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2024-04-07

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精选9篇)

篇1: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调剂室药品分装操作程序

1.分装前应清洁工作台、分装工具、分装器皿,保证清洁。

2.分装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检查原装药品的品名、规格有效期是否符合规定。

3.认真检查待分装药品的品名、规格是否与分装计划一致。

4.药袋(瓶)上印刷、粘贴标签,检查是否与分装计划一致,发现错误立即将包装毁弃,不得继续使用。

5.按要求着装、佩戴帽子、口罩、手套。

6.对使用量小或易引湿、潮解、氧化和有效期短的药品,应小批分装,严格控制分装数量。

7.易引湿、潮解、氧化的药品应用玻璃瓶、塑料瓶或蜡袋包装,并密闭贮藏,避光保存的药品须采用棕色瓶包装。

8不得同一次分装不同批号的药品。

9分装后应立即在《分装登记本》上登记分装药品名称、批号、数量、人签字。

10保持分装超净台的卫生,分装超净台应按规定保洁、消毒。

篇2: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医疗服务监管科是医院的管理部门之一,在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相关政策、法律、制度、履行管理职责

(一)承担制定本单位医疗质量评价的相关规章制度、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工作,并组织实施。拟定医疗工作并组织实施检查;定期完成全院医疗质量控制、指导、检查、分析、通报及实施奖惩、保障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二)组织院内医疗、护理、病案、医保、药事及输血等管理委员会完成医疗质量控制的制度制定、技术指导、病例讨论、技术鉴定等医疗指导性工作、(三)负责本单位医疗技术管理,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风险防范的管理规定、办法并组织实施。协调院内、外日常医疗工作,主要包括:医疗政务一般性管理如重大抢救的实施,疑难病例讨论、各类会诊安排以及门诊、病房医疗工作的日常检查等。

(四)承担院内医疗纠纷的调查、讨论与鉴定、赔偿协议签订以及法院庭审等工作,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和缺陷,妥善协调并处理医疗纠纷。

(五)了解全国及全省医院管理信息和医疗工作动态及发展趋势,做好医疗服务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工作。

(六)负责组织突发灾害事件的防范预案、应急处置、院外协助、善后与重建工作。

篇3: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研究

关键词:全科医疗,疾病诊疗,顺位研究

目前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医疗水平急需得到提升,并且医学模式在不断地改变,全科医疗正逐渐用于疾病的诊疗中,全科医疗即为将全科家庭医疗诊治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全科医疗综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健康学、人际关系等医学外的其他学科,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诊治,并且对其密切跟踪治疗提供细致的全科诊疗服务[1]。而且随着慢性疾病发生率的急速增加,全科医疗诊治中慢性疾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通过收集本院门诊5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探究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0月到本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的治疗时间均≥3个月;2患者在医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期间未于其他门诊就诊;3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案;2排除一切影响研究调查的因素。

1.2方法对本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对就诊患者临床资料就就诊原因、诊断情况以及就诊后的治疗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最终通过对研究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情况。

1.3评定标准[2]根据各种疾病的治疗标准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

2结果

500例患者的就诊原因、诊断情况:高血压22.40%,糖尿病19.40%,心血管疾病15.40%,恶性肿瘤12.60%,传染病8.60%,精神心理障碍6.40%,慢性胃炎5.20%,痛风5.00%,风湿性关节炎2.60%,胆囊炎2.40%。见表1。治疗效果:良好347例,占69.40%,一般128例,占25.60%,差25例,占5.00%。

3讨论

目前,随着现代医疗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并且当前的趋势是向全科医疗模式转变[2]。全科医疗即一种趋于家庭医疗的医学模式,综合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治疗服务,与传统医学模式不同的是全科医疗将被动医疗转变为了主动医疗,医疗工作者主动联系患者,并且密切的关注其病情的发展,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全科医疗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逐渐产生发展的。1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人群注重自身健康问题,而且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成为了当前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正需要全科医疗这种基于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医学诊疗模式。2死亡病因的改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死亡病因的改变,目前造成死亡的病因多为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并且其比例在日益增加,其中大多是因环境影响的文明病。另外,随着人群的文化素质不断地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身健康的保养。这些都促进了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主动的医疗诊治模式,对于全科医疗型医生的需求也迫切的增加,这需要培养大量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本研究是对全科医疗疾病诊疗顺位进行的讨论与分析,对500例于医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是一直在全科医疗门诊进行治疗的对象,综合其就诊原因、诊断结果以及就诊后的治疗效果几个方面的资料,统计得到了全科医疗疾病诊治顺位的详细结果,可以获知在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都是慢性病患者,也有较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患者,这几种疾病正是目前普遍发生且患病率极高的疾病,通过在全科医疗门诊的阶段治疗,患者大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也展示了全科医疗诊治对于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之处[3]。全科医疗结合传统的医学模式,加入了社会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心理咨询、家庭护理等全方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治疗服务,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以及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科医疗疾病诊治的顺位显示全科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适合,全科医疗诊治是基于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医疗服务,由于慢性疾病特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且根据其症状的改变,及时的采取合适恰当的治疗方案。而全科医疗正符合了这一特点,为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不仅在慢性疾病方面,全科医疗诊治也将会在老年人健康问题、恶性疾病的发展转归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全科医疗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的进行,本研究所探讨的全科医疗疾病诊治顺位同样极其重要,这项研究对于目前全科医疗诊治疾病的趋势发展提供了重要有效的依据,主要是抓住了全科医疗诊治的特点,对相应疾病进行诊疗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建议广泛推广全科医疗诊疗模式。

随着人口增加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社会医学模式相应的发生变化,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明病的发生愈来愈普遍,并且由于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这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模式,而全科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业正在发展的趋势,愈来愈多的患者开始接受全科医疗的诊治,并且有更过的医院增设了全科医疗门诊。全科医疗综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辅助治疗,并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表明,慢性病占据主要的位置,其次就是恶性肿瘤以及传染病等,其他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

参考文献

[1]金光辉,路孝琴,赵亚利,等.北京地区全科医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5(5):65-66.

[2]陈超,赵亚利,刘艳丽,等.北京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33-136.

篇4: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全科医疗是提供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照顾;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这是全科医学的基石;强调综合性健康促进,这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

社区全科医疗以门诊和医院外的服务为主,具有许多医院内服务不具备的特点,人员少而精,一专多能,医师除做日常防治工作外,还要分工兼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全科医师不仅是社区全科医疗的实施者,而且也是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掌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服务等级、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包括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社区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既对社区人群健康负责,又对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负责,同时协调患者的需求和医疗保障制度及管理的一致性。

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

全科医疗虽然是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研究和处理人的健康问题,但它也拥有不同于专科学术领域和服务范围的鲜明特征。

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即公众为解决其健康问题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也称为首诊服务。它能够以相对简便、便宜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90%左右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病人方便而及时地进入其他级别或种类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疗得以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这两种体系的基础与“守门人”,它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人格化的照顾: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综合性服务: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与个人,无论其在种族、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何不同;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对服务对象有利的各种方式,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

开展社区全科医疗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确定与划分:我国大社区的划分也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农村以一个乡、镇为一个社区单位,城市则以一个街道或居住小区为一个社区单位。目前所设的乡、镇卫生院即可视为社区医院或全科医疗中心。由于城市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流动性较小,离社区医院很近,居民就医比较方便,因此,城市社区一般不再划分小社区。如果有一个居住小区离社区医院较远,居民就医不方便,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区中设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站。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辽阔,人多数居民离社区医院都比较远,就医不便。因此,可按人口分布情况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在大社区中再划分小社区,在小社区中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站。

社区医院的空间和科室配置:我国三级医疗网的构成有两种:①大三级网,即省(地、市)医院-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②小三级网,即县(区)级医院-乡、镇医院或街道医院-村、巷卫生室(或医疗站)。在大三级网中,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为一级医疗单位,应以提供通科或全科医疗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不必设立专科。以提供一般的专科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应设立一些大的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等。从职能上看,相当于社区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医院,既是一级医疗单位,又是二级医疗单位,可以在通科或全科医疗的基础上来设置各种大专科,这些医院中的医生都应接受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各自的专科特长,以期在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同时,接受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专科医疗服务,降低社区医院的转诊率。

社区全科医疗科的职责:①直接对外开展门诊服务,所有的门诊患者均由全科医疗科接待,必要时,请各专科的医生会诊或直接转诊给专科医生,也可直接将患者收住入院。②接受上一级预防保健机构下达的任务,负责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并指导各医疗站开展全科医疗服务。③接受各全科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④协助专科医生治疗住院患者。⑤负责为社区医院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起中心全科医疗站的作用。⑥实施24小时值班制,保持其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⑦必要时,作为各医疗站的临时替补人员。⑧可分开内勤组和外勤组,内勤组负责社区医院内的业务,外勤组负责全科医疗站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曹建文,主编.现代医院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永玲,段熙文.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疗”的认识与工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1.

3 杨瑞珍.探讨全科医疗理念在社区院前急救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105.

篇5: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2.其中一组主要负责:维修特检科、1CU、CCU、门诊眼科、120受理指挥系统、急救中心、肾碎石室等科室在用万元以上设备。另二人小组主要负责维修:手术麻醉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血液透析屮心等在用万元以上设备。对上述设备:

(1)做好日常维修、保养。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验。

(3)参与新购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并认真填写验收报告,存档。

(4)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5)对超年限使用或申请报废的设备,提出技术鉴定意见。

(6)检查落实在用A类大漸设备的有关考核要求。

(7)在工作中要不断学提高,尽快掌握新知识,对新购人的大屮勒设备要协助厂方工程师做好岗前培训、操作规程的制定、注意事项及使用保养等要求。

篇6: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一:行政方面:

1、安排全科人员的医疗、护理及教学、科研工作,各司其职,运转有序。科内医护人员团结协作。

2、遵守劳动纪律,无迟到、早退。

3、医护人员服装整齐,佩带胸卡。在病区、诊室及医院内禁止吸烟。

4、环境整洁、工作间、办公台无杂物。

5、按规定总结汇报:

科主任写好每年工作计划和年终总结、各种培训计划及实施。(A、科内的业务学习讲座要求一次/月;B、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计划,不少于2次/年、C、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病历书写规范化书写培训;D、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发住院医生培训手册;E、三基三严培训)。

科内每月工作有小结,每季度写好季度总结,总结科室医疗质量情况,执行各项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情况,以及落实上级、医院及部门领导会议精神情况,总结科室存在问题,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将总结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汇报。卫生局年终检查前写好年终总结并上交。

二、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管理)

1、落实岗位责任制及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对新 入院的病人二天内要予以查房,每周科内大查房1-2次,并对科室危重、疑难病例随时查房。病历有记录。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3、科室重大抢救应到场参与指导,对疑难危重病例及时进行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并做好相应登记记录工作。

4、执行医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5、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负责科内人员的各种培训、考核。指导科内医师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及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6、检查病历质量及审阅出院病历:经常检查科室所属医师病历书写情况及门诊处方情况,并在每月小结中进行分析总结。

7、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管理:

检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管理的各种登记本和记录本。(差错 事故纠纷登记及讨论制度并有记录,一式二份,按时提交医务科;死亡病例讨论并有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及登记本;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及登记本;病人出入院登记本;交接班本)。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三级医生负责制度及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资格管理制度和手术审查批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的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及管理制度。医疗缺陷事故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对科室的医疗缺陷、差错、纠纷及医疗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处理,并对医疗缺陷、差错、纠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投诉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

8、合理用药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9、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发事件、重大疫情、传染病报告制度及网络报告。死因报告。

10、科内医师发现性病、院感病例及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

11、其他规章制度的落实。

三、医疗质量指标及达标:

1、病床使用率70%

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5、治愈好转率92%

6、甲级病历,无丙级病历。及时提交病案。

7、合理用血,成分输血符合指标。

8、用药、检查合理。

9、其他医疗指标符合要求。

10、无误诊、漏诊。严重差错、医疗事故为0。

四、医德医风:

1、服务态度。病人反映或反馈意见有记录,有整改意见。不准有冷、顶、硬,推诿病人。

2、无病人或家属投诉,不与病人或家属吵架。

3、问卷调查满意度在90%

4、不向病人或家属暗示、索取红包。

5、不收受药品回扣。

五、其他:

1、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

2、上级指示有传达、有记录。

篇7: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全科医疗

从事口腔医疗服务的口腔医师可分为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专科医师两部分,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专科医师有鲜明的特色,是口腔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为民众的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口腔全科医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很少。本文对口腔全科医师进行了论述,界定了口腔全科医师的定义,分析了口腔全科医师的特点及性质,初步论述了口腔全科医师的业务范围及所从事的医疗工作。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工作区域、服务范围及培训提出了建议。

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采用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四大骨干学科的教学,毕业生仅有一小部分进入口腔医院,从事口腔专科医疗,而大部分要进入综合医院口腔科,民营口腔医院,门诊部和诊所,主要从事口腔全科医疗服务。许多单位更黑要的是口腔全科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应是中国口腔医疗保健主力。担负着全国的主要口腔医疗任务,社会需求量扱大。本文对全科医师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1.口腔全科医师的定义

口腔全科医师是经过系统口腔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高素质的口腔医疗保健人才,具有独立开展基本口腔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有效的全方位的口腔服务。开展口腔全科医疗服务,需要有活力的口腔全科医师做坚实的基础,口腔全科医师不同于口腔专科医师的服务体系。

口腔全科医师是受过口腔全科训练的,以基本口腔医疗保健为特长的口腔医师。一位口腔医师约负责1000人左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认为,医疗系统全科与专科医师的比率为1:1较为合适,有些国家则认为全科医师多一些。而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专科医师的比例尚无研究报告,有待于根据临床实际调资,做出科学的评估。

口腔全科医师职责是可在社区、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口腔医疗服务的医师。主要从寧口腔基本医疗保健工作,是初级口腔医疗保健的专家。口腔全科医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有口腔疾患的人,而且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如政府、社会慈善以及企业团体、满足患者的实际口腔医疗需求。根据疾病的需要可将其妥善的转入口腔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其突出的特色是需要全面协调医―患之间及口腔各专科的关系,为患者负起口腔全程医疗的责任。

2.口腔全科医师的特点

2.1 口腔全科医师需要全面的综合口腔医学知识,应掌握全面的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社会、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解决各种面对的问题及各种个体的口腔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口腔健康卫生问题。

2.2 口腔全科医师应具有很高的素质:对毎一位患者都有离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除具有良好的口腔医学才能外,还需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口腔全科医师应一生不断进取。

2.3 口腔全科医师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因其常常面对的是口腔疾病和生活交织的问题,应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各人的心愿和需求,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丰當的经验。应对

问题应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口腔全科医师还应有全面的管理能力,以病人为中心,维护患者的利益,并且对整个社区口腔卫生状态进行监澜,随时提出干顸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对自己的工作

岗位,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因此在工作中应具有管理才能,也只有具有这种才能,方能当好一个口腔全科医师。

2.5 口腔全科医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丰富自己随着知识更新,群众的口腔医疗保健需求不断提高,口腔全科医师不仅要满足社区和个人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应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进取。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和会议等,不断提高丰茁自己的专业和社会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口腔全科医师。

3.口腔全科医师的业务范围

口腔全科医师主要以门诊形式处理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口腔病症,所以口腔全科医师应具备口腔常规医疗及一般口腔急诊处理能力。

3.1 口腔全科医师从亊的口腔常规医疗范围包括:牙齿的保存治疗,牙体牙髄的治疗,常见黏膜病的治疗、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口腔外科的齿槽外科以及黏膜外科、牙周外科等,牙

周的治疗:洁治、刮治、牙周手术;

口腔修复的保存修复、桩、桩核、嵌体、貼面与全冠以及局部可摘义齿,全口义齿、固定桥等;正崎的设计。

具备较好条件可进行常规的人工种植牙修复。

3.2 口腔全科医师从亊的口腔急诊

处理包括:急性牙髄炎、牙外伤、炎症、创伤的紧急处理与院前急救等

3.3 口腔全科医师的其它任务包括

1)建立家庭社区口腔病保健;

2)从事妇幼、老年人口腔保健;

3)进行口腔健诤教宵及口腔健康促进;

4)参加社区的口腔卫生管理;

5)协调病人转诊、会诊、咨询专家以及医疗救济和支持;

6)社区人群口腔健康检査。

4.口腔全科医师的培训

4.1学历教育,建议培养应首先是口腔全科教育,即首先是一个口腔全科医师,再作为口腔专业中某一专业的专科医师。

4.2毕业后教育,应了解口腔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目标、对象、内容、学科定义、医师从医范闱。继续全科口腔民学教育,缺什么补什么,通过毕业后教育成真正的口腔全科医师。

5.对我国口腔全科口腔医师的建议

篇8: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全科医疗,医学信息标准,信息集成

0 引言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传统医学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逐渐向基于标准化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平台发展[1]。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标准化数据元组构建健康档案文档,并进行存储和传输[2]。如何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共享是目前医学信息集成发展关注的焦点。

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平台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接口规范的问题[3]。全科医疗作为社区基础医疗最佳的服务模式[4],是电子健康档案重要的数据来源。但目前国内区域全科医疗信息系统仍然作为独立的模块,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1 相关医学信息标准

1.1 IHE XDS

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是基于现有的医学信息标准制定一系列技术框架,解决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集成问题的规范[5]。其中跨机构文件共享(Cross 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XDS)是该集成规范中ITI技术框架中的一种集成模式,它的核心架构是基于eb XML规范的文档注册库来保存文档的索引信息[6]。XDS架构具有文件格式多样,不影响原有系统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机构,不同类型医疗文件共享的要求。XDS由基于IHE角色事务的单元组成[7],XDS集成模式包括文档源、文档库、文档注册库、文档用户、病人标识源等五大角色及角色之间相关ITI事务。其架构图如图1所示。

1.2 HL7 CDA

临床文档架构(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CDA)是由HL7组织针对临床文档交换而制定的规范,主要用来描述临床文档结构和语义[8]。基于XML技术编码实现,整个文档使用<Clinical Document>作为根元素,具有可扩展、分层次、分等级等特点[9]。该规范对患者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数据进行定义及约束。文档内容由文档头和文档体两部分组成,文档头规范文档分类。文档体遵从文档规范要求,可以是结构化内容,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文件,是实际需要共享的数据。

2 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2.1 需求分析

结合国内相关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将电子健康档案文档架构划分为五层主要内容,自上而下分别是:健康档案文档,内容模块,数据元组,数据元,值域。其中健康档案文档是该架构的最终体现形式,数据元是最小化单元,值域是数据元的约束。目前国内将健康档案划分为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六个部分,总共33类健康档案文档[10]。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架构,在全科医疗诊疗中产生的健康体检报告和门诊诊断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数据来源,需要提交至电子健康档案中,供其他医疗机构对文档信息进行查询。综上,全科医疗信息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的集成需要实现XDS技术架构中的文档源、文档用户角色及与之对应的提交注册文档事务[ITI-41]、查询文档事务[ITI-18]、获取文档事务[ITI-43]。

2.2 系统架构

本文设计的全科医疗信息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数字化全科诊断系统基于Linux系统开发,采集并实时显示生理参数数据(血氧,脉率,血压,体温,血糖,心电等)。全科医疗信息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记录患者就诊、处方用药、健康体检、健康检测、趋势图等信息,并基于网络或者USB与数字化全科医疗诊断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此外,基于IHE XDS架构和HL7 CDA标准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集成接口。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文档源角色实现

XDS架构中文档源角色实现共享临床文档,实现流程包括:生成共享临床文档,构建文档元数据,患者信息注册,文档提交注册事务。

生成共享临床文档:门诊就诊摘要文档是产生于门诊诊断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门诊诊疗信息进行筛选,从而生成符合CDA标准的共享文档,它是衡量居民健康和疾病情况的重要依据。门诊就诊摘要文档内容描述如表1所示。

①文档头:按照HL7 CDA R2文档规范,各个元素的取值在CDA文档规范中也有明确的约束,<Clinical Document>元素作为CDA根元素<record Target>包含患者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author>包含日期,医生姓名及所属单位等信息。<custodian>描述共享文档所属单位的信息。<authenticator>包括文档生成日期、审核医生姓名及所属机构等信息。

②文档体:文档体位于<Structured Body>元素之间,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针对每个章节以<component>元素进行分割,以区段<Section>为具体描述,使用区段包含的<act>、<organizer>、<encounter>、<observation>子元素对文档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并对子元素的code属性进行LONIC编码[11],增加系统对文档的解读性,以达到可机读医疗文件的要求[12]。门诊就诊文档详细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成人健康体检文档是对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结果的汇总报告文档,文档头与门诊就诊摘要相似,其文档体规范包括社会史、体格检查、体检结果、健康指导等。根据CDA R2规范要求,详细设计如图4所示。

构建文档元数据:提交注册元数据文档以<Submit ObjectsRequest>元素为根元素涵盖整个文档,根据XDS文档规范要求,内容元素包括Document Entry,Submission Set,XDS Folder,Relationships四部分,分别对应Extrinsc Object、Registry Package、Registry Package、Association元素,这些元素是元数据进行查询索引的核心属性,每个属性通过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进行标识。提交注册元数据结构如图5所示。

患者信息注册:在XDS文档共享架构中,患者唯一的身份标识是整个信息共享过程的基础。因为不同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标识符(PID),因此需要PIX管理器通过PID索引管理机制,生成患者唯一识别标志(PUID)。系统向XDS Patient ID Allocation Service提交患者信息注册请求,选择相应Assigning Authority生成患者PUID。

文档提交注册事务:提交注册文档集事务实现过程分为三部分:①定义提交注册文档集请求类,包含操作属性定义、文档元数据定义、IHE文档类定义等。②采用WCF架构中的Message通信单元,创建文档提交注册请求消息及返回结果消息。③引用XDSRepository服务类创建文档库角色,调用Provide and Register Document Set()方法实现文档提交注册事务。部分实现代码如图6所示。

3.2 文档用户角色实现

XDS架构文档源角色实现流程包括:查询文档元数据构建,查询文档事务,文档获取。

查询文档元数据构建:查询文档元数据以Adhoc QueryRequest元素包含整个文件,在Adhoc Query元素节点中传入查询条件,获取满足条件的查询文档结果。元数据结构如图7所示。

文档查询:文档用户请求查询就诊信息,系统向文档注册中心发送查询文档事务,使用PIX进行文档查询操作,将符合条件的文档元数据返回给系统。

文档获取:系统根据返回的元数据中的存储位置和文档唯一标识,向文档库发送提取文档事务,获取所查询的文档结果并解析预览。

定义文档查询XML文件类,同样基于WCF架构创建文档查询请求和返回结果,使用XDSRegistry服务类模拟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文档注册中心角色,调用Registry Stored Query()方法,实现查询事务。解析获取返回元数据的repository Unique ID、document Unique ID、home Community ID,调用Retrieve Document Set()方法实现获取文档事务。事务部分实现代码如图8所示。

4 测试验证

为了验证系统满足XDS技术框架规范的相关角色事务规范,本文采用CDA Guideline Validation和IHE Gazelle工具对构建的CDA文档、文档元数据进行了测试,同时基于IHE公共事务服务进行了事务提交验证。其中CDA Guideline Validation是由NIST、IHE组织等联合建立,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测试工具;IHE Gazelle是IHE Europe制作的一套工具,用以代替原有的kudu测试系统,两张测试工具都具有良好的公信力。本文以门诊就诊摘要CDA文档验证及提交注册文档集事务验证为例。

CDA文档验证:在CDA Guideline Validation测试提交界面中选择验证文档类型为CDA R2,验证等级为验证错误,警告和提示信息,显示验证结果如图9所示,验证状态为Complete,没有任何错误和警告,验证结果表明生成的CDA文档符合HL7 CDA R2标准。

元数据验证:在IHE Gazelle测试网页中选择基于用户界面的XDS Metadata Validator验证工具,提交生成的元数据文档,验证模式基于IHE XDS.b的提交注册文档集请求,验证结果如图10所示,验证结果通过,表明该元数据文档满足IHE的规范要求。

提交注册文档集事务验证:在IHEXDS框架测试网站中下载NIST文档共享测试工具的开源镜像副本,在本地虚拟机中搭建Public Registry Server,配置测试系统IP为本地局域网内地址,启动Repository服务,设置Endpoints为XDS.b框架下的提交注册事务端点:http:∥192.168.0.119:9080/tf6/services/xdsrepositoryb。系统遵从Affinity Domain配置要求生成共享文档元数据,向公共注册服务提交事务请求,返回提交注册结果如图11所示,表明提交注册事务成功。

以上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基于IHE-XDS和HL7CDA设计实现的全科医疗信息系统,能够满足HL7CDA文档规范和IHE文档共享架构的角色事务要求。

5 结束语

随着社区基础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全科医疗信息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平台之间信息集成也将成为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HE XDS及HL7 CDA等医学信息标准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实现及测试验证。验证表明该方案满足信息集成规范,可以帮助全科医疗信息系统摆脱信息孤岛的困境,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或者其他医学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平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小玲,薛颜波,宓林晖,等.基于HL7标准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6-69.

[2]孟海滨,李立,王惠淑,等.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采集策略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2012.

[3]张远鹏.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台的方案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8-9.

[4]梁万年.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J].中国学校卫生,2004(2):252-256.

[5]杨宏桥,刘希华,卜海兵,等.IHE标准下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及实现机制研究[C].2009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2009:222-225.

[6]尚文刚,吴华,赵斌.基于HL7和IHE-XDS医院通用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243-246.

[7]谢秀秀,郑建立,刘颖慧.IHE XDS电子病历文档注册库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6):645-649.

[8]Dolin R H,Alschuler L,Boyer S,et al.HL7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Release 2[J].J Am Med Inform Assoc,2006,13(1):30-39.

[9]徐静,周毅,森干,等.基于CDA的临床数据中心文档构建及XDS共享模式研究[C].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2013.

[10]杨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文档架构与数据元组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11]王雯璟,沈绍武.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应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4(3):78-80.

篇9:全科医疗科岗位职责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急救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碼】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6-01

全科医疗概念下的社区急救即是指在社区发生某类特别紧急的医疗事件时,在医院专业医疗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之前,由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采取的现场紧急救护措施。

1当前社区急救的现状分析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83%的院外急救事件都发生于社区。针对这些发生在社区的危重疾病,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较为分散,增加了大型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全面覆盖的难度,尤其在道路拥挤、共存多个急救需求以及对社区缺乏了解等情况下,更会显得鞭长莫及,救护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当前社区的医疗基础相对薄弱,医疗资源在配置、体制和行为标准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与此同时,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多数社区医护人员几乎未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医疗教育,基础理论和对危重疾病的认识水平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再从医院急救医生和社区医师的协同来看,由于疏于沟通,时常导致单方面独自应对复杂的社区救护事件,难以实现将社区和医院双方面的医疗资源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医疗救援[1]。

2社区急救的全科医疗特点

社区急救属于全科医疗的范畴,在社区突发危及重症的时候,社区全科医生采取的紧急救护需遵循全科医疗的基本理念,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最佳利益为准则,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温馨亲切的医疗服务。同时,社区的全科医疗救护需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协调性和连续性,应在多使用合理安慰语言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现场人员,让他们积极地有序地配合救护行为,防止家属因情绪过于激动而引发更多意外状况的发生。在医院的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需将患者的病史和之前的救护过程简明扼要地对他们讲述出来,同时配合他们做好剩余的必要院前急救工作。事后可适时对患者的住院治疗情况和出院后的康复情况进行随访,以此将全科医疗的双向转诊工作合理的融入社区急救工作当中去[2]。

3全科医疗概念下社区急救存在的问题

3.1思想问题。某些社区全科医生的思想太过保守,害怕担当责任,所以每每遇到危急重症的时候,几乎仅是坐等来自医院的救护,主动采取的救护措施极其有限。另一种误区就是过重看重利益得失,在明知自身救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让患者转院。以上两方面的思想问题都可能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3.2协作问题。很多时候,良好的社区医疗救护都需要临近全科医疗站的全科医生以及院方医疗救护人员进行多方的协作,在患者病情危及的时候,若不能保持各方良好的联系和沟通,不能随时接收专业人员的远程指导,单凭某一位社区全科医生的一己之力很难取得高成功率的救护效果。

3.3技术问题。社区急救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科医生现场急救技术的高度。当前,多数全科医生的学历并不高,也未曾接受过专业的全科培训,难以胜任某些高难度的社区急救事件的救护处理。因此全科医生还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区院前救护水平。

3.4硬件问题。硬件问题主要反映在设备和药品两个方面。当前很多社区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配备不齐全、陈旧单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严重制约了全科医生在实施社区急救的时候本来可以发挥的功效。

4全科医疗概念下社区急救的发展策略

社区急救之于全科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急救医学、积极培养技术全面和具备优秀应急能力的全科医生是完善院前急救方案和全科医疗体系的必由之路[3]。

4.1建立网络化的社区全科医疗救护站。把现有的社区全科医疗救护站与医院急救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医院提供统一的人员调配和后勤保障管理,建立起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医疗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由全科医生负责信息的动态搜集和医疗初发事故巡查,并将所得信息与医院和临近救护站共享,以此实现对各种急症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和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

4.2提高社区群众的基础救护知识。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需大力加强对社区群众基础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对正规的救护方法比如初级心肺复苏等产生普遍的认知,以此确保社区的普通居民在紧急时刻具备一定自救、互救和他救的能力。该方法只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成为社区急救力量的有力补充和全科医生的有力助手。

4.3树立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全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社会和心理等诸多因素对诱发重大社区医疗事故的影响,更新急救观念,增强紧急心理干预能力,从维护患者根本利益和满足社区卫生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强社区急救水平和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祝墡珠.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认识与发展[J].中国施用内科杂志,2012,32(4):245-253

[2]彭阳.全科医疗[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95-97

上一篇:渎检工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新思路下一篇:超伤感的佛语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