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2024-05-06

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通用11篇)

篇1: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语文

学科

年级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阅读

主备

费海燕

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从人文主题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描绘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选编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了解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热爱祖国的壮美河山的真挚情感。

从语文要素来看,这篇课文结构清晰,以总分总的形式,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写海面主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海水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其中课文的2、4、5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所以是教给学生写作的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写的。

3.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并初步运用关键句。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说几句话。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说法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说脚下的智慧。今天我们来聊聊旅行。你们去过哪?能跟老师和同学来分享分享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呢?伸出手指跟老师来写一写——西沙群岛。一起读一读。

一、巧解课题,激发兴趣

1猜猜看,会是一个怎样的西沙群岛?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饶”是翘舌音,谁能读准课题?

3.它到底在哪?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看,这里就是南海的西北部。我们再来读读它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让我们到文章中一探究竟。

1.出示学习活动单,布置学习要求。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2.组块检查,渗透内容

第一组: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1)

第一组词谁来读?

(2)

这就是玫瑰guī的“瑰”,“瑰丽无比”就是异常美丽,无与伦比。

把这个词语齐读三遍。

(3)这两个词语在课文里都是描写什么景物的呢?(海水)

(4)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描写海水的词语。

第二组:各种各样的珊瑚 懒洋洋的海参 威武的大龙虾 成群结队的鱼

(1)

这组词语大家都读准了,要读好这第二组词可不容易哦!谁来读?

(2)

“的”字要读得轻而短,跟老师来读读

(3)

“参”是多音字,它还有什么读音呢?你能组组词吗?老师也给这个多音字组了词,一起来每个读两遍。

(4)

这组短语都是介绍什么景物的?(海底生物)

(5)

海底有哪些生物?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组:栖息的海鸟

厚厚的鸟粪 遍地的鸟蛋

(1)

同学们可了不起了,这么难的词都读好了,我们再来读读第三组词。谁来读?

(2)

“栖息”这个词你能读懂吗?(找近义词法理解词语:休息)栖息更准确的说就是栖息就是鸟在树枝或巢中停留休息。

(3)

这组词语都是和谁有关的?(海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与海鸟有关的词。

(4)下面听老师要求来读。(齐读词语。)

介绍海底生物的短语——;描写海水的词语——;和海鸟有关的短语——。

(5)同学们真了不起,把词语都读准了,还读得很好听。

3.找关键句,整体感知

那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谁来说说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A.【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指名交流,划出来。读一读。

(2)这个句子里有两个关键词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特点,赶快圈一圈。你找到了吗?读一读。

老师也圈了这两个词,是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怎样的特

点?一起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B.【

……

必将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你一下子就发现了这句话躲在文章结尾。

总结:是的,这句话是对西沙群岛美好的期望,划出来。

(3)那文章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呢?找一找,圈出来。(第2自然段写了海水;3、4自然段写了海底生物;第5自然段写了海鸟)

(4)梳理脉络,渗透方法:同学们,你们看,这篇课文开头先总起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结尾又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将来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像这样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叫——关键句。它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总起的作用。它在结尾,就是总结的作用。(板书两个“总”)

而2-5自然段就是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从海水、海底生物、海鸟三个方面来写的,这就叫——分写。这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结构非常清晰。

我们写作时也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作。

三、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

1.来到了西沙群岛,首先让我们看看海水,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海水的什么特点。

2.自找关键语句:你发现了吗?谁来读一读?完整地读读这句话。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指名读)

这段主要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把这句话划出来。一起来读一读。

3.借关键语句,感受海水的特点。

★颜色美

1.“五光十色”具体写了哪些颜色?指名说。

2.颜色这么多,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但是作者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这个词呢?

3.是啊,“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海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你看,太阳照在海面上,各种颜色的海水就像在闪闪发光一样。作者用词可真准确呀!

4.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比较句子,感受句子的简洁与节奏美。

{①有深蓝的,有淡青的,有浅绿的,有杏黄的。

②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对比读句子)你们觉得哪句更好?课文的句子更简洁,而且这样写还

更有节奏感呢,听老师来读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6.总结: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海水异常美丽,无与伦比,用文中的另一个词来说,就是——瑰丽无比。这里写出了海水的什么美?把“颜色美”这个词写在句子旁边。

★形态美

1.作者还写了海水的什么美呢?你看,海水的颜色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错”是这课的生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金字旁,右边是一个“昔”,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字写得美美的,课文也要美美地读。

3.“一块块、一条条”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用动作来比划比划?这是一种什么美?是的,还可以说是形态美,美就美在相互交错。把这个词写在句子的旁边。

4.形态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了。(师读)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形成的原因

1.我们平时见到的海水大多是湛蓝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2.指名交流。

3.出示图片,谁能根据第2自然段结合这张图,说说原因?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总结: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请同学们把“形成的原因”这几个字写在这句句子旁边。

4.齐读。

5.小结:同学们,看,整段话写了三句,第一句话写了海水的——引读:“颜色美”,第二句话写了海水的——“形态美”,第三句话写了海水这么美的——原因。原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关键句写的。

6.师生合作读第2段。

7.海水这么美,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四、初步练习,迁移运用

1.刚才我们借助关键句理解了第2自然段,领略了海水的美。我们来练一练,找找第5自然段的关键句。

2.指名交流。(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后面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鸟多、蛋多、粪多)

4.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吗?(鸟多了,鸟蛋也多;鸟多了,鸟粪也多。)

整段话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的。找到关键句,整段内容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5.第3、4自然段有这样的关键句吗?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淡”“浅”。

2.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点水、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范写,提醒注意点:“淡”右半部分上面“火”字的“捺”笔要写成一点,下面的“火”捺笔要舒展。“浅”右边先写两斜横,再写斜钩,稍微写长一点,最后写撇和点。

六、学习生字,练习拓展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森林()的峡谷

()的山崖

()的海龟()的贝壳

()的物产

2.课后请同学们在习字册上完成今天所教的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受的地方)

2.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水——海底生物--海鸟)

3.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那儿的海水,真是——(出示: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领略那的海底和海岛的美丽风景吧!

二、重点感悟,活用关键句

(一)海底生物

1.上节课,我们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第3、4段有这样的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吗?

2.交流。第3段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没有关键句。第4段写了鱼,有关键句。

(1)预设:①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写的吗?指名读。

①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鱼很美。(出示图片)你喜欢哪种鱼?

指鱼1,引读(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点评:“布满”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

指鱼2,引读(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出示“红缨”图片,真是好看极了。

指鱼3,引读(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小鱼真是在翩翩起舞呢。

②师生合作读,发现特点。每一种鱼都那么特别,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四个有的,身体的不同部位)

③对比读,继续发现特点。发现从颜色、动作、样子等方面具体介绍,都写出了鱼的美丽。

第3句写了什么?(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也是关键句。

⑤第4句写了什么?(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补充说明鱼很多。

(4)

因此,这段有2句关键句。师生合作读第3段。

(5)

小结:你看,黑色部分写了鱼的美丽,红色部分写了鱼很多。分别

对应着关键句中的成群结队和好看极了。原来抓住了关键句我们就能快速读懂一段话的意思。这段的结构是“总-——分”。

3.第2段写了3种海底生物,你喜欢哪个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1)珊瑚

你喜欢的珊瑚是什么样子呢?(出示书上珊瑚的图片)引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还有其他形状吗?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可真应了一个词“各种各样”。各种各样的珊瑚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2)海参

谁能介绍一下海参。

你们知道“蠕动”是怎样的动?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蠕动的动物呢?(毛毛虫,蚯蚓)

我们需要走几秒钟的路,而海参需要走1个小时,它可真是太慢了!谁能读出懒洋洋蠕动的样子?指生读。

(3)大龙虾

快看,这就是大龙虾。在文中找一个词形容它。(出示“威武”加红字)

在你们印象中,哪些人最威武?(勇士、将军、士兵)你看,古时候将士们出征打仗都要穿上厚厚的铠甲。(出示图片)你看海底大龙虾就像将军,样子挺——生:威武

谁能读出大龙虾的威武?(指生读)那请你加上动作当一只大龙虾吧!

4.齐读。

5.这么多的海底生物,就对应了第一段中的关键词——物产丰富,难怪,课题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

三、总结提升,练习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找到关键句,能很快理解段落的意思。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1.小练笔:选择一幅图画,写几句话。

(1)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上主要画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说一说。

(2)围绕这句关键句,从不同方面具体说一说。可以从颜色、形态、数量等方面来说。

(3)指名练说。

(4)学生练习。

(5)交流反馈。

2.学做小导游。西沙群岛景美如画,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接下来让我们化身小导游,为他们介绍一下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

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你来到西沙群岛旅游、参观。

3.生交流。师评价。

4.学完这篇课文,又听了小导游精彩地介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同学们,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能更好的保卫和建设祖国,让这颗南海明珠更加璀璨,让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四、布置作业

1.把西沙群岛介绍给别人听。

2.修改小练笔。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生物:鱼、珊瑚、海参、大龙虾

海鸟:树林多、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篇2: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ù ráo yōu měi shēn qiǎn bǎo guì()()()()jiāo cuò yán shí()()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

尧()()胡()()

()()

()()

留()()方()()

()()

()()

肖()()里()()

()()

()()

三、补充词语。

风景()美

物产丰()

高()不平

成()结队 各()各样

()色不一

千()百怪

祖祖()()五()十()有()有()四()朝()

瑰丽()()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一块块:

懒洋洋:

端端正正:

各式各样:

五光十色:

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森林

()的峡谷

()的山崖()的海龟

()的贝壳

()的物产

三、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 1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中概括描写海水的词语是:

(2)这句话具体写了海水的 种颜色,分别是

。(3)按提示,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因为

,所以。

,是因为。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富饶 优美 深浅 宝贵 交错 岩石

二、浇 浇花

湖 湖水 饶 富饶

瑚 珊瑚

溜 圆溜溜

防 边防 榴 石榴

纺 纺纱

梢 树梢

理 道理 哨 口哨

厘 厘米

三、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高低不平成群结队 各式各样 颜色不一 千奇百怪 祖祖辈辈 五光十色 有深有浅 四脚朝天 瑰丽无比

第二课时

一、(1)一块块 一排排 一条条 一群群

(2)懒洋洋 笑眯眯 软绵绵 胖乎乎

(3)端端正正 整整齐齐 漂漂亮亮 干干净净

(4)一模一样 云山云海 人山人海 惟妙惟肖

(5)五颜六色 千军万马 三言两语 七上八下

二、茂密的森林 低陷的峡谷 高耸的山崖 庞大的海龟 美丽的贝壳 丰富的物产

三、1.五光十色

2.4 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3.(1)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篇3: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片段1:

上课伊始, 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 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 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之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豆豆这一动画形象。在大屏幕上蹦跳着的活泼可爱的小豆豆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这时, 小豆豆用十分有趣的语调和同学们打着招呼, 并提出了问题:“大家好啊。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你能够写正确吗?”接着, 大屏幕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部分新词拼音, 由学生写出相应词语。

片段2: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具体地描绘了西沙群岛周围海水中各种各样的鱼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弄清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接下来, 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同学们说:“大家想不想亲自到西沙群岛的海底去看一看?好, 大家穿上潜水衣, 戴上潜水镜, 出发。”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各种各样的鱼类在海水中游动的美丽画面, 教师结合画面, 引读课文相关语句。

片段3:

在回读全文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文字内容, 并配以相应的画面, 由几名学生逐段朗读, 最后师生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案例评析】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学习工具, 同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成为一个连接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纽带。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 必须注意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在情境创设、突破重点与难点和开拓延伸等环节上找出最佳整合点, 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借助信息技术,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起来。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而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 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不容忽视, 但字词的学习又是最为枯燥无味的。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中, 教师首先安排的便是复习字词这一环节。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多媒体课件安排了小豆豆这一卡通动画形象与同学们交朋友, 由它引领学生完成对字词的复习和巩固。小学生对卡通动画人物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开始就被牢牢吸引住了, 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这样, 利用信息技术, 枯燥的字词复习环节竟然变得有趣了。

二、依托信息技术, 让教学情境的创设变得美妙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深入对话交流的过程。如何才能让这种交流由表及里, 实现质的飞跃?关键之处便是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 没有情境的渲染, 就没有“语文”, 也就没有语文教学。将教学内容情境化, 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 引起心灵的共振, 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整合在这一方面可以给予我们诸多欣喜, 多媒体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它可以变间接为直接, 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 无论是在学习具体段落的时候, 还是在回读课文的环节中, 教师均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精美的动态画面, 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情境, 再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文, 以情境促读, 以研读促情。

三、凭借信息技术, 让教学内容的呈现变得鲜活起来。

信息技术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 把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可以让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及声音直接传达给学生的感官, 能看到它的形状, 听到它的声音, 具有极强的感官性。它以直观的形象, 美妙的图画, 多变的色彩, 动听的音乐, 化虚为实, 变静为动, 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 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又能听,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得到的信息量, 比单纯地听老师讲课高效得多。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仅仅依靠单一的文字呈现, 学生对海底世界场景的体验终究是存在困难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 我们就可以通过多个场景和多角度向学生展示, 带着大家去看一看大海, 看一看迷人的海底世界, 各种各样美丽奇特的鱼儿尽收眼底, 再配上优美的音乐, 学生已仿佛身临其境, 怎能不欣喜若狂?这样的场景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那么为什么不乐于学习呢?课文的精彩文学描述与多媒体的斑斓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一个为“淡妆”, 一个是“浓抹”, 借助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

篇4: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饶的西沙群岛》从题目来看是围绕“富饶”来写的,但实际是除了“富饶”,还写了“美丽”。文章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侧重写“富饶”,第二自然段侧重写“美丽”;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共两句话对此作了概述。很明显,“富饶”和“美丽”是并列的,所以题目如果用“富饶”作修饰语,就没有将文章内容全覆盖,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契合度显得不够。反过来想,如果只看课文内容,让读者自己来确定题目“______的西沙群岛”,恐怕填写“富饶”还是会让人犹豫的。

综观全文,如果将长长的文章读成一个词的话,应该是文章总起句和总结句中的“可爱”,“可爱”包括“美丽”“富饶”,基本上可以统领全文内容,所以根据文章内容来定题目的话,“富饶”应该换成“可爱”。

再看,除题目外,“可爱”是文章中唯一一个两次修饰“西沙群岛”的形容词,且都位于能够引起读者关注的位置,一个在总起的地方,一个在总结的地方,首尾呼应,凸显着“可爱”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题目要为文章服务,似乎题目中用“可爱”才能与“可爱”在文中的重要性相融通。

但是这里作者没用“可爱”,而用“富饶”,什么原因?笔者揣测:

1.全文主要写西沙群岛的两个方面——“美丽”和“富饶”,但从篇幅来看,“富饶”是浓墨重彩,是详写,占据了文章的绝大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重点所在。

2.“美丽”虽然和“富饶”是并列成分,但富饶意思是“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从广义上理解,“富饶”似乎是可以暗含“美丽”,美丽虽不是一种直接的物质财物,但无疑也可以算是无形的财产。

3.从写作背景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70年代,当时西沙海战(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越南共和国海军发生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刚结束,西沙群岛成了全国的一个焦点,是国人所关注、爱国情感最集中投射的地方,极具向心力与凝聚力,因此从心理学角度——“人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紧密联系,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发下进行的”这一点出发,有理由相信作者写这篇文章渗透着强烈的保卫西沙的爱国情感;在最初版本的文章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现版本已改为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怎么样来激发人们保卫西沙的爱国情感呢?联系到当时国民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相比较“可爱”,“富饶”是极具诱惑力的一个词,幻化着美好的意象,承载着当时人们的物质需求,能一下子牢牢抓住人们的心。所以相比较“可爱”,用“富饶”作题目更能激发起人们对西沙群岛的迫切向往,从而达到最直接、最有效地激发读者保卫西沙的爱国情感。即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在,“富强”仍是排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位,其中“富”是第一个字,自有其道理。

4.在题目中,“可爱”的作用会在无形中给全文奠定基调,基调里会包含“可爱”所让人想到的童真、幼稚在里面,这与当时背景下所要传达的爱国的刚性、神圣、责任不相匹配。

《富饶的西沙群岛》自选入教材以来,除了上面讲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作了修改外,还有多处地方作了修改,如原来的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这个分句中的标点改成了现在的“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原来的“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改成了现在的“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些修改有遣词造句方面的因素,可能也有时代性的考量。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题目中的“富饶”要不要作修改,笔者认为现在至少应该可以考虑一下了。

篇5:《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2013级语文教育的刘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说板书设计等七方面来呈现。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3)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看、读、想,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发展能力与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教学重点: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理清

对于远离海域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课具体内容,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如下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1.多媒体教学法: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3.情境朗读法: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四、说学法: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味、感受,培养其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按照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练的教学思想,本文我将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生理解

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老师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说出自己的感受。3.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文章载道,书以明解”,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内含,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总—分—总,按地点的变化。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应该好好学习,勇于向上,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贵在升华。

(五)、布置作业:

1.把你认为最优美的五个句子抄在作业本上。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办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手抄报。

六、说教学反思:

1.《 》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景物内容顺序的进行描写)。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景物的特点),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课堂氛围很好;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多让学生朗读,可以提高他们朗诵的能力。

2.但是本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从分,所以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

3.改进方法: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突出知识的重点与联系,对把握课文的关键问题也有着很大作用,还可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篇6:《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跟大家共同探讨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来细说。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站在学生角度,我觉得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西沙群岛,会对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克,庞大的海龟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中国疆域图,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准备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不过学生虽然喜欢西沙群岛,但不一定能把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本课的生字难度不大,再加上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所以生字教学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本课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及首位呼应的的写作特点,但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

基于以上解读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我进行部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全文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提纲挈领,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蠕动”等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完成识字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重点段,积累优美词句,初步体会首尾呼应、“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激发去游西沙群岛的愿望。根据语文课标精神,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威武”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等词语。

2、通过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初步知道课文的中心句。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等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想去西沙群岛游玩的乐趣。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接着,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文整体初读、各段落多种形式读,有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等,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2.图片展示 直观激趣 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感知世界,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三板块: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并介绍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

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出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第三步: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通过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 品读句子,欣赏海水

第一步:那里的海水有何特点? 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指名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那么,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换个方式

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 聚焦词语,畅游海底

第一步: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划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加到阅读中,开展个性化阅读。

第二步:珊瑚的样子千奇百怪我们能美美地读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读来表达。

理解海参的“蠕动”,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软体动物呢?(蚯蚓.蛇.小青虫.)配上动作来读一读。表演读大龙虾的“样子挺威武”

第三步:海底的鱼多从“成群结队.数不清” 这么多好看的鱼,抓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五环节 美句积累 深化感悟

第一步:第2、3、4自然段写得这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第二步:指导书写“威武”。课堂的练字时间要雷打不动,重要的事情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完成。

最后,我来说说第四板块: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篇7: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三、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的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去“参观”西沙群岛的每一个地方,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说过程:

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三〉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鱼→海滩→海岛→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自读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学中,从三个层次入手:

〈1〉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要引导学生先读,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训练。

〈2〉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

〈3〉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因为海底,有(),有()海水(),所以从海面看()。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面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朗读第三自然段。由于本段内容较简单,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填空练习: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情绪特别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思维空间,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展开积极的思维,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了统一,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4、默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用直线把说明鱼多的词划出来。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还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丰富性,能不能想出其他有关描写多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你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正在嬉戏的鱼群图。同时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齐读最后一句话,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再读书思考,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

5、分组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富饶。

〈三〉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

本课我采用“听读”、“评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品词品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在指导阅读“海水的颜色”这一段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海水的五光十色;在指导朗读“海底”这一段时,让学生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在指导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里边有个较长的排比句,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这段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赞叹之情。

五、总结课文

总结贵在升华。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了解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了解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我想:你们也会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勇于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知识才华来装扮祖国妈妈,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你们能做到吗?大家一定会齐声答:“能!”在这群情激昂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也起到了意犹未尽的作用,把教书育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第一步:摘写并背诵喜欢的部分。第二步:背诵祖国风光的谚语。

(积累语言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目标。)

七、说板书

篇8: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一、巧借“鱼话”,温故知新

为了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引出对重点段第四段的学习,我在“鱼”上做文章。课伊始,我请出小鱼——戴着鱼头饰的同学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接着话锋一转:“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和海岛也别有洞天,建议大家先去海底看看美丽的鱼。”写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段落呈并列关系,但以写海底的第三、四段为重点。小鱼的话,不仅引领学生温故知新,激起其学习新课的欲望,更能启示学生直奔课文重点段。

二、驰骋想象,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极言鱼多,最后一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理解的难点,怎样让学生深刻体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重点词句?我以第二句“有的……有的……”句子为突破口。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把文中描述的四种鱼分别画在四张硬卡纸上。课堂上请四位同学手持这四条鱼从珊瑚丛中(实际上是同学当中)穿出站到台前,请同学们以热情的读书声欢迎它们。这儿其实暗藏一个看图读背句子的语言训练。随后,我出示一张写着“有的……”的鱼形卡片:“有的鱼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在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中,快来说说我的样子吧。”趁学生七嘴八舌地交流之际,我来个急刹:“同学们,那么多的‘有的’总也说不完,西沙群岛的鱼真……”“真多呀!”学生回应。接着,原来那四条鱼猛一翻身,一个句子出现在“鱼背”上:“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生齐读后,我追问:“‘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海底是怎样的?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一画?”于是,喜爱画画的学生拿起粉笔尽情描画他们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喜爱读书的同学配着优美的旋律读出奇幻的海底世界。此刻,学生对这一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其个性体验中迎刃而解。

三、物我交融,独特体验

品读第四段后,我创设入海畅游的情境,师生戴上鱼头饰,变成美丽有趣的鱼潜入大海观看视频《迷人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对海底叹为观止时,我问:“在海底,我们除了与各种各样成群结队的鱼擦身而过外,还看见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我回应:“同学们真细心,看!有一些可爱的小生灵还游到了我们课文的第三段呢,赶快读一读,和它们交朋友吧!”读过几遍后,我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喜欢的海底动物。一时间,课堂成了小画家,小舞蹈家和小语言艺术家的表演天地,同学们扮演耸着肩膀慢慢游动的海参,画出抬头挺胸,威风十足的大龙虾……同学们与珊瑚、海参和大龙虾融为一体。

四、因文作诗,能力实践

第五、六自然段分别描写海滩和海岛,本着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对文本阅读详略有致灵活多变的原则,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然后提取段中重点词语填诗。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一来训练学生圈画关键词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二来实现文字呈现形式的转化“文诗互换”,培养诗人的情怀;三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活泼灵动。诗歌具体如下:

为海滩和海岛唱赞歌

海滩上,

美丽拣不完,

海龟产卵最__。

海岛上,

树林一片片,

林间来栖息,

遍地和___。

西沙群岛真___!

五、天人合一,情感熏陶

课堂到此,只剩下最后一段没有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一段有几层意思:一是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领土;二是祖国一直没有停止建设西沙群岛;三是对西沙群岛未来的展望。这一段是情感升华的节点。如何高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我特别为此而制作课件:听觉上,教室萦绕阵阵欢快的鸟鸣声和文段朗读;视觉上,一大群展翅翱翔的海鸟飞入眼帘。朗读声完,可鸟声仍不绝于耳,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我顺势发问:“听,鸟儿们在说什么啊?”“西沙群岛真美,我们愿意一辈子留在这儿。”“人类千万别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水到渠成之际,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与鸟儿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也听懂了它们的说话,就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呢,有兴趣读一读吗?”鸟儿们说的话?同学们立刻饶有兴味地读开了。当最后一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朗读滑落时,我出示海防官兵守卫西沙群岛的系列照片激情总结:“是啊,人与自然创造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创造了世界的美,美的事物应该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把我们课前和课中所学所悟的,与家长们、伙伴们共同分享吧!”轻松的音乐适时响起,学生带着美好的回忆走出课堂。至此,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又走近了一步。

老课文上出新意思,在这节课中,学生欣喜的眼神,活跃的思维,如火的热情,灿烂的笑容告诉我:教要教出新意,学要学出个性,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学教材,那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那才是真正的课堂魅力呀!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强调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文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篇9: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有感

关键词:感知;交流;以读为本

我紧紧围绕全文的题眼“富饶”展开,同时还将文章划分为“美丽”“富饶”两个板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同时文后再次归结正因为这里的“美丽”而“富饶”,也因为这里的“富饶”而变得更“美丽”。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合体,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性,为其探究性学习创设条件。

由于课文的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正是这些特点,我抓住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使题眼具体化;抓住句型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性。

我的这堂语文课总的下来还算比较顺利,总结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概述。

一、抓住关键词语,感知全文

课文开头让学生乘坐飞机去西沙群岛。虽是简单的一幅地图,但让学生立刻明白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海防前哨。紧接着马上让学生用“岛屿”“海防前哨”以及“南大门”来夸夸西沙群岛,一方面让学生立刻学会用新教授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西沙群岛处于太平洋的“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就显示出交通咽喉的重要地位。作为海防前哨的南大门,“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可见是关系到祖国安全的战略重地。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学生初读课文,并交流西沙群岛让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在文中寻找或自己概括,自然过渡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从而引导出文章的中心句。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抓住句群,悟出规律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本课中,不管在“美丽”板块,还是“富饶”板块中,我都是从相关的段落中入手,让学生从段中去感知文本。例如,在“美丽”板块中,让学生大段地学习描写海水的段落,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魅力无比。再从段的整体感知下,走入段中的字里行间,从一个词、一句话中,再次体味文本。例如,从海水的色彩上、形状上去着手感悟。

四、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注重“以读为本”,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读理解、自由练读、同桌练读、集体品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把一个问题都落实到读中,让学生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得。不是为了说话而读,而是为了读而说话点拨。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采用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例如,我在教授“富饶”板块中有关海鸟这一段落时,先出示有关海鸟的段落,让学生充分朗读,并交流体会。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根据上下句理解词语鸟的天下、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厚厚的鸟粪等,从这些词中充分感受到鸟儿的多。再次朗读并理解词语“栖息”,比较“栖息”与其他词语有何不同。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树林—鸟—鸟粪”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带着对小鸟的喜爱、小岛的富饶美丽的心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而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具体来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知道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最终把知识、技能、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所以,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讲解重点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像皮球一样圆”说明什么意思,试图启发鱼的品种多,用词来表示各种各样、品种繁多,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把新旧知识各种各样、品种繁多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本节课总的来说还比较完整,但仍有不少欠缺。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并交流西沙群岛让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让其谈感受,只会将文本中十分具体的形象与你汇报,或是用自己的言语,甚至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地讲讲感受,每次在引导学生说“美丽”“富饶”这两个中心词的时候,总是引导不出来。若是从文本的最后一段入手,让学生朗读最后一段,知晓西沙群岛是个美丽的、富饶的群岛。从这里学生就能够顺利地概括出老师所要的答案了。这节课还有许多的地方很值得我去揣摩、学习改进。

篇10:《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说课稿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这是黑龙江省,这是首都北京,在这!再往南走,这就是西沙群岛。他是由许多小岛组成,像祖国的南大门一样,是海防的前沿哨所。

出示板书――西沙群岛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播放课件:西沙群岛

师配合画面: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海底更像是奇妙的公园,海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最有趣的是可爱的大海龟,海岛上群鸟纷飞,绿树成荫。

师: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不断发出赞叹声,相信你们肯定有话想说,来,把你刚才的感受说出来!

生1:西沙群岛真美啊!

生2:我长大了也要到西沙群岛去走一走!

生3:我想明年的暑假就让爸爸带我去!

生4:我很喜欢懒洋洋的海参,还有海龟。

师:为什么要在西沙群岛前加上“富饶”两字,指导书写“富”,读准“饶”。相信大家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明白。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风光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

思考:课文是按着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二、巩固字词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读的时候,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三、谈感悟

师:好,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谁第一个来说?

生:第二自然段是写海面的。

生:第三、四自然段是写海底的。

生:第五自然段是写海岛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归纳: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首先学习海面(出示思考题)同桌交流讨论、汇报)

1、一找描写海水的句子?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2、为什么海水会有这些颜色呢?请讨论原因。

四、课件出示海水:

师:谁能说说描写海水的句子?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生: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生:深蓝的,青的,绿的。

生:淡绿的,杏黄的,淡青的。

师:这样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

师:我们来到大海边,哇!这里的大海有蓝的,绿的,青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为什么海水会有不同的颜色?

找学生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生: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师:那就让我们到这美丽的海水里再去感受。

师:看过了五光十色的海面,下面请跟随老师一起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游一游。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海底都有些什么景物呢?用“△”标出来。

师:谁能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海底生物?

生:这一段有三种海底生物,有珊瑚、有海参有大龙虾。

师:抬头看一下珊瑚的图片,你能找到图片相对应的句子吗?

生:珊瑚有的像绽开有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生:从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看出来的。

生:海参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沙群岛里的海参和大龙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它们的呢?

生:海参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要是把它们调换一下,“海参到处都是,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大龙虾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行不行,为什么?

生1:不行,因为海参没有腿,不会划的。

生2:不行,因为海参一点也不威武。

生3:不行,因为大龙虾是爬的,不是懒洋洋地蠕动的。

师:是的,大家说得很对,海底的生物有着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介绍时要抓住特点,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会闹笑话的。谁能通过朗读读出“海参”“大龙虾”它们各自的生理特点,也就是说读写“海参”的句子时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读写“大龙虾”的句子时要读得――响亮一点,有力气一点。

师:读得真不错,我仿佛看到了慢腾腾蠕动的海参和挥着大钳子的大龙虾了!

师: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五、电脑出示课件: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我也想问一下。

生:表示鱼很多,水也很多。

师:你明白了吗?这鱼很多,真有点夸张,他说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板书:鱼多,你还能从哪看出来呀?

生:各种各样的鱼数不清。

生:鱼成群结对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师:感受到什么?

生:鱼非常多。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现在我们就到海岛游一游看一看。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不信你看:请男女生合作朗读这一个自然段。

师:西沙群岛真的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祝愿它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六、布置作业

篇11: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播州区洪关乡臻坚民族学校:向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制定学习目标依据:

课标陈述: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实际,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学习课文的第一、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研读课文5-7自然段。下面我就第一课时进行重点阐述。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于文中所描绘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仅凭想象是难以深刻感受的,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创设各种情景帮助理解。因此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整堂课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同时穿插了朗读感悟法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课堂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地认读“富饶、岛屿、山崖、威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抓重点词语品读2、3、4自然段,感受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和海底的富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难点: 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堂认读、领读等方式,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富饶 岛屿 山崖 威武”等词语。达成目标一。

2.通过欣赏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南海岛风光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达成目标二。

3.通过朗读课文,做摘抄积累好词好句,达成目标三。

4.通过总结方法、交流合作学习,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达成目标四。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

2、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制作课件。

二、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一步:导入。

上课开始,我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先随李白欣赏了波澜壮阔的长江,又和苏轼游览了风光秀丽的西湖,今天,我们要走进我国的南部岛屿,去感受西沙群岛的魅力。(师生齐读课题)第二步:出示图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这是我国的版图,在我国最南方这一片海叫南海,在南海上有许多岛屿,连在一起的岛屿就叫做群岛,西沙群岛就在这里。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有很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守卫,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感知美丽富饶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有哪些特点?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顺势进入

第一步: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得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这一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碰到困难自己解决的习惯。)第二步:检查生字、词语。

富饶 岛屿 山崖 威武 产卵

渔民 栖息 鸟粪 祖祖辈辈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自主品味 第一步:总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思考问题:西沙群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物产丰富可以用课题中的一个词来说,是哪个词呢?(富饶)

过渡: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寻找答案。(板书:海水海底 海滩 海岛)第二步:感知海底的美丽、富饶

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让我们跟随课文第3、4自然段,一起潜入水中,去神奇的海底看看吧!

(1)研读第3~4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产。(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用笔画下来。)

(2)指导朗读:找出描写这些物产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学习排比句,体会课文从数量和种类两方面来介绍海底的鱼多而美。(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感受鱼的多而美,学习排比句的写法,并仿写。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3)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步:善于总结 自主合作学习第2 自然段

过渡:孩子们,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美丽的海水呢?在学习中我门要善于总结,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语、重点语句来学习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自主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本环节的教学通过总结学习方法的途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汇报掌握学习内容。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找到乐趣,主动学习。)

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并思考:(1)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海水,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再次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明白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成的原因,欣赏图片。)

第四环节: 激情结课,设置悬念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沙群岛海水和海底世界的富饶,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下节课我们还将去沙滩上捡贝壳,去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

第五环节: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去)

第六环节:我来说说板书及教学评价。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海滩:贝壳 海龟

海岛:海鸟 鸟蛋 鸟粪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我的板书概括了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上一篇:经济管理学院四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