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明确规定

2024-04-20

商标法明确规定(精选10篇)

篇1:商标法明确规定

附2:

商标法关于商标使用的规定(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条 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十条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二)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四)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五)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七)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

(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第四十四条 使用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 1

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一)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

(二)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

(三)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

(四)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

第四十五条 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或者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第四十六条 注册商标被撤销的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一年内,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申请注册,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八条 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一)冒充注册商标的;

(二)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

(三)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第四十九条 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的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做出的罚款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七条 使用注册商标,可以在商品、商品包装、说明书或者其他附着物上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注册标记包括(注外加○)和(R外加○)。使用注册标记,应当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

篇2:商标法明确规定

新修改的《商标法》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违反者将面临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及十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该规定可视为是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异化历史进行拨乱反正,将其从所谓的“荣誉称号”重新拉回“法律事实”的立法努力。

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篇3:商标法明确规定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许瑞表谈到, 中国商标法1982年制定, 先后于1993年和2001年两次修改, 本次修正案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 增加声音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增加“一标多类”商标注册申请新方式;开放了商标注册的电子申请;增加商标局与申请人的商标审查沟通程序;增加商标审查与审理工作的法定时限;重新构架商标异议程序。

其次, 规定只有商标局、商评委及人民法院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才能认定驰名商标, 并明确驰名商标不能用于广告宣传、展览及其他商业活动;规定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的,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禁止抢注因业务往来等关系而明知他人已经在先使用的商标;规定商标注册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实际使用的, 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增加商标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 要求其保守委托人的商业秘密, 不得代理具有抢注情形的商标注册申请, 不得注册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以外的商标。

第三, 明确故意为侵权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属于商标人侵权行为;提高商标侵权行为罚款的数额, 增加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对“5年内实施2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应当从重处罚”。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 可以判定惩罚性赔偿;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 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 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 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将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判定的法定赔偿额上限从人民币50万元提高的300万元。

篇4:商标法明确规定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几种情形,其中包括:

1.申请商标同中国的、外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近似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第一款第一、二项之规定);

2.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第一款第八项之规定);

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第二款之规定)。

就该条款如何在实际案例中具体运用,笔者在此与大家探讨如下,主要是想通过分析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简称商评委)以及法院审理的几个案件来阐述行政机关和法院在实际案件中是如何适用上述禁止性规定的。为方便大家审阅,现举例说明如下。

1.2012年3月22日,盛世中国烟草国际集团(澳门)有限公司(简称盛世中国)提出第10661558号“”商标(简称申请商标)的申请,指定在第34类“烟草;雪茄烟”等上。针对该商标的注册,商标局认为,申请商标中的“SHENGSHI ZHONGGUO”与我国国名近似,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从而驳回了该商标的注册。盛世中国遂向商评委提交复审申请,商评委维持了商标局的驳回决定。因不服商评委裁定,盛世中国又向法院提出了诉讼。一审法院维持了商评委的决定,判定申请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而在二审中,虽然法院终审也驳回了盛世中国的诉讼请求,维持一审判决,但依据的则是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二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此处所称的“同中国的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是指该标志作为整体同我国国家名称或者近似。如果该标志含有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经与其他要素结合,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再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则不宜认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就本案而言,申请商标虽然含有我国国家名称“中国”,但该标志整体上并未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构成近似。商评委的决定及一审判决认为申请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据此驳回申请商标的注册不妥。《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则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而在判断有关标志是否属于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时,一般应当考虑该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本案中,申请商标的构成要素中含有我国的国家名称,如果允许此类商标予以注册并作商业使用,将导致国家名称的滥用,损害国家尊严,亦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因此,申请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依法不应予以核准注册。

从上述案例可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所作的决定和判决虽相同,但适用的法律依据明显不同。二审法院认为,虽然申请商标中含有“中国”及其汉语拼音“ZHONGGUO”,但由于整体构成并未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故未违反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这和商标局、商评委以及一审法院的观点不同。二审法院的关注点在于,申请商标的构成要素中含有我国的国家名称,如果允许此类商标予以注册并作商业使用,将导致国家名称的滥用,不仅损害国家尊严,还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从而认定,申请商标的注册违反了第十条第(八)项之规定,并据此驳回了盛世中国的诉讼请求。

而从上述判决,就得出“一切含有‘中国文字的商标都会损害国家尊严,亦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从而不能获得注册”的结论明显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如果一个商标中含有“中国”二字,但是整体含有显著的文字从而不会使消费者认为“中国”是该商标的显著部分,而仅表示商品或服务来源于中国时,这样的商标仍是可以注册的。

2.对于含有外国国家名称的标志,如果和该外国国家名称构成近似,那么根据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该标志将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但如果同样的标志在该外国已被核准注册,该标志可以在我国使用和注册。但是,如果在该外国被核准注册的商标与在我国申请的商标差别明显,该申请商标就不能视为该外国政府同意在我国申请的商标。在第6272283号SWISSGEAR商标异议一案中,商标局、商评委、一审、二审法院就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认定:“被异议商标由文字‘SWISSGEAR构成,其中‘SWISS的中文含义可译为‘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与瑞士国家名称相近似,故被异议商标构成与瑞士国家名称近似的标志”。虽然被异议人威戈公司证明其“SWISSGEARBYWENGER”商标在瑞士获准注册,但其不能证明瑞士政府同意威戈公司将“SWISS”作为商标的识别部分在中国注册。因此,被异议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情形。笔者就该案具体分析如下:被异议商标SWISSGEAR,其中的“SWISS”可译为“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GEAR”则可译为“齿轮、设备、用具、器械、装置”等。显然,“GEAR”使用在第8类“手工操作的手工具”等商品上描述了商品的功能、用途等特点,显著性较弱。而对于中国公众而言,被异议商标整体上并未形成强于瑞士国名“SWISS”(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的含义,它易被识别为“SWISS”和“GEAR”的组合。而且被异议人提供的在瑞士获得注册的商标是“SWISSGEAR BY WENGER”,显然与被异议商标不同,其中的“SWISS”并没有被认为是商标中的识别部分(笔者认为,“WENGER”应被视为该商标的显著识别文字)。因此,商标所有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瑞士政府同意其商标“SWISSGEAR”的注册或同意将“SWISS”作为商标的识别部分在中国注册。

3.另外,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那么,在实际案件审理中,行政和司法机关又是如何判定一个商标是否违法了该条款呢?

笔者找到了一个案例,详述如下:上海卡莎布兰卡服饰有限公司(简称卡莎公司)2011年4月22日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指定使用的商品为国际分类第12类的汽车、行李车等,商标局以申请商标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该城市名称属于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申请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为由,依据第十条第二款驳回了申请商标的注册申请。卡莎公司向商评委提出了复审,商评委认为:申请商标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用作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申请商标使用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商评委驳回了该申请商标。卡莎公司不服该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具有不良影响的标识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本案中,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申请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因此,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之后卡莎公司提出了上诉,北京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人民法院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时,应当考虑该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考虑到本案中,申请商标由汉字“卡莎布兰卡”组成,该商标标志本身及其构成要素不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因此,申请商标的申请注册并不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商评委决定和一审判决对此认定有误。同时,二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本案的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与我国相关公众知晓的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而外文名称出现中文音译上的差异亦属正常。没有证据证明“卡莎布兰卡”具有除地名之外的其他固有含义和经过使用形成的直接指示特定商品来源的含义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指示了特定的地点或地区,不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意义,因而不具有商标的属性,依法不应当予以注册。

篇5:商标复审规定

中华商标超市:

中华商标超市网品牌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商标交易平台,是中国第一家提供商标全流程(商标策划、战略、评估、交易、融资等)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现每年为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超过六千件商标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平台。中心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并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旗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拍卖公司、招投标公司等专业会员单位支持,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系统、全流程、高效率的商标金融服务。中华商标超市网,多年信誉累积,数万成功案例,现已成为商标转让成功率最高同时也是客户首选的商标交易平台。中华商标超市网以大量的商标资源、专业的商标交易服务、原创的行业内深度资讯、活跃的商标论坛成在众多商标网站中独树一帜。中华商标超市网采取多种方式充分盘活现有商标资源,让闲置的商标财富迅速转化成企业所需的现金流,同时通过现有商标的深度开发和使用,让急于申请商标的企业或个人以最快的速度用上自己需要和满意的商标,节省申请商标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商标注册申请人申请商标复审的相关规定

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如果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做出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复审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篇6:商标法明确规定

(一)日期:2013-10-12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审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商标法将于2014年5月1日实施。此次修改商标法旨在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商标法律制度的作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1982年制定,分别于1993年和2001年进行修改,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颁布的第一部知识产权专门法律。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商标累计申请量、累计注册量分别为1221万件、817.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已达680.8万件,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开始意识到现行商标法中的有些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程序繁琐、商标确权授权案件审查时间长、恶意注册商标现象常常发生、商标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等。针对这些情况,此次修改主要体现出了以下亮点:

明确商标案件审查审理期限

1.缩短商标注册审查周期

目前,一件商标从提交申请到初步审定公告,大概需要12个月至1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此次修改商标法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公告。”通过立法,将9个月作为审查商标注册的法定时间,大大缩短了审查周期。

2.明确驳回复审审查期限

“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目前,此类案件常常需要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通过立法明确审查时限,将提高驳回复审案件审查效率。

但是,提交驳回复审的期限仍然没有改变,即自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驳回通知15日内提交复审。申请人尤其是外国申请人常常因为时间太短而不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作出复审决定,甚至耽误了复审期限而丧失了复审机会。

3.缩短异议案件审查时限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自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4.宣告商标无效的审查时限

修改的商标法以立法的方式缩短并明确了行政程序的审查审理期限,旨在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简化行政程序,便利了申请人和当事人确权和授权的行政诉求。

简化商标确权授权案件程序

1.增加“一标多类”申请方式

修改的商标法增加了“一标多类”申请方式,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一标多类的申请方式为申请人提供更多的申请方式,完善申请途径,同时降低商标申请人的注册成本,简化了商标申请程序,与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体系保持一致。

2.增加商标审查意见书程序

在审查过程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需要说明或者修正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做出说明或者修正。申请人未做出说明或者修正的,不影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做出审查决定。这种做法有利于申请人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及时沟通,修改商标申请内容,避免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使商标顺利通过审查。

3.完善商标注册异议制度

修改的商标法将商标异议分为绝对条件和相对条件异议两种类型。绝对条件的异议主体资格界定为任何人,异议理由限定为违反商标法第十条(合法性)、第十一条(显著性)、第十二条(功能性)规定;相对条件的异议主体限定为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异议理由限定为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驰名商标)、第十五条(被代表人被代理人商标)、第十六条第一款(地理标志)、第三十条(在先商标)、第三十一条(同时申请)、第三十二条(在先权利)规定。在现行的商标异议制度之下,没有对异议人主体资格进行限制,造成任何人都可以各种理由对他人商标申请提出异议,从而导致被异议商标不能及时获得商标注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将对商标注册异议进行审查后直接作出准予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为异议不成立、准予注册的,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异议人不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决定,可以通过请求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程序进行申请;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为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被异议人可以申请复审。如果异议裁定不成立,被异议商标予以注册,那么异议人只能通过向商标评审员会提起商标无效;如果异议裁定成立,被异议人可以提出异议复审。

修改后商标法完善了异议制度,有助于减少恶意异议的提交或者滥用异议程序的行为。

4.增加了声音商标注册

在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声音商标均有注册先例。例如:美国Intel公司的Intel inside处理器开机声音、美国米高梅公司的狮吼声音等。此次修改的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此次修改商标法将声音列入可注册商标充分体现了商标识别性的基本职能,也充分接纳了其他国家的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实践,为商标权利人提供声音法律保护,同时保护了消费者认声购物的合法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仍然需要时间做好相应的准备,建立配套的审查机制,从技术上解决声音商标的录制方式、声音商标音频格式及持续时间,以及声音商标的检索和储存机制等。

5.商标续展可以提前一年提交申请

“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现行的做法是提前6个月可以提交续展申请,此法修改给与注册人更多的时间,提早办理续展,避免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忽视了续展申请,导致商标被注销。

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有关重要规定介绍与评述② 发布时间:2013-9-27 8:58:00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商标宣告无效与撤销

1.宣告无效程序

此次修改的商标法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商标宣告无效程序进行了规定:

其一,绝对条件的无效宣告程序:“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其二,相对条件无效宣告程序:“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在先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其三,“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2.明确撤销程序

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或者没有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被撤销的注册商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自公告之日起终止。我国现行商标法没有区分无效和撤销,甚至统称为撤销。根据各国商标法以及法学原理,撤销商标权是基于商标注册后产生的事由,例如注册商标变成通用名称,注册商标不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等事由;而宣告无效是因为商标权取得时即存在瑕疵,例如,注册商标不具有

合法性、显著性、具有功能性,或者与在先权利冲突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改商标法除了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使用的情形被撤销之外,如果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商品的通用名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1.厘清驰名商标保护

此次修改的商标法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为了厘清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此次修改的商标法遵循了“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明确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只有当事人在商标案件中提出保护其驰名商标的申请后,才可以适用相应的规定;同时规定,认定结果仅对该案件有效。

现行的商标法在实践中,造成了将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称号,一种身份的象征,企业和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驰名商标认定,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此次修改的商标法禁止以驰名商标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通过宣传自己的商标是驰名商标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罚款。

2.遏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

此次修改的商标法禁止利用业务往来等关系进行商标抢注行为。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他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这体现了商标因使用而受到保护在立法上的进步,同时通过异议程序遏制了商标抢注行为。

3.限制企业字号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此次修改的商标法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这个规定显然有助于遏制“傍名牌”和“搭便车”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4.引入诚实信用原则

篇7:最高检明确违法行使职权行为规定

《规定》明确18种情形为违法行使职权行为,主要包括:侵犯举报人、控告人、申诉人合法权益的;违法剥夺、限制诉讼参与人人身自由的;违法剥夺、限制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违法采取变更、解除、撤销强制措施的;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警具,或殴打、体罚虐待、侮辱诉讼参与人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未按规定同步录音录像的;隐匿、毁弃、伪造证据,违背事实作出鉴定意见,或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非法搜查,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不回避的;未依法依规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阻碍律师履行法定职责的;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办案的;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利害关系人的;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利害关系人打探案情、通风报信,或者泄露案件秘密的;利用检察权或借办案之机谋取个人利益的;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利用办案之机拉赞助、乱收费或占用房产及交通、通讯工具的;未依法对诉讼活动、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违法行使职权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

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的规定

(12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的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的规定》已经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年12月15日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司法办案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及时纠正办案中发生的违法行使职权问题,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职权,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第三条 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中发生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应当依照本规定进行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

第四条 违法行使职权行为是指以下情形:

(一)侵犯举报人、控告人、申诉人合法权益,或者泄露、隐匿、毁弃、伪造举报、控告、申诉等有关材料的;

(二)违法剥夺、限制诉讼参与人人身自由,或者违反办案安全防范规定的;

(三)违法剥夺、限制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

(四)违法采取、变更、解除、撤销强制措施,或者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或者没有法定事由,超过法定办案期限仍未办结案件的;

(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警具,或者殴打、体罚虐待、侮辱诉讼参与人的;

(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据的;

(七)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未按规定同步录音录像,或者录音录像不规范的;

(八)隐匿、毁弃、伪造证据,违背事实作出勘验、检查笔录、鉴定意见,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

(九)非法搜查,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

(十)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不回避的;(十一)未依法依规保障律师行使知情权、会见权、阅卷权、申请收集调取证据权等执业权利,阻碍律师履行法定职责的;

(十二)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办案纪律干预办案,或者未经批准私自办案的;

(十三)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利害关系人、辩护人、代理人,或者接受上述人员提供的宴请、财物、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的;

(十四)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利害关系人、辩护人、代理人打探案情、通风报信,或者泄露案件秘密的.;

(十五)利用检察权或者借办案之机,通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或发案单位、证人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十六)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利用办案之机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让发案单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报销费用,或者占用其房产或交通、通讯工具等物品的;

(十七)未依法对诉讼活动、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八)其他违法行使职权的情形。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负责人发现本部门和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应当依照规定予以纠正并记录;检察人员发现本部门和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发现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应当责成办案部门依照规定予以纠正并记录。

纠正记录情况属于办案中违反业务工作规范的,向案件管理部门备案;属于办案中违反廉洁从检等检察纪律规定的,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

第六条 控告检察部门对办理案件中涉及违法行使职权问题的控告、申诉、举报,应当依法受理并及时审查。情况属实的,报请检察长决定予以纠正;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

第七条 侦查监督、公诉、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刑事申诉检察、案件管理等部门及负责人发现其他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应当分别情形予以纠正并记录:

(一)情节轻微的,可以向办案部门或者办案人员发出口头纠正通知;

(二)情节较重的,应当向办案部门发出书面纠正通知,提示办案部门及时查明情况并纠正;

(三)情节严重的,应当向办案部门发出书面纠正通知,同时抄送纪检监察机构。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违法行使职权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不得隐瞒、包庇。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投诉、举报或者反映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应当建立登记和及时分析制度。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发生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存入司法档案,做到有据可查。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违法行使职权问题,应当在调查处理后进行内部通报,必要时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责任追究应当根据办案人员发生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事实、情节和后果,以及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作如下处理:

(一)批评教育。采取责令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到上级人民检察院检讨责任等措施。

(二)组织处理。采取暂停执行职务、调离司法办案岗位、延期晋级晋职、责令辞职、免职、调离检察机关、辞退等措施。

(三)纪律处分。对于违纪行为,应当依照党纪处分条例和检察纪律规定给予处分。

(四)刑事处理。对于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办案部门违法行使职权的,应当对办案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根据具体情形追究责任,同时视情依照有关规定对部门进行组织处理并开展专项整改。

对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责任追究适用《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被追究部门或者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本院提出申诉复查,并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复议,由纪检监察机构依规依纪进行。复查、复议期间原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四条 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发生严重违法行使职权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同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应当纳入检察人员业绩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是否遵守法律规定和检察纪律,以及评先选优、晋职晋级、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办案部门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司法办案职责的部门;办案人员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司法办案职责的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

篇8:教育部:明确规定新建学校规模

近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 对未来新建学校的规模做了明确规定。教育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学校布局规划的原则:中小学 (含特殊教育学校) 、幼儿园布局, 要根据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 方便就近入学入园。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区域城镇化进程, 做到中小学、幼儿园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重点做好城市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城乡结合部、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城镇化重点地区的学校布局规划。新建和扩建学校要优先安排到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 基本消除城镇学校的大班额现象,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特点, 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 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 初中和小学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 幼儿园原则上不超过360人。

(《教育旬刊》2012-2)

篇9:商标法明确规定

针对实践中权利人维权成本高、往往得不偿失的现象,草案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的1-3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同时,草案还规定,将在上述三种依据都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酌情决定的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100万元人民币。

草案还增加一项规定:故意为侵权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草案明确对驰名商标实行个案认定、被动保护原则。驰名商标制度是在发生商标争议时,对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提供特殊保护:无论是否已经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均可以依法在一定范围内禁止他人注册、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为此,草案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

另外,草案规定,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篇10:商标法明确规定

津贴制度是为了补偿职工在特殊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额外支出而建立的一种辅助工资形式。

一、津贴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额外的或特殊的劳动消耗,以及保证职工的生活水平不受特殊条件影响而实行的一种工资补充形式,是职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多数是在正常劳动条件下进行,但也有很多工作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井下、高空作业,在有毒有害气体或高温环境中工作以及野外工作等等。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职工,其劳动消耗及生活费用的支出要大于在正常条件下工作的职工。他们的这种额外支出,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而基本工资制度和其它的工资形式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而,必须采用津贴的形式。这对于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弥补职工的额外支出,保障职工的生活水平,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津贴同其它工资形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津贴是一种补偿性的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在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超常劳动消耗和额外支出的一种补偿。

2.大多数津贴所体现的主要不是劳动本身,即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而是劳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差别,主要功能是调节工种、行业、地区之间在这方面的工资关系。

3.津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往往是一事一贴。多数津贴是根据某一特定条件,为了某一特定要求而制定的,这与工资制度综合多种条件与因素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确定津贴的条件、范围、对象时,界限必须十分明确。

4.津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工作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象标准工资那样,一经确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变动。

建立合理的津贴制度,对于鼓励职工到生产急需而工作条件又十分艰苦的地区或工作岗位工作,对于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增强职工的体质,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津贴是企业内部分配的重要手段。在逐步建立的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除了某些涉及全局而必须由国家统一制定、管理的津贴、补贴以外,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在按规定提取的本单位工资基金(效益工资或奖励基金)范围内,对在特殊劳动条件下工作的职工实行津贴制度,及时而准确地对他们的额外支出给予合理补偿。从而更好地体现津贴的特点,以进一步搞好内部分配,合理调节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

2.津贴是国家对工资分配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之一。国家通过制定某些必须由国家建立的津贴、补贴,可以调节不同地区、行业之间职工的工资关系。例如,国家通过制定林区津贴、井下津贴、海岛津贴、艰苦台站津贴等,起到了照顾在林区、井下、海岛、艰苦台站工作的职工的生活,鼓励职工在艰苦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宏观调节的作用。

二、津贴的种类

津贴的名目很多,从津贴的管理层次区分,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部门统一制定的津贴、补贴; 另一类是企业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

国家统一建立的津贴,一般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企业自建的津贴,一般在企业留利的奖励基金或效益工资中开支。

按津贴的性质区分,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岗位性津贴

岗位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职工在某些劳动条件特殊的岗位劳动,需要支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因而需要建立津贴,对这种额外的劳动消耗进行补偿。这种类型的津贴具体种类最多,使用的范围最广。例如,高温津贴,是对从事高温繁重劳动的工人建立的临时性补贴。冶金企业中的炼铁、烧结、炼焦、炼钢、轧钢等工种,根据其作业环境的温度、辐射热强度和劳动繁重程度的不同。建立甲、乙、丙不同标准的津贴。另外还有有毒有害津贴、矿山井下津贴、特殊技术岗位津贴、特重体力劳动岗位津贴、夜班津贴、流动施工津贴、盐业津贴、邮电外勤津贴等,都属于岗位性津贴。

(二)地区性津贴

地区性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下生活费用的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如林区津贴,是为了照顾林区森林工业职工的生活,鼓励职工在林区安心工作,发展林业生产而建立的津贴,并根据林区的具体条件和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不同的标准。另外还有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寒山区津贴、海岛津贴等。这类津贴一般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所在地区如属这些津贴的执行范围,即可照章执行。

(三)保证生活性津贴

保证生活性津贴是指为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和补偿职工生活费用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肉价补贴、粮价补贴等等。这类补贴具体种类不多,主要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属于执行范围的,即可照章执行。有些企业根据需要,在内部也建立了少量这类补贴,如房租、水电补贴等。

三、津贴制度的制定和管理

(一)建立津贴制度的原则

企业在建立津贴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符合以下目的,即津贴必须是对职工在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特殊劳动消耗的补偿,是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而采取的特殊办法。不符合这一目的,就不应建立津贴。其次,企业建立津贴制度,要符合按劳分配原则,要做到六个有利:即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鼓励职工到艰苦条件下劳动;有利于鼓励职工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职工提高专业技能;有利于职工内部团结合作;有利于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另外,在确定津贴的范围、种类以及标准时,还应与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标准统筹考虑。如果在工资标准上已经对劳动条件差别等因素考虑了并适当体现了的,一般就不宜再建立有关津贴,以免重复享受,即使有必要建立,标准也不能定得过高。

(二)津贴制度的建立

企业在建立津贴时,要做好三项工作:

1.确定建立津贴的条件。凡是要求建立津贴的单位或工种,必须对有关的条件和环境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有的还要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测定,如有毒有害成份的含量等。就是说,建立每一项津贴,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和科学的根据。

2.规定津贴的种类和实行的范围。要对相近工种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全面权衡,再决定津贴的种类,并确定哪些工种、岗位可纳入实行津贴的范围。否则,就会出现该享受的享受不上,不该享受的却享受了,以致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在津贴的条件、范围、对象等问题上要规定得十分明确、具体,执行时便于对号入座,一般不宜留有伸缩和变通的余地,以免造成执行中的混乱。

3.制定津贴的标准和发放办法。津贴标准有两种制定方法,一种是按照职工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率制定;另一种是按绝对额制定。这两种制定方法,适应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说,对于保证职工实际工资水平和为保障职工生活的津贴,按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率制定比较适宜;其它性质的津贴,按绝对数制定比较恰当。在确定津贴标准时,除了应与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标准统筹考虑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职工在特殊条件下劳动的繁重程度;二是在特殊条件下劳动对职工身体的危害程度;三是职工在特殊条件下劳动生活费用支出增加的程度。另外,还曾考虑劳动保护设施情况、工作时间的长短等不同情况。一般来说,特殊条件下劳动强度越大,对身体危害越严重,生活费用越高以及劳动保护设施越差的工种或岗位,规定津贴标准应适当高一些;反之,则应低一些。

(三)津贴制度的管理

上一篇:叶堡学区支教教师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洞小第一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