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历史活动课教案

2024-05-02

八年历史活动课教案(精选2篇)

篇1:八年历史活动课教案

历史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2008年至2012年一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材也相对的熟悉。所以这学期带教八年级,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绝对与经验相互相成,必须做好累积经验。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指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为九年级中考作准备。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篇2:大众历史出版缘何繁盛八年

一、借助电视传媒发力

大众历史出版的崛起与“百家讲坛”的辉煌是密不可分的。从2004年开始,在央视这个巨大的媒体平台上,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等文化学者粉墨登场,开始指点江山。最早的热浪由阎崇年掀起,他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史,赢取了众多关注,随后他出版了《正说清朝十二帝》,在图书市场受到追捧。“百家讲坛”的巅峰时刻是由易中天创造,他的《品三国》的版权遭到了众多出版商的疯抢,上下两册一百多万的销售数量足以雄踞2006年的畅销书排行榜。易中天的辉煌招引了更多的追随者,王立群开始说史记,纪连海开始说清史,中国的历朝历代都被发掘一空,人们期望能复制这一辉煌。

但人们难以看到《品三国》的盛况,后面的学者虽也有所斩获,但那种万人空巷追随的盛况已不能重现。“百家讲坛”衰落以后,依附它的大众历史出版也难以为继。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和作者皆出自于高校和研究所,在各自的领域耕耘多年。他们能主动走出书斋,放低姿态,与市场接轨,取悦读者,借助传媒发力,是大众历史出版崛起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依靠网络,得以爆红

在学院派学者借用电视传媒在出版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稍晚时期,一批草根作者也借助网络论坛开辟了另一条途径。而其中最著名的论坛当属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笔名“赫连勃勃大王”的深圳作家梅毅给这一论坛带来了最早的辉煌,他自发表成名作《华丽血时代》以后,便笔耕不辍,几乎将整个中国历史写完。梅毅的风格还是比较尊重历史,文字和史实上都比较正统。但这种叙述方式的阅读门槛颇高,所以吸引的读者有限。

而2006年3月,当年明月携带《明朝那些事儿》的杀入,给“煮酒论史”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一天两万的点击率让人大跌眼镜。“煮酒论坛”分成两派,在点击率的真伪上纷争不已。但不管真伪如何,这被称为“明月门”的网络事件给《明朝那些事儿》带来了更大的关注。在出版商的安排下,当年明月也从天涯出走,转战新浪,正式开博。此后,明月的博客长居新浪名博的三甲之位。由于前期的造势已如此成功,后期他的历史书一出版,遭到疯抢,自然在情理之中了。而后,借用新浪这个平台的大力宣传和人气的聚拢,《明朝那些事儿》共出版了七册,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一直占据历史类畅销书的榜首。

此后,跟风之作风起云涌,历朝历代被人挖掘,草根说史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闹时期。但不管如何紧密跟风和小幅度创新,这些书的销量都难以望《明朝那些事儿》的项背。

三、双管齐下的最后辉煌

“百家讲坛”的影响式微,而网络论坛的草根说史也走到了瓶颈期,而一些更聪明的人却学会借用这两者的结合来造势预热,中学教师袁腾飞便是最为聪明的一个。他先借用“百家讲坛”主讲宋史,积攒人气;而后出版商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他的讲课视频。借用电视和网络双重平台的影响,他出版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之后也是大卖,成就了大众历史出版领域的最后一次辉煌。不过,《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系列出尽之后,出版市场便没有得力的后续之作。

四、从鼎盛走向平稳

从2004年阎崇年的发轫之作,到2011年袁腾飞的收尾,大众历史出版出人意料地走了一条辉煌之路,而且可以判断,这繁华是较难复制和重现的。大众历史市场之所以繁华,能赢得巨大的影响,是源于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资源,可以发掘的内容数不胜数,而中国人本身就有很强的读史情结,读史的兴趣一直浓厚。但由于以往历史作品过于艰涩和高深,门槛太高,将很多读者分流。而戏说历史作品的泛滥,让追寻历史真相的读者也非常期待阅读门槛较低的正说历史的作品。

而借用“百家讲坛”和网络论坛这两种新型媒体的传播力量,历史作品主动降低姿态,语言上愈加口语化,让人轻易接受,但讲述的史实基本都属于正史,这和读者的需求不谋而合。大众历史是靠电视和网络先行积攒人气,最终在出版市场得以走红。就是说,对历史作品而言,电视和网络是出版市场的两条腿,离开它们的支撑,自然寸步难行。

到后期,“百家讲坛”无可避免地衰落,那么借用这一平台的作品自然影响力大减,受到冷落;而为了取悦读者,草根作者的作品的口语化越来越重,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这在初期虽能吸引更多的人气,但长此以往,作品的厚重感便不复存在,读者也失去了新鲜感,这最终使大众历史出版从鼎盛走入了相对平稳、低落的时期。

上一篇:公司成立举办什么仪式下一篇:四合格四诠释材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