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的规定

2024-04-19

商标法的规定(通用11篇)

篇1:商标法的规定

附2:

商标法关于商标使用的规定(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条 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十条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二)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四)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五)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七)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

(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第四十四条 使用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 1

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一)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

(二)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

(三)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

(四)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

第四十五条 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或者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第四十六条 注册商标被撤销的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一年内,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申请注册,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八条 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一)冒充注册商标的;

(二)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

(三)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第四十九条 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的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做出的罚款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七条 使用注册商标,可以在商品、商品包装、说明书或者其他附着物上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注册标记包括(注外加○)和(R外加○)。使用注册标记,应当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

篇2:商标法的规定

新修改的《商标法》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违反者将面临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及十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该规定可视为是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异化历史进行拨乱反正,将其从所谓的“荣誉称号”重新拉回“法律事实”的立法努力。

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篇3:商标法的规定

TRIPS协议是建立在现有重要知识产权条约基础之上的协定,它将WTO全体成员所必须遵守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最低标准的规定。因此,WTO各成员的国内立法不得低于协定的保护水平,当然,各成员也可以通过其国内立法提供高于协定的保护水平,但这不是义务。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TRIPS协议是第一个引入“刑事程序”以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的国际协定。TRIPS协议第61 条对刑事诉讼程序作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要求全体成员应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刑事程序的救济措施,以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惩处;至少对故意以商业规模假冒商标或盗版行为予以刑事惩处。可采用的刑罚的类型应当包括监禁、罚金,或这两者并处;惩罚的程度以符合适用严重罪行的惩罚标准为限。(2)在适当的场合,可采用的措施应当包括扣留、没收或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任何主要用于从事犯罪活动的原料和工具。(3)各成员还可以规定将刑事程序及刑事惩罚适用于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特别是故意以商业规模侵权的情况。以上论述其实就是对刑事制裁范围、刑种及施刑幅度的具体规定。

二、中国商标权刑事立法的不足

目前中国立法一直在加大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也逐渐重视商标权的保护,不断加强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不利于对商标权的全面保护,从而让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通过考察TRIPS协议与中国的相关规定,可发现中国当前的商标权刑事立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保护范围狭小,仅把注册商品商标作为其规制对象,而把注册服务商标、“两同”侵权行为、反向假冒行为排除在外,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足;(2)仅根据违法所得作为追诉的标准,不利于保护被假冒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3)法定刑设置上,三种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的罪名设置了相同的法定刑,对罚金刑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为了全面履行入世诺言,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革新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解决上述问题,迫在眉睫。

三、中国商标权刑事立法的完善

(一)扩大保护范围

1.应当把服务商标列入刑法保护的范围。“服务商标又称服务标记或劳务标志,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为将自己提供的服务与他人提供的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标志。”TRIPS协议对商标的定义包括服务商标,规定对具有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的行为给予刑事程序和处罚,这就说明TRIPS协议不仅对商品商标,也对服务商标给予相同的刑事保护。虽然中国2001 年《商标法》第4 条第3 款规定“本法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第54 条又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但是,因为刑法中没有明文将侵犯服务商标规定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事责任只能符合刑法明确的构成要件才能实施。所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定为注册商品商标,而不包含注册服务商标,中国刑法没有对服务商标给予保护不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商标权刑法保护范围过窄显然不利于对服务商标的专用权人的保护。

2.应当把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列入刑法保护的范围。商标的反向假冒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以低价买入他人已注册的商品,用自己或别人的注册商标(通常是驰名商标)进行贴标之后高价卖出的行为。”反向假冒的危害十分严重,这种行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有损“驰名商标”的商誉,侵犯原厂家或经营者的利益。其社会危害性不比普通假冒商标行为差。TRIPS协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反向假冒罪,但为成员方立法提供指导方向,规定反向假冒犯罪行为如果达到“具有商业规模的故意这个要求”的,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国刑法保护范围没有包括反向假冒的行为,仅在修订后的商标法中禁止了该行为。

3.应当加强驰名商标的刑事保护。驰名商标最先出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是指通过长时间使用而被大众广泛知晓并获得很好的商誉的商标。国际上对未经注册的驰名商标通常采用“使用在先”原则,TRIPS协议第16 条第2、3 款进一步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驰名的服务商标,把保护范围延至不类似的商品和服务上,并明确各成员国对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原则性规定。相比之下,中国刑法仅对注册商标给予保护,而不包括未注册的,即使是驰名商标。驰名商标即使未注册也是在国际或地区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的商标,一旦被假冒,给社会和企业造成的破坏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刑事立法来规范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

4.应当将“擅自在同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擅自在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入刑。在“类似商品”和“近似商标”的假冒情形下,依一般人水平是难以辨认的,凭此,这两种情况下的假冒都会弱化商标功能,混淆消费者,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失范,其社会危害性不逊色于“两同”情况的假冒。因此,在本罪立法中增加“类似商品”和“近似商标”的规定,不仅严密了中国的刑事法网,使假冒商标犯罪分子难以逍遥法外,而且体现了中国刑法保护的公平性,符合当今世界立法的潮流。

(二)犯罪成立条件的完善

商标权犯罪是结果犯,刑法第213 条和第215 条是以“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为要件,而第214 条是以“销售金额数额”的较大或巨大为要件。中国刑法对商标权犯罪的定罪标准并不是侵权给商标权利人造成的损失数额,而是将违法所得作为追诉标准。虽然违法所得数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危害程度,但不应成为唯一的追诉标准。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为例,由于销售出去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将在市场上流通,对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程度极大,许多厂家因为商品被假冒导致失去商誉,无法收回之前开发所投入的财力、人力等资源而损失惨重甚至破产。显然仅以违法所得作为犯罪的追诉标准有违TRIPS协议“适用于同等严重性的犯罪所受到的处罚水平一致”的标准。

(三)法定刑设置的完善

1.中国刑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以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这三项罪设置了相同的法定刑。但是它们的社会危害性是不同的。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危害程度相对大,因为其对商标权人的侵害是直接的。而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危害程度相对小,因为其是间接侵害商标权,是在前两种行为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的,没有前面两种假冒、制造行为就不可能有后面的销售行为。中国刑法给予相同的法定刑是不科学的,也违背了TRIPS协议第61 条“可使用的救济应包括足以起到威慑作用的监禁和/ 或罚金,并应与适用于同等严重性的犯罪所受到的处罚水平一致”的要求。

2.TRIPS第61 条规定,“在设当情况下,可使用的救济还包括……主要用于侵权活动的任何材料和工具。各成员国可规定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其他处罚”。国外很多国家都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资格刑,如法国《知识产权法典》规定,“法院可判令侵权单位不超过五年的全部或部分以及最终或临时停业。”与此相比,中国刑法对于侵犯商标权犯罪的处罚只采用了自由刑和罚金刑,这对于建立健全商标侵权犯罪刑法体系,有效打击商标侵权犯罪是不利的。资格刑与罚金刑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对犯罪人利用某种合法职业进行犯罪的特点,剥夺其短时间或长时间甚至终身从事某职业的资格,避免其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犯罪。

四、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市场逐渐开放,国际贸易日益增加,商标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商标侵权和商标犯罪现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此背景下,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内法亟待与国际相协调,只有建立完善的商标权保护的刑事法律体系,才能有力地打击国内国际商标侵权犯罪,保护商标所有权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而要与国际相协调,我们必须依照TRIPS协议,全面审视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选择和采取适合实施TRIPS协议的方式与对策。

摘要: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不断加强,法律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依据TRIPS协议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完善和调整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TRIPS协议下中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应在保护范围上将服务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类似商品”、“近似商标”侵权行为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在犯罪成立条件上综合考虑销售金额与被害人损失,在刑种设置上增设资格刑。

篇4:商标法的规定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几种情形,其中包括:

1.申请商标同中国的、外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近似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第一款第一、二项之规定);

2.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第一款第八项之规定);

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第二款之规定)。

就该条款如何在实际案例中具体运用,笔者在此与大家探讨如下,主要是想通过分析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简称商评委)以及法院审理的几个案件来阐述行政机关和法院在实际案件中是如何适用上述禁止性规定的。为方便大家审阅,现举例说明如下。

1.2012年3月22日,盛世中国烟草国际集团(澳门)有限公司(简称盛世中国)提出第10661558号“”商标(简称申请商标)的申请,指定在第34类“烟草;雪茄烟”等上。针对该商标的注册,商标局认为,申请商标中的“SHENGSHI ZHONGGUO”与我国国名近似,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从而驳回了该商标的注册。盛世中国遂向商评委提交复审申请,商评委维持了商标局的驳回决定。因不服商评委裁定,盛世中国又向法院提出了诉讼。一审法院维持了商评委的决定,判定申请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而在二审中,虽然法院终审也驳回了盛世中国的诉讼请求,维持一审判决,但依据的则是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二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此处所称的“同中国的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是指该标志作为整体同我国国家名称或者近似。如果该标志含有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经与其他要素结合,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再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则不宜认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就本案而言,申请商标虽然含有我国国家名称“中国”,但该标志整体上并未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构成近似。商评委的决定及一审判决认为申请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据此驳回申请商标的注册不妥。《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则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而在判断有关标志是否属于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时,一般应当考虑该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本案中,申请商标的构成要素中含有我国的国家名称,如果允许此类商标予以注册并作商业使用,将导致国家名称的滥用,损害国家尊严,亦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因此,申请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依法不应予以核准注册。

从上述案例可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所作的决定和判决虽相同,但适用的法律依据明显不同。二审法院认为,虽然申请商标中含有“中国”及其汉语拼音“ZHONGGUO”,但由于整体构成并未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故未违反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这和商标局、商评委以及一审法院的观点不同。二审法院的关注点在于,申请商标的构成要素中含有我国的国家名称,如果允许此类商标予以注册并作商业使用,将导致国家名称的滥用,不仅损害国家尊严,还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从而认定,申请商标的注册违反了第十条第(八)项之规定,并据此驳回了盛世中国的诉讼请求。

而从上述判决,就得出“一切含有‘中国文字的商标都会损害国家尊严,亦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从而不能获得注册”的结论明显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如果一个商标中含有“中国”二字,但是整体含有显著的文字从而不会使消费者认为“中国”是该商标的显著部分,而仅表示商品或服务来源于中国时,这样的商标仍是可以注册的。

2.对于含有外国国家名称的标志,如果和该外国国家名称构成近似,那么根据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该标志将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但如果同样的标志在该外国已被核准注册,该标志可以在我国使用和注册。但是,如果在该外国被核准注册的商标与在我国申请的商标差别明显,该申请商标就不能视为该外国政府同意在我国申请的商标。在第6272283号SWISSGEAR商标异议一案中,商标局、商评委、一审、二审法院就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认定:“被异议商标由文字‘SWISSGEAR构成,其中‘SWISS的中文含义可译为‘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与瑞士国家名称相近似,故被异议商标构成与瑞士国家名称近似的标志”。虽然被异议人威戈公司证明其“SWISSGEARBYWENGER”商标在瑞士获准注册,但其不能证明瑞士政府同意威戈公司将“SWISS”作为商标的识别部分在中国注册。因此,被异议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情形。笔者就该案具体分析如下:被异议商标SWISSGEAR,其中的“SWISS”可译为“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GEAR”则可译为“齿轮、设备、用具、器械、装置”等。显然,“GEAR”使用在第8类“手工操作的手工具”等商品上描述了商品的功能、用途等特点,显著性较弱。而对于中国公众而言,被异议商标整体上并未形成强于瑞士国名“SWISS”(瑞士的、瑞士人的、瑞士文化的)的含义,它易被识别为“SWISS”和“GEAR”的组合。而且被异议人提供的在瑞士获得注册的商标是“SWISSGEAR BY WENGER”,显然与被异议商标不同,其中的“SWISS”并没有被认为是商标中的识别部分(笔者认为,“WENGER”应被视为该商标的显著识别文字)。因此,商标所有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瑞士政府同意其商标“SWISSGEAR”的注册或同意将“SWISS”作为商标的识别部分在中国注册。

3.另外,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那么,在实际案件审理中,行政和司法机关又是如何判定一个商标是否违法了该条款呢?

笔者找到了一个案例,详述如下:上海卡莎布兰卡服饰有限公司(简称卡莎公司)2011年4月22日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指定使用的商品为国际分类第12类的汽车、行李车等,商标局以申请商标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该城市名称属于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申请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为由,依据第十条第二款驳回了申请商标的注册申请。卡莎公司向商评委提出了复审,商评委认为:申请商标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用作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申请商标使用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商评委驳回了该申请商标。卡莎公司不服该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具有不良影响的标识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本案中,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与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申请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因此,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之后卡莎公司提出了上诉,北京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人民法院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时,应当考虑该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考虑到本案中,申请商标由汉字“卡莎布兰卡”组成,该商标标志本身及其构成要素不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因此,申请商标的申请注册并不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商评委决定和一审判决对此认定有误。同时,二审法院认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本案的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与我国相关公众知晓的摩洛哥著名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仅一字之差,而外文名称出现中文音译上的差异亦属正常。没有证据证明“卡莎布兰卡”具有除地名之外的其他固有含义和经过使用形成的直接指示特定商品来源的含义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申请商标“卡莎布兰卡”指示了特定的地点或地区,不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意义,因而不具有商标的属性,依法不应当予以注册。

篇5:深入结对的商标注册申请暂行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总局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

为方便申请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加强对委托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工作的管理,工商总局制定了《委托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工商总局

8月31日

篇6:合格证及商标的管理规定

2.1 商标合格证的设计、印制程序。

2.1.1 产品合格证及商标试样由质量部负责设计,并提出印制计划报企管办审批后方可印制。

2.1.2 新商标和合格证入库后,由现场质量主管、企法办审核后方可领用,并做好登记台帐。

2.2 商标合格证的管理、发放。

2.2.1 商标合格证由质量部统一管理发放,并建立发放登记台帐,按月盘存,将统计报表上交企法办审核备查。

2.2.2 商标合格证每月必须按“业务计划”所规定的商品计划及增补商品计划发放,按需要数领发,做好记录。

2.2.3 商标合格证由质管员填写领用单,现场质量主管审批发放。

2.3 商标、合格证的补办程序

2.3.1 产品在售中出现合格证和商标损坏或遗失后,由营销公司提出产品合格证及商标的补发申请,现场质量主管、企法办审批后方可领用。并做好补发记录。

篇7:商标网上申请暂行规定

为规范使用商标局网上申请系统(2017版)提交的商标网上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提交商标网上申请的商标申请人及商标代理机构,应当事先与商标局签订《商标网上申请系统用户使用协议》,确认同意商标网上申请相关约定。

第二条商标申请人可以自行提交网上申请,也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提交商标网上申请。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提交商标网上申请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第三条商标申请人自行提交网上申请事宜的,在提交商标网上申请前需在线提交用户注册申请,按要求填写真实有效的用户信息。

商标申请人持有电子营业执照的,可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用户注册申请。

第四条提交商标网上申请,应当通过商标网上申请系统并按照商标局规定的文件格式、数据标准、操作规范和传输方式提交申请文件。网上申请文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视为未提交。

第五条提交商标网上申请,申请日期以申请文件成功提交进入商标局网上申请系统的日期为准。

第六条提交商标网上申请,申请信息以进入商标局的数据库记录为准。但是当事人确有证据证明商标局档案、数据库记录有错误的除外。

第七条提交商标网上申请,商标申请人及商标代理机构应采用在线支付方式在当日系统开放时间内缴纳商标规费,未成功支付的视为未提交申请。

第八条关于纸件申请的所有规定,除专门针对以纸件形式提交的商标申请的规定之外,均适用于商标网上申请。

第九条本规定由商标局负责解释。

篇8:论商标法的价值

关键词:法律价值,法律体系,商标法,价值,体系

一、商标法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商标法价值是商标法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学界对商标法价值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依据法律价值理论, 结合商标法客体的特点和商标法历史, 按照演绎推理的方法, 提出商标法的公平、平等、自由、幸福、安全、秩序等基本价值。其中, 公平和秩序在商标法法律价值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自由价值次之, 而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是商标法法律价值的重要特点。二是将商标法立法宗旨视为商标法的价值, 包括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商标权人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三项价值。三是认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是确立商标法宗旨的基础, 从各国和国际立法来看, 保护私权是商标法的基本价值定位。三种研究路径虽然对商标法价值的分类有所不同, 但对商标法价值的界定、作用以及基本内容表述大体一致。如魏占杰认为, 商标法的法律价值是对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直接依据, 对商标法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它贯穿于商标法的立法、执法、守法和法的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其进行研究, 可以解决商标法为什么而存在, 应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应发挥什么样的社会作用, 其最终目的、追求和归宿是什么等不容回避和必须正视的问题, 促进商标法符合主流法律价值观。

笔者认为, 关注商标法的价值要首先关注商标权的排它性, 商标权排它性的性质和范围方面的特殊性, 决定了商标法的法律价值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商标权的排它性主要是排斥非专有人用不法手段对其商标进行仿制、假冒。商标权的排它性是相对的, 权利人只有履行了注册或使用的义务, 其商标权的排它性才受法律保护。商标法促进和保护竞争的价值来源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并与其价值保持一致, 反映的是自由主义财产权思想。商标法的自由价值受到一定限制, 如权利滥用之禁止、商标权的地域性、时间性等。对商标自由的限制, 是满足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手段。商标保护从依靠商标所有人的自力救济到国家制定商标法, 这也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表现。其次, 鼓励竞争和维权, 是市场经济对商标法的要求。商标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 应以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经营者利益为最终关怀, 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使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之价值目标, 犹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具有阐释法律、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 是商标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的帝王规则。就维护消费者利益来讲, 消费者对商标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们是商标的直接使用者、商标意义的确定者和商标价值的决定者。标识能否成为商标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将其视为识别商品来源的符号, 商标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商标的知悉程度和认同水平。正因为如此, 商标由于消费者的作用而变得有价值。甚至有人大胆提出, 不管商业标识对其所有人而言多么具有价值, 它在事实上都不是由其所有人独立“创造”的, 更不可能由他“所有”, 商标的含义和形象, 不在于其所有人的诠释, 而在于消费者的解读, 社会公众才是商标的缔造者。就保护商标权人利益的价值来讲, 商标是经营者推销产品最重要的工具, 商标所具有的推销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商标的财产利益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占据产品价格优势以提高边际利润、利用品牌延伸以降低新产品促销成本三个方面, 而且商标给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商标续展而不断累积。商标是一种应当受到保护的私权, 这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各国立法的肯定, 保护商标权人利益也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商标法的价值目标之一。商标法通过保护商标权人利益, 间接地达到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最后, 无论是消费者利益, 还是商标权人的利益, 都可通过维护公平竞争的措施来实现。

比较上述三种路径可以看出, 各有可取之处, 但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既没有指出各种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合理理由, 也没有建构合理的价值体系。

二、确立商标法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商标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商标法的价值, 不仅要反映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法律价值观的要求, 还要反映我国法制的整体价值和民法价值的要求。以人为本、诚实信用、公平正义、法治, 是当前我国的主流法律价值观。而法律价值在整体上包含秩序、效益、文明、民主、法治、理性、权利、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和发展等目标, 其中, 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 为其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些价值中, 秩序、自由、正义 (公正) 构成法律基本价值体系。秩序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由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正义是社会得以维持的保证。三者共同服务于终极目标———人类的全面的自由发展。法律基本价值是法律制度体系各个环节必须遵从的准则。应当体现在立法与法的实施的所有价值场合。法律的基本价值是其他价值必须遵从的价值, 并且是其他价值的评判标准。法律的基本价值是对抗恶法的终极根据, 是执法者对于法定价值理解的基础, 也是对法律规定进行具体适用的指针。

在现实性方面, 商标权属于经营领域的知识产权, 既是实现技术商品化的途径, 也是展示商品、提高商品附加值的手段。因此, 商标法要规范商标的注册、使用, 提高商标的使用效益。

三、商标法价值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中国学者认为, 价值是作为客体的物对作为主体的人 (社会) 所具有的意义。包括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和主体关于客体的绝对超越指向两个方面。法律价值是法律作保障的或值得法律保障的价值, 各种法律价值的总体被抽象为正义。法律价值是法律对于人的需要和满足的意义。它是一个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庞大体系, 其中包含着各种准则。法律价值分为基本价值和次要价值。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文化传统的法律具有不同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准则和价值观念决定着价值体系。

根据法律价值的基本原理, 结合商标法的地位和特点, 笔者认为, 商标法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商标法的规范价值。规范价值是任何法律规范最基本的价值, 是其它一切价值实现的基础, 当然也是商标法的基本价值。国家制定商标法, 就是将社会中的商标事实关系上升为商标法律关系, 明确商标关系利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定分止争。

第二, 商标法的秩序价值。秩序是人们从事商标活动的必要前提。秩序的核心是安全, 既包括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等方面的安全, 也包括使用商标的产品的安全。秩序的对立面是无序。无序意味着商标关系的稳定性和结构的一致性模糊并消失了;商标行为的规则性和进程的连续性被打破了、断裂了, 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素侵入到正常的商标关系之中, 从而使利害关系人失去安全感。对于这种无序或脱序, 商标法是首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手段。

第三, 商标法的自由价值。自由是私法自治的典型表现。商标法作为私法, 也应当建立起自由价值。商标法中的自由既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商标所有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申请注册、是否撤回申请;二是商标权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实施商标许可、是否转让商标。可见, 无论是在商标行政关系中, 还是在商标民事关系中, 当事人都应享有比较充分的自由, 而不受任何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 商标法的正义价值。正义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所谓实体正义, 是指利益分配的公平。所谓程序正义, 又称诉讼正义, 是指诉权和程序的公平。商标法的正义价值内容十分丰富。如在实体正义方面, 它涉及商标在先使用人与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涉及商标权人与受让人、被移转人、被许可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涉及商标受让人、被移转人、被许可人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如在程序正义方面, 涉及商标权人的诉权与消费者诉权的平衡, 通过赋予商标权人以诉权间接保护消费者权;涉及专门的鉴定机构和专业的审判组织建立、以及回避、公开等制度安排。

第五, 商标法的效益价值。效益是指在既定投入的条件下, 获得更多的产出, 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既定的产出。商标法的效益价值既体现在提高商标行政效益、司法效益方面, 也体现在市场效益方面。在前者, 主要是通过减少评审环节、异议、裁决等环节, 缩短各个环节的期限, 提高程序效率;在后者, 主要是通过保护驰名商标、知名品牌, 提高商品的知名度, 提高商标价值。

四、商标法价值实现的条件与制度完善

法律价值对于法律制度及其解释、执法、守法具有规定性。按照法律价值理论一般原理, 商标法价值的实现条件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其一, 法律制度符合价值设定;其二, 法律解释接受价值指导;其三, 执法者具有优良的价值素养、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其四, 社会公众具有普遍的价值认同。

就立法而言, 目前有些制度继续改革和完善。一是在价值取向上仍应适当突出商标权的私权性质, 并且在商标法宗旨条款中做出反映。二是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 以实现经营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制度。例如, 在商标注册申请中, 应考虑其他竞争者是否有使用该标识的必要。比如在“地名商标”注册标准中, 以是否属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和是否“具有其他含义”作为评判标准, 没有考虑其他经营者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再如, 《商标法》没有将新闻报道和评论、叙述性合理使用、指示性合理使用、商标权权利穷竭等作为商标侵权的例外, 欠缺了商标权限制条款。这些内容都是我国《商标法》修改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三是合理解决消费者利益与商标权人利益的冲突。对于单独许可商标使用权条件下由被许可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商标权人可以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广告中的商标使用, 只要符合事实, 应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 承认广告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魏占杰.论商标法的法律价值.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2].邓宏光.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法学论坛, 2007 (6)

[3].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 1999

[4].[日本]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篇9:商标法的规定

针对实践中权利人维权成本高、往往得不偿失的现象,草案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的1-3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同时,草案还规定,将在上述三种依据都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酌情决定的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100万元人民币。

草案还增加一项规定:故意为侵权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草案明确对驰名商标实行个案认定、被动保护原则。驰名商标制度是在发生商标争议时,对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提供特殊保护:无论是否已经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均可以依法在一定范围内禁止他人注册、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为此,草案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

另外,草案规定,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篇10:中国驰名商标新规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5月1日后不按此执行,将被处以10万元的罚款。

深为大家熟悉的“驰名商标”就此“退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对此展开了走访。

部分商品“驰名商标”被覆盖

昨日,记者走访了柳州市联华、南城百货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内有部分商品外包装上的“驰名商标”标识已经被覆盖起来了。

在联华超市解放北路店,记者发现,货架上摆放着的一部分袋装南方黑芝麻糊,其外包装上的“驰名商标”处就被贴上了一张小贴纸,换成了企业周年庆的宣传标识。

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称,此前超市已经向员工传达了相关新规定,许多厂家也派人送来了各种小贴纸,委托超市把产品包装袋上的“驰名商标”标识遮盖起来。

但由于部分厂家送来的“匹配”的小贴纸不足,也有很多没有遮盖“驰名商标”的商品上架。比如上述的南方黑芝麻糊,货架上仍有不少可看到“驰名商标”的标识。

无独有偶,记者在南城百货及其他多家商场,同样也发现不少酒类、食品等商品的外包装上仍可看到“驰名商标”字样。

不过,上述“驰名商标”商品持续在售并不违规。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规定,5月1日以前已进入市场并印有“驰名商标”的商品,5月1日后仍可继续销售,直至售完或到期为止。

新规对产品销售影响小

在一些消费者心里,“驰名商标”或许意味着“高大上”(网络用词,意为高端大气上档次),今后禁止用于宣传推广,会否对此类商品的市场造成影响呢?

“我买东西还是比较注意看品牌的,不过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很方便地查到一种商品是不是驰名商标。”55岁的黎先生表示,“驰名商标”不能印在外包装上,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

年轻的邹女士则表示完全不会影响自己对商品的选择。在她看来,如今商品推广的渠道多样且非常发达,消费者可以很全面地了解商品的好坏,很少会去在乎其是否是“驰名商标”商品了。

同样,对于新规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柳州的众多商家也表现得非常淡定。

杨先生在柳州代理了多款瓷砖及卫浴产品,其中有不少是“驰名商标”。他告诉记者,近十多天来,各个厂家都给他下发了通知,他也对店里此前涉及“驰名商标”的宣传品进行了全面清理。不过他相信,这方面的调整不会对销售产生什么影响。

“以‘驰名商标’作噱头,在我看来,都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消费者最终看重的还是质量和服务。”杨先生认为,之前店里的顾客,肯定不仅仅因为产品是“驰名商标”就欣然购买。

驰名商标重在保护品牌

柳州市工商局的一名人士也表示,此前消费者认为“驰名商标”就代表某个品牌商品质量好,以及厂家将“驰名商标”作为产品优质的宣传噱头,实际上都是对“驰名商标”的误读。

这名工作人员介绍,“驰名商标”在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修订中出现,其本意为了扩大商标的保护范围,对知名商标进行跨类别、跨领域的保护,防止出现“傍名牌”的侵权行为。因此,“驰名商标”并不是一个荣誉称号,也不适宜应用于商品的宣传推广。

该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实施新规定,旨在引导“驰名商标”回归立法的本意,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广告市场。

篇11: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第三条以下材料可以作为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

(一)证明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知晓程度的有关材料;

(二)证明该商标使用持续时间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使用、注册的历史和范围的有关材料;

(三)证明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的有关材料,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有关材料;

(四)证明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记录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曾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有关材料;

(五)证明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据材料,包括使用该商标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销售区域等有关材料。

第四条当事人认为他人经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当事人认为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第五条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当事人认为他人使用的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请求保护其驰名商标的,可以向案件发生地的市(地、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禁止使用的书面请求,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同时,抄报其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商标管理工作中收到保护驰名商标的申请后,应当对案件是否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下列情形进行审查:

(一)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擅自使用与当事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二)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与当事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对认为属于上述情形的案件,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当事人请求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材料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向当事人出具受理案件通知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当事人请求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材料报送商标局。当事人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所发生的案件属于上述情形的,也可以报送商标局。

对认为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案件,应当依据商标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案件材料进行审查。

对认为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情形的案件,应当自收到本辖区内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案件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报送商标局。

对认为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情形的案件,应当将有关材料退回原受案机关,由其依据商标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八条商标局应当自收到有关案件材料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认定,并将认定结果通知案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抄送当事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除有关证明商标驰名的材料外,商标局应当将其他案件材料退回案件发生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未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自认定结果作出之日起一年内,当事人不得以同一商标就相同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认定请求。

第十条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认定驰名商标时,应当综合考虑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各项因素,但不以该商标必须满足该条规定的全部因素为前提。

第十一条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护驰名商标时,应当考虑该商标的显著性和驰名程度。

第十二条当事人要求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对其商标予以保护时,可以提供该商标曾被我国有关主管机关作为驰名商标予以保护的记录。

所受理的案件与已被作为驰名商标予以保护的案件的保护范围基本相同,且对方当事人对该商标驰名无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不能提供该商标不驰名的证据材料的,受理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该保护记录的结论,对案件作出裁定或者处理。

所受理的案件与已被作为驰名商标予以保护的案件的保护范围不同,或者对方当事人对该商标驰名有异议,且提供该商标不驰名的证据材料的,应当由商标局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该驰名商标材料重新进行审查并作出认定。

第十三条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驰名商标加强保护,对涉嫌假冒商标犯罪的案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移送。

第十五条保护驰名商标的处理决定,处理机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抄报商标局。

第十六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约措施,加强对驰名商标认定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参与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的有关人员,滥用权力、徇私作弊、牟取不正当利益,违法办理驰名商标认定有关事项,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早教6.1儿童节活动方案下一篇:砼灌注桩基础缺陷及防治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