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查房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儿科护理查房范文

儿科护理查房记录

时间:2012-11-15

参加人员:10人

主查人:于艳梅

病人床号:30床

病人姓名:李洪波之子

诊断:支气管肺炎

主要内容:

1、责任护士杨秋妹简述病情经过:患儿反复发烧,咳嗽10余天入院,初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2、责任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2)清理呼吸道无效3)体温过高4)潜在并发症

3、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要点。肺炎患儿的生活环境应维持气氛新鲜清洁。小儿得病期间,应谢绝客人来访,非凡是其余人有呼吸道感染时,应与小儿隔离,防止交错感染。居室要定时开窗,使气氛流通,室内不能抽烟,切不能门窗紧闭,造成室内气氛混浊。室内温度宜在18℃左右。

4、病人正确卧位患儿宜取半卧位把头和上半身抬高,这样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卧床时,父母要经常转换患儿的体位,以促使痰液排出。

5.护理期间应加强给患儿补充营养,少量多次地给患儿进食轻易智谋消化的食物,另外,还要注重给患儿补充维生素,以增加小儿身

体的抵抗力。患病期间应尽量让小儿卧床休憩,患儿身体比较虚弱,充沛的休憩有利于小儿身体的康复。

6、健康教育评价:问患者家属如何防止支气管肺炎?加强营养,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过热。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让小孩到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第二篇:儿科查房总结

2002年初,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并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为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协助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我院成立了临床药学室,参与了妇科、产科、儿科及新生儿科等专科的查房工作。现将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儿科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查房方法

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参与儿科的交班,认真听医师交班内容,重点关注夜间及当天入院的危重患者;交班后,跟随主管医师查房,通过查房,积累补充专科医药知识,及时掌握各种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培养临床思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帮助。

药师除了参与临床查房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药学查房,对于特殊人群、危重患儿、治疗方案复杂、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重点观察,并书写药历。药历书写内容应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号、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临床诊断、本次住院用药记录、查体情况、相应的临床检验指标、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日志,药物治疗总结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参与临床实践的内容

1、查房内容

查房前了解该患儿的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临床诊断、主要检查结果及入院后所用药物,并做相应记录。查房时关注患儿用药疗效,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询问其改善情况,针对患儿目前状况,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医师查房时更关注患儿的既往史、临床疗效,药师可侧重于用药史、不良反应史,通过药品形状、颜色、包装、商品名等信息,提示、引导患儿尽可能地提供详尽的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以协助临床医师更详细地了解患儿情况。

2、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

对于存在的不合理用药,如重复用药、选药不合理、溶媒不合理、存在较大的肝肾毒性、药品用法用量错误等,向医师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解决方案。

3、及时与科室主任沟通

由于科室主任工作量大,在科内时间相对较少,因而沟通时间相对较少。为了更好的让科室主任了解并支持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定期搜集最新的药物资讯供其参考,如药物不良反应通报、药物警戒、新药信息、最新药物指南等,并将科室内用药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时向其反应,回答其关于特殊药品的供应问题。

4、加强与护士的沟通 查房过程中,观察输液速度、溶媒及药液有无浑浊、有无过敏反应等,如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每次静滴时间不少于1小时,浓度不小于2mg/mL,且不易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热毒宁使用时注意避光,且不易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虽然皮试阴性,但使用时也应多观察,谨防迟发型不良反应;腹泻患儿输液时液体最好不要太凉;平喘药氢化可的松,静滴时患儿会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等醉酒状,应事先跟患者沟通好,以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的患儿,建议护士调慢滴速。

5、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由于我院住院患儿年龄较小,小于5岁的患儿占90%,用药依从性较差,如果患儿家长不配合,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我院住院患儿大多为支气管肺炎和脑炎,患儿住院期间往往需要静脉使用多种药物,用药之前应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焦急的心情,同时还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根据不同疾病给予正确的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诊。药师运用所掌握的药学信息,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儿家长讲解用药知识,包括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如长期反复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可能存在过敏性支气管炎,可以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孟鲁司特片,连服2个月,这样的患儿抵抗力较差,可服用施保利通片,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发热不能急着用退烧药,儿童的正常体温较成人高一些,一般不超过37.4℃,都不叫发烧,一般超过38.5℃,才建议使用退烧药,一般4-6小时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3天,体温仍不下降者,建议到医院就诊。

6、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目的存在理解认识错误,未充分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工作。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和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宣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时通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认真协助填写不良反应报表,使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得到记录和上报,按季度在药讯上汇总本季度内国家不良反应中心公布不良反应信息及本院上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7、查找资料,解答提问题

尽量即刻、准确解答医护人员或患儿家长的提问,对于不能立即回答的疑问,回科后及时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或咨询药学专业方面的专家,予以解答。

三、发展方向

1、传统的药学教育主要专注于药物的结构、药代学、药效学知识的传授,缺乏人体解剖、检验学、临床知识的教导,而临床科室是根据人体解剖学来划分的。因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前,要学习心内科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临床知识,疾病治疗指南、疾病治疗进展的新药新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结果评价;掌握常用专科药品的药效学、药动学、时辰药理、遗传药理知识、熟悉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以药理学分类为依据进行临床实践更容易尽快参与到临床。例如,以降压药为切入点,首先掌握我院所有降压药的药效学、药动学知识,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然后到临床中观察心内科室所有应用降压药的病历,进行一一对照,既有针对性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可很快进入临床治疗实践,发现潜在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2、通过医学查房,发现临床医师的专科用药知识丰富,而且对专科用药物的实际临床疗效有第一手资料,但对专科以外的药物知识较匮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临床药师,不仅需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了解相关的医学、检验和特殊诊断知识,更要对最新疾病指南、药物治疗进展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好地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但由于临床药师的临床用药经验少,对相关疾病和检验、检查结果缺乏了解。因此,临床药师需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医学及检验学知识、认真阅读病历、加强与临床医师交流、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用药情况,以增强药学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

总之,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参与临床查房、参与危重病个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切实融入到临床人员的治疗团队中,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治疗成本及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发挥了专科临床药师的作用。但是,临床药师也存在自身知识不足,应弥补临床医学、检验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与医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三篇:产、儿科双查房制度

产、儿科医生双查房

儿科医师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一、产、儿科住院医师每天上午查房一次。

二、主治医师对本病区病儿的诊治全面负责、组织产、儿科医生共同查房每周两次,重点病员随时共同查房。

三、上级医师查房时,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邀请会诊。

四、高危妊娠,病理产科,儿科医师必须进产房、手术室参与和组织对新生儿接生和抢救工作。

第四篇:妇产科、儿科查房制度

1、 住院医师每日查房两次,上午10:00进行早查房,下午15:00进行晚查房。

2、 早查房由产科医生巡视所有新生儿,护士长安排产科护士书写交班记录,记录相关信息,如有异常,电话通知或写会诊单请儿科会诊。

3、 晚查房由儿科医生巡视所有新生儿,产科医生或护士可陪同查房,重点巡视待诊断及新患儿。

4、 儿科建立新生儿交班本,对新生儿健康档案进行管理,记录胎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相关情况。

5、 早产、胎膜早破、高危产妇等有情况的孕妇,提前通知儿科陪同分娩监测、新生儿急救等。

第五篇:儿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

儿科实习生教学查房

时间: 年 月 日上午09:30-10:10 地点:儿科病房

床号15床

姓名

主持者: 主治医师,记录者: 主治医师 参加人员:医师及全体实习生。 学习内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实习同学汇报病史:略。

一、 总结病史汇报情况:基本病史情况汇报清楚,对重点体查未详细提及。

二、 查体肝脾触诊:单手、双手、钩指触诊。

触诊肝脏时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等。

小儿正常肝脾脏触诊范围:

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婴儿在第4肋间),腋中线在第7肋间,肩胛线在第9肋间。一般1-2岁时,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2cm,3岁以上绝大部分不能触及。

正常新生儿脾脏可在左肋下1-2cm,5-6个月的婴幼儿偶可触及,1岁以后脾脏不应摸到。正常脾脏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的第9-11肋间,质地柔软。

轻中重分度:轻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以内;中度:肋缘下3cm以上至脐;重度:肝超过脐水平;极重度:肝脏大多已入骨盆,并横过中线。

三、 传单概念:EB病毒所致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

四、 流行病学: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春初为多,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罕见。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在唾液腺及唾液中,口口传播是重要途径。6岁以下大多轻型或隐性感染,15岁以上症状典型。

婴幼儿典型病例很少,主要是不能对EB病毒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

五、 病理及发病机制:

1) EBV属疱疹病毒科Y亚科中唯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是线性双链DNA病毒,EBV特点是:亲淋巴细胞性和亲上皮细胞性。

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C3a受体,与EBV受体相同)。 回顾免疫学相关知识: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和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呈递细胞(APC):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2)树突状细胞(DC)2)B细胞;

淋巴细胞:根据细胞功能和膜表面标志的不同分为:1)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2)B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T细胞根据CD分子分类:CD3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的表面;

CD4+T细胞和CD8+T细胞;

根据功能分类:1)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毒性T细胞(Tc):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3)调节性T细胞(Tr)

适应性免疫应答:感染早期,病原体未完全清除,巨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异物传递给T、B细胞,诱导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发挥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识别: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即开始活化; 活化阶段:T细胞表达的TCR(T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识别受体)只能识别小分子抗原肽,对大分子蛋白质性抗原必须经抗原提呈细胞(APC)处理,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并与APC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相结合后,转运至APC的表面,才能被TCR识别,产生活化的第一信号;

效应阶段: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其效应是杀伤抗原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2) EBV进入口腔后首先在口咽部淋巴组织中B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结:T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约占25%。脾脏:B淋巴细胞约占脾脏中淋巴细胞的60%,T细胞约占40%。),继而入血,出现病毒血症,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B细胞多克隆活化,受感染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转化为细胞毒效应细胞而直接破坏感染EBV的B细胞。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就是这种具杀伤力的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受感染的B细胞两种命运:1)增殖性感染(细胞溶解性感染):因溶解感染而释放出病毒颗粒,繁殖出EBV进而感染周边上皮细胞与B淋巴细胞,将感染扩大。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EBV感染性疾病如:传单。2)非增殖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和恶性转化两个阶段:静止的记忆B淋巴细胞被认为是EBV持续存在的场所,在一定的条件和某些诱导因素作用下,潜伏的EBV基因组可被激活而转化为增殖性感染。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和EBV相关性恶性肿瘤性疾病,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平滑肌瘤、淋巴瘤、胃癌等。

3) 除T、B细胞交互作用,还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免疫病理因素。毒T淋巴细胞除了杀伤受感染B淋巴细胞,还侵犯组织器官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

4) 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是本病基本病理特征。(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侵润)

六、 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大多10天,青年期达30天。

1.发热,大多是出现发热,体温在38.5-40度之间,无固定热型,中毒症状多不明显;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伴有咽痛;

3.淋巴结肿大,均有,病程第一周出现,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很少超3cm,中等硬度,无黏连及明显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热退后数周消退,如果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腹痛。

4.肝脾肿大:20%-60% 肝大,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脾轻度肿大,伴疼痛及压痛。

5.皮疹:约10%患者出现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以丘疹及斑丘疹常见,多见于躯干部位, 1周内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也不留色素。本病病程2-3周。

七、 并发症:重症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少部分咽部合并细菌感染。

八、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早期(发病1周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1周后白细胞总数逐渐升高,一般为10-20×10^9/L,单个核细胞增多为主,占60%以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0%以上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复合物作用有关。

2.血清学检查: 1)EBV特异性抗体检测:衣壳抗原(VCA)IgM阳性提示新近感染标志,多在4-8周后消失。早期抗原(EA)IgG 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标志。

2)嗜异凝集试验:起病1-2周,血清中出现一种IgM型嗜异性抗体,能凝集绵阳或马红细胞,效价高于1:64经豚鼠肾吸收后仍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3)EBV-DNA检测:血清中存在高浓度EBV-DNA,提示病毒血症。

九、 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EB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十、 鉴别诊断:与其他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甲肝病毒、风疹病毒、疱疹性咽炎)所致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又名:类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占5%-10%)鉴别。

传单综合征:有1)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皮疹、肝功能受损。2)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0%以上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且EB病毒感染证据阴性(即嗜异凝集试验阴性或嗜异凝集试验阳性而豚鼠肾吸附后试验转为阴性或抗EB病毒抗体阴性),应诊断为传单综合征。 十

一、 治疗: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对症治疗,如肝炎症状安病毒性肝炎对症治疗;脾大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与腹部接触。抗细菌治疗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忌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抗病毒治疗:1)阻碍DNA多聚酶合成的药物:阿昔洛韦800mg/kg.d,分4次,连用5天。更昔洛韦10mg/kg.d,分2次静滴,2)细胞因子:a-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且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强杀伤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 有助于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清除EBV及EBV感染细胞。

重型患者发生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是,应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强的松1mg/kg.d,第二周逐渐减量而停用。中毒症状明显是,丙球 400mg/k.d,每日一次,连用4-5天。 十

二、 预防:正研制EB疫苗,尚用于EBV感染的相关的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 十

三、 总结:通过这次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教学查房可以加深实习生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加强诊断与治疗的认识。 最后感谢家属与患儿的 配合!

CY

上一篇:第一套练习题范文下一篇:电影学习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