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

2024-04-15

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精选4篇)

篇1: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日主要会战:

日期 地点或名称 中方主官 胜方

1937年8月 保定会战 刘峙 日

1937年8月 淞沪会战 蒋介石 日

1937年12月 徐州保卫战 李宗仁 日

1938年6月 武汉保卫战 蒋介石 日

1938年10月 广东战役 余汉谋 日

1939年3月 南昌会战 薛岳 日

1939年5月 随枣会战 李宗仁 中

1939年9月 长沙会战 薛岳(代)中

1939年11月 桂南会战 白崇禧 中

1940年1月 豫南会战 李宗仁 中

1940年5月 枣宜会战 李宗仁 中

1941年3月 上高会战 罗卓英 中

1941年5月 晋南会战(即中条山会战)卫立煌 日

1941年9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薛岳 中

1942年1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 中

1942年5月 滇缅公路会战 Stilwell, 罗卓英 日

1942年4月 浙赣会战 顾祝同 日

1943年5月 鄂西会战 陈诚 中

1943年10月 滇缅会战 卫立煌 中

1943年11月 常德会战 孙连仲(代)中

1944年4月 豫中会战 蒋鼎文 日

1944年5月 长衡会战 薛岳 日

1944年8月 桂柳会战 张发奎 日

1945年3月 豫西鄂北会战 刘峙 中

1945年4月 湘西会战 何应钦 中

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排名)。

第一名: 74军, 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注3],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牌部队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15万主力部队围攻,而且牙齿也蹦松了,而这时候的整编74师早已不是抗战时的那个74军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第二名: 5军, 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华装甲军,其下辖的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46年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

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破。

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

第三名: 18军, 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1946年5月整编为11师。

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18军的骨干基本上都是黄埔系,这些人都能以身做责,作战勇敢。18军的巅峰期是胡涟当11师师长时,胡涟,黄埔四期,由于其作战有一套,后共军送他一个外号“狡如狐,猛如虎”,从这个外号就可以看出他有着优越的指挥才能。11师在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3年,正当11师在加固石碑要塞的时候,日军发动了鄂西攻势,在渔阳关失守后,国军准备全线撤退,但18军要坚守要塞掩护友军撤退。11师师长胡涟除鼓舞士气外,还写下了遗书要与阵地共存亡。随着日军的疯狂进攻,阵地反复争夺,胡涟亲往阵地第一线督战,他们受了要塞1个半月左右,11师孤军奋战,直到友军全面反击并彻底击败日军为止。当时有报纸说石碑一战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虽然过分夸张,但是这一役在整个会战的胜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胡琏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称为“狡如狐,猛如虎”!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战斗。

第四名: 新6军, 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在异国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南京的部队。1946年远赴东北,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沙岭防守完胜4纵,沙后所大败2纵4师。

第五名: 新1军, 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驻印军主力“天下第一军”。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41年入缅甸作战,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由此声名大振。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武器新颖精良,智取强攻,歼灭野人山敌寇,孟拱之战,围攻密支那、八莫,整个反攻战役中战果辉煌。缅北与滇西的反攻战,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

四平之战在新6的配合下终于第一个攻进四平,重创东北民主联军。德惠守卫战充分显示了不凡的战斗力,“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军”是东野部队在前期的口号。

第六名:10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美械。

在衡阳保卫战中最为出彩,以一个不满员的军(常德保卫战中损失巨大尚未补充完)17600余人顽强抵抗日军4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达47天之久!创了一个伤亡比和坚守时间的记录,虽然最后弹尽粮绝放下武器了,但是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仅以日军防位厅战后统计来算,日军在进攻衡阳的过程中伤亡即达30000多人。此外在39年冬季攻势大反攻、第2、3次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中均有突出表现。在第3次长沙会战中是坚守长沙的主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为国军的反击争取了时间。常德会战中是最早打到德山接应74军57师残部突围的部队。

第七名:8军(不是八路军), 编制:3个整旅(师),2万余人。全美械。

抗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国军1944年反攻缅甸时的远征军的主力,内战中在山东和河北也是赶着共军跑,荣誉一师更是老兵不死。建国后逃出国境的少许残部仍能打的缅甸国找不着北,在西南边境与共党作对多年。

第八名:52军 编制装备不详,人数比较多,有4.8万人。装备则不见得怎么样,战斗力强。

52军有个绰号叫“千里驹”因其善于长途奔袭,在抗日战场上,52军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中越边境防御,在中国战场上都少不了52军的身影。香港歌星张明敏曾经有一首《爸爸的草鞋》就是说的52军的故事。我来简单说说长沙会战中的52军,1939年,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六,第13师团5万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湘北一路猛杀,由关磷征指挥的第15集团军,下辖52,79,37三个军来阻日寇。其中就52军能打,充当主力,张耀明当时任52军军长,52军在新塘河与日军展开激战,守军赵成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一开始就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坚守三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阵地几乎被炸平,除7名重伤号先后退出阵地外,自营长以下全体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第3日拂晓,阵地失守。在以后的2天里,双方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阵地争夺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又重新夺回。52军各部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草鞋岭的三营官兵尤为悲壮。营长史思华带领全营官兵500余人在这里与5千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久攻不下,他们想不到在大军面前竟被一营把守的小小的草鞋岭档住去路,战到第3天,潭异之师长打电话给三营“如无法坚持,不得以可向东靠”可史思华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以的时候”此时所有官兵决心成仁。第2日,全营500余人全部战死。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鞠躬。内战时期,光头将军刘玉章任52军军长,这位黄埔四期的将军,说话粗鲁,颇有点巴顿的风格。他率领52军猛攻山海关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而后又参加了打营口,四平,在战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刘也喜欢大纵身长驱直入的进攻,在东北战场上象一只奔腾的骏马奔跑在辽阔的黑土地上,被共军视国军中少有的硬骨头。东北战场的失利,在多数部队被歼的情况下,52军能成建制的撤出,已数不易。后成为中原战场的主力,后也是为数不多成建制退回台湾的军之一,52军最后成为蒋在台湾的头号王牌。

第九名:71军 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全美械。

71军,原辖下87、88师属于国军仅有的三个模范全德械师,可谓铁血虎贲,先后参加了淞沪、南京等会战,战功彪炳。抗战后期71军改编为全美械军。71军长陈明仁,字子良,1930年4月7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冬,日军渡过怒江,开始进攻滇西。陈明仁奉第十一集团军宋希濂之命,以副军长名义指挥七十一军,主攻龙陵,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龙陵守敌二千敌人大部被歼。战后,陈明仁接任第七十一军军长。1945年1月,率部主攻回龙山,他采取空军出击,步炮协同,很快占领回龙山,歼守敌八百多人。陈明仁也被联军视为“杰出的中国名将”。随后,陈明仁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不久,陈明仁配合友军反攻湘桂,收复柳州、桂林等地。日军投降后,陈明仁部被调往无锡,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1946年1月,第七十一军奉命开往东北进攻解放军,多次被解放军击败。6月,该部退守四平,抵抗解放军的围攻,30日,解放军主动撤围。陈明仁以少数兵力坚守四平四十多天,巷战十九个昼夜,被蒋介石擢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官。1949年,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通电起义,将第一兵团改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官,并兼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

第十名: 35军, 编制:3个师 ,3万余人。前期国/日械,后期美械。

抗战中打出来的名将名军,傅作义的本钱,打的聂帅找不到牙,毛泽东发誓要洗“奇耻大辱”,让毛的三线四城计划变成笑料。军纪优良,也有很好的装备。抗日战争中曾被称“七路半“军。同样在偏僻贫瘠的地区,傅部队的战斗力强于该地区的共军部队。在华北48年底还敢孤军在北平张家口间来回溜达,视华北共军几个兵团如无物。可见其在华北的嚣张。

篇2: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这个性质不仅仅是用种种文字、图像记录下来的,也是用中国人民流成河的血记录下来的。这个性质不仅仅记载在中日双方的文字、图像中,也记载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为全世界所普遍承认的《联合国宪章》中,记载在遵循联合国大会批准的国际法原则的东京国际法庭材料中。“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

篇3:八年抗战历史中,中国国军抗战王牌部队

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必定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的一段历史, 也是四川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得天独厚, 天府之国

“西南经济区位于川西南, 含攀枝花市和凉山州 (雷波县除外) 全部。境内山脉南北走向, 中山为主, 山间宽谷、盆地内温暖湿润, 山顶寒冷, 垂直变化大。安宁河谷盛产粮食、山羊、绵羊, 金沙江河谷多产热带经济作物, 是区内主要农业作物产地;本区最大特色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有聚宝盆之称。”[1]尽管抗战爆发后, 四川局部地区也遭到战乱的破坏, 但较之沦陷区来说, 四川平原地区江河纵横, 植被物种丰富, 保护良好, 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不仅有利于战时农业的发展, 也为内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抗战时期, 有700多万外省人进入四川垦殖谋生, 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为数甚巨的劳动力。而随着工业的内迁, 许多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是举家内迁, 表明抗战期间, 四川工业的发展, 劳动力是不缺乏的。为抗战中后期, 修建飞机场、公路等, 提供了数百万劳工。

抗战时期, 由于政府采取了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发放农贷等措施, 为扩大农业再生产创造了一些条件,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据统计, 1938年四川产面90万担, 约为上年产棉的一倍。1939年四川产粮又获得了大丰收。1944年春秋两季之收获, 可供全川人民两年之食用。由此可见, 四川有物质基础为前线提供巨大的支援。

二、共赴国难, 无私奉献

1、生命筑成的交通运输线

四川盆地四周, 北有秦岭、大巴山脉;东有巫山;东南有大娄山、武陵山;南面横绝乌蒙山;西边是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和岷山。不但多山, 而且交通闭塞。重庆通往各战区的军需、兵员运输、民用必需品的运输, 都成了紧迫的难题, 如不改变四川的交通状况, 就势必被日军困死。重庆政府决定赶紧修造东西南北四大公路:南边——川黔路;东边——川湘路;西边——川滇路;北边——川陕路。所需劳工, 由沿途所在省县就地征用。仅在川境征用的劳工, 前后总数在250万人以上。数百万筑路民工, 开山劈岭, 挖土运石, 全凭一双手。有的使錾子、锄头;有的用木杠、扁担, 施工劳作原始而艰巨。在修造川陕公路时, 为赶在限期内完成, 百万筑路大军以马灯照明, 顶风冒雨, 挑灯夜战, 抢时间争速度。在抢修川滇路时, 正值严冬。工地又多在深山峡谷、悬崖绝壁之中。民工们攀崖开凿, 开山放炮, 稍有不慎, 便粉身碎骨。在全民抗战的激流中, 数十万民工拼命大干、苦干, 到1940年底, 川陕、川湘、川黔、川滇公路先后竣工, 对抗战期间内地和前线的军运、民运发挥了极大作用。

西南的水路运输也是令人心酸的。1938年以后, 纵观全局, 横卧于川东南的长江主干道, 仅万县至沪县段可通航。长江在四川的支流, 北有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和岷江, 南有乌江。但是, 这些纵横于蜀国大地的大江大河, 当时几乎都不通航。为了支撑抗战时局, 必须开发水上交通。重庆政府责成交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等单位, 会同川、鄂、湘、黔、滇等省水利局和民生公司等, 组成联合勘察队, 重点对乌江、嘉陵江、金沙江等进行突击整治, 采用轰炸暗礁, 凿掏险滩, 修建坝、闸、绞滩站设施和开拓纤道等办法, 疏通航道。使得川江及其主要支流的轮船和木船航运有了较大发展。

2、国民政府的工业内迁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内迁。在内迁的452家民营企业中, 迁入四川的达245家, 内迁设备12万多吨, 其中迁川的约9万多吨。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 分别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 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 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不但如此, 内迁工业给四川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批管理人才, 如著名的企业家范旭东、侯德榜、卢作孚、胡厥文、李烛尘、刘鸿生等都入川办厂。当然伴随这工业企业的内迁, 也带来了发展工业的资本。

内迁工业带动了原有工业的发展, 使全省工业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 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门类相对齐全的、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据1940年经济部的报告, 重庆工业区拥有机械厂159家、冶炼厂17家、电力厂23家、化学厂120家、纺织厂62家、其他行业46家, 共达427家。到1942年, 全省符合工厂法标准的厂矿已达1654家, 占国民党统治区资本总额的52.3%;有工人10.8万人, 占全国工人数的44.7%。同1937年的工业相比, 5年间厂矿和工人数都增加约15倍, 资本增加526倍以上。[2]

正是这些大后方的工厂们, 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用物资和设备, 为战争的最后胜利,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后方人民共赴国难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 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 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 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欧洲战事结束后, 盟军要配合中国空军作战, 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 新修或扩建机场, 工程浩大艰巨, 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曾管理修建温江黄田坝机场的黄维德先生回忆:“应征民工抗日情绪甚高, 不少是自愿要求参加的, 开工你追我赶, 工效很高”。修抗日机场是全民动员, 诗人流沙河先生讲:他当年才13岁, 也身著土黄布的童子军装脚穿草鞋, 腰悬搪瓷饭碗, 和同学们高唱《中国童子军歌》, 雄纠纠地走到“民工如蚁”的广汉机场劳动……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 流血流汗, 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工具, 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 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 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 八幡霎时变成火海……这是从中国第一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 是日本人做梦也没预料到的!到这一年底止, 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炸弹3623吨, 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4、节约献金抗日救国

1943年, 经济的枯竭压得蒋介石喘不过气来, 几百万军队和漫长的长江战线的军费, 实在挪用不开了。同年, 在重庆的冯玉祥将军发起组织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 自任总会长。他先后到江津、隆昌、自贡、乐山、沪州, 以及新津、成都等二十余县市。每到一处, 都要召集当地各界民众大会, 即席发表演讲。在冯玉祥的演说感召之下, 千万民众争先恐后捐款捐粮。在内江, 金台旅馆经理李焕章向冯玉祥表示, 从今后每年向国家捐献黄谷600担, 直到抗战胜利为止。在献金高潮中, 有人献了600万元而不留姓名。在成都, 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丐帮队伍走上献金主席台, 将各人多年讨来的共计2250元钱, 双手擎着交给冯副委员长。冯玉祥含着眼泪代表政府将钱接过来, 又代表政府庄严宣布, 将这笔钱回赠给乞丐们。但他们说啥也不再接受政府的回赠……

四川人民在半年之内共捐法币6260万余元[3], 有力的支援了前线。

三、大敌当前, 同仇敌忾

大敌当前, 四川无数热血青年自愿应征参军奔赴前线。当时也制订有《出征军人家属优抚条例》, 有安家费、免征免税、保护军婚等内容。1938年刘湘病死于武汉后, 蒋介石任命邓锡侯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在外援交通极端困难情况下, 为维持四川战时经济体制, 组织兵员、武器和粮秣以及争取美国、印度对四川的支援等方面, 都费了许多心血。

总之, 抗日战争终于赢得胜利, 四川的贡献功不可没, 四川人的精神永载史册。

参考文献

[1]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 商务印书馆, 1943年。

[2]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上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篇4:八年“抗战”,“力神”变好看

1993年,随州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物资发展公司改制,徐红下岗了。从那时起,徐红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的汽车改装生产企业的业务人员,利用自己在广办工作期间结识的客户,徐红一干就是9年。谈及当年的辛苦,作为力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徐红感慨万千。

但“天道酬勤”,当年的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却也换来了徐红近百万资产的累积,并广交了专用汽车领域的朋友,这为她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徐红在随州曾都区获批土地53亩,注册成立了随州市力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并成功申请专汽企业生产资质,生产“醒狮”牌专用汽车,车型代码为“S L S”,公司主导产品为粉粒物料车、油田下灰车、散装粮食车、化工罐车、加(运)油车、洒水车等罐式专用车系列。由此,徐红的人生路再一次被改写,走上了自产自销、产销联合的道路。

这几年来,力神稳步向前发展。公司始终坚持“科技为先导,质量求生存、生产要安全、管理寻效益”的方针,以“设计求新、制造求精、管理求严、服务求诚”为宗旨,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满意的产品。

历经“八年抗战”,如今的“力神”已是越变越好看。

从产品产量上看,公司从2006年的年产680辆专用汽车已经发展到2010年生产1250辆专用车,5年得时间,产销实现了翻番。“整个‘十一五’期间,力神合计生产各类专用车5000余辆,产值4.9亿元, 上缴税收400多万元。”采访中,作为力神的掌门人,徐红对企业的发展倍感自豪。

对于她来说,如今的力神已经形成了化工罐车、油罐车、水泥罐车、环卫罐车、半挂罐车等100多种型号的罐式专用车生产线,产品不仅销售到沿海、西北等地,并远销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令徐红倍感欣慰的是,力神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外,公司的成立与发展还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人的就业岗位。而想当年,自己也曾经是下岗大军中的一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创业成功后的徐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下岗工人,自己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全依赖党的政策好、政府的扶持力度大、社会的关心程度高。这几年,自己与力神全体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对内,在公司,职工无论是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她都会亲临困难职工面前。对外,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助学救残,也总少不了力神的身影。为了安置更多的下岗人员再就业,不久前,力神又再次增加投资1400万元,新建车间近万平方米,新的车间生产后,力神将再可再度解决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力神”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公司不仅连续多年被省工商局、市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其“醒狮”牌专用汽车品牌也被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被省工商局评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不过即便如此,徐红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徐红看来,科技创新是专用车企业发展的源泉动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专用汽车,没准哪一天就会失去市场。唯有科技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市场的活力。”基于此,多年来,力神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成立了技术中心,不断引进新的生产工艺和开发软件,使企业走上了由小作坊到上规模、由弱小变强大的发展历程。如今,公司的研发中心不仅拥有CAD、CAE、CAPP等各类开发软件,还拥有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新产品开发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年轻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不断借鉴引进的国内外专用汽车的先进设计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产品的质量逐年上台阶。研发团队不满足于以往常规的油车、水车、教练车、自卸车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设计。对内深度挖潜,积极探索对外联合高校,重点攻关。2006年,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机电设计院等大专院校合作,成功开发出了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油田修井车以及国内独创的散装粮食车,并一举通过评审,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力神又新开发出了散装粮食运输车。据徐红介绍,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散装粮食运输车,不仅设计新颖,功能齐全,还具备三大创新点。一、车载传送带卸料装置;二、卸料口闸门开放度自动控制技术;三、车载动态计量控制技术。三大创新点在获得国家级的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还一举填补了国内散粮运输车技术的空白。

“可以说,我们的车辆在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它满足了企业追求物流的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市场需求。在重型化上,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在标准化上,它有利于公路、铁路、水路的快速无缝对接;在智能化上,它的装卸为全程自动化控制和动态计量。”对于散装粮食运输车的技术与前途,徐红表现出了很大的自信。此外,力神开发的机场专用除冰车、油田专用下灰车、多功能园林作业车等产品在市场上反映也很好。

上一篇:游乐场数学教学反思下一篇:精河县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