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2024-04-29

咳嗽中医怎么治疗(精选6篇)

篇1: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1、麻黄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紫苏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红糖5克。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烂如泥,与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3、葱白5茎,淡豆豉5克,陈皮3克,红糖适量。用法: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每日分2~3次服用。用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前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剂。

4、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陈皮)3克,冰糖30克。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入冰糖,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连服3~4天。

5、萝卜汁一酒盅,饴糖9克,生姜汁3滴。用法:混匀,炖温服。

6、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饮完。

7、黄瓜根10克,白萝卜子3克,荆芥穗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篇2: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1、风寒束肺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声重,胸闷,气喘,咯痰稀白,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合金沸草散。

2、风痰恋肺证

症状:咳嗽,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头痛,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化痰、宣肺止咳。

主方:止嗽散。

3、风热犯肺证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咳嗽不爽,气喘,痰黄,口渴,咽痛喉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

4、痰热壅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而黄稠,咯吐不爽,或痰气腥臭,或吐脓血痰,胸闷胸胀,面赤,发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丸。

5、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咯、质粘稠、色白或灰,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主方:苍白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6、燥邪犯肺证

症状:干咳,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少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干而少津,脉浮涩。

治法:润燥止咳。

主方:桑杏汤。

7、寒饮停肺证

症状:咳嗽,胸闷,气喘,或有哮鸣音,痰稀白或为涎沫,恶寒,头身痛,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弦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方:小青龙汤。

8、肺阴虚证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而粘难咯,或痰中挟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

9、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日久,咳声低微,少气喘息,痰多稀薄,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语音低微,纳差,恶风自汗,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益肺止咳。

篇3:中医中药对四季咳嗽的治疗

1 春季多感风温而咳嗽的治疗

1.1 治病机制

风温咳嗽的病因多是由于温热之邪合风邪侵袭人体。风为阳邪, 风性主动、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温也是阳邪, 其可灼热伤津[2]。阴平平衡则不发病, 风温之邪相合则阳盛而阴伤。伤肺阴则生咳嗽。

1.2 诊断

风温咳嗽多有传染性, 起病较急。临床主症有身热、恶风、喉中不适。舌脉表现为舌红、苔黄、脉浮数。并伴有头痛、发汗、渴欲饮水。

1.3 辨证论治

《温病条辨》提出“凡风温者, 始于上焦, 在手太阴。”在治疗当中, 知道是肺受累及, 但对于风邪和温邪的轻重比例还要仔细斟酌, 若风邪重则祛风的同时兼辛凉治温, 反之亦然。并且要对风温的传遍规律很熟悉[3]。《黄帝内经》提出“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所以风温咳嗽当以辛凉解表法。根据治则选取方药即可。

春季是气温回升, 此时患者多感温邪而发病。根据五行规律, 时令为木, 所属为肝脏, 所以临床可以见到咳嗽合并两胁肋疼痛的患者, 主要因为肝木之气生发太过, 肝木制约肺金 (肝火犯肺) , 则生咳嗽, 治疗在银翘散加减的基础上还可以佐以疏肝理气之药。

2 夏季易患风热咳嗽的治疗

2.1 治病机制

夏季热邪易侵袭人体, 本病多因外邪袭肺, 肺失清肃, 肺气不宣, 上逆而咳。风热咳嗽如若不及时治疗, 常见变证即兼其他邪气而病。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2.2 诊断

临床表现为咳嗽, 或伴有发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并有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口渴、尿少便干等。西医检查中血常规、胸部透视等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以及肺部纹理增粗增多或炎性改变[4]。

2.3 辨证论治

《素问》有云:“风淫于内, ,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取味苦性凉的中药, 上焦风热得以疏散, 同时药走肺络以达到清肺热来止咳嗽。治当以疏风解热, , 宣肺止咳。辨证如果是邪气盛而正气未衰, 那么不应该太早使用滋腻、镇咳、收涩之类的药物。如若过早使用容易闭门留寇[5]。从而使疾病传变。

夏季气候炎热, 此时时令主火, 在脏属心, 可有咳嗽剧烈伴有胸痛者, 治疗过程中可以加宽胸理气、清心降火的药物 (如:桅子) 。发生在这个季节的咳嗽多剧烈, 同时热像明显。治疗以桑菊饮加止嗽散加减。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辨证论治。如若痰液浓稠, 色黄者, 加黄芩、瓜蒌等苦寒之药。风热夹暑者, 在远方的基础上配上六一散加减。对于热伤肺金的可以加天花粉等。

3 秋季风燥多属肺阴虚而咳嗽

风燥咳嗽:根据五行学说燥为秋之主气, 对应的脏腑为肺。燥咳依据时令分为凉燥和热燥。“凉者, 寒之浅也”, 多因风寒之邪与燥邪相合, 多发于秋季。症状与风寒咳嗽很像, 但是特征症状是干咳或咳而少痰, 唇干咽燥, 舌干, 脉浮。治疗当以温润止咳为主, 辛温疏表为辅。临床多用杏苏散加减化裁[6]。对于温燥, 多发生在秋末冬初, 由于此时天气虽然寒冷, 空气干燥, 肺喜润勿燥, 肺司呼吸而失其清润而引发咳嗽。症状多见咳嗽痰粘而少, 声音嘶哑, 咽喉痒而不适, 面赤, 喜冷饮, 小便黄、大便干燥, 唇干, 舌红, 苔黄燥。临床治当清凉甘润之剂, 宣肺润燥。多用桑杏汤加减。

秋季气候干燥, 此时时令主秋, 在脏属于肺。肺喜润勿燥, 所以治疗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慎用大剂量的解表药, 以免医用损耗津液和阳气。因时令所属, 此时人体是肺阴最虚的时候, 治疗以桑杏汤加止嗽散加减为主方。如果痰中带血者可以加白茅根等, 如果津伤太重要适量加沙参、麦冬等滋阴药物。热重的还有加石膏等生津之药[7]。

4 冬季风寒袭肺而咳嗽

风寒咳嗽在刚起病的时候, 由于风寒肃肺、肺卫失宣。, 患者症状为头身酸痛、无汗、恶寒发热、咳嗽。且伴有痰液清晰, 色白。舌象, 脉象表现为舌淡苔白, 脉浮紧。治当解表散寒, 宣肺肃降。肺气恢复则咳嗽自愈。

风寒咳嗽的表邪解除以后, 此时表症缓解或消失, 此时症状以咳嗽为主, 且痰多色白或咳吐不利, 咽痒不适等。舌脉表现为:舌淡色青, 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有医家认为此时肺之寒气未完全去除, 虽然表邪症状不重, 但是应当在治疗咳痰时着重清除肺寒痰湿。虽有咳嗽反复发作, 但是不应过早敛肺止咳, 或者用壅补之方。否则容易引起肺气不宣、气道不畅、痰湿不去、咳嗽反复发作。此时以宣肺祛痰为主要治则。采取祛痰方药和宣肺方药加减配伍。

冬季气候寒冷, 咳嗽最易发作。此时时令主冬, 在脏为肾, 而肾主纳气、主水, 所以临床也能见到一些患者, 咳嗽气逆, 咳嗽的同时伴有腰背疼痛。出现这种情况时要用乌药、附子、桑寄生等以滋补肾气, 温阳散寒。使得气机通畅, 则咳止。

在临床治疗咳嗽中, 要考虑到因为时令的变迁, 从而可以引起外感邪气和内因邪气对脏腑的不同影响。从而要根据不同脏腑和时令改变用药的配伍和剂量。在用药方面, 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注意咳嗽的个性特点。肺为华盖, 脏位最高, 古代医家有“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论述。所以在治疗咳嗽选用药物的时候, 若选用药性相近的药物则用花叶类而不用根茎类、选用辛寒类而不选用苦寒之品。中医中药对于四季咳嗽的治疗有其独特和成熟的治疗方案和方药, 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对四季咳嗽的治疗。方法 本文根据四季不同的病因病机, 选取不同的中医中药对于咳嗽进行治疗的方法。结果 在临床治疗咳嗽中, 要考虑到因为时令的变迁, 从而可以引起外感邪气和内因邪气对脏腑的不同影响, 从而要根据不同脏腑和时令改变用药的配伍和剂量。结论 咳嗽尽管是症状较轻和预后较好的小病, 但是自古就有“良医难治咳嗽”之论。现代医学中由感冒、咽喉疾病、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引起的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 无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四季皆可患病, 西医在治疗方面存在反复发作的局限性, 而对这类咳嗽的治疗中医中药很有优势。

关键词:中医中药,四季咳嗽,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晓丹, 陈西平, 邓中甲.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浅议[J].山东中医杂志, 2010, 29 (10) :725.

[2]李娌.听咳嗽辨疾病[J].百姓生活, 2009 (2) :55.

[3]李建明.治疗咳嗽15法[J].药物与人, 2008 (7) :38.

[4]林琳, 寇辉.中医药治疗外感咳嗽的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14 (12) :55.

[5]董超英.外感咳嗽中医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1) :150.

[6]孟凡吉.李延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中医研究, 2008, 21 (5) :42-43.

篇4:关于咳嗽的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5-02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以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1 风寒袭肺证

1.1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寒之邪袭肺,肺失宣肃。邪在卫表,当疏散之,风寒之邪,当治之以辛温散寒,宣理肺气;风寒袭肺之病机为本,咳嗽之症状为标,故合止咳之品标本兼顾;肺为贮痰之器,肺脏受病,每多兼痰作祟,当此时尚应配伍化痰之品。 常用药物为麻黄、杏仁、紫菀、百部等。

1.2 选方用药:本证可选择三拗汤或止嗽散治疗。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风寒闭肺;后方重在疏风润肺,用于外感咳嗽迁延,表邪未净者。

1.3 根据兼症加减:如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则加燥湿化痰的法半夏、苍术、川朴、茯苓等。

2 风热犯肺证

2.1 治法: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以祛邪为原则;风热之邪,当辛凉解表,并清肃肺气,合化痰止咳法。

2.2 选方用药:本证可选辛凉轻剂桑菊饮治疗。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常用药物为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2.3 根据兼症加减:咳重加清宣肺气,化痰止咳的前胡、天竺黄、牛蒡子、大贝母、枇杷叶等;热盛加清肺泄热的山栀、黄芩、知母等;咽痛,声嘎,加清热利咽的射干、挂金灯、赤芍、土牛膝等;夹暑加清解暑邪的六一散、荷叶等。

3 风燥伤肺证

3.1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风燥伤肺,肺失宣肃,风邪在表,燥属阳邪,当以辛凉之品疏表清肺;燥胜则干,痰稠难咯,宜合清熱生津之品润燥化痰。

3.2 选方用药:本证可选清宣凉润的桑杏汤治疗。本方主治外感风热燥邪伤津,干咳痰少而黏,口渴,身热,头痛。常用药物为桑叶、杏仁、象贝母、南沙参等。

3.3 根据兼症加减:津伤较盛,配养阴生津的麦冬、玉竹等;热重加清肺泄热的石膏、知母等;痰中夹血,配凉血止血的白茅根等。

4 痰湿蕴肺证

4.1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本证为痰浊内生,影响脾之健运,证属实,或兼本虚(脾虚),宜祛邪为主,辅以健运脾气之法。以燥湿化痰“泻其有余”而祛其实,或兼健脾益气法扶其正。

4.2 选方用药:本证可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二陈平胃汤、降气化痰的三子养亲汤加减。前者用于咳而痰多,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后者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常用药物为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等。

4.3 根据兼症加减:若咳逆,痰多,胸闷,气急,加降气化痰的白前;寒痰重,痰黏自如沫,怕冷,加温肺化痰的干姜、细辛;久病脾虚,神倦乏力,加益气补脾的党参、白术。

5热郁肺证

5.1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素体热盛,痰浊化热,内郁于肺。以清化痰热为法,并清肃止咳,标本兼顾。

5.2 选方用药:本证可选清热化痰的清金化痰汤治疗。本方主治咳嗽气急,痰黄稠厚,胸满,或有身热者。常用药物为清泄肺热的桑白皮、黄芩、栀子,止咳化痰的贝母、瓜蒌仁、桔梗、甘草、橘红、茯苓,养阴化痰的麦冬、知母。

5.3 根据兼症加减:若痰黄如脓或腥臭,加清肺化痰的鱼腥草、金荞麦根(即开金锁)、薏苡仁、冬瓜仁等;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泻肺逐痰的葶苈子、风化硝。

6 肝火犯肺证

6.1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肝火犯肺,肺失清肃。当以调理脏腑间功能为治则。

6.2 选方用药:本证可用顺气降火、泻肺化痰的泻白散合黛蛤散治疗,主治咳逆气促,烦热,口干苦,胸膈不利等症。常用药物为清热泻火的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化痰顺气的桔梗、青陈皮,和中健脾的甘草、粳米,清肝化痰的黛蛤散。诸药合用,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

6.3 根据兼症加减:若肝火偏旺,加清肝泻火的山栀、丹皮;兼胸闷气逆,加理气降气的枳壳、旋覆花;兼有胸痛,可配理气和络的郁金、丝瓜络;若痰黏难咯,可配清肺化痰的海浮石、知母、贝母。

7 肺阴亏耗证

7.1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风燥、风热咳嗽,久而耗伤肺津,因实致虚,病性属本虚为主,宜以滋养肺阴之品“补其不足”而治其本虚,兼化痰止咳而祛其标实。

7.2 选方用药:本证可用沙参麦冬汤治疗。本方甘寒养阴,润燥生津,多用治肺燥阴伤的干咳少痰、口渴、咽干内热等症。常用药物为滋养肺阴、生津润燥的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和养胃气的扁豆、甘草,清泄肺热的桑叶。

7.3 根据兼症加减:若咳剧,加润肺化痰止咳的川贝母、甜杏仁、蒸百部;咳而气促,配收敛肺气的五味子、诃子;见有潮热时,可酌加清虚热的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有盗汗,加敛汗的瘪桃干、乌梅、浮小麦;咯吐黄黏痰,加化痰清热的蛤粉、知母、黄芩;痰中带血,配凉血止血的丹皮、栀子、藕节等。

8 肺气虚寒证

8.1 治法:补气温肺,止咳化痰。

久咳肺气耗伤,肺中虚冷,证属本虚标实,当补气温肺以“补其不足”而扶正治本,化痰止咳以“泻其有余”而祛邪治标。

8.2 选方用药:本证可用温养肺气的温肺汤治疗。本方常用治肺脏虚寒,久咳息喘,胸中冷痛,痰多白沫。常用药物为人参、肉桂、干姜、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甘草等。

篇5:小儿咳嗽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一、风热咳嗽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桔红6g,木蝴蝶6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适合于5岁用量)。

二、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苏桔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桔红6g。水煎,服法同前。

三、阴虚燥咳

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水煎,服法同前。

四、肺寒咳嗽

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水煎,服法同前。

篇6:劳伤咳嗽怎么治疗

茶叶5克、银耳、冰糖各20克。

用法:

茶叶冲泡取汁,银耳随冰糖放瓦罐内炖熟。倒入茶汁,拌匀食用。

主治: 阴虚咳嗽。

【 原 料 】: 银耳10克,鸡蛋1个,冰糖60克,猪油适量。

【 做 法 】: 水发银耳摘去蒂头,拣去杂质,漂洗洁净,加水适量,急火煮沸改用文火煮熟,至银耳酥烂,加入冰糖,搅拌至溶化。鸡蛋取蛋清加少许水搅匀后入锅中,再以文火令沸,出锅前加入熟猪油少许即成。

【 用 法 】: 早晨或睡前服食。

【 作 用 】: 润肺补气,滋阴补肾。适宜于AIDS(爱滋病)肺虚咳嗽,午后潮热,盗汗烦躁,心悸失眠,久泄便溏者服用。

【 评 注 】: 银耳所含多糖类物质对AIDS患者可提高其免疫功能;蛋清、冰糖、猪油相佐调节口味。本药膳看上去冰清玉洁,色味诱人,食之甘甜滑软,入口即化,是一道传统的保健药膳。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治肺虚咳嗽、咯血:猪胰1条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腹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7天。

2、猪肺粥:猪肺一具,洗净切片,用麻油炒熟后放入锅内,加入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治肺虚咳嗽。

3、麦芽糖500克,红枣70枚左右,同煮汤,煮至红枣熟烂后食用。有滋阴润肺,健脾补虚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面色苍白,血虚头晕等症。

上一篇:六一节获奖感言下一篇:驾驶员科目二学习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