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活动

2024-05-08

课堂学习活动(通用9篇)

篇1: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1)教学法的选择: 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将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新课上课下进行整合,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然后由学生分工协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通过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了解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对项目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掌握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把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的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它注重的不是项目最终取得的结果,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实施具体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深化与拓展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中教学项目的选择来源于工程实际!每一个项目都有着与其它项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知识点可以经过系统

篇2:课堂学习活动

激励是攀登英语评价的重要原则和目标,贯穿整个攀登英语的各项学习活动中。激励性评价的使用能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大胆自信的性格,从而使他们愿意说英语、愿意学英语。

一、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攀登英语学习评价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把握不好操作的要领,我们可以从每一项评价活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掌控。

第一,理解整个评价体系的特点和目的,掌握每种评价活动的策略,做好各种评价方法结合。本着评价主客体、评价载体及评价周期等方面的各种评价活动和内容,评价活动的策略也得灵活运用,使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融汇到课堂,促进教学有序的进行。如:课堂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及每课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体现于黑板、墙壁、学习记录册、有形和无形强化物评价中。

第二,因地制宜,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进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正如陈老师所说:“一年级的学生非常注重实物性评价,老师给个小贴画,给个奖励,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随着学生到了二年级,老师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就要变,从注重于实物性评价转变到注重无形的评价,老师的一个口头表扬:very good,或是跟学生击个掌,都是很好的评价手段,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状态上 1

来说更希望得到的是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鼓励。” 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更换评价的手段及形式,做到评价的有效。不仅可依据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

二、师生评价语言的共同培养

首先,老师为学生提供参与评价同伴及小组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评价能力,并通过课堂评价活动,改善他们的口语水平及整体素质;其次,教师要做到好的示范,进行评价时要为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比如说一年级的“ Good ,Very good ,wonderful!”又如语言较为丰富的“Apple group is very good.Because they spoke clearly and loudly.So two stars for them."这样可以为学生展示完整的评价语言;接着,在物理环境上给学生以语言支持,把学生能够用到的评价语言,比如“clearly, loudly, fluently;They performed very well.”等等写成字条,贴在教室内,或是写在黑板上,给予情景创设,鼓励学生学英语,讲英语,获得其中的乐趣。当然,老师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提供相应的评价语言,特别可用在平时不好表现的学生身上。

三.多元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本着通过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多元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合作者”角色。学生通过自评,不断反思,形成有效的和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而自由、民主与平等的评价氛围更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其自信心,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多元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多元评价所覆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听说时的专心程度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项目。此外,对于能力稍弱学生的一点点儿进步也要作出积极,肯定地评价,以此来鼓励他。课堂评价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在攀登英语的课堂中,评价的使用更是老师调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一把有力武器,如何更好更合理地使用评价,激发出评价对攀登英语课堂的大效力,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英语出大力,还有待于我往后工作的继续努力,认真总结思考和实践。期待着,有更多的思想火花出现,成就我的攀登英语课堂!

在攀登英语实验课中,教师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班级评价体系和班级评价文化,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总结、交流和展示等富有成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从攀登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给予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应该有热情的支持,有

篇3:浅谈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维度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又是实验探究;一会儿是化学接龙比赛,一会儿又是化学谜语、小辩论、小讨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但活动无明确目的、无积极体验与思维反思,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种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有效的活动是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来规定的,促进学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实现了可持续性的发展的活动就是有效的活动。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问题与教师科学的引导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必须认真分析与研究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对教学有效的活动?究竟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真正具有教育价值?下面我以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活动品质、活动方式、活动主体、活动条件四个维度谈谈如何设置有效的课堂活动。

一、活动品质

首先,有效的课堂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任何外在于学生的问题,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与己无关的问题,不能引起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兴趣。

其次,有效的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讲,必须是具有挑战性、激励性、探究价值的活动,是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的活动。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太难,就让学生难以胜任;太易,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都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一: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制订计划:(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2)用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有关假设。

猜想假设:(1)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可燃性?能否像氧气一样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可通过什么现象观察?

(3)二氧化碳能否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如何用实验证明?

实验论证:(1)制取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过尖嘴导管移近火焰,观察现象。向点燃的蜡烛上方倒入二氧化碳(蜡烛在一固定容器中),观察现象。

(2)向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解释结论:(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

表达交流:将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归纳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这个案例的层次清晰,逻辑性也很强,但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对此有兴趣吗?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中一些具体的现象入手,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没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不可能有探究。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屠狗洞探险”。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做一回小侦探去破译“屠狗洞”的奥秘。

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真实世界,给学生创建了尽量真实的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活动,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成为可能。这个活动难度适中,学生必须进行认真思考后,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案,切实增强了课堂实效。

二、活动方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方式,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案例二:在教学《水的净化》时,可以设计这样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从中学习到一些简单净化水的方法。

活动一:分小组调查附近河流的水源情况,采一瓶水样。

活动二:收集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和水污染的情况的资料。

活动三:课堂中思考如何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让此水样变澄清。

活动四:“澄清的水”能喝吗?继续对水进行处理,让其纯净。

这个活动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展现了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用多种认知手段参与到学习中。教学实践表明,角色扮演、动手实验、知识竞赛、比较和观察、小组讨论、适当的才艺展示等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

三、活动主体

有效的课堂活动必须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中要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不是少部分人参与,而是全员参与。

案例三:物质溶解性是怎样定量表示的?

提出问题:比较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需要有哪些条件呢?

猜想假设:(1)比较两物质溶解性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温度下;

(2)比较两物质溶解性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溶剂质量条件下;

(3)比较两物质溶解性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溶质质量条件下;

(4)比较两物质溶解性大小,必须溶质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下。

实验论证:方法一:在两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中,逐步加入少量的等质量的糖和食盐,并且充分搅拌。多次加入后判断哪个先有剩余。

方法二:将等质量的糖和食盐放入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少量的等体积的同温度的水,并充分搅拌。多次加入后判断哪个先溶解,没有剩余溶质存在。

解释结论:方法一:比较必须在三个条件下: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糖和食盐必须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方法二:比较必须在两个条件下: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糖和食盐。

表达交流:将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维能力是活动中学生探究层次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将探究活动视为畏途,他们希望教师传授知识,自己努力接受。对探究活动,往往敷衍了事,很难完成活动。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他们不愿意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喜欢在未知的情景中探索,寻求发现新途径、新关系、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同时思考出两种探究方法,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设计出有错误的方案。

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最高水平层次的。我们所应追求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科学探究中,都能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科学的体验。

四、活动条件

首先,有效的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对于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指导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及时指出学生逻辑上的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其次,有效的课堂活动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无法进行深度探索,认识与思考也只是浅尝辄止,难以真正收到成效。

案例四: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与pH的关系

提出问题: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与pH大小的关系

制订计划:(1)复习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溶液反应的现象。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pH试纸的用法。

猜想假设:(1) pH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弱。

(2) pH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酸性越强。

实验论证:(1)分别用pH试纸测出盐酸、石灰水、蒸馏水的pH。

(2)取上述盐酸一滴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测出该溶液的pH。

(3)取上述石灰水一滴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测出该溶液的pH。

解释结论:(1)从上述(1)、(2)实验结果比较,表明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2)从上述(2)、(3)实验结果比较,表明pH越小,碱性越弱;pH越大,碱性越强。

表达交流:将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归纳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与pH的关系。

在这一活动中,由于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关系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是很难设计成高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部分学生能得到的探究结论会全面一些,还有一部分学生得到的探究结论会少一些。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大量指导,先“扶”后“放”。这一活动的设计由于受到学生知识能力的限制,只能借助于传统教学中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体验。

此外,有效的课堂活动必须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与材料作为支持条件。对于活动教学来讲,使用丰富、大量、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资源是活动得以展开的保证。正是这些实践性、生动性、形象性、参与性强的活动资源,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造了学生动手实践、直接体验、感性认识的机会。活动资源可从文本、影视、互联网、工农业生产、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就近发掘可利用的丰富人文和自然资源。

篇4: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45—01

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一、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1. 主体参与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让他们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探索中。

2. 活动载体生活化原则。传统教学中许多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课堂活动没有现实感。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和生活化的内容,因此,数学问题作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它对活动的主体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故而,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在学生平时的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者是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

3. 活动载体的探究性原则。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的教学,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因此,教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对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活动资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

2. 在活动情境的教学中,建立新的数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前面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总结,归纳出新的数学思想。

3. 通过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形成新的数学方法。构建了新的数学思想后,也就进入到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上来,这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对数学思想进行探索研究,寻找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手段找到新的数学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概念、定义、性质、定理和公式。

4. 运用获得的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了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后,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篇5: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方案

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方案

1.竞赛主题 :走读第二课堂,博览杭州文化。

2.参赛对象:小学1—5年级(以2010年6月1日所在班级为准)

3.竞赛内容与形式:

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以杭州市第二课堂主要场馆的展出内容和举办的教育活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竞赛分小学低段组、小学高段组、初中组、高中组的初赛和决赛。组委会将邀请有关专家成立评委会,负责初赛和决赛的评审工作。

4.日程安排

竞赛时间为2010年6月上旬—10月。6月份为宣传发动、筹备审题阶段;7—8月份为初赛阶段;9月份为决赛阶段;10月份为总结表彰阶段。

5.奖项设置

竞赛设组织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者若干名。

6、场馆安排和竞赛须知见附件。

附件1:

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参赛须知

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以杭州市第二课堂场馆的展出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竞赛分小学低段组、小学高段组、初中组、高中组的初赛和决赛,其中初赛时间为7-8月份,决赛时间另行通知。希望各区教育局所属中小学校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

初赛在“一起学”网站()进行,也可以通过杭州教育城域网()点击“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图标,链接到“一起学”网站参赛。为保证竞赛活动公正、公平、公开、有序地进行,参赛学生需实名注册,要求填写学区、学校、年级、班级、用户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学生信息仅用于本次竞赛活动),每个参赛学生只能注册一个用户名,凡重复注册的按照该参赛学生最低次成绩计入得分。

初赛包括游戏竞赛、知识竞赛和小论文竞赛三种形式。小学低段组和小学高段组参加游戏竞赛;初中组参加知识竞赛;高中组参加知识竞赛和小论文竞赛。各组别参赛内容见相应的市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展出内容和举办的教育活动(各组别相应的市第二课堂活动场馆见附件2)。具体要求如下:

1.游戏竞赛:针对小学生特点,采用网页闯关游戏的形式,对相应的杭州市第二课堂场馆展出内容进行比赛。试题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登录网站相应入口后参加计时竞赛,每次竞赛题目为50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若干,共计100分,竞赛时间为1小时。为防止参赛学生沉迷网络,每位学生限参加10次网络初赛(每天限2次),取最高分为初赛最后得分。

2.知识竞赛:略

3.小论文竞赛:略

各竞赛组别按照学生最后得分从高到低排名选出初赛优胜者若干名,分数相同者以参赛次数少者和参赛时间短者优先。其中每组成绩前20名学生进入决赛,并在网上公示。

决赛分小学低段组、小学高段组、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为现场在局域网内

上机竞赛,决赛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满分为100分,竞赛时间为1小时,每组从中决出一、二等奖若干名。未参加决赛的其他初赛优胜者为三等奖获得者。组委会还将根据各单位、学校组织参加第二课堂学习竞赛活动情况,评出组织奖和优秀组织者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附件2:

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竞赛

活动场馆分组安排表

小学低段组

1.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

2.中国茶叶博物馆

3.杭州西湖博物馆

4.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5.苏东坡纪念馆

6.马一浮纪念馆

7.韩美林艺术馆

8.茅以升事迹陈列馆

9.钱王祠

10.于谦故居

11.蒋筑英纪念馆(蒋筑英科技馆)

12.杭州市图书馆新馆

13.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14.杭州红星剧院

15.杭州植物园

16.杭州动物园

17.杭州市人防展览馆

18.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19.下城区青少年学生科技劳技实践中心

20.拱墅区青少年宫科技馆

21.西湖区青少年宫

22.杭州少年儿童公园

小学高段组:

1.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2.中国印学博物馆

3.杭州历史博物馆

4.南宋官窑博物馆

5.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

6.杭州碑林

7.西泠印社孤山社址

8.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9.岳飞墓

10.陆游纪念馆

11.马寅初纪念馆

12.李叔同纪念馆

13.于谦祠

14.章太炎故居

15.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16.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

17.杭州市科技交流馆

18.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杭州传化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19.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0.九溪水厂及“生命之源”展览馆

21.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

22.中国湿地博物馆

初中组:略

篇6: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关系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听专家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尤其对小学语文拓展模块学习体会深刻。

在拓展模块中,我阅读了各省的课改经验,其中“课改进行时:有效习题设计(浙江小学语文)”给我的启发特别大。在这份经验介绍里面,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俞佳丽老师撰写了文章——《课堂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有效对接策略》给我在课前预习单设计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俞佳丽老师指的课堂前置性作业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我深受启发。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单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可以促进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利用课前预习单对接课堂学习?我想作以下尝试:

首先,完成课前预习单时间安排。

学生利用课前预习单学习,可以促使每个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学习,也可以让教师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形式,以便更好地为学服务。我个人认为,低中年级或者是前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课前预习单完成不一定要安排在家里,可以根据学情安排在在学校进行。

其次,课前预习单关注点的指导。

我认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利用课前预习单学习,符合我班农村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预习单中,重点把自己通过学习“学会了什么”、“感悟到什么”写下来与同学老师交流;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遇到的困难”或“疑问”也提出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探讨解决。做了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能通过思考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提出有价值的、能引发同伴深入思考的问题,便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

再次,分层要求。

在学生完成预习单的过程中,承认差异,不以缩小距离为目标,而以整体提升为重点。根据学生学力差异,对语文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关注重点,使他们通过课前预习单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课堂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学困生——掌握字词,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绩优生——会聚焦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能提出引领同伴深入学习的观点和问题;

潜力生——能抓住自己有感悟的切入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问题。

然后,聚焦问题。

我以前在阅读学生的课前预习单时,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提出了相同的疑问,可以称之为“聚焦的问题”。这样的疑问往往具有共性,教师预设教学预案时必须关注这样问题,并在课堂上呈现。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 解决了学生在课前预习单中的提出疑问,而且推进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因为它们往往很容易激发起一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是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

接下来,寻找共同关注点

教师在阅读学生的课前预习单时, 会发现学生在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时不少同学关注了相同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共同的关注点”。有时,这样的关注点正是教学的重点, 与教师的教学预案不谋而合。 有时, 学生中出现的 “共同的关注点”并非是教学重点,这时教师就应灵动地处理这样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亮点。

在课堂上,一旦个人的学习感悟与教学对接,就能激起学生兴奋点,使他们不断吸取他人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推进自己的思维层次,提升能力。这样的课堂对接源于学生,又碰撞出新的火花,令人欣喜。

还有,发现个性化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在阅读学生的课前预习单时,会看到一些个性化的观点、问题。有些观点虽然不具有共性, 但却非常有新意, 有独特的视角,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我们在课堂中展示这样的观点,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是一次有创新的课前预习单范例的展示,对其他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有些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我们可以在课堂自主学习时,把它抛出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能思辨地学习,提升思维深度。我们只有很好地利用这些个性

化的课前预习单资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学习精彩纷呈。

最后,教师基于课前预习单开展课堂学习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单之后进行集体反馈,基于课前预习单,通过个别学生的主讲和集体的探讨,在此过程中,穿插学生的质疑,通过师生共同释疑来推进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归纳,以讨论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成为课前预习单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突出的关键性问题。学生已经学会的东西,不需要再进行大量地机械地重复训练,传统的课后练习得以精简,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像这样的启发与收获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尽述。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寻找到了答案。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中,我一定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会不断的去完善自己,会针对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会去多多锤炼自己,会去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 总结及其它

★ 办公区域5s活动方案

★ 浅谈5S管理

★ 5s标语

★ 5s管理心得

★ 5S管理心得

★ 5s推行口号

★ 5S宣传口号

★ 特工及其它初一作文

篇7:课堂学习活动

最近在三小参加了《2012兰山区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展示活动》,有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那份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六场课,六场讲座,留给我的太多太多„„

在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中,在语文教学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我有很深的感触,感受到了要想当好合格的、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要做的太多了。

在听了六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课堂演示后,我觉得自已离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差得太远了。从自身素养,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整个课堂的把握都远远不够,虽然还不至于说不知道自已身为语文教师究竟该干啥的地步,但至少干的还不够,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了解得过于粗浅,让我知道做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懂文化知识,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从点滴的生活中积累经验,用心的经营这份责任。

我们常见的语文教学示范课往往有许多花俏的形式,好像不添加一些这样的形式就不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但这次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让我知道了让语文课回归本源后同样回味无究,而这里面蕴藏的便是专家们对语文课深入细致的研究的魅力所在。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名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让我也不自主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所谓的字、词、句、段、篇应该怎样不同阶段不同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更使我认识到每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语文财富来等待我们去耕耘,去向学生播种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最终爱上文学。

除了对语文教学上深深的感触外,就是多读书,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电,挺直了腰杆站在学生面前。用知识的力量去守望童心。

学习中的体会实在太多了,让自已深受感触的内容也太多,让我深知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走的路并不平坦,要付出的辛酸努力从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研究中依稀可见,“借来的火照不亮自已的心灵。”所以,自已的路要自已来走,怎样走?就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了,不要让自已做一个教过的东西而学生一辈子也用不上的老师。

五年级语文组

邱增杰

篇8:课堂学习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儿童的特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尚不够发达,而且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讲也实在无聊,面对这样的现状,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数学思维,以丰富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生活。

一、结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数学学习中,同学们一旦“学会”,享受攻克难题后的喜悦,体会到成功,就会非常兴奋,继而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并加以适当引导,引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二、结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基础知识有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如果只为学生提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律,而不给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很难化抽象为具体。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行积极思维来获取知识。

三、结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以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入学后还是时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不会与人交流。而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这就要求孩子们互相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在小组里合作完成,教师在活动前进行适当的教育,在组长的帮助下要求孩子们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一起参与活动,教师除了要让他们完成任务外还要评选合作得比较好的小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这样反复几次,能让一年级的新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课中我们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学《确定位置》的时候,学生已有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对东、南、西、北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比较容易混淆,有些小朋友学习了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便认为实际生活中的方向也是这样的,为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以学校为中心,利用学校周围的典型的建筑物制作课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东南西北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个方向,而后又让学生制作方向标,并把我们制作的方向标拿到生活中去认一认。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八个方向,而且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五、结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美的熏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美是数学内容本身固有的因素之一。数学美表现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数学的形式美,又有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的时候,因为本课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前半节课就这样不停地拼和搭,小朋友都比较兴奋,但是要全班交流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还沉浸在拼搭的氛围中,无法全身心地交流。为了让小朋友的感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在音乐声中欣赏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这些建筑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风格迥异,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在感叹声中寻找已经认识的图形,同时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设计出更美、更宏伟的建筑。

篇9: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学生学习

一、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框架结构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和学生学习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一些观察指标,每个指标下设置一些观察点。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框架如下。

(一)观察维度

确定观察维度是课堂观察设计的关键所在。观察维度是研究目的的具体反映。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的一致是教学有效的重要标志,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听课情况的反馈,确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维度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等三个维度,权重分别为30%、30%和40%。

(二)观察指标

确定观察维度之后,找出这三个维度中核心的、又可观察的属性,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观察指标。比如,学生学习的观察指标分为:准备、倾听、情感、互动、自主、达成。观察指标的设置由具体的研究目的决定,观察指标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做相应的指标调整。比如,研究目的是教学有效性,观察指标应更多集中于对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的考察。

(三)观察点

观察点是观察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在选择观察点时应选择明确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变量,如:时间、次数、人数、语言、表情、动作等。

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具体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框架,我们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和学生学习三个维度设计了具体的评价量表。

(一)教学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活动都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目标定位、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目标管理和目标达成等是教学目标维度的最主要观察指标。

1.目标定位指标

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宏观上必须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必须构建具有达成度指标的体系,制订出符合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实际的执行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之间不是并列、包容和交叉的关系,而是一体的。教学目标是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目标,目标等级和相关要求必须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2.课程理念指标

教学目标要符合时代特征和《课标》的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起点,要体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趋于成熟,课堂提问和训练应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课堂教学应设计较高层次的课堂提问和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能力,引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3.学习目标指标

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学习者即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表现即学生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结果,该维度的描述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则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包括辅助手段、提供的信息或暗示、时间、次数和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等。表现程度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某一群体或个体学生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4.目标管理指标

目标管理遵循SMART原则,其中Specific指应该明确学生会什么,掌握什么知识点;Measurable指应该考虑达到的目标是可以评价及考量的;Attainable指学生可以完成的;Relevant指可及的;Time-bound指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在目标管理中遵循SMART原则,目的是使评价标准内容明确、可测量,评价过程可实现,评价结果可达到,评价行为有具体的时间规定。

5.目标达成指标

三维目标是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必须关注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因而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基于预设的生成,更应关注动态的生成。通过合理的预设促进生成,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动态生成中产生师生思维的智慧。

针对教学目标维度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详见表1。

(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活动。因此,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媒体使用、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是课堂活动维度的最主要观察指标。endprint

1.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设计科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就能发挥得好。教学环节设计必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全面、科学、合理,环节间必须自然衔接和合理过渡。

2.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在于学生参与的质量。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层次。行为参与主要指参与的形式,思维参与主要指认知投入的情况,情感参与主要看情感表现和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有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学生的行为参与对深层次思维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这几种参与方式全面投入,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3.媒体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但多媒体的作用是给教学提供辅助,其使用必须基于支持学生的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保持。比如,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结构清晰、内容简洁明快,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根本目标;能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和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播放速度需要根据讲课内容适当控制,在时间上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余地。

4.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比如教师能熟练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综合的知识能力,综合能力首先是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其次是广泛的百科知识储备,能从容应对课堂中学生的质疑,还能采用及时的、丰富的、积极的、多样的反馈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还有就是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难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使教材服务于学生,因材施教,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5.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时是其他要素达成的显性手段。比如,学生能否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是否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针对课堂活动维度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详见表2。

(三)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评价维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该维度的课堂观察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前和课中表现,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准备状态、倾听状态、情感状态、互动状态、自主学习状态以及目标达成程度等。

1.准备状态

该指标测量学生在课前的学具准备情况和上课铃声响后进入学习状态情况。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也侧面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常规的监控力度。

2.倾听状态

该指标测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对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同伴发言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针对性。

3.情感状态

该指标测量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学习过程中兴趣保持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4.互动状态

该指标测量生生、师生互动的频率及质量,同时也测量教师是否关注学生以及良好气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友好合作,课堂气氛是否活泼、和谐。

5.自主状态

该指标观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思维是否开阔,思路是否清晰。

6.目标达成程度

该指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掌握了应学的知识,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创新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增强。

针对学生学习维度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详见表3。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制订科学、合理、严谨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让听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对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理性的评价,为教师对课堂行为进行反思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稳定的载体,从而有效推动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精准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和开展的教学活动,贯穿课堂始终的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组成的核心要素,也是观察量表三个维度确立的依据。通过基于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的教研听课、议课,增强了教师在这三个维度的课堂意识,使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和学生学习达成一致,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教师群体合作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和开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电信文湖营业厅店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音乐活动;我是山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