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2024-04-15

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共11篇)

篇1: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文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法律、政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要求我县环境宣教工作在理念、体制、机制、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宣教工作的新局面,体现环境宣教事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确保先进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渗透到全县的社会经

济发展事业中。

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的目标,明确了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环境宣教职责;200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一个以党政部门为主体,社会团体为依托,民间社团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教新局面正在形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这些要求,规范和引导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根据盐市环委[2005]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我县“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广电、新闻、文化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环境宣教专业队伍为保障,创新环境宣教的工作机制,拓展环境宣教的工作内容,全面普及先进环境文化,形成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社会化的新格局。

2、基本任务

(1)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民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公民了解自身的环保权利、责任和义务,自觉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3)大力开展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道德规范。

(4)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通过大规模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理念渗透到全县各企业;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区和乡村;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全力促进全社会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县党校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岗位培训,全面实施环保操作人员上岗培训。

(6)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境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和监督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成效,弘扬环保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3、建设目标

到2010年,使我县环境宣教的运行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事业的持续创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要相适应。

——环境宣教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宣传教育从这环保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向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向深化,做到为现阶段实际工作服务与未来发展服务相结合,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理论深化、环境文艺繁荣相结合。

——建立环境宣教网络体系。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环境宣教协调机构,将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渗透到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

——健全环境宣教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的环境宣教目标责任制度,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环境宣教协商会办制度,环保部门与新闻单位的环境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与社会团体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等。

——建立全民教育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党校必设课程,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普遍受到轮训。实现全社会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类学校在校生普遍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企业的环保操作工全部通过环保技术培训或深造,持证上岗;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积极培育环境宣教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环境宣传教育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巩固环保宣教机构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县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专业机构。通过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改革,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推动环境宣教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宣教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以适应所承担的各项

宣教任务。

二、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管理体制

(1)成立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对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明确,成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指委会”由分管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环保、文化、新闻、科技、出版、广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配设联络员一名。“指委会”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环保局的宣教科承担“指委会”日常工作。

“指委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批准环境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其归口管辖事业单位落实环境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重大环境宣传教育决策、计划、活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专业机构

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承担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行政机构宣教科;成立县环保宣教中心,承担环境宣传教育事务性工作。

县环保部门宣教科的主要职责:

负责拟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负责实施;承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新闻单位对环境重大新闻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涉及环境保护全局性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评论的审核;牵头组织开展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定期召集新闻发布会;组织“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纪念日和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协调党校和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归口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先评先”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的社会培训事务;指导和协调中介机构、民间团体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县环保宣教中心的主要职责:

根据计划,积极完成各项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等任务;织和承担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承担环境文化、文艺活动;负责环保网页的维护;负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管理。

(3)建设环境宣传教育专业队伍

环保部门的宣教科配置环境宣传教育专职人员2名,环保宣教中心配置专职人员1名。宣教人员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宣教业务和专业技能,掌握环境宣教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教育程度应达大专以上,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配置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装备

(1)设备现代化。宣教人员实现办公自动化,人手拥有一台电脑,宣传科影视设备实现数字化,配备一部摄像机、一套电脑图像制作系统、一台数码照相机。

(2)宣教数字化和网络化。配置相应的文字、图像网上传输设备和接驳设施,与省宣教中心“江苏数字宣教”互联,传输信息、资料。

(3)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达到“两化”标准,文字资料收集、储存、查询实现电子化;影视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实现系统化。

3、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工程

(1)环境保护培训工程。分别组织开展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在职职工、学校教师、乡镇街道干部、乡村干部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环保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上岗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培训工作。

(2)环境日主题宣传工程。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主题日,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3)绿色社区建设工程。到2008年,全县1/4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到2010年,1/2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4)绿色学校创建工程。到2010年,全县所有学校要达到市级“绿色学校”标准,1/3学校要建成省级“绿色学校”。

(5)文艺宣传工程。每年,组织3场环保文艺演出。

(6)公益广告建设工程。每年,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片或广播公益广告展播活动。

4、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宣教投入机制

(1)加大政府投入

环境宣传教育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业务工作经费以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相结合的方法予以保障。2005年,实施环境宣教现代化方案,现配置硬件装备约需15万元;环境宣教业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以后每年有所递增。

(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设立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其来源有:一是有关项目补助;二是国内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赞助和捐赠;三是国(境)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四是其它合法资金。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宣教重点工程和活动的开展,奖励对环保宣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境宣教的社会公益事业等。

(3)建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机制

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相关单位联办各类环境宣教活动等,吸纳系统外资金。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宣教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环境宣教机构的活力。

三、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完成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认真分解落实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县环保部门加强对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加强和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有序推进环境宣教现代化建设进程。

篇2: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环保守法自觉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中心工作任务,积极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监督执法的政策举措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二、主要目标。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培育环保典型和宣扬环保精神,加强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治理污染的决心和信心,为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三、工作举措

1.加强信息报送力度。局各部门结合工作每周至少报送一条工作信息,大队至少2条,字数不少于200字,配相关图片。要注重信息质量及时效,综合股及时收集整理审核后向县政府、市局的“XX”和网站、报社、公众号等平台报送。

2.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围绕环保重点工作、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信访投诉问题的执法力度、及时回复,主动公开,积极回应,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赢得公众支持。加大执法典型和执法活动宣传,曝光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和惩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气场。

3.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结合“6.5”世界环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规模效应,营造全社会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4.积极宣传环保改革新成效。积极开展环境行政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环保市场化等方面改革进展与成效宣传,助推环保改革创新,增强环保内生动力。

5、强化干部职工学习活动。原则上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学习内容由局各部门轮流负责,学习形式以集中学习为主,在线学习为辅,具体时间安排由综合股负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局生态环境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小组指导宣教工作,具体工作由综合股牵头负责,各部门密切配合并指定一名联系人具体负责,做到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我局宣教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确保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2、做好沟通协作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沟通协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开展的工作要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做好重要信息和工作经验的上报。

3、严格考核问责

篇3: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一、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庄浪县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大力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和果园建设, 植树造林72.8万亩, 建成果园60.1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7.3%,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果品产业呈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加之过去过度开发造成的历史欠账, 庄浪县目前仍属于生态脆弱地区, 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森林覆盖率低, 分布不均。东北部达31.5%, 中西部不足10%, 还有不少地方地表裸露, 植被稀少。二是林木资源总量小, 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蓄积总量仅为148万立方米, 且多为次生林、灌木林, 大树少, 古树更少。三是重栽轻管问题突出。造林面积大, 保存面积少, 主要干线道路行道树没有成林, 一些地方年年栽树不见树。林区水源地矿山企业威胁人饮水质安全。四是国有林场和苗圃生产经营困难。职工工资低, 思想不稳定, 专业技术人员少, 老龄化问题突出, 与担负的工作责任不相适应。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要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庄浪县目前仍是一个干旱缺水、自然条件严酷的县份, 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 都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林木植被管护, 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二要保护好关山天然林。关山天然林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养护物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严格保护, 让其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作为担负护林、育林任务的国有林场, 已由伐木为主的生产性质转变为保护为主的公益性质, 应该按全额事业或差额事业单位解决职工工资待遇问题,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经济林木, 既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还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发展果品产业, 可以带动贮藏、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能够把庄浪县梯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 抓果品产业就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积蓄发展后劲。只要全县一盘棋, 干群一条心, 持续扩规模、转机制、抓管理, 果品产业就一定能够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四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就一个地区、一个县而言, 绿化是环境, 也是生产力, 可以吸引投资, 可以搞生态旅游。就一座城市、一个小区、一个庭院而言, 绿化是形象、是品位, 可以降低污染、减少噪音、调节心志。应该像过去抓梯田建设那样, 发动干部群众坚持每年一架梁、一道沟、一面坡的绿化治理。不光要检查当年的造林面积, 更要验收丈量往年的成活与保存面积。主政一方, 如果能发动干部群众栽活一片树, 为当地守住一片林, 留下一片绿, 也是能力、负责和政绩不凡的表现。

五要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实践证明, 实行封山禁牧是保护生态植被最为有效的措施, 必须一以贯之, 加大处罚力度, 坚决制止牛羊放牧。林权到户后的林木管护问题, 令人担忧, 已有前车之鉴, 必须引起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对影响人饮水质安全的矿山企业, 要坚决关闭。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必须严厉打击。修路、取土、采石、开矿和各类工程建设, 应尽量少砍树木、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征用的, 要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交纳植被恢复费, 易地完成修复。

篇4: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关键词 茶叶;生产现状;问题;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1 孟连县茶叶种植现状

孟连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居住在境内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有种植茶树,采制茶叶和饮茶的习惯,是中国普洱茶原产地之一,在境内芒中仍保留具有600余年人工栽培型古茶园53.33余hm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成333.33 hm2以上茶园生产基地3块,133.33~333.33 hm2茶园生产基地5块,66.67-133.33 hm2茶园生产基地25块,全县六乡(镇)均有茶叶种植,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4 684户,23 187人,201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5 148 hm2,产量4 200 t,实现农业产值1.2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孟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和孟连县重要支柱产业。

2 存在问题

2.1 茶园建园时规划不到位,茶园生态环境恶化

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时,由于片面强调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造成大面积毁林种茶,园区内无其他树木遮阴,茶园周边及箐沟毁林严重,无任何防护林,造成春天干旱,夏天高温烈日,雨季水土流失,冬天寒风侵袭,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产量、质量的提高[1]。

2.2 茶园建园时投入不足,开垦质量低下

由于缺乏资金,茶园规划与建设配套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园区道路、水源保护、水利设施,防护林等无系统规划和未配套建设,种植沟及台开垦质量差,很多山地茶园,有的茶园坡度大,没有开垦水平梯地或所开梯地梯面过窄,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种植前茶园未深耕施肥,造成茶园土壤结构差,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光、气、热不能得到充分调节,茶树根不深,根系分布浅。

2.3 茶园缺株断行,茶园覆盖率低

部份茶园零星分散,单位面积种植株数过少,株行距不一,缺株断行严重,覆盖率低,造成光能、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2.4 茶园管理不科学,园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长期以来,在茶园管理上不注重茶园生态环境,大量施用无机肥,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生长环境;同时,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大量有益昆虫死亡,原生态系统消失,园地生物多样性被彻底打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 生态茶园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生态茶园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流动,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生产的茶叶产品中的农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指标,符合国家、国外消费国绿色食品、有机茶规定允许的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2]。

3.1 种植覆阴树

在茶园四周、不宜种植茶树的陡坡、山顶、山脊、山脚、沟边及空隙地等大力植树造林;同时,在茶园中种植一定数量覆阴树,人为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以茶树为主的生物群落,利用生物多样性作用,修复茶园生态系统。

3.1.1 树种选择

选择落叶或常绿当地适宜乔木树种,如香樟、水冬瓜、木姜子、樱桃、天竺桂、黄花梨、坚果、台湾相思、楝树、凤凰木、铁刀木、滇润楠和雄黄豆等,在种植时,树种不能单一,应多样性复合种植。

3.1.2 种植规格

山顶和四周空缺采4~5 m种植1株密植;茶园周边及道路两旁每5~6 m种植1株;沟箐两旁营造水源林2~3 m种植1株;茶园中种植覆阴树按8 m×8 m株行距种植,8~10株/667 m2,覆阴度控制在30%为宜。

3.1.3 覆阴树管理

要有利于茶园管理和有利于茶树通风透光为目的,覆阴树分枝高度应控制在2 m以上,根据茶树生长需要,适当蔬枝,保持茶树既能得到覆阴树的遮阴又能得到所需阳光照射,达到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建立复合型主体生态系统。

3.2 留草种草

茶园梯壁除草方式采用割草,严禁铲除和使用除草剂,保留茶园梯壁上原有绿草,在裸露的茶园梯壁上种植地花生、紫云英、苗蓿、绿豆、饭豆、苕子、无刺含羞草和黑麦草等,以一年生覆盖梯壁、台面为宜。

3.3 茶园茶树高密度留养

主要选择在群体种老茶园,把原来超过1 000株/667 m2的茶园改造成200~300株/667 m2,以解放前古茶园栽培方式生长,着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园。

3.3.1 留养标准

行距以原开发种植规格为准,留养株距2 m,行间留养必需对空留养,充分利用光、热、水和气,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以管理和采摘。

3.3.2 留养植株修剪及造型技术

对留养茶园进行重修剪,发芽后选择2~3枝健壮芽梢留养,在半木质化前将留养枝梢侧芽摸掉,营造良好通风透光为宜。留养枝干在木质化与半木质化处剪除,打顶留边,每年进行2次修剪,培养合理分枝塔形树冠,株高控制在1.8~2 m为宜。

3.4 茶园土壤改良

主要采取对茶园全面深翻改土,加深有效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整茶园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有效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

3.5 病蟲害防治

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允许有条件使用生物原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态源农药,一般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即用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诱集、诱杀,从而保护茶园群落结构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蔡新.云南非生态茶园的改造[J].云南茶叶,2010(3).

[2]园艺作物标准园生产技术丛书 茶叶标准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篇5: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为做好全县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创先争优暨基层建设年活动宣传工作方案》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要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相关文件精神提出的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大力宣传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要深入宣传基层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及时宣传、推广、报道各乡镇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要重点宣传基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积极为基层建设年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严格执行党的宣传工作纪律,认真把握好宣传尺度,确定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和内容。坚持集中报道与经常报道相结合,报道结果与报道过程相结合,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报道与乡镇宣传报道相结合。

二、具体安排

(一)根据“**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相关文件要求,由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撰写新闻通稿,**风采在头版刊发,并配发评论。**电视台在**新闻播出报道。

(二)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相关县直单位和部门党组书记,就开展基层建设年活

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情况进行访谈,**风采要在专版刊载访谈摘要。**电视台要选择部分领导进行专访,适时进行报道。

(三)由**风采分别刊发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阶段、调查研究阶段、深入实施阶段的评论员文章。同时,有选择地报道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在各个阶段抓工作落实的情况。**电视台在**新闻中摘要播出。

(四)由**风采在“基层建设工程”专栏,分别刊发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刊发内容、次数由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内有关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举办基层建设工作论坛、研讨会等,由**风采在“基层建设工程”专栏刊发新闻,并刊发部分理论研讨文章。

(六)由**风采刊发总结验收阶段的评论员文章,**电视台在**新闻中摘要播出。

(七)基层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召开后,由**风采在“基层建设工程”专栏刊发一篇关于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及活动成果综述通稿,**电视台适时进行报道。

(八)基层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次日,由**电视台制作播出关于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专题报道。

三、有关要求

1、继续抓好“基层建设工程”专栏的刊发报道工作。从基层建

设年活动开始至结束,由**风采、**电视台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集中报道关于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情况,同时协调联系地、省级各新闻媒体对全县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情况进行报道。

2、**风采在“基层建设工程”专栏定期刊发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有关单位、部门党组书记谈关于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关文章(文章由各乡镇党委和有关县直单位和部门党组提供,由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3、注意把握节奏。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从开始至结束,要持续一年左右,时间跨度较长,要把握好有关宣传报道的节奏。

4、严守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切实加强管理。涉及政策性强、比较敏感的问题,要谨慎把握,严格保管,及时汇报沟通和送审。各新闻单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综述、重要报道等,要及时报加强基层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篇6:县林业生态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质量,为考评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及政策兑现提供真实依据,特制定此方案。

检查验收内容1、2008年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包括人工造林(含以封代造)、更新造林、封沙育林、育苗、村屯绿化、林权发证等。

2、2006年人工造林(包括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平原绿化工程)保存情况。

3、2007三北四期工程完成情况。

4、历年退耕还林地块的保存及补植情况。

二、遵循原则

以镇场为单位,逐村、逐小班(地块)、逐户检查验收。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和林业生产检查验收标准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三、时间要求1、6月15日—6月19日为检查验收准备阶段,搞好人员培训和物资准备工作。

2、6月20日—7月20日为外业调查核实阶段。

3、7月21日—7月30日为内业统计、档案整理阶段。

四、明确责任

此次检查验收,时间紧、任务重,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各镇场要明确一名副职专抓此项工作,要妥善安排交通、食宿等事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基层林业工作站按检查验收内容及时提供经镇场主要领导审核的基础数据。检查验收人员要严格遵守检查人员守则,确保验收工作达质达效。

五、组织领导

组长:附:2008年各镇场检查任务表

林业生态建设参检人员守则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政策性强、法规性强、标准高、要求严格。参检人员在参与工程检查验收期间务必遵守以下规定:

一、检查验收期间,与原单位暂时脱离工作关系,一切工作听从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做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工作。

二、认真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作风严谨,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验收结果真实准确。

三、外业调查严格按工程验收要求进行,做到准确、详实;内业整理及时、规范,图表填写清楚无误。

四、不许向受检查单位或个人索要钱物;不许酗酒;不许赌博。

五、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有事要提前一天请假,两天以内同组长请假,超过两天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准假,假满及时消假。

六、实行验收责任终身追究制。

xx县林业生态建设检查验收领导小组

二o0八年六月二十日

xxx2008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表

单位造林绿化经济林新造农防路林育苗村屯绿化义务植树四旁植树“323”林业生态工程林权发证面积

计其中:计其中:文冠果计其中:新育计三区修复两线治理三大产业基地

工程造林以封代造(含封育、灌木造林)

亩亩亩亩亩条米亩亩亩个万株万株亩亩亩亩亩

合计***50000***7***240056110803******00

开鲁镇******0105100100836.5***000***327

东风镇***0520100100566.***4445

小街基镇***002000***252100100713.511.38***803700291041

建华镇******0010058.510.0111420106000***408

义和塔拉镇***001000200***0010047.55.***800298928

麦新镇***5027.55.***53959

黑龙坝镇***9300114505035.53.0***8918

大榆树镇***00505036.54.***

东来镇***10051***3.54.***71

吉日嘎郎镇***04210020505045.52.***576

辽河农场***24000245050111.***

篇7: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为推进XX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全县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重要污染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域的监测点位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测管联动、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提升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基本形成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建立区域全覆盖、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县环保局牵头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按各自职能分工和监管需要,在各自重点监管区域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生物、辐射等生态环境要素,覆盖全县、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现有的城区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管理和完善,根据县城区情况,适时增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拟在县开发区新建一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步在县开发区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构建我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国控、省控、市控监测点建设,并按要求开展监测;饮用水源地断面在已有10个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上逐步增加监测点。(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在水功能区、重要湖库、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地下水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水功能区达标率、水土流失面积等生态环境监测(牵头单位:县水务局;协作单位:县环保局、县卫计委)

在城市备用水源、城市黑臭水体布设水环境监测点位,并开展相关监测。(责任单位:县住建委)

(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开展现有国控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7个测点)。(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国土局、县农委、县林业局)

逐步布设有机产品、重点蔬菜种植基地等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并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四)声环境质量监测。根据城市发展状况,适时优化调整99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成覆盖县城建成区、主要城市道路等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县城区设立18个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点位。(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五)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开展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六)生态状况监测。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和监测点,逐步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与监测,每年对重点有害生物的危害及扩散趋势进行评估;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牵头单位:县林业局;协作单位: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农委、县水务局)

(七)污染源监测。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自行监测数据。国控、省控排污单位应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县环保局组织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环境监察机构依据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依法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日常监管执法。建立监测、监察联合执法检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三、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建设全县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为环境风险源监管及环境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汇集环境保护、公安、国土、住建、交通、农业、水务、林业、卫生计生、气象等部门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形成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监测数据集成共享。(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农委、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卫计委、县气象局等)

四、科学引导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

(一)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开展污染源分析和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在地表水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环境质量预警研究,逐步实现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选择有机农产品、蔬菜基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掌握特征污染物分布、动态变化状况,研究生态和健康潜在风险。建立环境质量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信息。(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气象局、县水务局、县农委)

(二)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和管理信息联网,形成排污单位监测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实现污染自动预警、超标排放报警及追踪定位。增强重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开发区管委会)

(三)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并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专家库,加强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财政局)

五、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

(一)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按照省市部署,县环保局配合做好国家及省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保障国控、省控监测点位站房用地及水、电、安全等基础设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地方事权,由县环保部门承担。(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县环境监测站、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严厉打击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依法查处违规行为。(牵头单位:县监察局;协作单位:县环保局、县市场监管局)

(三)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

(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的需要,添置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不断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作单位:县编办、县财政局)

附件1

XX县生态环境网络建设具体工作职责分工

县环保局:负责牵头制定我县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规划和监测点位认证;负责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预报工作;负责县级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监测;负责建成区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监测;负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负责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负责对辖区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牵头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我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

县水务局:负责地下水质量监测,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等特定监管区域水体开展水质监测,提供相关水文观测资料与分析报告;开展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提供水资源状况、水土流失等调查结果;配合县环保局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住建委:负责备用水源地和建成区黑臭水体环境质量监测;配合县环保局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农委:负责有机作物、蔬菜基地等土壤质量监测;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提供耕地、农田、土地生产力等调查结果;配合县环保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国土资源局:配合农委开展土壤质量监测;提供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破坏等调查结果;配合县环保局开展全县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林业局:负责开展林地、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村庄等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开展森林资源、野生动物、有害生物及森林病虫害等调查与监测,对破坏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等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配合县环保局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观测资料与分析报告,配合县环保局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常态化大气污染物解析工作、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县卫计委:负责督促医疗机构辐射环境监测;配合县环保局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报送各类监测、分析数据。

县经信委:配合县环保局开展工业辐射污染源监测,构建我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县财政局: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生态监测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保障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项目建设和日常监测业务经费。

篇8:阜蒙县建设生态草原的几点做法

1978年, 全县有天然草原234万亩, 因过度放牧、非法开荒、私挖乱采等多种原因,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面积减少到170万亩, “三化”面积达81.6万亩, 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植被盖度明显降低, 草场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植被平均盖度由1982年的73%降低到2006的24%, 荒漠化草场的植被盖度已不足10%,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为尽快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进入“十五”以来, 阜蒙县提出“绿色立县”战略, 坚持草牧结合, 综合治理的方针, 进一步加大了草原生态建设力度, 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 全县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以下是阜蒙县建设生态草原的几点主要做法。

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为从根本上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促进阜蒙县和谐发展, 县政府下大力气, 真抓实干。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畜牧局、国土局、财政局、公安局和各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草原保护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畜牧局下设办公室, 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制订、监督实施、方向把握等工作, 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县长为第一责任人, 其他成员各负其责, 相互配合, 形成了一个责任明确、作风过硬的组织体系。

2 突出治理“三化”草场,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针对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的现实, 阜蒙县坚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以“三化”草场治理为重点, 先后争取并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等多个国家、省级大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10年间, 采用“人工补播+围栏封育”模式, 治理“三化”草场45万亩, 植被盖度从治理前不足10%, 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天然草场保有量达到155万亩, 有效扼制了草原“三化”势头, 草原生态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3 坚持综合治理, 促进草原生态保护

一是明确权属, 承包经营。借助省政府草原确权发证契机,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草原确权发证承包经营工作。到2010年末, 共完成天然草原确权面积154.9万亩, 并由县政府颁发了《草原使用权证》, 确定人工草地3.3万亩, 落实草原承包经营156.9万亩, 彻底解决了草原管护难的问题;二是严格执法, 加强管护。县草原监理站作为法律授权执法单位, 在依法加强草原监管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草原保护意识, 为草原保护工作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启动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项目。全面清理非法开荒, 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矿石行为, 加强植被保护;四是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 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 严格落实企业治理主体责任;五是通过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三个转变”, 即:农户散养向小区转变、放牧向舍饲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采取舍饲圈养、围栏封育、封山禁牧等多种措施, 维护全县草畜平衡工作。

篇9: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关键词:生态立县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 循环经济 宜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标志着人类文明又上新台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年平均降水量190.1毫米,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近年来,我县加快生态立县步伐,以建设美丽玛纳斯为目标。

一、坚持生态立县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我县过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挂帅、效益当先,走了一条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弯路,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的跨越式发展,“生态立县”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立县”凸显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理念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早在2005年,玛纳斯县十届党委提出了“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绿色生态的玛纳斯”的奋斗目标。

2010年底开始,玛纳斯县提出了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治理换取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路,县委工作报告中的“工业立县”变成了“生态立县”,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其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已大不相同。

2013年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牢固树立“生态立县 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一系列的变化,标志着我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的清晰。

(二)“生态立县”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县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玛纳斯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连续十九年农牧民纯收入全疆第一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面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靠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化逆为顺,方能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立县”是建设和谐玛纳斯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括三层含义,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玛纳斯不仅体现在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还应该是一个天蓝、水清、草绿、空气清新、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新型社会,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玛纳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玛纳斯县生态立县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融入到群众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与玛纳斯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淳朴情怀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生态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节能、低碳的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繁荣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使生态文化变成各族群众实践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

(二)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按照县委“三大功能区两大生态走廊”建設要求,坚持“一棵树不减、一亩荒不开、一眼井不增”,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逐步实现生态平衡。

1、南部山区天然水源保护功能区:

大力实施定居兴牧、草原生态补偿、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切实保护好“固体水库”、“生物水库”。 近5年间,玛纳斯县投入了2200多万元,对200万亩天然草场进行了恢复和保护,建成80万亩人工围栏草场;同时,在3个牧区乡大力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并通过牧民集中定居、“插花定居”等形式,将1100多户牧民搬迁到农区乡(镇)生活,大力减轻牧区的生态压力。通过压缩牲畜数量,推广优良品种,世代形成的流动放牧逐步转变为舍饲圈养,使南部山区数百万亩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2、中部平原协调绿色发展功能区:

突出抓好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性利用,推进退耕还湿。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进程,扩大林地覆盖;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世界著名的候鸟迁徙3号线上,总占地面积220平方公里,是候鸟飞越天山的最后一站,也是天山北坡唯一的天然湿地。 2011年,玛纳斯县启动大规模湿地保护行动,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湿地公园的恢复和保护建设,通过退牧还湿、退耕还湿,给湿地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湿地植被,保护野生动物,如今,湿地公园内分布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黑鹳、白鹤、天鹅、蓑羽鹤等近20种。湿地公园以水库、鱼塘、沼泽、芦苇滩等水系为主,公园内水域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3、玛河、塔河两大生态走廊:

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推进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恢复,大力制止河道采砂、淘金以及河谷乱挖、乱耕、乱伐等行为,强化自然保护。

(三)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开发。根据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对我县的功能定位,按照“两个可持续”和“三高”要求,对县属区域进行分级开发。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抓紧完成各产业功能区循环经济规划。按照“企业自成体系小循环、园区产业集成大循环”的思路,坚持“资源循环,吃干榨尽”,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近3年间,县财政投入5600多万元,完成了四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以便于统一治污。目前,已有2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了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排放。

(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以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环保模范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实施“绿化美景工程”,树立“大绿化”理念,坚持南城区植绿造景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大面积植绿造景,大幅度提高绿地率。实施“生态水系工程”,做大 “水”文章,形成城市防洪、河道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应用、生态景观“五位一体”的综合水城实施规划,增加城市水系景观面积,打造自然生态、景水相宜、水景环抱,水湾环绕的塞外水城。实施“绿色建筑工程”,广泛开展低能耗建筑示范,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强化工程领域环保专项治理,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重点抓好城乡富民安居和统筹城乡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节能环保、功能完善的绿色建筑。实施“绿色畅通工程”,围绕构建适应人口、环境发展的“大外环”道路格局,着力打造一批舒展通畅、路容整洁、设施齐全、绿化配套的示范道路,形成独具玛纳斯特色的绿色观光通道,使通道成为加快玛纳斯发展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树立“绿色照明”理念,加快太阳能照明等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严格控制照明能耗,严禁建设亮度、能耗超标的景观,努力形成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四位一体”的绿色照明体系。

(五)建设环境优美乡村

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四清、五改、六建”活动,全面开展绿色生态乡镇、村创建活动。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在消除脏乱差的同时,在中心村兴建有水有树的小游园,使村民休闲纳凉有去处。目前,全县80多个中心村半数以上有了小公园。

篇10: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巩固和扩大近年来效能建设成果,加速效能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实现我委全年目标任提供强有力到效能保障。根据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2010年3月至6月底,在我委开展软环境建设“回头看”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环境“第一要素”不懈怠,用“刮骨疗伤”底精神再掀效能革命新高潮,巩固软环境“百日提升”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激活创新力、增强软实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到软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回头看”活动,大力倡导“创新谋事、高效成事、干净干事”到工作作风,促进我委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机制,切实解决我委软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拉升标杆“回头看”(3月1日—3月10日)各科室要认真分析总结去年本职工作及效能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精心梳理今年本科室可预见到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任务节点、完成时限等要素。

(二)帮办服务“回头看”(3月11日—4月2日)各科室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回顾去年开展的软环境建设“百日提升”专项行动要求,认真查找涉企涉民事项办理中存在到问题,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确保为企便民措施落实到位。3月下旬开展“进企业”走访活动,全面检验支持服务成效,做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企业不满意不收兵。

(三)执行制度“回头看”(4月3日—5月14日)各科室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出台到各项效能建设制度,对一些不合时宜、仍有疏漏的制度要立即清理完善;对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有利于推动工作落实的做法需要上升为制度规范的,要立即建立健全;对以出台的制度要加强宣传,注重实效,确保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四)加强监督“回头看”(5月15日—5月28日)各科室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将效能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委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将进一步拓宽监督问责。

(五)问责追究“回头看”(5月29日—6月30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销号整改台账,做到有诉必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要做到“四个绝不放过”即对工作敷衍了事、欺上瞒下绝不放过,对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绝不放过,对故意刁难企业、实施打击报复的绝不放过,对包庇、袒护、纵容下属干部职工违规行为的绝不放过。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回头看”活动涉及到今年我委效能建设工作到谋篇布局,各科室一定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回头看”活动,对好的方面及时总结,做成常态,巩固提高;差的方面要深层次查找原因,大力度解决问题,做到具备条件立即改,创造条件尽快改,全程跟踪督促改,使企业感受到软环境建设带来实实在在到成效。

(二)保持务实作风。各科室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在一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问需于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一线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问计于企,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当企业的贴心人。

(三)注重统筹兼顾。各科室要正确处理好“回头看”活动与效能建设和日常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好“回头看”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把握活动进度和节奏,不搞形式主义,实现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篇11: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县富裕美丽

**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县十四届五次会议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团化发展、市场化建设,做大做强规模工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逐步健全城乡市场体系,强力推进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XX年末,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578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设备更新及新技术引进费用投入实现2亿元以上;累计实施项目20个,其中:节能提升项目3个,循环发展项目3个,技改提效项目1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5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7个。

三、工作重点

巩固与发展并重,进一步加大对县域资源开发利用。

在巩固原有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切实加快开发利用及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工作。

1、依托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加大铜、锌、锰、铁、金等金属矿产资源深度勘探力度,快速推进石棉、海泡石、大理石、蛇纹石、硅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开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回收循环再利用,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

2、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切实加快嘉陵江、玉带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建成巨亭、阳平关、太白滩、左家湾等水电站。

3、大力发展粮、油、畜、茶、药、菌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产品关联度高、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和主要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个体户的发展。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

建设与招商同步,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服务功能提升为突破 口,强化园区内外要素组合,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投入模式,增强物流配送、金融保险和生活休闲等配套功能,全面完成 16.8公里 10千伏电缆铺设、大桥整修装饰及照明工程,启动企业家公寓、园区至韩家坝道路及河堤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讯、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建设。

2、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的新路子,以生物科技、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医药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值高、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进驻园区,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年均新引进入园企业2户以上,到XX年末,入园企业达到23户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3、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园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机制激励人,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助推园区快速发展。对入园企业要实行“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力做好天洋制药、盛发钢管、龙乡香菇等企业入园服务,确保按期达产达效。

节能与创新并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按照“存量调结构,增量扩空间”的基本思路,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着力强化节能改造措施,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着力加强管理引导,合理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倒逼机制;着力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目标责任,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格局,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减少污染物排放。XX年完成汉中锌业铜矿有限公司供电设备改造、陕西天洋制药有限公司安全隐患治理及高低压配电系统更新升级项目建设。

2、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深入推进落后产能和工艺淘汰工作,确保友信建材Ф3.0×11M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县机砖厂及茅坪沟福利机砖厂两个粘土实心砖生产线等一批企业在XX年末关停拆除;积极推进黑木林铁矿选厂扩建、龙达公司新建选厂、天洋制药公司迁建、盛发钢管二期扩建、苍社大理石开发等项目建设,确保XX年末全部投产达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借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功建设经验,依托汉平油库、陕南石棉矿国有土地,XX年完成循环经济矿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XX年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扩大,循环经济主导地位显著增强。XX年建成鑫鼎矿业公司锌浸出渣综合回收利用、长江公司冶炼废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XX年末,XX矿业公司蛇纹石循环再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保护与治理统筹,突出抓好环境建设。

1、我县矿产采选、冶炼等涉重金属企业存在着生产设施简陋、生产工业落后,环保设施未建或建成运行不稳,工业废气、废水等污染处理设施达标率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我们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在XX年末汉中锌业铜矿、长江公司、同强矿业公司、山坪铅锌矿、鑫润矿业公司五户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审核,累计投资800万元;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污染源专项治理,确保在XX年完成对长江公司、大茅坪铜矿等10户企业污染源治理,投资11630万元。

2、在餐饮服务行业推广绿色消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帮助和引导汉源宾馆、飞鹿酒店、羌州大酒店等一批重点餐饮企业通过倡导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加速解决日益迫切的餐饮安全、健康消费等社会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

3、严把进口关,杜绝污染源进入宁强。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严格执行环保有关规定,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入驻宁强。

规划与建设同行,加快县域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XX年完成*镇农贸市场建设,XX年完成县城七里坝新区、**镇、**坝镇及巩家河镇农贸市场建设,XX年末完成县城中心农贸市场迁建工作,新建燕子砭边贸市场。

2、积极推进全县商贸流通领域规划编制工作,以县城中心商业区改造、县城南门综合开发建设、七里坝新区建设为契机,重点谋划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从根本上提升城区的消费环境和城市品位,凸显县城在县域及周边地区的商业中心地位。

3、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镇超工程的实施建设,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和农资农家店覆盖面,力争XX年末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60%,配送率50%,成活率95%,乡级农家店覆盖率100%,配送率75%,统一结算率100%,成活率100%。

四、保障措施

明确工作职责。建设生态文明大县、富裕美丽**,人人有责。县政府成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县**局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到XX年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及新闻媒体,加强创建工作宣传,通过局网站和发放资料,及时将创建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深入到各镇、各企业及相关部门,大家一起携手共建。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下一篇:办文办会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