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

2024-05-23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精选6篇)

篇1: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专业】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招生网站-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分数线

十四、录取原则: 1.新生录取按照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2.学院根据考生报考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10%。3.专业之间按分数级差录取,前三个专业志愿之间设不超过1分的级差,第三专业志愿以后无级差。4.录取江苏省以外考生时,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5.我院认可各省(市)照顾加分政策,在录取时按照加分后的成绩安排专业。6.新生开学后,在正常教学计划之外,学院将以高考成绩为基础,分别选拔部分学生参加英语和数学培优班学习。7.对市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类学科竞赛和比赛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二级运动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优先满足与其特长相关的专业志愿。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重点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全景地图: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历年分数线: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报考指南: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招生计划: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篇2: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

学年论文

目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

10级人文系 公共事业管理

大二 101504125 臧桂红 刘宏祥

2012年 08月20日

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文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然而遭遇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一起努力共同解决。

综上,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切入,大致总结出一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途径。并作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 政府职责

社会现状

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现状:据统计,我国2011年共有660万大学生毕业生,与之上年增加3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若加上上届未就业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生不再是那么“稀有”。加之改革深入,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

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的数量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明显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专业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原因:

(一)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需矛盾突出

综合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即有效提高毕业生专业素质)。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引起了供需矛盾,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高等教育

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形势,因此,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就业问题随之而来。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因此成为了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多数毕业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是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是员工难寻,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这就形成了东西部就业结构失衡。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和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让许多大学生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1向。

其次,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一些基础的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最后,大学生在择业时,无法对自己进行清晰定位,盲目听从听长辈或朋友的建议,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最终导致失业。

(三)用人单位条件苛刻

如今用人单位特别重视求职者自身的工作经验,而这恰恰让应届毕业生无法解决。大学生主修自身专业课程,工作经验从何而来?

另外,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这些苛刻的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四)部分高校在自身不够专业和重视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并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力度不够。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从更大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五)社会现状的压迫

在应届毕业生自主择业过程中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成了就业的绊脚石。许

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经常遭遇“非本市户口不予考虑”的痛苦经历,这样的社会现状也使得很多大学生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

首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树立艰苦耐劳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精神,勇于到基层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次,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最后,应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二)高校加强重视 严格对高校课程设置与改进

设置大量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同时,调整校内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吻合,加大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的进行招生,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部分专业删减招生数量,这样良型循环下去,将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很大的改善。2 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比如开设一些良性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课程,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专业的就业实践等等。3 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在大学生寒暑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社会实践,以此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相关经验。避免了慌张无措的现象。

(三)政府部门积极承担相应责任 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政府应当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投资来创造和提供更

多的就业岗位。如若政府要从根本上突破大学生就业困境,可以从如下角度着手解决供需问题:

A 加强对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扩大就业机会

目前而言,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落后地区由于较差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实力,无法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前往就业。为此,政府应努力做到加大对中西部、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对中西部中小城市的财政支持,发展经济,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只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众多的中小城镇的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吸引大学生就业群体愿意投身到中西部地区去选择就业。

B 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量

中小企业拥有投资快、规模小、适应性强、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等优势特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

通常而言,小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就业岗位成本也比大企业低得多;其次,小企业人才需求量大。因此,目前而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把增强中小企业活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应届毕业生。

C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早日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困境下,如何促进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并使之规范、科学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大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就业。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人才流动,限制了大学生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积极性。

政府应逐步消除城乡之问、地域之间社会保障差异。比如政府努力保障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五险一金”的保障。然而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仅与当地政府挂钩,当毕业生进行跨地区的自由流动时候,医疗保险则无法随本人流转。这就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3 设立大学生就业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制度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国际上大多数

国家已经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分地区、分类别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明文规定,使之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从而能够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4 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网络化建设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大学生更加能够切身体会网络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网络化建设,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广泛化,信息化。同时网络化的普及,可以拓宽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信息采集渠道,通过收集、整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个媒体发布的招聘广告,从而缩小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网络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职业岗位、供需等内容进行统计和监测,对劳动力市场、社会职业结构以及就业状况的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趋势作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

总之,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政府应为毕业生提供一个信息完备、功能齐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劳动力市场。5 规范相关职业中介机构

放眼看来,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职业中介机构,政府应着眼于现实,一方面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与帮助。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提高职业中介结构的介入程度,规范其机构的行为。以免应届毕业生社会能力较低,从而上当受骗。

三、结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所以我觉得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无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很多高校的内部进行专业的调整以及政府改革的深化,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其解决方案也多种多样。我觉得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承担最为重要,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所改善是政府责任的是否履行有效的重点表现,当然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视也是相对重要的。

致谢

感谢相关单位提供有效的数据以及同学的帮助,老师的辅导,才使得论文的顺利完成!谢谢!

后记

对于自身作为一名距离毕业还有两年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所带来的压力随时存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巨大而长久的问题,我认为就业难问题客观存在,除了外界给予的力量与帮助之下,更加需要的是每个大学生自身平时的努力与奋斗,加之大学期间培养不怕失败,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就业就成了一种享受生活的过程。

篇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评奖评优,科学化

我国的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其运行已逐步成熟, 而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则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评奖评优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力。但目前独立学院的评定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和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评奖评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成为推动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独立学院评奖评优存在的问题

判断一个评价体系是否合理, 功能是否优越, 在于该评价体系是否符合现实要求。相对于公办院校, 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不可能完全照搬公办院校的评优体系。需要“因地制宜”, 寻求适合自身需求的评优体系。以紫金学院为例, 笔者认为目前其评奖评优存在以下问题:

1、成绩条件的压倒性, “软”、“硬”的不平衡性

学生能否获得参评资格的首要因素在于其成绩是否符合要求, 以该学院目前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先进个人评定办法为例, 办法中以成绩或分数为限制的条件进行简单统计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 评定办法中对成绩要求甚高, 对成绩的具体分数也做了要求。但实际情况是, 专业不同, 科目不同, 甚至评卷老师批卷的严和松等都会影响到具体分数的高低, 直接以分数高低作为标准判定学生是否具有参评资格过于生硬, 也有失偏颇, 结果直接造成参评标准的内在不一致。

学生成绩目前是评定办法中规定的硬性条件, 也是具有量化标准的条件, 可操作性强。在评定办法中, 一般还会设定一些软性条件, 比如: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参与文体活动等, 此类软性条件门槛较低, 没有具体要求, 难把握, 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视, 甚至直接略过, 近乎于无。可操作性的强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相关条件重视程度的高低, 而制度的内在不平衡, 缺乏足够的弹性机制, 势必卡壳。

2、重“选”废“评”, 后续教育跟不上

评奖评优, 重在“评”, 但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是根据成绩专业排名来挑选哪些学生可以获得荣誉, 这一点在评优体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评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时, 由于没有更合适的方法来准确定位学生获得称号是否实至名归, 因此, 学院往往采取偏重成绩条件的方法来避免学生之间的矛盾。“评”这一手段实际被废止, 成绩好的学生获得荣誉的机会大大增加, 而这部分学生是否足够优秀, 是否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已不再重要, 自评、互评等过程直接被省略。最终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再反省自身的不足, 融入集体, 而成绩差者认为自己没有机会, 自暴自弃, 各方面都变差, 评奖评优的激励、教育作用被大大降低。

此外, 目前的评奖评优工作后续教育跟不上, 一般是召开表彰大会, 发放奖状或奖励即结束, 忽略了树立先进学生典型的后继工作, 为表彰而表彰, 甚至沦为评奖评优队伍展示自身工作的一个手段, 教育作用无从谈起。

3、评定人员“全面化”和“拔尖”两种观点的冲突

在评奖评优过程中, 一部分老师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奖, 促使评奖评优全面化, 避免不能获奖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另一部分老师认为应该选出真正的尖子生, 充分发挥尖子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此来激励差生, 不能使奖状贬值。在这两种观点的冲突下, 评奖评优工作中就会产生矛盾, 使学生产生错觉, 怀疑评奖评优的公正性。笔者认为,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可取之处, 如何使两种观点相融合, 则显得十分重要。

二、促进评奖评优科学化的途径

评奖评优工作是一把“双刃剑”, 用的好,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其激励、教育作用。用的不好, 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约束, 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打击, 对学风建设起反效果。如何合理使用手里的剑, 在更大范围内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则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 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的科学化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增设弹性条件, 探索单项奖的设立, 充分展示学生风采

独立学院相对母校而言, 学生基础薄弱, 在学术研究方面处于劣势, 整体素质较弱。但学生较有个性, 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较强, 获得的荣誉不在少数。以紫金学院为例, 仅2010年, 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竞赛获奖达87人, 十几人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通过者8人, 通过率高出母校。要解决评奖评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考虑设立竞赛获奖者参评条件等, 拓展途径, 增加弹性条件, 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以成绩为压倒性条件来评奖评优的局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竞赛, 取得双赢的效果。

此外, 以往的各项荣誉称号受到德智体三方面的严格限制, 名额有限, 把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拒之门外。如何让具有特长的学生立足自身, 扬己所长, 设立单项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项评优可设立简单的条件, 仅偏重于某一方面, 使学生更易于企及, 使有特长的同学自由成长, 可促使中等生或差生奋发向上、取得成绩, 产生成就感, 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种多渠道、扬个性的做法可以使评奖评优工作成为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更加科学, 使独立学院学生风采得以全面展现, 也能使奖项拉开层次, 促进学院发展。

2、“依法”评奖评优, 加强后续教育

学院开展评奖评优工作时会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评定程序开展工作, 目的在于保证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 得到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 可能由于辅导员、教师的不重视或者其他原因, 往往在严格执行程序上出现偏差, 一旦发生纠纷, 学生会认为评奖评优存在黑幕, 而老师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学生对荣誉称号的期望值会大大降低, 评奖评优的教育功能则会彻底失效。因此, 要完善现有的评定条例, 在尊重评定条例精神的基础上, 制定评定流程, 把评定流程书面化、细节化, 使学生了解评定的全过程, 积极参与到评定过程中来, 使评奖评优有法可依, 加重“评”这一环节的砝码, 确保评奖评优的公正性。

此外, 后续教育也是评奖评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要加强对优秀学子先进事迹的宣传介绍, 拓展宣传途径, 积极开展宣传周、学习周活动等, 真正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 促进评奖评优工作教育激励的长效性。

3、加强评奖评优队伍建设, 提高评奖评优人员素质

评奖评优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 工作量大, 需要评奖评优人员具备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 同时要有耐心、细心, 因此, 要加强评奖评优队伍建设, 提高评奖评优人员的素质, 使评奖评优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首先, 评奖评优人员要不断学习, 摒弃“全面化”或“拔尖”观念的单一倾向, 努力使二者融合, 既要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 也要保证评奖评优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性, 避免奖励贬值。评奖评优人员要严格执行学院的相关政策, 要不断拓宽视野, 了解工作领域内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不断完善评奖评优办法, 适应现实需要。其次, 由于独立学院专职负责评奖评优工作的人员太少, 精力有限, 造成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后续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开展, 对先进事迹的挖掘不够充分, 使评奖评优工作的实际质量大打折扣。解决这一问题, 可考虑适当增设岗位, 招聘专业人员, 或者在学院内部建立评奖评优兼职队伍, 定期培训, 共同参与, 把评奖评优工作做深做细。

总之, 科学的评价体系、公正的评价流程及高素质的执行人员三者缺一不可, 需同时进行完善, 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评奖评优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爱诚等.高校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和评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 1995, (04) .

[2]杨秀让, 王志杰.宿迁学院在评奖评优工作中的激励效应与教育策略[J].文教资料, 2009, (32) .

[3]李林山.边疆专科院校学生评优工作初探[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2) .

篇4: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论文

地 区:江苏 南京市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兴智路6号

租 金:2元以下/平米/天

行业:综合

成立时间:1992年9月

可提供的孵化面积:200平米以上

区位优势

南京开发区位于南京东北部,钟山以东,长江以南,紧邻南京长江二桥,距市中心15公里,发展空间200平方公里。开发区为南京市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重叠加政策优势的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跻身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强之列。南京开发区内仙林科学城已入驻普通高等学校8所、职业技术学院4所,在校大学师生超过20万人,是一座科教人才的富矿。

孵化器特色

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是南京开发区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所创建的人才以及科技特区,地处开发区的核心发展区域,规划用地面积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将按国际一流标准快速建设集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总部基地、人才公寓、配套设施等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创新载体,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着力建成具有“特殊的制度创新、特别的政策支撑、特定的区域载体、特有的功能体系”诸多发展优势于一身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官方网站:www.njxg.com

联系方式:025-85775092, 15951993902

篇5:紫金学院电子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电科二班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实习目的:

丰富社会阅历,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掌握社交技能;获取工作经验,感受企业文化;品味社会百态,提高自身修养。

二、实习时间

2012年2月21日—2012年-3月4日

三、实习单位

1.南京长江电子微电子公司

2.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3.南京华东电子有限公司

4.南京金宁电子有限公司

5.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公司简介

1.南京长江微电子公司

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微电子有限公司,是由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IC引线框架专业制造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占地面积30000㎡,建筑面积23000㎡。其中生产厂房16000㎡,包括1千级洁净厂房1050 ㎡,10万级洁净厂房1080 ㎡,模具精密加工区域1060㎡。可安装高速冲制生产线30台套,蚀刻生产线8条,电镀生产线16台套,全线安装先进进口设备。公司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能够提供产品设计及制造、模具设计及制造、配合客户产品研发。公司注重产品品质管理,确保短交货期,达到世界级售前、售后服务。主要产品有: PDIP、PLCC 系列、SOIC、SOT、SOP、SSOP系列、TSOP、TSSOP 系列、QFP系列(44-240L)、QFN 系列、Heat slug for BGA packages。

2.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大型LED显示屏的机构。从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起步,完全由洛普自主研制、生产和安装调试的LED显示屏在亚运会主赛场—英东游泳馆大放异彩,从此揭开了显示产业发展的序幕,也奠定了洛普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军地位。此后,“点点灿烂,片片辉煌”的洛普大屏幕相继在大江南北的体育场馆、机场、地铁、(火)车站、广场上矗立。2007年,洛普人继续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作着精彩奉献,在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体育场,洛普的显示屏即将点亮。同样依托研究机构的雄厚技术实力,凭借洛普自身的市场化运作手段,洛普又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先后承担了葛洲坝、三峡工程中重要的工程项目。

3.南京华东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原华东电子管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下,南临玄武湖畔,北屏幕府山麓,是我国电子行业一家大型骨干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国民政府资源管理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历经70多年的艰苦磨砺,从第一只示波管到第一只红外变像管,从第一只特制灯泡到第一只荧光灯,从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到第一只彩色显像管,从超平到纯平再到平板显示,华电人抒写了中国电真空发展史上辉煌绚丽的历史篇章。1999年,华东电子集团被国家经贸委指定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2001年,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电工”牌荧光灯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国内光源业的第一品牌。

4.南京金宁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国营金宁无线电器材厂(898厂),成立于1966年9月。2001年12月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金宁无线电器材厂共同出资1.76亿元,组建了有十二个控股公司、四个参股公司、四个关联企业的大型电子集团公司,也是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之

一、国家军工产品定点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集团公司地处南京市中央门外东井村,位于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长江新生圩港环绕四周,交通便捷。企业南迎著名的玄武湖风景区,东临紫金山天文台,北倚栖霞山,环境秀美。集团公司生产的“金宁牌”软磁铁氧体产品在业内创造许多“第一”:国内磁芯唯一的国优金奖、唯一用于卫星上太空的磁芯产品等,产品大量出口,是行业内的著名品牌。集团公司集软磁磁芯、软磁器件(含微波器件)、设备(窑炉、压机、仪器仪表)、工装等系列于一体,为电子信息基础产业的研发、制造提供系列化的工艺、技术和产品。

5.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而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是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注册商标“南瑞”是中国驰名商标,“南瑞”牌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拥有9个研究单位、16个产业公司,资产总额107亿元,员工7000余人;在南京、武汉、合肥、北京、上海、深圳、徐州、淮安、无锡、泰州等地建有科研和产业基地,形成了电网监控、继电保护、水电自动化、信息通信、用电营销、高电压设备六个技术优势明显、主营业务突出的产业群。由南瑞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展现了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形象。

国网电科院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取得大量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迄今已完成重大研究开发项目600余项,6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78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获专利授权354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8项,软件产品155项。国网电科院在运营发展中建立了科研与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拥有40余个系列、20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各地,产品出口到欧美、亚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生产实习的内容及总结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为了使学生在实习中有的放矢,在实习前学校做了周密的计划,保证以下内容的实施。

1.参观长江电子的生产车间,了解生产线的运作情况,认真听取了公司工作人员的交

流报告会。

2.参观洛浦公司的LED屏幕生产线,观看视屏了解洛浦企业的文化,听取了人事部长的报告,参观了该公司的LED老化车间,对LED的生产流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3.利用两天时间参观了华电旗下的吸气剂公司、示波器生产装配公司,在了解该企业

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企业中竞争的激烈,对吸气剂的生产流程能够更为客观的了解。

4.对金宁电子公司的参观,了解了磁性材料的生产过程以及磁性材料在生活中作用,对生产线,生产机器有了一定的理解。

篇6: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次年葬入马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六百多年岁月的侵蚀,下马坊曾经断裂倾倒,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0年重新修复的。下马坊附近还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皇帝将孝陵所在的钟山,与北京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并称二岳,特改钟山为“神烈山”,并在下马坊东侧竖立了“神烈山碑”,此碑原有方形的碑亭,现仅存斗形石柱础四个;另一石碑是“禁约碑”,竖立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镌刻着禁止破坏陵墓及谒陵的有关注意事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正式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从下马坊至大金门约有近千米。大金门两侧原接有护卫陵区的外郭皇墙,现在还能看到与皇墙的接口。六百多年风雨过后,百官下马的道路早已湮没,圈围紫金山的皇墙也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这座大金门,依然默默地守望着孝陵。各位游客:这是一座用来安放“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楼建筑遗存,俗称“四方城”。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当年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现在顶部已荡然无存。碑楼内石碑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2746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号以及144句四言颂词。这块碑的建成标志着明孝陵的完全竣工。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组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石龟,高2.08米,古人称为“赑屃”,是龙生九子之一,特别能负重。它身上所背负的这块碑,是我们南京地区古代碑刻中最大的一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请大家随我前行,四方城的西北便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御河桥,俗称红桥。河宽约20米,是一天然河道,也是明孝陵的第一道排水通道。过了御河桥就是陵墓的神道。在明代以前的帝王陵寝中,神道都是笔直的,和陵寝的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明孝陵的神道却是顺应了自然的地势,蜿蜒曲折。当时有人提议铺设一条直的神道,铲平陵宫前的孙陵岗,也就是现在的梅花山,朱元璋没同意,他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为我守门吧”,孙陵岗的保留成了孝陵的一道天然屏障,形成了婉转曲折的神道布局。

孝陵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现称石象路。石象路长615米,路两侧分列着6种12对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分别是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在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是第二段神道,长250米,俗称翁仲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也称望柱。从这里开始,路两侧有武将、文臣石像各两对,均为一对有须、一对无须,分别代表老年、青年。武将身穿甲胄,手执金吾,威仪凛凛;文臣头戴朝冠,手拿朝笏,神情肃穆。他们都是陵墓的忠实守护者。明孝陵神道石刻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它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翁仲路尽头是棂星门。棂星门又称龙凤门,是孝陵神道上一处重要的礼仪性建筑,原为六柱三门冲天式牌楼,其柱础及抱鼓石均系明代原物,2006年经中山陵园管理局考古清理,恢复柱础及抱鼓石原有形制,计划将其复建,重现历史原貌。

游客朋友们,走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现在,我们就将进入明孝陵的陵宫区。这里就是“金水桥”,桥基和两岸石堤是明代的原物。这条御河是明孝陵的第二道排水通道。至此,明孝陵的建筑开始按南北中轴线设置,直至地宫。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文武方门”。文武方门原有五门,三大两小,正门顶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毁于清代咸丰年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武方门是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于1998年按原貌恢复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碑由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竖立的,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着保护明孝陵的告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殿,碑殿在明代时是孝陵享殿的前门,在清代咸丰年间被毁,现存的石构须弥座台基东西两侧,原有砖墙连接陵宫外垣,现已无存。现存的碑殿建于清代,碑殿内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所立的“治隆唐宋”碑,意在称赞朱元璋的功绩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时,见孝陵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建筑破落,陵区荒芜,遂手书“治隆唐宋”四字,“交与江宁织造曹寅制匾悬挂殿上,并行勒石”。“治隆唐宋”碑东西两侧是乾隆南巡,晋谒孝陵时的题诗碑,侧后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99年)谒陵的记事碑。其中西侧卧碑上便刻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题名。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享殿。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是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的享殿,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现存的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的殿基有大型柱础56个,按照台基的面积和柱础的位置,我们不难想像出当年这座殿宇的宏大规模。当年的享殿内供奉着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神位。享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享殿便是内红门,又称“阴阳门”。过了这道门,就意味着阴阳两界相隔。也就是这道门,将陵寝分为“前朝”和“后寝”,“后寝”是朱元璋及皇后亡灵的安息之地,由少数守陵太监在内部守护,除皇帝和经特许的大臣以外,一般人不得入内。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帝陵制度,也在此处得以体现。内红门在明朝时有三座门,现已恢复了其形制。穿过内红门,便是一座大石桥,又称“升仙桥”,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桥下的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明孝陵的核心处,眼前这座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是方城。它前高大约16米,后高约8米,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31米。方城下部为石刻须弥座,上面用条石砌筑,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方城的东西两侧有影壁,俗称“八字墙”,墙壁高7米,长约20米,上面覆盖着琉璃顶,下部是两层砖雕须弥座,墙面四角装饰砖雕花纹,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和幸福美满,这些砖雕是中国明代早期砖雕艺术的杰出代表,经历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方城正中有一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深长的隧道,隧道上作券顶,两侧底部为石刻须弥座。隧道有54级台阶,直达后部宝城前垣和明楼间的夹院。隧道前后原先有门,现仅存门臼石等遗迹。出隧道左右各有台阶,拾阶便可到达方城顶部的明楼。这种带有幽深隧道的方城建筑形式也是明孝陵的独创。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可见孝陵规模之大。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以示对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约碑”,明代崇祯十四年立,内容是护陵禁约十条,均为明代遗物。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驻兵守卫,设置了孝陵卫,属禁区卫,是明代军事基层组织,孝陵卫辖士兵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今孝陵卫一带,即是当年守陵部队驻地,因此得名。到了清代,这里曾是清军江南大营所在地。

从大金门穿棱园路,我们来到了四方城。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称为碑亭。今亭顶已毁,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为四方城。大家所见中间立的石碑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所立。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至立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块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碑文长达2746个字,内容主要是朱棣颂扬其父功德之词。

有心的朋友会问,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请看碑下石刻。它像是一只乌龟,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一样”,这是龙的九子之一,它能驮重,因此常放在皇帝的碑刻下。在古代,又是怎样把这样高大的石碑立到“龟”背上的呢?据《文沙披海》记载,树立这块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这项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使‘龟’看不见碑,碑看不见‘龟’”。醒后,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了工地后,他叫人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这说法,虽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来还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好,出了四方城,过了御河桥,我们走上了神道石像路。请看路中间,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每种石兽4只,共24只,分为两组,一立一蹲,南北相对。狮子是百兽之王;獬豸称为法兽;骆驼俗称沙漠之舟;大象是周边国家奉献的贡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马比较驯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石兽设置有蹲有立,体现了建陵者匠心独具。有的朋友说,这些石兽是给皇陵站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这样好轮流替换。这也许算是一种猜想吧。但是,从景观的美学角度看,石兽有蹲有立,姿态各异,衬以苍山远树,越显出肃穆而庄严。石兽的排列,随地势的转折起伏,错落有致,体现出空间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

再看,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请看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这些正是孝陵石刻艺术巨大的成功之处。观赏这一组造型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石兽,令人对我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推算,石兽中的骆驼,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吨重的整块巨石才能雕成。如此庞大的石材是用什么方法运输到神道来的呢?都是在严冬季节,民工在运输线路上,先泼水成冰,然后用前拉后推的方法,从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运来。可见,这些石兽,无不洒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尽头,我们看到神道拐向东北,进入石翁仲路。拐弯处立一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高6.25米,上刻云龙纹饰,它在这里作为指示道路的标志。

路右侧有座小山,称梅花山。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最早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墓所在,立有一碑:“孙权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1929年始植梅花,每逢初春季节,繁花似锦,暗香袭人,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著名赏梅胜地之一。

神道在这里绕梅花山成弓背形。相传当年筹建孝陵时,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却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守门吧!但是,神道弯曲的真正原因有传说是朱元璋为了加大神道的长度,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并且笃信从入口处不能一眼望到陵寝的“风水”。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布局不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完全依山势的回旋变化,任其自然,弯曲布置。这确实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明代南京城墙的建造,同样是这样:依山就水,注重军事实用,没有拘泥传统古制的正方或长方形,而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形状。它周长33.67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大城”。

在石翁仲路中间有四对各高3米的石翁仲(陵墓神道的石人像);两对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雄壮威武;两对文臣,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动。对此,清人有诗写道:“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真是十分传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情形。请看这些文臣、武将石刻的面部均庄重、严肃,这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明初,朱元璋实行廷杖制度,凡有大臣惹怒皇帝即要被体罚,受到廷杖,“使天下莫不骇然”。这些翁仲们凝固的表情不正是明代等级森严的封建朝廷和皇威专制的写照吗!岁月悠悠,600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而文物依旧,它们都成了历史的见证和研究工作的宝贵实物。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过棂星门遗迹,在御河桥处越桥向北,游览孝陵的主体陵寝建筑。孝陵后部的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御碑亭、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都是按照中轴线配制,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座北朝南、中轴对称。

首先看到的文武方门,这是孝陵的正门。原有五门,三大两小,圮毁后于同治年间改为一道门。门额青石上刻“明孝陵”阴文,为曾国藩手书。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门是1999年初重新修复的,恢复了大门原貌,五门、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流光溢彩,雄浑庄严。在大门东墙南面,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碑是宣统元年(1909年)所立,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鉴于此,地方官员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刻成碑文,用来重申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进门不远,可见一歇山顶建筑,这就是御碑亭。因为亭中树立有康熙、乾隆题字的碑刻,因此得名。御碑亭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在它的左边和右边原有御厨、宰牲亭、具服殿等建筑。门已毁,清代在原石须弥座上建了现在这个亭。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治国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汉人。他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他是想籍此笼络人心,以缓和汉满矛盾,加强其统治。从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治隆唐宋”碑左右各有乾隆诗碑一块,碑后东西还有卧碑两块,分别记叙康熙,乾隆谒陵纪事,背面刻的是当时两江总督等人的题名。

御碑亭后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的旧址。可以看到原来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台基高3米,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有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中央踏垛中间的陛石上,还能看到二龙戏珠、日照山河、天马行空六块浅雕。三层须弥座上有殿基,殿中原供奉朱元璋与马皇后神主,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现在大殿殿基上还保存着大石础56个。据此可推断当年孝陵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建筑。当时享殿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的三间小殿,是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的。当时清政府已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无力照原样加以恢复,规模与原享殿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现殿已辟为“明孝陵史料陈列室”,室内可以看到朱元璋肖像,肖像上题“太祖遗像”四字,但它既不是明代之物,也不是太祖真像,而是1980年修明孝陵时,按清末的肖像重新复制的。

从这里向北望去,一道山岭沿东西方向绵延,它就是著名的钟山。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宁镇山脉西端,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成弧形。山上林木繁茂,山南麓名胜古迹众多,钟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的主峰北高峰,海拔448米,是宁镇山脉最高峰。明孝陵和中山陵分别位于主峰南坡的西侧和东侧。沿着主峰向西,是钟山第三峰天堡山,海拔250米。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激战于此,至今留有太平天国的天堡城遗迹。现在举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座落在上面。从这里望去,可见天文台金属球形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传说朱元璋登基不久,就召见刘基、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要他们一起来选择建造皇陵的地址,并约定大家各自先用纸条写好墓址,互相不准通气,然后一齐摊出来,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说明对孝陵的陵址,朱元璋是经过一番选择的。那么独龙阜玩珠峰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从享殿向北,方城后面即是。

经过一道过门,越过大石桥(又称升仙桥),就是方城。从文武方门到方城距离375米。

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正面自须弥座台基至墙面顶端高16.25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5米。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沿方城正中券门入隧道,中间有54级台阶,出隧道为方城与宝顶间的夹道。正面用条石十三层垒筑的宝顶南墙,上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由东西走道折向南拾级而上,登上明楼。明楼现存砖墙四壁,楼顶原是重檐黄瓦,但已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了。

方城的后面修筑在独龙阜玩珠峰上的宝顶,又称宝城,是一个直径325至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指环绕宝顶周围约1公里多长的砖墙。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只是明代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罢了。

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埋葬的玄宫。据史书记载,当时殉葬的宫女有10多人。在宝城东面不远处,还有东陵,是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墓。

南京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传说:朱元璋死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此说缘于朱元璋生前滥杀无辜太多,生怕被人盗墓。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充分根据。原因是孝陵在朱元璋生前已经经营造了20多年,陵墓内设施已建成,马皇后也已葬入孝陵中;据史载,朱元璋死于闰五月底,六月初埋葬,正是南京的夏季,另在别处建陵已来不及;再者,孝陵靠宫城很近,北倚钟山,南有皇墙,守有重兵,其安全程度远远高于别处。因此可以断定,朱元璋的陵寝就在明孝陵。

1999年初南京市文物局组织对明孝陵进行了调查勘探,用高科技精密磁测技术探明,朱元璋的地下玄宫(墓室)就在明孝陵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且保存完好,并未被盗掘过,还探明了玄宫的基本布局。这一工作,科学地破译了历来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

明孝陵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清代康熙、乾隆数次到此谒陵。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明孝陵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朋友,明初有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个皇帝定都在南京,前后经历50多年,至今留有南京城墙、明故宫遗址、瞻园、莫愁湖胜棋楼、阳山碑材、郑和墓等明代胜迹。欢迎有兴趣的游客参加明初遗迹专线游览,我将十分乐意再次陪同大家。谢谢各位的合作。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3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03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石碑,那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功德碑,这驮碑的龟趺呢叫做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外形似龟喜欢负重,故常用作石碑的基座。

整块石碑高8.78米,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2746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号以及144句四言颂词。这块碑的建成标志着明孝陵的完全竣工。

石像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路两侧分别竖立着六种十二对二十四只石兽,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要求,各有寓意。

狮子是皇权的象征,也镇魔辟邪,为帝王陵道专用。獬豸代表公平正义,作为神兽呢表明帝王执法如山,非常正直;骆驼为沙漠之舟,代表国力强盛;大象表明江山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马是供人驱使的重要动物。神兽寓意一是为纪念朱元璋功德,使后人感受死者威严和国家太平富强,二是祈望镇魔辟邪,保护孝陵。

望柱是神道第二段的起点,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过了第二段便是翁仲路,主要由四对武将和文臣石雕像组成,先武将后文臣,文臣身穿朝服,手持朝笏,端庄肃穆;武将身披甲胄,手持金吾,威武雄壮。如果仔细看便会发现,这里面既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并且年轻的在前,年长在后,表明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千秋后代。

棂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棂星门被广泛运用于宫室,坛庙之前,是象征王制的尊者之门,是礼制意义极强的标志性建筑。2007年在遗存的基础上恢复了当年的原貌。

大家还记得我之前说明孝陵建陵的一大特色吗?明孝陵的神道是弯曲的,就是为了绕过这片梅花山。梅花山原为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及步夫人的合葬墓。当初有人对朱元璋提议搬迁孙权墓,而朱元璋却坚持保留此地,并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为我守门吧。”

1929年这里种植梅花,1943年改名梅花山,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初春,梅花山上的万株梅花次第开放,宛如一片香雪海。到梅花山踏青赏梅已成为南京市民的习俗,每年春季在梅花山举办的“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已成为南京旅游节庆活动的著名品牌。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桥叫做金水桥,原有5拱,象征孔子提出的礼义仁智信,现为三孔石桥,桥基和两岸石堤仍是明代的原物。

金水桥以北便是孝陵主体建筑陵宫区的正门,因从前看守孝陵的陵户分为文孝卫和武孝卫,文东武西,陵宫门左右两侧门恰是“方门”之制,所以称为文武房门。它黄瓦单檐,正门开三券拱门,东西两侧各开一个侧门,原来门上嵌有青石碑一块,阴刻有镏金“明孝陵”3个大字,为曾国藩所题。现门是1998年修复的,2003年改为文武方门。

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晓刊刻了保护明孝陵的告示,但由于碑上没有中文,周围百姓看不懂,并没有达到保护明孝陵的初衷。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谒陵后所书,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清朝皇帝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二是为了笼络人心。“治隆唐宋”碑的两侧分别是乾隆南巡谒陵二十三年和三十八年时题的诗,“治隆唐宋”碑侧后是两块记事卧碑,分别记录了康熙两次谒陵时的盛况,西边这一块刻有《红楼梦》原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题名。

享殿位于碑殿后50多米处,是陵宫内的主体建筑和最重要的祭享殿堂,也是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享殿规模很大,建成于洪武十六年,毁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战火,根据现存遗址判断,当年的享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在三层是须弥座台基上的巨大建筑。现在还保存三层石须弥座三层石栏杆三层龙吐水三层石丹陛的建筑。现在的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为单檐歇山顶,规模要比原来小很多,仅有三间。现存的建筑有56块巨大石柱础和台基。现在,享殿内放着朱元璋的画像,目前明孝陵享殿内常年举办与明孝陵相关的史料展览。

再往后便是内红门,又称阴阳门,过了这道门,就意味着阴阳两界相隔,这道门同时将陵寝分为前朝和后寝,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也在此得以体现。

我们现在走过的这座桥为升仙桥,桥下便为明孝陵的第三道御河。

方城位于升仙桥后,方城上为明楼。方城明楼是明孝陵的创新建筑。方城为宝顶上的一座大型建筑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正面高16.25米,下部为石须弥座,在束腰部分刻有绶带纹和方胜纹,历经600多年风雨的方城外墙已十分斑驳,雨水冲刷后形成的石灰浆布满墙体,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方城两侧有八字墙,琉璃瓦屋顶,两层须弥座,墙面四角有砖雕花纹,墙脊为琉璃瓦。四周装饰砖雕花纹,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和幸福美满等,这些砖雕是明初的艺术杰作,经过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方城正中开拱门式隧道,有台阶可步入,台阶有54级,拾级而上,出了甬道各有石级可登上明楼,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正面向南开三孔券门,东西北三面中部各开一券门,楼内用方砖铺地。方城、明楼及隧道,增添了孝陵庄严神秘的气氛,显示了帝王的无比威严和至高无上。

最后我们来到了宝城宝顶,宝城指环绕宝顶的封闭性城垣建筑,平面为不规则圆形,四周砖墙长1000多米,墙壁高约7米,墙顶厚约2.1米,以条石做基础。宝顶即独龙阜。是直径约325米至400米的圆形大土丘,下面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地宫。坟丘上面加筑了卵石层,既可以防止雨水冲刷,也可以防盗。宝顶外侧开有排水用的沟渠。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4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5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上一篇:秋天经典谚语下一篇:大班美术活动教学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