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天的教学设计

2024-04-29

于秋天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于秋天的教学设计

浓浓语文味 悠悠慈母情

——于永正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赏析

张宏军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教学中, 于永正老师运用他那炉火纯青的读、品功夫, 使学生对母爱的解读入木三分。让我们走进于老师《秋天的怀念》的课堂。

一、披文入情, 读中知母爱 师: 谁来把课题读一读。生: 秋天的怀念。

师: 读这个课题的时候就要想, 想什么呢?想作者史铁生的心情, 还要想作者的母亲。如果这样想的话, 就不会像刚才那样读课题了。再读一遍。

生:(深情地读)秋天的怀念。

师: 从他的朗读中, 可以看出他投入了感情。生:(声情并茂)秋天的怀念。

[ 赏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于老师从课题入手, 充分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 为课文的朗读、理解打下了基础, 可谓匠心独运。] 师: 通过预习, 课文读得怎么样, 能读得正确流利吗?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二、三两段?谁来读四、五两段?谁来读最后两段?其他同学先坐下, 先请读第一段的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眼睛看书, 耳朵听。(生读)师:(纠正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第二个“望着”读轻一些。(范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

师:(纠正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有了第一个“望着望着”的经验, 第二个“听着”就读好了, 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请你再读一遍。师: 这个同学读得很好, 大家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

师: 多了一个“以”,“暴躁”应该是“暴怒”。

师:(评价)这位同学最大的优点: 第一, 声音很好听。第二, 读得很有感情。至于“地”的读音, 你已经养成了习惯,平时要多练习, 慢慢改过来。师: 请你接着往下读。(生读)[ 赏析: 朗读, 是于老师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于老师说:“课堂上, 要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这是‘保底工程’。书读不通, 读不准, 读不透, 是万万不能开始讲课的。”所以,《秋天的怀念》课始, 于老师问的是“什么时候拿到课文的?读了几遍?是朗读吗?”第一个了解的就是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习完生字和词后, 他请四位学生逐段读文。每位学生读完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及时指出:“‘望着望着’这里的轻声读得很准。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娘儿俩’这个读音对南方的小朋友要求很高, 慢慢来。大家跟我读。再一起读读这句话。”一篇课文在课堂上的第一遍朗读,就是在这种指名读、正音、再读、齐读的过程中达到了正确、流利的教学要求。] 师: 读书要用心去读, 边读边用心思考。这样会想象出人物的情感。捧起书, 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 用心去品读。

师: 我们要读懂一个人, 无非是听其言, 观其行, 察其色,察言观色。大家从这三方面认真去思考, 就能读懂。请同学们默读一、三、五自然段, 看看哪些是写母亲的行动的, 哪些是写母亲的话, 哪些是写母亲的神色, 边读边做记号, 圈出重点的词、句。(生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圈点。)[ 赏析: 书要多读, 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于老师通过强调读的要求, 提示读的方法, 缩小读的范围,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了读书的要领, 学生披文入情, 逐步深入感悟。](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相机板书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师: 好好地体会你所画的词、句的意思。边读边想, 从画的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师: 现在请大家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你读懂了什么。

生: 我读懂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

师: 这么多描写言行表情的句子, 用两个字就概括了, 叫母爱。什么是母爱? 看看黑板上这些词语, 你怎么回答? 师: 其实母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母爱是什么?就是一句句(话语), 一个个(动作), 一个个(表情)„„请你们好好读读所画的词句。

[ 赏析: 于老师通过有层次(课题———全文———重点段)、多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范读、朗读、默读), 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情境, 入境悟神。于老师就像一位高明的琴师, 不断用“读”这把神奇的“弓”, 拨动学生的“心弦”。此时, 母爱已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空泛的概念, 而是一组具体生动的感人肺腑的立体画面。]

二、咬文嚼字, 品中悟真情

师: 下面让我们聚焦这些细节。透过这些细节, 可以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母亲看到儿子砸玻璃摔东西, 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 为什么躲得远远的不让儿子看见? 生: 因为她怕儿子的心灵会受到更大的伤害。生: 还有吗?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 生: 母亲想让儿子把心中的苦发泄出来。师: 说得真好。“泄”字保留, 这个“发”字改一下。

生: 宣泄。师: 送给他掌声。是啊, 母亲知道儿子这时候需要宣泄。一个“躲”字说明母亲对儿子怎样? 生: 说明母亲对儿子非常了解。师: 非常好, 能不能换一个字? 生: 理解。

师: 掌声。也把掌声送给他(指前一个同学)。没有了“你”的了解就没有“他”的理解。透过一个“躲”字可以看出, 母爱是理解。泰戈尔说过: 理解是爱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 任何爱都包含着理解。把书拿起来, 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 赏析:“发泄”与“宣泄”之间以及“了解”与“理解”之间的差别很小, 说出“发泄”和“了解”就可以, 而于老师却未满足于此, 继续引导, 可见于老师教学的严谨与扎实。] 师: 我们来看看“挡”字, 谁来找出句子读读? 生 :“ 那天 „„ 母 亲 进 来了, 挡在窗前„„”

师: 一个“挡”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 生: 因为母亲不想让儿子看到落叶而悲伤。

师: 是啊, 还有谁来说? 生: 因为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想到自己, 对生活失去信心。师: 对, 母亲不想让儿子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有说的吗? 生: 不让他看落叶而想让他看菊花, 是想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信心。师: 重新激起他对生活的信心。好, 说得真好!古人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一片秋叶一片秋。树叶黄了落下来, 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 身有残疾的史铁生一定会更加感到悲怆, 甚至绝望。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事, 所以她把窗户给挡住了, 不让他看到衰败的景象, 而要带他去看菊花。她挡住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生: 挡住了悲伤, 留下了希望。师: 把“悲伤”词换一下。生: 绝望。

师: 挡住了儿子的绝望, 留下了希望。母爱是呵护, 母爱是引导。[ 赏析: 德国作家歌德说过: 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 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 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由于于老师的巧引妙导, 精当点拨, 使学生“目”透纸背, 读出了文字中包含着的意思, 真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于老师以其神圣的师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以其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功夫巧妙地引导学生捕捉着课文的亮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从不同侧面折射母爱的词语, 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 以其睿智的语言, 紧扣语言文字重锤敲击, 时而激励, 时而纠正, 时而巧点, 时而妙拨, 读中品, 品中读, 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真切地品悟真情, 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母爱是什么?母爱是“躲”中的理解, 是“挡”中的呵护, 是“笑”中的宽容, 是“问”中的尊重, 是临终话语中潜藏的无休无止的牵挂, 是„„此时, 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不再是笼统的一堆概念, 而是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清晰的特写, 深深刻在了学生的心坎上。]

篇2:于秋天的教学设计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沉醉东风·七夕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作者:柳永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破阵乐·露花倒影

作者: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二郎神·炎光谢

作者: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作者: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作者: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篇3:《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赞美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生词。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练习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雨的喜爱。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同学门请看(播放下秋雨的课件)。雨点儿蹦着跳着把秋天送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喜欢这秋天的雨吗?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妙吧!

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受秋雨的美妙。

2. 出示课文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5.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秋雨的印象。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看,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中间(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

她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一次感受秋雨给秋天增添的色彩。

2. 秋天的雨声奇妙无比,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

听到这秋天的雨声,你有什么感觉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3. 小组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秋天的雨带给我们收获的喜悦;秋天的雨脚步轻快,她来去轻轻;秋天的雨使果园里的水果更加鲜嫩,田野里更加金黄;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快乐……

3.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请同学门带着对秋雨浓浓的感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然后同桌交流,说说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原因。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它让我门领略了秋色的五彩缤纷,嗅到了秋雨的甘甜,你喜欢秋天吗?快拿起手中的笔写或画出你心中最美的秋景吧!

(五)复习巩固

请画一幅秋天的画(或是写一首诗)

四、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好闻的气味

篇4:于秋天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行为教育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能够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这三大观念的树立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和正确行为的选择。教育者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保障教学课本符合当下的时代特性,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合理的革新,进而建设起高效合理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且还需要对教材中的行为教育资源加以合理利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确保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为教育的有效落实。针对上述要求,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提高初中阶段学生行为教育水平的目标。

一、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施教能力与思想水平

有人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者是学生身边学习的榜样,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首先,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知识面的广博程度与专业水平,将自身的思想品德理念融入实际的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喜欢和敬佩,激发起学生对自己任教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如,讨论“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举例“女排精神”;教学“正确认识对待挫折、学习压力”时举例傅园慧的乐观情绪和“洪荒之力”,并播放视频,将学科理论知识和当下时事热点结合,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榜样者的行为。其次,还必须要将教材中的行为教育理论落实到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行为正确与否的重要意义。例如,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沿着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递进式展开,它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念到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加以了解,通过对现实中的案例分析和交流探讨和“我来当法官”的实践活动,来加强法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行为的规范性。

二、对现今的行为教育模式加以革新

根据相关行为教育资料,再结合江苏省思想品德新教材编写依据、思路、模式和笔者自身的教育经验,谈谈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行为教育模式:(1)充分发挥出初中生作为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在基于“理论、教学”教材的规范、通俗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这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难以对其学习的实际成效给以保障。所以,新教材编写基于“活动、实践”,突出学生本位,教育者更应该在进行行为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行为教育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孝敬父母”一课教学前,笔者布置学生“陪父母做一顿饭,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利用周末,把父母在家的生活细节记录下来,也许你有新的发现”,课堂上学生积极展示,踊跃发言,深刻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自然而然就达成了。(2)本着开放、尊重、民主的原则,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需要从感情与道理入手,通过尊重学生的意见,减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抵触情绪,最终实现提升初中生行为教育实际成效的目标。譬如学习思想品德,很多知识也需要背诵,笔者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为背诵、读写两种。与选择读写的学生约定,可以降低背诵要求,但一定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放弃学习,并不断加以鼓励,让这些同学明白学习是对社会、自己负责,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去学习并落实于行动。(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良好的道德行为加以亲身体验。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听讲的窘况,让学生的身体与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尽可能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为教育的实践。在讲授“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一边上下蹲,一边平举双臂握拳、放下、再平举的活动,体会咬牙坚持的感觉。还需要通过设定一些特殊的情景,将学生安排到情景之中,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展现。此后,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情况加以评估,最终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规范。(4)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和对孩子的督促作用。新教育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孩子的发展”,五天的学校思想、行为教育正能量很可能被抹杀在两天家长的思想行为负能量表现中。定期的家长学校讲座,每周甚至每天的家长微信群沟通,家长的晚陪读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素养,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初中生行为的规范,因此,教育者必须合理借助这一课程的现实作用对学生的行为通过教育加以规范,切实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促进初中生文明行为的规范化,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韩永.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与时俱进[J].考试周刊,2014(59).

[2]王绍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J].新课程(上),2014(10).

[3]由佳.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才智,2015(30).

篇5:于秋天的作文

湛蓝的天空上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方飞去,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枫树的头发被秋姑娘染成红色,一阵秋风吹过,火红的枫叶落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红地毯。啊!我是多么想进去散步呀!

枫树下有一条幽静的小路向远方延伸,小路盖着一层落叶,踩上去,便发出“嚓嚓”声音。

远处的树林一片金黄,一棵棵金树用金色的叶子给枫树写信,秋风就是它们的信使。

小路旁有一汪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吹过,水面上碧波荡漾,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秋天,它不像夏天那炎热,更不像冬天那样寒冷。

秋天是个五谷丰登的季节,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喜悦。秋天是成熟的,多彩的,从容的......

篇6:于秋天的作文

下午到了,妈妈带着我去农大,一路上,桂花已盛开,一阵微风吹来,花香扑鼻而来,真香啊!我像一只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吵得妈妈心烦气躁。

我们很快来到农大实验基地,只见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风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好一曲动人的乐章!一群偷吃稻穗的麻雀躲在稻田里,被我们突然到来的脚步声吓得四处逃窜。

稻田旁边还有一块棉花地。啊!那一大片棉花地真美,绿中点点白,白花花的棉花开满枝头,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绿棉桃。棉花犹如天上的白云掉落在人间,放眼望去,盛开着千千万万棉花的棉田像大大的棉被,像层层的白浪,像团团的棉花糖。

大豆地里的大豆也成熟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有的睁开了一只“眼睛”,很想看看世界是多么的美丽;有的还“睡眼朦胧”……

秋天的菜园又是一番景象。我走到菜园,进去一看,真是品种齐全:有西红柿,有辣椒,有茄子……看!西红柿披上了红纱,个个像羞红了脸的小姑娘。瞧!那些可爱的小辣椒,红得似火,藏在碧绿的枝叶下,像一个个漂亮的少女拿着扇子在遮挡太阳呢;再来看!紫色的茄子穿着大紫袍挂在枝干上,远远望去,多像一位傲气的学者呀!

篇7:于秋天的作文

校园的秋天,是金色的。一颗颗挺拔的银杏树依旧不改往日坚韧,在秋风中昂然挺立,只是他那翠绿的铠甲,泛起了微微金边,他那丰硕的果实,也奉献给了大地。在风中,在雨中,飒飒作响,宛若英勇的战士,宛若不老的传说。

校园的秋天,是宁静的。弦歌湖里,柳树将自己的秀发探入水中,欣赏着自己的花容月貌;湖里的小鱼儿,也不住的将头伸出水面,看看太阳,望着云端,无忧无虑。教学楼里,朗朗的读书声成为了校园的一大亮点,无人欣赏,却弥足珍贵。

校园的秋天,是热闹的。中午,褐色的大地被太阳环抱,温暖和谐。突然,下课铃响了,一股人潮从教学楼涌出,弥散在整个校园里,跑着,走着,结伴的,独行的,拥挤着,打闹着,这时的校园,一改往日的寂静,变得活泼,奔放了。

校园的秋天,是繁美的。下雨了,一滴,两滴……滴在人们的脸上,也滴在了人们的心里。路上,一朵朵美丽的花骨朵缓缓绽开,小心翼翼的装点着清一色的世界,花下,是一张张质朴无暇的笑脸,迎接着阳光雨露,迎接着暴雨风霜,美的纯净,美的动人。

篇8:《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 读准课后的字音, 了解词义, 正确书写字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秋雨的奇特, 秋景的美丽, 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设计:

一、续写小诗, 导入课题

1.同学们, 今天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要送你们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 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地从天而降。………冬天的雨像一群可爱的精灵, 是他们给大地送来了雪姑娘的礼物。2.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引出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一首小诗的方式导入新课原因有三个。第一, 本课的语言优美华丽, 在导入设计上也应与课文基调符合。而且这首诗也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给孩子入情入境做好了铺垫。第二, 可以使孩子了解不同的季节雨的特点。第三, 也是此导入最重要的作用, 诗中间缺失的秋天的雨可以使孩子们对秋雨充满了好奇, 也对学习本课充满了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凉爽2.指名读这个词。3.教学“爽”, 教师板演, 请学生书写。4.我们接着看大屏幕。 (出示) 扇子, 扇哪扇哪。指名读并说说读后的发现。 (扇是多音字) 5. (出示) 衣裳喇叭钥匙指名读。6.从这个同学的读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检查自学的程序, 主要目的是对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认读识记。新课标告诉我们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生字的教学, 但它又有别于低年级的一笔一画手把手的教学。因此在设计中我特别突出难点字的教学, 重点词语的朗读。既做到了不放松生字词教学,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7.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

同学们对秋雨的印象真好啊!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跟秋雨走得更近些吧。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说是一把钥匙呢? (3)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全文的总起,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秋雨的神奇和秋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为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做好铺垫。)

(二) 学习第二自段

1. 请男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二自然段。

篇9:《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文章内容的同时能够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美景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透过自然美景来折射出作者对于自然以及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情分析】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怎样用诗歌语言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并通过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章,对于文章中语言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因此,学生在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必须能够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认识课文所讲的内容,用心体会作者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和景象,能够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在过程和方法上,通过诵读法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秋天美丽的景色,利用想象法使学生能够自己在脑海中描绘出大自然秋天的情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并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探究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触。最后,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教师要通过这篇文章来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以及生活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的、有感情地进行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用心去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真正了解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计】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导入诗歌,利用比较直观的音乐和图片提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能够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秋天的意境中,并能够通过图片和音乐来刺激学生的五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欲望,并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诵读。教师必须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诗歌当中写景的特点,细心体会诗歌当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并以探究的方式来真正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自由发挥来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通过情景的创设来导入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祖国春、夏、冬这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再由这三个季节来引入秋天的美丽景色,并播放一些描写秋天景色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来将学生尽快引入到学习情境当中,使学生在脑海中对于文章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向学生表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本文的教学目的,对于所要掌握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三、教师有感情地进行范读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有感情地进行范读的过程中,可以在屏幕上出示相应图片并播放有关秋天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中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更好地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使学生能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了解作者

教师可提前在网上搜索作者资料,也鼓励学生在网上搜索和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很好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秋天》的作者王宜振出生于1946年,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在1975年,王宜振开始发表作品,主创儿童诗歌和儿童故事等。其40多篇作品被作为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其中《秋天》被选入江苏语文教材,另有三篇作品入选香港中小学语文正式教材。

五、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可以通过过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地出示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等生词,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六、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挑选三位学生并配合音乐来合作朗读课文。在朗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一定的点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养成品味诗歌语句的魅力以及情感的习惯。

七、合作探究

教師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讨论。首先,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其次,大家可以一起来研究这首诗为什么要描绘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来讨论文章中究竟刻画了多少幅图画。并且可以使每个小组都选择出最喜欢的一些语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八、拓展延伸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秋天为主题来制作幻灯片。制作完成之后必须发送到教师的邮箱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出一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再一次的领悟和体会。

篇10:于描写秋天的词语

云雀 黄叶 荻花 桂子 霜晨 采菊 蒹葭

桂香 金风 飘零 枯黄 飘落 白草 红叶

萧萧 残荷

形容秋天的两字词语造句

1. 皎皎月光,遍地轻霜。幽幽桂香,滋润心房。淡淡花飞,快乐流淌。殷殷情意,山高水长。绵绵祝福,喜庆芬芳。悠悠岁月,东奔西忙。漫漫人生,聚散无常。圆圆中秋,愿君吉祥,幸福相守,合家安康。

2. 秋日灿烂,大雁南成行;秋山尽染,菊黄丹桂香。秋实累累,果熟花芬芳;秋月朦胧,欢声笑语长。月圆饼亦香,酒浓情也长。佳节思故乡,天涯比邻强。花好月圆时,真情莫相忘。预祝中秋节幸福吉祥!

3. 三五良宵,花好月圆,秋水澄净,碧海青天。桂香飘月影,菊色映秋痕,祝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人月两圆,嫦娥舞翩跹,玉兔把福添:忙里偷个闲,好运伴身边,快乐到手边,幸福乐无边。

4. 中秋八月中,美景伴人行。愿皎月添你福,桂香增你喜,玉兔伴你乐,嫦娥共你舞。祝愿佳节快乐,花好月圆合家欢。

5. 一轮明月,撒下万缕思念;一袭桂香,醉人的幸福在身边;一柄红烛,映红团聚的笑脸;一封月饼,品尝生活的香甜;一道祝愿,数不尽的好明天。中秋快乐!

6. 幽幽桂香,沁润心房。殷殷情意,山高水长。绵绵祝福,喜庆芬芳。圆圆明月,好运绽放。幸福相守,中秋吉祥!

7. 八月金秋桂送香,十五明月情溢边。丹桂香郁是千里,明月寄情是惬意。一缕香入魂,乐在此中行,为你行,为我行,快乐随行。为你行,为我行,祝福行!

8. 一轮明月照思亲,一缕桂香醉人间,一封月饼尝香甜,一声问候真挚送,一道祝福伴幸福。祝你阖家欢乐人团圆,生活幸福又美满。中秋快乐!

9. 枫叶红,菊花艳,丹桂香,果满园,清风爽,云彩淡,雁南飞,天高远,星辰亮,月渐圆,中秋节,在前边,饮美酒,月饼甜。预祝你,笑开颜,福永远!

10. 风含情,水含笑,中秋佳节要来到;丹桂香,明月照,坐享团圆话今朝;嫦娥舞,玉兔跳,天上人间共良宵;云飘飘,问候到,祝心随月圆步步好。

11. 秋天,天高气爽,许多花儿开始凋谢,小草也渐渐枯黄。一朵朵菊花在秋风中舞蹈,秋风把一封封“信”邮寄四方。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田野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大豆粒粒饱满。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2. 那一片片枯黄的落叶似黄蝶,优雅地在空中飞舞着,最后掉入地上,不舍地随着瑟瑟的秋风飘舞到远方。

13. 外面是一片枯黄得发着亮的野草,野草给露珠浸泡湿了,我踩在染黄的露水上,一束斜阳照在旁边,在我身体以外的地面上。

14. 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15.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了,可当中却盛开着不少野花。亭亭玉立,阿拉多姿,一大群穿着花花绿绿衣裳的`少男少女,围在一起,欢乐的唱呀,跳呀。当中升起袅袅。

16. 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17. 秋天,一阵阵秋风吹来,许多树木的树叶都已经枯黄,纷纷飘落下来,一些鲜艳的花都已枯零。凋谢。然而,松树却仍然安然无恙地迎着秋风微笑。

18. 秋天,有一些竹叶枯黄了,但大部分还是碧绿的。这时,秋风就是一位好琴师,不断的弹出一段段美妙的音乐。

19. 在草地边有个凉亭,旁边的黄桷树开始落叶了,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从树上落下时像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落在草丛中,好像在为小草遮风挡雨。在黄桷树的旁边,有一棵小叶榕树,还是那么绿,仿佛一点都不怕冷。

篇11:于秋天的写景作文

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抬头仰望,只看见天高高的,云淡淡的,特别的清澈。一阵秋风轻轻吹过,使人感到特别凉爽。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边飞边叫,好象在说:“秋天到啦,秋天到啦,明年我们会飞回来的。”

一棵棵大树脱下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新装。树叶黄了,秋风吹过,一片片秋叶纷纷扬扬落下来,像蝴蝶起舞,像仙女散花,落在地上,从远处看,好象铺上了黄色的地毯,踩上去你会听到“沙沙沙”的声音。

果园里,水果成熟了,红红的苹果,橙色的橘子,紫红色的葡萄,黄澄澄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

田野里,稻子成熟了,轰隆隆的收割机,好象奏起一曲曲的凯歌。到处是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淋浴在金色的晚霞中,幸福的笑容堆满了整张脸。啊,好一幅丰收的景象。

秋风吹美了仙花,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最多了,有紫红色的,淡黄色的,白色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风里频频点头。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篇12:于秋天的歇后语

秋天的棉桃――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秋天的柿子――自来红

秋天剥黄麻――扯皮

秋天的高梁――红到顶了

关于春天的歇后语

春天的草芽――自发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留不住

春天的柳树枝――落地生根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无依

关于夏季的.歇后语

夏至插秧――迟了

夏夜走棋――星罗棋布

夏天放风筝――尽栽跟头

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夏天盖被子――武汉(捂汗)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穿冬衣的戴夏帽――不知春秋穿冬

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

三伏天穿棉袄――乱套

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有关冬天的歇后语

冬天不戴帽子――动(冻)脑筋

冬天吃梅子――寒酸

冬天吃葡萄――寒酸

冬天穿汗衫――冷暖自己知

冬天的大葱――皮干叶烂心不死

冬天的炉子――闲不着

冬天的蚂蚁――不露头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冬天的暖水瓶――外冷内热

冬天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冬天的青蛙――躲起来啦

冬天的扇子――没用处;尽受冷落

冬天的旋风――成不了气候

冬天的竹笋――出不了头

冬天贩冰棒――不懂买卖经;不识时务

冬天火炉夏天扇――个个喜爱

冬天进豆腐房――好大的气

冬天买扇子――备用

冬天卖醋――寒酸(.)

冬天卖凉粉――不识时务

冬天卖扇子――过时货

冬天泡桐树――光棍一条

篇13:于秋天的教学设计

一、研读教材,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属于人文学科, 在历史教材中处处蕴含人文元素, 世界悠久的历史, 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 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等, 都可以用来进行人文主义教育。而且其中很多显性素材, 是能够直接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 但有的隐性素材就需要作整合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元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纳入教学设计中, 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大有裨益。到了高三, 是以复习为主的学习阶段, 教师不能跟平时新课教学一样, 还只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寻踪觅迹, 然后编入教案、学案中, 而应当在再次研读教材后, 从概括、复习的高度, 撷取其中有价值的元素, 经整合后纳入复习教学设计中。

比如在第一轮总复习的时候, 笔者将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内容整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其教学目标除了要完成课标要求的掌握百家争鸣的概念及出现原因, 了解诸子百家中主要的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认识这一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影响, 还要借此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 笔者分别选择了主要思想家的两则言论, 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其中所反映的思想, 并进行相关的分析评价。比如老子的“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无为而治。) 怎样评价因此形成的治国思想? (在经济受到破坏的条件下, 无为而治能起到积极的恢复与发展作用, 但待经济恢复以后便会被取代。) 从孔子的 “厩 (马圈) 焚。 子退, 曰:‘伤人乎?’不问马”中看到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这种思想有何作用? (能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荀子的“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礼法并施, 王霸兼用, 王道为主。) 韩非子的“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中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 为什么他的思想会为统治阶级所采纳? (利于国家统一。) 通过这些分析后笔者借对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归纳, 让学生自己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是基于各家学派之间的取长补短, 从而形成了兼容并包的特点, 继而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观念、方法, 作有机的思考与整合, 提高自己对历史学习的认知, 进一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专题, 让学生深度理解人文内涵

高三历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总复习上, 教师一方面要协助学生归纳三年所学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指导学生透过史实、现象看到其内在本质或联系,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形成具有一定思路的表达。这样在对六本书进行第二轮的横向复习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阶段划分、专题研究等方式, 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有机联系起来, 再进而细分为古代著名改革、历代疆域变迁、历代经济政策等, 引导学生在其中进行深度的人文内涵探究, 捋清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性发展和理性追求的历史脉络。将知识分专题研究, 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 从另一个侧面、更高的角度进一步形成综合全面的理解, 从而比较深刻地领悟人文思想的内涵。比如进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复习时, 笔者跟学生一道首先作了脉络的梳理, 让学生清晰了解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后, 再引导学生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并剖析人文精神形成的缘由, 最后以练习进行巩固。其中有一道材料阅读题, 是借用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熊与隐士》, 要求学生结合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人说, 知识比道德重要, 没有知识的道德会带来危害;也有人说, 先有美德, 知识的获得才有依据;还有人说, 美德也是一种知识, 只不过不够完整。经过笔者的引导和提示, 学生继续思考补充, 得出了有充分理由支撑的结论。在课堂小结前笔者问学生:如果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 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那么刚才我们进行的讨论是不是人文关怀?学生一愣, 立刻有人说:是的。为什么?因为……笔者接着说:“因为各抒己见的创新, 是不是也属于肯定自己价值的一种表现?”“对!”“再继续延伸的话, 人文精神还可以有什么表现?”“反对暴力。”“自我追求。”……

三、树立榜样, 积极引导学生追求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做出重大社会贡献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发明成果等, 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人都是学生追求人文精神的榜样。在高三, 有效的榜样教育应当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区别于他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简单说教。

比如教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前, 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类型的人物, 可以是中国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 或者是古代思想家孔子、亚里士多德等, 课后再搜集关于他们的评价及其分析, 然后运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行判断, 将这些收获整理成为展示材料,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这一过程就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印象深刻, 并深入了解了同一领域伟人的不同伟大之处, 让学生感同身受。

其他以历史背景的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凸显于幕前的伟人之所以伟大的意义;结合伟人的简要生平尤其成就, 体会其高尚人格等等, 都是学生易于接纳的榜样示范方式。一言以蔽之, 不管以何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追求人文精神, 教师都要注意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为依据。

在拓展应用上,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学以致用, 或提示他们经过某些修改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加以学习;还可以将多种方式综合后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参考。总之, 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 教无定法, 但一定不能牵强。

参考文献

[1]王建岭.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 .

篇14:《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设计理念】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个性化教学,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充分注重预设下的互动生成。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设计特色】

1.充分预设,用教师的充分预设预约课堂上生成的精彩。

2.突出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秋天的美,鉴赏语言的美。

3.注重语言,加强语言训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4.依据课件,力求达到“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3.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流程】

一、 激趣、感知,话秋雨

1.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样的雨?还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学生背诵)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秋天,走近秋天的雨。(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小声或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跟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根据上下文或借助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

(3)当小老师,教同桌写一写你认为难写的字。

3.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1)正音,尤其注意:趁—赵 衔—街 喇—刺裳—常

(2)多种形式抽读词语。

菠萝、凉爽、衣裳、喇叭、橘子、松柏、频频点头、五彩缤纷、橙红色、扇哪扇哪、扇子、钥匙

(3)在环境中识字。出示短语“扇风小扇子扇火电风扇扇一扇扇走了”,学生自读,抽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预设:引导学生抓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回答。

二、 交流、品读,体秋意

1.抓“钥匙”,悟秋意。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每一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出示课件:你认为“ 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 的大门”。

预设:①出示时令词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同时,配上相应的图片背景,给学生以提示。②例句:(春雨春风小草柳树……)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信任尊重帮助 体谅……)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友谊的大门。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①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②说秋雨带着“清凉”,可又为什么说它还带着“温柔”呢?……

秋天的雨轻轻柔柔地来了,几场秋雨过后,天气凉了,树叶开始落了,果实快要成熟了,意味着秋天来了。所以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

第二问不好答,可以把问题细化:a.夏天的雨给你什么印象呢?(狂暴、猛烈)b.冬雨呢?(寒冷、刺骨)c.那么秋雨呢?理解秋雨“清凉”和“温柔”的特点。出示课件:“秋雨是 的”。(秋雨是凉凉的、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爽爽的、润润的……)d.秋雨不像夏雨那样又猛又热,也不像冬雨那样又刺又冷,而像一位柔美的小姑娘,当我们还在为那炎炎夏日忧愁、烦恼的时候,她已悄然地为我们送来了清凉,打开了通向秋天的、通往丰收的大门。多么善解人意的秋雨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内心对她的那份谢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

(1)出示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五彩缤纷”是什么样子的?带问读书,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朗读带有表示颜色词的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给了田野,橙红色给了果树。 “五彩缤纷”就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那些呢?

出示课件:“它把___色给了______、_____。”理解“五彩缤纷”所包含的颜色的丰富、色彩的绚丽、形状的多姿。

预设:学生没有具体的色彩感,课件出示相关的树、花、果的图片,最后集中出示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树、花、果,这就是“五彩缤纷”。

(3)品读。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生自读。

b.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理解“扇子”。

c.指导读;指名读。如果我把“扇哪扇哪”去掉,行吗?为什么?

预设:不行。去掉“扇哪扇哪”,就没有扇的动作,怎么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有了 “扇哪扇哪”就说明在不断地扇,很有动态感。黄黄的银杏叶多像一把小扇子呀,秋风婆婆轻轻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晃着,像在扇凉呢!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轻那么慢?

b.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c.齐读。(慢、轻、柔)

③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理解、想象“你挤我碰”“争”(有趣儿、顽皮、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

b. 带着丰收的喜悦齐读这句。

④“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体验:你就是一位美丽的菊花仙子,请摆好你喜欢的姿势随音乐起舞。

配乐讲述:秋风轻轻地吹,秋雨细细地下,一群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中翩翩起舞,有的正在微笑,有的含羞低头……千姿百态,漂亮极了。

b.配乐,学生美美地齐读。

过渡:秋天的雨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出示课件:秋景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3.抓“气味”,品秋香。

(1)出示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你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

预设:①水果类:苹果、梨子、葡萄、柿子、菠萝、橘子……②花类:海棠花、金银花、菊花、桂花……③生活类:烤红薯、炒板栗……

(2)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么多诱人的气味儿!难怪小朋友的脚都被那香味勾住了,舍不得离开呢!让我们把这份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吧!

(4)仿写。

出示例句: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露出深深的酒窝,笑啊笑啊,盛满了秋天的美酒。你们能仿照这个例子来说一说其他的水果吗?

预设:① “秋天的雨,它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摇啊摇啊,摇来了秋天的喜悦。”②“秋天的雨,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亮亮的葡萄像小朋友的眼睛,眨呀眨呀,眨来了秋天的丰收。”

4.抓“小喇叭”,听秋声。

(1)出示句子:“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同学们,我们也来帮帮秋雨的忙,做个“小喇叭”到处去广播吧。

(2)演读课文内容。

①(播放动画)学生对照画面,小声齐读第四自然段。

②我们来演演课文的内容,好吗?

③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动植物练读。

④师生互动,模拟情境。

预设:a.谁是小喜鹊?你造房子这么辛苦,累不累?b.小松鼠在哪儿呢?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c.谁是小青蛙呢?看看你忙得满头大汗的,休息一会儿再挖不行吗?d.松树、柏树你们在干什么?……

⑤是呀,听到小喇叭捎来的消息,动植物们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冬呢!多么快乐的景象呀!就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吧!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诱人的芳香,还听到了那充满关爱的声音。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感谢秋天的雨,赞美秋天的雨!(齐读最后一段)

三、 深化、拓展,抒秋情

1.出示课件:“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感情朗读。

2.出示课件:“秋天的雨,还带给 的是一首的歌。”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总结:古往今来,秋天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是一首诵不尽的诗。古人曾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等千古名句,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去描绘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3.小练笔。

(1)这篇散文诗,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丰收的秋天。如果以秋风为线索,或者以秋天的阳光为线索,又可以怎样写呢?

秋天的风,是一把钥匙……

(2)这个秋天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你也动笔写一写吧!

四、 板书设计

是钥匙

有颜料

秋天的雨 藏气味

吹喇叭

是一首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

上一篇:学种菜-叙事作文550字下一篇:题型常见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