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2024-05-09

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通用6篇)

篇1: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作者:温文茂

泱泱中华,一万里纵横;悠悠历史,五千年从容。文化之积淀,精深且博宏。观夫书法,实属国粹!以汉字为载体,藉毛笔之柔锋;提按顿挫,腕底生奇趣;浓淡枯润,字里显灵通。笔下乾坤大,纸上韵味浓。上至帝王将相,乐于此道;下至黎民百姓,浸润其中。宛若奇葩,根植于文明之沃土;犹如巨榕,昂首于世界之艺丛!

书法之本,汉字也!混沌之原始,结绳以记事,此法终有限,先民即造字:画符为肇始,摹形易辨识;日积复月累,造就五千字。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概称“六书”,笔画丰富、结构多变、表意巧妙,独步于世。国人奉仓颉为造字之祖,以感念其收集整理之功;纵览汉字煌煌演变之史,尽显先民烁烁创造之智。嗟夫!神奇汉字,文化津梁,精神特质!

书法之史,灿烂矣!大汶口陶器,初见汉字之端倪;殷墟之龟甲,方显刀刻之刚劲。青铜钟鼎,铸文以记,古朴厚重;凤翔石鼓,刻籀作铭,字如珠玉。秦统六国,厘定八体,李斯倡篆,程邈创隶。汉隶兴盛,风格迭起:张迁碑沉稳古拙,礼器碑清瘦健劲;乙瑛碑波磔分明,曹全碑清秀飘逸。清代隶书,又有创举:伊秉绶气宇轩昂,金农浓墨如漆;陈鸿寿清朗癯硬,赵之谦优雅惬意。楷书四家,个性各异:颜真卿以筋壮体,柳公权以骨取力;欧阳询刚中带健,赵孟兆页柔中生丽。北魏楷书,苍茫大气;写经小楷,别具雅韵。行书如行云流水:颜真卿抒失亲之痛,挥洒《祭侄稿》;王羲之乘雅集之兴,成就《兰亭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风靡明清。草书如舞剑飞花:张旭谓“颠张”,《肚痛帖》蕴几分癫狂;怀素谓“醉素”,《自叙帖》显几分醉意。徐文长笔短情长,挥毫张弛有度;傅青主青灯伴月,作书奔放不羁。古人之书论,思想之结晶,《笔阵》、《笔论》、《画禅室随笔》,《书谱》、《书概》、《广艺舟双楫》,中得心源语,启迪后人行。噫嘻!论书体,真草隶篆,一路创新;论工具,笔墨纸砚,百代相袭;论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论书家,师古不泥,风格各具;论坊间,契约药方,亦见雅意!概览碑帖,浩如烟海,即便残碑断壁、片纸只语,一碑一故事,一帖一传奇;历数书家,灿若繁星,即便改朝换代、斗转星移,星耀千秋梦,光照万古情。

书法之美,奇妙哉!点横竖撇捺,线条生百态;篆隶楷行草,造型出千姿。笔尖,勾起古往今来之悲欢;墨花,晕开唐诗宋词之行吟。碑有金石味,宛若哲人沉思于古道;帖盈书卷气,恰似美女起舞在长亭。君不见,名山因碑添彩,名园因匾增辉!君不见,春联笑迎春色,家书饱含真情!书为心画,墨为心迹,遵循法度,张扬个性,不论巨制中堂,还是尺幅素笺,妙品呈眼前,愉悦在胸襟,观其态,若轻歌曼舞;赏其韵,若夏雨春云;品其气,若幽兰修竹;鉴其味,若醇酒甘茗。概言之,书法似山:篆似泰岳,隶似华山,楷似昆仑,行似太行,草似桂林;书法若水:篆若冰柱,隶若澄湖,楷若沧海,行若流泉,草若飞瀑;书法如人:篆如长者抚须,隶如晨练太极,楷如厅堂端坐,行如信步闲庭,草如剑舞草坪。

书法之乐,无穷也!古人云:字乃人之貌,于是乎,国人重习字,长至耄耋,幼及蒙童,动静之间,乐在其中: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养性陶情。凡文人雅士,更倾力于此:于先贤佳构,亦研亦赏,揣摩体悟,以求外师造化;于历代碑帖,且临且摹,手摹心追,以求中得心源。书法之道,德行学识为本,方能枝繁叶茂、花繁果硕;书法之妙,气韵神采为上,方能笔精墨妙、气定神闲。回望前贤,智永退笔成冢,张芝洗墨成池,痴迷之乐矣!师宜官书壁酬酒,王羲之写经换鹅,浪漫之乐矣!程邈狱中造隶、蔡邕偶创飞白,创新之乐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想书家,研墨濡毫,展纸走笔,笔随兴至,艺由心生。一行又一行,恰似心田插秧;一幅又一幅,恰似心田种福。有道是:“豪情偶发,墨能作酒;清兴忽来,书可当歌。”正可谓:个中滋味,其乐无穷!

而今盛世之书坛,喜看春风之荡漾:组织多,队伍壮,展赛频,交流广,临习推崇经典,创作讲究形式,九州翰墨溢彩,一派繁荣景象!笔尖有梦,探寻不止;宣纸有边,思想无疆。寄语同道:艺和术,艺为上,墨海冲浪,有赖书山探矿;轻名利,重修养,德艺双馨,自是心手两畅!

篇2: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中国古代极品书法欣赏上虞帖卷 东晋 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清 周金然 草书录唐人论书轴 清 周金然 草书录唐人论书轴 绫本 纵132.5厘米 横56厘米

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王献之 绢本 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琊(今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承其父,并创新体。东晋著名书法家。此系唐摹本。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高宗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

清 永瑆 楷书论画句轴 清 永瑆 楷书论画句轴 纸本 纵122.4厘米 横50.4厘米

楷书《大涅槃经》卷 唐(公元618-907年)长26.5厘米 宽834厘米

此卷为敦煌唐人写经中的精品。朴茂中见润泽,韵味古雅隽秀。

清 郭尚先 行书七言联 清 郭尚先 行书七言联 纸本(各)纵123.2厘米 横28.2厘米

郎官石柱记序帖册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的楷书作品,这部传世宋拓本,展示了张旭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力,这正是他狂草的根基所在。

清 方亦临 草书七律诗瘦 清 方亦临 草书七律诗瘦 花绫 纵154.3厘米 横51.7厘米

苦笋帖卷 怀素 这件“苦笋帖”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清 方亦临 草书七律诗瘦 花绫 纵154.3厘米 横51.7厘米

千字文卷 释高闲 纵30.8厘米,横331.3厘米 释高闲,是晚唐时期专精草书的高手。此件作品点画纯熟,笔划粗中有细,心手双畅,可谓意境深远,情性毕露。传世高闲作品少见,这是仅见的孤本。

行书八言联 林则徐 纸本 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官大学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办鸦片事件。工小楷,兼行书。此联为自书八言诗。

行书仙庐峰六咏卷 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道士,出生于琼州,号海琼子,受封为紫清真人。他善书画,行书受黄庭坚影响,此卷书法秀逸清朗,别具一格,内容是咏景诗六首。

纸本 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 孙星衍(1753-1818)清经学家。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官山东督粮道。治学范围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均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所撰有《寰宇访碑录》等书,并刻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等。书者尤长篆书,故此联为得意之作。

阁中帖 吴说 吴说,南宋书家,钱唐人,书学黄庭坚、王羲之,所题扁额碑铭均佳,为宋高宋所折服。此帖是吴说在浙东括苍写给家人的信札,清逸无比。

真书八言联 永瑆 纸本 纵170.5厘米,横28.2厘米 永瑆(1752~1823),中国清代书法家。字镜泉,号少厂。乾隆十一子,封成亲王,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著有《诒晋斋诗文集》、《随笔》、《仓龙集》等。此联为永瑆真书八言联,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赵构 赵构,南宋高宗,他是宋徽宋第九子,也善书画,书法学二王,遒劲流丽,有较高的成就。此卷是临虞世南真草二体千字文,得虞世南之圆润而略乏笔力。

篆书七言联 洪亮吉 纸本 纵128.1厘米,横28厘米 洪亮吉(1746-1809),原名礼吉,字穉存,世称北江先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探花,官编修,以言事获咎。工篆书,法李阳冰。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此联为篆书七言联,体现其书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

草书七言诗纨扇 赵佶 这是宋徽宗在纨扇上草书的诗联“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布局章法极为高明,气势弥满而又有疏朗之意,行笔圆转流利,有唐怀素狂草的影响。

行书七言联 钱沣 纸本 纵126.9厘米,横25.8厘米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官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拜江南道监察御史。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此联为行书七言联,书风中透出字如其人的特点:以德养字,以文养字。

真书千字文卷 赵佶 赵佶,北宋徽宗,他虽是亡国之君,但却具有艺术家的天才,书画皆精。此卷千字文,是他用独创的瘦金体书写的,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

行书题画诗轴 翁方纲 潇金笺 纵130.2厘米,横30.6厘米 翁方纲(1733~1818),中国清代书法家、金石学者。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得到苏轼书《天际乌云帖》,因此又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至内阁学士,迁鸿胪寺卿。擅长正楷与隶书。行草学习米芾、董其昌,飘逸跌宕,气清韵通。此轴为行书题画家安光誉画诗,其书风有朴实淳厚的笔势。

华严疏卷 黄庭坚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江西分宁人。江西诗派创始人。工书,宋四家之一。他的行书受瘗鹤铭影响,创造了一种辐射式的结构,由一个中心向四面撑开,十分俊朗。此卷行书比较含蓄,但也可看出这一特点。

行书十言联 王文治 纸本 纵219.5厘米,横29.7厘米 王文治(1730--1802年)清代书家。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出为云南知府。工书法。他喜用柔毫或长毫,讲求姿态。此联为行书十言诗,书风秀润淡雅,法度严谨,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祭黄几道文卷 苏轼 苏轼,字东坡,是北宋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祭黄几道文卷》是他为好朋友去世而撰写的一篇悼文。从这件字卷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他那丰腴淳厚的书法风采。

纸本 纵219.5厘米,横29.7厘米 王文治(1730--1802年)清代书家。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出为云南知府。工书法。他喜用柔毫或长毫,讲求姿态。此联为行书十言诗,书风秀润淡雅,法度严谨,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真书宁州帖 司马光 纵32.7厘米,横57.6厘米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曾编撰有名的《资治通鉴》。此帖为司马光答复其侄子司马富的手札,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为司马光六十七岁时所作。其书法结体方正,用笔的起落明晰利落,古雅淳厚,并寓隶书笔意。

纸本 纵130.4厘米,横29.3厘米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今杭州)人。诗正子。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官侍讲。博学多文,善鉴别古法书。尤工于书,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自成一家。著《频罗庵书画跋》。此轴为七言诗,其书风秀逸精到。

动止帖 沈辽 沈辽,著名学者沈括从弟。其书法五体皆能,尤以隶楷最为人称道。此书是一通向病中之友问安的信札。所书颇具晋唐之风,笔势纵放,神韵俊逸。行书轴 刘墉 冷金笺 纵129.4厘米,横62.6厘米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工书法。初学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著《石庵诗集》。此轴为论《刘宾客伏波祠》诗,其书风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参政帖 米芾 米芾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这件[参政帖]是作者为苏太简家鉴定书画的记录,虽随笔写来,然有一种沉着飞扬的神韵。

行书自书贺新郎词轴 郑燮 纸本 纵128.4厘米,横31.3厘米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工诗、词,善书、画。精墨竹、兰花,秀劲绝伦。书亦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板桥全集》。此轴为行书自书贺新郎词,原文在《郑板桥全集》词钞中刊入,作者时年三十八岁。

赵孟頫 行书十札卷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擅画,书法各体皆能,开一代书风。此卷由赵氏书与友人的十通手札合装而成。纸本 纵104.4厘米,横54.5厘米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工诗、词,善书、画。精墨竹、兰花,秀劲绝伦。书亦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板桥全集》。此轴为行书论书法,原文在《郑板桥全集》集外诗文中刊入。未署年月,约为晚年之作。

秋兴赋卷 赵孟頫 纸本 纵25.7厘米 横184.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年曾作孟俯,吴兴(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入元后,曾任兵部郎中、济南同知、浙江儒学提举等职。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封魏国公,谥文敏。博学多才,尤以书画领袖当时,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卷未书年款,从用笔结体之工稳熟稔及通篇气息之蕴藉密丽看,应为其中年之作。

行书七绝诗轴 张照 纸本 纵108.6厘米,横56.7厘米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深通释典,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兼能画梅。此书为行书七绝诗,不难看出张照书法有着天骨开张,气魄浑厚的独特魅力。

真书江南春词卷 倪瓒 倪瓒,号云林,无锡人。元著名书画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家豪富,多藏法书名画,后卖去家园田产,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擅长画山水,是元四家之一。书法学《黄庭经》。此卷楷书,疏朗劲健。

纸本 纵127.4厘米,横31.3厘米 沈铨(1682~?),清代画家,字衡斋,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雍正元年(1731)十二月携弟子郑培东渡日本,居长崎,历时2年。善画花鸟、走兽,师承明代吕纪。此联为行书七言诗,下联右边有顾大昌题字。

张雨行书诗册 元 纵33厘米 横42厘米 三开

张雨(1277-1348),初名泽之,字伯雨,号贞居,又号句曲外史,浙江杭州人,元代书法家。书法清逸,有晋唐法度。善行书,书性极高,自成一家。

行书五绝诗轴 胤祯 绫本 纵133.2厘米,横46.9厘米 雍亲王(1678-1735),即清雍正皇帝,姓爱新觉罗,满洲人。此轴为雍亲王行书五绝诗,未署年月。隶书离骚卷 吴睿 吴睿,元书家,先世为濮阳人,移居杭州。善书法,长于篆隶。此卷隶书所书《离骚》,是他37岁时写,有评论认为:法度严谨,字字不苟。此卷隶书清健秀美,但古朴不足。

绫本 纵227厘米,横60.8厘米 傅山(1607-1684)字青主、侨山、公它等,名号甚多,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观化翁,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善书画,其书自篆、隶、正、草无不精。工书山水,兼画墨竹。收藏甚富,尤精篆刻。此轴为一五言诗轴,未署年月,据其书法风格而言,应为中年所书。

诗赞卷(局部)鲜于枢,元初著名书法家,渔阳人。精鉴赏,善弹琴,工诗能画,尤擅行草书。鲜于枢书法英姿特出,纵放而坚实,在赵字流行之时,独立特行,不入赵的范围。此卷作品为传世鲜于枢墨迹中的精品。

行书五绝诗轴 玄烨 潇金笺 纵135.8厘米,横58.2厘米 玄烨(1654-1722),姓爱新觉罗氏,建元康熙,•著名的康熙皇帝。康熙好学工书,尤善董其昌书,且将其书赐廷臣及外国人士。此书以金笺的形式出现,使在本以豪迈劲健的字中又增添了几份华丽和雅致。书为临摹董其昌所书五绝诗,未署年月。

十札卷(局部)赵孟頫,元杰出书家,湖州人,宋室后裔。赵孟頫 多才多艺,天姿卓绝,他精通音乐和鉴赏,书画皆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书法精熟,以韵胜,越唐接晋,更力追远古,有人称他是六百年来第一人。此卷是他的信札,书法超迈,远接二王。

潇金笺 纵135.8厘米,横58.2厘米 玄烨(1654-1722),姓爱新觉罗氏,建元康熙,•著名的康熙皇帝。康熙好学工书,尤善董其昌书,且将其书赐廷臣及外国人士。此书以金笺的形式出现,使在本以豪迈劲健的字中又增添了几份华丽和雅致。书为临摹董其昌所书五绝诗,未署年月。

明 何吾驺 草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 明 何吾驺 草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 绫本 纵160.5厘米 横55.3厘米

刘墉是清代中期以帖学闻名的代表书家。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合称“翁,刘,梁,王”。这件[行书游道扬山诗卷],为作者所作的纪游诗篇,以书法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可谓是诗、书并美的佳品。明 文震孟 行书初入侍班诗轴 明 文震孟 行书初入侍班诗轴 绫本 纵214厘米 横51.4厘米

行书论书帖轴 郑燮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是老少皆知的人物,他以画兰竹而闻名,他的书法也很有特色,他以隶书、楷书、行草书相融合,再加入画兰竹的笔意,自称“六分半书”。这一风调从此件[行书论书帖轴]中可窥一斑。

明 祝世禄 行书七绝诗轴 明 祝世禄 行书七绝诗轴 纸本 纵215.9厘米 横60.3厘米

篆书轴 邓石如 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清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尤善篆书,时称其四体书法为清朝第一。此作笔力圆劲,结体舒展,间架均匀平整,在平衡对称中,通过横斜变化求得多样统一,疏而不散,密而不塞,疏密关系得宜。

行书天马赋卷 董其昌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巨幅长卷,字迹酣畅多姿,笔法矫健自如,有天马行空之势,它是明代后期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杰作,[天马赋卷]原为米芾的书作,董其昌仿学古人,但加入了自己的笔意,表现出新的意趣。篆隶书屏(之一)赵之谦 赵之谦隶书中参用北碑楷书书意,用笔浑厚遒润,顿挫有致,笔笔中峰,力透纸背。字行间笔意顾盼、朝向偃仰,又各具意态,行款显得活泼巧丽。寓劲挺于流动之中。

邢侗草书临《逸民帖》轴 明 纵168 横26.3厘米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书法家。帖学功力深厚,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此轴临王羲之《逸民帖》。释文:

吾前柬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所复及此,似梦中语耶。邢侗。明 纵168 横26.3厘米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书法家。帖学功力深厚,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此轴临王羲之《逸民帖》。释文:

吾前柬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所复及此,似梦中语耶。邢侗。

隶书题画诗轴 金农 金农,被称为“扬州八家”之首席,尤以书法著称。此隶书轴用笔取势自然,在匀齐整饬中无呆板之弊。用笔拙重,体方笔圆,隶中带楷,笔墨浑厚,具沉重雄健的风姿。

行书谢翱五律诗轴 倪元璐 绫本 纵157.1厘米,横41.5厘米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进士出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擅书法,行草尤极超逸。此书为行书录宋代谢翱五律诗,其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尤以气骨见长。

清 37.8×224.8厘米

翁方刚(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北京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精金石考证,擅鉴定碑帖,对著名碑帖考证题跋甚多。书法学欧阳询、颜真卿、苏轼,有朴静之境,行书、小楷皆精,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 明 纵151厘米 横61厘米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上海松江人。明代书法家。工草书,书法杂以今草、章草,自成一体。此轴以草书书写,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运笔灵活,气势雄伟。释文:

钟送鸡黄昏报晓(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古千秋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能有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风云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右调寄蝶恋花。东海翁为任锦衣书 康有为行书《泰山》诗轴 清 151.2×40.5厘米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饴,字广厦,一字更生,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康有为自幼学书受家庭熏陶,早年习王、欧、颜、苏、米诸大家的书艺。中年之后,倡导北碑,博览多种金石碑刻,创立出独特 ”康南海体“。

行书轴 黄道周 冷金笺 纵143.2厘米,横53.8厘米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州人,工书法,真、草、隶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此书为作者五十八岁时期的作品,其书风峭万方劲。

铁保草书轴 清 纵207厘米 横41厘米

铁保(1752-1824),字冶亭,号梅庵,亦号梅翁、铁卿,旧谱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满州正黄旗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学颜真卿,草书宗法王羲之,兼学怀素。与刘墉、翁方纲、永瑆(成亲王)齐名。释文: 香光云:余性好书而懒矜庄,多纵横断续语。虽无白不书,皆无伦次语,然余不好书名,故书有澹意。已卯(嘉庆二十四年,1819)六月,梅翁。

行书七律诗轴 归昌世 潇金笺 纵117.3厘米,横30.4厘米 归昌世(公元1574年-1645年)字文休,?假菴,江蘇昆山人。明末著名书画篆刻家。此书为作者四十岁时期的作品,书风清雅流美。

何绍基行书五言诗轴 清 纵169.3厘米 横39.5厘米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县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早年多为楷书,宗法颜真卿,中年后多为行草、篆、隶,尤工小真书,为清末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行书五绝诗轴 张瑞图 纸本 纵112.6厘米,横28厘米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此行书意气雄旷,极吞吐腾挪之致。

郑燮行书《五经手读》册 清 纵29.5厘米 横19厘米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书法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板桥风格“。以真、隶为主,糅合草、篆各体,笔法变化多样,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看上去有”乱石铺街“之感,大与小、方与圆、长与扁、疏与密、浓与淡不一,具有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他的书法艺术可称丰富多彩。《五经手读》抄录《尚书》、《周易》、《诗经》、《礼记》、《春秋》,现存八册。每册封面有梁章钜题签,册内首页以大字写书名,后以小字录文。

行书七律诗轴 米万钟 冷金笺 纵151.7厘米,横33.2厘米 米万钟(1570-1628年),字仲诏,号海殿渔长。北京人。工书法,擅画山水。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称,崇尚用笔个性。此件作品体现作者流畅、秀劲婉丽的书法风格。

弘历行书《龙井八咏》诗卷 清 纵89厘米 横34厘米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高宗,年号乾隆。工诗,善书画,每游历一处,多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学赵孟頫,圆润秀逸。

行书轴 董其昌 纸本 纵139.2厘米,横28.8厘米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一字元宰,?思白,又?香光居士,華亭(上海松江)人。明代後期著名书法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他尤其擅長行、楷,融合了唐、宋、元各家并自成一體。此书以风格清丽安雅,而独树一帜。

永瑆楷书对联 清 142×32厘米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庵,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第十一子,封成亲王。自幼习书法,博学诸家,深得古人笔意,兼擅各种书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风格取法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刚劲方正。

文徵明行书《赠朱近泉》诗轴 明 纵180厘米 横98.3厘米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自称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有”集书之大成者“的美誉。运笔遒劲流畅,自成一体。晚年大字多仿效黄庭坚,风格苍秀。此幅为学黄庭坚大字。

玄烨行书唐诗轴 清 111.3×46.5厘米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好学工书,尤喜临摹明代董其昌墨迹,书风学董而多雍容之态,书法功力深厚,笔法精纯。

米万钟行草七言诗轴 明 纵136.5厘米 横40.5厘米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原籍陕西,后迁北京。明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后裔,擅行、草书,得米芾家法,用笔质朴有力,与董其昌齐名,时有”南董北米“之誉。”为明末四大书家“之一。尤其擅长署书,”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

竹鲜月好阴个个,萧碧写窗梦初破。

美人不来秋入吟,云际一鸿声远堕。

勺园碧鲜寮秋怀,书似它石词丈正之。

行书刘禹锡陋室铭轴 周天球 纸本 纵130.1厘米,横31.5厘米 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止园居士。江苏苏州人。工书画。系文征明之学生。作者为当时在太湖流域一带风靡一时”吴派“中坚力量。此轴为唐代著名哲学家、诗人刘禹锡之名诗《陋室铭》一首,其书端庄劲健,作者时年六十八岁。

草书五律诗轴 文彭 文彭(1498-1573)明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吴县人。文徵明长子。文彭继承家学,亦善书画,尤长于书法,真、草、隶、篆诸体兼擅。尤工草隶。此副作品体现了”行中有留“、”留而不滞“的意境,表达出一个复杂微妙的运动变化过程。

行书午门朝见诗轴 文征明 纸本 纵130.4厘米 横28.7厘米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生。江苏吴县人。擅书画。文征明书法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不仅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该件作品为作者八十三岁时所作,可见作者在当时不仅还保持着工细流畅的笔法,并且愈晚愈工。

行书七律诗轴 文征明 纸本 纵122厘米 横59.6厘米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生。江苏吴县人。擅书画。为”吴中三家"之一。文征明功力深厚,楷书法度严谨,不仅深得《黄庭经》、《乐毅论》之诣,更多地则是采用欧阳询的笔意和体势,但在用笔上又更加削劲、挺健。此件作品在笔风上突出了重用笔结体,具有风格秀劲婉丽的特色。

草书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祝允明 纸本 纵173.8厘米,横48厘米 祝允明(145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用笔激越奔发,然又狂而不乱。此件草书气度不凡,极具节奏感的用笔以及蕴含其中的无尽的激情,笔势雄健,情浓势足,风骨烂漫。

行书五律诗轴 吴宽 纸本 纵122.5厘米,横35.7厘米 吴宽(1435-1504),字原博,江苏苏州人。工书法。此件法书为吴宽的名作之一,其书风闲逸清俊,纤细奇绝,极具观赏价值。

行书诗卷(局部)陈继儒 陈继儒,号眉公,华亭人,明书家,工书擅诗,兼能绘事,名重一时。此卷行书,是他77岁时所书,倔强秀丽。

自书诗卷 王宠 王宠,苏州人,明著名书家,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为“吴中三家”,此卷行草书写自作诗。他的草书专学王献之,间或掺入一些智永,而其结构,又采用了欧阳询的残本草书千字文,非常精熟而巧丽,字形撑挺,又无宋以后的流荡习气。

前后赤壁赋卷 祝允明 祝允明,号枝山,人称祝枝山,是明代中期吴门地区的著名书法家,擅长于草书。这件书作录苏轼[前后赤壁赋],结体奇幻多变,纵横驰骋,可以想见作者在挥毫时那奔放激昂的情感,已达到了神融笔畅的境地。

行书杜甫五律诗轴 张瑞图 擅长行草书,“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开晚明书坛革新之风,为当时之勇于创新者。用笔冷峭,取势方折,刚劲有力,在峭拔险劲中,饶有俊秀之姿,表现出奇逸的书法风格。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时称邢、张、米、董。

清 宋曹 草书怀素论书轴 清 宋曹 草书怀素论书轴 纸本 纵157.9厘米 横48厘米

篇3: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幽兰赋》石刻全碑十二通, 是黄庭坚晚年大字石刻行书作品的得意之作, 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为大字行书, 大小错落, 大字逾尺, 小字盈寸;避让得当, 错落有致;整体和谐, 极富韵致;苍劲有力, 飘洒俊逸。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下面我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艺术价值。

一、笔法

黄庭坚书法用笔初以宋代周越为师, 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 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 结构奇特, 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 并尽力送出, 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 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此碑作为黄庭坚的大字作品用笔酣畅奔放, 提按顿挫分明, 犹如荡桨之沉着痛快, 收放自如。其沉雄的笔力, 曲铁般的线条, 纵横浑脱, 如“百”的横画、“阴”的捺画, 皆有起伏, 一波三折。正因为他这种独特的笔法, 决定了其奇崛生涩的书法个性。此碑行笔快速, 出锋爽利迅疾。如“处”“之”“艾”等字的捺笔在重按后提笔出锋, 如利刃一般。另外“光”“风”等字在横笔末端的抛钩, 先重压后奋力上挑, 其钩极为锐利。关于用笔, 他曾说“字中有笔, 如禅家句中有眼”。所谓的“眼”, 正是那夸张的提按顿挫, 凝重涩劲的线条。此帖虽反复地跳荡腾挪、提按顿挫, 笔锋却一直在画之中央。从具体笔划来讲, 他的长横常逆锋入笔, 一波三折以曲求平, 如逆水行舟涩行运笔, 手腕轻重动荡一笔出之, 贵在自然。竖画, 其实是长竖在一字中往往起着支撑作用, 要写得挺劲有力, 但仍有曲折之势, 过直而无力、起笔向上回锋取逆势, 然后行笔直下, 中实而有变化, 末了出锋有力, 笔断后意仍顺惯性送出, 在字外做收锋动作。撇划, 落笔直下, 行笔运至中途迅笔而出, 以屈势取其峻险。捺笔, 回锋直笔向右下铺豪, 过三分之二处略停顿, 调整笔毫提锋徐徐而出, 将力送到尽头, 不可轻飘草率而为之。

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 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魅力。对于用笔, 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 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 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

二、结体

黄庭坚书法结字峻拔奇险, 纵逸飘荡。此碑字形瘦长挺劲, 尽展纵势, 有顶天立地之概, 如“什”“峰”“华”“月”等字皆高耸而立, 颇富高格之气, 不入流俗。黄庭坚虽以瘦长作为其字形的主调, 但“不”“也”“上”“今”等字则不刻意变形, 而是保留其宽扁的原型, 丰富了字形的变化。其结字受苏轼的影响, 以欹侧取势, 字形多向右上倾斜。如“及”“夫”“况”“来”等字长笔尽展, 画虽尽而意无穷。其结体中宫收紧, 内紧外松, 撇捺开张, 如摇双橹。唐人创九宫说, 所谓“中宫”, 即为字心。更确切地说, 任何一字, 不管它的疏密斜正, 必有其精神挽结的地方, 讲字的长短虚实发布停匀于中宫旁的八宫, 使其头目手足安置得所。如“将”“峰”“来”等字所有笔画都是气抱或者形接于圆心, 使中宫收敛处更显得雄强茂美, 表现出骨力道劲的气魄。此碑最大的特点是醒目的长笔, 笔前摇曳而来, 笔后潇洒而去, 似欲不还, 如“来”“入”“达”“什”等字突出主笔、纵横恣肆、四缘发散、纵伸横逸、气魄宏大、展左舒右, 张弛笔势而能依旧用笔圆正, 线条清劲委婉而筋脉舒展, 其韵味十足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结字的方法突破了唐以来传统, 创造了惊俗的“辐射体”。长笔写法多参以篆意, 先向左回入中肚取势, 以涩笔逆行作一波三折运动, 以老取妍, 遒劲两全, 但贵在自然, 做作便俗。

另外, 其结字主次分明, 《艺概》论道:“画山者必有主峰, 为诸锋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 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而余笔皆败, 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黄书于主次处理堪称老手, 如“岂”“中”等字其主笔突出精彩, 又如“主”独厚底横, 用笔动作幅度大而形全神完, 上两横为余笔, 较通常更短, 上留下放, 意在陪衬烘托。此碑不仅每个字外形各异, 别具匠心, 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左顾右盼, 俯仰生情。其字与字之间以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 如“今”字左低右高向左下倾斜, 而“入”字则左高右低向右下倾斜与“今”自成互盼之势, 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 似那乱石铺街, 寓乱于整。

三、章法

黄庭坚在章法上的处理富有创造性, 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 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 节奏变化强烈, 具有特殊的魅力。黄庭坚《幽兰赋》全篇12通。章法因字法自然生成, 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行距稍宽, 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 甚至互相穿插, 在整体章法上浑然一体。其章法富有创造性, 他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 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 节奏变化强烈, 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 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 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如“梦”字上半部插入“入”字底部;“日”字上部插入“夫”字下部境内;“都”字撇笔斜插到“取”字右下部;“坡”字捺笔插到“来”字左上部。再如“为”和“华”“坡”和“荒”“时”和“占”“岁”等紧密相连的字组成了字组, 或两字一组, 或三字一组, 使章法中出现了变化。这种处理, 不但使行气更为贯通, 也增加了疏密的对比, 呈现爽朗自然的气象, 于不用意处见其匠心独运, 具有特殊的魅力。

由此可见, 此作节奏感强, 在跌宕的气势和强烈的节奏中, 线条的轻重缓急以及疏密的处理得潇洒多姿。点画形态上更显神奇, 画长点短, 遍观全篇, 其结构或长或短、或左或右、或开或合、或疏或密、或顿挫起伏、或静若微波, 使作品的整体章法处理得轻松随意, 而又具有理性, 让人叹服!

总之, 笔者认为《幽兰赋》作品是黄庭坚发展与成熟时期最具代表的大字碑刻作品之一, 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书法风格史和创作史的重要作品之一。而正因为此, 他才因其个性鲜明的笔法, 奇崛劲险的结字, 富有创造的章法, 行成了其长枪大戟、绵劲迟涩、追求意境的书风。并以高格的学养、刚正的品格、高雅的诗文、独特的书法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 与苏轼成为宋代书法尚意的开拓者。

摘要:河南省平顶山市有着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底蕴, 现存的《汝帖》《元次山》碑、《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等, 都是古代珍贵碑帖和名家传世之作。而叶县县衙内《幽兰赋》石刻更是黄庭坚晚年大字行书的得意之作, 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艺术珍品。本文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方面具体分析《幽兰赋》的艺术价值, 以映射其对平顶山地区书法文化艺术的影响, 亦对于河南省区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幽兰赋,书法,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庭坚幽兰赋》.陈平.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8.

[2].《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35》.荣宝斋出版社, 2001.

[3].《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下)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3.

[4].《行书浅鉴》.欧阳中石.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篇4:浅谈书法欣赏

书法的欣赏,由于欣赏者的审美观和欣赏者的素质等各方面情况不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书法属于艺术,而艺术又不同于自然科学。如数学里题目有一具体的答案,二加上三等于五,是个准确的数字,如有任何偏差,结果则不成立。艺术则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

由于每个人的喜好兴趣不同,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看法则也不同,就像发酵过的臭豆腐,爱吃的人觉得香,不爱好的人觉得臭,感觉截然不同。对于书法来说就更明显了。同样一幅作品,如果两个各持不同意见的人,争论不休,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然而,一个人的审美兴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兴趣有了变化,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所持的观点也就不一样,这要和一个人的年龄、性格、修养、情绪、环境以及时代风尚等有关。如对同样一幅作品来说,开始是由于自己的认识水平低,对书法艺术真谛还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因此也可能把一幅好的作品误以为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再由于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地学习,自身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则可能对这幅作品的看法和过去截然两样。

有时还因一个人对这门艺术的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看棋赛。有时一个妙棋的出现,不会是所有观众都能理解的,程度高的马上叫绝;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叹服:程度差的,要再看几步才渐渐领悟;再差的。可能就什么也看不懂。这就是由于水平的层次不同,看问题的程度也不同。

可见,书法艺术的欣赏,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也不必强求统一。那么,是不是说对书法的欣赏就毫无标准可谈了呢?前面所说的只是影响书法欣赏的不同因素。其实具体的欣赏原则也还是有的。

南齐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句话说到了书法欣赏的妙处。同时也指出,欣赏书法作品的优劣,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看书法作品所具备的神采:一方面是要看作品的形质。神采和形质是两个不同的方面。

形质,是我们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得见的东西,是具体的实在的。它包括点画运笔的刚柔、轻重、粗细、缓急,结字的符合法度,章法的安排,墨色的处理等。通过形质既可以辨出一幅作品的优劣。而且还能透过形质,去看书法的艺术活力,就是上面讲的“神采”,既指书法作品的精、气、神等方面,也指书家的个性、修养和书写时的思想感情。“神采”所指的内容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欣赏过程要靠欣赏者去认识、理解,往往不容易言传。

这里先从以下几方面谈书法的欣赏,即点画、结字、墨法和章法。

一、点画

关于书法作品中的点画问题,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基本点画都没有处理好,那怎么能说它是一幅好作品呢?既然是欣赏点画,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才叫好呢?这里的形态又和用笔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点画的形状是通过用笔表现出来的,用笔要有停蓄敛放。姜白石关于用笔的快慢问题有论述:“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这说明用笔的快慢,已决定点画形状的美丑。至于点画的形态效果的优劣,古人作了精辟的论述,晋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夫者点,皆磊磊似大石之衢,或如蹲邸,或如蝌蚪,或如瓜辦,或如栗子。或如鹗口,尖如鼠矢。”这段话就是对点法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横画如千里阵云,给人以空灵之感,意境深远,如多横并列,取势变化。竖画,悬针锋芒毕露,垂露则内含圆润。单竖则如万岁枯藤,苍劲有力。多竖组合则有相向相背,也叫相吸相斥之别。其余的点画的形态和组合形式,不一一举例。

陆维钊先生曾说:“字之间架,则如人之骨相,务须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反之,如头大身细,肩歪背曲,手断足跷,即不致如病人扶床,支撑失据,也必如醉人坐立,不翻自倒,聚跛癃残疾于一堂,能不令人对之作呕?”这段论述,即指出字的点画安排要有机组合,且遵循着一定的整体构成法则。其总的宗旨是运笔如锥画沙,笔笔中锋,行笔如屋漏痕,因势运行,自能有姿。反之,则粗细不称,残缺不全,勾若蟹爪,竖若死蛇,点画安排不自然。

二、结字

结字,也是书法欣赏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字,是由基本点画组成,如果说欣赏字的点画是从局部来看的。那么欣赏结字则是从整体而言的。

明项穆说:“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斜;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这第一要也正是针对结字而言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清整”的结体,只能说是结字中一种方法或形式。孙过庭说:“至如初学八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说的也是有关结字的问题,所讲的平正,则是指最后追求的是在点画的变化中寻求结字的平稳。有人曾把结字比成“七巧板”,这充分说明点画组合的灵活多变。字的结构,只要符合字结体规范,各人可有各人的安排方法,总的原则是结体协调,灵活掌握变化、呼应,讲究自然的姿态,使整体浑然一体。也正像人面孔,同样是五官的组合,但每个人的面相是不一样的。

结字也属小章法,因此也强调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偃仰向背。阴阳相应,以及避就、顶戴、穿插、意连等等。尽管这些已被普遍承认的法度,即匀称、平稳,但也各人有各人的风貌、气韵。这就是在法度、准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创新又不是无本之木。

三、墨法

书法作品中用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艺术的效果。《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的是作品中不能单一地应用。古人有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欣赏书法的墨法,最重要的是要在自然中见匠心。卫夫人的《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里也是在讲用墨。多骨的筋书和多肉的墨猪,其实是用墨中的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欣赏中要善于区别墨猪与厚重,筋书与病书。要做到用墨得体,善于将浓淡结合。燥润相间,流动自然,这是用墨上的可取之技。

四、章法

品评一件书法,从章法上去分析,就是对书法作品进行整体上的欣赏,是品评的一个重要方面。章法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款式,即作品的形式,如对联、中堂、条屏等。二是指分行布白。古人说:“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都是关于布白的经验总结,有的书法作品。字写得很好,但整体缺少合理的安排,布局不协调,使书法的效果大为减色。通篇的位置经营,虚实照应,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邓石如曾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说的就是章法布局的虚实问题。总之,品评书作的章法,最要紧的也是要看其是否自然。字的位置经营,要随笔势而出现错落、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燥润。且不能做作、或随心所欲、或机械地安排一个字大一个字小,一个字倾左一个字倾右。或一个枯一个润。这样人工雕刻的痕迹较为严重,就是不自然了。因此,新颖出自功力和修养,否则,一味追求“险而奇”则成为“怪俗”。

以上所描述的点画、结字、墨法和章法四个方面,是书法作品中能直接看到的,具体的方面,属“形质”范围。

欣赏中并不是单独分析其形质的优劣,还要透过这些形质去看“神采”。“形质”是具体的东西,属于技术部分,“神采”是抽象的,则指意境。神采是通过形质来表现的,不可能存在没有形质而有神采的作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单形质好,神采不佳。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大的,“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元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这段话说出了字的点画组合与书写者的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幅好的作品,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西汉杨雄称书法为“心画”,晋王羲之称之为“书意”,唐孙过庭称之为“佳境”,五代贯休称之为“神力”,明徐文长称之为“书神”,这些都可说是书法的生命力的显示,书写者情感、个性、修养等的寄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正是此理。

篇5: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中国人自古便有书法情结,古人常在厅堂挂一幅墨宝,尤其是言简意赅的四字书法,更是客厅装饰的点睛之笔。客厅是家中最受瞩目的“公共地带”,无论是家人一起娱乐还是接待来访亲朋,都是首选位置。那么,适合挂客厅的四字书法作品有哪些呢?

经典的客厅四字书法作品:室雅兰香、惠风和畅、紫气东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宁静致远、天道酬勤、福寿康宁、龙马精神、海纳百川、积健为雄、马到成功、一帆风顺、难得糊涂、道法自然、高瞻远瞩、家和业兴、观海听涛等。欣赏更多四字书法作品,就到易从字画商城。

下面易从网邀请大家欣赏客厅四字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字书法作品《室雅兰香》:室雅人和,兰香满溢(作品来源:易从网)

“室雅兰香”这个词语出自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它和《陋室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室雅让人远离尘嚣,凝神静气,思接千古,也是适宜品性儒雅之人的住所,兰花内敛安然,香气高雅,姿态飘逸,有君子品性。现在多用于形容居住环境高雅而有格调。

既温馨又高雅的空间环境,人人都喜欢,将一幅寓意极好的书法《室雅兰香》挂于家里客厅、卧室或者茶楼、酒店里,总让人感到兰花的香气满溢,整个环境被一句言简意赅的四字成语点缀得立刻高雅起来。兰花象征的君子品性,更可以让主人修身养性,对您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彰显自己的高雅品位。

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二: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字书法作品《惠风和畅》:“宾至如归”般的感觉(作品来源:易从网)观山作品《惠风和畅》笔势矫健灵活舒展,这四个大字是作者一气呵成的,虚处更犹如一屡春风轻轻拂过,像杨柳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细品之时,让人似乎真的能看到并感受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幅作品挂在家中客厅相当不错,会让客人感受春风般的舒适感,甚至会有种“宾至如归”之感。挂在公司的会客厅同样不错,送给开公司办企业的朋友非常合适。

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三: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字书法作品《厚德载物》: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作品来源:易从网)俗话说:家中挂字画,才叫有文化。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德载物四字是从中国文化中挖掘的经典成语内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且以此内容为题材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还经常被领导人当做国礼赠送国际友人。所以将观山老师这幅具有浓厚文化沉淀的《厚德载物》书法挂于家里客厅、书房或者企业、学校办公室、酒店、茶楼等多个场合,不仅能提升主人品位和形象,还能修身养性,一生受益。

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四: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字书法作品《家和业兴》:家庭和睦,事业兴旺(作品来源:易从网)

何谓“家”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基本细胞,人类美好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平凡百姓,家是力量的源泉、情感的寄托、生命的延续。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它给我们带来了生存、生长的基本环境,带来了父母的爱抚和幸福,带来了无限美好的回忆。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才能有心思、有精力、有信心去做其他事情。家和就如房子的地基,地基稳房子才能经历风雨,家和才能风雨无阻,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和”文化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一个“和”字,一以贯之,从宇宙万物到国家民族,再到社会人心,讲和平、讲和谐、讲和气、讲和善。

“家和业兴”言简意赅,它不仅是中国“和”文化的鲜明写照,也是人立于世必须参悟的人生哲理。将观山老师这幅《家和业兴》挂至客厅,意蕴非凡,它可以时刻提醒我们:只有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老人要做到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孝敬赡养老人的义务,全家人团结一致,做一切工作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家和,夫妻才能举案齐眉,老人才能安享晚年,子女才能健康成长,家业才能世代相传。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五: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字书法作品《龙马精神》:奋斗不止,积极进取(作品来源:易从网)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

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欣赏六: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作品《宁静致远》:静能养生,静能生慧(作品来源:易从网)

每当欣赏宁静致远书法的时候,总能让我们沉思许久,感概万千。当灯红酒绿、肉池酒林、名利争夺时时扣动你的心弦的时刻,你是否能克制抵挡诱惑,远离觥筹交错的热烈,花花世界的迷离,让内心真正回归宁静呢?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让我们来保护这片净土吧!当宁静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能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即使当生活多么繁重和坎坷,自己都能在喧闹中找到那份不可多得的宁静,给疲惫的心找个栖息的地方,给狂躁的心灵找个抚慰的理由,做回真的自己。或许这才是我们在客厅选择挂一幅宁静致远书法的初衷——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欣赏过以上六幅客厅四字书法作品,您有何感想呢?是否触及到您内心当中那种刻骨铭心的书法情结?

我们知道,书法作为我国文化的极具代表性部分,不仅要把它推向世界,还要让它发张壮大,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符号。经过多年发展,书法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极具艺术渲染的表达手法,使得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人们展现心智、陶冶情操的文化盛宴,更是家居装饰不容错过的喜庆之选,是饱含深情祝福的馈赠好礼。

本文所展示的客厅四字书法作品皆出自易从字画商城签约书法家观山:

观山,原名:田观朝,河北沧州人,生于1956年,现定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共党员。其书法作品经国务院国宾礼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国礼作品”,并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观山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书画大赛并获奖,并应邀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及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赞扬和推崇,其大量作品已被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家和鉴赏家收藏。更加备受瞩目的是其书法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奥巴马、普京、陆克文等多位外国政要。

观山书法作品《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赠送奥巴马 纵观观山老师的书法,清雅而不浊俗,淡泊而不奢华,阔达而不促狭,平和而不偏激,颇具“书卷气”。从而拥有了书法作品的静气、秀气、美气、灵气,从而给人以亲切感、沧桑感、厚重感,也令读者赏心悦目。目前,观山书法作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居办公装饰,给领导、长辈、老师、客户送礼,以及投资收藏必选的精品书法。喜欢观山书法作品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易从字画商城”。像李传波、观山、史诗、李成连、王兆祥、刘光霞、赵亚铭、王业楼、赵力巍等众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晋生、柏青、史洪亮、何海燕、宋元明等都与易从网签约,他们的作品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家居装饰价值、投资收藏价值。尤其是启功大弟子李传波更有“启功体书法第一人”之称,观山老师拥有“国宾礼书法家”的美誉。众多书法名家汇聚一堂,更加奠定了易从网在字画行业牢固的地位,也成为众多藏家以及书法发烧友的首选字画网站。

篇6:文化书法赋(定稿)

曹文清

书法古称书,乃孔子六艺之一,在日本名书道,在韩国叫书艺,中国称书法。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八日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成立五周年,博导王岳川教授首倡“文化书法”,“意在寻回失落的文化精神,致力于弘扬正气优雅的经典书风,追求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美妙的诗意呈现与广博的人间关怀,以空灵、高迈、宏大、温馨构筑人类的精神生态”。宛如醍醐灌顶,令吾如饮甘露,遂以文化之视角创作此文——文化书法赋。

书法是独体之文、合体之字、抽象之画;节奏之乐、无声之歌、有形之象;是飞舞之墨、灵动之线、笔墨之舞;黑白之色、陶情之性、畅怀之情;书法是阴阳之体、中和之气、旋律之韵;圆融之智、刚柔之力、和谐之美;是精微之巧、质胜之野、古朴之质;书法是名仕之雅、隐者之逸、超妙之神;书法是儒家中庸之和谐,是道家无为之冲淡,是佛家顿悟之禅心;书法是形神兼备之艺、天人合一之道、妙造自然之法;书法是甲骨之契刻,是钟鼎之铭文,是石鼓之雕刻;是婉通之秦篆,是纵逸之简牍,是朴茂之帛书;是碑拓之汉隷,是急就之章草,是雄健之魏碑;是端庄之楷、潇洒之行、恣肆之草。书法含内外之法,内法乃笔法、字法、墨法与章法;外法有境界之法、生命之法。书法有时如千里阵云、高峰坠石;或若万岁枯藤、陆断犀象;或百钧弩发、崩浪雷奔、劲弩筋节;或如长枪大戟、快剑斫阵;或若逆水行舟、激流划桨;或如折钗股、屋漏痕、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或如蚕头燕尾、浮鹅倒钩;或如神龙摆尾、鲲鹏展翅;时而顿挫有力、时而长短合度;或若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或疾如闪电、快似流星;或连绵缠绕;或点画蕴藉、线断意连;或剥茧抽丝、柔若太极;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或知白守黑,宛如将军布阵,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或圆实涩畅;或虚实相生;或俯仰向背;或曲直方圆;或逆入中行,轻提重按;或内擫;或外拓;或藏露收放;或均匀;或对称;或参差错落;或平或险、或险中平;或浓或淡、或带燥方润;或静如止水;或动若惊鸿,横鳞竖勒,撇勾快利,龙飞凤舞,落纸云烟,翰逸神飞,尽妙穷神;或绚烂之极乃造平淡;或如美女穿花、壮士扼腕;或如母鸡带仔、统帅领兵;或如芙蓉出水、美女簪花;或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或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或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或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或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或如深山道士、神气清健;或风墙阵马、沉着痛快;或如美女婵娟、不胜罗绮;或如项籍挂甲、樊哙排突;或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或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或如惊蛇入草、夏云多变;或如平沙落雁、夏云奇峰;或遗貌取神、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或钟情王态;或柳骨颜筋;或心正笔正;或新奇险绝;或如公主与挑夫争道、尊卑有序;或如闹市行车、礼让三分;或古质今妍、五乖五合;或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或废纸三千体未成;或方正冲和;或宽博圆融;或凌空险绝;或势如破竹、气贯长虹;或羚羊挂角、踏雪无痕;或澄怀观道、品味通神;有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或雄浑素雅;或高古典雅;或沉着含蓄;或纤秾洗炼;或绮丽豪放;或劲健精神;或清奇疏野;或缜密险峭;或悲慨超然;或肃穆空灵;或童趣天真;或飘逸散淡。有时质感若金石气;文采若书卷气;静穆若庙堂气;野逸若山岳气;高雅若富贵气;才情若名仕风流气。可静气、清气;可豪气、霸气、王者气;可灵气、秀气、雅气;不能匠气、俗气、寒酸气;犹忌江湖杂耍气。或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或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或精神飞动、兴趣酣足;或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或方圆并济、金钩银划;或碑帖结合、巧拙并举、新意盎然;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六体兼备、书文并茂;有时若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有时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绳文鸟迹,类物象形,奇异谲诡,飞龙在天,神鬼莫测,文奉仓颉作始祖;兰亭集序,传世神品,范垂百代,千年法帖,冠绝古今,公推羲之为书圣。文以载道,书以文传,书文冠绝,千古流传。

上一篇:关于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考核办法下一篇: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