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2024-04-18

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共7篇)

篇1: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金水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专项资金奖补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郑州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专项资金奖补暂行办法》(郑财办〔2017〕4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6〕119号)精神,区财政设立金水区农贸市场建设、提升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奖补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为规范和加强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是指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蛋、肉类及其制品、粮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调味品、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第三条 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农贸市场的建设、回购、提升改造和规范化管理等项目。

第二章

申请条件和程序

第四条 申请提升改造的农贸市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郑州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

(二)具备基本的交易场地和设施条件,场地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在承担当地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交易功能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市场功能及配套基本完善。

(三)日常管理基本规范,有专职的运营管理团队。

(四)具有创新思维和理念,主动引入电商平台,积极融入智慧市场。

第五条 申请设立和新建农贸市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郑州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

(二)严格按照《郑州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和管理。

(三)场地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有专职的运营管理团队。

第六条 申请奖补的农贸市场必须符合郑州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和《郑州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交完整材料,按照程序申报。

申请材料和设计方案经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后,报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复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 申请农贸市场建设和提升改造奖补资金须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项目申报书;

(三)场地使用证明,使用期限不低于5年;

(四)经批复的新建或改造方案及效果图;

(五)工程投资预算和资金筹集方案;

(六)资金投入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

(七)经培训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名单。第八条 符合条件的市场申请奖补资金,由项目单位通过辖区街道办事处向金水市场管理处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由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建设改造项目内容、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达标等情况初步审核验收,经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报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按照程序经验收合格批准后,区财政拨付资金。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

第九条 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新设立建设或整体提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项目,市场设施必须按照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含设计费、监理费、建设费)进行建设改造;

市场建筑应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对利用商业或商住楼宇底商新设立建设或整体提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区政府按500元/平方米(奖补按建筑面积,下同)进行奖补,最高限额不超过150万元。对其它新设立建设或整体提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区政府按300元/平方米进行奖补, 最高限额不超过150万元。

第十条 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部分区域提升改造后达标的农贸市场项目,改造标准不低于1000元/㎡的,对提升改造的区域,区政府按200元/平方米进行奖补,最高限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一条 对改造和新建的居住区按规定配建的农贸市场,区政府不予奖补。

第十二条 积极鼓励新设立建设和提升改造的农贸市场引进互联网交易平台,推行智慧市场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食品安全、市场秩序信息化监管,对于实施智慧市场改造并运营的,区政府按照不高于10万元给予奖补。

第十三条 为促进农贸市场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金水区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奖惩制度,对在日常管理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市场,区政府每年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奖励。在郑州市每年的市场星级规范化管理的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农贸市场的,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和25万元的奖补。同时获得区规范化管理奖励和市星级市场奖补的,按两项奖励的较高数额给予奖励。对在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上级认可,为全区争得荣誉的市场,区政府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

第四章

资金拨付与管理

第十四条 农贸市场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经市相关部门按照程序验收合格批准后,正式营业满一年,且市政府奖补资金拨付到位后,区政府奖补资金开始拨付,按5年分期拨付完毕。期间若市场停业,停拨当年奖补资金;期间若市场转让,停拨当年及以后年份奖补资金。

第十五条 区规范管理奖补资金依据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拨付。星级市场奖补资金在市政府奖补资金拨付到位后,区政府奖补资金进行拨付。

第五章

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对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虚报瞒报等骗取奖补资金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追回资金外,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十七条 本办法期限暂定三年,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金水市场管理处、区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解释。

篇2: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为加快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提升市场的档次,我局组织了由陈体钰副局长带队的深、广市场考察团,对深圳、广州、中山、东莞虎门等地市场改造提升及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和实地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惠民街市、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8个市场,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学到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考察情况及如何借鉴深、广等地发展农贸市场的做法报告如下:

一、深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及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做法

深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主要是二种模式:一是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如深圳的惠民街市;二是“农改超”模式;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模式基本定格的形式下,深圳农贸市场整体改造的超前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深圳惠民街市(荷花店)是深圳市集贸市场有限公司所属的连锁街市,该公司对其所属市场(10个连锁店)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管理模式。荷花店是该公司投资130万元,面积2020平方米,上下两层。第一层主营蔬菜、水产,第二层以肉类为主。该市场主要特点是:

1、在市场布局上,由原来的长条式改为岛状式,疏散了人流、方便市民购物;

2、在摊位的设计上,采取大面积、独立式、开放式摊铺的设计方法,每个商位一般有五至六平方米,很好地解决了经营户商品摆放和杂物堆放的问题;

3、在货架设计上,由原来的平面式改为阶梯式,体现个性化,更具有适用性。蔬菜、瓜果、水产等商品摆放有序,保持外围的整洁;

4、在地面处理上,防水砖铺地,下水管道在通道面上实行封闭设置,防止异味上传,防水处理突出,较好地解决了地面潮湿和防滑问题,市场内卫生清洁,地面干燥,肉类食品交易区通风设施完备,无异味。

5、空中无拦板和拉线设计,视野较宽阔。这种改造模式,投资小,见效快,基本保留了原来农贸市场的经营方式。同时公司实行独具特色的蔬菜区绿白相间、水产肉区红白相间、熟食区黄白相间的磁砖贴面,以及店面统一标记设计,引进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在深圳市已打出了惠民街市的品牌。

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和深圳市“菜蓝子”重点工程。市场于1989年10月28日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5万㎡,建筑面积25万㎡。按交易品类分为A、B、C、D、E、F、K座,以及天光交易区和加工配送区等10个交易区,有固定商铺1200多个,简易摊档2000多个,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经销商在此经营。市场汇集了全国及世界各地7000多种农产品,其中名、优、特、新农产品700多个。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不但满足了深圳70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该市场连续13年居全国同类市场榜首,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顾客提供集 交易、结算、加工、仓储、运输、通讯、信息、金融、住宿、餐饮及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经过15年的发展,市场现已成为集现货交易、直销展销、包装加工、连锁配送、运输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功能齐全、万商云集的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不仅丰富了深港市民的“菜篮子”,而且带动和促进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建一座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的目标,连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第一名”。考察团对该市场的最深感触是市场管理相当到位,我们考察团在该市场参观期间,三次受到市场管理人员的盘问,足见该市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相当强,市场制度健全。

在激发市场主办单位改造积极性,确保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深圳市主要做法是:

1、政府重视,支持有力。深圳市政府对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是从2003年底开始的,专门成立了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区政府、工商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对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方法上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营造氛围,确保了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升级为“街市加超市”模式的市场,他们还采取了政府出一点,产权单位出一点,辖区街道办事处出一点,工商减一点,税收减一点,经营户拿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全力支持农贸市场的改造。

2、工商牵头,各部门配合,措施得力。为贯彻落实市政府的指示,深圳市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与各部门多方协调,积极推进。作为改造工作的具体牵头部门,他们先行组织调查,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农贸市场现状,制定分步实施方案,主动向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取得政府支持。在改造过程中,工商部门一方面组织市场举办者、市场管理者参观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改革的信心,充分调动他们支持、参与升级改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精心选择试点,到现场办公,密切关注改造进度,听取市场举办者意见,帮助解决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开展宣传动员,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争取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掀起升级改造的热潮,在全市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考察的几点启示

1、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关健。在这次学习考察中,考察团深深感受到了深、广等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在对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过程中,理念比较超前,认识比较到位。他们已经意识到:(1)开展这项工作是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都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代表现代物流之一的超市异军突起,传统的农贸市场模式将逐步被取代。而用先进的现代超市经营模式改造传统的集贸市场,对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和企业交易成本,增加税收,提高市场诚信度,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减轻社会资历源配置的压力都有重要作用。(2)开展这项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筑食品安全体系的有准效途径。它不仅仅是改造几个市场这一简单的、数量上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转变,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上升到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高度来认识。农贸市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整洁、舒心、放心的消费购物环境,实现对市场食品安全的规范化管理,推进食品安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和生活质量,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民心所向,应当毫不动摇地积极推进。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理念和认识,深圳等地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大,步子快,经过多年的改造已初见成效,整项工作步入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正常的轨道。相比之下,我市虽然市场多,但农贸市场的档次普遍偏低,改造工作相对滞后。尤其在一些地方,部分农贸市场使用时间较长,硬件陈旧,模式落后,脏、乱、差现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在管理手段、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成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的“盲点”,因此,升级换代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保证。农贸产品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场所,也是一面折射社会热点、管理难点的透视镜,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远远高于其经济意义。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市场是民心工程,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农贸市场的建设是保证老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它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的形象。因此,将农贸市场建设列为一个城市主要的公益设施进行投资管理,由政府统一规划调控,或政府采取对市场的公益性补贴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深圳等地政府在农贸市场的换代提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工商部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以及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罗湖区政府扶持市场改造的实践已经证明,农贸市场的环境好了,卫生好了,菜篮子净了,由此带来消费量的上升,经营者的获利、消费者的满意、社会的稳定,政府和市场举办者实现了双赢。为此,建议我市的各级政府应当尽快对本地的农贸市场建设和发展进行一次理性的思考,将其列入“民心工程”或实事工程,确定一个长远的规划,通过建立农贸市场改造专项基金或贴息补偿等办法,痛下决心,舍得投入,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农贸市场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3、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集聚地,它应当立足于购物方便、环境整洁、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完备,在提升改造上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农改超”、“农加超”或是提升改造,都应当从本地主客观条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一刀切,既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与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整体规划相适应。首先,被改造主体的产权必须单一,这是成功与否的大前提。其次,必须要由有实力的、着眼长远的企业担当改造主体。第三,企业不能全然照搬超市的硬件标准改造市场,无谓地增加单店的改造成本。比如,下水道、地面、天花、摊档格局、通风排污设施这些确实应该重新修整,我们发现,惠民街市与超市的最大不同,就是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其实,这也是改造者参考了街市开市、收市的规律有别于超市而作出的节省开支的做法。深圳等地之所以改造的比较成功,是因为它们充分分析了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并正确运用了这些条件,才使得改造工作运行顺利。如“农改超”模式,一般比较适合在大中城市或人群密集的居住区先行一步,加快提升城市品味和市场的档次步伐;而在一些人口不多的城镇,由于缺乏商业的幅射力和流动人口,改造农贸市场可能会面临高成本投入和低成本经以需求等问题,则可以改造升级原有市场的模式或“农加超”的模式,按照统一管理,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提升市场的综合功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市场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瞻前性,要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从长计议。这次考察,大家感触比较深的是深、广等地市场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市场软硬件上的超前构想。表现在顺畅的下水,良好的通风,解决了地湿、味异的问题;岛状的布局,宽大的商位,解决了人流、物杂的问题;明亮的灯光,艺术的装饰,解决了采光、氛围的问题等多个方面,按不同商品种类分别突出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充分展示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此我们要有效借鉴,以建立我市新型一代的农贸市场为目标,打破老的市场设计观念和模式,跳出农贸市场投入多,效益少的误区,改变那种先搞建筑再设计商位、设计下水通风的做法,避免年年搞装修,隔年就落后的“治表式”的改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农贸市场的脏乱差问题,确保改造后的市场在经历了若干年,甚至几十年后仍不落后,并具生命力。

4、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要讲求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建立新一代的农贸市场是一个新的探索和尝试,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深、广等地的做法来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选好试点,重点引导,重点突破。可以先选择在国有企业举办或产权明晰的市场中试行,之后以现场会的形式逐步推开,达到以点带面。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议市政府将拟改造的市场列为重点改造项目,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重点支持。

三、我市市区农贸市场的现状和今后提升改造的对策: 我市市区的农贸市场的业态发展经历了以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大棚式市场再到固定室内封闭式市场三个阶段。九十年代以前我市农贸市场基本是处于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如:较典型的市区虹桥路市场、大砂堤市场、市心街市场等都是以路为市自发形成的市场。1990年望江菜市场建成并彻底搬迁了虹桥路市场,标志着我市农贸市场建设进入到大棚式市场时代,并在全市掀起以大棚式改造马路市场的高潮。而随着安阳菜市场,东门菜市场的建成,我市菜市场的业态逐步向室内封闭式市场转变。而与此同步的是我们工商部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全面介入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并逐步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这段时间是我市农贸市场的大发展时期,也使得农贸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显现。

(一)当前我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菜市场在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管办脱钩”以后,这些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规划滞后且不尽合理。菜市场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市场的布局应考虑居民住宅区的规模,在尽可能方便群众购买的同时,兼顾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但从我市目前情况看,一是规划严重滞后,如市区滨江、望江等小区是居民较为集中的住宅区,但在小区建设时没有农贸市的规划,导致该区马路市场长期存在,有关部门虽多次整治,但屡禁不绝。但每年的“二会”都有涉及该马路市场的建议和提案。二是规划不合理,如市区解放三期旧城改建时,对原市心街(南门)菜市场的改造就很不合理,建成后面积只有400余平方,导致该市场一直空置到现在,而南门菜市场只能仍占道经营。三是规划之初盲目求大、不切实际,如城北、周松二市场建筑面积都达5000多平方米,而现在实际使用面积都不到三分之一,其余摊位都挪作它用,而规划之中的长春路(中银组团)菜市场,由于业主对市场经营信心不足,市场建成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2、市场设施简陋、设计不合理,“脏、乱、差”问题严重。市场“脏、乱、差”一直是市民对市场菜市场的普遍评价。这几年虽经市场主办单位努力,建设改造了一批马路市场和棚式市场,但改进却不大。一是马路市场、棚式市场依然存在,而且数量较多,如滨江、南门三期、新饭店前的马路市场、西门、花园、东山的棚式市场。这些市场棚顶严重老化,连基本的遮风挡雨的功能都无法保证。市场的地下排水系统已基本丧失功能,经常出现污水横流的状况。这是市场“脏、乱、差”的一大成因。二是设施简陋,功能不健全。市区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棚顶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面积狭小的节约型摊位设计是我市农贸市场设计特色。市区这些市场商位设计不合理。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商位设计没有防蝇设施,水产商位设计排水不科学等等。例如投资1亿元的三圣门望江菜市场由于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经营户和消费者怨声载道。三是场外经营屡禁不止。市区大部分市场不管是硬件设施好的还是差的,市场外临时设摊经营还是屡禁不止,场外经营不但严重影响了场内经营户的正常营业,还严重影响了交通,也是造成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重要因素。

3、由于偏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市场管理混乱。农贸市场是带有公益性功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一些市场投资者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一是一些市场主办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费、轻管理,得权利、轻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摊位费的收取上。对市场内环境卫生、占道、搭建、扩摊或流动经营等行为视而不见,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场主办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陈旧,短期行为严重,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市场维修。政府部门规定应设立的食品安全的检测点,他们就不愿投入或尽量少投入。对市场的发展缺少竞争、创新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更新换代。三是一些市场业主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权包给个人或老人协会管理,承包者往往不愿承担或推卸社会责任,通过裁减必要的管理人员、克扣管理成本减少支出,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导致市区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四是外部利益群体的介入,造成市场管理无序。如南门菜市场由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管理,但虹南社区强行介入该市场管理,并驱逐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并收取摊位费,交易费。再如三圣门老人协会在望江菜市场处设置摊位,收取摊位费、交易费,给市场内的经营活动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并扰乱了望江菜市场正常的管理秩序。

4、场内经营业主、市场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在市场经营的基本上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其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存在隐患,且大量无证经营;二是经营者与市场业主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招投标、摊位安排、市场环境等原因引起,往往影响市场的消费者正常消费;三是场内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小本经营,因经营作风不良引起的争议,侵害消费者权益、常常闹大矛盾,致使广大消费者对菜市场的满意度不高。

5、政府对农贸市场的控制弱化。去年10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淡化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市场建设及其布局规划方面的作用,强调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改革投资体制,确立企业投资、决策、受益、承担风险的市场竞争机制。《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场名称登记和市场交易秩序的监督管理”,取消了对市场开办、关闭等调控的职能。导致农贸市场的社会公益功能逐渐被忽视,政府对农贸市场的控制力减弱。一是由于近年来农贸市场的建设费用越来越高,导致主办单位的投资收益比呈下降趋势,使部分业主失去了对市场投入的愿望。二是政府没有出台新的对农贸市场的优惠政策,而原有的政策对市场业主改造提升市场的吸引力不大。三是政府没有出台农贸市场的激励机制,如对创星级规范市场的业主单位没有物质奖励而对管不好的市场业主也没有惩罚措施。

(二)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及改造提升的建议及对策

1、制订全市食用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

政府规划部门要“根据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结合全市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全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设置布局规划,抓紧制订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规划,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滞后、设置不尽合理的现状。

抓紧改造提升马路市场适当新建迫切需要的农贸市场;对已按规划批准实施改造和建设的农贸市场,决不允许擅自改变规划用途,已经改变用途的,必须按原安规划要求恢复市场功能。今后凡新建上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在小区建设中要预留市场建设用地,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投资农贸市场建设,积极倡导配建净菜副食品中心。

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建,必须经规划部门批准同意,并能够满足附近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购买;正常营业的农贸市场不得随意停业歇业,不得利用农贸市场土地改建其他用途的建筑物。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和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未经上述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农贸市场用途的,工商部门不予变更营业执照和市场登记证。

2、重视农贸市场的合理配置,增强政府的调控力。

加快市区农贸市场新建规划,改造提升现有部分农贸市场。今后按规划确定的市区农贸市场新建、改建,主管部门要督促市场举办者按照《浙江省各类商业市场用房面积和基础配套设施最低标准指导意见》的规定,城市农贸市场商业用房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场内商品分类划行归市,合理布局交易区。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物业管理用房、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审核和验收把关。防止新市场出现老面孔,留下管理的后遗症。

市政府应出台市区范围内菜市场建设及改造提升的优惠政策。加快市区现有菜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建规范化菜市场的步伐。

3、实施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涉及政府各部门和市场业主的主管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应进一步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落实市场主办者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市场经营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第一监管人制度。根据市场业主单位的不同性质,落实市场的物业监管责任。市国资委、玉海、安阳等街道办事处、新区管委会分别对其辖区内农贸市场落实牵头监管的责任,杜绝市场业主放任自流现象。针对农贸市场的物业监管问题,我们可参考深圳惠民街市的做法,今后凡新、改建农贸市场,市场业主单位在保证其收益的前提下,由政府牵头将市场物业监管权委托给一个集贸市场有限公司,在市场主办权和市场管理权分离的前提下,由该集贸市场有限公司向社会招聘有一定市场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员来担任市场管理人员,实现统一的管理模式,改变现在我市农贸市场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能力差及管理不到位的形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平时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经营监督管理。一要健全市场巡查制,查处各类市场违法案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建立经营户信用记录制度,有效实施对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管;二要加强对市场商品的流动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查处不合格商品,引导安全健康消费;三是督促和检查符合条件的农贸市场业主建立商品质量检测点,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配备检测人员,提供检测服务;四是牵头组织市区“群众满意市场”的评选、考核、检查和表彰活动。

卫生、农业等政府行政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市场商品的质量可靠和场内经营有序运行。

市场所在街道、社区要将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纳入统一管理,建立联系制度,确定专人检查考核,用经济的手段促进农贸市场日常的保洁工作。

4、健全市场协会的组织机构,增强业主的自律性。

篇3: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1 宁波三江口的地理与历史概况

三江口是指余姚江、奉化江汇合成甬江流入东海的沿江地带,三江口位于宁波市中心繁华地段,素有“宁波外滩”之称,是中国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宁波城自唐代迁自三江口建城以来,至宋代,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三大贸易港之一,在今奉化江岸边,当时就专门设有为外国商旅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机构。在北宋,就以三江口为中心,在三江沿岸建立起了许多官营和民营的船场。由于明代开始的“海禁”,禁住了水流,也禁住了宁波城的发展。明清两代,宁波开始没落,直到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一纸《南京条约》,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商埠之一,三江口也一路衰落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宁波被确定为东南海防前线,国家对宁波地区建设的投资很少,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基本上还是东南沿海一个不怎么耀眼的商埠小城。自1980年代末开始,宁波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与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是宁波的城市建设和形象的落后。尤其是地处城市中心旧城区的群众更是对生存的环境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曾经城市商业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三江口区域,建筑密度高、环境质量差,并且存在大量的低洼平房,城市配套设施落后、交通与治安情况都十分不好。老外滩所处地区虽保有天主教堂、英国领事馆旧址等50余处文物建筑,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而淹没在杂乱的城市建筑之间,而且一旦遇到台风暴雨,积水难退,群众的生活质量很糟糕。

2 宁波三江口滨水区的复兴及其开发效应

为了改善该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宁波城市形象,宁波市政府组建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天一广场。天一广场位于宁波市中心繁华商业街中山东路南侧,占地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22座具有欧陆风情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整个区域由美国摩尔摩达设计师事务所和宁波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引入城市设计理念,注重整体效果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广场四周的主体建筑由22幢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低层建筑组成,使

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更加宽广,气势恢弘,还使广场周围的高楼凸现出来。广场上所有的建筑沿中心广场环形布局,南北以中山路口为轴线呈对称分布。西南斜轴线从开明街路口直通三江口,形成强烈的现代气息。能容纳几万人的中心广场是市民和游客观看演艺和休闲的场所,正面的中心大舞台分三个平台,共有1500平方米,两边有扇形台阶,与中心舞台呈“T”字型,四周均有台阶可上下。这个舞台是宁波最大最好的室外演艺台,成为市民欢乐的场所。天一广场在2002年10月1日全面启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购物商业广场,有10个商业区,分别是超市区、百货区、精品区、服装区、儿童区、数码区、酒店区、娱乐区、美食区和综合区,集中了大、中、小300多家商店。天一广场具备了“吃、行、娱、购、游”等基本旅游要素内容,是宁波市中心最具活力、最时尚的商业广场和最新的商业形态,是顾客购物的天堂,也是游客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三江口北岸的宁波老外滩经过百年落寞,于2005年1月1日,重新开埠,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投资6亿元改建的宁波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该地区人气的不断提升,经济价值也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天一广场成为宁波重要的商业购物中心,由原来破旧的棚户区转变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中心,每年举办的艺术表演、节日狂欢及各种慈善捐助活动超过数十次。不仅像预期那样成为当地居民活动的公共场所,而且作为一个新兴的、富有个性和活力的城市社区重新成为宁波的区域中心。该地区的办公楼和公寓的租售情况也非常好,是宁波住房销售价格最高的地区之一。老外滩改建之后,已成为宁波市中心继月湖公园、天一阁又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经常出现在宁波旅游的宣传册和明信片上。码头边的茶座、建筑的整体统一形象、建筑精致的小品、充满创意的雕塑,以及连接三江六岸的各具特色的大桥都成为该地区的诱人景观。

3 宁波三江口滨水区开发特点及其启示

3.1 开发模式的创新

由于市政建设所需的投资巨大,政府一旦缺钱就向银行伸手,使得中国各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甚至开始严重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为了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宁波市政府组建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天一广场土地使用权划归“城投”公司,由“城投”公司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14亿元用于地块拆迁和建设,待整体项目建成后,再以商业店面出租的收入偿还贷款。“城投”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以城市建设项目为融资主体,由政府信用为依托,以城市市政设施资产以及资产相应产生的现金流和未来时期的稳定收益为担保,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进行市场化经营。“城投”公司不仅开始在城建投融资市场中唱主角,而且形成了融资—投入—收益—再融资—再投入—再收益的运营机制,实现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天一广场自2002年10月1日全面启动以来,200多家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美食店、饭店、咖啡厅、演歌台、洗浴中心、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已充分显现出“热岛效应”,许多商家生意红火,投资回报已超过预期测算。

3.2 城市人文历史的衔接

天一广场在整体设计规划中,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传统和历史的融汇,广场保留了清代古建筑药皇殿和哥特式天主教堂。而老外滩更是通过保留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用新都市文化将厚重的历史与发展的愿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由文物房、旧的、渐旧的、新的建筑构成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载体,塑造出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产品,并以此为“生长核”,新建筑的体量、尺度和色彩都与其相呼应。这使得该地区原有的集体记忆得到延续,改造开发根植于历史而又超越历史。如宁波市美术馆就是对原有的造船厂厂房的保留和再利用,完全按照原有建筑的外形进行修整,在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和调整,并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装现代化设备。

3.3 混合功能的土地使用

城市中心滨水地区的混合功能可以吸纳多元化的活动,保持公共性和活力。功能可通过平面混合和竖向混合来实现。同时功能混合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邻水地带和接近地面的楼层布置公共性较强的功能。如商业和文化娱乐功能;反之布置私密性较强的功能如居住功能。商务办公功能的公共性居中,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上应介于两者之间。

3.4 创造性的建筑和小品设计

三江口地区开发强度较高,如果简单的依据高度控制线进行建设,有可能成为几个单调的巨型建筑体块。但是多方向的建筑间廊道、丰富的外立面设计和精致的街头小品消解了整体的体量,使人感到轻盈通透,成为激发在场者创造和表演的动力。

4 结束语

滨水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水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宁波三江口滨水区开发,是从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出发,将该区域的复兴与周围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建设成拥有多种功能、可容纳不同活动的城市公园。正如芒福德一贯强调的,城市作为人类及其生活的巨大容器,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功能设施的完整性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职能。这也是城市整体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深层次的基本原则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50-55.

[2]郝靖欣等.滨水区域改造探析[J].规划师,2002,(4):33-36.

篇4: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关键词:公益性 农贸市场 建设

1 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投资实力不够,低水平建设

农贸市场的建设大多是经贸部门,建设资金有限,投资概算和布局没有充分论证,仓促上马,普遍存在“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状况。而且是市场一建了事,在后续追加投资和设施维护、管理方面根本没有投入或是投资甚少,造成农贸市场低水平建设、档次不高,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市场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简陋

农贸市场大多在70、90年代兴建,依托在人口较多、地点便利的较大乡镇或是具有大宗农产品、特色产品的乡镇集市,或是老县城中心区,大多存在设计规划不合理、设施简陋等问题。具体存在问题:一是规划没有前瞻性、没有考虑建筑容积率、车辆和农产品吞吐容量等,特别是停车场问题,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乱停放。二是安全隐患严重。大多农贸市场因陋就简,造成安全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齐全;虽然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允许露天经营,仍然有肉类、禽蛋、熟食裸露出售,生鲜品、牲畜交易和易污染产品交叉摆放,没有净菜上市,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混杂;排污排水系统、公共卫生等严重滞后,存在火灾、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安全隐患;三是市场设施简陋、陈旧。因受建设资金的限制,市场大都用钢筋混凝土钢棚结构,也有部分市场是砖瓦结构、钢或木制敞开式交易大棚,电力线路、钢结构、摊位等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信息化硬件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1.3 流通模式老套滞后

大多数农贸市场沿袭固化的旧模式,只是作为产品集散地、交易地,没有创新发展,集镇农贸市场更是停留在物物交易的传统零售方式。

1.4 市场管理不规范

一是乡镇自办市场因受经济利益驱动,不仅在建设之初就没有向市场建设审批单位申请和接受审查,而且建成后管理上只重收费,轻服务,市场内消防、治安、卫生跟不上。二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违章搭建和经营的马路农贸市场脏乱差、市场内非法经营的摊位虽然归县行政执法局管,实际上行政执法局只是向摊位收取占道费,管理和服务受人员、精力限制无法到位。

2 发展公益性农贸市场的几点思考

农贸市场既是社会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贸市场要发展,就得发挥其促进生产、引导消费、解决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着重突出公益性的成分,才能拉动强大的农村内需市场,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2.1 高关注发展

首先,要充分重视。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来关注农贸市场建设。可喜的是国家已在发展公益性农贸市场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2011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累计安排37.6亿元资金,支持1200家农产品市场和企业建设了2135个项目,带动社会总投资231亿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117个城市,支持近1500个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推动试点城市及周边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要保持这个良好势头,继续督促各省份加大试点县市农贸市场的建设。其次,要发挥主导调控作用。省市县要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加强政府引导和总体设计,通过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积极性。

2.2 高起点规划

农贸市场建设规划要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重大战略意义,把协同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发展作为指导方针。要抓住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县乡集贸市场建设融入城镇建设规划。要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到高档次、大气大手笔,可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标准来规划。注重突出地方产品和文化特色、有创新。要充分考虑停车场、消防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等市场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级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要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如果确定了建设规划,可以分步实施,但决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改变而随意变更规划。

2.3 高标准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招引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建设农贸市场、配套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设施,提高市场建设档次。要以服务现代流通体系的需求来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按照商务部的《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对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经营设施及管理设施规定进行实施建设,严格交易厅棚、地面及墙体、出入口及通道、停车场、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对档口、计量经营器具等经营设施及办公、检测等管理服务设施也按照标准规范建设。要突出配套好信息硬件系统,以信息化来促进农产品流通,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产销链条稳定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农村商品统一配送能力,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重视现有集贸市场设施的改造,引导农产品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对农贸市场经营环境、经营设施、经营管理和配套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公益农贸市场建设以社区为主,可由社区负责经营。

2.4 高效能管理。首先,推广实行“农超对接”模式,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名特优农产品产区进行产销对接,引导农贸市场紧密联系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配送服务和网络交易,从而建立强大的生鲜配送体系和规模化的零售终端。政府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起职责,加强管理和服务,对市场组织管理、硬件设施配套、场内经营者行为、信用建设管理、消费维权措施等内容进行规范,按照商务部已发布134项农产品流通行业标准来实施,構建起专项和公共管理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相协调的新型市场服务体系。实施好市场摊位经营台账和可追溯管理,提升技术服务能力,鼓励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GB/T 21720-2007,《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S].

[2]陆峰.推进市场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J].苏南科技开发,2005(01).

篇5: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审批程序

一、不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后下文批复。

二、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文本一份(须组织相关部门审查);

3、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审查会会议纪要;

(5)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项目申请报告后下文批复;会同建设局审查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通过后下文初步设计批复。

发改局审批科

篇6: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我区农贸市场卫生差、档次低、管理落后、防疫隐患大等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根据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和文明城市创建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属地负责,主管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三个阶段推进XX农贸市场新建和改造升级,高点定位、对标先进,建设与城市形象相匹配、与群众需要相适应的XX“最美”农贸市场。

二、目标任务

2021年至2022年,按照“设施先进完善、管理标准规范、主体诚信自律、环境洁美有序”的改造标准,完成改造试点任务,实现“满足群众消费、适应时代需求、树立行业标杆、展示聊城形象”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立足根本、着眼长远。

坚持以公益为本,按照食品安全城和卫生城创建标准,强化全区“一盘棋”思想,规范建设任务、建设标准和经营标准,按照农贸市场各自的特点细化提升改造方案,切实满足群众“菜篮子”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由区政府统一领导、主导推动,区直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指导、扶持、监管等措施。各农贸市场属地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市场建设改造以保障消费为前提,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积极探索传统市场与新兴业态的结合模式,合力构建集贸市场、生鲜卖场、生鲜便利店、农产品直营店、邻里中心共同参与的城市农产品多元供应体系。

(四)多元投资、以奖代补。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引入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节约成本,采用多元投资进行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或新建,按照验收评选结果,对各级奖补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引导属地开展高标准建设。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1年4月)。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提升改造试点方案,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和经营标准,落实试点市场投资建设主体。

(二)启动试点阶段(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

以XXX智慧农贸市场作为试点,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建设任务、制定改造建设方案,高标准打造试点模板,在全区范围内起到标杆引领作用。

(三)全面铺开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总结试点阶段经验,制定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下一阶段方案,力争完成城区所有剩余便民市场、农贸市场改造,对不符合规划的同步合并或取缔,带动农贸市场全面提档升级,形成良性的市场建设机制。

五、职责分工

商务投资促进局:负责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协调各部门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调度、汇总、通报改造项目进度;负责制定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标准和指导工作;负责编制、完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负责总体方案制定、督查、考评、验收等组织工作。

区发展改革局:配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相关业务提供支持。

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农贸市场运营的标准及对全区农贸市场规范化运营跟踪服务等工作。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统一协调便民市场的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综合行政执法局管辖的农贸市场停车设施管理工作;负责农贸市场周边市容市貌、卫生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违法建设等行为;负责指导综合行政执法局管辖范围内的农贸市场雨污分流工作。

市公安局XX分局:负责监督指导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停车设施建设;维护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过程中社会稳定。

区财政局:负责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按照业务主管部门出具的资金分配方案拨付资金。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专项规划编制、调整工作;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用地、管理、审批等业务提供支持;负责做好农贸市场的不动产登记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的施工图纸审查,消防工程验收备案;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过程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竣工验收进行备案。

区行政审批局:负责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涉及的用地规划、工程规划许可、城镇污水排水管网许可等审批工作,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立项、环评等审批工作。

区水务局:负责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用水增容、接入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提供相关优惠政策;负责农贸市场供水设施的衔接工作。

区供电公司:负责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用电、接入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提供相关优惠政策;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安全用电管理,保障市场运行的电力供应。

XXX街道办事处:协调推进辖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制定辖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进度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协调、督促农贸市场主办方(经营方)落实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规划、设计、报批、招投标等工作并实施建设改造;负责农贸市场改造期间临时过渡点安置工作;会同区有关部门协调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期间相关工作。

市场主办方(经营方):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落实建设改造设计、施工等方案以及项目建设,按照部署要求推进项目实施。

六、组织保障

篇7:金水区农贸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

关键词:农贸市场;交易;建设;管理

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之一,是集公益性和市場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江西省会昌县对因历史传统形成和建设的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基本满足了群众购物消费需要,方便了农副产品的交易和部分菜农自产自销习惯,保障其正常运行,提供了商品流通的基本平台,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贸易。

一、会昌县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现状

(一)城乡均设有农贸市场,农副产品贸易有平台。全县共有农贸市场23个,其中,城区正在使用的有水东、文家塘、文武坝、湘南、彭迳临时市场等5个菜市场,在建的有城东和城西南两个菜市场。18个乡(镇)均有面积不一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筑分为钢混和钢架亭棚结构,占地面积为200㎡至3000㎡不等,全县农贸市场均为敞棚形式,有简易的固定摊位和划线的临时摊位,能划行归市,容积基本达标。由于历史传统和习惯原因,农贸市场基本集中在密集建筑群和人口流动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给群众采购商品和生活带来便利。

(二)农贸市场投资多样化,减轻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压力。全县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多样,既有政府全额投入,又有社会资本进入;既有主管单位垂直建设基本设施,也有乡(镇)政府作为民生工程进行建设和管理。以国有性质为主,私营性质为辅。针对现存农贸市场大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和本世纪初的现状,会昌县开始启动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列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介项目,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相关管理部门尽职尽责。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涉及商务、城管(市场服务中心)、规划、国土、财政等多个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工作。商务执法大队做到了底数清楚,积极跟踪上级商务部门有关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各项政策;市场服务中心克服人少、面广、点多、经费少、市场基础差、管理难度增加和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等困难,想尽办法,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尽力促进农贸市场面貌改观;城管局调度力量,优化周边环境,规范市场外摆摊设点行为,保持农贸市场进出口畅通,防止挤压踩踏现象发生;规划建设部门把关农贸市场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工作,把农贸市场建设融入城镇建设,解决农贸市场建设升级遇到的问题;财政部门保证市场服务中心在职人员工资和必要的公用经费,规定所收取的市场管理费按40%的比例核定成本性支出,维持了中心正常运转;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市场基础设施规范、经营设施安全规范、食品经营规范、市场管理规范;国土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协调征收、及时保障农贸市场建设的土地供应。

(四)农贸市场商品丰富,交易活跃,较好满足了群众生活。全县农贸市场营业面积约23639平方米,共有固定摊位2174个,经营户数3239户,年交易额10亿元左右。主要经营蔬菜、肉食、蛋类、粮油、熟食、水产、日杂副食、水果、服装、百货、豆制品、冷冻食品等。如城区文家塘农贸市场,平时人流量约5400人次,高峰时9000人次,年交易额1.5亿元左右,市场辐射可达4000米。

二、会昌县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和运行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堆积了诸多问题。

(一)硬件设施简陋。除了新建和改造的农贸市场外,会昌县大部分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比较低,还是比较简陋的棚架式、摊担式,大都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些农贸市场设施陈旧落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市场综合功能不完善,卫生条件和购物环境较差,缺乏与鲜活即食商品流通相适应的通风、采光、保鲜、卫生等配套设施。除县城城区少数市场有检验检测设施外,大多数农贸市场没有检验检测、安全监控中心和电子显示屏,无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二)条块管理关系没有理顺,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现存管理模式,规划建设局负责市场布点规划,农粮局负责农残检测,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企业证照发放,城管局负责城市管理,表面上看谁都在管,但市场管理主体不明晰,相关部门都只分管其中一块,谁是管理主体尚待明确。市场开办者本应是农贸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建设、维护和市场经营秩序、市场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建筑物安全的管理责任,但目前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光靠个别部门管理,势单力薄,勉为其难。尤其是乡(镇)混合交叉管理,增加了矛盾,影响了管理效率,导致市场内外管理不流畅,多支队伍管市场,不利于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机制不明晰,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机制,摊位出租后对经营户的后续管理跟不上,市场建设后期投入不足,欠账较大,群众反映较强烈,部分乡(镇)农贸市场数量和容量与人口流量不相称。

(三)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没有得到实质性执行。政府对农贸市场建设过分强调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导致政府在农贸市场建设和发展中主导不够,市场改造中话语权不够,指挥失灵。由于认识不到位,造成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不够重视,规划布局滞后,规划执行不严肃,对有关农贸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城乡农贸市场有关建筑结构、通道、地面、室内布局、供水供电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农贸市场大量建设在建筑密集、人居集中区域,不利于突发事件处置、人群疏散和优化生活环境。

nlc202309081011

(四)管理和服务粗放,精细科学不足。农贸市场建设遵循的是方便、卫生、安全,可谓是“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由于农贸市场基础条件差,影响了管理职能的延伸,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和服务粗放现象大量存在。

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农贸市场是城乡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設项目的重要内容,是民生工程、公益事业。重视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和民心工作,也是群众急切期盼的大事,理应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

(一)聚合共识,加速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程。针对会昌县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滞后现状,要切实把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列入财政经常性保障范围。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农贸小市场,民生大事业”,从重视、规划、设计、管理、运作和资金来源模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阶段实施、城乡并进、早见实效。要实事求是,该重建的重建,该改造的改造,该升级的升级。从有利于农副产品交易、活跃城乡经济贸易、方便群众生活、安全有序、保障有力的角度,加快推进。要科学规划定位,做到选址慎重、空间有余,便利交通、出入畅通、利于处置突发、优化生活环境,尽量少在人群密集和建筑重叠区域建设农贸市场。不搞“一刀切”,根据人口数量和居民聚集居住地实际情况,确定农贸市场数量和容量,完善城乡同时推进机制,以奖代补调动乡(镇)政府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重城区轻乡(镇)的认识理念和惯性思维,让城乡群众共享新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果。

(二)多方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要加大对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的改造投入,尤其是市场硬件设施建设要逐步升级提质,从整体上改变农贸市场的内外形象。旧的农贸市场已经存续多年,规模虽有大小,但基本上能满足特定区域内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旧的农贸市场脏、乱、挤的现象严重。受条件所限,不可能大规模改造,只能因地制宜、逐步整治。建议从改变“脏、乱”入手,通过强化宣传、引导、管理等措施,辅之以适度投入,逐步改造旧的农贸市场,做到整洁、规范、有序。

(三)引导投资多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

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贸市场投入,善于与社会资本合作,充分运用多方资本,优化投资结构,减轻公共财政压力,摆脱投入不足困境。二是按照“十三五”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总体要求,贯彻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省定标准,从建筑结构、室内面积、通道、地面、布局、供水供电、采光通风、公共厕所、治安消防等方面达到硬件要求,从办公场所、管理人员、服务规范、食品卫生检测、卫生保洁等方面达到软件要求,真正实现农贸市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整洁、安全可靠、购物便利、群众满意的目标。三是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尽心尽职,做到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与城镇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与当地商业服务设施、人口分布、消费水平、道路交通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四是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级以奖代补资金,加大县本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属于公益性方面的投入,解决部分群众自产自销无场地和条件差的难题。五是加强市场服务、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管和管理,抓紧研究和制定出台与现代城镇管理相适应的市场管理办法,增强权威性,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实现城乡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四)整合力量,理顺关系,转变观念。

农贸市场方寸之地,涉及部门单位较多,职责落实各有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并不顺畅。要从科学和发展趋势出发,市场管理服务应由政府主导规则,社会主体运作,打破城乡垂直管理模式,避免多头管理、重复收费,一律实行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统筹管控能力。要改革市场内外管理主体不一、互相区分、互相隔阂、切块作为的现状,实现“一条鞭”式的直接管理,充分运用现有乡(镇)城管和卫生保洁队伍,探讨实现社会化外包的做法,走出“政府大包大揽、增加财政供养”的圈子,切实做到“小政府大社会”。要及时研究出台新的管理服务办法,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和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上一篇:水鼓节目串词下一篇:2016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