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2024-05-02

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精选5篇)

篇1: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业 务 学习

主讲人 : 唐艳玲 时间:2016.12.29 地点: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 自发性气胸护理查房

患者,陈国海,男,50岁,因“气紧三天入院;左肺可闻及呼吸音,结合胸片诊断系:左侧自发性气胸,压缩约80%。给予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既往有肺病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病人现在病情稳定,神志清,精神可,胃纳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继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状况和胸腔闭式引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

介绍一下自发性气胸的相关知识: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自发性气胸病因:胸膜腔是脏-壁层胸膜间的一个闭合的腔。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它是一负压腔[-0.78~-0.98kPa(-8~-10cmH2O)]。当某种诱因引起肺泡内压急剧升高时,病损的肺-胸膜发生破裂,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气流便流入胸腔而形成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1.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烦躁不安、大汗、紫绀,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

2.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语颤及呼吸音减弱。

辅助检查:

1、X线胸部检查:为最可靠诊断方法,可判断气胸程度、肺被压缩情况、有无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2、其他检查:(1)血气分析,对肺压缩>20%者可出现低氧血症。(2)胸腔穿刺测压,有助判断气胸的类型。(3)胸腔镜检查:对慢性、反复发作的气胸,有助于弄清肺表面及胸膜病变情况。(4)血液学检查:无并发症时无阳性发现。

针对手术的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不一样的,简单介绍一下术前的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萎陷有关

1、消除或减少相关因素。

2、给予舒适的体位,端坐、半卧位或健侧卧位,以利呼吸。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定时监测血气分值。

4、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和使用呼吸技巧,增加肺活量,恢复肺功能。

5、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和缺氧等症状;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等;气管移位有无改善等。

评价:病人症状无明显缓解。

二、焦虑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

2、主动热情与其交谈,关心了解患者心理,给 患者以关心、理解和安慰。讲述疾病与情绪的内在联系,使病人保持最佳精神状况,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介绍医生及护理的技术水平,列举成功病例

4、让患者与术后患者交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评价:患者对手术有信心,情绪稳定

三、知识缺乏

1、介绍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事项。

2、指导床上大小便及轴式翻身的方法。

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检查的目的宣教

4、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5、告知治疗方法。

评价: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能配合治疗 介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评价。术后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萎陷有关

1、给予舒适的体位,端坐、半卧位或健侧卧位,以利呼吸。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定时监测血气分值。

3、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和使用呼吸技巧,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恢复肺功能。

4、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5、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和缺氧等症状;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等;气管移位有无改善等

评价:患者能配合呼吸功能锻炼,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

二、疼痛

1、评估疼痛程度,协助采取舒适体位。

2、使用止痛泵。

3、指导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

4、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评价:患者疼痛轻,睡眠良好。

三、体温过高

先给予物理降温,后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降温药物和抗菌药抗感染

四、潜在并发症:肺或肺腔感染

1、密切检测体温:每4h检测一次,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治疗。

2、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引流瓶,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保持胸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3、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帮助病人翻身、坐起、拍背、咳嗽、指导其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其下床活动,以促进肺扩张,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评价:患者无此并发症发生。

针对气胸的病人有个特殊的管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8、拔管后观察 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健康教育 1.应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避免用力和屏气动作,保持大便通畅,平时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2天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

3.戒烟,平时注意补充营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分,不挑食,不偏食,以增强机体抵抗。

4.气胸出院后3到6个月不要做牵拉动作,扩胸运动,以防诱发气胸。不要搬重物、用力抬手臂(术后1年之内要特别注意这个)。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

6.强健体质,增强肺活量,继续呼吸功能锻炼,但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长跑、篮球、足球等。不要坐在电脑前太久,有不少气胸患者在康复以后因不注意这点而复发。

篇2: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时间:2013-02-11 地点::南充市西充县多扶中心卫生院 主题: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

姓名: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进行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查房,讨论一下硬膜下血肿的有关知识及护理,首先请姓名简要汇报一下病史。

姓名:患者女,60岁。入院诊断:

1、右侧额、颞、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

2、高血压病。主诉:因“摔伤伴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T36.5℃ P78次/分 R16次/分 BP242/107mmHg,呈昏迷状,双瞳不对等,左侧0.4cm,右侧0.2cm,对光反射迟钝。CT提示:

1、右侧额、颞、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血肿大小约46ml。

2、右侧颞叶脑挫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10:30入手术适合在全麻下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术毕于15:15带气管插管送回病房麻醉未醒,自主呼吸未恢复,呼吸机支持呼吸,双瞳不对等,左侧0.4cm,右侧0.2cm,光反射迟钝,术区敷料无渗血渗液,血浆管固定通畅。

处理: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监测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冰帽护脑,保留导尿。

姓名:下面请姓名谈一下相关检查。

姓名:

1、CT:CT检查较MRI精准,脑出血发病后连接出现高密度影,CT可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

2、心电图:窦性心率。

姓名:下面请姓名谈一下此病的临床表现。

姓名:头昏、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双瞳不对等,球结膜水肿、功能障碍。姓名:姓名来说一下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

姓名:1气体交换受损;2潜在并发症:心率失常;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肺部感染的危险;5颅内感染的危险;6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7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8便秘;9躯体移动障碍。

姓名:下面请姓名谈该病的护理措施。

姓名:

1、气体交换受损-与颅脑损伤后昏迷有关;措施:(1)观察动脉血气的改变;(2)观察呼吸音,呼吸频率,节律;(3)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4)吸痰刺激患者咳痰,对昏迷病人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2、潜在的并发症:心律失常;措施:(1)严密监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监测心功能血气分析、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等;(3)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4)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不能进食或肠道功能障碍有关;措施:(1)妥善固定留置鼻饲管,保证其有效进食;(2)定时鼻饲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3)保证每日的输液量。

4、肺部感染的危险-与清理呼吸道无效有关;措施:(1)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地面干燥;(2)充分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湿化是预防VAP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效果受湿化液种类、数量、间隙时间等影响,采用NS2ml+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或2-3ml每1-2小时直接气管内注入,呼吸道黏稠者酌情增加每次注入量,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并缩短间隔时间。

5、颅内感染的危险-与颅脑损伤技术后伤口有关;措施:(1)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每天挤压引流管;(2)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若引流液鲜红并有凝血块出现,应及时检查处理;(3)预防感染,定时换药,保持引流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道的密闭,引流液及时处理,引流装置始终保持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6、泌尿系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措施:(1)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2)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尿道口及外阴两次;(3)每天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里的尿液,并记录尿量;(4)引流袋应低于膀胱高度;(5)每周更换导尿管。

7、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措施:(1)睡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2)加强翻身拍背q2h,适当按摩骨隆突处;(3)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热量食物;(4)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5)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8、便秘-与肠蠕动减少有关;措施:(1)行顺时针腹部按摩;(2)定时鼻饲温开水及乳果糖等促胃肠动力药;(3)必要时遵医嘱予以开塞露200ml灌肠。

9、躯体移动障碍-与重型颅脑损伤有关;措施:(1)安置舒适的体位,患肢保持功能位;(2)向家属讲解功能锻炼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指导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3)肢体被动运动方法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4)意识恢复后鼓励进行主动运动。姓名:姓名来说一下使用控温毯的病情观察要点。

姓名:

1、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在降温过程中半小时观察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小时监测一次,防止患者体温过低,保证病员的安全。

2、密切观察病员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皮肤颜色及四肢末梢循环,注意有无寒战,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3、注意用毛巾保护双耳,使患者平躺于整个制冷面上,保证降温效果。

4、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管道扭曲打折。

5、做好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雾化,翻身拍背,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

6、每小时翻身按摩,主要观察皮肤有无发红,青紫,若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皮肤损伤,保持皮肤完好,每班必须对皮肤严格交接班。

7、加强营养,早期留置胃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姓名:今天护理查房很成功,危重病人要加强基础护理,使用降温毯一定要注意保护皮肤,加强基础护理。

篇3: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术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93例, 其中男79例, 女14例, 年龄2~86岁, 平均44岁, 住院时间3~10 d;78例患者有明显外伤史, 15例原因不明;合并高血压38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3例。血肿量25~120 ml, CT检查结果示:血肿多位于颞额顶部。双侧血肿7例, 单侧血肿86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时严格消毒并按照无菌原则操作,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血肿清除引流, 整个操作患者只受到一次性点状穿刺, 采用硬通道颅骨自锁技术, 不需缝合头皮即可将穿刺针固定在血肿靶点, 对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及引流, 直到血肿清除, 而非机械式的破碎, 在治疗过程中可使患者颅压保持平稳。该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1]。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

术后去枕平卧, 因为头部过高会引起血肿引流过快, 导致颅内压下降过快, 患者发生头痛、头昏现象, 重者会引发再出血。如出现颅内压下降过快症状, 则暂时关闭引流或适当调整高度 (提高) , 症状消失再予开放或放于原来高度。2.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牵拉、扭曲、受压、脱落。每一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根据引流量及患者主诉调整引流袋高度, 同时经常变换体位利于血肿引流, 为了避免低颅压发生, 可间断引流或平头颅平面引流, 如引流量超过500 ml要关闭引流管观察或提高引流袋高度, 以防颅内压过低。当从引流管引出较多鲜红色血液时及时报告医生[2]。同时加强健康宣教, 说明管道的重要性, 预防患者变换体位或其它原因造成管道脱落。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意外脱管, 顺利引流拔管。

2.3 输液护理

术后不使用脱水剂, 多饮水及补充生理盐水提高颅压, 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 促使脑脊液分泌, 以利脑组织膨胀复原, 闭合血肿腔, 每天输液不少于3000 ml[1], 液量较多, 要注意输注的量和速度, 以防老年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本组患者全部没有发生输液不良反应。

2.4 预防并发症

2.4.1 继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本组病例发生3例硬膜外血肿。

护理措施: (1) 每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瞳孔。注意瞳孔变化是观察颅内血肿患者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2) 高血压患者, 术后保持血压稳定, 术后血压过高是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注意患者主诉:当患者术后有较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 颅内压升高表现时, 马上报告医生检查头部CT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 尤其在术后24 h内每小时连续观察并前后对比[3]。

2.4.2 颅内感染术后损伤颅脑的血脑屏障, 为细菌进入颅内开辟了捷径。

护理措施: (1) 头部垫清洁治疗巾。 (2) 术后观察体温变化。 (3) 严格管理引流管, 保证引流管接口牢固, 避免引流液返流。有报道颅内感染发生与患者自行拔脱引流管有关。 (4) 术后约束肢体和个体化护理。 (5) 严格无菌操作, 观察术后切口有无脑脊液漏。 (6) 本组病例多为老年人, 基础疾病多, 机体抵抗力较差, 注意预防感染、纠正贫血、控制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病例无颅内感染发生。

2.4.3 颅内积气

颅骨钻孔引流术后多会形成颅内积气根据原因是由于血肿引流后颅内压下降, 受压的脑组织尚未复位时空气进入血肿腔所致, 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2~3周后多能自行吸收。

护理措施: (1) 术中冲洗血肿腔切勿将空气注入。 (2) 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灌满血肿腔。 (3) 保持引流袋的密闭性, 更换引流袋时先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血肿腔。本组病例有6例出现气颅, 未作特殊处理, 治愈出院。

微创穿刺术是治疗硬膜下血肿简单有效的方法, 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文林华.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微创术后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2) :4686-4687.

[2]雷婷婷.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的术后护理体会.重庆医学, 2005, 11:57-59.

篇4: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1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6~79岁。有明确的外伤史12例,无确切的外伤史8例;外伤史3个月~25天。单侧血肿17例,双侧血肿3例。有颅高压症状16例,精神症状3例,肌力减退6例,意识模糊2例,大小便失禁1例,癫痫1例,血肿位于额颞顶11例,额颞部6例,额顶部3例,其中双侧血肿2例,均行颅脑CT及MAR后确诊。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

结果

术后引流量50~500ml,一般引流3~5天,术后症状体征全部改善,5~13天复查CT,13例血肿消失,6例颅内少量积气、积液,1例残余血肿10~20ml,1个月后复发。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硬脑膜下的血肿形成已有3~4周并有包膜者,血肿可呈液态或固态,以前者为多[1~4]。它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血肿形成的机制是:患者的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凝血机制障碍及包膜内层围绕血肿处受血肿炎性刺激新生不成熟的毛细血管继续渗出形成血肿,血肿包膜外层不断纤维化,使血肿不断扩大,故血肿多为不凝固的陈旧性血液。钻孔冲洗引流术目前认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甚至是标准治疗方法。它也存在并发症,如脑内血肿、癫痫、气颅、硬膜外血肿术后血肿复发、头皮感染。为了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采取如下方法:①体位与切口:取仰卧位头偏健侧,钻孔时位置应选择血肿最厚部位,并使钻孔位置始终保持最高位。骨孔前侧内板咬一斜坡,后侧外板咬一斜坡,使引流管尽可能的平行置入血肿腔,避免损伤大脑皮质。②硬脑膜切开血性液体喷出时用手指轻轻按堵,控制排液速度,应缓慢减压,避免引流过快,造成其细小血管撕裂出血及对侧硬膜下血肿。③引流管不宜过硬,以免刺伤脑实质造成脑损伤或脑内血肿形成。④置管时动作应轻柔,可利用水流冲洗引导引流管头端,可避免蛛网膜损伤而引发硬膜下腔积液,硬膜下积液又可以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避免引流管插入脑组织,Kotwica等认为,术后癫痫的原因为血肿包膜腔或引流管刺激皮层或脑挫裂伤所致。⑤冲洗时引流管置入血肿腔的最低位,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清亮,冲洗时应缓慢,压力不可过大,以免造成术野脑表面血管的损伤。⑥为避免气颅发生,冲洗结束后,将骨孔置于最高位,注入生理盐水,置换气体,防止术后气颅。⑦头皮下止血应彻底,以免形成硬膜外血肿。⑧安放引流管时,引流管在头皮内的潜行距离3~4cm,避免术后空气经头皮与引流管之间进入颅内。另戳孔引出,避免切口愈合不佳,脑脊液漏等。⑨对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先做血肿量多的一侧,避免由于一侧脑组织移位形成的脑疝,甚至诱发对侧血肿的增大。⑩术后注意引流液量及颜色,引流袋高度稍低于外耳孔水平,每天观察引流量,如>200ml/日,应考虑存在脑脊液漏。此时可将引流袋抬高10~15cm,以避免脑脊液大量流失而造成低颅压。适当变换头位,以利引流,排放引流袋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液体倒流及空气流入颅内,不能冲洗引流管,以防颅内感染形成硬膜下积脓,术后3~5天复查头部CT拔除引流管。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36.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336-338.

3程化坤,高宏伟,青松文,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理的电镜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81.

篇5: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23例;年龄8~84岁, 平均年龄46岁。患者全部经头颅CT平扫或增强扫描确诊, 病变部位在左侧的25例, 右侧的29例, 双侧的8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往的最普通的工具, 是沟通护士与病人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护士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语、行动、神情、态度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患者得知病情后大多都有焦虑、抑郁、失望等悲观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就要主动热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 用和蔼的态度和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主动与患者沟通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术前护理

让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所了解, 做好心理准备, 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增加对手术后不适的耐受力, 已期减轻术后不适感,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这对疾病的早日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血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血象及颅脑CT检查等。部分患者入院时还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 这时护士要仔细观察其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变化, 并详细做好记录, 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备皮、配血、药敏试验、抗生素皮试等工作, 同时留置尿管, 以便准确记录出入量。

1.2.3 术后护理

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以病人的舒适为重点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渗透于每个具体的护理行为中, 以精湛的技术, 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博大的爱心,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体位护理:取头低脚高仰卧位, 头偏向患侧, 体位保持到拔除引流管后1~2d。 (2) 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等变化, 并且每30分钟监测1次, 直到患者恢复正常为止。 (3) 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密闭、无菌及引流通畅。更换体位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并将其放置在低于手术切口部位。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如临床表现明显好转, 引流液转清, 量渐少, 提示脑血肿腔已缩小;引流液的颜色淡黄色, 则提示与脑脊液相通可不做处理;若呈鲜红色, 说明有新的出血, 应该立即报告医生。一般术后48~72h引流量少或无、颅内压无异常时即可考虑拨管。 (4) 保持呼吸道畅通:要给予患者勤翻身拍背, 以促进痰液排出。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阻塞呼吸道。吸痰时动作要轻,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痰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 每6小时1次。 (5) 指导肢体活动: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 要给予被动功能锻炼, 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随着患者肌力的恢复, 要锻炼患者离床活动。下床锻炼时, 叮嘱患者注意保持肢体平衡及正确姿势, 护士要站在患侧, 防止其跌倒。 (6) 再出血的预防:表面高舒张压是引起再次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 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 一般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28~158mm Hg, 舒张压75~90mm Hg为宜。血压高的清醒患者给予含服心痛定和口服卡托普利, 如未能抑制可根据医嘱静脉滴注降压药。

2 结果

本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护理, 平均住院时间为12d, 术后患者无死亡、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出院半年后随访, 其身体均能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能自理。

3 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发生在较轻微的外伤后, 但还有一部分的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外伤史。因为老年人常有脑萎缩、血管硬化等临床现象发生, 所以大多数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均为老年人。老年患者还存在多种慢性器质性疾病, 手术耐受性差、全身机体自身调节代偿能力弱等影响因素, 这时更体现了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重要性。若术后护理不当, 如引流袋位置过高或过低、引流管脱出或自行拔出引流管、无菌操作不严、血压波动大、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等都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护理人员就要不断钻研护理的基础知识, 提高各项护理技能, 认真仔细的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以减少并发症、血肿引流不畅及张力性气颅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 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 寻求最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综合护理, 平均住院时间12d, 手术后患者无死亡、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出院半年后随访, 身体均能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能自理。结论 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 包括术前的基础病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引流管理、并发症护理等, 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张竞文.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0, 23 (4) :214.

[2]邱玲丽.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8, 17 (10) :1573.

上一篇:阳光般的回忆初中作文下一篇:1∶50000 DLG数据质量检查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