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标准

2024-05-07

田径课程标准(精选8篇)

篇1:田径课程标准

试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田径教学

于翰日

大连市第一中学 116011 摘要: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田径类系列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但在现实中存在着体育课中田径教学被忽略、淡化甚至删除的现象。改变这种现状,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深刻领会、理解新课程的内涵,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以保证在新课程下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田径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收稿日期:2010—11—12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田径教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田径类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所要达到的运动技能目标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并非都是如此,出现了体育课中田径内容寥寥无几,学生对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一窍不通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运动的基础,也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而其作用也只能通过田径的教学,让人们来体现其精髓。本文根据调查的问题现象,试从教师观念、学生兴趣、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或措施与广大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2、问题现象 2、1新课标虽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目标应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有些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对田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知哪些内容该教哪些不该教,教的内容达到何种程度,具体如何操作等等,从而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松对田径项目的教学,甚至放弃田径项目教学,使田径教学无法进行普及,无法贯彻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2.2在我参加的省、市开展的体育研讨课、公开课、评优课等教研活动中,进行球类、体操、健美操、武术以及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的占到95%以上,而以田径项目为内容的却最多只占5%左右。在日常教学中,田径内容的教学更是让人担忧,有的教学计划中甚至无田径内容,有的有田径教学计划,但却没有真正实施。在新课标下,难道田径教学真的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国是田径大国,有着许多优势项目,而学校也是普及田径运动和培养田径人才的基地,我们高中的田径教学如果继续这样进行下去,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后备生力军从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反思。

3、问题分析 3.1教师观念问题

新课程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运动专长的形成。而田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调和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将付出更多,但也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一些教师得过且过,减少田径课教学内容甚至根本不上田径项目,这也反映了一些教师在观念上忽视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3.2学生兴趣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是新课程下全面实施体育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愿选择单调、枯燥的项目,他们对田径项目在增进身体健康水平,形成终身体育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样就进一步导致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田径教学困难重重。

3.3教学方式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田径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产生抵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思维以及授课方式等等都不能跟上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的选择与技术难度把握不好,忽视了健康娱乐的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处于被动、被学、被练习的角色,周而复始,田径教学就处于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的处境。

4、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4.1适应新课程,转变教育观念

高中田径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有效地开展田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首先适应新课程,深刻理解、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在新课程中,课程领域目标要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把田径列为必修教材,并规定了学时(18学时)和学分(1学分),就是因为田径教材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这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要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基础,因而田径教学内容不能减少和削弱,田径技术教学不能被完全淡化甚至删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在田径教学中不断创新教与学的方法。要克服困难,认真钻研新课程,把田径各项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改机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从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改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程的再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互补,共同实现新课程的多维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走进学生,感受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善于用多学科知识充实体育课堂教学,更多地给予学生心理上支持,创造 3 良好的学习氛围,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田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的目标,才能使田径教学发挥其无限生机和活力。

4.2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整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而高中学生已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威严下“被迫”学习,遏制了其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田径项目产生抵触心理,积极性更无从谈起,田径内容也无法深入开展。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田径教学,带给学生新奇、激烈的精彩影像,在学生欣赏高水平的跑、跳和投的比赛中,可给予指导和激励,使学生在欣赏中,各器官无形中加深了对跑、跳、投某项技术的了解与领悟,田径各项运动技能也被学生所了解。而且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动参与性,让其根据影像领悟的技术进行优生示范,教师加以纠正,让其在积极的表现中掌握运动技能。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树立自信心。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特点或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情况,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和优化整合,使其不但符合新课程的宗旨,而且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田径技能的学习。对于某些难度高、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让学生通过挂图、影像、书籍等途径对其只作了解,懂得其基本知识和如何练习就可以,其他运动技术可进行适当改造,降低难度要求,以游戏、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可采用各种趣味性游戏或比赛形式,使单调枯燥的耐久跑变得有趣味,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并给予技术上的纠正指导或鼓励。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或提高动作技术,增强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

4.3改进教学评价,实现新课程评价意义

在以往的田径教学评价中,只强调某项技术的运动成绩,不注意教学过程中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不重视田径教学中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学生评价的单

一、片面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使新课程的评价不能起到推进田径教学的促进作用,反而抹煞了学生田径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新课程田径教学评价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用“人性化”“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让学生在田径教学中能通过自我学习评价和同学间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中互评来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学生为终生受益的某项田径运动锻炼方面而努力进取。

在田径教学评价中,可设定几种评价方式,旨在以学生为本,以五个维度为目标依据。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4.3.

1、体能与运动技术。主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动作幅度、姿态、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的发展。在评价中约占30%。

4.3.

2、学习态度和参与性。主要评价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是否主动积极,配合教学,自愿参与田径运动等,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参与的意识。在评价中约占20%。

4.3.

3、某项目进步程度和技能领悟能力及对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评价学生对田径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动作的领悟、演示,对运动技能的运用以及学生从学习到评价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等。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来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田径教学。在评价中约占20%。

4.3.

4、其余可从学生的交往和合作学习精神、创新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教师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田径教学在高中教学中顺利贯彻与实施,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应把田径技术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其体育情感、态度、价值和终身体育能力结合起来,在我们对新课程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中,设计出最适合主体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田径技术教学在学生中乐于接受,发挥出田径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辉.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耿培新等.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3.6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篇2:田径课程标准

任何田径场地及设施,只要符合《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手册》的规定,均可用于田径比赛。

跑道规格

标准田径场跑道的全长为400米,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径赛跑道应设8条分道,每条分道的宽度为1.22至1.25米,而且每条分道的宽道必须相同。分道线及径赛跑道上的主要界线,应以5厘米宽的白线标示。

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的后缘(即离终点较远的边缘),丈量至终点线的后缘(亦即离起点较近的边缘);并且应在分道内侧向外20厘米处进行丈量。

起跑器

起跑器的结构必须十分坚固,并且不会为运动员提供不公正的利益。在跑道上安放起跑器时,起跑器的任何部分均不得触及起跑线或伸延至其它分道。

跨栏跑

跨栏跑的标准距离为男子:110米、400米;女子:100米、400米。每条分道上应设置10个栏架。(男子跨栏跑的规格见表一,女子跨栏跑的规格见表二,学界跨栏跑栏高见表三。)

一、男子跨栏跑规格

項目 组別 栏高 起点至第一栏 栏间距 最後一栏至終点 110米栏 成年、青年 1.067米 13.72米 9.14米 14.02米 少年 0.914 400米栏 成年、青年 0.914米 45米 35米 40米 少年 0.840米

二、女子跨栏跑规格

項目 组別 栏高 起点至第一栏 栏间距 最後一栏至終点 110米栏 成年、青年 0.840米 13米 8.5米 10.5米

少年 0.762米

400米栏 成年、青年 0.762米 45米 35米 40米 少年 0.762米

表三:学生男、女子跨栏跑栏高

項目 男子 女子

甲组 乙组 丙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100米栏-400米栏 0.914米-600克 600克-

跨栏跑所用的栏架,宽度应为1.18至1.20米,底座最长为0.70米,重量不得少于10千克。栏顶横木宽7厘米,厚1至2.5厘米,并应漆成黑白相间或其它对比鲜明的颜色。两端应为浅色条纹,宽度至少要有22.5厘米。此外,标准的栏架必须在横木顶端中央受到至少3.6至4千克的力才会翻倒。

障碍赛跑

障碍赛跑的标准距离为2000米及3000米。3000米障碍跑全程要越过28次栏架及7次水池;2000米障碍跑全程要越过18次栏架及5次水池。障碍跑栏架的高度为男子0.94米及女子0.762米,栏架的宽度均为3.96米。横木的横切面应为12.7厘米×12.7厘米,并漆成黑白相间或其它对比鲜明的颜色。此外,横木的两端应为浅色条纹,其宽度至少要有22.5厘米。栏架的重量为80至100千克,底座的长度为1.20至1.40米。

至于水池的长度(包括池边的栏架),男子为3.66米,女子为3.06米,宽度均为3.66米。靠近栏架一端的深度为70厘米,前面方向有一个30厘米宽的水平池底,池底自此有律地呈斜坡状升高,直至远程与跑道地面齐平。池水亦应与跑道地面齐平。

3000米障碍赛每整圈应均匀分布五个障碍,而水池栏应为第四个障碍。由起点至第一个圈开始处不设栏架,亦毋须越过水池,待运动员进入第一圈后,方把栏架放回原位。

接力跑

接力棒应为光滑及空心的圆管,可由整段的木材、金属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接力棒的长度为28至30厘米,周长为12至13厘米,重量至少要有50克,并应涂成彩色,以便于比赛中看见。

每个接棒区的长度为2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占10米。4×100米跑各接棒区后10米另划有一条助跑线。

在全程为分道跑或第一部分为分道跑的接力赛中,运动员可利用胶布在自己分道内作一个标志,但其尺寸最大为5厘米×40厘米,并且其颜色应与跑道上的其它永久性标志有显著的分别。

跳高

起跳区应保持水平,助跑道的长度不得短于15米。

任何坚固的跳高架和立柱均可用作跳高比赛。跳高架的高度至少应超过横竿实际提升的高度10厘米。

跳高架应有能稳定放置横竿的横竿托。横竿托应水平放置,呈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横竿托必须朝向对面立柱,且不得包裹橡胶或其它能够增大与横竿之间摩擦力的任何类似物质。

横竿应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除两端外,横竿的横切面应呈圆形,直径为30毫米。横竿的全长为4米,最大重量为2千克。此外,横竿应无弯斜,放在横竿托上时,最多可下垂2厘米。在横竿中央悬挂3千克重物,横竿最多允许下垂7厘米。横竿的两端应宽30至35毫米,长15至20厘米,其横切面可呈半圆形或方形,但不得包裹橡胶或任何能增大与横竿托之间摩察力的物质。

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00至4.04米,横竿两端与立柱间至少应有1厘米的空隙。跳高比赛的落地区不得少于5米×3米,并且与立柱之间至少要有10厘米的空隙。

撑竿跳高

撑竿跳高的助跑道至少应有40米,宽度为1.22至1.25米。任何坚固的撑竿跳高架和立柱均可用作撑竿跳高比赛。

撑竿跳高架上的横竿托呈圆柱形,直径在13厘米以下,伸出立柱不得超过75毫米。横竿托或延伸臂之间的距离为4.30至4.37米,而且横竿托上也不得包裹橡胶之类可增加摩擦力的物品。

横竿应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除两端外,横竿的横切面应呈圆形,直径为30毫米。横竿的全长为4.5米,最大重量为2.25千克。此外,横竿应无弯斜,放在横竿托上时,最多可下垂2厘米。在横竿中央悬挂3千克重物,横竿最多允许下垂11厘米。横竿的两端应宽30至35毫米,长15至20厘米,其横切面可呈半圆形或方形,但不得包裹橡胶或任何能增大与横竿托之间摩察力的物质。

插斗应用适宜的坚固材料制造,并埋入地下,上缘与地面齐平。

运动员可自备撑竿参赛,且未得物主同意,不得使用他人之撑竿。撑竿本身可用超过一种合成材料制成,长度及直径不限。撑竿的上端最多可缠两层胶布,下端则不受此限。撑竿跳高落地区的面积不应少于5米×5米,其边缘与插斗亦应有10至15厘米之距离。

跳远

助跑道的长度至少应为40米,宽度为1.22至1.25米。

起跳板长1.21至1.22米,宽20厘米,用木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涂成白色,且应埋入地下,表面与助跑道及落地区表面齐平。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程的距离最少为10米,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为1至3米。

紧靠在起跳板前还应有一块长1.21至1.22米,宽10厘米的橡皮泥显示板,上面覆盖上1毫米的橡皮泥。

落地区宽度最小为2.75米,最大为3米,并填满柔软及湿润的沙,沙面应与起跳板齐平。

三级跳远

除下列规格外,跳远场地及设施的规格适用于三级跳远。

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程的距离不得少于21米。在国际赛中,建议起跳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为男子不少于13米,女子不少于11米。

学界比赛中,运动员可选择使用11米或9米起跳板,但必须于比赛前向裁判员声明使用那一块起跳板,一经记录后便不可再作任何改动。管理委员会亦可个别考虑给予运动员使用7米起跳线。

投掷项目之比赛器械

除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及世界杯田径赛外,运动员可自备器械参赛,但必须在赛前经组委会检查并加上标记,且要供给其它运动员使用。

铅球

铅球投掷圈应用铁、钢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内缘直径为2.135米,边缘至少厚6毫米,涂成白色,上缘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它坚固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并应保持水平及低于铁圈上缘14至26毫米。

投掷圈顶两侧外各有一条5厘米宽,75厘米长的白线,白线后缘的延长线应通过投掷圈的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落地区应用煤渣或其它适宜的材料铺设,使器械落地时能留下痕迹。此外,应用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之圆心,圆心角为40度。

抵趾板应用木或其它适宜之材料制成,且涂成白色,其内缘与投掷圈内缘重合,并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抵趾板内缘弧长1.22米,宽度为11.2厘米(中央)至30厘米(两端),并且高出投掷圈内地面10厘米。

铅球应用固体的铁、铜或硬度不低于铜的其它金属制成,或由此类金属制成外榖,中心灌以铅或其它金属。铅球的外形必须为球体,且表面要光滑。(铅球规格见表四,学界铅球规格见表五。)

铁饼

铁饼投掷圈和落地区的规格与铅球的规格大同小异,但内缘直径较长,为2.50米,且不设抵趾板。

铁饼护笼呈U字形,开口的宽度为6米,位于投掷圈圆心前方5米处。挡网的高度至少要有4米,可采用适宜的天然材料、合成纤维、低碳钢丝或高抗张力钢丝制成。纲丝网眼的最大尺寸为50毫米,绳索网眼的最大尺寸为44毫米,最小抗拉强度为40千克。此外,铁饼护笼必须能阻挡重量为2千克,并以每秒25米速度运行之铁饼,而且在挡住铁饼的同时,不应有向运动员反弹或从笼顶飞出的危险。

铁饼本身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的结构,应用木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周围镶以边缘呈圆形的金属圈。铁饼的两面必须相同,制造时亦不得带有凹陷、凸起或尖沿。从金属圈边缘弯曲处至金属饼心的边缘,铁饼表面应呈直线倾斜,铁饼的厚度亦要均匀增加。(铁饼规格见表六,学界铁饼规格见表七。)

链球

链球投掷圈和落地区的规格与铅球的规格无异,投掷圈的直径同样为2.135米,但不设抵趾板。

链球护笼的外形和制造物料与铁饼护笼的相似,但抗拉强度应为300千克。护笼开口的宽度为6米,位于投掷圈圆心前4.2米处。挡网的高度至少要有7米,而且护笼前端应放置两块宽2米,高至少9米的活动挡网,且每次只会使用其中一块(按运动员是左手投掷者还是右手投掷者而决定使用那一块)。此外,链球护笼必须能阻挡重量为7.26千克,并以每秒32米速度运行之链球,而且在挡住链球的同时,不应有向运动员反弹或从笼顶飞出的危险。链球是由球体、链子和把手三个部分组成。链球的球体应用固体的铁或硬度不低于铜的其它金属制成,或由此类金属制成外榖,中心灌以铅或其它固体材料。链球的链子应为直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钢丝的直径不应小于3毫米,而且链子在投掷时应无明显的延长。链球的把手可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而且在投掷时亦不得有显著的延长。(链球规格见表八。)

标枪

标枪的助跑道全长为30至36.5米,并以宽5厘米的两条并行线标出助跑道。投掷弧的半径为8米,弧宽7厘米,也是涂成白色,与地面齐平。投掷弧两端向外画出一条白线,线宽7厘米,长75厘米,与助跑道标志线垂直。

篇3:新课程标准下的田径课程之思考

1、田径运动项目的特征分析

田赛主要指跑道内部进行的,像跳高、跳远、标枪之类的比赛项目;径赛主要指在跑道上完成的赛跑项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征:田径是集走、跑、跳、投为一体的身体运动,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具有重要作用。田径运动项目大多数是个人项目,参加者很少受人数、年龄、性别、场地、器材、规则的限制,便于健身。且其动作简单,安全性高,田径运动健身中的许多项目的技术动作源于自然本能,并和人类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

2、田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分析

总体说来田径运动具有健身、健心两方面的健身功能。如短距离跑是发展快速运动能力和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主要手段。长跑对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投掷是表现人体力量的运动,能使人体肌肉发达,促进肌肉和骨骼生长。耐力跑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在运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田径运动中同样有很多需要学生间交流、配合的项目。田径运动是公认的竞技体育大项。田径运动中的不甘落后,勇往直前,为争取成绩优秀而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这些迁移到其他方面就表现出具有雄心壮志,同样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不会轻易就选择消极堕落。田径运动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另外田径运动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进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速度反映了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是对运动审美评价的标准之一。人体骨骼关节、韧带、肌腱及皮肤等伸展性带来的身体曲线变化,能使我们感到一种柔和、舒展和轻松的美。除此之外,运动场上团结一致的精神现象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美。

3、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对策研究

目前对田径运动改革的研究很多,研究的角度也很多,如教学、管理等,本研究主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谈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以发挥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当然在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改革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坚持田径运动属性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安全性原则等。

3.1、认真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2、注入趣味性运动

3.3、对田径运动项目规则或活动方式进行简单化或异化

根据需要改动田径运动项目规则,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规则。如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等可以将规则进行改编,以适应他们的个体或群体特征,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

3.4、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器材进行改革

对于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应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和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器材。如对于跨栏教学看来说,由于它反应了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特征,且具有一定的新奇刺激感,很多学生还是感兴趣的,但是学生的心理恐惧又会让他们退怯。学校体育也可因不同年龄、性别、水平有自己的栏架高度和重量。

3.5、运动会上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要有所突显

如果只是在平时或教学时,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改革,而在校运动会时仍以以往的最高、最快、最强为追求目标,则仍然不利于田径运动的发展,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的影响也会受到限制。如在田径运动会上除进行传统的跑、跳、投等竞技运动项目只外,还可介入一些诸如障碍跑、迎面接力、竞技性游戏等。

4、结束语

田径运动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运动,从人类起源开始,就与田径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与田径相关。它具有竞技性、健身性、趣味性三重属性。但在学校体育中,很长时间以来对田径运动都采用的传统式教学,宣扬着有严格的运动规则,运动技术的运动观。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高涨,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学校体育也不例外。但是学校体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如果过于关注其竞技性、技术准确性,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只会有一个结果,让学生与体育越走越远。由于田径运动的循环重复性,使其冠以“枯燥”的声誉,学生对它更是避而远之。因此学校体育不应过于关注其竞技性,而应充分利用其趣味性来实现其健身性,应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即以学生为本进行改革,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田径运动项目的健身、竞技、教育、审美等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志坚.试论田径运动中审美价值[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 (2):147-148.

篇4:新课程标准应如何发展田径项目

关键词: 田径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2

一、引言

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田径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价值,然而,人们却严重忽视田径教学的必要性,把田径运动只看作是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田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实施,同时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应让田径教学尽快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为学校田径运动教学争得一片蓝天。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田径教学的必要性

2000年12月国家教育基础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田径仍然是必修课时最多的教学内容,这充分反映出田径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为此,充分认识田径教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认识田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田径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推动其发展。

1、从田径教学本身分析:通过对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力量、灵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避险、求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快乐、明快的生活态度、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战胜自我和对手的精神。因此,明确田径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有助于田径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小学五、六年级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长发育快,并且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世界观正在形成,逐步完善自我概念。学生已固有抽象思维和兴趣,但他们不能完全脱离具体事物进行高度的抽象

3、从现代社会学分析:学生的社会化任务是增进知识,学习谋生的基本技能,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不断增进。

三、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田径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标准》是课程目标来构建的,这与过去的体育教学截然不同,它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材内容安排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教材内容的规则使用应因学生的身体情况而定,作为真正的竞技体育教材化,满足学生的比赛要求,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学生也可按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水平的练习内容,这给学校、教师、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较好满足了不同条件的学校,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

2、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很多民间的体育传统项目流传至今兴久不衰。况且我国的体育意识还不高,因而体育课程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果实上,来吸取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教程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科学合理的内容,使其溶入到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田径项目是运动的基础,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较多地关注动作的教学,出现了重复学习一个项目的情况,而且有些项目学生都不感兴趣。

四、新课程标准中田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的实施就是让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以增进田径项目教学的趣味性。田径运动是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的,教师要善于思考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进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设计。

1、教师指令分层:这种分层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

2、学生选择分层:这种分层方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在学生分层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向学生讲明练习要求和升降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组织内容上;规则、难度、运动负荷等方面要科学合理,难度过大,过小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过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没有信心完成,难度过小,练习就降低了学生求知欲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宜的难度迷失的运动方式及合理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这种练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练习中其强度指数严格的控制在中等强度范围内,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易产生各种不良的生理反映。

4、建立一个全新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田径课程考核中形成多种多样,可让学生选择考项,主要考核成绩还是看学生参与意识,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全面来反映学生在学习田径课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核更全面,真实反映学生情况,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田径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五、新课程标准中田径的价值趋向

《标准》是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措施而健康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田径运动教育功能在学校土语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身体素质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技能,发展运动素质,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身体耐受能力,身体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身体形态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协调均衡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学生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

2、加强体育思想素质教育

体育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深刻认识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全面认识体育在政治、经济、文化、健康、娱乐、教育社会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从事体育锻炼的思想和意识,理解健康的含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3、体育心理素质主要内容是发展智力品质,培养体育情感,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体育兴趣与个性倾向,增强自信心自我意识等,在教学中首先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个性倾向,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通过练习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六、结束语

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条件,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健康目标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得到实现,使田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充分发挥田径项目的价值、作用,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中田径教育的重要性,让田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走出一片广阔的田地。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与实验,广东教育厅教研室。2002.1.5

篇5:田径课程标准

(2013-10-17 19:48:57)转载▼

分类: 体育知识

一、终点(第一曲直段)

二、常规起跑线 在终点线(第1曲直段)前后有2000米、10000米、1英里(我国一般不设置此项目)、2000米障碍赛跑的弧形起跑线(见图三)。在第2曲直段后有1500米的弧形起跑线(见图四)。在第3曲直段前后有1000米、3000米、5000米、3000米障碍赛跑的弧形起跑线(见图五)

三、4×100米接力区前沿的箭头整个箭头的长度为1.10m,箭头的钩向后,黄色

四、4×400米第1接力区前沿的箭头没有规定尺寸,只是规定了整个箭头的长度为0.80m,箭头的钩向后,蓝色。

在《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8》版的“国际田联400米标准跑道画线图”(图2.2.1.6a)中,规定了 4×400米第2、3接力区后沿置于终点线后10.00m处,各分道的正中,长为0.80m,宽为0.05m,蓝色,除第1分道外,均无箭头。

五、分组起跑线

篇6:小学田径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掌握大众健康、休闲运动领域与田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其任务为: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田径运动的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达到会做、会讲、会教。

2.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为学习和掌握其它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3.通过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田径运动知识,从事和指导健身和快乐体育活动。

4.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田径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组织观念、整体观念教育,树立互帮互学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职业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田径运动是以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期课程主要是以田径为主。专业课程和其它辅助课程相结合,其中专业课包括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而用其它辅助课程。如排球、足球、乒乓球、技巧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趣,并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课程内容:

1、简单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以及明确今后课程的主要方向。

3、学习田径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4、传授基本的技术动作。

5、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

6、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7、增加排球和足球、乒乓球、技巧等基本的技术。

(二)、课程安排:

1、体质前测:对学生的身高、体重、体前屈、立定跳远、50M、50M×8往返跑进行测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2、对于田径技术教学,不光注意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应注意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中,多采用丰富的资源。

3、按照进度表进行循序渐进的授课,每一阶段进行成绩评定,检验过程,并定期研讨,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4、体质后测。学期末对前测内容进行重复测试,完善学生档案,进行总结。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练为主,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评价方式在考试方法上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如技术评定、运动水平达标、理论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评定、等

四、教学时数

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编排各年级的体育课程,一年级每周4节,每学期共 80节;二年级每周 4节,每学期共80 节;三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 60节;四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60 节;五年级每周3 节,每学期共60 节;六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 60节。主要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田径队的学生在进行基本教学的同时,每周再增加相应的训练时间:周三、周四下午3:25----4:00。

1、创建快乐田径队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田径运动能力。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领导的要求,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2、组建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三、四、五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3、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三和周四放学后训练三十五分钟。

4、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以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3)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

4)加强跟班主任、家长和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5)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量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6)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训练安全系数。

5、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

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各种

(1)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

(4)单脚蹲起等。

6、具体训练要求: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第一阶段:(9月—10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耐力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第二阶段:(11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第三阶段:(12月—1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第一周:

一、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二、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三、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二周:柔韧性训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三周:耐力素质训练练习,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四周:耐力训练越野跑2000米;跳跃训练:(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

第五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4、60米X3、80X2米、100米计时跑。

第六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3、50米X3、80米X3计时跑。

第七周:跳跃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5)蹲踞式跳远

第八周:匀加速训练跳跃,蹲踞式跳远

第九周:跳高练习,摸高,跳起抱膝、助跑单脚起跳等

第十周:协调性练习: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3)跨越式跳高。第十一周:力量素质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后蹬跑(5)俯卧撑(6)半蹲起(7)单脚蹲起等。主要是单脚蹲起,第十二周:力量素质练习,(1)俯卧撑(2)后蹬跑(3)俯卧撑等 第十三周:投掷素质练习,拉皮筋做投掷等 第十四周:投掷垒球

第十五周:速度与跳跃结合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十六周:柔韧和耐力结合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十七周:调整训练,多样接力赛,篮球赛

第十八周:速度和身体综合素质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第十九周:耐力和跳跃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单脚蹲起等。(4)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第二十周:调整训练各专项综合小比赛(游戏)

五、教学要求

要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田径课,开创田径课程教学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组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全面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和依据。要清楚新课标指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领域的结构体系和基本理念。要深刻领会五个目标领域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当前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上好田径课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教学指导思想已从“增强体质”进化为“关注学生健康”;要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树立全新的田径教学观,告别旧的田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开创田径教学改革的新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观是有显著差别的。当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形成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新的田径教学观。

第三,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研究选择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自主选择组合教学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是目前上好体育田径课的基本途径。小学田径课必须杜绝以竞技运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必须杜绝“巡回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杜绝枯燥严格、乏味单调的竞技训练式的重复练习方式。体育教师必须从一只口哨、一个跑表、一把皮尺的测量员、监督员,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的体育指导员、咨询员和服务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田径课”的现象。新课标指导下的田径课应让孩子们“玩”起来,在“玩”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篇7:田径课程介绍

田径是以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运动形式,被誉为运动之母。

田径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田径运动与生活密切相关,走、跑、跳、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对学习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自然动作规范,有助于正确地,较快地掌握田径运动技术。

田径运动具有个体性,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田径运动除接力跑外,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团体成绩和名次大都是由个人成绩和名次及接力跑成绩的名次的计分相加决定的。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它包括五大类的很多单项,是任何大型运动会中比赛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人也最多。

田径运动简易可行,参加田径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平原、田野、草地、小道、公路、河滩、沙地、丘陵、上岗、公园等较宽安全的地带从事田径运动。基层田径比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任何坚固、均质、可以承受跑鞋鞋钉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径竞赛”。使用简易的场地器材和设备也可举行基层田径运动会。

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运动员要从个人实际和特点出发,选择运动项目,掌握具有个人特点的先进、合理的运动技术。

课程对象:田径选修课针是对田径特长生男女生共同开设的。

课程任务目的: 田径运动课程的任务在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技能及理论,具备传递田径知识、技术、技能的本领,最终体现在应用上。因此要在现有田径运动项目基础上拓宽领域,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成分,激发人们对田径运动的热爱,有效地应用田径手段终身健身、健心和健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们具有一般技术、示范的指导能力。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含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的代表项目:100米、接力、铅球、跨栏、跳远、跳高

篇8: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田径教学研究

1、初中田径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的田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传统,随着初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缓慢,缺少创新,教学模式依旧很传统,没有新鲜感。 田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应试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要通过中长跑田径考试即可,在平时田径课堂上主要以学生的自由锻炼为主,缺乏系统性的体育田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听随教师的指挥,没有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创新性的体育教学,重复传统的跑步训练抑制了初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效果。

1.2、田径教学设施不足

很多初中学校不重视体育田径教学,一些基础的体育田径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田径场地和基础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田径教学的基础条件,没有这些基础条件,教师很难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 近年来,很多初中学校不断扩招,初中学校的学生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和学校落后的体育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有的一些体育田径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田径训练需求,严重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初中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别的学科教师兼职,初中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着体育理论知识不足、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落后、学历偏低等问题。还有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是专业的师范学院毕业,缺乏系统的田径专业知识,体育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 初中体育教师整体缺乏专业的体育素养, 知识水平良莠不齐,阻碍了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田径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田径教学要转变传统田径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田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田径教学要转变传统田径教学中单一的投、跳、跑田径运动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障碍跑、变速跑、折叠跑等多种跑步训练形式, 对于跳跃类的田径运动项目可以变换多种跳跃练习形式,将投掷类田径运动项目转变为多种形式、多个方向的投准、投远游戏,将枯燥的田径训练活动,转变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练习需要和运动兴趣。

游戏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组织形式。 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田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捆绑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以两个人为一单位,分成多个小组,将一个学生的右腿和另一个学生的左腿捆绑在一些,使两个学生组合在一起,然后每次五组在一百米的跑道上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跑的最快。 这种游戏还可以有多种变通,以三个学生为一组、四个学生为一组等等,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自由组合, 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个体育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田径兴趣,通过这样的体育田径游戏,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和平衡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2.2、加大田径教学投入

初中学校要从观念上重视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正确认识体育田径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积极推动体育田径教学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学校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加大体育田径教学的投入,建设基本的田径运动教学场地, 为教师和学生配置基础的体育田径教学器材,保障体育田径教学的顺利进行。

2.3、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是影响体育田径教学的关键因素,初中学校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学知识水平鼓励体育教师学习更多的田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田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初中学校要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选择标准,对体育教师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考核,通过在职培训和岗前教育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注重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3、结束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田径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田径课程介绍04-20

田径课程简答题范文06-18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04-16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提纲11-15

田径论文题目05-01

田径训练方案05-10

田径后备人才05-01

高校田径课堂05-08

田径教学效果05-09

田径专修学生05-13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研讨 听课感悟下一篇:《新唐书·虞世南传》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