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

2024-05-22

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精选6篇)

篇1: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美丽的树叶

美丽的树叶执教人:齐聪利

一、教学目标:知道树叶是一种可利用的材料。美丽的树叶学习用绘制方法制作美丽的树叶,知道美丽的树叶与环境对人类生存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树叶、图片、律动磁带、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美丽的树叶学生准备:白纸、手工纸、彩笔、树叶、剪刀、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毛线。

三、教学过程

:美丽的树叶

1、讲故事冬天来了,刮起了北风,呼——呼,天气越来越冷。渐渐的下起了雪。许多动物都躲进了洞窟,有的动物开始了冬眠,原始人也感到冷,他们躲进洞窟里,可是还是觉得冷。怎么办呢?有的原始人想出了好主意:他把地上的树叶拣起来,用树皮制成绳子,把树叶穿起来,披在身上。有的原始人把树叶堆成堆,睡在上面,几个人挤在一起,就感到暖和多了。我们已经知道,原始人吃的果子是从大树上摘下的,冬天保温用的树叶是从大树上落下的。树是原始人的好朋友。师:你知道树还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生1:遮风挡雨。生2:阻挡风沙、洪水。生3:绿化环境。生4:遮太阳、乘凉。生5:进行光合作用,给人们带来新鲜空气。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是的,书不但保护了人类,而且维护了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2、观看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树叶,出示树叶。请你们说一说这些树叶的形状象什么?生1:像小山。生2:像王冠。生3:像云。生4:像眼睛。……每片树叶上还有叶脉,他们的走向不太一样。你们知道什么颜色的树叶?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褐色。欣赏树叶图片,欣赏小朋友的画。(出示)。欣赏老师制作的树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的。

3、制作利用你身边的材料,如何制作树叶?小组讨论小组制作树叶,并把制好的树叶挂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大树。

4、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去画,认真去画。

5、律动播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

篇2: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教学重点:

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兴趣点:

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观察点:

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教具准备:

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

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

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

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

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

2、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三、求异创新,创作作品。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

1、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2、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

四、学生作业。

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

1、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

2、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

篇3: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

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术之人。”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适当地运用它们, 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 从而提高人们欣赏的能力, 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 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形成的。因此自课改以来,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就摆到了重要的地位, 就是说初中美术教育重点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 欣赏美, 鉴别美等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中美术一至六册的欣赏课约占总课数的20%, 欣赏的作品约有四百多件, 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设计等, 由此可见, 欣赏课已成为初中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 严谨的, 但也有些枯燥。因此说欣赏课难上, 我相信许多老师都会有同感。在美术欣赏课中, 分析美术作品, 特别是绘画作品, 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事重要途径, 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 一讲构图就必谈“三角形、圆形”, 一讲色彩就必分析“暖色调、冷色调”, 甚至对着光溜溜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薄、肌理丰富”, 这种“专业课”往往造成教师往往一讲到底, 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因此,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 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 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改经验, 我觉得故事教学是上好欣赏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三、故事教学法的含义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 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求知欲强, 颇具好奇心,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就有很多举世闻名的作品, 他们的背后大都都有着丰富的故事, 特别是早期的作品, 西方的《圣经》, 中国的佛教艺术, 历史性的作品等等, 背后都蕴藏着或者神奇、或者美丽的故事, 利用好这些故事, 就会让欣赏课焕发异样的光彩。

四、初中美术欣赏课故事教学法的运用

1. 精心选择故事, 培养学生良好情绪。

在每节欣赏课课之前, 我都准备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的内容都与作品相联, 健康积极, 比如在上《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这一课时, 选择古时人们烧陶, 纺织的小故事, 既能让学生们了解古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又感受到古人的勤劳聪明为人类创造了财富。我发现, 一旦开始讲故事, 学生就特别认真, 身子歪的、头低的、眼睛无神的, 无一例外都会马上直起身子, 抬起头, 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他们听懂了, 理解了, 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良好的情绪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因素。

2. 精彩讲述故事, 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有了好的故事, 教师还要讲究讲述的技巧。一个好的故事, 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述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故事是为欣赏作品服务的, 那么如何讲述故事才能激起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呢?就拿《外国雕塑赏析》中的作品《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来说, 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旧石器时代, 有这样一个部落, 他们生活在密林里, 靠打猎为生, 有的时候运气好, 可以打上好几头野兽, 可是有的时候运气不好, 不仅没有打到食物, 有的人还会丧生于猛兽的利嘴下, 好几天吃不到食物, 有人又饿死了, 这样他们的部落人就越来越少了, 于是他们做了这样一个雕塑。如果换种讲法:古时候的人们吃不饱, 还要受到野兽的威胁, 所以他们塑造这样的雕塑表达他们的意愿。虽然意思一样, 但效果却截然不同, 前者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欣赏作品时能理解得更加透彻。

3. 精辟理解故事, 渗透多学科知识。

由于美术学科含有显著人文性, 美育中的品德和道德教育便不可或缺。在教学中, 学生的情操会得到熏陶, 知识会丰富起来, 智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开发和利用。此外,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与各方面的能力也均得到了培养、锻炼与升华。《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 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平淡地描述画面显然不能解决欣赏目的的, 其背后精彩的故事无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从而扩大了学生在历史、科学、中外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面, 从而达到学科整合, 渗透文化意识教育的目的。

4. 精诚编写故事,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故事教学法不仅仅只是老师讲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 甚至演故事。这不仅使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培养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篇4:美丽的树叶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银杏叶,瞧!满树都是金黄色的,一片片小巧的叶子像一把把金色的扇子,又像是美人鱼的尾巴。

我又向前走了几步,看到了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广玉兰树的叶子正面又光又滑,好像涂了层蜡一样。有趣的是反面,竟然是红色的,像生了锈一样,摸上去毛茸茸的。我用手轻轻捏了一下叶子,它竟然裂开了,释放出一股淡淡的芳香。

“沙沙沙……”是什么树叶在唱歌?我抬头一看,哦,原来是香樟树啊。同一棵香樟树,叶子颜色各异,有的仍然是碧绿碧绿的。有的中间是绿色的,边缘上却是黄色的,如同小姑娘绿色的裙子镶上了黄色的花边。还有少数的叶子居然是红色的,落在地上的则是枯黄色的了,叶子上面还有斑斑点点,它们静静地躺在大地上,在回报大地妈妈的养育之恩呢!

那一团火红色的树叶又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株枫树。满树的枫叶像一只只小手欢迎我的到来,它们热情地鼓掌,把手都拍红了。虽然还没有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程度,但叶子从叶柄到叶尖已经染上了点点红妆。

还有那绣花针般的松针叶,巴掌那么大的梧桐叶,大蒲扇似的棕榈叶……它们各有特色,我都目不暇接了。

秋天的树叶五彩缤纷,秋天的树叶令人流连忘返。谢谢你,秋天!给我带来这么多美丽的明信片——秋叶!

篇5:美丽的树叶美术教案

一、本次活动的优点:

(一)根据本班现状开展活动。

基于对我们班幼儿的现状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将本学期的抽象画课题与线描画(刮画)结合。本班幼儿对抽象画和线描画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加上中班幼儿开始能够进行有规律的线描创作,所以我开展了本次活动。

(二)课前准备充分。

收集了抽象画和线描画的资料。让幼儿较深入地了解两种绘画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我也感受到抽象画、线描画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孩子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都能提高。我们班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的悬殊很大,能力强的孩子能很流畅的画出各种图案,能力弱的孩子连握笔的姿势也不对,为了让每位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本次活动能够让幼儿大胆地作画。

(三)加入剪纸的技法。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孩子们在对称剪法的掌握上有些幼儿掌握的较好,有些幼儿在对折后不是画到靠近中心线的地方,而是画在中心线的外面。这样为后面的剪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有了前二个活动的经验,从而考虑到孩子会出现这个情况。(完整的树叶变成了两片)在活动前我也进行了推敲琢磨,后来想到了利用儿歌的学习帮助幼儿掌握对称剪法,这样一来孩子们通过边念边剪的,可以帮助大部分幼儿可以更好的掌握,但在画面的布局中也应该给孩子孩子更多的引导。不然会出现大树画得太小,叶子太大了没有贴几片就满了。还引导幼儿添画出树叶的叶脉,还有些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剪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草,使作品的整体效果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活动不足:

1.部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高。

我也发现有些孩子想象力很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动手操作能力却十分的差。有部分幼儿拿剪刀的方法是对了,可是比较不能按轮廓线剪下。幼儿幼儿树叶是剪好了,可是没有按规律排序装饰树叶。

2.幼儿刮画技巧较单一。

大部分幼儿都只能够使用同一刮画技法,比如在装饰的过程中全部用粗的线条或者全部用细的线条,没办法粗细搭配。在线条的选择上也是,要么都是单一的直线,要么都是单一的曲线。根据幼儿的这些不足,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或者区域活动中,将继续加强幼儿多种技巧的练习。

活动一:主题《美丽的树叶》(艺术、刮画)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对称的方法绘画出不同树叶的叶脉。

2.能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花纹有序的组合、装饰树叶。3.在创作中体验刮画带来的美感。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丰富关于树叶形状和叶脉的有关经验。

2.刮画纸、刮画笔、轻音乐、范图等。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发现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二、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一)今天吴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树叶,请你们看看这些树叶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画出来的?

(二)这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叶子里藏着哪些线条和图案?线条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和幼儿讨论作画步骤和方法。

(一)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进行绘画;先用刮画笔扁的一端画出树叶的轮廓,画出对称的叶脉线条;再用尖的一端在分割好的块中画上不同的线条、形状或图案,如锯齿线、波浪线、弧线、圆形、水滴形、花朵、小草、螺旋线等。

(二)可在线条的基础上加花纹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一)指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握笔,刮的线条要尽量流畅。

(二)用对称的线条先画出叶脉,不要分割的太小,每个块中用一种图案或线条进行装饰绘画。

(三)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变化的花纹来绘画,装饰得饱满一些。

五、作品分享、交流。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进行装饰。

篇6:美丽的树叶

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说对比,通过“鹿”的线描画让学生找出对比。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鱼纹的表现形式,以及圆形纹样的构成方式。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画一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鱼纹样。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与老师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评。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通过各种线描画,激发了学生对鱼纹的“美”的表现形式的浓烈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让学生幼儿欣赏,并自己分析思考,使幼儿获取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在赏评这堂课时的几点建议:

一、在师生互动中,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不要急于插话,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要循循诱导。

二、揭示课题时,做详细解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线描画。

三、在结束部分,评出了优秀的作品,可以设立奖项进行表彰鼓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则课更加完美。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线描画》这一课里,教具收集大量图片。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播放了一段Flash音乐欣赏,在学生自主表现的时我准备了典雅和温柔的歌,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

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上一篇:冬季学生交通安全倡议书下一篇:河西小学素质教育督导工作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