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高一作文

2024-04-11

中国书法高一作文(共14篇)

篇1:中国书法高一作文

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铺开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闻一闻这宣纸和“一得阁”墨汁的香气,打开书法字帖,轻轻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挥毫书写……这就是我练书法时的情景。每当此时,我都能特别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但同时,我也能回味到书法学习的“酸甜苦辣”。说起书法,我总有许多故事,接下来,我为大家说说我练习书法时的酸甜苦辣。

练书法的酸

上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都是新手,熊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了握笔姿势、顿笔以及笔画等写字要做到的基本规则,我很认真地听讲,心里得意着:不就是写个字吗?有什么难的!看我待会儿给你们露一手!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捺……一下一下地写,可总也写不好,有时也有些泄气。看着其他同学的字都写得有模有样的,我懊恼极了。此时,我的心里酸酸的似乎吃了一颗生葡萄。

练书法的甜

练了大约一个半学期我的字也有一些规范了,熊老师看我的字大有好转,就让我写了一副作品,我写完之后,熊老师觉得:诶,不错呀!就让我多写了几副作品,熊老师最终筛选了一副最好的作品,又仔细对这幅作品琢磨了一会儿,最终把我夸了又夸,从柜子里拿出一张10元的纸币给了我。我问了问熊老师:“老师,我没有做什么事呀,您的为什么给我钱呢?”熊老师回答说:“每个人都有奖励,你有很大的进步,我当然要给你奖励啦!”那滋味比吃了哈密瓜还甜啊!

练书法的苦

转眼间,三个学期过去了,我的字已经是大幅提升了,熊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我写作品,写作品实在是太痛苦啦!假如写一副作品才写几个字,就不小心被别人碰了一下,字就没写好,那你就要重写;假如你前面的字写得都好,但你快要写完最后几个字的时候,也不能松懈。如果一下子没有写好,那又得重写。哎!练书法,练练练,哑巴吃黄连哦。

练书法的辣

就在我练字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了许多“风吹雨打”,我终于练好了字,可有一天我被老师误会了。那一天早上我发了高烧没有给熊老师说,而第二天再去写字时,熊老师问:“你昨天怎么没有来,来,拿去,这是你昨天没来的惩罚!”老师说完,就转过了身去,而我没来得及解释,就被老师叫了上去,等我放学把作业交给熊老师时,我想他解释了昨天没来的原因,他知道后立即向我道了歉,我也没有生他的气,可是心里还是辣辣的,像吃了红辣椒一样,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书法这种艺术,在我的小小世界中已是一位多年好友,他让我开心,他让我体验人生百味。现在,我懂得了只有通过磨砺,才能享受到沁人心脾的成果,才能品味到成功的甜。

篇2:中国书法高一作文

其书写规律与毛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很多书法大师如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从事书法创作,但直至之后他们已近耄耋之年才以书法闻名。1949年之后到毛泽东去世的近三十年时间内,书法基本上不受重视。当时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一个新中国。书法被认为是旧传统的代表。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的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篇3:中国书法大家——杨远宏

好丨5始于少年时期, $ 时均以视觉好看为指向, 于是乃学古人今人的某幅某字, 并以似足而非为准则。何以为美, 美在何处, 浑然不知其究理。, 时>j欧阳询的行楷书时间较长, 在被动、强迫地进行之屮才渐渐形成了一种嗒持“好r去”的某种内外相激的微弱“定力”。

1984年冬天|利斧缘得以逛故?’ (、登泰山、瞻西安碑林, 大开眼界。故宫、碑林如- 部书法史, 充满庙堂1 的肃穆和凝重。登十八盘升入南天门, 沿途岩石丨二有或卧, 或立, 或署名或不署名的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闽山石顺势而书, 错落大方, 自然而然, 原来书法是可以也本该如此地写出文字的其意其象, 此时期可概之为“ 从苒而书”。

G来常在“林散之纪念馆”流迹, 观1*1林老先生的墨迹, :P川笔、用製、用水有丫念想。再后来, 在汉中11睹了“石门” 系列大型石刻后, 更坚实了对1?法的美学观念:甲实、自然、通透是为最高;以^:锋用笔, 注力入纸, 而乂能从纸1 弹出力道来的质感线条为15之根本。修到了则诸体可用, 冷体只是书法的化相而已。

2000年后, 随着阅历、经历的积累, 对儒、释、道三教的异同只是“ 小机者样” 、 “量大者同”的认识得以明确及加深, 不经意地朝着八大山人、弘 •法师的书风方向走去。弘一法师的字空灵、通透、冷逸、自然, 行笔瓷实, 品相床严、浑穆, 慈悲如斯。尤其在, K物欲横流, 人间卍道亟须重建之际, 于自然之道亟须敬艮、赎罪、珍惜之际, 弘 •法师的书法更应备加珍视, 循其精祌修习t5法, 便能得到心灵的安详和亨用。

篇4:中国书法的魅力

【关键词】书法欣赏 书法审美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当前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掀起学习和收藏书法的热潮,为了更好地把中国书法艺术介绍给大家,在这里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类别和欣赏的有关问题,让观众初步懂得中国书法的源流及其特点,懂得如何欣赏,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

一、为什么中国书法是艺术

中国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我们不会发生怀疑,可是对中国书法为什么会是艺术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中国书法和别的国家的文字一样,都是写字,为什么只有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呢。这涉及到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搞清楚。

(一)首先是书写的工具不同。毛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书写工具。毛笔有硬毫、软毫,有长锋、短锋,还有专门为了写大字的提笔、楂笔。毛笔书写的笔画具有粗细、轻重、方圆、枯湿、浓淡等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利形成韵律感、节奏感,这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硬笔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毛笔的笔毫是棰形的,可以“八面出锋”,便于萦带、使转,有利书法作品的气韵贯通,有利表现书法的动感,字写出了动感就生龙活虎,具有生气。用毛刷刷出来的美术字虽然具有美感,但是它缺乏动感。毛笔能使线条圆润、厚重具有立体感和力感,力感是生气勃勃朝气向上的表现,有利表现书者的情感。毛笔所独有的功能是其它书写工具望尘莫及的。

(二)汉字有利书法艺术的造型

1.汉字形体独立。汉字基本是“方”的,真草隶篆大致如此,字的宽度大体相等,这样既便于横式排列,也便于纵式排列。纵式排列从上至下书写,有利书法的气韵贯通。拉丁文的字词长短不一,杂乱无秩,只能横式排列,谈不上气韵的问题。

2.汉字笔画纵横交错,相互穿插。为字的造型美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拉丁字母形态简单,笔画交错少,线条单调,不便造型。艺术是忌讳雷同的,形态单调的拼音文字是不可能具有艺术感的。

3.汉字结构复杂,形态生动。汉字是由三百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拉丁文只有二十多个字母。汉字组合形式复杂,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结构、全包结构、品字或倒品字等多种组合形式。拉丁文的字词都是从左至右横向拼合而成的。汉字笔画多寡对比强列,如“鑫”字24画,“一” 字只有一画,这有利使字的大小、长短发生变化,使书法作品产生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美。汉字还有为数众多的异体字,为艺术的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如 “秋”、“苏”的左右旁可以移位,左右结构的“鹅”字,可以写成上下结构的字。

4.汉字一字多体。汉字有真草隶篆,每种书体都还可以细分成若干种,这为书家选择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表现庄重可以选择楷书,表现古朴可以选择篆书;表现厚重可以选择隶书;表现活泼可以选择行书;表现奔放可以选择草书。尤其是草书最有利抒发书者的情感。另外草字的结构独特,很多楷书难以写好的字,草书往往将其变成好写好看的字,如草书把“城”字向右的戈钩变成向左钩。草书口诀“玉出头为武”,就是这样来的,“哉”、“贼”、等字都是如此。

以上从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那么在书家的主观方面是如何的呢?

(三)中国书法融入了书者的情感。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是书家在熟练掌握书法技法之后,在书法中融入了书者的情感,书家的审美意识,以及他的性格、学识、阅历等诸多方面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书法中去,使书法具有气韵、神采、意境,成为书家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常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古代书法家离我们很远,很难理解他们,我们对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弘一法师这三个人物很熟悉,让我们看看他们的书法作品。你看毛主席的这幅《北国风光》气势宏伟;周恩来的作品端庄严谨;弘一法师的作品含蓄典雅这些作品不正是他们人格的画相吗?

由于毛笔这种书写工具和汉字所具有的独特性,加之书法家熟练地掌握了书法中的诸多的技法,技法和书家情感相互作用,使书法成为一种具有气韵、神采、意境的艺术。中国书法毫无疑问是艺术,而且是高深莫测的。

【参考文献】

[1]《书法美学》 陈振濂 陕西美术出版社

篇5:关于书法高一作文

书法形式多样,并非书法独有。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文字载体,都有可能发展成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任何一种努力、认真书写、具有审美价值的书写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书法艺术,如今人们在谈论书法艺术时,常用的概念是墨和纸砚。当然,很多人认为毛笔、宣纸、墨、砚代表书法。这是一种错觉,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心理。别的不说了,就碑文、印章不能算书法艺术吗由此可见,只要是文字的艺术加工和审美创造的行为,就可以视为书法艺术,而不能局限于书法艺术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艺术的、审美的书写过程。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本质是美化文字,而不是删除文字的内容。那么书法艺术有没有具体的练习标准呢

我个人认为,创造优美的书法没有严格必要的结论和规范。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所以以挂职的形式练字,往往会扼杀书法爱好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不推荐和支持发帖行为。

绝大多数书法界人士认为,练字的基本前提是练楷书。但我认为楷书只是一种书写规范,仅限于汉字的书写。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和创作的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是没有规范和定式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作者能否写出有审美价值、能震撼人心的书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写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某种概念化的规范和套路。

因此,书法艺术行为的核心本质与绘画、文学、摄影等其他艺术并无根本区别。它们是创造美的、感人的作品的主观艺术创造行为。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强调邀请呢原因有三!

第一,重视岗位的人要把书法艺术缩小到汉字的书写艺术。但是汉字的书写艺术确实有很多名帖等着书法爱好者去膜拜,去模仿别人的脚步。

二、汉字的书法艺术,讲究最基本的笔画书写。但是书法初学者往往不知道怎么写,怎么把每一笔都写好。因此,楷书中的概念笔画结构模式往往成为书法爱好者的普遍做法标准。

第三,很多人以抄袭模仿为荣,喜欢把自己当成前辈的徒弟。他们努力追求的是抄袭的程度和模仿的程度。大部分人不理解也不想理解什么叫书法。他们错误地把书法当成了一种求名的工具和交易,以为学习一个古人的书法帖就可以扬名天下,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们不懂艺术的真谛,根本不懂审美和艺术欣赏。

书法艺术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但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所谓的书法专家,并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创造,什么是个性,临帖的写法和临帖的模仿艺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只知道一步一步的抄袭古人的作品,只知道拿一些前人的作品当老师,把自己禁锢在某种写作格式里。

中国古代讲书法的时候,有一句名言:“看不到字形,只能看到神灵,那你就是高人”。他还说:“如果你像云一样飘,如果你像龙一样感觉。”。然而近代一位国画大师却震惊了,他说:“向我学习的人活着,喜欢我的人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学艺术方法达到自由的人会活,学表面的人会死。由此可见,真正的书法和国画大师最终强调的是精神而不是字体。

前天去京都美术馆看京都展。看了所有书法系的作品,只有一种感觉:黯然神伤!

大部分作者喜欢模仿抄袭,肤浅,几乎没有作品配得上“书法艺术”这个词。如果去掉“艺术”二字,那么里面的作品都无可非议。因为“书法”二字代表的无非是写法。毫无疑问,书法系的所有作品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袭了很多名家作品的写法标准。但是,如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书法艺术”,那么“艺术”这个词的含义就太糟糕了,因为没有一件作品真正具有书法艺术的精神和灵魂:展出的作品都是死的东西,看不到活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袭和模仿是书法艺术中的禁忌!

篇6:高一书法作文700字

二年级的时候,妈妈让我学习一门艺术。但家里人的意见却不同。爷爷说让我去学象棋,而妈妈想让我去学习国画,爸爸让我学习二胡。最后,我说要去学习书法,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

初入师门,我连一点一横都不会写,但经过老师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教,使我慢慢地对田英章地千字文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后我有把目光转向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刚写九成宫,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它书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但是,我每天不厌其烦的练习学习,时间长了我的字写得还不错进步很快,这让我明白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书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贵在坚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功课越来越多,练字的时间少了,但我一直坚持着,不管严寒酷暑、天寒地冻,我都不会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对欧阳询的九成宫有一点入门。学习书法要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有进步,也让我体会到了只有“辛勤的播种者,才有颇多颇少的收获”。

篇7:高一年级我爱书法的作文

我每天都要练习写三篇字,每次写完以后,我都要让姥爷帮我看一看,让他告诉我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还要继续地练习。每次得到姥爷的指导后,我都要再多写几 遍,尽管胳膊写得很难受,但我还是努力坚持着,就这样我的硬笔书法水平逐步提高了。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经常举着我的作文本在班内表扬我字写得好,同学们向 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在家里,全家人也常常夸奖我是“小书法家”。

记得三年级的一天,王老师高兴地对我们说:“咱们班要参加‘巨人杯’的硬笔书法比赛,一会儿先在班里评选五名同学,然后把评出同学的书法作品交到学校,由 学校统一交到巨人学校。”说完老师就开始发纸,我的心紧张地“怦怦”直跳,因为我很想参加比赛,为班集体增光。纸发到我的手里,我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地镇 定下来,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起来,我有意识地放慢速度,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终于写完了。看着自己写好的字,我满意地笑了。老师公布了我和其他四名同 学的名字,由我们参加最后的评选,我高兴极了!

两个星期以后,王老师面带微笑向我们宣布:“任思亮同学获得‘巨人杯’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我们向她表示祝贺。”听到这里,我心里暗暗想:我今后一定要继 续努力,把字写得更好,长大成为一名书法家。回到家,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他们都鼓励我要更加刻苦地练字,实现自己的愿望。

篇8:中国书法大家——刘文秋

作品获奖、入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追梦林散之——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简帛耀洞庭——国际简帛书法邀请展;“贞元杯”全国书法大奖赛;“谢氏杯”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第二届中国扇子书画艺术大展;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书画大赛;首届鄱阳湖杯中国书法大奖赛。

论文入选、发表:

《朱长文“书有义理观”论析》(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篆籀•义理——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法合篆籀之义理论析》(第二届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暨颜体书法研讨会);《朱长文与续书断》(《书法研究》2005年总第128期);《康有为的帖学观》(《艺术百家》2006年第6期);《书存义理——以朱长文“书有义理观”为例》(《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10年第5期);《苏轼“诗书合一”的艺术境界及对当代书坛的启示》(《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10年第12期);《博收约取细致入微——浅谈汉简的临习》(《书法导报》2010年第32期);《由颜真卿的综合素养看其书法地位的确立》(《西楚艺丛》2011年第1期);《篆籀•义理——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法合篆籀之义理论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出版著作:

《乙瑛碑》,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篇9:书法和中国武术

王厚堂是一位集武术和书法于一身的奇人。他从小受祖父影响,喜欢诗文、书法,七岁时开始临习字帖。儿时的他身体比较弱,经常受人欺负,这激发了他学武自卫的念头。一直以来,他勤练书法,苦练武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文武双修的“大将军”。

现在,王厚堂的榜书艺术声名远播,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收藏,还曾获第三届中国颜真卿奖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厚堂的现场书法表演吧!你看,他铺好宣纸,运用气功蘸墨,舒展双臂,气走丹田,一个转身,一个跳跃,一笔写成一个大大的“虎”字,接着他又写了“道”“鹤”等字。这几个字浓淡相宜,虚实有致,龙飞凤舞,大家赞赏不已。王厚堂说,他的书法有很强烈的表演色彩,但不是“作秀”,他是在“打通经络,锻炼身体”。

中国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强调内功的重要性,如果不用“气”来运功,打出来的就是花拳绣腿。中国书法也强调“气韵生动”,若书者不以“气”运笔,写出的字就没有“骨力”和“韵味”。毛笔的笔头虽软,却能将书者的气力很好地表现出来,好的书家,能力透纸背,给人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达到刚与柔的和谐统一。

“气”在外国人眼里是玄而又玄的东西,而中国人在书法和武术中都把它用到了极致。

同学们,现在知道书法和中国武术的异曲同工之妙了吗?有兴趣的话,你也去研究研究吧。

小链接:在古代,榜书是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据史料记载,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第一位书写榜书的是秦丞相李斯。

篇10:高一英语书法比赛方案

高一年英语组

一、活动主题

为了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为高考书面表达 打好基础,高一英语组计划在上半学期举行“英语书法”比赛。

二、活动时间:2013年10月21日(第12周)

三、参赛对象:高一全体同学

四、比赛方式:每位参赛选手,用我校统一作业本的纸张书写作品。

书写内容从所学的课文中抽取。

五、比赛程序:

(一)初赛:2013年10月21日)第二节晚自习

以各班为单位限定时间书写规定内容。从中选出前20名参加决赛。

(二)决赛: 2013年10月23日第二节晚在高一教学楼 生物实验室 进行决赛。

活动内容:

1.全年级进行统一现场比赛,选手自带笔墨纸张(统一作业本的纸张)。参赛作品中纸张涂改严重或撕损者视退出比赛。

2.现场比赛总时间为40分钟,比赛时间到时未完成作品视为自动弃权。

3.初赛由当班的老师监考,决赛由英语组的老师监考。

(三)活动地点:初赛在本班教室进行,决赛在高一三楼生物实验室进行。

六、书写规则及要求:

(一)统一用黑色水笔书写。

(二)要求作品整洁、美观、大方,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字、别字;不漏字添字,不涂改。要求将书写纸写满,有标点。

七、评选办法:

(一)由高一年英语教师组成评委小组,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认真评选。

(二)评奖以班级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约30名。

八、奖励办法:

对获奖同学统一颁发奖状及纪念品,以资鼓励。

九、作品展示:

10月25日——12月10日将对学生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以上是高一年英语组计划在本学期上半学期举行的英语书法比赛的活动方案,请求领导给予批准。

高一年英语组

篇11:中国的古老艺术书法作文250字

爷爷是以为书法老师,经常给学生上课。我觉得书法很有意思,就向爷爷询问关于书法的知识。于是爷爷拉着我的手,慢慢聊起关于书法的情况。

中国书法有很长的历史,大约有20xx年了。它的形式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等。它把普通的汉字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给人美的享受。中国书法包括了:美学,历史等多种知识,它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啊!原来中国书法是一门多么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啊!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当一个书法家,为古老的艺术作出贡献!

篇12:中国书法高一作文

申 请

尊敬的学校领导:

为提高同学们对英语书法的兴趣,从学生一进校就规范他们的英语书写,培养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写的技能,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高一英语备课组决定在近期组织一次高一学生英语书法比赛活动,请予以支持为谢,后附英语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不知当否,请批示。

高一英语组

2014年10月17日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英语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高一学生英语书法比赛。

二、活动目的:

为提高同学们对英语书法的兴趣,规范同学们的英语书写,培养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写的技能,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高一英语备课组决定组织一次高一学生英语书法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4年10月30日(第十周星期四)

三、活动地点:求是楼主会议室(1-30班)、求实楼会议室1(31-42班)

四、活动对象:高一年级A班每班5人,B班每班3人,合计134人。

五、比赛方式:每位参赛选手使用统一发放的英语书法比赛专用纸,用钢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六、比赛程序:

(一)预赛阶段(2014年10月22日-28日)

活动内容:各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先进行预赛,选出代表本班参与年级比赛的选手。

(二)决赛阶段(2014年10月30日下午第8节)活动内容及过程: 1.所有参赛学生进行统一现场比赛,选手自己带笔及教材必修一,书写的内容将印在竞赛专用纸上。

2.现场比赛总时间为40分钟,比赛时间到时未完成作品视为自动弃权。

3.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更换一次竞赛用纸,参赛作品中纸张涂改严重或撕损者视为退出比赛。

七、评委及评分细则:

1.评委组成: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评委特邀请高二年级英语教师主评,评奖标准严格细致。

2.评分细则: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无涂改痕迹。(25%)

2)字母书写规范,单词、句子书写合乎格式及手写体要求(25%)3)字体美观、大方,标点正确,间距适中,无错别字(25%)4)倾斜度适当,结构严谨,通篇整体感强(25%)

八、评选办法:

(一)由高二英语评委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认真评选(具体工作由李兴海老师主持)。

(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三)奖励办法: 对获奖学生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以资鼓励。

九、经费及部门支持

1、学校备好证书及奖品,赛后由高一英语组上报获奖名单,学校教科处填写并组织颁奖。

2、请行政办于2014年10月30日下午第八节课前打开求是楼主会议室及会议室1的门,特邀请教科处领导前往指导,邀请张金平老师进行现场图片的拍摄及保存。

3、经费预算: 监考费:200元,评卷费:250元

十、作品展示:赛后将对获奖学生的作品进行班级宣传栏展示。

篇13:中国书法高一作文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它以汉字为书写对象, 经过数千年的汉字演变和发展, 从商殷时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篆、汉隶到晋唐时代的真 (楷) 、行、草, 既是汉字的历史也是书法的发展史。它具有统一的结构规范和优美的线条, 再结合书写工具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既可发挥笔、纸、水、墨的特性, 又可在书写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并形成了艺术的个性和风格, 使书法升华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 给观赏者以审美的愉悦, 从而完成了书法艺术的特质和价值。因为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为基础的, 而汉字的笔画及其组合的方块字形结构本身就具有美的特质, 再加上书写者巧妙运用汉字的笔画线条的各种变化, 抒发各种情感, 这样汉字的美感就更加突出了。这也是汉字区别于诸如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其他文字之处。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包含着历代人的创造、实践所形成的卓越艺术, 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 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赞的那样: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因此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现代书坛上却刮起了一般“丑书”横行的歪风邪气。有些中国书协的领导利用自己在书坛的特殊身份, 为这股歪风邪气推波助澜, 他们甚至带头大写“丑书”, 并公开大搞“丑书展”。2012年2月27日, 胡抗美、沃兴华书法展在上海隆重开幕, 中国书协领导及各地书协纷纷发贺电、献花篮表示祝贺。胡、沃二人身居中国书协要职, 头戴“博导”、“教授”的光环, 却公开大搞“丑书展”, 这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愤慨和书法报刊等媒体的批评。

这种严重败坏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玷污书法艺术纯洁高雅的丑怪现象, 必将引起国人及全世界的关注, 甚至会受到来自世界的批评和指责。“丑书”的风行, 不仅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破坏和玷污, 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伤害, 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如果让“丑书”风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书法必将濒临灭绝的危机。因此,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 以长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促进中国书法的健康发展。

提倡“丑书”者, 他们打着“突然传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招牌, 实则是摒弃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 破坏汉字的固有结构, 抛去书法艺术的基本功。

“丑书”倡导者们所谓“突破传统”, 实则背离传统。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 经过几千年的进化, 经过历代书家的精益求精的锤炼。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它具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具有靓丽的美感和为美而构成的严谨的书法规范, 因此, 这种高雅瑰丽的艺术, 才被尊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如果我们后代人不按照传统的严谨的法度和规范去继承和发展, 而是随意地去胡涂乱抄制造“丑书”、“怪书”, 这哪里还是什么中国书法的国粹呢?如果书法没有历史的传承, 没有历史的根基, 还能称其为“文化遗产”吗?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它包含了相当的艺术基因和艺术创作形式, 因此中国书法的发展之路, 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史和传统, 而是应该强调和强化与传统历史的一脉相承。要坚持“非遗”的原则, 但并非排斥书法的创新, 所要强调的是, 当它作为“非遗”时, 它的主体、主流、主干等, 必须从传统中走来, 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才有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谈创新, 只能创出丑书怪胎或书法的异类!没有中华书法传统为根基的书法就不能称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而只能称之为别的什么艺术了。

当然, 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 发展的, 传统书法的真草隶篆各种书体, 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 书法的诸体的历史沿袭要传承有序, 代代传人。当前曾出现书法艺术断代的危机。由于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电脑代替了书写, 手机取代了手写书信的交往, 甚至连小学都没有了书法课。好在近几年在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有识之士相继呼吁下, 教育部才同意在全国小学教育中恢复了书法课。当代书法爱好者日益增多, 书法人才辈出, 书法又开始复兴起来。我们认为, 今日的书法依然为人书写的而一切机器的、电脑的、印刷的、设计的、制作的或伪造的“书法”, 都不能真正作为“非遗”的书法, 至少不是书法的主体。同时书法还要与时俱进,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去创新, 书法也必须富有时代精神。

“丑书”的倡导者们打着“张扬个性”的旗号, 实则是破坏汉字的固有结构, 把汉字写得支离破碎, 歪歪扭扭, 把汉字的笔画结构随意堆砌拼凑出所谓“有意味的图象”, 创新出谁也不认识的“丑字、怪字”, 甚至错字连体。例如沃兴华的草书横幅标明是唐代书应物的一首“滁州西涧”诗, 却错字不断, 仅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一句中, 就把“怜”字写作“情”字, 把“边”字写成“过”字, 从整体看出是奇丑无比。

“丑书”严重违犯了国家的《文字法》。《文字法》规定:汉字书写要规范, 这当然包括书法所书写的真 (楷) 、行、草、隶、篆各种书体, 都要求写规范字。因为以上各种书体经过几千年的精益求精, 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写法。我们今天继承书法的传统, 就必须按书体的规范去写, 绝不能容许某些个人任意胡涂乱抹, 更不容许有些“丑书家”们把书法各体的规范写法任意扭曲, 把汉字肢解、错位、变形等做法, 破坏书法艺术固有的写法和汉字结构笔画之美, 就是严重违犯《文字法》的行为, 我们坚决反对之。

“丑书”之所以风行, 其作者往往披上一层高深莫测的神秘理论外衣, 有了理论的支持和论证, 一则可以唬人, 二则增加了丑书作者的底气和分量。其理论论之一, 就是从西方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的武库中搬出一个“法宝”, 即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的“有意味的形式”论, 并从中转化出“形式即内容”、“形式至上”、“不见字形, 唯见神来”等论调。他们主张形式就是一切, 完全否定了书法的内容, 否定书法中汉字所表达的内容, 甚至把“内容”改称为书法的“素材”, 一切为形式服务。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他们便任意胡涂乱抹地“创造”出令人难以辨认的“墨色图象”, 以各种随意拖出的线条和墨块拼凑、堆砌出来的“天书”, 便成了“可以无限想像, 随意索解”的所谓“有意味的形式”书法“杰作”, 立马意义非凡, 身价倍增了。奇怪的是他们所鼓吹的“形式论”, 即不遵循中国书法传统的形式规范, 如字法的对称、均衡和谐和章法结构的完美性、线条的变化多样性、辩证统一性以及节奏韵律等, 却专门推崇割裂、残缺, 欣赏污损、癫狂、荒诞等非理性的表现, 这只能是心理趣味的畸形, 是意识荒诞的恶作剧表现。

在上海举办的胡抗美、沃兴华的“丑书”大展中, 并没有实现他们所鼓吹的“不见字形, 唯见神采”, 相反, 却是不见神采, 唯见胡涂的线条和乱抹的墨块。例如其中沃兴华写的条副《水盈盈》 (见文末) , 三个字用拖来扫去的干涩用笔, 形成了“污水一沟”的“墨象”, 令人不堪入目。如果没有作者的标题注明“水盈盈”三个汉字, 广大观众有谁能认得出呢?再看胡抗美的一副草书“杰作” (见文末) , 观者翻来复去地看, 但没人能认出他写的文字内容到底是什么, 即使能勉强认出一两字也念不成句。 (反正文字内容不重复) 但唯见浓淡墨色的杂陈, 枯笔横扫, 墨迹胡乱排列。请问, 这种天书似的书法作品究竟能给人什么美感?他们胡涂乱抹的“丑书”, 可以说丑到了无情、无味、无汉字内容、无功力、无理法的地步, 那就是真正的“丑八怪”了。

中国的书法艺术必须要表现一定内容的。既然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而汉字是有意义的, 书法所书写的诗词佳句等内容, 都是由汉字来表达意义的。因此可以说:汉字被书写的样态, 就是书法的形式, 而书法中汉字所表达的意义就是书法的内容。诚然, 书法家也往往通过汉字的笔画线条的各种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 但这变化的各种线条是汉字的组成部分, 最终表义仍是汉字的意义。因此具体说, 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样态与表现情感意义的叠加, 是书法的形式与表达内容的完美统一体。书法如果没有汉字所表达的内容, 就不称其为书法了。犹如戏曲或歌曲, 二者都是词与曲完美的结合而形成的艺术, 如果戏曲没有唱词、念白, 歌曲没有歌词, 而只有曲, 那还叫戏曲或歌曲吗?书法也同样。假如你请一位书法家为你的办公室或客厅写一副内容是“业精于勤”、“天道酬勤”或“观海听涛”、“海纳百川”或其他诗词佳句以励志或抒怀, 结果这位书家却写出肢解汉字或谁也看不懂的“丑书”, 人家会生气地责问:“你写的这是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们看不懂!”

据说有位中国书协副主席、博导、教授曾为深圳市某大厦题写公司商名, 写出后有人说:写得太丑了, 这会不会影响市容?这位“丑书家”却以“你们不懂书法艺术”来回敬批评者。

如果有人说丑书作者缺乏书法的基本功, 背离了书法艺术的美字规律, 丑书家们却往往以“举世皆浊, 唯我独清”的姿态, 用“突破传统的创新”、“本性的独特”等说法来遮丑。

丑书理论大谈“有意味的形式”, 但这“意味”不是通过汉字的意义, 而只是通过线条形式来表现的。然而大家都知道, 中国书法艺术是通过汉字的意义和汉字书写的样态来表情达意的, 这也正是书法的核心内容, 例如千年不朽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怀素的《自叙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诸多名家名帖, 或潇洒或隽逸, 或沉郁或悲愤, 或凄惨, 或静穆, 或飞扬或雄强……这些情感风格, 都是通过汉字的意义和汉字样态的变化来表现的。

书法的情感表达需要一定的表现方式, 这就构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而形式只是内容的表达工具。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是古今书家的共性。关于书法形式美,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家都有很多详尽的论述,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丑书家们虽然鼓吹唯形式论, 但他们却摒弃中国书法传统的形式美, 所谓“只有打破传统的旧形式, 才能创造新形式, 才能为书法增添神采”。其实, 传统的“旧形式”不一定就不能反映内容美, 如旧体诗词在当今仍为很多创作和欣赏。更何况中国书法传统的形式美, 如对称、均衡、和谐、韵律, 线条和墨色的变化及章法的辩证统一等, 依然是当今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当前书坛不是也有些人为了突破传统的书法形式, 为了展厅效应, 为了抢眼而出现许多影响形式美的负面效应吗?诸如用五颜六色来装璜, 为了追求“残缺美”, 把字面搞成支离破碎, 为了打破传统的“横成列、竖成行”的模式, 而“创造”出东倒西歪、杂乱无章的行列方式, 甚至把汉字进行肢解、错位变形、扭曲化, 成为“丑书”的新模式。这种唯形式主义书法究竟能给观众带来多少美感?

“丑书精美”们如果只讲“形式至上”论, 而不讲内容, 为什么他们所展出的作品内容仍然是中国古代诗词佳句?为什么不随意堆凑线条、墨块以更好地去表现“有意味的形式”?如果主张“不见字形, 唯见神采”, 为何仍坚持以汉字造型为“创作素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 说白了, 无论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如何左右“丑书精英”们的思维方式, 但是, 他们毕竟生活在中国现实的生活中, 他们明白, 如果真的抛弃了中国书法的本体汉字, 去搞西方的形式主义、抽象主义、墨象主义等, 那么他们的“丑书”作品将一文不值。他们热捧的西方艺术理念尽管与中国传统书法理念相去甚远, 但他们为了生存的饭碗, 却不得不打着中国书法的旗号, 书写的仍是由汉字所组成的诗词佳句, 只不过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丑书家们也常从中国古人理论中去寻找支持和论证。其理论之一是清初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所说的“宁拙毋巧, 字丑毋媚, 字支离毋轻滑, 宁直率毋安排。”他们往往断章取义, 不讲历史背景。其实, 傅山当时提出“四宁四毋”是有历史背景的, 是有针对性的。清初康熙皇帝酷爱元代赵孟頫和明代董其昌为代表的妍媚书体, 于是“天下书家莫不改体而趋之”, 这样便出现了全国千人一体的“馆阁体”书风流行于社会。当时具有反清思想的傅山针对此风提出了反潮流的“四宁四毋”的口号, 虽然未免有点矫枉过正, 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不要忘记, 傅山在“四宁四毋”之后, 还说了“足以面临池既倒之狂澜”的话。这说明傅山除了反对当时书法流行妩媚之风, 同时还强调书法要回归临池于汉魏晋唐的传统。傅山所说的“四宁四毋”, 并非如字面上所理解的宁可“拙劣粗野、丑陋可憎、支离破碎、轻狂直率”的背离书法的美学原则。其实, 他所谓的“拙”是朴拙, 即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他所的“丑”, 则是指石鼓文、峰山石刻之领略其丑中开, 领略“学汉隶, 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他所说的“支离”, 是指“写颜鲁公《家庙碑》略得其支离”的宽博雍容与大度;他所说的“直率”并非草率, 而是指“此中天倪, 不得造作的不期如此而能如此”的天真自然。其实傅山对丑怪狂野之书是极力反对的, 主张以传统经典为本, 然后才能创新。他在《杂记》中说:“写字之妙, 亦不过一正, 然正不是反, 不是死, 只是古法……写字只在不放肆, 一笔一笔, 平平稳稳结构得去, 有其行不得”。“不能入正, 不能变出”, “但能入正, 自无卑贱野俗之气。”总之, 他对书法强调从传统上“入正”下功夫, 在此基础上才能“变出”即才有创新的可能。他所反对的是书法上的机巧、妩媚、轻滑、安排, 但并不是对优美、正大、和谐、自然、规范的否字。

可是当今一些“丑书”理论家却有意歪曲傅山对丑的言语, 进而把“丑”论抬高到了比美还高的理论高度, 这种本末倒置、颠倒美丑的“丑论”而导致了当前“丑书”的风行。他们在《辨丑歌》中大谈什么“丑中寓美, 谁得知”, 他们捧谀中国书协某领导的丑书作品为“大拙寓丑, 大丑溢美”, 简直把“丑书”说成了完美无缺的艺术精品。完全不顾广大群众的审美观。

丑书理论家还引用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的话:“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 继而由工求不工”,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也是对刘熙载言论的曲解和断章取义。其实, 所谓“由工求不工”, 是说书法必须由继承传统的“工”再求创新的“不工”, “不工”并非“丑”。所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原文是指怪石而害的, 并非指书法。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如太湖石的造型以“丑、瘦、透、露”为最美。人们不会对石头产生无缘无故的美与丑之感。因为人们看惯了大批造型相似的石头, 一旦见到一堆似人非人, 似兽非兽的不同一般的造型石头视为有鬼斧神工之妙, 会感到一般新奇之美感。其他艺术亦然。

傅山、刘熙载等都是清初时代的学者, 他们厌弃以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团媚俗书风, 鄙视模式单一了无真性的“馆阁体”, 主张变革求新, 在他们的倡导下, 才会有王铎、张瑞图等一批书家脱颖而出, 开辟了书坛一代新风。同时还有“扬州八怪”的标新立异, 才有郑板桥的“乱石铺路—六分半书”和金农的“漆书”, 但这些革新家的书法作品完全是在继承书法传统的基础上的艺术创新, 都是从“以工求不工”中走出来的, 如郑板桥自创的六分半书也是熔真、草、隶、篆于炉的综合艺术, 总之, 他们都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力。

“丑书”的风行, 还误导了全国广大书法爱好者, 尤其是对爱好书法的青少年, 更是贻害至深。

丑书其实是书坛上出现的“怪胎”, 是艺术的另类。但丑书的倡导凭借中国书协的要职, 握有书坛的话语权, 并且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充当评委, 于是在全国的各类书法展览以及书法报刊、出版的各类书法选集中, 处处可见丑书的身影, 并且他们利用书坛的职权, 把效仿他们的徒子徒孙的丑书使之入展进而成为各级书法协会会员, 这样便一举成名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 从丑书家们的发迹和走红社会受到启迪:原来书法成名成家无须死跟着传统去“板凳宁坐十年冷”若练基本功, 更不需“墨池笔场”的去下苦功夫, 只要大胆狂妄、异想天开地随意胡涂乱抹一下, 即可在书展中脱颖而出, 一举成名。因此这条“终南捷径”, 正迎合了那些心态浮躁急于成名成家的投机心理, 于是广大书法爱好者, 尤其是青少年便趋之若鹜, 许多省市书协的青年出手们也不遗余力地去摹仿, 追随中国书协领导层的“丑书大家”, 他们看到那些丑书精美们虽然毫无笔墨功夫, 但他们面目丑陋不堪的作品却受到追捧, 怎不令人“羡慕”!我们不能不为当今书坛上这类怪现象感到可悲可叹!

丑书家们打着“中国文化要借鉴西方文化”、“要与世界接轨”的旗号, 拜倒在西方文化理论脚下, 唯西方理论是从。

其实, 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独特的艺术而被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除了中国书法的纸、笔墨及相应的一套独特的书写工具及法则固然重要, 但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书法本体汉字的独特性, 在于中国书法的表现情感的独特性。西方的符号美学理论的缺陷之一, 就是肯定符号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如果摒弃了汉字这条中国书法文化之根, 中国书法艺术还能存在吗?如果把字肢解为所谓的符号或线条而毫无情感及汉字意义内容的表现, 那还叫中国书法吗?那只能叫别的什么艺术。因此, 我们不能忘记那句至理名言:“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这也是任何艺术价值的所在。

篇14:中国书法的“三绝”

《快雪帖》,王羲之写,是一件尺牍,纸本,纵23厘米,横14.8厘米,不足1平尺,3行,24字。原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帖后有“山阴张侯”一行4字,仿右军书,不知为何许人。左下角有“君倩”两字题名。帖上所钤鉴藏印章很多,题跋之多也属历史罕见。有人统计此帖总共有大小约195方印章。

乾隆皇帝太喜爱《快雪帖》了。他在50余年间,在帖上共题了70多处,每逢岁暮天寒,或雪花纷飞之时,“得意辄书,无拘次第”,最多一年竟题6次。他归政之后,还在帖上题“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乾隆帝还说,“王右军

《快雪时晴帖》为千古妙迹,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遍,而赏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远》二帖,贮之温室中,颜曰三希堂,以志盛世神物”云云。

《快雪帖》是真迹吗?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认为是真迹,但学者对此仍存异议。这问题留待专家去研究。但此本流传久远,递藏有绪,不失为“千古妙迹”。帖书行笔流畅,遒劲秀美,轩昂雄健,气韵贯通。帖中或行或草,或流或止,或轻或重,缓急和疏密聚散,体现王羲之书法“中正和美”的艺术佳境。古人誉为“天下书法第一”。

《中秋帖》,王献之写,22个字,宋代书法家米芾赞其为“天下第一”。此帖,前缺,后缺,中间存纵8寸4分,横3寸6分,行书3行。因有人“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董其昌语)。乾隆帝赞为“神韵独超,天姿特秀”,“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稀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晋人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为天下第一。王献之《中秋帖》书法,比乃父王羲之书法,隽美,而更有逸气,但骨力不及其父。

王献之的书法,诸体兼精,尤擅行草,世传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现藏上海博物馆。另有小楷刻帖本《洛神赋十三行》。

《伯远帖》,王洵写,5行,47字(一说为55字),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以帖中首句有“伯远”二字,故称《伯远帖》。王氏一门多是书法家。王洵幼承家学,刻苦擅书,聪明俊秀,博学多才。王洵的书艺,遒劲飘逸,笔法古朴。王洵书法真迹,传世极少,墨迹只此一件,结体严谨,行笔逸畅,抑扬顿挫,浑然自如,锋棱毕现,书势险峻。明代法家董其昌评其书云:“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此贴曾为北宋内府收藏,并著录于《宣和书谱》,明时为董其昌收藏。清乾隆年间收入内府。

三希堂的“三希”珍宝,有曲折流传的故事。民国初年,宣统皇帝逊位后,仍居住在紫禁城里。他暗里典卖宫中“三希”等国宝。王羲之的《快雪帖》因已装裱成巨册,不便携带出宫。溥仪曾于1924年,拟将王羲之的《快雪帖》作价40万元抵押给美国花旗银行,后来未果。溥仪出宫后,此帖归故宫博物院收藏。1933年《快雪帖》随同其他文物南迁,转移川西,抗战胜利后运回南京,后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洵《伯远帖》,因是小卷轴,便于携带,由瑨贵妃西林觉罗氏带出紫禁城,为北京收藏家郭葆昌购得。郭去世后,由其子郭昭俊继藏。20世纪50年代初,郭昭俊携带“二希”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商,因价钱悬殊未果。后转到香港,以此“二希”作抵押向某银行贷款,抵押期限届满而无力赎回。1951年,国家文物部门获此信息后,急报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批示:“要买真正的文物,不要古玩。”并指派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森玉,到香港鉴别“二希”的真伪和洽购。经确定是“二希”原件后,以港币45万元收购。《中秋帖》和《伯远帖》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故宫2》 作者:阎崇年)

上一篇:树犹如此的观后感悟下一篇:游热带风暴水上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