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用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内监督

2024-05-24

浅议用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内监督(通用2篇)

篇1:浅议用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内监督

文章标题:浅议用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内监督

我们党历来重视实施党内监督。近几年来党中央就加强党内监督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从上到下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是党内监督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其党组织关系都在机关党组织中,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

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权为民,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加强党内监督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面对新形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新任务中争取主动,发挥作用,迫切需要机关各级党组织增强监督意识,用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内监督。

一、机关党内监督问题探究

从目前情况看,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索。

第一、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在组织架构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机关党组织的委员会基本上是中层干部。一个单位以中层干部为主形成党的委员会,对机关领导层的事情可以说知之不多,要对它的领导和分管领导形成监督,即使可能,难度也很大。机关单位领导可以对中层干部进行监督,而单位领导只有上级部门对他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一般也是一个反映后的监督,是滞后监督,显然是一种乏力的监督。

第二、机关党组在机关内运行,也很难具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按照党章规定,各级党委机关不设党组。在非党组织经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中如人大、政协、政府部门设立党组。党组对干部有管理权,党组一层领导干部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管理,因其毕竟不是一个单位,不具备朝夕相处、耳闻目睹的条件,管理监督只能是听反映。虽然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在机关党组织的一个支部过组织生活等。但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组指导下,组织党员完成本单位任务,它的运作职责就是保证作用,基本发挥不了监督作用。同时,机关党组织因自身的人权、财权等受制于监督客体,而极易出现“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监督不好、不好监督”等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

第三、党内多年来形成了上级对下级监督体制,却没有完善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约束的机制。党内上级对下级监督:有上级组织纪检部门对管理权限内干部监督;有本系统上级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而经常见到的情况是,一些上级部门的领导同志因为“山高”,不了解基层情况,以偏概全,偏听偏信,只听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一面之词,以我划线,以自我感觉为尺度,对所属单位的领导干部放弃监督、宽容袒护。在许多情况下,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出于各种心理,即使有意见,也很少有人敢批评、敢监督,出现了“远了骂,近了怕,当面还得说好话”的不正常现象。加上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间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在许多问题上附和、迁就,互相监督往往有名无实。实际存在的监督和约束,主要还是靠领导干部的党性党纪观念和自觉性。因此从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对领导干部缺少有效监督,出现了“上级监督晚、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远”的局面。

第四,党内生活质量不高,使机关党内监督更显乏力。一方面,机关党务干部多数是兼职,自身业务工作任务重,难以有更多的精力来抓党务工作。加之本职工作是硬任务,完成不好,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相反,党务工作做得好坏,不影响增资晋级,实际上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另一方面,机关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研究、积极开展的少,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效果如何则少有问津。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常常借口工作忙、出差多,很少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表率作用差,从而使机关党内监督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二、努力创新机关党内监督工作机制

(一)坚持依据党章,探索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党章赋予了机关党组织监督职能。明确规定:“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机关中的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机关党组织要大胆履行职能,切实发挥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坚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尤其是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这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是治本之策。近几年来,在建立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禁止“、”不准"等一般要求提得多,各种规定相互交叉,程序性、操作性、制约性不强,以致于常常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应依据领导岗位的实际,摸索和建立完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决策制度,选举罢免制度,任期审计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规

篇2:重视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一、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重要性

(一) 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必须重视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党的性质即党性, 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难看出,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 而机关党组织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一使命, 要体现人民的意愿, 一切为了人民, 首先就要搞好自身的建设, 就是要重视机关党内民主和监督。

(二) 机关党组织肩负的职责要求必须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党的各级机关党组织都肩负着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管理职能, 作为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重要阵地, 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枢纽作用, 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 机关党组织中的党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 因此, 他们能否坚持民主, 重视监督, 对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和加强其他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对促进全党内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三) 机关党员民主权利的有限性要求必须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这里的有限性并不是说机关党员就需要牺牲个人的一些权利, 而是指在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上, 与其他党组织的党员等相比, 机关党员的权力比较有限。比如, 在机关党组织中具有决策作用的党组织, 其成员也是有同级党委任命, 而机关党组织的负责人一般也是由党组 (或党委) 成员 (多为党组或党委副书记) 兼任。因此, 普通机关党员履行选举权, 选出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的, 罢免权等民主权利更是如此。机关党组织权力有限, 实际上意味着机关党内民主的运作空间比较有限, 而势必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更加重视民主与监督的作用。

二、制约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

(一) 制约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因素

1) 部分机关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一部分党员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不重要或者觉得机关党建可以通过部分的业务工作来替代, 因而在有些机关内部造成组织不抓党建, 不重视民主和监督, 而党员自身不重视学习, 不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更有甚者, 部分党员对于党员的各项权利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自身素质也不高, 这样就使得机关民主建设与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源动力和思想的保障。

2) 党员主体地位未落实, 民主与监督缺乏良好的环境。首先, 从党员自身来说, 有些党员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是很了解, 更谈不上去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因而在党的重大决策和活动的过程中, 只会人云亦云式的跟风, 而不主动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其次, 部分机关党政领导, 不讲民主, 不重视民主与监督, 长此以外就使得整个组织内没人讲民主, 不敢谈监督。第三, 在党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 一些领导容不得反对意见, 听不得反对声音, 虽然嘴上说民主, 讲平等, 实则背地有甚者会对反对意见的党员打击报复, 穿小鞋。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民主氛围没有形成, 领导个人不讲民主, 不善于听普通党员的心声, 这就打击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 造成了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缺乏。

3) 党内民主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党员民主权利缺乏有效保障。制度建设是机关党建的重要工作, 是机关党建的根本, 只有通过制度把党的意志、主张以及党员的各项权利确定下来, 才能保证党内形成良好的民主和监督的风气。对于任何一项制度来说, 他的生命就在于落实。目前, 我们虽然有了很多的制度, 但大部分都形同虚设, 在落实的环节就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往往落实不到位或者根本无法落实。制度落实环节出现问题, 必然会造成民主建设的缺失和监督作用的无法发挥。当前虽然很多党员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是由于党内民主制度执行不到位, 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只能处于“应然”状态, 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4) 党内考评机制不健全, 监督约束力不够。由于机关党建没有纳入到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范畴, 因此, 很多机关对党建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有些单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 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没能够有序的进行, 何谈监督, 如何监督, 从哪监督。尤其是普通党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为困难, 下级对上级不敢监督, 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较突出, 由于一把手手中的权力大, 普通党员不敢监督, 害怕打击报复, 这就严重挫伤了党员监督的积极性, 使不少党员丧失了监督的信心和勇气。

(二) 形成的原因

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传统的中国人的观念里, 官本位的思想至今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民缺乏民主与监督的理念, 缺乏民主传统, 公民权利意识淡漠。党员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有权, 没人敢监督, 普通党员觉得还是安于本分勿生事端, 往往不履行自己的监督权。长此以往, 在党内生活中由于“等级”思想的影响, 在党内生活中缺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不敢提出批评意见, 不敢亮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不敢讲真话、讲实话。2)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比较薄弱。机关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 很多机关党组织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模式, 不善于根据党员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改变和创先, 在教育内容上不能与时俱进, 在教育形式上单一枯燥, 在党员管理过程中不灵活, 这些就造成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无法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凡, 吴欣.积极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对成都市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

[2]张敬科.关于推动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的几点思考[J].攀登, 2012.

[3]肖剑忠.论机关党内民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上一篇:假期兼职的实习报告下一篇: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尾巴和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