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07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

2.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 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1)提出疑难字词。(2)解释重点词语。

(3)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1、师:大家初步领略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周庄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生: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添了神采和韵味。可以说是周庄包容了水的生机,水为周庄增添了活力。

2、师:假如要我们打个比方,把三峡和周庄比作两个不同的人,你觉得三峡是一个什样的人,周庄又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生: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

3、师:同学们的联想真可谓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我们对三峡和周庄截然不同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感受不仅可以化作人物形象来感知,甚至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曲来模拟,不是吗?

生:周庄像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三峡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生: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周庄像一位典雅女子,像一支温柔夜曲。怪不得我们的作者曾三次游览周庄。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找出起止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相互交换修改评选优秀的标题,师生共同评价、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加以板书。)

如:图一,从“我曾经三次到周庄”到“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图二,从“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师:照此看来,你觉得,灯火缤纷的周庄像什么画? 学生讨论后明确:它色彩艳丽、浓烈,像是一幅抢眼的油画。

师板书:图三,从“最近一次去周庄”到“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春天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4、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 仲春雨中 视觉(色彩)水墨画 恬淡宁静 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 冬天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 略写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第三次游览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光带、梦境

多姿多彩 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 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5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3)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各抒己见)

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水中倒影——美丽

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小河泛舟——诗意 只有威尼斯才能见到 整体布局——巧妙

第二课时

第一次游周庄:仲春 水墨画 恬静宁静

第二次游周庄:冬天 版画 色彩鲜明、声音柔美 多姿多彩 第三次游周庄:春夜 旅游节 仿佛进入了梦境 动人心弦

四、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优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水,课文中有哪些你喜欢的描写水的句子,请摘录下来,加以体味,说说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这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示了周庄水韵的迷人之处。突出了滴水和流水声的轻柔,作者把它比做裹着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非常形象。带有古典风味,在措词方面也很讲究多用叠词如:细细、重重叠叠,如„„如„„袅袅,读起来富于音乐的美感,真的感觉到流水叮咚作响。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从视觉角度突出了河水一改先前的平静幽深,突然变得光彩夺目。“落”这个词用得好,比“映”来到有动感。作者把此时的河水比作一条彩带,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文中句式整齐,多为四字词,节奏鲜明,读起来欢快和谐,如:面目一新、瞬息万变、辉煌璀璨、平静幽深、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缤纷的现实与古香古色的周庄形成了对比。

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作者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描绘得富有诗意。“木橹”“悠然搅动”“石桥”“不慌不忙”“彩绸”等词语写出了周庄的古朴、宁静。“斑斓”“迷离闪烁”“朦胧眩目”等词又写出了周庄的神秘,令人捉摸不透。

4、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再次把灯光倒映的小河比作光带。

5、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突出了河水的神秘莫测。

6、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作者的感觉很独特,水居然因丝竹声而变得清澈剔透,而且想像出是有荧光从水下射出。

7、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写礼花盛开前的宁静,水面上除了点点星光外什么都没有,有静有动,使得文章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二)研读1—3段。

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印象: 评价:

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

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 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

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

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赏析文章第4段。

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

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第5、6段(重点)

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

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篇2:《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泾源高级中学 于永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诵读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在朗读中感受周周庄水韵水的韵味,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1、能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作者笔下的几幅水韵图。

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并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同时也被人们誉为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疑难字词解决(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准确拼读)。

斑斓(bān)(lán)仲春(zhòng)目眩(xuàn)谛听(dì)参差(cēn)(cī)剔透(tī)璀璨(cuǐ)(càn)摇曳(yâ)

2、解题

《周庄水韵》中“水韵”作何解释?(生答,师小结,水韵,水的韵味或水的情趣),顾名思义,本课主要是写周庄水乡留给作者的印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3、听配乐朗读,欣赏周庄优美的图片,感受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用恰当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投影展示周庄图片)

周庄真美,美在 或使我想起了(一句古诗)

三、合作探究,理清文脉,感悟周庄“水韵”之美 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明确:作者是由总到分来抒写周庄列给自己的不同印象的。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节日里的七彩梦幻图(油画)

四、小结

课文作者写了自己三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第三次游览周庄,是春夜节日里的周庄,此时的周庄在作者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七彩梦幻图画。周庄真是太美了!

五、欣赏完几幅图画之后,老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一二次游览周庄的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周庄的景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2、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水韵 总:“小桥流水人家”

分:

第一次——仲春——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 “水”之“声”——江南丝竹 第三次——春夜——色彩斑斓的油画

篇3:浅析《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关键词: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77-02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你听的懂吗?你喜欢听吗?”有位哲人说过,一堂课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所以本节课采用:1、多媒体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2、采用通读、讨论、交流、归纳等方式,启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的方向—文本,在平等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在阅读中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本设计的特色:如歌曲导入法,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游记类散文,学生能感受到祖国山川壮丽可爱。应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写景时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的语言,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游记中的感情。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它的意义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

学情分析:在《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流动的画,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的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让学生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少,不能主动地进行探究,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能够整体感知,理清顺序,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学会运刻画精准的语言写景,并在写作散文时善于抒发真实的感情。

3、学生具有审美的情操,能够细心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移步换景的游记创作手法。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加词汇的积累。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在文中的真实情感及学习以“情”为文的重要性

2、归纳游记特点,并总结与《巴东三峡》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

1、导入课题,营造气氛: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曲悠扬的笛声从远方响起,一艘乌篷木船从水面上滑过,木櫓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

(2)(投影)周庄简介: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是一幅动人的风景画。这里有桥、有水、有人,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3)周庄给你的总体印象?

(4)文字导入:周庄并不仅仅凝固在上面的文字上,也不仅仅停留在某张照片或图画里,不同的人走进周庄,也就有了各自眼里和心里的不同的周庄,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赵丽宏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周庄,对周庄水乡有个总体印象,激发他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

(2)正音、解释重点词语。

(3)朗读课文

(4)课文写什么?如何体现水韵?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整体水韵图: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不同人笔下不同的景观,积累掌握字词句子。

3、细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次游历周庄,时令不同,感悟不一,抓住的景物特点也迥异,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这部分语言清丽,优美,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图片展示:(积累优美的字句)

4\讲解第三幅图,理清游记的游览顺序:

A精读第五段,写了哪些景物?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B这样描写与作者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C作者为什么三次写周庄,第三次为何详写?

D 总结游记的特点,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设计意图: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

(上接第77天)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4、总结全文:

三次游览周庄,作者的感受是不同的,当然呈现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你能谈谈“韵”的含义吗?三次游历,三幅图又是从哪三个方面体现“水韵”的?明确:“韵”: 雨水、雪水、河水

设计意图: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5、拓展延伸

(1)与《巴东三峡》对比阅读,完成下面的句子:

如果说周庄是( )的少女,那么三峡 ( )。

如果说周庄是一首( )歌,那么三峡( )。

(2)课外布置阅读《远去的周庄》,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六:教学评价设计

篇4: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说明:十年没有上讲台上过课了,11月23日,化半个小时当堂备课,给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与骨干教师们上示范观摩课,颇受好评――以此阐明中国教育信息化到底有多远?答案是:半个小时。若所有的教者都能用半个小时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DVD交互式资源,其媒体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其有效教学将会渐入佳境。将此教案录于此,备忘。)     《 周庄水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执教  远文 【教学目标】 1、感受水韵,体味语言,体会情感,熏染江爱山水爱家国之情。 2、了解学习时空顺延交错,移步换景,多角度多侧面融情于景的状物方法。 3、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学会生动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整体感悟,自身探究,凝练概括,由此及彼。 【教学设想】 1、利用DVD交互式教学资源,直观引导,感性激发,走进课堂,走进周庄,走出课堂,走出周庄。 2、示范引导,直入画面,融入画面,构筑画面,牵引画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同学们有谁还记得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我们要带领大家去一个非常古雅清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去处,好好地游览品味一番,这就是“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巷道”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播放VCR1――周庄底蕴(1′30) 二、整体感知 1、我们知道,看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我们是先看他的整体形象,还是先盯着他的某一个眉眼不放?当然是要先看整体。我们读书观文也是如此。先整体再局部再回归整体。现在,大家快速默读著名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看谁看得最快。有不懂的字词随时记下。(时间1分钟) 2、检测字词:播放光盘字词训练(测三个字词) 3、谁能够用几个词说出对这篇文章的大致印象?请告诉大家。(2分钟)   (古朴清幽 雅静 沧桑 斑斓 炫目 闲适 悠闲 热闹 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 (播放VGR2――周庄景观1′) 4、作者曾几次到周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次小桥流水人家 )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油画  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5、集中展示四幅画面:   总图(1-3) 听读第一自然段:流水图  古雅平和悠闲如绸  静动结合 形色结合 诗意 齐读第二自然段:小桥图  富有诗意  相看两不厌动人景象 (播放VGR3――水光桥影1′50) 生读第三自然段:人家图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播放VGR4――粉墙黛瓦1′27)   流水图水中倒影――美丽 周庄水乡总体印象小桥图  小河泛舟――诗意   人家图  整体布局――巧妙  三、细品探究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四自然段。   次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 仲春雨中 视觉(色彩) 水墨画 恬淡宁静 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 冬天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 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略写 第三次游览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 光带、梦境 多姿多彩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听读第五自然段(重点) (播放VGR5――课文赏读4′12) 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 (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 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   四、作业布置  播放VGR6 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流水图水中倒影――美丽 周庄水乡总体印象小桥图  小河泛舟――诗意  人家图  整体布局――巧妙  三幅画面 第一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略) 第二幅――冬天冰雪初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略详) 第三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油画  (详)             附: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

 

篇5:《周庄水韵》教案(2课时)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周庄介绍

周庄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3公里,属昆山市管辖,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周庄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旧名贞丰里,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形,形成八道长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筑。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及双桥,形成独特的风景。周庄人文荟萃,至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的旧居保存完好。双桥。位于镇东北。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银子浜与南北市河在此交汇。双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两桥相依,浑然一体。桥身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故又称“钥匙桥”。双桥是周庄的标志性景观。出生于上海、现旅居美国的画家陈逸飞曾创作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画中的景物便是周庄的双桥,在美国画廊展出,引起轰动,后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收藏。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来华访问,将这幅画作为礼品,赠给了邓小平。从此周庄更名扬海内外。沈厅。位于富安桥南侧南市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民居。沈厅是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于1742年建成的。七进五楼门,房屋100多间。整个建筑由水墙门、河埠、墙门楼、正厅、大小堂楼、厅屋几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张厅。为明代建筑,清初为张姓所购,故称“张厅”。张厅后院可见到一条小河,叫“箸泾”,与南湖相通,船只可由此经过,故有“船自家中过”的奇观。迷楼。半个世纪前,“南社”成员诗人柳亚子、叶楚伦等,经常登临贞丰桥边的一幢小楼,吟诗聚会,后编为《迷楼集》。从此小楼便以“迷楼”名扬天下。全福寺。此处为周庄著名景点之一。“千层翠盖万妆红”,充满画意,素有“水中佛阁”之称。1995年重建,气势恢弘,古风犹存。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2.展示周庄水乡的相关照片或图片,请学生根据画面描绘其中的情景。

3.导入语设计:其实周庄并不仅仅凝固在上面的文字上,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幅照片或图画里。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走进周庄,也就有了各自眼里和心里的不同的周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

1.重点字词注音

斑斓(lán)眩目(xuàn)娴熟(xián)璀璨(càn)

参差(cī)剔透(tī)摇曳(yè)谛听(dì)

黑黝黝(yǒu)蔓延(màn)

2.解词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如泣如诉: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文中形容声音柔细。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

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梳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述说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第4-6段)抒写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讨论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明确: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理清了全文的思路,同时也分析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可在讲述新课前,让学生回顾第一堂课所讲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

赏析文章第4-6段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4-6段。

2.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叙写三次去周庄的印象。

3.三次游历周庄的时令不同,感悟不一,作者所抓住的景象特点也迥异。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

示例(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讨论水墨画特有的韵味。

明确: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示例(2):第二次,作者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①讨论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

明确: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②比较而言,作者在叙写第二次到周庄时,较之于第一次的描述,用墨重了一些。想想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什么?

明确: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③这种声响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融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它纯粹是天籁之音,是任何人为的乐音都无法比拟的。

④那么,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另一方面引出后文描写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⑤品味这部分内容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示例:“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音韵的和谐美;“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学生只要说的是有关语言方面的特点,比如,修辞方面的特点,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示例(3):第三次,作者描写了春夜里节日的周庄。

①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的话,那么这部分的文字,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明确:借助于河水。

②我们从绘画的角度了解了作者第一、二两次到周庄的主观印象分别是水墨画和版画,那么作者第三次到周庄,该是一种怎样的主观印象?明确:流光溢彩的周庄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③想想作者又是从哪两个视角描写春日里节日的周庄的?明确:一是仰看天上的情形,一是俯视河中的倒影。

④找出这段文字中你以为最富韵味的句子(也可以是你以为用得好的一个词),并简洁地说明理由。

(提示:扣住热烈、奔放,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该充分地肯定。)

⑤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这样的感受呈现在读者的心里也是不一的。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的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三、拓展延伸

阅读《走进周庄》,体味这篇文章与课文的异同(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可将它作为课外作业)。

走进周庄

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著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

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你只有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它那丰厚的内涵。

依旧是一条条幽幽的小河缓缓地流淌,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立,偶尔也能见到如鹰展翅的凌空飞檐。因为水多,周庄的桥便也多,那风格迥异的石桥,总是躬着身子憨厚地卧在小河上,收藏着游人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足音。驻足在石桥之上,四周皆如素淡的水墨画,没有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有的只是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和静默。

石桥下,窄窄的石级一直延伸到水中,石级的角落缠绕着些许的青苔。虚幻中,便有少妇捣衣的轻声萦绕于耳际。石级下,停泊着一些木船,船身也是窄窄的。如你游兴正浓,乘上木船,欸乃一声,悠悠荡去,你定会记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最为亲切的童谣。河水曲曲弯弯,悄悄地潜入水乡人家,于是便有了“水在家中流,船从家中过”的特别景观。

最有情趣的该数那小小的木楼,一排排隔河相望,相距咫尺。如果这家有个公子,那家有个小姐,该演出怎样的故事?于是突发奇想:那些明清小说中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情节,该就是从这里开端的吧。难怪当年三毛那孤寂的灵魂如絮般地漂泊到此,也如痴如醉浸沉在深深的遐想中。凝神注视“三毛茶楼”里悬挂的三毛巨照,读出的却是一种迷离。

不知不觉中下起了雨。雨,缠缠绵绵的,舔着面颊,也舔出了心的宁静。走在雨巷中尽情地享受那份清凉,竟忘记了归途。蓦然回首,却见一对年轻的恋人相依着,合撑出一片五彩的天空,向那深深的小巷悠悠地走去。这样的情形,一扫戴望舒《雨巷》里的怅惘和苦涩,营造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浪漫情调的意境。

于是想到周庄人,夜里的梦也定是温馨的,湿漉漉的,因为他们是枕着河水入梦的,更何况还有这声声滴到天明的雨。

走进周庄,就好像走进一种别样意趣的风景里。

四、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总体印象:古雅幽美第一次:水墨画第二次:版画第三次:童话诗情画意如梦如幻

雷真民

篇6:周庄水韵优秀教案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篇7:《周庄水韵》:特殊条件下的景物

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周庄水韵》,写_二次到周庄的印象。作者写三看周庄,并且都是写在春天里看周庄,读者读来却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因为作者每次所写的周庄景物,都是在特殊条件下和环境里,即特定的气候里、时间里,同一片风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给人的感觉不同、印象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这里写第一次游周庄,写仲春时节小雨中的周庄。“小雨”这个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周庄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使周庄的风景与平时有了很大不同。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宽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是写第二次游周庄,写初春时节小雪中的周庄。由小雨而小雪,气候环境变了,周庄的风景也变了。作者从视觉上写了雪中周庄的黑白分明和晶莹斑斓,从听觉上写丁雪中周庄的水声。为了行文有所变化,又为了扣住“水韵”来展开文章,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实实在在地描写,也来一点虚笔,如一句“水声重重叠疆,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Ji升”,让我们展开悠远的想象。

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奈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

以上节选并重新组合的片段,是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这次写的是春天的晚上,是夜景,是与白天完全不同的风味。“夜晚”这个特殊的时段,又使周庄的风景呈现出与平时不同的美感,作者重点写了灯光中、焰火下多彩的周庄,给读者又一次带来了新的体验。

你看,作者写周庄的水韵。不是不加选择地、直接写周庄的水韵,而是分别写了雨中的周庄水韵、雪中的周庄水韵、夜中的周庄水韵。周庄还是那个周庄。流水还是那片流水,因为大的条件、环境变了,景色跟着也就变了,变幻出新意来。

篇8:《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一(2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与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在清新舒缓的音乐中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合图片展示,幻灯片播放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积累,进一步品味和感悟作品呈现的美境;通过重点品读,揣摩、学习课文的语言。

反映周庄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准备清新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由对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或云南“丽江古城”的介绍引入;

2.由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创设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引入; 3.由对周庄的介绍直接导入。互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二.整体把握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在背景音乐中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在悠悠琴韵和朗朗书声中,大家初步领略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周庄让我想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生: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添了神采和韵味。可以说是周庄包容了水的生机,水为周庄增添了活力。

师:两位同学说得不错。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大杰游览了巴东三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风光对比照片,说说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周庄清雅秀丽,三峡雄气险峻。

生:周庄房屋古朴,水流恬静,有一种阴柔之美;三峡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有一种阳刚之美。

师:不错,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假如要我们打个比方,把三峡和周庄比作两个不同的人,你觉得三峡是一个什样的人,周庄又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生: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可谓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我们对三峡和周庄截然不同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感受不仅可以化作人物形象来感知,甚至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曲来模拟,不是吗?

生:周庄像妈妈在耳畔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三峡则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生: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

生;周庄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邓丽君的歌曲,款款深情,直入人心;三峡给人的感觉像歌手韩磊的音乐,大气,豪迈,激越澎湃。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周庄像一位典雅女子,像一支温柔夜曲。怪不得我们的作者曾三次游览周庄。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找出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相互交换修改评选优秀的标题,师生共同评价、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加以板书。)

如:图一,从“我曾经三次到周庄”到“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图二,从“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师:前两幅画同学们都抓住了画面的特点,尤其注意到了作者对这两幅画的独特评价和感悟,请大家将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反复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把烟雨蒙蒙的周庄比作一幅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把斑斑积雪下的周庄比作一幅版画?

生:细雨蒙蒙的周庄清雅、恬谈、朦胧,与水墨画表现的意境相似,而小雪点点的周庄与周围的景物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正如版画。

师:照此看来,你觉得,灯火缤纷的周庄像什么画? 学生讨论后明确:它色彩艳丽、浓烈,像是一幅抢眼的油画。

师板书:图三,从“最近一次去周庄”到“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春天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三.重点赏析

(一)品味赏析

师:不管是水墨画、版画还是油画,它们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富有韵味。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喜欢的文段、文句,组内讨论交流感想,全体师生共同赏析。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清新、优美,抒情性很强,尤其是文中所使用的比喻非常生动而贴切,在这一赏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生:朗读“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

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富有感情,流畅自然。不过我觉得语速上还应该慢一点。生:对,因为这段话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闲适与和缓的感觉。师:有道理,那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种“闲适”的呢?

生:比如“悠然”一词,还有“不慌不忙”一词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样的意境。师:好一个恬静与闲适的周庄,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气氛真让人不忍打扰。当然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否则你走不进这连绵不断的长卷。那么这段文字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大家? 生:这段文字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写得活灵活现,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师:品味非常独到,注意到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这也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揣摩它的妙处。

生:“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抓住了版画立体感强、色彩浓烈的特点,形象贴切。

生:“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表现了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

师:在这样的比喻中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那么它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周庄水韵的呢? 生: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描写角度吗?

生:作者从视觉上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绘,比如“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色彩缤纷的节日夜景之中。大家能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感受吗?

生:我的眼前似乎呈现出“七彩焰火照耀下的”周庄景象,周庄的水似乎变成了一条条熠熠生辉的彩带,从天上到水里,都成了充满欢欣的热闹的海洋。

师:走进节日的周庄,一步一景,步步生花,恍惚间,我们已然得到了最美的享受,最舒服的体验。

(二)赏析小结

师:本文在写作上是否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呢?有的话不妨跟同学讲一讲。

生:课文以时空为序,主要写了我三次游览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前两次略,第三次详,描写逐步加强,感受逐步加深。

师:不错,抓住了课文在顺序和材料安排上的特点。

生:文章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使描绘的景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生: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描写,绘形写声,强化了周庄诱人的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四.拓展延伸

1.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2.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游客呢? 3.朗读课文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略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我们再齐读一遍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播放江南水乡的录象,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五.教学小结

1.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

教学方案设计二(2课时)

说明:可与《巴东三峡》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在课前查阅、搜集三峡与周庄的图片和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描写对象、作品意境、作者抒发的感情、写作手法、描写角度等对比,采取探究式学习。

参考学案 学习方法建议:

加强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对自然山水,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性学习建议:

1.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古典、民俗建筑,风景名胜的现存状况极其旅游开发情况。

2.从培养写作的目的出发,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景物描写片段练习。教学测评 一.础知识测评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斑斓()眩目()屋脊()参差()()谛听()娴熟()瞬息()璀璨()()2.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_______(照耀 照射 抚摸 触摸)大地。2)细细________(聆听 倾听 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3)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________(飘动 荡漾 漾动)的一匹长的彩绸。二.阅读理解测评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称的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

2.黑体字部分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_________来描写。从视角变化上看是由____到_____,从______到______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参考答案:一.1.lan xuan ji cen ci di xian shun cui can 2.抚摸

谛听 漾动 二.1.周庄 赵丽宏 《周庄水韵》 2.听觉 远近上(天上)下(水中)比喻 3.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由此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感到面对的就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教学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水韵周庄作文04-10

水韵苏州作文04-21

课文江南水乡周庄教学设计05-07

陶辛水韵荷花天堂五年级作文04-11

周庄行散文05-12

梦周庄[教师习作]04-16

三毛关于周庄的散文08-25

游周庄800字作文04-20

周庄游记400字作文04-23

游周庄作文300字05-02

上一篇:蔡河中学2015年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