历, 探究新知

(1) 观察年历。学生根据自己的出生年份独立填表 (1997年或1998年每月的天数) 。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

(1) 师:观察这两年中每个月的天数, 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大月31天, 小月30天。 (2) 老师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出生日, 那你们想知道我的出生日吗? (课件出示1984年年历, 放大2月份) 老师把它整理成表格, 与1997年和1998年每个月的天数比较, 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2月及全年天数不一样, 认识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

(2) 记大月、小月。 (1) 在大月里, 7月前面是单数, 7月后面是双数。 (2) 用拳头记。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向全班作示范, 师再示范。 (3) 年月日歌诀。课件: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4) 游戏练习:出生月份是大月、小月还是特殊月, 请悄悄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

(3) 了解平年、闰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0页, 上面有一个表格, 请把课本95~96页中1997~1998年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格上。 (课件演示课本的小知识, 并板书一年有365天的叫平年, 一年有366天的叫闰年。平年的2月份是28天, 闰年的2月份是29天。)

师:根据这则小知识, 我们来判断1997年~2004年分别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 (课件显示表格)

判断了平闰年后, 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一般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2000年的上一个闰年是什么时候? (1996年) 。2004年的下一个闰年是什么时候? (2008年)

3. 集体交流, 整体建构

(1)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 练习提升

(1) 基础练习:明天是2月29日, 爸爸就要到北京出差了, 要6月31日才回来。可是4月31日我要去春游, 到时就只有妈妈去接我了。不过我相信春游那天我一定会过得很开心。 (2) 综合练习:由当天日期判断下一天是几月几日? (课件显示)

(3) 课外延伸: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他们的出生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出生月份是大月、小月还是特殊月, 老师建议大家回去了解一下, 并记得在他们生日那天带上你爱的问候。

三、理论诠释

《年月日》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年月日”中的第一课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兴趣是动力, 教师是参谋, 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目的。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 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 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 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课教学中, 该教师首先安排“关于年月日,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知识”和“在年历卡上找生日”的活动来引入新课,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 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 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 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节课, 该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材料 (自己的出生年历卡片) , 让学生填写全年的天数, 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和小组的交流与合作发现了每月有大月和小月。最后又提供了老师的出生年份 (1984年年历卡片) ,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产生思维的碰撞, 发现了二月和全年天数不一样。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事件或对事实的感受和体验, 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和思考, 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 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 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 洋溢生命的活力。

四、问题讨论

1. 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策略与现行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

(1) 在处理“整百年份怎样判断平年、闰年”时, 书上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 要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那么1800年、1900年、24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在判断时速度很慢, 不能很快口算出得数, 因为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 学生还没有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为此, 我专门查阅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除法”最早出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而在学习第六册《年月日》知识时, 学生却要熟练运用还没有学的“用整百数除的口算除法”, 岂不难为学生?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该教师避免了这一问题, 用直观的线段图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了每四百年一闰的规律。

(2) 在教学中, 该教师能用电脑演示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的公转和自转, 分析日夜交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现象, 以及产生平年、闰年的原因。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如果只是用电脑浮光掠影地出示一下,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年、月、日产生的原因。不少乡村小学不具备电脑演示条件, 只能靠教师口头说教, 学生理解更加困难。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篇7:年 月 日.教学设计doc

而且:《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

【关键词】 现代化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兴趣 合作

下面是我用多媒体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中得小小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如著名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年月日》中的开始,用猜谜语、日历作为课件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年月日》中,用课件演示何为:一年,一个月,一天(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 ,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三、把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例如:在《年月日》中,生活中得日历以课件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常识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生活常识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年月日》中(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 ,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采用了多媒体动态图像,很简单的阐述了何为一年,何为一月,何为一日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如拳头记忆法,也是运用动态的画面,和学生一起去记忆知识。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

五、把问题简单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nlc202309021512

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就方便多了,毕业班的总复习经常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公式、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例如《年月日》中,对于二月这个特殊月的研究与学习,就用到了好几个课件内容,以前的话,肯定要摆好几块小黑板来学习这个内容,而现在,只需简单的课件就把问题解决了,而且更直观的把问题表现了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反复练习反馈,提高密度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运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不断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都可拜托我们的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完成,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同时,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别灰心”、“没关系”“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希望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努力,能够在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3、于文华;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唐少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年03期

(济南市商河县韩庙乡明德小学)

篇8:再论清代戏曲家王抃卒年月日

王抃 (1628—1702) , 初字清尹, 入清后改字怿民, 后又改字鹤尹, 别号巢松, 乳名玄官, 拜师就学后名抡, 又改名扬, 因其父仰慕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廉爱民的德行, 鼎革后遂改名为抃。叶德均《读曲小纪·王抃的戏曲》, 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均云王抃号松巢, 应当为笔误。王抃出身簪缨望族, “太仓四先生”中的三位 (陆世仪、陈瑚、江士韶) 都曾任其师, 王抃30岁拜吴伟业为师, 为“太仓十子”之一, 工诗;又好戏曲, 有传奇《舜华庄》、《筹边楼》、《鹫峰缘》、《浩气吟》, 杂剧《玉阶怨》、《戴花刘》。王抃裔孙王懋礽在《王巢松年谱》 (下称《年谱》) 跋中云“所著乐府不让元人, 《筹边楼》外, 《戴花刘》、《玉阶怨》数种, 为词家所推重。咸丰庚申 (1860) , 遭洪杨兵燹, 付之一炬。”[1]《江苏艺文志·苏州卷》云《筹边楼》存于北京图书馆, 惜未能查获, 此书是否已佚有待进一步查证。王抃现存著作有《王巢松年谱》、《巢松集》、《健庵集》, 陈瑚所编《从游集》收王抃诗歌1卷。

据王抃之父王时敏的《王奉常年谱》记载, 崇祯元年 (1628) 三月初三日, 王抃出生。王抃自撰年谱起始于“癸酉六岁崇祯六年”, 据此推算王抃生于崇祯元年 (1628) , 这是毫无异议的。

至于其卒年, 邓长风先生在《二十九位清代戏曲家的生平资料·王抃》中列举了学界存在的三种说法[2]:一、卒于康熙三十一年 (1692) , 享年65岁。叶德均《读曲小纪·王抃的戏曲》篇末云“据谱后裔孙懋礽跋文, 谓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 年六十五。故生卒年代应是一六二八———一六九二。”[3]谢巍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据年谱认为“盖七十五为六十五之讹”[4],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二、卒于康熙四十一年 (1702) , 享年75岁。嘉庆《直隶太仓州志》“抃时敏第五子……卒年七十五”[5],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国曲学大辞典》与《中国文学编年史》均持这种观点, 浙江大学朱则杰教授在《王 (鑨) 、王抃生卒年辨正》一文中亦持王抃享年75岁之观点;三、卒于康熙五十一年 (1712) , 享年85岁。张维屏在《国朝耆献类征》“王揆”条目下录有“抃年八十五”。[6]周妙中在《历代曲家年里字号综表》和《历代曲家时代考》中也持85岁之说。此外, 还有一种说法为卒年不可考: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王抃”条目之下的简介云:“刻此集 (《巢松集》) 时, 年已七十一, 未知卒于何年。”[7]陆萼庭先生在《王抃戏曲活动考略》中谈到王抃的生卒年时认为“这 (王抃卒年) 本来不成为问题, 但今人的著述把他搞得相当混乱了。”[8]其实, 王抃生卒年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 根源不在“今人”, 而在“古人”:王抃裔孙王懋礽在《王巢松年谱》跋文中有前后矛盾之语:“……公享年七十有五……公殁于清康熙三十一年。”若王抃享年在七十五岁, 那应是殁于康熙四十一年 (1702) 壬午岁, 而非康熙三十一年 (1692) 壬申岁;若按后者计算, 那么王抃乃享年六十五岁。跋文自相矛盾, 自然不可信, 或两种说法均是错误的, 或其中之一是正确的。关于王抃卒年的前两种说法就是来源于此。

叶德钧先生按王懋礽跋文, 选择相信王抃享年65岁, 即卒于1692年。其实叶氏的选择是明显错误的, 王抃并非卒于65岁的证据比比皆是。首先, 陆萼庭先生《王抃戏曲活动考略》中征引唐孙华《王鹤尹挽诗三首》, 以兹证实。先生根据挽诗之前有《壬午岁特诏蠲江南租赋恭述三首》, 后有《秋雨不止书闷》, 得出《挽诗》恰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夏作, 因此陆先生认为王抃卒于1702年。其次, 仅需浏览王抃的《巢松集》, 便可发现文集前有太仓十子之一黄与坚所著跋文:“王子鹤尹与余少同学, 今并垂白矣。”文末落款为“丙子二月朔五日”即康熙三十五年 (1696) , 王抃是年69岁, 所以王抃不可能殁于65岁。再次, 王抃三兄王撰 (1623—1709) 字异公, 号随菴, 在王抃年谱后附《挽诗十首》, 其中第三首有云:“七十余年笑语同, 鸽原无日不想从。”说明王抃享年至少有七十几年, 再次证明了“六十五岁”说之非。更为有力的证据是:王抃自序《巢松集》的落款为“书此以志慨云, 戊寅仲春, 门人王抃谨识”。戊寅年即公元1698年, 七十一岁高龄的王抃仍可为自己的诗集作序, 因此可以想见王抃此时不仅并未过世, 且精神矍铄。在《巢松集》中, 笔者检得《黄自先计部自庚子至壬子皆同试北闱乃余旧交也, 别来已二十七年, 都门相遇, 握手言欢, 以近体四章见赠, 依韵答之》[9], 庚子至壬子年即顺治十七年 (1660) 至康熙十一年 (1672) , 二十七年之后为康熙三十九年 (1699) , 是年王抃七十二岁, 打破了卒于1692年之说。

邓长风先生在《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中, 通过考证王士禛《香祖笔记》的成书时间, 为王抃卒于1702年补叙了一条旁证, 兹不赘。清人毛师柱所撰《瑞丰诗续选》中有《挽王鹤尹先生》诗二首[10]。收入此诗集的卷四, 后有年份注释:壬午癸未 (即1702—1703) ;挽诗后有《七月望日馆室仍移旧地复纪小诗》, 数页后依次有《九月三日梅嶙置酒邀游西田即用西田二字为韵》、《岁寒四咏》、《元日坐雨偶成》、《四月二日王南湖招集东园》, 因此挽诗写于壬午年 (1702) 是没有错误的。再据王懋礽所作《年谱》跋文“……公殁于……闰六月十二日”可知挽诗就作于王抃过世后的数日, 因此可信度极高。

王抃卒于1702年的凿凿确证还有:严虞惇 (1650—1713) , 字宝成, 一字思庵, 苏州常熟人, 康熙三十六年 (1697) 榜眼, 严虞惇生于常熟名门望族, 祖上是明代名相, 其父严熊入清后隐居不出。康熙二十九年 (1690) , 严虞惇参加科考, 主座乃王抃八弟王掞, 严虞惇亲切地称之为“吾党之师”[11]。严虞惇有《严太仆先生集》十二卷, 卷十一有《祭王怿民先生文》一则, 此祭文前为《祭姜西溟先生文》, 姜宸英 (1628—1699) 字西溟, 号湛园, 又号苇间, 浙江慈溪人。康熙三十六年 (1697) 殿试第三, 授编修。王抃祭文后有《祭大司寇铁菴翁公文》, 翁叔元 (1633—1701) , 原名栴, 字宝林, 号铁菴、静乡, 常熟人。康熙丙辰赐进士第三人, 官至刑部尚书。在王抃卒年的三种说法中, 只有卒于1702年这一说法与姜宸英、翁叔元的卒年相近, 而姜、翁二人卒年亦无争议, 因而再次证实了王抃卒年为1702年。

王氏十五世孙王宾辑成的《太原王氏家乘》中有《减庵芝廛随菴鹤尹砥菴汲园南湖诸公事略》一文, 谓“ (王抃) 年七十五”[12], 落款为“本县志及唐孙华先生撰行状”。再看王懋礽所作《年谱》跋文“……公殁于清康熙三十一年闰六月十二日卯时, 壬申”, 即公元1702年8月5日[13]。闰月是我国农历所特有的一种纪年法, 是在农历某个月份之后再加上一个月, 以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如“闰六月”就是这一年农历有两个六月。通过查阅《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 不难发现在1692年、1702年、1712年这三个年份中, 仅有1702年有闰六月, 这无疑是王抃卒于1702年之说最有力的一条佐证。

篇9:夫妻性爱年月日保养清单

每天要做的:

保持良好性爱生活的基础在于互相关心和体贴,一些虽然细小的琐事却可以使对方感到你的理解和关怀。

1.再次上床:如果你总是早早起来,料理一些事情后对方才起床,可以在对方起床之前,再次进入被窝,和对方聊上一会儿,拥抱一会儿。

2.帮对方做一件哪怕是很细小的事:例如在丈夫刮胡子以前,妻子去把镜子上的水蒸气擦掉。

3.帮助:在妻子或丈夫起床之前的几分钟,另一方先起来煮咖啡、热牛奶或者换好花瓶里的水。

4.共用某种东西:例如,打开一瓶啤酒,两人共享,而不是各开一瓶;买一份报,两人传阅,而不是各买一份。

5.拥抱:无论什么情况,回家一进门就互相拥抱,使家庭充满爱的气氛。

6.让对方“对”:不要事事指责对方,都是对方的不是,有时要放他(她)一马,不要对对方的决定总是评头论足,这也不对,那也不好。

每周一次的:

爱是需要时间的,至少每周要安排一次不少于两小时的交谈,以利于相互沟通。一起出去吃早饭或晚饭。重要的不是吃喝,而是有机会在一起消磨时光。

1.定期约会:“星期三晚上是咱俩的欢乐时光”,事先定好,不约别的人,不做别的事,双双一起去看电影或看戏,或去餐厅共进美味佳肴,或做两人都喜欢做的其他事。

2.变换做爱场所:假如你们通常在厨房谈天,在床上做爱,那么可以变换一下,倒过来,试一试在厨房做爱,在床上谈天。

3.一起步行到某处:坐公共汽车、坐出租汽车可能都不够“隐私”,而自己开车,到得又太快,那不妨在步行距离的目标内,两人走着去,边走边交谈。

每月一次的:

每月可以做一次不在常规范围内的事情。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亨德里克博士说:“做一些与往昔不同的事,或用不同于既往的方式去做某件事,可以使对方出现新的感受,使已存在的爱意重新迸发。”

变换角色:假如总是他(她)洗碗,某个星期天你可以争着去洗碗。假如总是他(她)做晚饭,某一天你可以一显身手,去烹调一次晚餐。

至少3个月一次的: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可能有摩擦存在。你一不小心,难免会把不满发泄到你的伴侣身上。事后你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弥补,使双方关系好转如初。

1.暂时别离:周末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而让你的伴侣去看兄弟。暂时不在一起,会使双方更加怀念。

2.做一次交易:整个星期天下午,丈夫总是看足球,妻子很讨厌,电视机也被占用了。某个星期天妻子可以同意和丈夫一起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前提是他给她美容按摩。

3.筹划每个纪念日:让每个生日祝贺、周年纪念和假期都成为你们结为伴侣的庆贺,从而使爱情更深沉、更热烈。

4.深谈一次,促使关系更加亲密:假如双方争论某件事长达一个月未能解决,不妨坐下来细细交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双方不能妥协,以便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一些重要的事情,如金钱、性生活、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等等,要讨论、比较双方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有何差异,如何统一。

5.两人一起做某件新奇事:例如一起旅游,去听交响乐演出。总之,要一起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新奇事情。

一年一度的:

可以总结过去,计划未来。

1.做一次实事求是的检查和评价,把一年来的想法、做法、计划、结果等好好地思考一番,以改善于来年。

2.把往日的情书再读一遍,使爱火再燃,情更深笃。

3.再写新情书,坦诚大胆地表露你们的爱心和互作评价,并提出今后的动人计划。写好后,寄出去——即便你们住在一起。

上一篇:高中生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历年公务员面试考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