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计划

2024-05-17

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计划(通用8篇)

篇1: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计划

[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它是由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景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的。图画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课文运用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描绘并丰富了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篇看图学文既能让人具体感受秋天的美丽,又能受到热爱劳动的熏陶。

[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秋天的色彩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体会秋天的色彩美。

[课前准备]

1.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片或CAI课件。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学习生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美丽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想去看看这美丽的图画吗?(想)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教师领读,纠正读音。

4.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联系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5.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6.完成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书空。

三、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请学生再读课文,用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美丽的《秋天的图画》。

二、指导看图。

1.出示教学挂图或放映幻灯片或CAI课件。

2.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画面,说说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它们是怎么样的?

(蓝天一大雁一山一村庄一稻田一池塘一高粱一梨树一苹果树)

3.谁能按上面的观察顺序把图上的景物和它们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4.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秋天的图画?

三、学习课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是怎样描绘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的?

(天空万里无云,大雁排成人字,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池塘鱼儿跃出水面嬉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2.通过读,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美丽的图画是勤劳的人们画出来的。)

4.小组各抒己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指名回答。

6.交流。

(勤劳的人们在田野辛勤的劳动,才会有秋天的丰收景象,所以说是勤劳的人民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背诵课文。

六、课外延伸。

秋天里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能把它变成美丽的图画吗?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篇2: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计划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后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而且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在教学时,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自读自悟。

在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通过游戏认读生字,然后我利用课件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跟秋天接触,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还通过学生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人们正忙着收获呢。”有的说

“好像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像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好像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接着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篇二:《秋天的图画》课后反思

第1课秋天的图画课后反思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1、内容:《秋天的图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的第1课,本课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色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使用汗水绘出来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难点。

2、说明:

《秋天的图画》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同步,学生更能体会秋的韵味和秋季的美。秋天来了、秋天来了这不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地来欣赏秋天的图画吗?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色火红色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

二、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2、说明:

学生只有在会认8个生字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流利的把课文读通顺,会写8个字,从而积累更多的生字和词,在学习课文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赞美春天,赞美勤劳的人们。

三、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1、学生在生活和识字1中已经对秋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能应用美妙的词语把它描述出来,我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疑惑,逐步设问,并逐步引导解决。

2、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经过了思考,通过动脑、用眼、动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后整理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1、复习识字1的词语,引入课题

出示识字1出现的双音节词语:爽快、凉爽、直爽、爽朗、壮丽、壮观、雄壮、壮美、健壮、华灯、华丽、中华、华美、淡绿、淡水、冷淡、浓淡、、、、、、问题1: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词语来吗?

生:、、、、、、出示图片要求用相应的四字词语抢答

例:层林尽染、金秋时节、、、、、、、问题2:

师:学了这么多与秋天与有关的词语,大家想不想用它们说话、写话呢?

生: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秋天的景象的课文,在学习中运用我们掌握的词汇来练习说话、赞美秋天。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识字1的知识让学生在了解原有秋天词语的意思后,联想到的秋天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出示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初读课文。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问题3:

师:仔细观察插图,说一说秋天的图画上画了些什么?秋天的图画是谁画的?我可以为秋天的图画添点什么?

生:、、、、、、问题4:

师:大家的表达能力真强,看看课文是怎样形容这美景的?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在字下加个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读课文,能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能知道自己在本课中认识的字有哪些,不认识的字又有哪些?

3、认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图

问题5:

师:你能拼读上面的字吗?并口头给它组词。

生:、、、、、、教师提醒注意:笼、浪、梁、然、勤的读音

进行玩摘苹果的游戏测识字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刚接触课文难免会有不会读或读不准的生字、生词,只有通过教师带领认识,纠正字音,再反复巩固,达到全部认识课文中的字,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句子做下铺垫。

4、学习课文新内容,朗读感悟

问题6:

师: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生:、、、、、、让学生自由读、分组读、达到要求后再全班齐读。

问题7:

师:再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生:、、、、、、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分小组读,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问题8: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生:、、、、、、挑战读,看看谁读得美。

和同桌一起练习背诵,抽查背诵。

对学生进行勤劳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读熟课文,在会读课文后,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进一步知道秋天的景象,并能赞美秋天,从而赞美勤劳的人们。

5、指导书写

问题9:

师:你能教大家认识这几个字吗?

生:、、、、、、师:你又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教师指导记忆笔顺和笔画易错的字,分别进行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能在互相学习中认识我会写的字,并能牢固的掌握住这几个生字。

6、小结:

问题10:

师:在这次课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生:、、、、、、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以后,在学生交流的学习心得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

7、配餐作业:

在学习了识字1和本课后,你一定对秋天有一些认识,请你把你心目中最美的秋天画出来,并为它配上相应的成语或写上赞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秋天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创作自己心目中美丽的秋景,使他们对秋天有更深刻的了解。

8、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画灯笼(梨子)

秋天的图画脸颊(苹果)美

出波浪(稻子)丽

火把(高粱)

篇三: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多篇

【摘要】:《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

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紧接着第四个要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小张举起了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地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

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多美的画面啊!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秋天的热闹。然后,在上美术课时,我带着学生到操场寻找秋天去。学生很高兴去寻找秋天的足迹,他们仔细观察,有的甚至把枯黄的落叶捡回来了。接着,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色,画一画秋天的景象。结果通过画面,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里许多好词的意思。(因为他们通过画画把这些好词给表现出来了。)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热情。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出那艳丽的秋天。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想:“哇!原来秋天真的这样美丽啊!”

语文课融入了美术,学生学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效果也更好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同盟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1课《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忽然觉得二年级的学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无论是在朗读方面还是在课文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也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评价时,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句,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学生是每天都在进步的,请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篇二: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一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一边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感情朗读,让图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接着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时,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排比句,通过反复诵读,准确理解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仿说句子,目的是潜移默化灌输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接着又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去赞美创造秋天美景的劳动人民,使孩 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但由于二年级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差,这个知识点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孩子们显然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规定的年段要求,因材施教,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015年9月5日篇三: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篇3:图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书本中插图、挂图的使用及作用

现行的英语课本中,有很多教学插图、挂图,它们并不只是为书本、版面的美观而增设,而是一种较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对语言的教学起到辅助、相得益彰的作用。现代英语教学,注重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应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学生最终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从而灵活应用语言。那么,如何使用图画并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呢?

l. 图画教学在听方面的使用及其作用

听是针对人的听觉,图画是针对人的视觉,两者怎么能揉合到一起呢?其实这并不矛盾。怎样才能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在课堂上,教师放一篇文章录音或读一篇文章,让学生仔细听懂文章的意思,然后把听到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简笔画),用图画来反映、复现文章的内容之后,看学生做的效果怎么样。图画能一目了然,直观地反映学生哪个地方听懂了,哪个地方没听懂。再者,使用图画比单纯让学生听讲能使课堂更生动、有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2.图画教学在说方面的使用及作用

“说”是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只要会做题目就行,“说”的能力被忽视了。其实学习了基本知识就要能够把它说出来。在课堂上,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可以通过图画教学进行。其一,教师可以挂一幅图,然后叫学生应用本课的基本句型或以前学过的基本句型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其二,可以让学生分组活动,看图后进行会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图画内容“说”出来;其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准备一幅挂图(此图其他同学不知内容),先描绘图画的基本特征,然后其他同学可以就细节方面向组长详细提问,组长依图画内容回答,之后,其他同学就自己所知晓的信息把图画出来,然后组长公布挂图。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组织及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知识,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这对开发学生智力是有益的。

3.图画教学在写方面的使用及作用

看图写作这可以较好地考察学生以下能力:①理解能力,即对整幅画有一个整体概念,能理解其表达的内容;②概括能力,也就是使用语言概括图画的内容;③想象力,图画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④应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一个人看懂了一幅图画只有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知晓,这就必须使用语言再现图画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挂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应用一定的句型、句式根据图画的内容叙述一个小故事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简笔画的使用及其作用

1.简笔画对概念的理解起辅助作用

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和理解,但如果辅之以简笔画,那么就能取到直观、形象的概括。如在英语教学中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较难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可辅之以简笔画。

2.简笔画在单词、词组教学中的使用及作用

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中最苦恼和头疼的问题是记忆单词,有许多人做过有益的尝试。简笔画不失为帮助记忆单词或短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这样更易于被接受、掌握。

篇4: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菊花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1.准确审题方法

2.迁移写作方法

3.精准拟定题目

篇5: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摘要】:《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

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紧接着第四个要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小张举起了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地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

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多美的画面啊!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秋天的热闹。然后,在上美术课时,我带着学生到操场寻找秋天去。学生很高兴去寻找秋天的足迹,他们仔细观察,有的甚至把枯黄的落叶捡回来了。接着,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色,画一画秋天的景象。结果通过画面,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里许多好词的意思。(因为他们通过画画把这些好词给表现出来了。)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热情。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出那艳丽的秋天。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想:“哇!原来秋天真的这样美丽啊!”

语文课融入了美术,学生学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效果也更好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

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同盟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1课《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忽然觉得二年级的学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无论是在朗读方面还是在课文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也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评价时,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句,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学生是每天都在进步的,请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篇二: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一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一边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感情朗读,让图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接着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时,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排比句,通过反复诵读,准确理解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仿说句子,目的是潜移默化灌输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接着又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去赞美创造秋天美景的劳动人民,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但由于二年级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差,这个知识点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孩子们显然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规定的年段要求,因材施教,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015年9月5日篇三: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篇6:《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我采用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同时又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这样即认了字,也把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篇7: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篇8:图画文学创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图画文学是幼儿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得幼儿喜爱。一本图画文学书能让不会识字的孩子根据美丽的画面读出故事的大意,吸引孩子阅读欣赏,这正是图画文学的魅力和作用。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1]

图画文学主要的艺术特性是其鲜明的儿童情趣。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创造世界,能够以情趣打动人心,引起儿童乃至成人读者的情感共鸣。欲使画面更具有童趣性,须充分利用视觉艺术绘画语言充分的表达想象力,围绕文学作品的文字内容对每一个形象、每个情节、每个环境等,从造型、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童趣,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一个个充满童趣与艺术美的妙趣横生的画面。

艺术的直观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性,在图画文学中,可利用多种的艺术元素展示儿童文学的文字,如水粉、水彩、油画、铅笔画、油画棒、剪贴、泥工、缝纫、综合媒材等,利用其各类的艺术表现手法特点加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使画面的各种形象更加鲜明、更具特色,增加其趣味性,用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图画书有严格的判定标准,他说:“把图画只是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和说明,或是为了加上图画让孩子看了高兴,这类的书,都不能称之为图画书。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画=有插画的书,文×画=图画书。”[2]加拿大的培利·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3]

这都说明,只有将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有机地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图画文学。使用绘画来表达、描绘事物,用绘画讲故事的特性,这正是图画文学的根本特性。

二、图画文学创编的教学尝试

正是因为图画文学的艺术特性使然,我们产生了将绘画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图画文学创编训练的设想,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和绘画的各自特性与功能,将绘画技能与儿童文学素养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进行图画创编。我们在创编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为:从选择题材,确定媒材、技法与艺术风格入手,由简入繁,由点入面,循序渐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由儿歌到儿童故事渐进,在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加强其绘画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其创编出完整的图画书。

首先,依据单一儿歌进行单幅创编,根据儿歌所蕴涵的童趣和想象力,将文字的内容视觉化、形象化。如儿歌《月亮小船》,没有确定的人物形象,学生创作时可依据其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不同性别和个性的主角人物形象,有男孩、女孩、小动物、机器人……在环境处理上,由于各自感受体验不同,夜空的创作表现多姿多彩。可见,即使一首简单的儿歌,只要把握好其意趣,在创编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力,运用恰当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就能创编出较好的图画故事作品来。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尝试了利用儿童故事进行连环插图创编,选取的儿童故事为《小猪奴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把握,在主角形象设计、环境形象设计中展现了各种不同的追求,每个学生都从文学中寻找到了不同的灵感,并依据个人对文学的理解设计出个性鲜明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创编的过程一般包括研读文学作品—作品构思—构图(安排场景)—草稿(不同的画面表现)—正稿(艺术的表现形式)—修改完善(调整画面整体特点)等步骤。这其中,对作品的研读极为重要,需要了解作品中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束过程,分析故事,分析画面特点,分析人物塑造与画面的主次,依据每幅画面所展示的内容情节的连续性,考虑使用何种艺术手法更能充分地表达故事的意趣。连环的画面随着翻页、故事的情节会依次逐渐展开,环环相扣,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的连接。通过研读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背景、故事发生的各个环节、故事的每个人物造型及故事的情节,并尝试进行分镜头构思,这些都是对儿童文学的再创造。这当中,场景的构图和人物位置的处理要体现文学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实在不易,如奴尼一路遇见的不同人物所发生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主要采取重复的手法来表述,在绘画艺术中,对不同的出场人物和所表现的人物特点场景却要进行个性化的呈现,以使每一幅画面有不同的构图和视觉效果,同时又能完美地诠释文学作品内容。

有了上述基础,可以再创作自编儿童图画书。这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学生创作出了一批有童趣、有意境、构图美、形式多样的儿童图画书。虽然还略显幼稚,在技法表达上还显生疏,但能尝试自创出一本完整的图画书,对他们而言,也可算作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总之,图画文学创编尝试,虽然还不能做到完美的“目治” (对图画) 、“美听” (对语言) ,但经过训练使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环境独立进行创编,这确是对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绘画技能的综合展示。

三、图画文学创编的思考

图画文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水平比西方要落后许多,鲜有大家、名作,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缺少有绘画功底的人,而在于有绘图功底者儿童文学素养不够,缺乏创造儿童文学的灵性与情怀,而具备儿童文学素养者又对绘画语言掌握不够。图画书作家几米说过:“我觉得图像当然要有基本的东西,但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脑袋要讲什么。我觉得最后面还是回到跟文字一样,就是大家喜不喜欢那个故事,或是创作者所呈现的观点。”很多人的画单纯从美术的角度看,比几米画得好,但是,他们却无法成为几米这样优秀的图画书作家,因为他们不能像几米那样,以图画讲述隽永的故事。[2]这正如图画书编辑和翻译家季颖先生所作的判断:“对于世界图画书的历史,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已经相当丰富的图画书经典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各国优秀图画书作家、画家及他们的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多样化的图画书创作技法,我们缺乏了解;对于图画书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关于图画书的理论书籍,可以说一本也没有;最重要的,对于图画书是用图画叙述故事、是文字与绘画有机的结合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运用。”[4]

图画文学这一儿童文学样式有其特殊性,它不是单纯的儿童文学样式,而是和绘画艺术结合的综合性文学形式,是文学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品。儿童文学情怀是创作图画书的基础,儿童文学讲述了故事的主题和形象,由绘画语言塑造出具体的可视形象。文字和绘画各自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共同的形象和共同的主题。文学是想象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当二者融合在一起时,文学的语言形式,互相给各自留有一定的遐想的空间,让绘画留下更多的补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文学和绘画的结合,必然使视觉艺术的绘画对读者产生更直接、更强烈、更迅速的审美效果。通过图画文学创编教学实践,我们还可发现,绘画技巧层面的东西,经过一定量的反复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得很快,而儿童文学素养则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速成。这正应了“文学需要熏陶”这一老话。因此,在今后的图画创编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加强绘画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灵性。

摘要:图画文学是幼儿文学的重要形式, 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掌握一定的图画文学创编技能对幼儿教师极有必要。然而, 图画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画者既需要拥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又需要具备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 两者融合, 才能创作出质量较好的图画文学作品。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图画文学创编训练时, 必须重视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图画文学,创编,儿童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10.

[2]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34-336.

[3][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484.

上一篇:驾驶人员培训考核试题下一篇:夏日的森林公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