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单元备课

2024-04-15

美术单元备课(精选8篇)

篇1:美术单元备课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

王丽

目录

第一单元 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第1课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第1课 剪纸 第2课 编结艺术 第3课 线材造型 第4课 蜡染与扎染 第5课 彩塑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

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第1课 古城古镇考察 第2课 民俗文化

第五单元 中国民间美术 第1课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第2课 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共分五个单元,四个学习领域:

1、欣赏· 评述:第一单元 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五单元 中国民间美术

2、造型· 表现: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3、设计· 应用: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

4、综合· 探索: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九年级)的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智力品质正在形成期,学生个性差异开始明显,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予以科学诱导,得以充分发展,不同个性和素养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提高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

2、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第一单元 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一、课业类别:欣赏•评述

课时分配 2 课时

二、单元总目标:

:

1、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 及寓意。

2、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 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情感。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2、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四、单元检测

1、《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此作品再现了12世纪我国城市的生活面貌,课本上出现的这幅作品是《清明上河图》的第(二)部分,表现的是汴河上的情景。

2、《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分别是(阎立本、顾闳中、黄公望)。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一、课业类别 : 造型 •表现

课时分配:5 课时

二、单元总目标:

1、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

2、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四、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

一、课业类别:

设计•应用

课时分配:4 课时

二、单元总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四、单元检测:

1、陶瓷艺术是(工艺)与(绘画)的艺术。

2、(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有五大名窑,分别是:(汝)、(官)、(钧)、(哥)、(定)。

3、青花瓷器是(元)、(明)、(清)以来瓷器装饰的重要工艺技术,青花主要是以(钴)做为主要成分的绘瓷颜料,先画纹样后上釉烧成,称之为(青花)。

4、中国木版年画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

5、(迎春)题材的年画是民间木版年画中的重要品种。

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一、课业类别 : 综合•探索

课时分配:4 课时

二、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和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 运用以及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 色。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欣赏建筑 艺术的方法自主欣赏更丰富多彩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学生从网络等查找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培养学 生从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同时陶冶 学生情操,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

2、难点: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

四、单元检测:

古城古镇建筑写生步骤: 1.观察理解 2.确定构图

3.主体为先,背景及其他环境

第五单元 中国民间美术

一、课业类别 :欣赏 评述

课时分配:1 课时

二、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掌握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掌握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定位,提炼出作品的核心寓意,寻找一个自然、贴切的方式将它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巧妙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教学。

2、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四、单元检测:

1、以下民间美术造型属于综合造型的是(A 剪纸 B 竹木雕 C 皮影 D 刺绣织锦

2、以下哪种艺术是采用古代西域流行的晕染法,结合“铁线描”式 的轮廓勾勒。()A 藏族唐卡 B 游牧民族的岩画 C 新疆石窟壁画 D 杨家埠年画

3、“三分塑,七分彩”是哪种艺术的制作要诀(A 彩塑 B 彩陶 C 套色剪纸 D 彩印花布)

4、被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陕北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是()A《蝶恋花》 B《门神》 C《高跷秧歌》 D《石榴树开红花》

5、我国民间编织从材料上可分为四大类,下列错误的是(A 竹编 B 草编 C 棕编 D 柳编)

6、民间美术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主要 有:(木板年画)、剪纸、(玩具、(木偶 刺绣、(染织 雕塑)

篇2:美术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 本: 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 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

结合前面几节美术课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①美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和政治信仰服务的,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等;②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特定时代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的人们生活所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将通过不同时代的美术家所表现得仕女生活、贵族生活、平民生活、现代生活为文本,通过美术家们笔下生动的生活画卷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图式上将生活 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代表作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以及现代画家作品(教师拓展)。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中国历代美术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基于前几次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导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亲切感;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集体失语”的现象。通过对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作品的解读,加强学生对不同鉴赏方式的灵活理解与运用,并使得学生们重视对本土美术家作品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交流过程 2 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美术作品及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提高对中国及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美术课本、学案探究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代以及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师生互动交流等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绘画作品的理解及文化认同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通过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世俗生活的生动性和真性情;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是如何统一的。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回忆前面几节课的内容,可能会感受到,美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和政治信仰服务的,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等。确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宗教和政治服务,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发展,我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改变,宗教和政治权威逐渐减弱,加上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向人间,他们开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31页。板书并(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相信同学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想说的一定不少,但在我国真正表现人间生活题材的作品主要开始于隋唐时代,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从仕女生活、贵族生活、平民生活、现代生活四个方面了解隋唐一直到现代比较有代表性德风俗画人物画。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张萱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真人版模拟古代绘画的图像,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图像中所表现的内容,人物的服饰特点,场景发生的时期。请同学告诉老师这个场面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那幅绘画?作者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仕女生活的片段。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那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仕女生活的吧。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你或许有这样的疑问——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

学生回答。(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师:很好,你或许还有这样的疑问——她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师小结: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画面将劳动的妇女有序的分为三组,分别为“捣”、“熨”、“制”,描绘了一个由“布”到“衣”的劳动过程。

(课件出示《捣练图》第三组)师:1.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是怎样的呢?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师归纳:(以“胖”为美,曲眉丰颊,体态肥硕)

2.当时人物的服饰和着装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师归纳:(繁缛华丽,宽松飘逸,比较 开放)。

师小结:从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以及服饰特点让我们看到到大唐王朝经济富强,人们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唐朝得服饰文化以及妆面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本,课件展示唐朝服饰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以及现代影视剧中所表现得那时唐朝的审美风尚——代表人物,杨贵妃。

师:你觉得这个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回答。(钻到练下面的小女孩)(补充,其实还有其他细节也表现了生活情趣)。

师:是的,画家抓住了小女孩儿钻在练下的的调皮可爱动作,由此推断张宣非常善于把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场景表现出来。

过渡到下一幅作品欣赏:以上看到的是表现(宫廷生活的中国人物画)唐代仕女劳动的生活画卷,然而在我国古代贵族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由视频——青歌赛对选手的常识题考察,导入《韩熙载夜宴图》。

2.欣赏《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本课重中之重

(1)师: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是表现人物神韵非常经典的官场画面,点出余秋雨的评价——最美丽的情报。画家顾闳中就是最有智慧,最有品位的谍报员,并顺势问学生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教师也可以自己道出,语言要凝练)。

师:请哪位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根据你的了解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介绍)。师顺势概括出: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分听乐——观舞——休憩——轻吹——散宴五个场面。(2)重点之一:欣赏第一个场景听琵琶演奏部分(课件播放《听琵琶演奏》片段)。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出问题:①画中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呢?②我们感觉到全场的气氛如何?③画中的主人公韩熙载和其他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其他人呢?

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归纳提炼: ①描绘夜宴开始时,宴会上每个人都在听琵琶演奏的情景。②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在一刹那,仿佛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③主人公韩熙载着玄色(黑里带点红)衣服。正襟危坐于围床。两手自然下垂,凝神注视着演奏者。旁边状元郎则身着朱衣,右手撑床,向前倾斜,左手紧抓膝盖,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其余宾客有的垂手,有的抱手,有的侧耳倾听,有的回顾,目光多聚集于演奏者。(以上学生回答)

师: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也就是画面的主人公?他可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噢。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学生回答。(提示结合上面的创作背景考虑,画得比较大,衣服,帽子、胡子、脸等特征)

师: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学生回答。(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教师小结: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点出对比手法,以及古代中国画创作方式的一个特质— —目识心记。

(提示:学生发问:旁边的红漆羯鼓是干什么的?引导观者进入下一段鼓舞场景)

重点之二:让学生跟随画家的描绘进入第二个场景——观舞场景,再一次让学生观察主人公的表现?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发现主人公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虽然服饰和动作各有不同,但形貌,表情整体上却是一样的(虽然角度不同)。在这个场景中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回答:和尚的出现,让学生推测作者的意图? 老师再一次补充说明:关于僧人的出现——一位僧人专注地看着韩熙载击鼓,对身边的舞女似乎视而不见,和尚本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在舞会中究竟有些不好意思,只注视着韩熙载击鼓而不看舞女,这种对和尚的出现及心态刻画使宴会显得真实可信。史料记载,这个僧人也是韩的常客与好友,和尚的尴尬神态似乎也暗示着主人公某种情怀。

简要的欣赏第三、四、五所描绘的场景,提出质疑:比如韩熙载洗手时却要那么多仕女伺候;作为封建的士大夫(中书侍郎)手持一把蝉翼纱的蒲扇,袒胸露怀?(提示学生:画家真的要表现韩熙载纵情声色,陶醉于灯红酒绿、欢歌笑语的宴会之中吗?)他为什么这样做呢?让学生推断画家这样表现得目的?而在散宴场景中,韩熙载只是轻轻挥手和宾客告别,面部表情如一,而其他人有的交谈着,有点与韩府的舞伎们告别······(更加烘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了更好地把握韩熙载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韩熙载在每个场景中的形象,让学生观察体会——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韩熙载的心情吗?

学生回答:郁郁沉闷、寂寞寡欢。表现了主人公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并求自保的尴尬心态。

师解疑: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长须美髯,丰颊圆鼻,置身嬉闹的欢乐场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仍保持着庄重的神情,毫无纵情欢乐之意,更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主人公韩熙载外表的刻画与其他形象与众不同,戴着高高的轻纱帽,身躯魁伟,长脸美髯,脸目慈和,显示出一种超脱、豁达大度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完全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学的正人君子形象也恰恰也说明了韩的形象是古代君子的形象。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以铁线描沟线,线条工整精细,有粗细、轻重,缓急等不同变化(虚实相生),流畅而沉着;设色上绚丽清雅,层层加深,但也配以淡彩,变化自然,亮丽的单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互穿插对比鲜明。

提问:你认为这幅画表现最成功之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

1、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分五个场景再现了我国古代士大夫真实的生活场面,更重要的是作者用绘画的方式深入的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教师拓展——作者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的反映了上层贵族们的生活。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 与思想的时刻理解,创作出了这幅精彩的作品,因此,画画的目的不仅在于描绘生活,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传递人类的情感,作者与画中人,与历代的观者之间形成了特定的情感对话与交流。

衔接过渡:前面两幅作品我们分别欣赏到了古代仕女生活,官场生活的场面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画家开始关注平民、市井生活,风俗画出现了。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展示上海世博会视频画面,并心定气足的诵出: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让学生猜测这是宋代那个画家的哪幅作品,学生回答,导出《清明上河图》

3.欣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由远及近,由整体及局部,并分别让学生说出主观感受?学生回答(长,场面大,细致,细,精致等)

教师解疑:引出黄宾虹说过:中国画有三大不朽:笔墨之不朽,诗书画印之不朽;远观其势,近取其质之不朽,因此画家张择端正是能够远取势,近取质,纵观全局,胸有成竹的将北宋汴梁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尽收在咫尺之间,堪称我国古代风俗画中得神品。

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细节,对照课件中放大的特写,体会画家的精彩表现。可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任何一个画家都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提示学生关注其中的一个细节,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回答:正店,脚店

师:让学生猜测正店招牌是什么意思?(出示视频——国宝档案中专家的答疑(正店指当时誉满京都的大酒店,其余的酒楼饭铺都被称为脚店)。

教师小结:画家张择端描写北宋京城汴梁各个社会层面生活的人,人物的服饰、发型,室内的家具陈设,建筑形式、交通工具等都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

二、抬轿的人等,诸如正店、脚店这样的招牌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蕴含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作细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自己探索发现,也可以与我再作进一步交流探讨。

教师总结:从北宋的东京到今天的开封,市井平民生活一层层的被埋在地底,唯有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些文化中隐含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生活和智慧,也包含着当时画家心中隐隐约约的美感诉诸与表达,绘画作为一种最佳形象载体使得现实生活、使得这些文化得以保留至今,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由此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热爱自己的生活。

4、第四部分——现代生活:

衔接过渡: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我们就鉴赏到了现代生活部分,让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画家们怎样用他们的心灵之笔来描绘的。课件出示: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老师简要概括;出示罗中立的《父亲》,提问,谁的作品?老师娓娓道来;出示王沂东作品,老师声情并茂的解析,(时间控制在三两分钟)。

思考与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这几个有代表性的画家,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是如何看待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的呢?学生回答(提问一个学生即可)。

三、教师最后总结:(一分钟左右)

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再到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感知了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体验到了艺术家所表现的人间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和情感,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更好地学习生活。让艺术来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四、课后拓展: 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

《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部分资料网址:

1.(中华图书网)2.(中国美术网)3.配乐可以配《雨霖铃或昭君怨》 附录:

1、陈丹青西藏组画简析:

《西藏组画》是中国油画界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文革“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果断的描绘了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真诚的表达了对人,对人的生命力的礼赞。

2、罗中立的《父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放大表现得老农——父亲,采用了当时画领袖肖像的大幅画面,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的刻画了中国式的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夹在左耳朵的一只圆珠笔似乎是那个时代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父亲诠释的可能不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农民形象,而是一段历史,一种视觉图像的永恒。

3、王沂东的作品《沂蒙山——那山、那水、那人》: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又是古老而又永新的事物,在王沂东的作品中交织着传统与新潮,以山东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为原型所呈现的视觉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表现技法、内涵、视觉等独步当今画坛,既有着文艺复兴时的醇厚,又有着宋代工笔画的悠悠意蕴。他努力的想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好东西杂糅进去,比如:黑白对比,诗境,焦墨等,同时画家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那些在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和美感。在画笔游走之间,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勤劳 淳朴的农民,倾注了无限的爱。、4、《韩熙载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畅自如,色墨相映,神采动人,芸芸众生,刻画的栩栩如生,重要的是他使得后人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服饰、陈设、美食等特征和细节,通过对比(烘托)把主人公的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宴会本身对历史并无影响,但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待商榷)宴会场景,而且这次宴会留下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篇3:“单元小组化”备课模式初探

针对上述现象, 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在上学期对集体备课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改革, 实行了“单元小组化”备课。下面, 就此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不当之处, 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单元小组化”备课分“分组合作、研讨整合、示范辐射、二次备课”四个步骤。第一步分组合作, 是按照“老、中、青”相搭配的原则兼顾“经验、钻研、精力”三位一体, 将同组的十几位同事 (除备课组长外) 分成4小组, 每小组3—4人, 每人承包1篇文章, 各小组承包一个专题。在研讨整合阶段, 各合作小组一改集体备课的纵向按序备课的常规, 而是四小组承包四个单元, 横向并进。单元备课内容包括单元目标、单元重点与难点、单元课时、文本课时、课堂设计、专题研究活动设计方案以及教后感悟 (一般是由年轻同志执笔, 小组共同探讨, 集体定稿) 等。这一阶段就是要凝心聚力, 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经验丰富者整体把握, 钻研能力强者立足钻研, 精力足、干劲大的多做辅助、整理工作。在1—2周的时间内, 各组基本完成本单元的备课、授课任务, 然后将备课、上课材料装订成册, 形成“第一教案”, 接着转入第三阶段———示范辐射。示范辐射以借班上课为主要形式, 按照小组推荐和组长确定的方式确定上课人选。在此, 笔者以第一单元小组为例来示范操作程序。上学期从第三周开始, 其他三组从第一单元开始上课, 第一小组的成员借班授课, 演绎本专题部分篇目的教学设计。而已学完第一单元的学生, 此时在老师的组织下落实专题研究的活动设计方案或围绕专题进行户外实践活动。示范结束后, 集体备课依然按照“定时、定点、定主讲人”的原则召开, 主讲人阐述教学设计思路, 其他小组根据本班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 结合第一单元小组的教学反思与感悟, 再对教案进行加工、整合, 形成属于自己的“第二教案”。其他单元的教学依此推进。

自从推行了“单元小组化”备课模式之后, 阅读教学的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认为, 这一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操守的提升。“单元小组化”备课, 比以前的集体备课责任更明确, 减少以前互相推诿或交差事的现象发生, 明确和强化备课的个体责任意识。在备课阶段, 这种模式牵引教师重视编者角色, 使之在单元意识的引领下, 强调对文本的钻研和对教学的反思, 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专业水平, 响应全社会所提出的“科研导教、科研兴校”的教改风尚。尤其是在备课中, 我们推行教学反思这一环节, 引领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观照、检阅与反思, 为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另外, 实行借班上课, 锻炼了教师的应变、调控、驾驭能力, 积累借班上课的经验, 快速地促进教师对新班级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 有利于课堂精减时增实效。在“单元小组化”备课模式中, 我们本着“单元一盘棋、一册一整体”原则, 分解和落实单元目标, 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取舍, 在“有什么”与“教什么”上做好对接, 减少以往对文本过度的阐释, 养成精讲少讲的意识。较之以前, 我们更注重对文本的研究, 引领和加深教师对文本的自主解读, 提高教师对学生探究思维、创新意识的训练质量。同时, 以书面的形式, 对语文课外探究活动或主题活动进行策划与设计, 并予以组织和实施。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学期, 我们组织了“护圣火、反‘藏独’”演讲比赛、“川之上、国之殇”抒情诗朗诵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 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之余, 拓宽了阅读背景和宽度, 加深了理解深度, 砥砺了探究思维。

第三, 有利于落实和推进学校“青蓝结对”工程。“单元小组化”备课模式按照“老、中、青”划分小组, 以单元为承包区。这就为“青蓝结对”工程圈定培养对象和实验领域, 老同志对年轻同志“传、帮、带”, 走进课堂找问题, 走出课堂谈得失, 在教学中互相探讨, 在形成本单元最优化教案中磋商与提高。教学感悟与反思的备课环节又为教师停下来思考、提高反思能力落到实处打好基础, 增浓了学校的教研氛围。

篇4:单元模块备课 整体把握教材

一、通读教材,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数学中的学习单元并不是以某个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以产生知识累加效应,而是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模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孤立地进行某一课时的设计,而应通读单元教材,大致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系统分析解读例题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以整体的视角统观教材,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要求。

以人教版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模块通读为例。

1.十几减9(例1)。

分析解读:情境图→找数学信息、问题→点子图→算式计算,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方法相对应,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体现算法多样,为学生脱离实物计算做好铺垫,同时渗透符号思想、抽象思想和集合思想。

2.十几减8(例2)。

分析解读:运用知识的迁移,借助例1的方法学习。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后,还应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展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等算法,在讨论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算法。

3.十几减7,十几减6(例3)

分析解读:根据金鱼池中红金鱼和黑金鱼的数量分别提出问题,引出13-7和13-6两道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学生用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把“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

4.十几减5、4、3、2(例4)

分析解读:教材脱离了直观的情境图,直接出示算式,启发学生迁移类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算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解决问题(例5,例6)

分析解读:①把握三点:一是有多余条件,二是用摆小棒(或画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三是学习口答结果并填写答话中的数。②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重在借助摆圆片(或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再列出算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则安排在“做一做”中。

6.整理和复习。

分析解读:①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填写算式并发现算式排列的规律,梳理算法,回顾反思,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记忆。②情境图给出了一个数学信息,另一个数学信息需要学生根据问题摒弃多余条件去寻找,以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读教材,凸显教学指导重点

单元模块内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从不同的侧面充实着单元主题。因此,在备课研讨时,教师要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入手来研究每一个局部知识、技能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精读教材,研读例题,在方法、思路看似相同的教学内容中剖析出每部分内容承载任务的不同,从而合理设计教学进程,突出教学指导重点。

例如人教版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个单元都要突出转化思想,但单元模块内各个部分内容转化思想的运用是有侧重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重在“扶”,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实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破”与“立”的过程:学生会自觉迁移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方法,试图通过用剪拼一个三角形的方法探求它的面积公式,学生任意剪拼后发现此法不具普遍性(要沿中位线剪才行),从而感受到看起来行,实际上不行的“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着重指导学生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从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到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则应突出“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以上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思路一样——都是转化为已学的图形进行推导,但体验不同——如何转化,转化为什么图形,由此引发的教学指导重点也就不同,学生所经历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收获也不尽相同。

三、横向联系,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数学中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经历知识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融合表面看似毫不相关的各类知识,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例如人教版四上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备课。教师应立足整体,引导学生横向比较,沟通平面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利用图1引发学生思考、想象:

①随着C点在直线上左右移动,会变成哪些图形呢?

②如果在直线上移动两个点,能得到什么图形?

③如果随意移动C点,又会变成什么图形?

让学生由静态图形联想到动态结果,通过点的动态变化想象图形的变化,再用课件进行验证,动静结合,以“动”促“思”,不仅深刻认识了图形的特征,沟通了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纵向联系,实现知识结构迁移

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应把不同年级知识纵向关联起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连续递进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备课时,就要把它和低年级的长度概念、长度单位,高年级的体积概念、体积单位关联起来,因为这些知识虽然编排在不同的年级,却是一类纵向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备课时要思考琢磨“种子课”(长度单位)应渗透什么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该积累哪些学习活动经验。“生长课”的知识连接点和生长点在哪里,和后续的学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为学生提供主动迁移的学习机会,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关联起来备好一类课,不仅能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主动实现知识之间的结构迁移,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系统思维和整体策划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彬)

篇5: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二、单元简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1.本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三、课时安排:

1古诗词三首

3课时

乡下人家

2课时

天窗

2课时

三月桃花水

1课时

口语交际:转述

1课时

习作:我的乐园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篇6: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为“诗文精粹”篇。分别为《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我读书 我快乐阅读《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是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词两首》里让学生学习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要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始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与少年的对话是重点。

《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介绍选择合适读物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清晰有序,语言质朴亲切。

我读书 我快乐阅读《西游记》向学生介绍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

《练习3》包括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复述学习,进行语言的积累、内化。

教学目的:

1、会读会写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复述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感悟孙悟空和吴国少年的形象,领会词的意境,知道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3、开展课外阅读,有选择地阅读《西游记》等小说名著。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漫话三国英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读后感的习作。

教学重点:

1、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充分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2、造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能揭示道理的重点语句、领会词的意境。

教具准备:

篇7: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罗贞审核人: 罗贞时间;9月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课时安排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篇8:浅谈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备课

一、关于美术教学的多媒体备课

老师要上好一节美术课, 都会去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不光是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而用现在的教学要求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 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 帮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 让他们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中走了出来。它更注意改变备课本身的方式, 注意从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改变备课的方式。备多媒体课就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备课改革的一种。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美术教学的备课形式

1. 从教案服务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备课” (亦可称之为“教案”) , 这是和传统方法相似的一种方法, 备课做的是“幕后文章”, 这种备课方式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体现在教案之中, 不直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备课方法, 它有助于教师很好地钻研教材, 进行教材分析, 设计教学过程, 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等, 这种备课的方法主要是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而服务的, 换句话说, 它更多地为教师服务。另一类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甚至把教师的部分或全部教案直接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教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案”。这种备课的方法既强调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服务, 更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备课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 而且可能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 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 从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来看, 教师在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中多备学生的“学案”, 可能会更多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

2. 再从备课内容的展现形式来看, 我们还可以把美术多媒体备课分为:

(1) 演示型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的教学内容 (或某一环节的教学内容) 所借助的媒体展现形式是以教师演示为主, 也就是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这种备课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还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性, 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 交互型备课。

这种备课形式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比如教师需要制作一些交互式的教学课件, 如果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 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 学生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术等。

三、美术多媒体备课的要求

1. 多媒体备课需要一些必备的设施

设备, 比如计算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及配件 (要有能运行相应软件的配置) , 一些必要的操作平台软件等。

2. 选择适合的备课形式。

中、小学美术多媒体备课的形式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多媒体备课的方式:

一是不同的课型要求。美术课的课型较多, 教学形式也较丰富。要向学生明确学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新授课要让学生学习许多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练习课要向学生明确练习过程和要求, 欣赏课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对象等等。根据这些课的类型, 一般有不同的备课要求。二是教学环节的需要。要根据美术课教学环节的需要来设计使用适当的教学媒体, 有些环节可能只需要教师用语言表述就可以了, 那就没有必要用复杂的多媒体技术, 而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节, 可能使用了现代教育媒体效果会更好。三是学生实际的需要。每个班的学生实际不同, 相同的教材、备课方式和授课方式可能在不同的学生面前会有不同的效果。多媒体备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四、多媒体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媒体, 而是

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 相互补充, 使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都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媒体本身并没有先进与落后”, 而媒体使用者的教学观念和使用是否恰当合理和到位显得更为重要。

2. 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需要进行

多媒体备课, 也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进行多媒体备课。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 只要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 这堂课就一定是好课, 教学效果一定好。这种片面的观点只要在教学中稍加实践就能证明,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许多, 但如果媒体使用不当, 只会产生负效应。

3. 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不是媒体使用越复杂越好。

符合教学的需要, 方便教师的制作, 使用简便易掌握, 这是备多媒体课的重要前提。

4. 美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 更是如此, 设计得再好的课, 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料, 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手中必须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库”, 这个资料库就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 见了优秀的美术作品, 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 到光盘市场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 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等, 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 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摘要:我们都清楚一堂好的美术课常常是从备课开始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怎样用最少的媒体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福地大理的经典散文下一篇:别辜负自己的才华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