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侵占罪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盗窃罪与侵占罪范文

盗窃罪与侵占罪之区分的难点问题研究

一、盗窃罪与侵占罪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行为。现行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占为己有,将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现行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物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依照前款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盗窃罪与侵占罪的易混淆之处

实际中,围绕盗窃罪和侵占罪的认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情形下容易发生混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个案例来说明,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

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甲的行为定盗窃罪还是侵占罪?

一种观点认为,甲构成盗窃罪。因为侵占遗忘物是侵占罪的特殊类型,而遗忘物是持有者因疏忽未带走而遗留在他人能有效管理之场所的财物,第三者非法取得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的遗忘物,不能构成侵占罪,应该成立盗窃罪。按照张明楷教授的观点,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盗窃罪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对于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具体来讲:

第一,他人事实支配领域内的财物,即使他人没有现实地握有或监视,也属于他人占有。例如住宅内、车内的财物,即使他人完全忘记其存在,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再如,游人向公园水池内投掷的硬币,属于公园管理者占有的财物。行为人取走这些财物的,成立盗窃而非侵占。

第二,虽然处于他人支配领域之外,但存在可以推知由他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他人门前停放的自行车,即使没有上锁,也应认为由他人占

有。再如,挂在他人门上、窗户上的任何财物,都由他人占有。以非法占有目的取得这些财物的,应认定为盗窃罪,而非侵占罪。

第三,主人饲养的、具有回到原处能力或习性的宠物,不管宠物处于何处,都应认定为饲主占有。行为人非法取得该宠物的,成立盗窃罪。

第四,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乘客遗忘在出租车内的财物,属于出租车司机占有,虽然相对于乘客而言属于遗忘物,但相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则是其占有的财物。所以,第三者从出租车内取走该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所以甲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因而没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的行为成立侵占罪,并且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它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盗窃罪与侵占罪的主观方面是不同的,或者说盗窃的故意与侵占的故意是不同的。某些财物,本来由他人占有,但行为人可能误认为遗忘物。这是事实认识错误问题,不是财物本身的性质问题。在上面案例中,实际上,该包属于司机占有,而非遗忘物,但乘客甲误以为是遗忘物。也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的情况,即本来是遗

忘物,但行为人误以为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对此类案件,应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定为侵占罪,而不能认定为盗窃罪。

三、现行立法的不足

通过上面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特殊情形下对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分仍然存在争议,区分的难点在于对遗忘物的认识错误和遗忘物的场所对罪名认定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理论争议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具体来讲,

1、从刑法270条第二款的字面含义来讲,对犯罪主体并没有特殊要求,也就是说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认为,在明知是别人遗忘物的情况下将其据为己有就可以构成侵占罪。

2、刑法270条没有对遗忘物的遗忘场所进行特殊规定。如果所有者把财物遗忘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宾馆、公交车、出租车内,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将其据为己有,符合刑法270条的规定,构成侵占罪无疑。如果是第三人在明知是遗忘物的情况下将其据为己有呢?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定罪呢?那么是否意味着第三人在明知是遗忘物的情况下据为己有构成盗窃罪呢?也就是说,第三人将公共场所内的遗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应该适用刑法264条的规定呢?实际上,单从刑法270条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明确将第三人把遗忘物据为己有的情形排除在外。

实际上,按照我们的通常观念,第三人在公共场所将遗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和一般人印象中的盗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第三人也认为自己在实施这种行为时并不是在进行盗窃,其主观危害性较小。从量刑的角度看,盗窃罪的起刑点略高于侵占罪,也就是说,与侵占罪相比较,盗窃罪是重罪。按照罪刑法定原则,一种行为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犯罪时,才构成犯罪,同样,也可以认为,一种行为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为特定罪时,才构成该种犯罪,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此罪与彼罪之间有明确划分,不能轻罪归为重罪,笔者甚至认为,在认定罪名是,如果在两种罪名的认定上发生模糊时,不易简单的将其定为重罪,实在难以区分的,也应该倾向于定为轻罪,根据疑罪从无原则,既然较重罪的成立存在疑问,应该倾向于定为较轻的罪名。

第二篇:盗窃罪和侵占罪区别及案例

一、意思分解

盗窃罪(第264条):

(1)盗窃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控制)的财物。

(2)盗窃手段:首先,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其次,窃取行为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倘若只是单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如将他人喂养的鱼放走,便不是窃取行为。窃取的手段与方法没有限制,即便使用了欺骗方法,但如果该欺骗行为并没有使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的,仍然成立盗窃罪。例如,行为人将他人从室内骗至室外,然后自己进入室内窃取财物的,成立盗窃罪。再如,行为人伪装成顾客,到商店试穿高档西服,然后逃走的,也成立盗窃罪。 【案例】甲与乙共谋盗窃乙所在工厂的旧铝缸体。某星期日,甲与乙开车到工厂,因大门已锁上,乙叫值班员丙开门,甲乙开车进去装旧铝缸体时,丙说:“这是我的班,你们不能装,领导知道会扣我的奖金。”乙说:“没事,都是旧的。”丙表示:“反正我也认识你们,你们爱装不装。明天跟领导汇报。”甲乙运走了价值2000余元的旧铝缸体。丙事后向领导作了汇报。对甲乙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3)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失控说。在失控无法判断时以控制说作为判断标准。应注意的是,在认定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时,必须根据财物的性质、形状、体积大小、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状态、行为人的窃取样态等进行判断。如在商店行窃,就体积很小的财物(如戒指)而言,行为人将该财物夹在腋下、放入口袋、藏入怀中时就是既遂;但就体积很大的财物(如冰箱)而言,一般只有将该财物搬出商店才能认定为既遂。再如盗窃工厂内的财物,如果工厂是任何人可以出入的,则将财物搬出原来的仓库、车间时就是既遂;如果工厂的出入相当严格,出入大门必须经过检查,则只有将财物搬出大门外才是既遂。又如间接正犯的盗窃,如果被利用者控制了财物,即使利用者还没有控制财物,也应认定为既遂。

【案例】张某准备了盗窃工具前往银行盗窃金库,将保险柜撬开后,发现其中有20元人民币,没有其他财物。张某取走20元现金后逃走。对张某如何处罚?

(4)盗窃罪的认定数额计算:物品、权利凭证、信用卡

(5)盗窃罪的竞合和数罪并罚:A 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竞合,从一重;B 盗窃机动车辆犯其他罪的,数罪并罚;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机动车辆造成机动车损坏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C 实施盗窃行为,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

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 私财物未构成盗窃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侵占罪(第270条):(1)行为对象;(2)不法委托给付的财物,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3)“拒不返还”是对“非法占为己有”的强调,不具有独立的意义。

二,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侵占罪的特点是将自己占有的财产不法转变为所有,因此,只要某种占有具有被处分的可能性,便属于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即占有。从客观上说,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与非法占有目的中的占有不是等同概念),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①只要是在他人的事实支配领域内的财物,即使他人没有现实地握有或监视,也属于他人占有。例如,他人住宅内、车内的财物,即使他人完全忘记其存在,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②虽然处于他人支配领域之外,但存在可以推知由他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他人门前停放的自行车,即使没有上锁,也应认为由他人占有。再如,挂在他人门上、窗户上的任何财物,都由他人占有。③主人饲养的、具有回到原处能力或习性的宠物,不管宠物处于何处,都应认定为饲主占有。④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乘客遗忘在出租车内的财物,属于出租车司机占有,虽然相对于乘客而言属于遗忘物,但相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则是其占有的财物。所以,第三者从出租车内取走该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⑤当数人共同管理某种财物,而且存在上下主从关系时,下位者是否也占有该财物?例如,私营商店的店主与店员共同管理商店的财物,店员是否占有商店的财物?应当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刑法上的占有通常属于上位者(店主),而不属于下位者(店员)。即使下位者事实上握有财物,或者事实上支配财物,也只不过是单纯的监视者或者占有辅助者。因此,下位者基于不法所有的目的取走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但是,如果上位者与下位者具有高度的信赖关系,下位

者被授予某种程度的处分权时,就应承认下位者的占有,下位者任意

处分财物,就不构成盗窃罪,而构成侵占罪或者职务侵占罪。(以上观点摘自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

三,从认识错误的角度来分析

运用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予以解决。

侵占和盗窃的认识错误:

乘客遗忘在出租车内的财物,属于出租车司机占有,虽然相对于乘客而言属于遗忘物,但相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则是其占有的财物。所以,第三者从出租车内取走该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进入游戏厅玩耍,发现6号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甲马上装进自己口袋,然后逃离。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甲被抓获后称其始终以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

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本案中即使该手机真的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但该手机的占有权也应归游戏厅的老板,甲拿走自己没有占有权的手机应属盗窃行为。在这个案件中甲始终认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但并没有说甲认为此物脱离了所有其他人的占有控制,尤其是游戏厅老板的控制,所以甲侵犯了游戏厅老板的占有权,而且是在故意支配下侵犯老板对手机的占有权,因此构成盗窃罪。

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场合,行为人合理的认为手机已经脱离了任何人的控制,社会的一般观念也认同这种判断的情况下,行为人取走财物的行为就是侵占行为,即使事实上手机还在某人的控制之下。如甲在搽玻璃时不小心将钱包掉到楼下街道上,自己扒在窗口瞅着自己的钱包,以防别人拿走。乙经过时见四下无人,便捡起钱包走了,甲因为是聋哑人无法表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钱包被拿走。这里乙以为钱包是遗忘物(脱离所有其他人控制的物)而侵占的,只能在侵占罪的范围内成立主客观相一致。虽然在客观上侵犯了甲的占有权,但不属于故意的范畴,因而不能成立盗窃罪。

注意:事前故意:因果关系并未中断,以故意犯罪的既遂论处。

四,下面以案例来分析两个罪名的区别

案例一:

搬运工赵某在某火车站站台见一刚下车的旅客王某(女)带着3个小孩,旁边放着5件行李,便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雇人扛行李。二人商定,由赵某将王的4件行李扛出车站,王付给赵人民币15元作为报酬。赵扛着4件行李至出站口,王所带小孩被车站工作人

员拦下查票。看到王忙于出示车票,赵遂产生了非法占有王的行李的企图,趁王不注意,将行李(内装人民币60 00元、价值5000元的真皮提包一个及其他物品)扛走。赵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侵占罪?盗窃罪

案例二:

胡某到银行存款,在A柜台填完存款单后,将内装1万元钱的包遗忘在A柜台上,径直到B柜台办理存款手续,刚进银行准备存款的袁某见无人看管此包,即偷偷将其装入自己口袋离去,后银行根据监控录像找到袁某,其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盗窃罪

支配的意思不是个别的、具体的意思,特定场所的控制者对该场所内的财物存在概括的、担负的支配意思。例如甲欲向乙行贿,被乙公开拒绝。甲即于某日乘到乙家串门之机,将5万元现金藏于乙家沙发内,欲使其在收拾房间时能够发现。乙对此并不知情,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5万元,乙对此财产的存在虽不知情,但因其被置于乙家中,丙肯定成立盗窃罪。推而广之,顾客遗忘于银行、旅客遗忘于旅馆、消费者遗忘于浴室内的财物均属于银行、旅馆或浴室主人之占有物,即使银行职员、旅馆内工作人员或浴室主人未意识到财物存在也不能认为是无人占有的遗失物。

案例三:

甲申请开设体育彩票代票点,托乙为其销售彩票,乙将销售收入悉数侵吞,构成盗窃罪;又如保姆管理主人的财产,但不享有持有权,非法占有主人财产的,亦构成盗窃罪。

案例四:

杂货店主甲命店员乙到丙、丁等家催收欠款,乙将收来款项2万元据为己有。

此例若只承认上位者店主的占有,则乙成立盗窃罪,但可能有些问题。事实上,基于店主的高度信赖,乙已有收回款项的特点的职务便利,其对主人的现款已取得事实上的支配、保管权利,这种财物应归主人所有,但由店员乙占有,所以其应构成(职务)侵占罪。对此,林山田教授也指出,受雇人、学徒或者其他关系人,不是民法上的合法占有人,受他人(雇主)的指示,对物有管领力,可能在刑法上形成持有关系,应依实际情状定成立侵占罪还是盗窃罪,不可一概而论。

案例五:

甲将盗窃所获电视机托乙看管,并告知乙,该物为盗窃所得,乙使用5月后拒不退还甲,是否在窝赃罪之外还另成立侵占罪?窝赃罪

又如丙受丁之委托向A交付贿赂款,但将该款占为己有,能否论以侵占罪?无罪

案例六:

甲、乙、丙三人共携六件行李在A地登上开往B地的火车,欲在中间站点C地下车。凌晨2时列车到达目的地C时,三人于睡

眠惺忪之时拿行李下车。待该趟列车开走时,三人在站台上清点行李,发现多出来一件(内有衣物3件、现金2万元)。甲提议交车站派出所,乙提议将包

内财物平分,这一方案被通过。后财物所有人报案,警方经做反复侦查工作找到该三人,但他们均不承认多拿行李一事。对被告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侵占罪

案例七:

甲受乙之委托,将用密码锁好、内装5万元现金的皮箱送往他处。若甲将整个皮箱直接拿回家,构成盗窃还是侵占?侵占

又若甲砸开皮箱,只取其中3万元现金,又如何处理?盗窃

案例八:

陌生人甲、乙偶然在大街上并排行走,甲扛两只大包裹,丙从后面突然上前抢走甲的一只包裹(内有现金2万元)。甲无奈只得放下手中的另一只包裹去追丙。乙以为甲临走时看了他一眼,是向其递眼神,托其保管包裹,即将其扛起前行5米,拐进一小巷,谋略将财物据为己有,后被抓获。甲后来证实,自己不是“看”乙一眼,而是“瞪”他一眼,叫他别拿自己东西,等自己追上丙回来之后,再来取这个包裹。乙之行为,如何处理?侵占

案例九:

甲承诺将其住房卖给乙,但尚未登记过户,又将其正式过户转卖给丙,能否认定甲持有乙之财物,从而构成侵占罪?可能成立诈骗罪

案例十:

乙满60岁之甲春节前去邮局汇款,由于邮局过于拥挤,汇完款后,甲匆匆离去,将装有1万元现金的一只黑包遗留在柜台边。五分钟后,邮局清洁工发现这只包,问有无主人,周围无人搭理。清洁工认为这只又黑又破的包毫无价值,即将其扔入垃圾袋,并将其带到室外倒入垃圾桶中,然后换班回家休息。后该包被捡拾垃圾之乙捡获。两小时后,年事已高之甲才想起钱包遗失之事,到邮局查问,邮局回答说,未看见此包,甲又沿着自己来回邮局的线路反复寻找,仍无所得。那么,乙获得之钱包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其有无成立侵占罪之可能?侵占罪

案例十一:

捡拾他人信用卡,并发现卡背后写有密码,即持信用卡到银行取钱的,该标有密码的信用卡可以视作合法主人的遗忘物,非法使用(冒用)信用卡者构成侵占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即信用卡诈骗罪处断。

案例十二:

持银行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取款机出错,大量吐出现金,该现金是非基于银行的真实意思,而是因为过错偶然丧失占有之物,具备遗失物的特征。持卡人此时将自动取款机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的,可以构成侵占罪

案例十三:

甲家墙内藏有祖上遗留的3根金条,甲毫不知情,后雇乙安装空调机,乙穿墙打洞时发现金条并将其秘密拿走,如何处理。盗窃罪

案例十四:

甲知

道乙之子已被他人绑架,乙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将赎金10万元埋在某地,即暗中跟踪,待乙完成赎金埋藏工作后,即于当晚将其挖出归己,甲构成何罪?甲应当构成盗窃罪而不成立侵占罪,因为按照一般的社会观念,此赎金仍归乙持有,甲取得此物并非偶然发现,而是有意为之。

另附一,

侵占罪特殊点:(1)甲欲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而将财物委托给乙转交,但乙将该财物据为己有,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因为甲毕竟没有财物返还请求权,不能认定乙侵占了甲的财物。(同样,行为人使妇女卖淫后,采用欺骗手段使妇女免收其嫖宿费的,不成立诈骗罪。)

(2)甲为盗窃犯,将其盗窃的财物委托乙窝藏或者代为销售,但乙将该财物据为己有或者将销售后所得的现金据为己有。可以由赃物犯罪吸收,没有必要另以侵占罪论处。不能认为乙与原被害人之间具有委托关系,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种关系;也不能认为乙的行为侵犯了原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因为原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整体已受到了甲的盗窃行为的侵害。

(3)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所有人不明或应由国家所有的财物。如果是他人有意埋藏于地下的财物,则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而非埋藏物。行为人不法取得的,成立盗窃罪;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有所有人,则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虽不成立盗窃罪,但成立侵占罪。

另附二,

侵犯财产罪一章的财产权,即刑法中保护的财产权,除所有权外还包括占有权(合法的)。这点相信大家都知道。

关键在于对非法的占有权的理解。

第一,非法占有权在法理上是不能对抗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和国家对不法行为的没收等权利的(国家的公权利)。例如,某乙偷了某甲的摩托车(某乙对摩托车有非法的占有权),后来某甲(某甲对摩托车有所有权)又偷了回来,此时某甲并不构成盗窃罪。

第二,虽然在民法中非法占有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在刑法中对于“黑吃黑”这种非法的占有权是予以保护的。例如:某乙偷了某甲的摩托车(某乙对摩托车有非法的占有权),后来又被某丙偷了去,问此时某丙构成何罪?答案为盗窃罪。

以上是韩友谊同志对侵犯财产罪一章的财产权的解释。不难看出,在这种理论的支撑下,抢劫赌资的行为所侵犯的

客体也是刑法予以保护的,所以,此种行为构成抢劫罪。

第三篇:抢劫、抢夺、盗窃、侵占、诈骗、敲诈的区别

抢劫与抢夺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也就是说抢劫主要是使用暴力或者类似强力,使得受害人不能、不敢反抗而得到财物,而抢夺则主要是依靠“出其不意”、依靠一种速度使得受害人来不及反应或反抗而取得财物;

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受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受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受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受害人失去财物。;

5、携带凶器进行抢夺的,也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统一起来认定。主观上携带凶器是为了可以或者可能在行为过程中使用或者依靠,客观上使用的仍然是抢夺行为。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

1、诈骗罪的受害人是基于错误认识进而处分的财产,而敲诈勒索罪的受害人是基于心理恐惧处分的财产。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常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而敲诈勒索罪则会有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危险。

2、诈骗罪是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情况下处分财产,这种处分行为应当是自愿的,没有心理强制的因素存在,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乐于”被骗。敲诈勒索是以本人或其亲友的财产、人身、名誉安全为胁迫,迫使受害人处分财产,这种处分行为是不自由的,或说是有心理强制的,不自愿的。

3、敲诈勒索罪在行为人实施敲诈勒索行为时使受害人产生了精神恐惧,并且这种精神恐惧与行为主体的胁迫存在直接的关联。例如,行为人通过电话告诉受害人自己的银行存款有部分属于非法财产,让其转其财产到指定账号。此时受害人产生恐惧的原因在于惧怕公安机关的调查,惧怕那子虚乌有的指控,受害人的心理恐惧的产生与行为主体的行为并无直接的关联,因此认定为诈骗罪。

4、在判断是行为人的行为时构成敲诈勒索罪还是诈骗罪的时候要应考虑行为人胁迫受害人,如其不实施某行为就实施某恶性行为,其恶性行为是否具有客观发生的可能性。

盗窃罪与侵占罪

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侵占罪的特点是将自己占有的财产不法转变为所有,因此,只要某种占有具有受处分的可能性,便属于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即占有。从客观上说,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与非法占有目的中的占有不是等同概念),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

①只要是在他人的事实支配领域内的财物,即使他人没有现实地握有或监视,也属于他人占有。例如,他人住宅内、车内的财物,即使他人完全忘记其存在,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 ②虽然处于他人支配领域之外,但存在可以推知由他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他人门前停放的自行车,即使没有上锁,也应认为由他人占有。再如,挂在他人门上、窗户上的任何财物,都由他人占有。

③主人饲养的、具有回到原处能力或习性的宠物,不管宠物处于何处,都应认定为饲主占有。 ④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乘客遗忘在出租车内的财物,属于出租车司机占有,虽然相对于乘客而言属于遗忘物,但相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则是其占有的财物。所以,第三者从出租车内取走该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⑤当数人共同管理某种财物,而且存在上下主从关系时,下位者是否也占有该财物?例如,私营商店的店主与店员共同管理商店的财物,店员是否占有商店的财物?应当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刑法上的占有通常属于上位者(店主),而不属于下位者(店员)。即使下位者事实上握有财物,或者事实上支配财物,也只不过是单纯的监视者或者占有辅助者。因此,下位者基于不法所有的目的取走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但是,如果上位者与下位者具有高度的信赖关系,下位者受授予某种程度的处分权时,就应承认下位者的占有,下位者任意处分财物,就不构成盗窃罪,而构成侵占罪或者职务侵占罪。

第四篇:20130308-jw-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相关法律依据

一、侵占罪

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 【告诉才处理的含义】

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二、职务侵占罪

1、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上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6.25 法释[1999]12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法〔1999〕217号)1999年10月27日

第 1 页 共 5 页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审理贪污或者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现就这类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第二条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第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6)《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八十四条 [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7号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渝高法明传〔2000〕38号《关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侵占本公司财物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8)公安部经侦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

近年来,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就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采用非法手段侵占股权,是否涉嫌职务侵占罪问题请示我局。对此问题,我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分别征求了高检、高法及人大法工委刑法室等有关部门的意见。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书面答复我局: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可对其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的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现予网上公布,供各地公安机关办理类似案件时借鉴参考。

第 2 页 共 5 页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2000年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9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2月24日起施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高法〔1999〕94号《关于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作为挪用公款罪主体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1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 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挪用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救灾、优抚、救济等款物,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一百九十条 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

清算组成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 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关于自诉案件:

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第 3 页 共 5 页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零五条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

第二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零七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第 4 页 共 5 页 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 5 页 共 5 页

第五篇: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 贪污罪的对象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 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上一篇:第三周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第四章国防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