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23

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

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王冠峰

教学目标

1、是否抓住重点,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概述本次习作情况

本次习作,大部分同学能针对作文要求,做到突出重点,从叶子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描写时,没有按一定顺序写,部分同学语句不够生动具体,衔接不自然。

二、评讲作文

1、出示邹一华的作文,指名同学读后思考:

(1)文章存在哪些不足?

(2)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章在介绍树叶时没有按顺序写,显得较凌乱。

(2)没有突出重点,三种树叶都是一样介绍。

(3)文章没有生动感,缺少对树叶的多方面描写。

(4)语句不够通顺,病句较多。

3、你认为怎样改更好呢?

4、小结,再次明确修改重点。

三、佳作欣赏

出示钱鹏程同学的作文,进行欣赏。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值得你修改?

四、学生修改习作,同桌互评。

五、全班交流,互评互议。

六、誊写作文。

《秋天的树叶》习作讲评

篇2: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

1、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2、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习作中要体现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教学难点:

习作要体现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部分树叶照片。

1、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请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其中的一片树叶。(提示: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说)

二、观察交流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秋游时搜集的各种树叶,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并用几句话说一说。

(1)自己练说。

(2)说给同桌听,互提补充意见。

(3)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同学们,关于这些树叶,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呢?比如它们的特性,有关的典故(传说或故事)等等。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大组汇报交流,互提补充意见。

三、剪剪拼拼

每片叶子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如果我们把这些叶子按照一定的构想组合在一起,那么它们展现给我们的又将是一幅怎样绚丽多姿的自然画卷呢?同学们,用你浪漫的情怀,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出一幅叶的世界。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一幅叶贴画,并给这幅画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创作的意图、过程以及名字的由来。

3、大组交流,师生互提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习写作

1、今天,我们就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同学们你准备按怎样的思路完成这篇习作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大组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2、学生练习写提纲。

3、交流、评议。

4、学生写习作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篇3:秋天的树叶

如果问你: 秋天最具 有代表性的事物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于齐齐同学的答案是——树叶。确实,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树叶真的算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啦!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秋叶的特点吧!

当第一片树叶悄然落下的时候,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不然怎么会有“一叶知秋”的古语呢!

秋姑娘吹落了树上已经枯黄的叶子。 呼,呼!秋风起了,枯黄的树叶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飞向了天空, 再如同一只只黄蝴蝶坠落到地面。又一阵秋风吹过,哗啦啦,哗啦啦!树叶们像成群结队的黄蝴蝶一样,飘然而落。我仿佛看到了树叶们在和树妈妈告别,好像在说: “再见了,树妈妈!明年春天我们还会回来的。”过了一会儿,风停了,树叶们这才安稳了些。落下来的树叶像给大地铺上了金黄金黄的席梦思,我不由得躺了上去, 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捡起一把树叶,轻轻闻了闻,它充满了大自然的清香。

我最爱银杏树叶了。它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不大不小,从远处看像一些小小的波纹,可美丽了。我对它百看不厌。

秋天的树叶都是黄的吗?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就是红色的。每到深秋,满山遍野的枫叶将层林尽染,漫山红透,火红火红的枫叶像一幅绚烂的水墨画,把秋天的天空都染红了。

篇4:“秋天的树叶”教学谈

一、读背名言,悟深意

统观教材五上《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安排了三句名言,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它们分别是: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要写好“秋天的树叶”这篇习作,就必须熟知秋天的树叶,必须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联系教材前后内容,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那就是通过名言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但这还不够,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这些名言了然于口,了然于心后,我便组织他们展开观察活动。

二、实地观察。练能力

活动课上,我带领学生漫步校园,实地转一转,以锻炼观察能力。他们通过观察,惊讶地发现:原来校园这么美!观察树叶,我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他们观察的方法,有的放矢,为写好习作做铺垫。

1调动多种器官观察。重点观察你喜欢的和熟悉的几种树叶,了解其形状、颜色、味道,不仅用眼看,还用耳听,用鼻子闻,也可以用手触摸,用脚踩踏,克服平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习惯。

2选择多种角度观察。如远看,近看,抬头仰望,低头俯视等,领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自然景物。反复观看,训练定向观察的注意力。

3对比观察,发现特点。有比较才会有鉴赏,可以选几种树叶横向比较,找出各种树叶的特点;也可以就某一种树叶。与它在别的季节做纵向比较,体会秋天树叶特有的风姿,在辨析中提高学生观察鉴别的能力。

4展开联想,加深体验。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联想,拓展思维的空间,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与情趣。

学生通过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体会到“秋风扫落叶”“一叶而知秋”的含义,亲眼目睹了秋天树叶的多姿多彩,摇曳飘飞,落叶缤纷,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怎能不生喜爱之情?这时,学生有很多感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想诉诸笔端,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三、分组交流,谈心得

亲近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眼中有物,心中有话,想一吐为快,从外面回来,学生兴致勃勃,意犹未尽,许多同学还捡了几种喜爱的树叶,放在桌上继续观察;有的还把树叶夹在书中当作书签,时不时地嗅一下其清香,其喜爱之情令人动容。于是,我把握契机,设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1你喜欢秋天的树叶吗?为什么喜欢?2你最喜欢哪几种树叶?请你写个发言提纲,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3从秋天的树叶你了解到什么?想到什么?

看到胚目,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发言,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小组讨论十分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果此时让他们写,相信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但我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又进行了下一步的操作:趁热打铁,发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四、厚积薄发,练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就要求他们广泛阅读,指导他们搜集词语、摘录佳句、写读书心得,召开读书报告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从读中汲取营养。

学生对秋天的树叶,光有真情实感还不够,还必须得过语言这一关。相关的语言积累、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多方面汲取营养,“厚积”才能“薄发”。于是,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去查阅“秋天的树叶”的相关文章和资料,阅读、理解、品味、采撷、背诵、借鉴,丰富写作语汇,厚实文化底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与感悟,学习与积累,交流与表达,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此时再进行写作,已是水到渠成。他们乐于写作,并写出了一篇篇较好的习作,初步培养了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

篇5:作文《秋天的树叶》教学设计

本次随笔选自《红草莓 蓝草莓》随笔化写作小学版四年级上册。目的是让学生到野外、山上、公园或植物园去观察一些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注意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色彩,还可将它们搜集起来,制成“树叶册”或“树叶书签”。在随笔化写作课上,先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然后围绕”秋天的树叶”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设计理念

习作指导以观察和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秋天,走近树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在交流观察发现、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树叶”,那些“我”独有的东西。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灵性,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树叶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表达观察的过程和景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自然有千万种树木,有的郁郁葱葱,有的纤细娟秀;有的高大挺拔,有的柔嫩雅致;有的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有的常年苍翠。你平时观察过树叶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秋天的树叶。(板书:秋天的树叶)

二、在发现中体验

1.教师引导: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一片秋叶呢?(随着学生的发言板书:颜色、形状、姿态??)

2.指导观察。

(1)观叶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如果是黄色的,是金黄、橘黄,还是绿中泛黄?即便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树叶,只要细心地去观察,也会发现它们有细微的变化。

(2)辨叶形。秋天的树叶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再瞧瞧它们叶柄的形状、叶脉的纹路是什么样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树叶形状不一,但都精致美丽。

(3)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伸出小手摸摸叶片,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特点。

(4)嗅叶味。观察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鼻子凑近叶片嗅一嗅,感受叶子透出的秋的味道。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有层次、循序渐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知秋叶,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教师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看、闻、摸,静静地想,细细地品,分享发现,分享体验,分享快乐。)

3.启发回忆。

(1)我们刚刚观察的是一片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满山树叶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既写单片的树叶,又写整体的树叶。)

(2)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中的树叶是怎样的姿态呢?(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在

枝头颤抖的树叶、在空中飘舞的树叶的姿态,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提示学生还可以写写雨中的秋叶。

4.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秋叶的不同特点,发现秋叶的细微差别,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一份惊喜,笔下的秋叶一定会栩栩如生。

三、在想象中张扬

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自己收集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树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播放录像)看了录像,同学们有新的感受吗?(学生交流由树叶产生的联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也可谈谈活动的收获。)

四、品读范作 ,领悟写法

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你心中秋天的树叶。 请拿出课本,看看小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生读范文)

篇6: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秋天树叶落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秋天这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的各种树叶,树干图一幅,树叶图片与幼儿人数相同,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小树叶》的音乐进入室内。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树叶)我们一起来捡几片树叶,互相来说说你捡的树叶像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说树叶。

孩子们,你们拿的树叶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大树上)这些树叶是从大树上落下来的,我捡了这些树叶来和你们一起玩,你们高兴吗?它们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了呢?(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秋风一吹,有些树的叶子就变黄落下来了。小朋友们也由背心穿上了厚厚的毛衣。

2、模仿树叶。

秋风吹来,树叶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蝴蝶、蜻蜓、降落伞)孩子们,让你们手中的树叶落下来吧!放飞手中的树叶,让孩子们看树叶飘落的样子,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幼儿看课件,学儿歌《秋风吹》。

4、做游戏:风和树叶

每个幼儿拿一片树叶,老师扮风,孩子扮树叶,老师做大风吹来的动作时,孩子随风做瓢来瓢去的动作;老师做小风吹来的动作时,孩子们做较小的动作。

5、粘贴树叶。

风停了,小树叶落到哪里了?(草地、房屋、地面上)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大树妈妈非常孤单,我们帮小树叶回到妈妈的怀抱吧!(幼儿粘贴大树)

6、看树叶粘贴图。

小朋友们把大树装饰得真好看,老师用树叶粘贴了一些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什么?(蝴蝶、青蛙、兔子)

三、结束部分:

带孩子到户外捡落叶。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的,不仅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重要是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孩子们才能跟着你的思路走。

篇7:秋天的树叶教学教案设计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树林寻找树木,观察最粗的树、最细的树、最高的树、最矮的树、叶子最多的树、叶子最大的树等。在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正在孩子们用工具量得起劲时,突然有个小朋友叫起来“快来看呀,树叶从树上飞下来了!”于是孩子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树叶上,“地上树叶真多呀!”“踩在树叶上软软的。”“树叶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地毯。”“树叶有的红,有的绿。”“咦,怎么有的树叶掉下来,有的怎么不掉?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异的树叶,有真的树叶,也有用色纸剪的树叶。

2.各种颜料让孩子们印树叶。

3.营造宽松、自由、有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我带领孩子们到公园里观察树木,捡拾各种树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1、豆豆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捡到了一片树叶,看,它变成什么了?

2、我拿起这片叶子让孩子们观看。

3、孩子们说:老师,你们想不想也使你们捡到的树叶变一变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准备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呢?幼儿根据树叶添画造型:

1、把自己捡到的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

2、用记号笔、蜡笔大胆构造、想象。

3、可选择一片或多片树叶自由组合创造。

4.给树叶画上手,脚,让它变成一片会跳舞的叶子

师生交流分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对幼儿的创造意识给予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体验和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响亮地介绍,语言能完整、流畅。

3、老师对幼儿的今天活动情况作适当评价。

4、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各种树木,知道了树木名称,形态,作用,并且对它的叶子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捡叶子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创造,使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

篇8:秋天的树叶

走进山林,只见那枫叶似乎在炫耀着自己是秋天的象征。叶片满透着红,热情奔放。轻轻地摘下一小片,放在掌心:哟!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锯齿样的毛刺,排列得十分整齐,仿佛有人精心设计过似的。淡淡的绒毛附在枫叶的表面,摸上去温润而有质感。叶子的形状呈龙爪形,近看是一个又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掌,远看是一团团耀眼燃烧着的火焰。凑近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看着山坡上映红山林的枫叶,我不禁想起了杜牧写下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噢,这醉人的枫叶!

再看那几棵银杏树的叶子,也异常耀眼。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主色为黄色:有金黄的、鲜黄的、橙黄的、淡黄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一阵风儿吹过,叶儿随风飘扬,像蝴蝶翩翩起舞, 像小鸟展翅飞翔。这时,来到银杏树下,就仿佛来到了一片洒满黄金的地毯上。

虽然是深秋,可树叶也有四季常青的——松树和柏树的叶子。 瞧,松树树干挺拔,威武苍劲。叶子尖尖的,绿绿的,像针,坚韧又锋利。柏树的叶子,大多是鱼鳞形的,一簇一簇的,互相紧紧依偎着,热情而富有生命力。

树叶不但好看,而且很有用处。她为果实提供营养,为人类提供氧气。随着果实的成熟,叶子完成了她的使命,缓缓落下,变成了泥土——“树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

我爱美丽的秋天,但我更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秋天的树叶!

(指导教师:喻桔红)

开篇点题, 总起全文。

抓住枫叶 详写。通过看叶色,辨叶形,摸叶片,闻叶味, 写出了枫叶的特点。

联想到树叶的精神,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素材小卡片】

1.带“秋”字的成语

2.关于秋天的诗句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下一篇:随笔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