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2023-01-18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市2013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

)》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2.******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3.2013年

******市营造林计划明细表;

4.2013年林业重点工程计划明细表;

5.******市******生态景观带绿化任务分配表。

附件1

******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半城青山半

城水”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从2013—2017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北部******三区的33个行政村,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0000亩。

2.工程期限。整体绿化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三年时间(2013—2015年),完成造林10000亩;第二期两年时间(2015—2017年),完成造林10000亩。

3.建设标准。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规划设计两大地理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山脚线以北浅山区,按山地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第二单元为晋新高速公路以东,山门河以西,山脚线以南,影视路、南山路以北,按园林绿化标准组织实施。

二、任务分配

1.分配原则。按系统归口划分责任区域;根据人数、企业产值,结合立地条件、造林难易程度确定任务指标。

2.安排。任务分配及造林地点详见附表。

3.质量要求。整地及造林绿化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施工。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林业部门负责第一单元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园林部门负责第二单元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规划和建设;电业部门负责项目用电线路的架设;国土部门负责景观带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调整;规划部门负责将景观带绿化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将基础设施等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责任区内的造林整地、苗木、栽植费用和工程建设期内的管护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协调,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服务以及技术指导。

(二)严格考核。纪检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各单位要在责任区内设立永久性标牌,展示绿化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2

******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

******线绿化工程东起******县与******市交界处赤庄,西至******交叉口。两侧绿化长度52834米,绿化面积1895亩。

二、建设内容

按照旅游通道绿化景观化要求,在路基外5米至30米之间营造25米宽的绿色长廊,树种以女贞、杨树为主。

三、技术标准

*****线绿化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标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

1.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结合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确定女贞、杨树为主栽绿化树种。

2.配置模式。1行女贞、9行杨树带状混交配置。

3.苗木规格。女贞树高2.5米、米径4厘米;杨树为两年生苗木,树高3.5米以上。

4.整地标准。全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大小为80×80×80厘米。特殊地段规格为100×100×100厘米,并进行客土回填。

5.栽植密度。女贞栽植密度2×3米,每亩110株;杨树栽植密度2×2米,每亩167株。

四、时间要求

2013年2月底前完成绿化区域内土地协调、造林土地平整和挖坑工作;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4月15日前组织造林工程验收;10月底前造林成果验收。

五、奖补标准

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新造林地每亩奖补1000元土地占用费、30元管护资金,连奖三年;对造林困难地段每亩一次性奖补整地费1500元;对边角地按新造林地土地占用费标准奖补。相关县区政府负责造林地的协调和整地、栽植、苗木及管护等所有费用。

第二篇: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林业生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围村林、景观路、林业“三网”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为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通过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居环境。

2012-2012年三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2012年第一批在***县、唐庄镇、孟庄镇、冀屯乡、***市四个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和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县(市)县城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产业聚集区内的村、8条快速路两侧、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的村级规划中心村开展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61个,其中样板示范村166个;2012年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35个,75%以上的村庄达到林业生态文明村标准;2012年创建林业生态文明村875个,全部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

第一批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要确保4月底完成,6月底基本结束。

三、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

按照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建设布局上要以主城区规划区、县城、重点镇为中心,以环城(县、市、区所在地)、沿线(国、省交通主干线)、区内(产业聚集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区域、六区环城、八路沿线”的建设格局。“四级区域”即县城规划区内的村、重点镇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聚集区内的村、“一县一镇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进行建设。“六区环城”即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工业园,发动其所在地的村开展建设。“八路沿线”即组织发动新辉、新延、新原、新获、新长北线、***小冀、***凤泉、***卫辉八条快速通道沿线的村搞好建设。

围绕总体目标,重点抓好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村内主次干道绿化、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绿化、围村林营造、农田林网化,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

四、创建标准

(一)总体要求。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每两平方米空地至少有一棵树,消除空闲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45%以上。田林路相结合,形成农田林网。树木以果树、用材经济林为主,乔灌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10行以上),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结合。

(三)村内主次干道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相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提倡营造“葡萄路”、“女贞路”、“樱桃路”、“杜仲路”、“樱花路”、“玉兰路”、“银杏路”等特色道路。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适宜种树的两平方米以上空地全部绿化。

(五)营造围村林。植树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10行以上),用材林、经济林均可。

(六)“三网”(林网、路网、水网)建设绿化率达到95%以上。村庄周围向外辐射1公里,实现农田林网化,林网控制面积不超过300亩。

(七)村镇绿化覆盖率30%-45%以上。

(八)建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1处以上、生态文化宣传专栏3处以上或生态文化纪念馆1处以上。

(九)在中、小学教学中,每周开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课2节以上。

五、技术要求

(一)造林标准

同创建标准。

(二)树种选择

1.围村林、“三网”绿化:以10

7、10

8、中林46等优质、干性通直的速生欧美杨为主;

2.村镇、庭院绿化:以杨、柳、榆、槐树、合欢、栾树、垂柳、金丝垂柳、木槿、红叶李、葡萄、女贞、樱桃、杜仲、樱花、玉兰、银杏等树种为主。

(三)苗木规格

选用ⅱ级以上苗木,植株健壮,苗干通直圆满,无机械损失,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四)成保率

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85%以上。

六、检查验收

(一)自查验收。每年4月下旬,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进行自查,分别

一、

二、三类村,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报告包括基本情况、组织情况、检查情况、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等。

(二)抽查复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4月下旬到5月上旬,按照30%的比例,对县级林业部门上报的林业生态文明村进行抽查复查,形成检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把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列人重要工作议程,将各项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

一是建立市、县领导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目标。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例会,汇报所包县(市)、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督促查制度。市林业局成立督导组,分工负责,对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行督导。

(二)实行目标管理。将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与纳入责任目标,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三)加大投入和建立激励机制。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切实加大投人。结合实施***市林业生态市建设提供项目支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适当向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倾斜。一是建立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二是积极协调市直各结对帮建单位,发挥自身资金、项目、技术等优势,扶持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三是市场化运作,多途径筹资、筹劳与合作。

(四)推进林改,确保成效。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改破解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真正使广大农民成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主导力量,促进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第三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策略及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自上而下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生态林业本质是实现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资源的生态平衡,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

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生态林业的建设、经营一定要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合拍。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建设可以造福当代人利益的生态林业,让林业资源可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符合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实施科学完善的规划部署,科学的按部就班的建设不但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是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

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

2、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由于林业的长期性,生态林业的规划结构要保持稳定,可以充分的起到优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由于各个省市的气候、生态、地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与林渔式等林业建设方式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包含许多生物种类、各种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和结构稳定,达到科学的使用森林资源。

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应性建设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所在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4、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二、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

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 。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

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4、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用于指导生产, 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 ,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 完善造林机制 ,提高造林质量 ,

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 。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 建立健全管护机构, 组建管护队伍 ,购置管护设备, 建立管护制度 ,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 ,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 真正实现越采越多、 越采越好 、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

5、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 以政府为主导, 建立和完善省、市、 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 积极探索分级管理 ,分类补偿政策 ,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 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 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 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 使地方政府、 群众 、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四篇:《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为了认真实施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实现《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拟对《规划》进行中期调整,特制定此方案。

一、调整的必要性

对中长期规划进行中期调整是规划本身的要求,《规划》已经实施了3年,应该对《规划》实施进行一次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地在实施《规划》中的好经验予以吸纳,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解决,将国家的一些林业发展新思路、新政策等有机的融于《规划》之中,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二、调整的依据

1.《规划》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2.二类调查数据。

3.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5.专题调研成果。

三、调整的重点

这次调整的重点是《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培育部分,支撑保障体系及其它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对有些没有启动的支撑保障体系,按照事权划分自行启动。

四、调整的目标

1 1.全面实现《规划》中的2012年、2015年目标。

2.将调整后的规划任务按省辖市、县(市、区)分类型、分工程分解到2011-2015年。

五、技术方案

(一)造林更新面积的确定 1. 宜林地造林面积的确定

以2007年完成的二类调查数据和同时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1)二类调查宜林地面积

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宜林地面积包括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其它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

(2)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供造林面积确定

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可供造林面积主要是未利用地面积中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它未利用地、滩涂等(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不能造林,不作为造林面积计算)。其中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其它未利用地可全部作为可供造林面积计算。裸岩石砾地中的裸岩和重石砾地不能用于造林,轻石砾地可部分用于造林,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拟确定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伏牛山山脊线以北地区、淮河以南伏牛山山脊线以南地区裸岩石砾地类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0%、25%、30%。滩涂地中的嫩滩地不能用于造林,植树范围为干流堤防背水侧以外、无堤段河道管理范围以外。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初步确定滩涂地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为30%。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可供造林面积减去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县(市、区)土地占补平衡需补充耕地的面积作为实际可供造林面积。

(3)本次调整宜林地造林面积确定

当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大于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时,以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为准;当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小于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时,以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为准;县级政府规划在国土部门未利用地上新增宜林地面积大于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宜林地面积,其超出部分列入规划实施范围;县级政府规划在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之外新增宜林地面积,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省厅将根据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审查,并结合全省规划任务情况,确定是否列入规划实施范围。

将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宜林地面积减去2008-2010年已经完成的宜林地造林面积(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中的防风固沙林等,不含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能源林改培)作为今后的宜林地造林面积。

2. 其它地类造林面积的确定

(1)平原区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今后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也可以根据实际调减建设任务。已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的县(市、区)不再安排农田防护林新造林面积。

(2)生态廊道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生态廊道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规划》剩余的造林面积,再根据交通部门规划的2013-2015年将要新增的廊道长度进行规划(《规划》中已经包含了2011-2012年新增的廊道),

3 占用耕地的每侧绿化宽度按照5米(县乡道3米)规划,计算出需新增加的造林面积,两者相加即为今后的造林面积。也可以根据实际调减建设任务。

(3)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今后的造林面积。

已经批准成立的焦作新城区、许昌新区按照批准的城区规模和环城防护林带规划标准的下限规划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任务。

由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合并、整体搬迁或者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可对村镇绿化工程进行调整。以合并、搬迁的行政村数量进行计算,每个行政村造林面积按不大于50亩进行规划,但应扣除未完成原规划村镇绿化工程的行政村的造林面积。

3.更新造林面积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综合轮伐期,按照各县(市、区)二类调查的森林面积(不含经济林)和2008-2010年造林面积(不含能源林改培、经济林、园林苗木花卉)之和除以综合轮伐期作为年更新造林面积的上限(各县、市、区综合轮伐期见附表),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的要求,合理确定年更新造林面积。

(二)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的确定

按照《规划》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减去2008-2010年实际完成的面积作为今后的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可结合实际调减建设任务。

(三)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的确定

按照《规划》中的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减去2008-2010年完

4 成的面积即为今后的面积。

(四)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

由于《规划》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规划由发展改革、扶贫部门安排,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暂时没有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所以本次调整规划不再考虑上述三个工程,同时《规划》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不再细分,本次调整规划的生态工程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含生态能源林改培)、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等8大工程,林业产业工程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等4大工程。

工程的规划面积要与有关规划相衔接,并进行适当调整。规划的新造林总任务要和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要和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产业工程中的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规划面积要与退耕后续规划相衔接,不得小于退耕后续规划的面积;园林绿化苗木花卉规划面积要与省花卉产业规划相衔接。

山区生态体系(不含生态能源林改培)、防沙治沙工程中的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生态廊道和村镇绿化的山区部分原则上在宜林地上进行规划,农田防护林、城市林业、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生态廊道和村镇绿化的平原部分原则上在其

5 它地类上进行规划。

(五)任务安排

按照这次调整确定的任务,全面安排2011-2015年森林资源培育任务。前两年主要安排新造林任务,后三年主要安排更新造林及森林抚育和改造。

六、调整的方法

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各省辖市、县(市、区)根据规划调整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省厅提供的统一模式提报资料和数据,省厅经汇总后,按照统一的审查办法对各地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初步审查意见后反馈各省辖市、县(市、区),各省辖市、县(市、区)认定后再反馈省厅,经省厅审定汇总、上报省政府批准后予以实施。

(一)制定规划调整技术操作办法

省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规划调整班子,根据规划调整方案,制定规划调整技术操作办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规划表格,主要包括二类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各类森林面积蓄积、分林种、分优势树种、分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表,造林更新面积确定表,各工程的规划表等。

(二)省辖市、县(市、区)提供初步调整意见

各县(市、区)按照省厅制定的技术操作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各种调查、规划表格。本次调整规划仍以县(市、区)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国有林场按照属地管理纳入本级规划(与《规划》相一致),原则上不允许增加新的规划单位,各类调查统计、规划数据,除有特别规定外,均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逐级统计汇总到县(市、区)、省辖市,凡是涉及有关部门的,需

6 经县级有关部门签署确认意见,并加盖公章。如“未利用地面积统计表”,由国土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调整规划表”,由交通(公路)、水利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调整规划表”,由农业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县级政府规划新增宜林地面积统计表”、“造林地类规划表”等,由国土部门、水利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所有表格要装订成册,封面加盖县级人民政府公章。由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省厅。

(三)省厅审查,县市认定上报

县(市、区)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后,省厅进行汇总,按照统一的审查办法对各地材料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上报的各类数据与省厅掌握的是否一致,规划的工程任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经综合平衡后形成初步审查意见,将审查意见反馈各省辖市、县(市、区),各省辖市、县(市、区)认定后再反馈省厅(若各项造林面积均小于等于省辖市、县(市、区)初步意见的,各类表格不需要有关部门重新签署确认意见、盖章;否则,需按上述要求由有关部门重新签署确认意见、盖章),经省厅审定汇总,编制《〈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中期调整报告》,上报省政府批准后予以实施。

第五篇:林业生态建设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简介莫绍周

抚仙湖径流区内天然林植被稀少,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不高。径流区内居民点多,人口密度高,开荒造地、樵采林木、放牧等,加剧了植被的破坏。林地内下木、地被植物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每逢雨季,特别是突降暴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同时夹带大量N、P、BOD、COD等污染物质入湖,导致湖泊淤积、水质变坏、危及湖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安居乐业。为保护抚仙湖,于2001年开始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一、 项目建设规模及布局

(一)布局原则

1、项目建设布局于抚仙湖径流区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及二个国有林场范围。由市政府全面规划,以县为单位分期实施。项目建设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先面山后远山、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

2、因地制宜,按不同立地条件,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 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低效林改造以多植阔叶树为主,实现林分树种结构合理、有效。

3、对现有林分加强管护,逐步实施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4、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营 造公益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使湖盆坝区近面山先绿起来、

1覆盖起来。

(二)建设规模

①工程造林10.36万亩。其中:澄江县6.40万亩,江川县1.22万亩,华宁县2.74万亩。

②低效林改造20.92万亩。其中:澄江县15.08万亩,江川县2.74万亩,华宁县3.10万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32.45万亩。其中:澄江县21.60万亩,江川县3.75万亩,华宁县7.10万亩。

④退耕还林2.70万亩。其中:澄江县1.53万亩,江川县0.67万亩,华宁县0.50万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建中心苗圃45亩。

(三)建设时间

1、前期2001年至2005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62624亩。其中:澄江县38380亩,江川县7700亩,华宁县16544亩。

②低效林改造125580亩。其中:澄江县90480亩,江川县16500亩,华宁县186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92215亩。其中:澄江县129615亩,江川

县20000亩,华宁县42600亩。

④退耕还林16165亩。其中:澄江县9165亩,江川县4000亩,华宁县3000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中心苗圃45亩。

2、后期2006年至2010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40976亩。其中:澄江县25620亩,江川县4500亩,华宁县10856亩。

②低效林改造83620亩。其中:澄江县60320亩,江川县10900亩,华宁县124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32285亩。其中:澄江县86385亩,江川县17500亩,华宁县28400亩。

④退耕还林10835亩。其中:澄江县6135亩,江川县2700亩,华宁县2000亩。

(四)造林树种选择

1、荒山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樟、黑荆树、木荷、圆柏、栎类、刺槐、车桑子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李、梨、花红等。

3、湖岸道路绿化树种:雪松、银杏、榕树、云南樟、缅桂、

黄葛树、清香木、水杉、喜树、龙爪柳、迎春花等观赏树种。

4、四旁美化绿化树种:雪松、银杏、紫薇、缅桂、柏类、榕树、黄连木、清香木、滇扑、龙柏、龙爪柳等。

5、绿色旅游通道绿化树种:雪松、龙柏、银杏、迎春花、黄葛树、云南樟、喜树等。

6、石灰岩裸露地区绿化树种:圆柏、车桑子、黄连木、苦刺、清香木等。

7、低效林改造树种:樱桃、木荷、圆柏、刺槐、苦刺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

工程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财力,一片一片的开展,反对撒胡椒面。应按照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原则开展工程造林。

林业局成立了抚仙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任务、资金使用、施工设计,进行监督检查,筹措和调配项目建设资金,对竣工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并作好工程项目分报表和验收的申报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实施单位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列入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施工采取招投标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理。

三、项目效益分析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培育、保护、优化公益性森林

植被为主要目的,通过造林、封山育林、 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不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地被物的覆盖度,提高林分质量,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空气中粉尘,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活立木储备,适当间伐被压木可获得一定薪材、木材等林产品。

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地被植物的覆盖度。抚仙湖径流区目前有林地面积193469亩,有林地覆盖率仅29.5%,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林地面积可增加177563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9.8%,地被物的覆盖率将提高0.3左右。工程完成后,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9.3%,林分内树种结构合理,郁闭度增大,林冠下草本植物、灌木共同组成多层结构,保水、保土、净化水质功能将显著提高。二是基本控制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显著地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三是极大地改善湖区自然景观,还湖区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促进抚仙湖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直接经济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能有效利用社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林地在第11年开始第一次间伐抚育,第21年进行第二次间伐抚育,可有相当的间伐木材收入。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有一定经济收入。

四、工程实施进度

到2002年12月止,已完成工程造林6.7万亩,低效林改造3.55万亩,封山育林28亩,澄江路绿化50公里,投入资金2854.45万元。

上一篇:廉政提醒谈话提纲记录下一篇: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