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励志名言

2024-04-30

老子励志名言(共12篇)

篇1:老子励志名言

老子先生励志名言

·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老子

·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老子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 老子

·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老子

篇2:老子励志名言

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3、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30、治大国,若烹小鲜。

3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9、治人事天,莫若啬。

4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9、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5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1、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7、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篇3:决策前须重温老子至理名言

固然, 这些都是旧闻了。但我们少数地方的一些父母官, 总是喜欢一次又一次, 重犯过去类似的错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故而, 大家的隐忧也就不无道理。其实, 深究起来, 这些地方官之所以在做出重大投资决策时, 屡屡犯这类错误, 其源在急于出政绩, 所以才大搞一些抢人眼球的“形象工程”。

近读老子著作, 发现这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 早在2500多年前, 就对为官者的“政绩”有过精辟的论述。今天读来, 他的论述对一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决策者来说, 仍不啻于击一猛掌。

《道德经》第十七章曰:太上, 下知有之;其次, 亲而誉之;其次, 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这段话用白话来解释, 大意是:最好的统治者, 该做的都全力做好, 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人民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者, 善于做一些具体惠及百姓的事情, 人民亲近他并称赞他;再下一等者, 凌驾于百姓之上, 人民心存恐惧, 害怕他;最下等者, 则是一个完全失去百姓信任的统治者, 人民轻侮他。

那么, 为官者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呢?老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这里含有遵循自然规律, 不妄言、不折腾、不搞“瞎指挥”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的决策者来说, “贵言”就是少提口号, 多干实事;少玩文字游戏, 多行惠民善举;少上马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多探寻如何拉动内需, 刺激消费, 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国之道。如此, 才能够“功成事遂”。

篇4:乔布斯的经典励志名言

1.Do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selling sugared water or do you want a chance to change the world?

你想以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乔布斯在招募前百事总裁约翰·斯卡利时说道。)

2.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死亡很可能是唯一的、最好的生命创造。它是生命的促变者。它送走老一代,给新一代开出道路。

3.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4.There’s a phrase in Buddhism, Beginner’s mind. It’s wonderful to have a beginner’s mind.

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5.Being the richest man in the cemetery doesn’t matter to me ... Going to bed at night saying we’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that’s what matters to me.

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我晚上睡觉时,我可以说:我们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

6.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7.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8.Life is brief, and then you die, you know?

篇5:老子的励志名言

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2“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49、“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篇6:老子的经典励志名言

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篇7:老子名言读书名言

2. 治人事天,莫若啬。

3. 治大国,若烹小鲜。

4.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篇8:改变人生的32句励志名言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一次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的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篇9:老子读书名言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篇10:老子名言警句简短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5、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道德经》

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7、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道德经》

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2、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1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如梦之梦》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8、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

3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6、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3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4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4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4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4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7、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4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篇11:老子的名言警句

2.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 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 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7. 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8.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篇12:老子励志名言

我们看老子的军事智慧,简直就是反战的智慧。他对战争破坏性的揭露,对战争手段的厌恶,简直和他的对立派儒家的孟子异曲同工。孟子在战国时代,也就是主要靠战争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时代,响亮地提出“善战者服上刑”,谁最能打仗,就判谁死刑,这种主张对于那个时代自然太离谱,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听孟子的。但超越时代的局限,孟子的反战思想却表现出强大的人道力量和批判精神。请看他对战争残酷性的揭露、控诉和抨击:“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为争夺土地而打仗,杀死的人漫山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打仗,杀死的人充满城池,这都是吃人呀,死刑都不足以赎清他们的罪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这和老子说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正是同样震撼人心的控诉吗?

孟子尽管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反战人士之一(另一位著名的反战人士是墨子),但孟子也和老子一样,并不绝对地反对战争,例如他认为武王伐纣的战争就是值得肯定的正义战争。是不是正义战争,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但是孟子认为从春秋到战国的战争都不是这样的正义战争,相反,都是统治者争权夺利、兼并土地,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非正义战争,他所提出的“善战者服上刑”,锋芒所向,正是这些非正义战争的发动者。即便在今天,我们对这样的善战者,当然也要谴责和打击,例如二战后世界正义力量审判和惩罚日本、德国的法西斯战犯。但孟子对正义战争的理解未免过于乐观。他有一句著名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上说的,不如没有书。孟子为什么发这样的议论呢?原来他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一段描述深表怀疑。这段描述说武王伐纣,仗打得十分惨烈,以至于“血流漂杵”。什么是血流漂杵?杵就是过去洗衣服时用来捣衣服的木槌子,又粗又长又重。“血流漂杵”的意思是说,血流成河,乃至捣衣服用的长木槌都飘了起来。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是“以至仁伐至不仁”,也就是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种极不仁道的人,仁者无敌于天下,武王所到之处,敌军肯定望风披靡,纷纷归降,怎么可能打得那样惨烈,乃至血流漂杵呢?

孟子显然忽略了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他的动机和老子一样,都是希望哪怕在正义战争中,也应该尽量减少伤亡。这种战争中的人道关注是中国军事文化的优秀传统。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推崇的仁厚之心,好生之德。

老子对于战争则提出了更彻底的人道要求: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是不会得天下的。战争杀人众多,应该对它有一种哀痛的心情,即使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理。

对老子这个说法,自然要具体分析。当正义之师战胜了邪恶势力时,意味着灾难的结束,那么庆祝胜利就是十分正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例如唐朝安史之乱时,政府军战胜割据势力,平息了叛乱,杜甫的反应是“漫卷诗书喜欲狂”,谁也不能说杜甫就是喜欢杀人。八年抗战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中国抗日军民欢天喜地,上街庆祝,德国法西斯灭亡后,苏联红军脚踏法西斯的军旗游行,都是十分正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不能理解为胜利者的骄横得意。

但是,不能由此否定老子的人道情怀。战争毕竟是人类的互相残杀,毕竟是大规模的毁灭和破坏。

后来大诗人李白写诗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就是在直接宣传老子的反战、厌战以及慎战的思想。

大诗人杜甫也写诗宣传老子的战争观:“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对外战争应该只限于保家卫国,制止侵略战争,不应该毫无节制地扩大战争,一定要搞得伤亡惨重。他的《兵车行》,更是千古绝唱,流露出深厚的人道情怀: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写亲人上战场,家人送别的悲惨场面。生离死别,难割难舍,哭声震天……

杜甫又写战死的冤魂: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你看那古战场,多少阵亡者暴尸荒野,已经化成粼粼白骨。阴惨惨的天空,凄风苦雨,好像战死的冤魂在哭泣,在诉说……

唐朝另外一位诗人陈陶的一首《陇西行》更是令人痛断肝肠: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奋不顾身,血染沙场,战死在无定河边的阵地上。可怜他的妻子独守闺房,还在日思夜想地盼着夫君回家团聚,一天,果然在梦中和自己的夫君团聚了。但是这位妻子哪里想得到,梦中相见的夫君,早已经化成了无定河边的白骨。

古话讲,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英雄多,百姓苦,英雄越多,百姓越苦。就连大军阀曹操也写诗惊叹战乱造成的人间惨剧: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车行》《陇西行》都是撼人心魄的控诉,都是欲哭无泪的同情,它艺术地体现了从孔子孙子老子墨子孟子开始的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反战意识与和平精神。

当然,历史的真实是,仁厚之心阻挡不住贪欲制造的残暴。战国末期,秦将白起俘虏赵军40万,除了240个老弱病残,其余的竟然都被他活埋了。秦末战乱,秦军20万向楚霸王项羽投降,后来竟然全部被项羽活埋。文明越进步,战争越残酷。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夺去了1600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6000万人的生命。一次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兵力100万,打的完全是消耗战,消耗的是什么?是一批批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一场战役下来,70万人命丧沙场,因此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二次大战,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夺去了1800万中国人的生命,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中国军民30万。苏联五年卫国战争中有多达2700万人被夺去生命,仅红军就阵亡近900万。由于牺牲者大多数是男性,造成苏联战后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战争狂人不仅给他们侵略的对象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就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人民,也饱受战争摧残。例如二战末期,日本法西斯分子居然逼迫本国的妇女儿童集体自杀,残暴到了极点。

这种战史上的罕见暴行,说明了道德要求在强权面前的脆弱。孔子孙子老子墨子孟子,都只有仰天长叹了!

说了半天老子的军事智慧,并不意味着承认《老子》是兵书,更不是承认老子是兵家,世界上哪里有老子这样反战的兵家?唐代那个王真说《老子》五千言句句谈兵,显然太夸张了,老子尽管有军事艺术的精辟论述,但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老子谈论战争时的人道精神、和平主义。老子论战,着眼点恰好不在打打杀杀,而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好生之德。

这种好生之德,更鲜明地体现于老子的政治智慧。

李泽厚师指出:“似乎只能说,《老子》辩证法保存、吸取和发展了兵家的许多观念;而不能说,《老子》书的全部内容或主要论点就是讲军事斗争的。作为道家代表的《老子》与记录、思索、总结历史上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相关。这个‘道’不仅是军事,而更是政治。”

老子谈兵,就是要从军事智慧中引伸出政治智慧。下期将谈谈老子的政治智慧。

上一篇:金店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写小狗的三年级作文:我家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