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全

2024-04-16

教学大纲全(精选6篇)

篇1:教学大纲全

教学反思

1、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大青树下小学的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2、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1、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2、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1、《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主要是阅读教学,要让孩子在读书中体会文章内涵。所以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我先让孩子在读通的基础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读懂文章。在老师交给了方法过后,孩子们通过自渎去再次感悟,进一步了解课文。比如。文中讲到:“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让学生投入到文中的情景中去感受,孩子们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有孩子说,孙中山这时很害怕,也有的说很紧张、还有的说他很自信。于是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孩子们在这样的朗读中,就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去理解课文。

2、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学习至此环节,我不由联想到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确实遇到过一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在他们向大人(包括老师、家长)提问时,也许碰到过一些钉子。于是我打破原来理解文章最后孙中山说的话的意思,直接切入生活讨论:“请谈谈你曾经面对家长、老师不敢提问”的情景,按说碰钉子也没关系,我们是为了弄清道理吗?孩子们安静了片刻后,看到我往下没有做什么明示暗示,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列举了在家中厨房里问妈妈为什么要把油烧热了再炒菜,却遭抢白,“躲远点,小心渐到油。” 有个小男孩却生生地说:“有一次,我向老师问家庭作业是不是生字写三遍?”老师没好气的说:“我留作业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我当时就是怕写错了才向老师问一下,可没想到……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

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是再用话语鼓励孩子不懂就要问,也不如在平时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提问。

园地: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语文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等这几个内容。我把“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4-

1、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后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6、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带着思考导入主题,给他们逐一看课件和故事,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并边进行提问: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视频中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秋天?引发学生学习并回答:作者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钥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于准备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单张图片展示,因此,学生在理解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把黄颜色和红颜色给了谁?(银杏、枫树)没有孩子能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在活动之前,我都应该考虑到前期经验的灌输,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说,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7、上《听听秋的声音》时,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陈一夫喊道,“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孩子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张鹏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何我玩一下再走呢?”他大概还在想课上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是你没注意……比如它‘呼’地摸了一下你的脸,‘唰’地一下又碰了你地耳朵。”张鹏开心地笑了。

8、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通过给文章续写结尾,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鸟儿的真情,深化主题。

9、成功之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10、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应把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度。要根据语言文字材料的具体情况而定,适时地发散,适时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

习作

三、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象,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时不必过于严谨,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可。

12、我的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是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抓手“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我觉得不能接受的教材内容是在这一课中设计续编故事。理由有二:一是故事中的一波三折是非常完整的,第三次时,故事已经告诉我们,蜘蛛的故事怎么也讲不完,老屋也就不会倒了。此处照应课题,完全结束了。如果我们再去续编,那就成了画蛇添足,造成故事冗长而泛滥。二者,推测或预测都是有依据的,如何寻找依据,如何预测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如何推测故事的结局,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就急忙实践,学生怎么会把续编故事写好,就算有部分学生能把故事编得像模像样的,那也是天才,不是我们老师教的。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教天才,也不是让少数天才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才华,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都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真实实地学会“续编故事”。

13、在本次的优质课评比中我选择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个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故事中都是围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本个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了别人的;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通过故事学习知道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活动开始环节我采用了谜语引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引出接下来的内容,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都纷纷加入到了猜谜语中来。在活动开始部分我首先吸引的学生的兴趣,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接下来的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而且当我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都能积极的回应。因此我认为,每个活动的引题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开始能为接下来更的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工作。

但是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有不足之外,活动后我也做了反思。在活动中老师主讲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心急的人,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之时当我一听到是我想要的答案,就是迫不及待地接下去。提问中我的语言组织得也还不够精练。但是我最大的问题是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绘本学习就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同时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这样就可以挖掘绘本中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绘本中,学生能展开想像,大胆讲述,我就要改动我的课件,可以把一个场景的图片放在同一张内,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观察,更好地理解。

整个活动下来,我也梳理了,总结了一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讲的太多,留下学生讲的机会少,教师讲的很累,而学生发表的计划却被束缚,早期阅读这样的教学应该放手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孩子自主、自由的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有教师来补充,这样放手给孩子的机会就更多了。那么在今后的绘本教学中,我也会不断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14、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呈现最佳的教学方式,于是反复备课,反复研讨。想要顾全很多,追求完美,却无法取舍,左右为难。想要放开束缚,“随心所欲”地讲,又没有那个胆量。几乎是“画地为牢”了。

饭吃不下索性就不吃了,又没心思做饭,于是把儿子也丢在一边,给他定外卖来应付晚餐。自己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却毫无头绪;到电脑里百般搜罗,思路竟然越发枯竭。越是这样,信心越是缺失。怕表现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怕课上“砸”了影响学校的总体成绩,甚至到了怕语无伦次、出现忘词的现象。于是两周下来“衣带渐宽”了。

终于熬到讲课的日子了……

课讲完了,领导评价完了,才发现处心积虑地准备的所谓的完美,还不如自己平时给学生上的其乐融融的每一堂课。我们的课堂是那样的轻松,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思维碰撞的火花时不时的闪现,不,可以说是“金花四溅”。他们是那样的腼腆,忽而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他们的灵性在讨论中被启迪着。思想在讨论中被引导着。学习的热情在唇枪舌战中被充分燃烧着。“以学生为本”终于允许正大光明地“回归”了。口语交际

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明白图片的意义所指、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讲好小故事、进一步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说标准普通话,并且能自己编造故事,使得故事情节完整生动。

本节课分为下面几步来进行。第一个环节是针对这节课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第一,和对方说话的时候要注意用词,要有礼貌,不能用咄咄逼人的语言。第二,用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得他人能够听懂你的语言和意图。

接下来就通过第二个环节出示小熊玩具正式进入本节课,同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个小熊,看到这只熊能想到什么?这一个环节,我是希望通过学生对玩具的喜好和大家的讨论,不漏痕迹的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15、《搭船的鸟》一课,因为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回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进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16、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17、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悟。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让他们来介绍李白,想一想李白写过什么诗?接着我导入:“看来你们对李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我在课前制作了课件,我让学生来观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学生对天门山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让孩子们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孩子们积极思考,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结合观看的课件,一下子就说对了“壮观”。我接着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我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回”“出”理解这首古诗,结合课件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既认识到了天门山的险,又感悟到了楚江的波涛汹涌。学生理解了这首诗。但课上仍有不足之处,今后要注重对所有学生的关注,注重引导。

18、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没有单一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意。在观察和说话中相机提问: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镜”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清螺”,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出示了一些描写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词语,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积累的:皓月当空、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等。当整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后,其实诗所描绘的意境也出来了。我就适时过度:有位诗人站在这仙镜般的洞庭湖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看着这美景喜爱极了所以写下这首诗。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思”字感受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教学白板展示给学生看,给他们较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词语。我把每一个词语都放在课文的句子中出示给学生看。先读句子,再解释生字词,最后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用新学的字词尝试着造一个句子。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所学的新的字词掌握得不错,能正确运用词语造一个完整的句子。

不足之处:

1.新课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最后叫学生利用课题找答案。师傅的建议是我豁然开朗,果然有名师风格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太平和了,激情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我也尝试训练过的,平时的课堂他们有发声音的,可能来听课的人多了,都不好意思发音了。特别高年级的同学,这点以后要抓出来重点训练一下。

4.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开始我担心讲不完可能我自己讲得比较多了,忽略了学生,互动少了点。以后的课堂要多注重学生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们。

每一次公开课都能帮助教师成长,这次的公开课来听课的师傅和老师指出了我上课的不足,帮助我发现上课中存在的自己没有察觉到的问题,我已经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思考改进的方法,相信再上这一课,我能更好的把握,上得比这次好。

20、课堂上我能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比较理解“封”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读出感情,培养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分析了课文内容、欣赏了小兴安岭美景的之后,通过指读、齐读等方式,将小兴安岭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用感情读出来。当学生边欣赏美景、边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时,我不禁为自己做的课件被学生喜欢而高兴,更为他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而欣喜。

习作6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快快乐乐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这儿真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花草树木的色彩展开较为丰富的描写,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学会取舍,初步掌握写作文要详略得当。这次习作我自己觉得自己指导得不好,结果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写得乱七八糟的:没有条理、语句不通、没有重点......我把自己的教案拿了出来,再认真看了两遍。结果发现自己上课时,没有指导学生突破“有选择地进行描写”,也没有重点强调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也难怪学生写得不好。看来,学生不会写作文,或者写得不好作文,不能全怪学生,老师也要认真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吃透了教材?教学中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经常拿“镜子”照照,就会发现自己的“毛病”。

21、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22、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第二部分(从“童年时“到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的父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不足之处:

1、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发言不大积极。2 朗读的太少。

23、《语文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带刺的朋友》这是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有着对动物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这一课伊始,为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训练其多向思维,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网上找来了一张栩栩如生的刺猬照片,请小朋友们和这只可爱的小刺猬打声招呼。当出示照片时,孩子们那纯洁的童心顿时被调动了起来,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真有一种想把刺猬拿来把玩的架势,有几个激动着发出了:“哇”的感叹声,课堂顿时生动活泼起来了,把孩子内心对小动物那种与生俱来的爱意抽取出来了。有的说:“小刺猬,你好!很高兴能见到你。”俨然一副老朋友的见面问候。有的说:“小刺猬,你好厉害啊,你浑身长满了刺,我好羡慕你啊!”这种发自内心的羡慕是经过了思考后的真实感受,给予引导,其实你也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地方哦!还有的说:“嗨,小刺猬,欢迎你能到我家做客,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哦!”……回答是丰富多彩,不再是以往规定单一的标准,学生可以更具自身的条件多向回答。同时为接下来对文章中的小作者对小刺猬那种喜爱之情的感受作了一次很好的铺垫。

《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这篇课文一直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教学本课时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引领学生学会积累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机智救们学生件事我适时进行拓展。下课了,有一个同学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非常可行。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24、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

26、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又设计了给课文补白。一,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1小节与第5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我说:“同学们,面对孤独的小英,面对忧郁的小英,面对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说)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文字投影):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小英的忧郁,自卑和开朗,快乐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爱意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我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间,你的掌声想表达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助孩子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篇2:教学大纲全

(初稿2007年3月)

第一章 总论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总论》的考试目的是考查学员对公路及公路养护工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总论》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公路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公路的分类分级,公路的组成及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的主要内容,公路养护的安全生产内容。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里的分类分级

了解:公路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概念。

熟悉:公路按行政等级划分;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划分。

掌握: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里的概念。2.公路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了解:路线、遂洞的概念;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熟悉:公路的组成;其他工程和沿线设施的主要种类。掌握:路基、路面的概念;桥梁、涵洞的概念及其区分。3.公里养护的主要内容

了解:公路养护工程的类别;公路改建工程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熟悉:公路小修保养、公路中修工程、公路大修工程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掌握:路基、路面、桥涵日常养护的内容;交通附属设施、绿化的养护要求。4.公路养护安全生产

了解: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的意义。

熟悉: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概念及其分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的概念。

掌握: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第二章

路基养护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路基养护》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员对路基、涵洞养护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路基养护》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路基养护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路肩、路基边坡、挡土墙和涵洞养护的内容;路基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二、主要考试内容 1.路基养护概述

了解:路基的作用;路基典型横断面形式的类型;路堤的概念及其常见断面形式;路堑的概念及其常见的断面形式。

熟悉:路基的组成和路基结果图;路基日常养护工作的内容。

掌握: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2.路肩养护

了解:路肩的概念、组成、作用和宽度;路肩示意图。熟悉:路肩养护的基本要求。

掌握:路肩日常养护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陡坡路段防止被暴雨冲刷成沟漕的防护措施。

3.路基边坡养护

了解:路基边坡的概念、作用和坡度;路堤边坡与路堑边坡;边破养护与维修的工作重点。

熟悉:边坡养护的基本要求。

掌握:边坡日常养护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4.排水设施养护

了解:路基地面排水常见设施的种类;边沟的设置、作用和标准横断面形式;截水沟的设置、作用和常见形式。边沟、跌水、急流槽、蒸发池的作用;路基地下排水设施的主要种类;暗沟、渗沟、渗水井的作用。

熟悉:路基排水设施养护的基本要求。

掌握:路基排水设施养护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5.挡土墙养护

了解:挡土墙的概念、用途、类型和各部分名称。熟悉:挡土墙养护的基本要求。

掌握:挡土墙养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6.路基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了解: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边坡病害的常见种类;沉陷、崩塌、路石、滑坡、坡面冲刷、剥落、泥石流现象;路基水毁、洞账、翻浆、沙害的危害及成因。

熟悉:路基水毁、沙毁、雪毁的主要防治措施。掌握:沉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边皮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7.涵洞的养护

了解:涵洞的组成、各部分名称和分类。

熟悉:涵洞病害检查的主要内容;涵洞养护的基本要求。掌握:涵洞日常养护的主要内容;涵洞的防护、维修和加固措施。

第三章 路面养护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路面养护》的考试目的是考查学员对路面养护内容、要求的了解情况及对路面常见病害防治与维修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路面养护》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路面养护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路面结构及养护要求,沥青路面养护,水泥砼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砂石路面养护的方法。

二、主要考试内容: 1.路面结构及养护要求 了解:路面的分类及结构。

熟悉:柔性路面、刚性路面的概念及变形特点;路面常用材料的类型。

掌握: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2.沥青路面养护:

了解:路面检查的内容。

熟悉:沥青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掌握: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技术。3.水泥砼路面养护:

了解:水泥砼路面养护的基本内容。熟悉:水泥砼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掌握:水泥砼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护与治理。4.砂石路面养护

了解:砂石路面的病害类型。熟悉:砂石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掌握:砂石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第四章 桥梁养护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桥梁养护》的考试目的是考查学员对桥梁养护内容、要求的了解情况及对桥梁常见病害防治与维修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桥梁养护》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桥梁养护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桥梁的结构、分类及主要病害,桥梁检查、养护与维修的内容和方法。

二、主要考试内容:

1.桥梁分类及其养护的主要内容

了解:桥梁的各种分类形式;及典型桥例。熟悉:桥梁的基本分类及结构。掌握:桥梁养护的主要内容。2.桥梁的主要病害及桥梁检查

了解:桥梁的主要病害。其中包括:墩台的主要病害;基础的主要病害;支座的主要病害;桥面系的主要病害,支撑体的主要病害。

熟悉:桥梁检查的分类,以及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概念。

掌握:桥梁检查的周期;桥梁检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检查方法。

3.桥梁上部结构的养护

了解:桥梁上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熟悉:桥梁上部结构的检查的主要内容。掌握:桥面系的养护与维修方法和内容。

4.桥梁支座及下部结构养护

了解:桥梁支座的类型及结构;桥梁墩(台)的结构。熟悉:桥梁支座的检查的主要内容。

掌握:桥梁支座、桥梁墩(台)、锥坡、翼墙的日常养护与维修方法。

第五章 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的考试目的是考查学员对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内容、要求的了解情况及对公路沿线设施常见病害防治与维修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路面养护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交通安全设施、公路交通标志、公路交通标线、其它沿线设施的种类、特点,以及检查、养护的内容和方法。

二、主要考试内容: 1.交通安全设施

了解:交通安全设施的组成及其概念、作用及分类。熟悉:交通安全设施的检查方法和内容。掌握: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方法和内容。2.公路交通标志的养护

了解:目前我国交通标志的种类及特点。

熟悉:一般情况下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求和检查内容;因施工临时标志的设置要求;情报板的设置要求和检查内容。

掌握:道路交通标志的养护与维修方法;情报板的养护与维修方法。

3.公路交通标线

了解:公路交通标线的概念及组成。熟悉:公路交通标线的设置。

掌握:公路交通标线的养护和维修要求 4.其它沿线设施及其养护

了解:其它沿线设施组成及其概念。熟悉:通讯设施的作用;收费设施的种类;养护房屋所包含的种类。

掌握:监控设施的养护与维修的内容;通讯设施的维修要点;服务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内容;养护房屋的养护与维修内容。

第六章 公路绿化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路绿化》的考试目的是考查学员对公路绿化设计、绿化植物栽植方法及养护管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

《公路绿化》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公路绿化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公路绿化的范围,公路绿化,苗圃的建立与路树的采伐及公路绿化养护的内容。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路绿化的范围:

了解:公路绿化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熟悉:公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掌握:诱导栽植、防眩栽植、隔离栽植等8种栽植的方法和要求。2.公路绿化:

了解:公路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熟悉:绿化植物的栽植方法与要求;

掌握:绿化植物的栽植方法及绿化植物的管护要求。3.苗圃的建立、路树的采伐与养护 了解:路树采伐的相关规定;

熟悉:苗圃建立、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公路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掌握:公路绿化日常养护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标准。

第七章 公路路政管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路路政管理》的考试目的是提高考生今后解决路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路路政管理》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公路路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公路路政管理的概念、内容、路政管理机关、路政管理行为及公路路产路权的管理内容。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路路政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了解:路政管理的目的、路政管理的对象。

熟悉:路政管理的特点、保护路产的表现、维护路权的表现、维持秩序的表现。

掌握:路政管理的概念、路政管理的内容。

2、路政管理机关

了解:路政管理机关的概念。

熟悉:路政管理机关的特征、路政管理机关的形式。

3、路政管理行为

了解:抽象的路政行为概念、具体的路政行为的概念、羁束路政行为的概念、自由裁量路政行为的概念;路政处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路政行为撤销的概念、路政行为废止的概念及原因。

熟悉:路政行为的概念、路政行为的分类、路政行为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表现、路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掌握:路政行为的特征、路政行为的成立条件。

4、公路路产路权管理

了解:公路路产管理的概念、公路路权的概念、非公路交通标志的概念。

熟悉:占用挖掘公路的管理、管线与公路交叉的管理、交叉道口的管理、对影响公路畅通和安全行为的管理;铁轮车、履带车及其它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行使公路的管理、公路试刹车管理;公路安全设施的内容、公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内容、公路防护设施的内容、公路服务设施的内容;非公路交通标志的管理。

掌握:公路附属设施的概念、公路附属设施的分类。

第八章 公路养护组织管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路养护组织管理》的考试目的是促使考生提高今后处理公路突发灾害管理的能力。

《公路养护组织管理》的考试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公路养护组织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公路突发灾害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了解:公路管理的概念、公路管理的对象。

熟悉:公路管理的主体; 公路管理按业务内容分类、公路管理体制的概念、公路管理体制的内容;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公路养护管理的内容、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2、公路突发灾害的管理

了解:公路设施灾害、公路交通灾害;、坍方概念、滑坡概念、坍方滑坡产生的原因;各种防风雪流设施及作用、各种防治雪崩设施及作用、机械除雪注意事项、化学除雪;沙区的重要特征、防止沙质路基风蚀的措施。熟悉:公路突发灾害的分类;水毁的预防目的;受风雪流影响公路注意事项、风雪流的预防措施、防风雪流设施的设置和维修要求、雪崩的防治原则、雪灾的处理措施;公路沙害类型、沙害防治原则、对公路沙害措施的要求。

掌握:公路水毁抢修的原则、水毁预防工作的内容、防浪措施;小型坍方、滑坡的处理措施;沙害防治的治标治本措施、防止沙埋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内容。

第九章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的考试目的是提高考生在养护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公路养护检查与管理、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公路养护检查与管理的分类和基本内容以及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内容。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路养护检查与管理

了解:公路养护检查的目的及内容。

熟悉:公路养护检查的分类、日常检查管理。掌握:日常检查的内容及重点、经常检查的内容、定期检查的内容。

2、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

了解:建立技术档案的作用、养护技术档案的管理。熟悉:建设期技术档案资料内容、养护期档案资料内容;养护技术档案的建档方法。

掌握:养护技术档案的内容。

3、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

了解:公路数据信息内容;网级、项目级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任务。

熟悉:公路养护的对象目的、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掌握: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分类。

第十章 公路养护质量管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考试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考生对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

《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各种知识;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依据和基本要求以及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检查与评定的内容。

二、主要考试内容

1、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依据和要求

了解:国家标准《GB/T1900-2000》对质量的定义、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依据。

熟悉:公路养护质量的基本要求。

掌握:公路养护的质量评定标准、好路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养护质量综合值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公路养护质量检查与评定

了解: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记录表及其填写、公路养护质量报表的填写;桥梁各部件权重推荐值及综合评定方法;梁、拱、墩台裂缝的限值标准、桥梁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熟悉:公路养护质量评定等级;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评定方法。

篇3:运用全媒体进行新闻采写教学

一、运用图片、视频训练学生的新闻选择能力

学习新闻采写首先遇到的就是新闻的选择问题,什么样的人、事、物可以成为新闻。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它是新闻采写课中最难的难点。怎样把这个难点讲清楚,并且学会,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传媒的一些表达方式来完成。

(一)运用图片、视频训练学生认识新闻价值

图片和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形象,诉诸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力,这对初学新闻采写的学生来说,是两种很好的解释新闻之所以为新闻的方式。

每天我们面对的信息千千万万,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成为新闻,成为有人看的新闻,这就涉及一个新闻的选择问题。凭什么选A作报道对象而不选B。这都是新闻采写入门的学生应该学习的第一课。新闻有文字、图片、广播、电视视频等形式,在这几种形式中,图片、视频比较适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运用。为让学生对新闻价值问题有直观或感性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网络或传统媒体中报道的一些图片、视频新闻作为范例来进行诠释。

图片新闻加上简洁的解说,一个事件新闻就被直观简单地表现出来,诉诸人们的新闻价值点就很突出。如2013 年高考过后有一组关于高考的图片新闻名叫“高考过后”,26 张图片讲述了高考过后家长与考生的种种表情和经历,如其中的一张说的是:

2013 年6 月8 日,湖南常德,刚刚从高考考场出来的女孩张颖一脸悲痛,一走进家门,张颖“扑通”一声跪在爸爸灵前:“爸爸,你回来!你回来!”6 月6 日早上6 时,张颖的父亲张全突发脑溢血病逝,家里人和老师为了让她顺利考试,一起瞒着张颖,直到高考结束才告诉她。[2]

这些新闻图片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图片首先就具有接近性,一是高考事件,二是同龄人。因为具有与自己生活经历的接近性,学生对这类新闻有兴趣。其次通过图片新闻来说明学生们非常熟悉的高考新闻的新闻价值点:接近性、冲突性、人情味等,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另外就是用视频,视频有声音、图像、解说,形象地展示事件的全过程,对于新闻价值的选择也具有形象性,所以在新闻采写教学中,视频是教学的一个好帮手。如《男子杀人改名换姓16 年》,新闻说的是一个杀人犯逃亡16 年后,改名换姓成为贵州策划界风云人物。这则新闻具有冲突性、新奇性,学生一看便知,一听便懂。

为让学生全面了解新闻价值问题,在对图片和视频的选择上要着力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内容方面

选择社会热点新闻、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近的新闻。比如,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世界上最礼貌的抢劫、女大学生怀孕产仔、校园暴力等。从内容多样化的新闻中,展现新闻的价值点,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看似平常的新闻,都有它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如,李某某犯法,新闻报道为什么要扯上李双江(视频)?为什么2013 年两会安检警犬穿小鞋上岗会被报道?(图片新闻)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一个问题是涉及新闻价值的显著性,第二个是新闻价值的辅助价值。图片、视频一看就清楚了。

2.形式方面

除选择新闻作品外,还可选择广告、微电影、真人秀等作为范本。广告、微电影、真人秀虽然不是新闻,但它与新闻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诉求点,诉求点也就是卖点,这个卖点就是新闻价值。所以说,针对同样的人,它们都有共同的诉求卖点,而这些卖点都是相同的,便是抓住受众的欲望。比如《母亲的勇气》是大众银行的一个广告,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关于母亲的故事,故事的中心是:坚韧、勇敢、爱,不平凡的平凡大众。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新闻来看,当新闻来看的话,它的新闻价值就是人情味、新奇性。再比如微电影《天堂的午餐》,讲述一个高中生为母亲做的一餐饭,故事催人泪下。它告诉人们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亲人,这样一个人所共有的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新闻价值——接近性、冲突和人情味等。再比如2013 年风靡中国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就具有显著性、接近性和人情味等。类型丰富多样的视频,在训练学生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全面训练学生认识新闻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觉得生活中无新闻可报道了。

3.时间长度的把握

这主要是针对视频来说,一般视频的时间长度不宜超过10 分钟。除非非常精彩否则一般宜在5 分钟以内,也就是一条长新闻的时间长度。因为当下受众的注意力只能忍受10分钟,片太长一是学生会觉得疲惫,二是课堂节奏会变得拖沓。

(二)运用图片、视频训练学生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鼻”、“新闻眼”,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对新闻线索、事实的敏锐感觉),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未来的记者必须有一双好眼睛,缺了这个便失去了做记者的基本条件。初入门的学生,最缺少的东西就是新闻敏感,怎样利用图片、视频训练学生捕捉新闻的敏感度,这是新闻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感知最具有价值的新闻点,提高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呢?

1.让学生把图片、视频中传达出的新闻价值全部列出,让学生自己分析其新闻的卖点并表述原因

如一幅火灾的图片,画面中释放出的信息量很丰富,有消防、解放军、医生等参与救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可以报道的点开列一个清单,确定报道重点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养成了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会迅速排列出所有新闻价值点并选择最有价值点的习惯,有利于新闻敏感的培养。

2.老师在教学中对图片和视频传达出的新闻价值点要引导,归纳

《晋书》中记载,(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或事件因为认知的原故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感知到不同事物的不同层面的东西。同样,一幅图片,一个视频,学生因为不同的经历、知识积累等也会造成感知到不同的新闻价值点。如图片《老板与女秘书骑马上班走红网络》学生看到的新闻价值点因人而异:有人说不环保,有人说老板与秘书的关系问题,也有人说交通法规问题。通过引导、比较学生说的这些点,最后归结到一个最值得关注的新闻点就是交通法规没有不准在城里骑马上路这一条,因此他骑马上班并不违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或一个新闻线索时,要能敏锐地抓住事件的最重要的新闻价值点。这种让学生看图或视频分析并最后找出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新闻点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新闻敏感的训练内容。

训练学生捕捉新闻的敏感度,在选择图片和视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政治新闻,通过政治新闻图片、视频等的观看让学生因经常关注政治,而有政治上的敏感

使其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就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新华社2013 年12 月28 日图片消息,据网友“@ 四海微传播”发布,习近平买包子,还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这里传递的是中央领导的亲民作风。

2.选择有比较的新闻人物、事件或观点的图片和视频

新闻敏感来自认真细致的比较,变动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视频,在这方面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报道华莱士采访邓小平时,换录像带的间隙邓小平拿出烟来抽,华莱士要了一支,并发现这支烟与平常人抽的烟不同,而因此获得了一条新闻。比如婚恋或相亲,异性恋与同性恋等,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自行比较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非诚勿扰》中,男女嘉宾谈到关于婚前性行为的问题,总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哪一点值得我们去关注报道?

3.所选新闻的新闻价值具有典型性、多样性

一般而言,重大新闻,如突发的灾难性新闻具有这样的特质,比如波士顿爆炸案、中国的厦门公交车大火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具有冲突、进步、结果、灾难、影响、人情味、接近性、重要性……等多种新闻价值。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一一把其找出,长此以往,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受到了训练,这样就会使其新闻嗅觉变得更为灵敏。

二、QQ、微博采访训练学生采访能力

新闻采写中,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因此,采访能力的训练是新闻采写课程的重头戏。黄永玉大师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4]新闻采访能力的训练同样也是行动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学了知识如果不用,也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变为能力,必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的新闻采访能力进行训练。QQ、微博如今已成为人们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新闻传播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网络,运用他们喜欢的传播方式进行教学,如微博、QQ等。利用微访谈、QQ对学生进行新闻采访能力的训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整个采访策划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导整个过程

从采访选题、人物选择、地点、方式、中心、次数、问题设计等到最后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操刀,老师只是提要求。比如采访对象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给他们提要求:一是具有接近性的人物,比如同校的校友、同龄的大学生;二是与新闻事件相关、愿讲、口才好的人物;三是问题的设置,一定是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在采访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适时指导,让其掌握问题设计、访问的技巧和方法

如韩山师范学院广电班2012 年9 月23 日对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获得者吴纯的微访谈,2012 年11 月7 日QQ采访华北电力大学赴美留学生。老师看大屏幕,时时针对学生提问作出评价。问题的发出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学生迅速调整问题,使采访问到了点上。如采访吴纯,学生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有了一定的质量:当初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在《驯虎》中对于这位中年人的困惑,你除了要寻找人的共性和表达人的共性之外,有没有想要通过这样的作品给周遭的家庭提出某些期盼,或是其他?你觉得《驯虎》的优势在哪里?有人在一夜成名后会进入一个“瓶颈”期,你是否担心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十一月就要去台湾领奖了,获奖感言会讲什么?到台湾后有什么打算?针对留美中国学生的采访,学生针对留美中国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收获以及美国教育与中国的差异等问题进行提问,也达到了事先预想的目的。

(三)采访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

自己的采访好的地方在哪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又是什么?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提高采访能力。

QQ和微访谈充分利用了现代媒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新媒体的力量,同时明白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新闻采访不只是面对面的采访,网上的采访也可以如此多彩。同时也在运用新闻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使采访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三、微博写作编辑训练学生短新闻写作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

采访的结果是形成文字表达,不能让学生“知而不行,只修不行”(达摩语)。在现代传播语境下,新闻写作教学的重点是短新闻的训练。为什么?因为,长新闻时代已经终结:一是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受众无暇或没耐心阅读、观看长新闻;二是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海量信息需求远离长新闻;三是受众需求发生改变,许多新兴媒体不倚靠长新闻。为适应受众对新闻长短变化的要求,要训练学生学会写短新闻。

微博限制140 字内表达完毕,它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个练写短新闻的恰当平台。在教学中短新闻的训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原创新闻。原创新闻可以通过组织采访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练习。校内新闻,如校园开放日、新生入学、教师节、感恩节、母亲节、教学研讨会等,组织学生进行采写,并在微博上发表;校外新闻,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等采风,把采到的新闻发表到微博。

二是改写微博上的新闻。微博因是自媒体,许多人发布的新闻并不规范,经常缺胳膊少腿,或表述有问题,这就为学生练习改写新闻提供了素材。如微博上的一则新闻:

周五晚上,一架美国喷气式客机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与一架短途飞机相撞,造成飞机起火。其场景令人惨不忍睹。我在现场看见,橙色的火焰从飞机机身直冲上天,浓烟像巨大的柱子一样盘绕在机场上空。透过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的火光,可以很容易地看见飞机残骸的轮廓。整个景象可怕极了。[5]

让学生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这则新闻它缺少什么,应该怎样写,改写好后又将其发布到网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则信息第一是欠缺受众最想知道的事故的结果;第二是消息源没标出;第三是表述不够准确。于是经过修改形式下文:

周五晚上,一架美国喷气式客机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与一架短途飞机相撞,造成飞机起火。据官方消息,已有13 人在这起事故中丧生,24 人受伤,21 人失踪。在失事现场,橙色的火焰从飞机机身直冲上天,浓烟像巨大的柱子一样盘绕在机场上空。在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的灯光的照射下,飞机残骸的轮廓依稀可见。23 岁的旧金山人布雷特说:“这种场面简直让人难以想像。”

互联网正向移动时代、屏媒体时代迈进,用户在微博上互动与交流,在手机上阅读与传播,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传播的信息也碎片化,新闻、信息、观点、吐槽……受众用碎片的时间去消费碎片的信息。抓住微博的这个特征,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信息的整合能力,培训学生根据微博上的新闻线索迅速找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发现最贴近受众的切入点而整合信息组织专题报道。

比如,微博上关于某个新闻事件,时常是碎片化的。因此,如何还原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呢?这在新闻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微博平台进行有关新闻信息的收集、整合,让学生找出重要事实,以“凸现重要性”写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如关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件,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向全班展示,之后每个学生动手按要求写新闻。如,请根据下面材料写一则新闻稿(修改导语、补充主体):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2013 年4 月30 日9 时许,南京理工大学附近发生一声巨响(爆炸声),接着冒了一团黑烟,两三公里以内均有震感,居民家里窗户和门晃荡了下。从消防部门得知,是南京理工大学一平层实验室发生爆炸。另据南京零距离:爆炸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二人轻伤,倒塌范围达到三十四平米。[6]

学生按要求,在微博中查找与此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修改成文并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2 人受伤3 人被埋》

记者从南京消防部门获悉,2013 年4 月30 日9 时许,南京理工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引发房屋坍塌,目前已造成1死亡,1 人重伤,2 名轻伤,相关部门正在现场进行搜救,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今日9 点左右,一施工队在南理工一废弃实验室(平房)拆迁施工,发生意外事故。2 人当场被砸伤,3 人被埋。当地政府、公安、安监、消防及学校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和善后处理。目前2 名重伤和2 名轻伤人员已送医院救治,其中一名重伤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们拥有相对常人更敏锐的新闻热点嗅觉、更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更丰富的新闻人脉资源,以及更优秀的写作文笔或制作能力。

篇4:在英语教学中践行全语言教学理论

【关键词】全语言教学理论 语言环境 课堂生态系统 激情

全语言教学理论推崇真实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背景题材,强调弹性学习,对推进有效教学颇具积极意义。本人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实施全语言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述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调佐料为主食,体验不同文化内涵

Goodman认为学习语言就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基础英语中每个单元的“life and culture”的内容,即便提及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中职教育者形容自己的课堂模式为“牧羊”式,英语课堂尤甚。有的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也记不住,寫不全,更谈不上内容的学习。基于此,我们何不利用每单元的结尾——文化和生活这一节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交际功能,变辅为主,激发学生体验异域文化的兴趣,给学困生更大的空间获取知识?教师可布置学生查寻“life and culture”相关的内容,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演变本为佐料的辅导材料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二、整体教学为主,兼顾部分教学

Goodman指出“如果我们想使语言学习变得容易一些,我们就得帮助学习者从整体到部分来学习语言。”语言学习应该是思维和交际的过程。我们赖以交际的语言意义是完整的,表达亦是语境化,并无一定的模式,而我们在教学中却把一句话人为地分为语音、单词、词组、语法和功能,割裂了鲜活的富有生命的语言,将每一部分作为一个模式来操练,其结果就造成了“盲人摸象”的语言学习过程,模糊而又片面。而这样的语言学习结果在考试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碰壁。例如,一个学生问:“How old are you?”另一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了如下回答:“I am at the age of 16.”看似语法正确的句子却不符合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

教师往往抱怨:“我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单词都不会,怎么会读懂文章?”我们常常过分注重学生对个别字句的理解,却忽视学生通过阅读通篇文章获取了什么信息,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放弃阅读。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一个会维修电脑的学生,在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前提下跨越频频出现的英语提示的障碍解决了问题,而我这个“满腹英文”的教师对此却束手无策,是技术问题亦或学术问题?虽然此个例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启示——置真实有用的语言环境于课堂才有效。自古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教学中亦如此,在整体阅读后,学生只要领会一个问题就有收获,教师就应适时给予鼓励。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字字掌握,句句分析。利用不同语境重现生词,让其义自现。在读到“What’s the color of his uniform?”时,针对“uniform”一词我没有马上解释,问了一个学生(知道其母在银行任职)“Where does your mother work?” 好几个了解情况的同学争抢回答“In the bank”或喊着“银行” 。于是我继续启发“What does your mother wear at work?”异口同声“工作服” 。我用英语说“My mother wears her uniform in the bank.”学生自然就明白“uniform”的含义为“工作服或制服”。我再进一步延伸“Who else do you know wears the uniform?”学生头脑风暴出“the police, the pupils in Fuzhou, the clerk, the pilot ,the shop assistant…” 等等职业名称。第二天上课我无意穿了件小西装,有学生马上联想到“uniform”这一词,学生在自然习得的情况下把握其义其用法,学习过程既轻松又快乐。教师应善于利用契机创设语境,搭设语言与意义、功能之间的桥梁。

三、信为先,学在后,情感策略贯穿主旋律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双方的互信为基础,因此教师应不断建构、更新和重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学习建立保障体系。中职生很难树立起学习知识的信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学生可能对目标语言并不感兴趣,但对教师的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言行身教关注度更高,因而注重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教学的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如归属感、被尊重、被需要及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学生水平差异、需求差异,灵活把握教学目标,不妨先树立起学生对教师的“迷信”,将学生对教师的“愚忠”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啻为一种良策。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意”呢?笔者认为“激情”为秘诀。据专家调查,最让学生喜欢的十项教师素质中,老师的亲和力、幽默、激情、品格等是学生最欣赏的,而教师的专业技能仅居第五位。一直以来我们强调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效果不见卓然,因此个人认为:

1.激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平淡的一节课对学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长期的累积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无味中昏昏欲睡是必然的现象。我们一味地抱怨学生的状态,却很少内省自己的教态。即使是一堂枯燥的理论课或语法课,只要我们精神抖擞地列出贴近学生的例子,辅以幽默、个人魅力,甚至是不失时机的“高调”都可以把学生从沉睡中唤醒,效果绝对不逊于一味正经有板有眼的说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学生因对老师本人的兴趣而爱屋及乌,自然地重视老师教授的这一门课。

2.激情可以营造课堂气氛

一个老师如能驾驭课堂便能营造出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如要上好“body language”(身势语言)这一篇章。教师把握的好,利用自身的表现力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你的激情化为才情,扮演一个地道的老外,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展现出来,与学生共演场景对话,再让学生模仿或补充,不仅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学生的兴趣又从更深层面上激发出来,并内化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那么要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目标也不难了。

3.激情可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经常在课堂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达到如意发挥时便发现教学过程中不少灵感迸发出来,创造力也能达到积极的发挥,这不是安安静静坐在那备课中能预料到的。你的激情往往会把你的知识能力延伸,引申出更深更广的内涵。这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人生哲理、天文地理以及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横贯中西,谈古论今,自身的教学才华也不断挖掘、开发、提高。那时你的教与学已经溶为一体了,开创出一个教学的新天地,这种境界是无法向他人学习的,而必须从实践中获得。

4.激情需要不断培养

随着教龄的增长,资历的增厚,教学的上进心却会随之松懈,激情也不断腐蚀淡化,导致不少教师“未老先衰”。要想保持激情,就要有一颗恒常之心,在淡定之中不断维持自己的教学热情,力求拓宽知识面,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最难忍可贵的。作为教师,勤奋固然必要,激情则是必需品。

四、实践教材——善用教材、活用教材、开发教材

语言教学中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中职英语应将技能应用贯穿于知识的传授,不单纯为知识性而学习语言,有效的语言课程设计,只有关注了选择(choice)、主宰(ownership)与关联(relevance)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英语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目的是为达到对所学语言的自动化,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机制。因而教材的取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以真实性的内容博得学生的“芳心”,教育具全面发展性。

1.教材动静搭配

教师要创设一个支持学习的环境和利于交际的平台,教材适度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运用语境提供示范。例如可以选取一些有声阅读材料,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模仿诵读。在进行基础英语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 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针对听力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图片发挥想象,猜测图片中的人物关系和他们谈话的内容,在小组讨论合作之后展示对话内容,激活、强化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实现动态的意义和形式的有机联系。教师引领学生主体进行个别自主训练结合小组活动,达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

2.活用教材,营造课堂语言使用环境

教材第3单元 How much is it?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进行购物和买卖商品,班上有几个学生正好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我就让学生实地演练教学内容。上午最后一节英语课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到几个卖菜窗口,应用所学的内容进行购物,除了个别菜名可用汉语,对话一律用英语进行。每组派员实录买卖过程,教师则来回敦促学生实施语言目标,不用英语的学生则买不到菜,促进学生尽其所能进行操练,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笑声不断,高潮迭起。

全语言教学理论对实施中职基础英语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是教师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开发教材的风向标。为此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重构,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及教材教法探索,沿着中职英语课堂生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龚海平:《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京),2010.9. 6~11

[2]孙旭春:《教学与管理》(太原),2010.3.50~52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 [M]

[4]刘兆义. 英语绿色教与学 [M] .未来出版社,2009

篇5:毛概大纲整理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客观必然性: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不然出现差距。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烧、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第九章)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个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实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精神之魂)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重大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十二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中国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三通”: 两岸“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十三章)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十四章)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六种社会新阶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新的社会阶层的原因:一,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四个尊重”中的核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核心是尊重劳动。

(十五章)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党的领导的原因: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中共十七大: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一,和平与发展

二,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努力。

1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2建国初毛泽东提出哪三大外交方针。3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4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5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6新安全观的核心。7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一,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包括中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五,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六,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七,世界多极化

八,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布局。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篇6:抓综治 保安全 促教学

——大祥区教育局2003/2004年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大祥区教育局综治办

依法治校工作是维护学校政治稳定、教学稳定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搞好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局在局党委的集体领导、局综治办的直接负责下,始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一、层层落实责任状

为了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教育局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抓综治,并与区属各联校、区一中签订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状,禁毒教育工作责任状,反邪教工作责任状等。责任状中明确规定联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内保主任(办公室主任兼)为直接责任人。要求联校校长对依法治校工作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部署,以保障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联校与所属中小学校也签订了同样的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分工到人,责任到位。

二、校校聘请法制副校长

法制副校长工作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要,是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我局在法制副校长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制区精神,在区司法局、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组织各联校、农村中学、中心完小以及城区所有学校普法骨干进行法制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培训42人,为期3天,结业考试全部合格。对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收到良好的效果。认真贯彻司法局等上级有关精神,同团区委联合组织学生300多人,老师40多人,以及各级领导参加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知识抢答赛,受到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等各级领导的好评。为深入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我局组织全区教师进行四•五普法考试,全区所辖学校共有1439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00%,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三、时时绷紧安全弦

安全稳定工作是依法治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总书记在安全会议上指出,防范胜于救火责任重于泰山。为了经常绷紧安全稳定工作这根弦,我们把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采取该项工作分值单列的措施,以示重要。同时,在对所属单位工作进行评定时,“依法治校、计划生育、普九程度、综合排名”四项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这四项指标中任意一项未达标者,其他工作一概否决。因而,各联校及其各学校校长,在部署学校各项工作时,首先部署安全稳定工作,做到经常性地普查各校危房情况,电路安全情况,防火防盗设施情况等,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布置节假日、寒暑假工作时,第一要务是安排护校工作。平时,各学校都安排了门卫值班、行政值班等,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还派出值班人员对学生外出上网、玩电游、打桌球、下河塘洗澡等情况进行巡查。近段,我们还配合全市整顿网吧大行动,对辖区内的网吧进行了全面整顿。总之,全局上下做到了安全稳定工作层层有专人抓,事事有专人管。全区在2004年上半年悬挂安全宣传横幅60多幅,宣传标语500多条。区属各中小学实现“五无一稳定”,无一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四、事事渗透禁毒品

禁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综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禁毒教育,我们配合市教育局、区政法委,大力开展禁毒教育。我们把禁毒教育列入课时计划,保证每周0.5课时禁毒教育知识进课堂,利用周会课、团队活动课等时间广泛宣讲吸毒的危害性和禁毒知识。同时,各学校翻印了禁毒宣传知识传单发给学生,让禁毒知识与学生家长面对面。还注意发挥老党员、关工委的作用,关心学生的成长,优化禁毒教育环境,劝诫其亲友禁毒。做到全方位、多渠道、多载体地向广大学生宣传禁毒教育知识。全区中小学共印发禁毒资25000多份,悬挂禁毒横幅80多幅,张贴禁毒标语1000多条,收集禁毒征文200多篇。6月16日在区教育局在松坡中学组织召开了禁毒宣传教育经验交流会,全体师生1200多人参加会议;并请区政法委副书记王维山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教育课,对全体师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6月23日上午由教育局,团区委共同组织了禁毒教育知识演讲赛。区委常委、副书记王春生作重要讲话,副区长李利群为演讲赛致词。学生演讲生动活泼,情意深长,动人心弦,感人肺腑。14名选手分别获得不同等次的奖励。6月25日上午,由大祥一中组织600多人的禁毒宣传游行活动,区政法委副书记金曲能、综治办主任覃立雄参加了典礼仪式,教育局综治办姚珍雄参加会议。游行活动得到了上级主要领导和各部门、社会的好评。上列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均有邵阳电视台、邵阳教育电视台、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5家新闻媒体派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五、处处不忘反邪教

今年开学以来,为配合全市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我们在区政法委、市610办的具体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活动。我们配合区政法委对全区学校进行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大检查。并在檀江中学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反邪教警示教育经验交流会。会上,市610办公室教育科李科长就反邪教知识向广大师生作了生动的讲课,区610办公室周主任代表政法委肖书记就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教育局李书记就教育系统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活动作了具体部署,檀江中学李成军校长就该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作了经验介绍。檀江中学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搞得有声有色,他们主要抓拄了三个环节:宣传环节,活动环节,辐射环节。在宣传环节中,他们采取了六项宣传措施,一是利用升旗、集会等机会进行常识宣传。二是利用文化园地进行墙报宣传。三是利用挂图进行图片宣传。四是制作了“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等横幅进行横幅宣传。五是张贴各类标语进行标语宣传。六是利用VCD光盘等进行影视宣传,在活动环节中,他们开展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等活动。在辐射环节中,他们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知识整理编印发给学生及其家庭,让反邪教警示教育知识进村入户,和学生家长面对面,以确保反邪教工作落到实处。《邵阳日报》于4月20日发文报道了他们的活动情况,邵阳电视台综合频道、邵阳教育台、市610办公室反邪教简报等媒体也先后作了报道。在檀江中学的影响下,全区各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回复建设局函下一篇:我园新教师培养的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