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2024-05-23

学习老子文化体会(精选7篇)

篇1: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老子》是解决人生、社会、宇宙一切问题的宝典!

06年3月份,我有缘学习老子文化,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新的转变。从小就喜欢武术、气功的我,一直迷恋其中,不能自拔。通过学习,使我终于明白,法越大越假,理不圆通,莫论修真,万法一德,一切法的目的原来都不外是找到和确认德这个根本的大法。德就是利益、服务一切生、一切灵,是一切生命之福的创生沃土。从而使我跳出气功,“舍我、奉献、付出”,投入“复兴中华文明,弘扬道德文化”的洪流之中。并且在今年的四月份成立了“老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便更好的“弘扬老子文化,复兴中华文明,造福人类社会”。

古云:“信乃万事之本”。人无正信,就必定会信邪,所以老子的道德文化是导人向善、优化社会、抵制邪教的最好方法。人心只能靠教育、靠因势利导、靠以理服人,靠真诚的爱戴,强制的行为永远得不到心,只能恶性循环,只能储恶唆凶,只能激化更乱。道德是所有文化的根,是团结、和谐多元文化的法宝。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思想,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经济,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法律,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社会。“复兴中华文明,弘扬道德文化”。弘扬是因,复兴是果,只有全社会都来共同信仰道德、传承道德、学习道德、弘扬道德、实行道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才能早日实现!

现在的人类正面临一场深重的灾难,地球村正经历一场空前的浩劫。一系列严重危机已经显示:地球告急!人类告急!《老子》向我们发出了人类自救自度的强烈信号,开出了救世良方。在诸多危机中,最大的危机来自于人类自己,这就是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心灵危机。人类要自救必须从道德这个直指灵魂的核心理念入手。复兴中华文明的根本就是复兴道德,只有道德才是万物之根,才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共生、共存之根。道德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大法,救世度人要从心施教,从根扶正。

乱极必返,故当教和,和而止獗,和而化裂,和乃安之径、归之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乱世大治的唯一出路。和谐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高维生灵的和谐。要实现真正的大和谐,必须使阴阳达到平衡。正如孙式立教授所讲:“人类认识上的阴阳失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大败笔。我们的宇宙是由两个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实的与虚的,正物质的与反物质的,阳性的与阴性的,正质量的与负质量的,显态的与隐态的,物质的与意识的(精神的),低维的与高维的等等组成的。现代人类充其量只认识世界的一半,对另一半还很无知。我们重有形轻无形,重实轻虚,重阳轻阴,重物质轻精神。当前我们人类正处在认识上冲击世界的另一半的伟大转折期。现代的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于,对于无形的、虚无的、阴性的、隐形的、精神的、反物质的、多维的世界的认识上的深化。本书作者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向更大、更广阔的高维空间解读。他并指出,只有极大的觉悟到新维时空才是人类解放的新世界”。

一本圣贤书,和谐天地人!

一路难舍难离、难分难别的所有父老兄弟姐妹,天地不会忘却,星辰不会忘却,踏过的山山水水不会忘却,失落的所有朋友亦不可忘却。珍藏吧,这是正义不朽的永恒;解读吧,守信重义的忠贞与友谊;挥洒吧,普施的爱在大宇中回荡出智的灵光。让我们更加理智、更加坚定的播洒科学发展观的至光,以尽民之职,以孝命之责,以愿伟大祖国的崛起,以期多元百川同归的宏欢!(完)论企业文化

摘要: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企业文化。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没有文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然呈现着一种文化行为的现象,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命运。特别处在现实人类面临重重危急、竞争淘汰激...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企业文化。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没有文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然呈现着一种文化行为的现象,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命运。特别处在现实人类面临重重危急、竞争淘汰激烈之中,企业文化必然更是社会之需、企业之需、人生共存之需。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企业的价值决不就是生产、就是创造剩余价值,企业的文化也决不是一般浅薄的概念和管理的研究。而是必须具有更深刻、更根本的决定性内涵,而是必须解决为什么生产、为什么创造剩余价值,这个直关决定企业生命活力的根和本,这个直关决定企业主身心祸福的根和本。文化是宇宙本有的。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文化的精髓是哲学。首先咱们说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为体为律为则,无始无终自然永恒,具有普适价值给所有生命带来利益没有伤害,其小无内没有说不清的,其大无外没有不包括的,依着七律。德,为用为行为境,普泽万物化育苍生。然后就是文化的精髓是哲学。哲学占中道,不偏不倚是国魂、人魂、企业的命脉之魂,现在人类研究的一切文化最终都要上升到哲学问题。那么,老子文化是人类最高的哲学思想,哲学是建立在境界之上的产物,是为了解决一切生命运动终极目标和方法的究竟学、规律学、实用智慧学。一个企业失去文化之魂就会行尸走肉无骨自瘫不能生存。

所谓企业:

企者,人止非(不合道的思想)为,取某正道才能终成企愿。

业者,基于地德载物,双树道与德齐头并进,合天意,吸收处理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创造利益社会人生的产品。接下来咱们讨论企业文化生命的三要素。

第一个是企业主,业主诚朴风气沿承特性对于长寿企业实在是很重要,业主本身依师有德,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企业,才能形成可靠而隐逸自豪地凝聚力和创造活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企业不重视创造长远可靠稳定不变的文化凝聚导向,就恰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军队”。于是一个愚蠢的企业又何谈能在社会的规律中,进行有效理智、长久进步和发展。

第二个是企业的宗旨取向,包括文化取向和行为取向。通常习惯企业只限于浅层的顾计生存发展,而忽视了企业生存发展争钱却有着其不可改变的内在规律,都有着其内在规律无形的制约和制化,并且这一潜在的规律,无论从理论和事实上都能凿证它的本在。所以,企业文化就应深寻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依律引导企业纵深步入全新理念的生存发展争钱之中,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寿命价值和地位,使企业在利人之中而真自利,在造福社会之中而自然完善造福着自己的当下和长远。

第三个是实施了宗旨取向的承接和教育。人的智和痴,并不在于东方和西方,而在企业用心文化的智与迷、明与暗,资本世界环境中的福特能视财产属于社会,韩国业主能集体倡议不给子女留遗产,中国海尔不但公宣财产属于社会,而且连年无偿巨资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这其中重要的界线和决窍就在企业生产和剩余为什么的规律之中。为人则得人,为社会则得社会市场之生而自兴旺、自发达。这不是想象,而是万物生存本体不变规律的存在。从对应依生原理定位,企业的生命生、业主的福报都必须真诚以园工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以社会为本,不善施以为,何处谋以生。所以凡自私自利古往今来都做不了大事,也成不了大事,更不可能善终其事。老子曰“后其身(不争不欲取)而身先,外其身(不居不欲取,)而身存”,这是真正善始善终的生益经。其实一个人能吃多少,一家人能用多少。只要以德为先、人对路对、以本创业、以本经业、得人心应人意,则天地同助,得气得势。

企业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生命,车间、科室等就好像是人的五脏六腑,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我们都要用我们的心、身经历去验证。把一切看成一个生命。企业不仅就是生产、就是谋取剩余价值,这么简单、这么人人皆循的行为。所以人生经营企业,关键是深知钱道法,会成不想自然来之的企业成道局。只有来钱有则、花钱有则、享用有度、生钱有法,才能来钱源远、享用绵绵。人生之智万不可认为钱到名下就属我,不进手中既非有的小见底。要善能学会“有不为我有”,将钱施于生地的处虚自在法。只有处自流之中,就会用则有、积则施生,何苦被钱所缠、被钱所惑,劳心危命生不宁。这话不一定要信,但从中多品品、多量量也许确有益而无害。其实企业行为之大,是一个集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人生、科技全方位应用的综合实地,有着十分深远广泛的施展空间,应当引起有素之士高度的重视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使企业进入更高理性、更高层面、更长远更可靠,更有利于创造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营运状态。企业的真正能动创造力和生命力,全源于人气状态,只要企业人气稳定凝聚、生发祥和,其管理方式、运营状态就自然能如意通畅。为造就这一如意的企业生存状态,首先就是企业领导主体必须先行学习、先行受教育,以成有文化化人之德、造贤之德。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讲集学识技能,使企业领导主体首先成为表现企业文化性的形象者。以此将企业办成为一所人心的大学校大用场,使企业具有统一不变的长久信念,凝聚补育着多元化的全体园工,实成有信有义敬业爱业团结一体的家。这是一个极其可行可靠的企业长远之道,其绝妙就在走正道化人心聚人气。得气则生,失气则亡,气数气数全在人心人意之和中。领导主体,不但必须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习者,更应是其中的职教范行之师。这一理性高远学习型的人文企业属性建设,这一理性高远学习型的人心价值效应,必定会给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创造通常行为不可比量的人才、市场、科技、开发等全面综合影响活力。

谈到企业文化必然要说的就是管理。管理本质就是以心化心的统一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心司体制的机制调节行为。此中的理法应当深叩深究《黄帝内经》而至明百病由心生之宗真确诊理。并深效“治未病”之能生根处,“不治已病”之由心因缘自了命成地的统归于心司真一问解法。从尔万象统化于心司因,然达于具细皆能动自律配合实。此七字法,盖为万策的无尚原则,只有法法不失为无尚法的主导,法法无不趋近无尚法的目标,则管理就会自然由无为主导的有为而步入无不治的大和走势之象。

管理的积极正确价值,完全在于管理的道德属性行为,这并不是把道德强加于管理之中,而是宇宙一体规律决定的管理必定是道德规律中的行为。因此,管理中也正是老子七律的演证事实,也无不直关为道德的凝聚与耗散,也无一不是凝聚则成、耗散则败的见证结果。所以,将道德规律准则直接纳入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理念行为,这无疑是正确而又理智的选择。

管理是一种创造优美弦律的艺术,尽力做到给人给己都是一种享受和愉悦、得心和从容。智慧全在解决问题和困难中激发造就和展现,智慧不到结果是不应可见可知的内在,否则就不是智慧而是痴的作为。凡事都有正确的解决办法和出路途径,而决不可遇事无策、不分析、不找突破,不制定方法步骤。有备就是条件准备、充分分析、选择突破、制定步骤、有序进行、应对意外。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具体从胜利走向胜利具体实践、具体作为。

结合现实,深刻学习务实以人之法(以人为本,以人是除我以外,为本是生死祸福。以人是因,为本是果。主体是“我”,与他与社会与自然(天道自动调谐)和谐。)、为本之理,使学习与现实行为、与古代文明、与企业方向道路产生共振与交融,势必产生企业进步的强劲源动力、持久力。创建立论高远的企业文化,无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应用环境时机已经成熟。所以,这一综合实体应用的社会效益型文化,应当引起广泛重视,提以有力支持,使之成为创生社会活力、创生社会进步人文环境的重要性社会基础实践。

使企业的觉悟者具有第一性的企业生机、企业活力;使企业不但自身兴旺、内部园工祥和,而且又能成为社会人文中的明珠和影响社会氛围进步的动力因素。所以无论从社会稳定、自然保护、人生教养、文化传承、理论应用、科技实施、人文构建,都将具有广泛殊胜的进步价值。

谢谢大家!

篇2: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说起“道”,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紫气东来”,也偶尔试着去理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里所透露出的哲学。《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都彰显出经典。我不是个好学生,虽然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很深的讲解,但是这其中的“玄之又玄”,让我望“道”兴叹。此书中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养生之道等等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

我最喜欢的文豪鲁迅先生说的:“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南怀瑾南老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体现出了道法自然为风骨的重要性。这是一本很有魅力的经典,能给疲惫的心灵带去力量,他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地对待人世间的种.种,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鼓励我们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看待天下万物。

“致虚极,守静笃”一个“虚”字告诉我们时常要放空自己,当心无一物时,向内观,自己的心感受到内在的光明,才能探寻事物的本质。

“上善若水”,也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个人的浅薄理解:水的运动规律最接近道了,一个人甘于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放下自己、包容别人、返璞归真、像水一样至阴至柔、圆润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走的更平坦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道”。

篇二: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

道家弟子经常把《道德经》当经念,这本是道教徒的日常作业。而朗读、背诵文字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文化学习的方法之一,历来学习四书五经都是要会背诵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道德经》也不例外,多读能背自然对认识《道德经》有益,但读上万遍可以修炼成什么我是怀疑的。当然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多读几遍《道德经》对身体也不会有害,如同在掌握正确的姿势下练习书法,通过气息的调节,臂腕指的运动,手眼神的配合,对身体会起到保健作用的。这好像练太极拳,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可如今认可这种看法的并不乏人,听说还有教授,我就奇怪了,这些人是否已背诵《道德经》万遍了?是否已达到什么境界了?高寿了?是否可不食人间烟火了?可以不教书了?如不是,是否这种说法不灵?我可能是孤陋寡闻,我是没有见到哪个人,即便是道长,因修炼《道德经》成了什么了。(神话故事和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可那是虚构的。)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要神化了,走到“心诚则灵”“的分儿上就不是科学了,科学是要让事实证明的。 ?

在学习目的明确后,边看书边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完全信书则被书拖着走,进入迷信的境地。在通读几遍某个版本的《道德经》后,可再找来另一个版本作比较的学习,看看其中那个讲的有道理。如只读《道德经》的原文,对时下的年轻人和古汉语欠缺的人来说是较困难的。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时地对一些章句进行反思,这既可加深对章句的理解,也可找出一些人超乎老子本义的判断,这就是独立思考。但这个独立思考要思之有理,考之有据,要结合老子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去思考,不能抛弃历史事实任凭自己随意的想象,尽情地发挥,甚至武断地结合眼下的社会去解读老子。如把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说成是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知道有网络了,岂不笑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道德经》,可以有上千种解释,但老子只有一个,老子就是老子,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太上老君那个神。

另外,对大多数学习《道德经》的人来说,不必拘泥原文的某个字,因为《道德经》版本成百上千,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原版。多年来历经历代多人的传抄、编辑,在文字上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校正、厘定这些版本应是专家学者的事,历代不少专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不再出土新的《道德经》版本,再重复做这些考证,似无太大的现实意义。现在对多数学习《道德经》的人来说,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是主要的,不然易陷入咬文嚼字的误区,而偏离了认识《道德经》的本意。 ?

以上只是本人简单谈谈学习《道德经》的方法,不一定是全面和正确,仅供初学或想了解《道德经》的人参考,谈不上什么思维建议,还望得到研究老子《道德经》大家的指正?。

篇三: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

道德经是一部言仅5000字的中国古代哲学 巨著,它虽是老子所著,但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由老子从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是道理,德是品德。道德经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经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的道理。明白了道德经,个人、家庭、国家、世界都能够少走一些弯路。保护地球,长治久安。

道德经中的道与无为提到的比较多。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变化的发展规律。无为,就是事物在循着它的规律发展的时候,不要人为地干涉它。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无为就是把握规律,顺势而为。

对于个人来说,道德经的内涵就是带着一颗爱的心,随性而为。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尽量怀着善良的心去做事。一个人学会做人了,有爱的心,而且能够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认真去做事,想不成功都难。

人必须有信仰,才会不容易偏离方向。有信仰,懂科学,就不会偏离方向。关于做人,一个小孩长为一个大人,它应该秉着什么信念来成长,我从我同学的博客中找到了答案,我认为非常经典。

小宝,妈妈相信随着你的成长你会懂得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你会接触到这个纷繁的世界,你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你会有自己对世事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你也会有自己逐渐清晰的人生观,妈妈不会过多地要求你和束缚你,何况妈妈至今也对很多事情感到迷茫和模糊,妈妈也在不断的阅历和成长,也还在逐渐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但妈妈知道一点,人内心要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妈妈也希望你如此,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内心的坚强和力量,妈妈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你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强大你内心的力量,妈妈相信拥有了内心的坚强和力量,你就可以是一个快乐的人,这也是妈妈唯一的诉求。虽然妈妈今天对你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妈妈希望有一天你能读懂的时候,别忘了妈妈的话。

对于一个家庭,那就是大家都怀着善心做事,而且不要把自己周围的人往坏的想,你是一个好人,别人也没你想的那么坏。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要怀着爱的心,把握规律,顺势而为。举几个例子,比如龙泽站很多摆地摊的,有卖吃的的,有卖小玩意的,搞得周边环境是不太好,所以,过一段时间,城管会过来清理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出来了。那么这件事情城管要不要管?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来管,那些人也都是靠劳动吃饭,辛辛苦苦出来赚点钱不容易,有的年龄也比较大了,整天被城管驱逐,不能乐业,他们也是要生存没有办法,如果有更好的环境又好又体面的工作,他们难道非要在那摆地摊?而且地摊摆在那是有它存在的价值,有人买啊。如果不让他们摆地摊,难道让他们去偷,去抢,去犯罪?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他们摆整齐点,别影响交通,完了让环卫工人打扫干净。对了,最近好像龙泽站又有摆地摊的了,国家也许已经不限制了。劳动人民都是光荣的,尊重每一位劳动人民。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自己要尊重自己,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尊重。

关于淘宝网,淘宝网有利有弊,淘宝网上有卖名牌假货的,有买到假货识别出来的,很生气,恨淘宝啊,那这个假货店应不应该关闭啊?不应该,因为有市场啊,很多人想少花点钱买名牌,那么买到了没有识别出来他穿着用着很开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淘宝里也有很多又便宜又好的东西,就看你会淘不会淘。淘宝门槛低,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为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动车这东西,它也是顺势而生的,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为什么要修动车,村里挣不到钱啊,人都往城里挤,交通就拥挤了,就得修动车,动车架那么高,跑那么快,出事的几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现在动车不修了,国家开始发展中小城市了,保持平衡。

一个国家也是要怀着爱心,循着规律,顺势而为。

关于地球,科技发展与环境恶化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难道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地球生物,甚至地球都要走向灭亡吗?

其实地球这个星球上生物的存亡,关键就看地球上的现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人类中善人与恶人的博弈,善人多了,爱护这个地球,那还有救,否则平衡一旦被打破,地球不行了,大家一起玩完。(补充一点,善人恶人都是相对的,善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恶人也有好的一面,他们有时也会变化,恶人变好一点,善人又坏了一点,或者更坏更好。)

宗教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它教人心向善,虽然被崇拜对象的样子不同,精神内涵都差不多。但是宗教有它的局限性,宗教把被崇拜对象物化了,其实那个佛也好,耶稣也好,都不客观,其实就是地球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土地,水,空气养育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像一张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其实凡事都有因果,只不过果出现的早晚而已,有的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有的只看到了果,要追踪不止一个物(包括人/动物等各种客观存在),跨越很久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个因。

篇3:老子文化休闲广场规划设计

1 西方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在西方最初作为宗教与君权的产物出现,起源于欧洲古希腊“Agora(意为集中)”一个谈天、交易甚至辩论的宗教场所[1]。其最初的目的是为群居的居民提供一个围合的公共活动场地,是欧洲共同文化传统的城市空间体现,广场和街道构成城市形态的骨架。从古希腊的、古罗马的“Forum(意为论坛)”到中世纪的“Plaza(意为广场)”人性生活渐渐成为城市广场的主要内容。

2 中国城市广场

中国古代是否有城市广场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广场形式在中国体现在最初的西安半坡遗址中聚落中心,以及寺观空间和民间主要的娱乐、交往的瓦子场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城市广场的建设,之前的绿地建设称为街头游园,后被改为各种“广场”的名称。开始较早的有大连的纪念性广场和道路广场,郑州的新城广场,西安的钟鼓楼广场等,广场的形式注重平面布局的庄重、大气、对称,地形变化多采用下沉式。早期的广场以草坪为主,后因为草坪的管理较难,在此情况下,上海市因地制宜的种植大的树木。现在的广场强调了生态式种植[2],但基本上是背景边界采用乔灌草复合式种植,在中心和主要景观是以观赏为主和大树遮阴的形式。

3 文化休闲广场

文化休闲广场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场所,是市民接受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的室外空间,展示城市深厚文化积淀,经过设计者的深入挖掘和园林表现以多种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广场的建筑、环境设施均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些年休息娱乐广场类型的建设越来越多。

4 案例分析———安徽涡阳老子文化休闲广场

4.1 环境分析

涡阳老子文化广场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的中心区域,南北约150 m,东西约140 m,占地22 000 m2,由原体育场改建而成。四面环路,南北主干道分别是建国东路和胜利路;东西分别为6 m宽的广场路和4 m宽的巷道,周围建筑较低,可观性比较好。用地形状几乎呈方形,原为开放型的体育场,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附近管道设施齐备。

4.2 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把“人”和代表宇宙自然的“天”作为一个整体,追求人、自然历史的和谐统一。在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人类的重大课题时,环境的优化美化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愿望。

因此,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融于现代广场设计之中,承续涡阳历史文化脉络,营建广场文化氛围,体现广场的休闲特色,将广场建成一个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市民广场,成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4.3 立意构思

追求人·自然·历史相和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特色。悠悠岁月孕育了涡阳浓厚的老子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将融于具有时代特色的广场中,成为老子文化广场设计的核心。

4.4 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以南北方向作为主轴线方向,东西两侧作拟对称的设计手法进行布局,对称中兼有自然变化。利用圆、椭圆,直线划分空间形成中部下沉的文化活动区,休闲漫步区,生活游憩区和轴线南北两端的自然生态区。该广场是新世纪城市建设标志性的经典之作(见图1)。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广场中心园地坪铺有太极图图案,在其南端安装9根龙型图腾柱。老子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广场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4.4.1“情无景不生,景无性不发”,以至情景交融,突出主题

规划中力求反映涡阳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能够充分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太极八卦以喷泉和铺装来表现,太极以旱喷泉的形式体现,八卦以花岗岩铺地形式展现(见图2)。文化活动空间的南部边缘《九龙柱》以9根石雕图腾柱环绕,高6 m左右,象征着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分别以陈抟卧迹、紫气东来、孔子问礼、老子传道、九龙迎驾、遗桥敬履、激流勇退为主题,以此体现涡阳历史文化内涵。

4.4.2 以“人”为本,巧于设计

广场设计全方位考虑“人”的要求,既没有多变的梯形台阶,又有几处无障碍通道将几个空间有机联合,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在功能方面又设“观”“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空间,疏散人流,使公共绿地能够被充分享用。广场除特别设置坐凳外,又将花坛绿地砌边建造为适合人休息的高度和宽度,外贴花岗岩,使广场的可坐率达到70%以上。

4.4.3 塑造丰富的空间与地形

设计中力求创造多功能、多景观、高品位的空间环境。有外围圆形的休憩空间,又有内围的健身空间,以及林荫下的满布空间。几个大的空间又可以方便市民的集会活动,林荫下蜿蜒小路又设置了散石,可达到移步换景的作用。南端的自然生态区以莲花形模纹作为铺装图案;使人既可驻足观摩又可欣赏下沉空间的喷泉水景(见图3,图4)。

地形变化丰富,在四周林荫地以微地形进行处理,利于排水,适合植物生长。中部空间采取下沉式,使喷泉水流叠落流下,既有视觉效果,又有听觉效果。

4.4.4 多流线的交通系统

广场四周城市道路围合的特点,强调东西城市主干道特征,在广场的南北设置主要出入口空间,并在正对政府的北面作为广场的主入口空间,其城市道路与广场的联系简化为园路的出入口。特别针对有居住区的一侧增加出入口。

广场设有四类活动场地,即观光漫步的四周林荫路、健身、活动、休憩椭圆路、集体演出步行空间和花坛休憩。四者之间彼此兼容又转换恰当,设计特别强调了流线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空间、交通路线相结合,创造出多维空间。

4.5 绿化及相关设计

广场设计既要考虑绿化形式,又要与当代文化特色风格相和谐,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四周绿化以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林作为屏障,可以避尘、防噪、防风。广场内部以草坪造景为主,构造简洁、流畅,视线通透,以修剪整齐的绿篱,烘托广场的氛围,再以常绿草坪为基调的基础上,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多选用色叶植物红枫、紫叶李、洒金柏等,创造出真正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广场照明设施齐全,有高杆庭园灯,泛光灯,草坪灯等。灯具形式简洁,大方,既有时代感,又与城市相协调。广场喷灌设计采用全自动喷灌,喷水时又可成为广场的一个新景观。

总之,广场设计“情景交融”无不以城市自身特色为出发点,注重历史文化氛围的体现、城市标志景观的营造。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篇4:老子:五千言传文化宝藏

策划人语:

古人云:才过百人谓之杰,智过万人谓之英。中华民族有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各个时期都不乏英杰人物。从先秦诸子到秦汉名士,从魏晋风流到唐宋大家,从明清英烈到民族危亡关头舍生取义救亡图存的先驱,他们都对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华民族从来都有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有为民请命、刚直不阿的人,有廉洁、清正、洁身自好的人,有极具爱国心、民族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有顾大局、为国家、为百姓忍辱负重的人。是他们一个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观今宜鉴古,大都以人物作为参照系。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缅怀先人,对应现世,也能有一定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老子:五千言传文化宝藏 撰文/刘大金

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个时间段内,姓李,名耳,字伯阳,今河南鹿邑人,和孔子一样,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圣人之一。老子年轻的时候,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在这个时段,孔子专程向老子请教礼的道理,经过老子的讲解,孔子才恍然大悟,在向老子请教回去后,对他的学生说,老子可不简单啊,他的学识真的让我很佩服。可见孔子对老子学识的赞赏。

老子所有的思想都体现在他的著作《道德经》里面。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等方面。他清静无为的学说,一物两项的转变率的辩证理论,深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自春秋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作为文化因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了,成为人们行为潜移默化的指导意识。据史料记载,老子著《道德经》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老子生活的那个时期,周朝已经很败落了。老子虽然痛心疾首,但也无能为力。他不愿意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所以决定引退。在老子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长官是一个修养和学识都很高的人,常年的阅历给了他识人的经验。他见老子气度非凡,仙风道骨,就知道眼前这个要过关的老人是一位不一般的人。于是这位叫尹喜的守关长官就要求老子写一点东西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老子和尹喜一谈,得知尹喜也是一位学识极高的人。也许是遇到知音的原因吧,老子也马上喜欢上这个人,于是就答应了尹喜的要求,在尹喜精心安排的房舍内专心写书。老子沉思默想,将这大半辈子思索出来的天地间至深的道理一字一字地写在竹简上,写完后,上篇取名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合起来叫做《道德经》。据说,尹喜读了这样道理深刻、文采四溢的大作,被深深的震惊了,于是央求老子一定要带着他出走,老子笑着同意了。相传两人一起来到西域,在那里讲经传道,开化了那边的秦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在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下形成的,但人们看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时候,往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统天下,或把儒家文化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事实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学说、各种流派“百家争鸣”的时代。而诸子百家中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学说。

老子不仅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九流百家皆受其影响。老子学说中的天道观、宇宙观发展为庄子的哲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上,几次巨大的成就如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的形成,都是结合老子的思想发展起来的。老子政治论发展为韩非子的法家权术,老子军事思想发展为孙子兵法,为千古用兵者奉为至宝;老子的无名论发展为名家辩学。可见老子思想影响的巨大。

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最辉煌时期的汉唐盛世,都是在老子思想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奉行黄老学说,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迅速缓解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迎来了“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的鼎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大唐盛世,帝王自称老子后裔,采用道家学说为治国方针,使唐王朝成为煊赫一时的东方帝国。可以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

儒家后起于道家。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在中国思想文化上占主流地位的是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崛起后,儒、道两家对立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为其余诸子百家所不及。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来,道教兴起。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犹如中华文化的四只车轮,构成中华文化的主体,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道家与道教共出于老子,同源而异流,其力量可堪与儒、佛抗衡。只不过儒家主张入世,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社会生活,而道家主张出世,对社会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就是儒家在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漫长时期,道家思想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一阶段,儒家的作用主要表现对中国社会伦理秩序、礼法风俗上,而道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层沉淀上,对国人的心理、艺术、文学、科学、医学等方面,儒家和道家的合集就是整个社会的生活。可见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顺便说一下在老子的思想促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道教把老子奉为教主。老子的道德经也成为道教的圣典。道教与佛教的吸收融合,对国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道教现如今已经传到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成了世界上有很大影响力的一种宗教。

老子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辩证法在德国的黑格尔那里发展得最为完备,而黑格尔最初的启迪思想就是老子的思想。许多哲学家对老子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光哲学界,许多科学家、政治家也对老子的思想赞叹不已,认为老子的思想深邃而且很有价值。例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里,就曾经引用过老子的话。

今天,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悄悄兴起一股“老子热”。在西方人眼里,老子的思想充满智慧,有着无穷的魅力。老子的许多名言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他们也把老子的思想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了很多养料。

老子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很多富有启迪的见解。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老子的思想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能光注重国外的理念,而忽视了国内那些宝贵的思想元素。现在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和老子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我们要挖掘老子思想里蕴藏的丰富理论,利用老子的智慧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情感危机和工业带来的社会问题,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服务。

篇5: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意思是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加强它。想要除掉它,必须故意交好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从直观上看是说不通的,也违反人们的正常思维。为什么要夺取的先要给予呢?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他的奥妙之处就是促使事物向极端的方向推进,最后,导致事物向对立面转换,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印证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时,齐国打败了魏国,覆军杀将,尸横千里,齐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国国王羞辱万分,决定倾全国人力拼死一搏。有一谋臣说:“万万不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除掉齐国,就得先卑躬屈漆,割地称臣,这样齐国必然欢喜万分,傲视群雄,这样必然引起列国的不满,这就会招来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必然倾覆”。果然不久,秦、楚、韩联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例证更证实了老子一句名言“以其强而强之也”。我们仔细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整篇都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孙子兵法所云:“富,未为安也。贫,未为危也。寡,未为败也。众,未为胜也。决定安危胜负者,道也。”这里的“道”,就是事物转换的内在规律,孙子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只有掌握“道”,一切胜败安危都在掌握之中。“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要掌握“道”不容易,需要千思万虑仔细观察,知彼知己,冷静分析。譬如三国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至弱胜至强的最好例证,也正是掌握了“道”的具体表现。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做人要如流水,永远向下,低下低调。他认为水至弱也至强,水性柔弱,并不威武刚烈,譬如盆中杯中的水,然而海啸来袭,水的威力却凶猛无比。一个人的行为“无为”指的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是指不要人为地做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只要顺从自然发展,一定会事业兴旺蓬勃,所以无为实际的结果是“无不为”。

最能代表老子哲学中辩证法的是下面一段话,“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满的好似残缺,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衰败。最充实的却好似空虚,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枯竭。最平直的东西却好似弯曲,极其灵巧的却好像笨拙,极其有余的却像不足,极其善辩的其言语却好像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清凉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怎样看待其中的辩证关系呢?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哲学的基本点是对立的统一,他认为当事物发展到最后顶端时,就转化成对立面。所以,当我们事物发展到圆满时,即功成名就时,应该警惕看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缺点和差距,还远远够不着标准,这样就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要保持以后荣誉和记录,他就要从零做起,找出动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病。

篇6:安徽老子文化广场

资料

该广场是新世纪城市建设标志性的经典之作。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广场中心园地坪铺有太极图图案,在其南端安装九根龙型图腾柱。老子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篇7:《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现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见解不绝于书,细细研读老子的思想,其思想价值确实是无法估量的,就是五十万字也不能将老子的思想道尽,我只能浅谈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

一、“无为”的涵义

“无为”是《老子》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一直是见仁见智,各圆其说的,历代学者在解释它时,提到了“因任自然”,“无所作为”,“不妄为”等意义,这些解释都是单从字面上去解释老子“无为”思想的,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干,不要什么作为,“无为”就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在我上《老子》与《庄子》这门课之前,我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正如

“为无为,而无不治”(第三章)

“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从“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

“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第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他的一整套治国方略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百姓。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第1页,共3页

《老子》与《庄子》

五十七章)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要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做君王的须知民意、顺民心,让百姓自然发展。“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极端的、偏激的、奢侈的为政态度,也就是要求君王为政不要对百姓太苛刻,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百姓。“圣人”就是得“道”的君王,他是没有固定意志的,他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百姓意志好的要善待,不好的也要善待,这样就得到了大善;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诚信,不可信的也要待以诚信,这样就得到大信。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积极的“有为”。

“无为而治”是一种高明的治国艺术。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太上不知有之”,不知道有你的存在,是: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好的统治者是悠闲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很少向百姓发号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未受任何侵扰,百姓都说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这样的帝王便可“无为而无不为”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古代帝王术的总结。他指出: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二十九章)

国家是非常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勉强去治理的,谁去人为地治理天下,谁就会把天下搞乱;谁要用心地把持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帝王应“以无事取天下”。

三、无为与自然

无为是道的表现,不可避免的需要有自然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为即自然,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事符合自然的状态。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自然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自然一定要是真的,只有真的才有可能是合理的,是美的。从环境的角度看,远古甚至更早,一切物质没有意识,宇宙寂静没有欺骗,没有谎言,没有任何的不真实,它存在着,无数岁月,真实的存在。即便是到如今,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今天,你依旧可以 欣喜的发现,自然环境中仍有一些单纯的真实的存在着的美,驿外断桥边的野梅花,山谷中的野百合,诸如此类。另一方面,从人的个体来讲,虚伪做作的人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只有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一切顺从自己的内心才是自然,伤心时哭泣,高兴时微笑,心中所想即所为,就如刚出生的婴孩一般。即使不做到这样,也不必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整日勾心斗角。可悲的是当今社会,太多的人活的很凄凉,为名为利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虚荣之物而抛弃了自己的自然本心,早已忘记了赤子之心。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

第3页,共3页

《老子》与《庄子》

为。”(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自然不会被注意,真正的自然不必什么荣誉与表扬,真正的自然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了,悲哀的是越大越少,厉害的甚至利欲熏心,良知泯灭。自然渗透到无为方方面面,无为即自然。

四、结语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艾鹏程

2010年4月20日

附:

看过《老子》八十一章之后,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各章是:

1,2,5,7,8,10,16,27,29,37,43,44,57,63,78.所读书目

[1]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张其成,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解析<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莫纯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上一篇:卫生间清洁程序与标准下一篇:降本增效活动意见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