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

2024-04-21

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精选7篇)

篇1: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

2013年度金水节“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

第十一届“金水节”以“科技点亮未来,文化传承梦想”为主题,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研究生“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学院推荐,共有87名研究生参与了2013年“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经过为期两周的学院互审和专家初选,取得票数位于前20位的硕士生及博士生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候选人进行了现场演讲及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王大伟等10名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和张蓝国等10名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提名奖。现将具体名单予以公布,如有异议者请于2013年12月20日晚24:00 前以书面材料形式反馈至校研究生科协组织部(科学馆1209A)或详细电子材料发送至lolihaojie@163.com,联系电话:***。

附件: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评选结果

校研究生科协 2013年12月18日 附件:

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评选结果

一、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获得者

王大伟

环境院2013级博士 洪 晟

力学院2011级博士 窦 智

地学院2011级博士 高红民

计信院2010级博士 朱 峰

港航院2012级硕士 杨玉正

物联网院2011级硕士 王 娜

港航院2011级硕士 杨 才

土木院2012级硕士 盛震宇

计信院2011级硕士 边 策

水电院2013级博士

二、2013年研究生“科技之星”提名奖获得者

张蓝国

能电院2011级硕士 周 航

土木院2012级博士 马明卫

水文院2011级博士 刘营营

水电院2011级硕士 曹志杰

公管院2010级博士 殷 旭

机电院2011级硕士 蔡 强

商学院2012级硕士 杭芸芸

外语院2011级硕士 黄 震

法学院2011级硕士 陈光洁

马院2012级硕士

篇2: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

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摘要]:文章介绍了贵州民间美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即在学校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同时阐述了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的策略,民间美术的课堂教学承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贵州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贵州人民版社10月

[2]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山学院学报3月

篇3:把国学经典引进校园

[关键词] 学生 国学经典 影响 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幸福。这个“人”,主要是学生,构建幸福校园,就是要使学生充满幸福。【1】学校应该成为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乐园,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因为“孩子的幸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创建幸福校园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心灵完善的人。古希腊人早就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要使人“身心既美且善”。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这是幸福校园的初衷。

北京大学教授肖川认为幸福人生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让学生幸福就是一种至高的教育价值。幸福是一种个体体验,因此,幸福校园很难凭借硬性的指标来认定。幸福校园应该能让师生形成健康人格,拥有阳光心态。在幸福校园中,师生身心愉悦,没有疲倦感和压抑感,情绪饱满,内心充实,精神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校园是优质教育的基石。

二、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所谓国学经典就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奠基性和原创性的儒家和道家我文化成果,是对人生价值的提升有高度价值的书。

诵读国学经典就等于是站在巨人(圣贤)的肩膀上,直探人性的本源,较为轻松地领会到文化精神的伟大力量,比较容易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陶冶性情,开拓见识,启发理性,修正行为。诵读经典可以使人养成一种大胸怀、高眼界、大德性、大智慧。如:

(1)《大学》——中国人必读的成功学:“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2)《中庸》——“和谐”人生的指南: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论语》——中国人的“圣经”:圣人的教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孟子》——中国人的辩论学:智者的雄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老子》——中国人的智慧奇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6)《千字文》——识字教材首选

(7)《三字经》——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8)《弟子规》——系统化的人生行为守则。

1.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正确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

小学生可以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亡,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学到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中学到要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从“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学到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学到要珍惜时间;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学到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学到学习要不耻下问;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学到要知错能改……

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树立正确、积极的道德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崇高理想

《论语.宪问》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

子路问:“这样就够了吗?”

孔子说:“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所有百姓都安乐。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所有百姓都安乐,连尧舜怕也难于做到吧?

从上述内容可见,提高自身修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同一张白纸,如果从小就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埋下种子,随着年龄增大,这些思想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得到满足,可精神方面的食粮却出现空白。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如一些稀奇古怪的网络用语“灰机”(飞机)、“杯具”(悲剧)、“有木有”(有没有)常见于小学生的习作中,又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鸡叫,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这些歪诗常被小学生挂在嘴上。不少的小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脱水”现象,还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堕落。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代,亲近经典,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的书”,在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祖国母语的精妙,让他们储备一些终生受用的好东西,从而健全人格,提高素养,树立崇高理想。

三、国学经典进校园的具体措施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进校园,而让小学生与经典为友 与圣人为伍呢?

1.构建经典诵读的校园文化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美丽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国学经典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感情,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接着久远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2】

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校园黑板报上,定期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向学生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不断提高学校品味。

2.设计分年级诵读的有效活动

要精心选择内容。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典诗词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2】我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等精彩华章绝句随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诗词贯穿到各学段中。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文字简单朴素,语言精美炼达,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积累。

可分年级有序开展。积极倡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引导师生走进经典、走近名人,使阅读成为习惯。以《弟子规》为入门篇,全校师生普及学习,通学完《弟子规》教材后,再根据年级组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分教材的进行学习: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百家姓》、四年级《道德经》、五年级《增广贤文》、六年级《论语》。

充分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保证一天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晨读时间不得挪作他用。晨读的内容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语文课本中必背篇目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为主。对必背篇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作好详实的检查记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不着意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最是书香能致远”,可以想象,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经典融入孩子们的血液,孩子们明确了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察人之方,一定会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成长为一个有修养、高素质、对社会有用的人。【2】

3.搭建百花齐放的展示平台

用好“传统节日”。以春节、元宵节、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为抓手,每学期通过班队主题会教育开展,加深对经典文化内涵的了解,让学生学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切合六一元旦活动。千人诵读,以年级为方块,按学校布置的诵读内容进行表演。

设立校园读书节日。我校将每年的五月份定为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期间,学校或年级组将组织经典美文诵读、古诗背诵、现场作文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笔记等比赛,以展示每年读书活动的成果。学校将根据检查与测试情况表彰一批“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

篇4: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

一、双方申请

详见相关格式文件。

二、需要盖章的文件:

① 学历认证:去本人户口所在派出所开证明,带着证明去南开区华苑的梓苑路《大中专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正常等一个月时间,100元;加急300元,等一周)。

② 本人的社保缴费证明:带着身份证去天津市任意一个社保中心即可自助打印。

③ 配偶(被引进一方,外地户口)所在派出所的《户籍证明信》。④ 本人所在社区居委会的介绍信:为了证明配偶(被引进一方)目前在本社区居住。

⑤ 本人当年进入天津市的《户口迁移证》和《登记户口通知书》:去第一次落户天津时,户口所属派出所的档案室调取。

⑥ 本人单位证明:证明本人为该单位职工。如果配偶在天津有工作的话,最好也开取配偶的单位证明。

⑦ 本人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骑缝章。如果配偶在天津有工作的话,最好弄好劳动合同复印件。

⑧ 本人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需要复印的文件:

① 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② 双方结婚证复印件。

③ 双方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复印件(本人2页+配偶2页)。如果配偶的户口和家人在同一户口本里,还需复印户主的“个人页”(本人2页+配偶3页)。如果双方的户口都和父母在同一户口本里,还需复印户主的“个人页”(本人3页+配偶3页)。

篇5:把科技引进金水校园

摘要: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造成极为有害的影响。我们除了希望影视文艺工作者拿出更好的精神食粮之外,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把影视鉴赏引进语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引进;语文活动

前几天报载:两少年模仿电影情节残忍报复,杀死老板夫妇——又是电影惹的祸。

青少年儿童从电影电视上学到暴力行为并且实施犯罪的例子近年来层出不穷。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影视作品宣扬暴力和色情,对广大观众,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具有极为有害的影响,这些问题既让专家学者们担忧,也使家长们忧心忡忡。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影视文化涉及传播学、文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的文化。影视艺术的技术基础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就;影视艺术同时融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性的美学特征: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作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电影与电视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天有数千万人观看电影,看电视的就更多了;全世界每年生产几千部影片。仅巴黎电影博物馆中,至今已储存了世界各国拍摄的60多万部影片。

时至今日,影视文化与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电影视为洪水猛兽严加禁止显然是无知者的极端做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电影与电视大大拓宽了人的视野,使人们对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同时扩大了国际交往的途径,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影、电视既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物质生产,又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精神生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纯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快感。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同其他艺术一样,影视艺术也具有审美教育作用,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引起人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拿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来说,它通过塑造英雄形象,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爱国热情得到升华。

没有多少学生是不喜欢看电影的。我们分别对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派出200张无记名问卷,收回172张有效答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8%的学生回答不喜欢看电影;但是,学生对电影的了解又是少得可怜的,更别说欣赏优秀电影了。10.5%的学生对问卷列出的十个比较著名的电影节一无所知;给出的103部优秀电影,平均看过10.1部,其中中国影片仅看过3.9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类型电影依喜爱程度排列是:喜剧片、科幻

片、惊险动作片、动画片、爱情片……很多学生说喜爱喜剧片是因为“它有助于减轻学业带来的压力”,他们喜欢科幻片、惊险动作片、动画片和爱情片,也是由这一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好奇、童心未泯而又向往爱情、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只有约20%的学生认识到影视艺术同时具有正负面影响,大部分是九年级学生。

也没有几个语文老师不喜欢看电影电视的。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影视审美指导却长期被忽视。当然,我们说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没有必要让学生像专业人士一样,而是要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对影视艺术的审美主体状态,让学生具备影视艺术审美的最基础的知识结构,改变与调整学生的审美观念。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影视艺术审美指导:

1.指导学生鉴赏影视艺术表现手段

如最常见的蒙太奇手法(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还有声音(包括静)、色彩、细节、语言、服装、长镜头、开头与过渡结尾、空镜头,等等。其中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并尝试创作影视文学,比如写小剧本等。

2.指导学生鉴赏影视艺术风格

影视艺术风格主要指导演风格与表演风格,除此之外,还有摄影、音乐等的风格。对于资历尚浅的学生来说,无论观看影视作品之前还是之后,了解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影评家们的评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

但是,正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样,影视作品欣赏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影评家们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欣赏实践。指导学生尝试写影视评论文章,有助于充分理解和体验享受优秀的影视作品。学生们喜爱某种影片或赞赏某一部影片,他们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这是影视作品欣赏的模糊性使然。通过阅读他人的影评,尝试自己写作影评,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讲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影视艺术欣赏活动道理亦然。

把影视艺术鉴赏引进语文活动中,活动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与名著阅读相结合评价影视作品;讨论影视热点话题,评价新影;电影电视知识(包括有关影视的法律法规)有奖竞答;制作电影海报;结合班会课主题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短片……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如:讨论影视热点话题,要避免一些“八卦新闻”的讨论;有些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放映的影视作品,可以组织合作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观赏(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一般在家中通过放影牒或电视观赏),一来是要尊重影视作品的知识产权,二来因为在家中一般有父母监控,藉此养成学生守法的习惯;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短片要注重节约,等等。

认识并利用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把影视鉴赏引进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这是作为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6:把西方音乐剧引进中国的前前后后

沈 承 宙

一.我在中华民族歌剧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

1939年9月,我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我迷恋歌剧艺术。从收音机里,听许多中外歌剧选曲;在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以及到上海来演出的音乐会上,听许多歌剧序曲和选曲演唱;在中苏友谊馆每星期日上午的苏联和俄罗斯音乐欣赏会上,看许多歌剧电影;看过许多新歌剧……那时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歌剧演员。

1954年,在我的二哥的推荐下,我开始跟随上海合唱团指挥、声乐指导梁智用先生学习声乐,并参加上海青年宫学生艺术

团的合唱队。那时我们演唱过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幕合唱“光荣颂”,十二个声部,每次演唱都热血沸腾,尽情享受着歌剧艺术的美丽。

1959年9月,我考取了武汉歌舞剧院、武汉艺术学校合办的歌剧演员班。这个歌剧演员班设在武汉歌舞剧院,老师都是剧院的演职员。我们除了正规的教学课程外,也在歌剧剧目的排练演出中实践。1961年毕业,见习一年,1962年成为正式的歌剧演员。

那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歌剧的繁荣时期。我参加了武汉歌舞剧院许多歌剧剧目的排练演出,从拉大幕、拉吊杆、打灯光、管道具、做效果、搬布景做起,到跑龙套、唱合唱,再到演群众角色、演次要角色、演主要角色。我参加过的歌剧剧目有原创歌剧《向秀丽》(程云、莎莱编剧作曲,李井然配器,苏先劬导演)、《太阳升起》(程云、莎莱编剧作曲,李井然配器,汪洗导演)的排练演出;有学演剧目《红珊瑚》、《夺印》,《社长的女儿》、《三月三》、《节振国》(我扮演小季)、《白毛女》(我扮演大锁的B角)、《洪湖赤卫队》(我扮演小刘,和春生的B角)、《刘三姐》(我扮演亚木,和小牛的B角)、《小二黑结婚》(我扮演小二黑的C角)、《两代人》(我扮演艾依江的B角)的排练演出;还有秧歌剧《兄妹开荒》(我扮演哥哥的B角),眉户戏《大家喜欢》(我扮演石万民);我们还学演过许多戏曲剧种的折子戏,包括京剧、汉剧、楚剧、豫剧、湖南花鼓戏等等……那些年,我在中

国民族歌剧的艺术实践中学习、熏陶、锻炼和成长。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了雷锋事迹的长篇报道。当时,我是武汉歌舞剧院歌剧团的共青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并且通宵创作了活报剧《不朽的战士——雷锋》。(当时的“活报剧”,就是今天的“报告剧”。)在剧院领导、歌剧团党支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团演员的参与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活报剧排练出来了。武汉市团市委以这个活报剧为重要内容,掀起了全市团员青年学习雷锋的热潮。

在把活报剧《不朽的雷锋》发展成歌剧的创作中,并没有让我当编剧,我带着几个小青年给创作组端茶送饭,熬夜刻钢板。在歌剧《雷锋》(贺大群、王韦民编剧,张宏作曲,鲍照寿导演)中,我扮演雷锋的B角。不过,剧院领导看到我还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把我调到了院创作组,担任歌剧编剧。

那时候,要搞艺术创作,首先要深入生活。1964年,我跟着创作组的编剧、作曲人员,一起到武汉第一纱厂、武汉柴油机厂深入生活,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历时两年有余。

二,文革后,经历短暂复苏,中国歌剧又陷入论争。十年文革,除了八个样板戏,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种都遭到了灭顶之灾,歌剧也不例外。武汉歌舞剧院歌剧团,曾是一个从老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在中华民族歌剧事业上成就卓著的歌剧团

体,但是在文革中被彻底颠覆了。从延安来的程云、莎莱、徐辉才等老一辈歌剧艺术家无一漏网地被打成“牛鬼蛇神”,他们的原创歌剧作品和他们主持学演的歌剧剧目,统统被打成“封资修大毒草”,许多忠诚的歌剧工作者也被打成“小爬虫”和“修正主义苗子”。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文革结束了,苦日子熬到头了,中华民族歌剧事业在中断了十年以后复苏了。歌剧工作者们兴高采烈,翻箱倒柜,把许多歌剧经典剧目,一一复排上演。我们剧院就复排演出了《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剧目。保留剧目演了一巡,原创剧目上来了。文革以后,歌剧创作者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歌剧创作。

我当时在剧院创作组,参与了歌剧《青春之歌》的创作(改编自杨沫的同名小说,曾令鹏、沈承宙、吴中编剧,胡克作曲,苏先劬导演),1978年在武汉上演。《青春之歌》上演后,我又投入了另一部歌剧的创作。我们把文革中广为流传的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作者 张扬)改编成歌剧(沈承宙、李元龙、胡立明编剧,冯仲华作曲,胡立明导演),1980年在武汉上演。这两部作品均获得武汉市艺术创作奖和演出奖(当时,国家级和省级的艺术评奖活动尚未开展)。剧院还上演了《启明星》、《海岛女民兵》、《喋血恋歌》、《一双绣花鞋》等原创歌剧。

一时间,歌剧事业似乎恢复了文革前的繁荣。但是,好景不长。文革虽然结束了,那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尚在延续。刚刚过了

几天舒坦日子的歌剧界,又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歌剧究竟姓“歌”,还是姓“剧”?然后又逐渐被引伸和上纲到“民族化”和“西洋化”之争。两种观点,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时,我从学习歌剧开始,也有十几年了,但是除去文革十年,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初学者。虽然在争论中有自己的倾向,但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于是一头扎到剧院刚刚开放的图书馆去翻书籍找资料。我发现了两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歌剧论争文集。细读之后,大吃一惊,原来78-79年间争执不休的歌剧论题,二十年前就争论过了,而且,那场“艺术”的争论,是以“政治”做结论的。中华民族歌剧只能有一种模式。我很郁闷,为什么文革刚刚过去,大家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却又要回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怪圈中去?难道那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吗?为什么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非要以一种模式管总呢?

我很想从这个怪圈中挣脱出来,却又身在其中,不由自主。正在此时,一个转机出现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进行战略转移的历史性决策。这个变化是“管总”的变化。改革了,开放了,一切事业和战线,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1979年中美关系解冻,建立了外交关系。就在这个时候,我那从未见过面的同胞姊姊(她在我出生之前就到美国去留学了),终于在四十年后回国与亲人

团聚了。当她知道有一个弟弟是从事歌剧工作的,便带来了一份礼物:一台录音机,(卡式的,单声道的“砖头”,那是武汉歌舞剧院的第一台卡式录音机);一盘录音带,一面录的是世界十大男高音的歌剧选曲,另一面录的是美国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的全部音乐。当我听了《俄克拉荷马!》的音乐,听了大姊给我讲的故事以后,十分兴奋,觉得美国音乐剧和中国新歌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与其在国内陷入那场老课题的新论战,还不如走出去看看,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去美国考察西方音乐剧。

1980年3月,在我的大姊的帮助下,我启程去美国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自费考察。

我是在为自己创作的歌剧《第二次握手》刻好钢板,油印好剧本,而且为作曲配器用的全部总谱纸画好小节线以后,才踏上旅程的。很遗憾,我没能看到《第二次握手》的演出。我在美国收到作曲家冯仲华先生的信,信中说,演出很成功,著名诗人徐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因为我在学生时期学的是俄语,所以到美国后,我首先在哈佛大学语言学校学习英语。这个英语班共16名学生,来自法国、日本、以色列、波兰、匈牙利、伊朗……只有我一个来自中国。上课很有意思,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语言都不通,除了教科书之外,又是比划又是懵又是猜地练习会话,很有趣,倒

也很有效。这个短期速成班的学习,对我的考察学习帮助很大。当然,这还是不够用,我的整个学习考察,都是在我的大姊陪同和帮助下进行的。

我从图书馆借来两厚本音乐剧书籍,其中那本《百老汇音乐剧剧目总汇》(Broadway Musical Show by Show,Stanley Green,作者 斯丹雷〃格林),我用二十天把它啃完。同时,我奔走于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之间,观摩了28部音乐剧的舞台演出和电影。在波士顿图书馆和我姊姊家所在地贝尔芒特镇图书馆借音乐剧唱片(那时的图书馆,还没有CD、VCD,也没有卡式录音带),用卡式录音带转录了66部音乐剧的音乐。在纽约买了一本《百老汇音乐剧名著选曲100首》(100 hit songs from Broadway greatest musicals,1974,The

Big

Three

Music Corporation,New York,N.Y.)一边看戏,一边啃书;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乐谱;使我对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重要剧目和选曲,逐渐熟悉起来。

从1980年6月开始,我撰写了二十多篇评介文章,陆续在国内艺术刊物上发表,第一次把美国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在动笔撰文之前,我首先必须解决,怎样翻译American Musical.Musical,当时的英汉词典上的解释是:“1,音乐的;2,爱好音乐的;精于音乐的。”是“形容词(adj.)”而在American Musical这个词组中,它显然是个名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有拍摄成电影的American Musical传入中国,那时被翻译成“歌

舞片”。八十年代初,也有人把它翻译成“歌舞剧”。但是,我们国家早就有“歌舞剧”这个概念了。我们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小小画家》、《麻雀和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作品称之为儿童歌舞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又把《摸花轿》、《刘三姐》、《玩灯人的婚礼》等作品称之为歌舞剧。如果把musical也翻译成“歌舞剧”,一是会与原有的歌舞剧概念相混淆,二是并非每一部musical都有舞蹈,或必须有舞蹈。舞蹈并非每部musical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音乐却是每部musical必备的元素。另外,也还有人把它翻译作“歌舞喜剧”。在American Musical的初创时期,1874年,演出过一部叫《伊凡杰伦》(Evangeline)的作品,它是第一次被称作“音乐喜剧”。在American Musical的发展历史中,的确有许多喜剧色彩浓重的剧目,但是进入成熟期以后,特别是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百老汇的American Musical,睁开了自己的眼睛,跳出了没有深刻社会意义,一味地歌舞升平、插科打诨的原有模式。从此以后,出现了以《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为代表的一批社会悲剧和正剧。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把 Musical翻译成歌舞剧、音乐喜剧都不准确,把它翻译成“音乐剧”最为贴切。

1980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编印的《音乐通讯》第四期,发表了我寄自波士顿的文章“从do-re-mi谈起——美国音乐剧浅介”,在国内刊物上第一次把musical翻译为“音乐剧”。三十

年来,大家已经认同“音乐剧”这个译法了。

作为在国内第一次系统介绍美国音乐剧的文章“从do-re-mi谈起——美国音乐剧浅介”的题目,是有来历和原因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大家第一次看到的内部放映的电影是《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正是根据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拍摄的。之后,主要选曲“do-re-mi”便不胫而走,流传全国。文革刚刚结束,极左思潮尚在,凡是外来的艺术一概会遭到批判,有一位资深音乐家当时就批判这首歌,说它是美国“三十年代美国人唱的不要了的靡靡之音”。当我在美国看了这部音乐剧后,觉得它是一部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的好作品,“do-re-mi”这首选曲也丝毫没有“反动内容”,是一首充满智慧、极有情趣的好歌;而且,《音乐之声》并不是三十年代的作品,它首演于1959年。为了给“do-re-mi”这首选曲正名,为了给《音乐之声》正名,我特意选用了这个题目。

顺便插一句,去美国考察应该是双向的,文化交流也应该是双向的,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我抓住机会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歌剧。我应哈佛大学音乐系和东方文化系教授卞如兰(赵元任先生的女儿)的邀请,在哈佛大学做了一次中国歌剧讲座,当时中国大陆留学生还很少,来听讲座的台湾留学生非常多,他们提出许多问题,对大陆的歌剧、京剧(他们叫“平剧”)、昆曲等都非常感兴趣,因为时间有限,在他们的要求下,我又受邀请去参加一次台湾留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一谈就是七个小时。两岸隔

开的时间太长了,需要交流的话题太多了,深夜一点多才依依不舍地散会。我还去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次中国歌剧讲座;与美国演员工会、美国戏剧家协会、哥伦比亚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以及美国艺术界人士进行了交流。说来有趣,我在美国见到了许多在中国见不到的中国名人,比如费孝通、曹禺、英若诚、沈从文、艾青、王蒙、卞之琳、冯亦代等,他们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我都去听了,还和有些学者近距离接触、长时间相处。

1981年3月,我回到中国。年底,我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文革后第一次全国歌剧座谈会。大会组织者给我一个半小时,让我做一个“美国音乐剧考察报告”。我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半小时的发言不能满足与会者的要求,每天晚上,在我的招待所的房间内,总是挤满了全国各地来的同行,大家畅谈交流,似乎在困惑和迷茫中找到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兴奋地跃跃欲试。从此,许多艺术团体打开了思路,创作演出了一些和过去模式不尽相同的音乐戏剧作品。从此,中国新歌剧结束了一元化时代,迎来了多元化的新时期。

1984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歌剧座谈会,期间演出了八部作品,第一部是《白毛女》,第八部是《江姐》。大家心里明白,歌剧界领导的用意是想强调中国歌剧必须遵循的道路。我在会上有一个发言。我说,“我们这一代歌剧工作者是在中国新歌剧传统的养育下,看着演着《白毛女》、《江姐》这些经典剧目长大的。《白毛女》作为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曾经发挥过十分积极的历

史作用,功不可没。老一辈新歌剧艺术家曾领一代风骚,做出过卓越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这些后来者不会忘记。但是,我们的歌剧事业应该随着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承认一个时代的结束是痛苦的,承认一个由自己创造的时代结束更是痛苦的,我们不能停留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们必须奋起去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请老一辈歌剧艺术家们放心,中国音乐戏剧的道路将在我们这一代延续下去!”在这次歌剧座谈会上演出的作品中,就有《芳草心》、《蜻蜓》这些音乐剧类型的剧目出现,而且,《芳草心》很快就走遍全国,主题歌“小草”几乎人人会唱。我认为,《芳草心》是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音乐剧作品,“小草”是第一首全国流行的中国音乐剧选曲。

篇7:跟我学做印制板(8)

印制板图中, 在“Mechanical1” (机械1层) 画了一个矩形 (参见图1) , 作为暂定的印制板形状, 然后根据元件的摆放和布局要求调整印制板尺寸。

元件布局是印制板设计的重要环节。初学者往往急于布线, 殊不知布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布线, 甚至影响到产品的电气性能, 组装与维修的方便等。虽然这个设计例子很简单, 但我们还是要对布局多讲几句。

首先, 要考虑印制板尺寸大小。印制板的大小和形状, 往往受整机结构设计限制。有时候结构设计给了印制板较大的尺寸可选择空间, 这时, 印制板设计人员就应合理确定印制板尺寸大小。印制板尺寸较大时, 设计过程比较轻松, 但印制导线线条长, 阻抗增加, 抗干扰能力下降, 成本也增加;过小, 设计和组装调试难度增加, 散热不好, 且邻近走线之间易产生相互干扰。有时, 由于整机结构的需要, 印制板的形状并不是规则的矩形, 就需要严格按照整机结构确定印制板的形状和尺寸。

确定PCB尺寸后, 再确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最后, 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 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有时, 难于预先确定PCB尺寸, 可以“假设”得大一些, 完成布局以后, 再适当缩小至合理尺寸。

下面是一些布局的基本原则, 但不是圣经, 仅供参考。

1. 确定特殊元件的位置

(a) 应首先留出印制板定位孔及固定支架等所占用位置, 满足安装结构方面的需求。

(b) 对于电位器、可变电容器、可调电感线圈或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若是机外调节, 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若是机内调节, 则应放置在印制电路板便于调节的地方。

安放显示器件的印制板, 要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和显示窗口的相互关系。

(d) 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 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 甚至设计“开槽”, 提供空气间隙, 避免“爬电”。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并在“丝印层”做出高电压标志。

(e) 重量超过15g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 然后焊接。那些又大又重、发热量多的元器件, 不宜装在印制板上, 而应装在整机的机箱底板上, 且应考虑散热问题。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除非本来就是用于对发热元件的检测。

(f) 接插件尽可能放置在印制板边沿处, 如果要放在较为中心的位置, 则周围不应有较高的元件, 以便于插拔。

2. 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a) 通常按照信号的流程逐个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 围绕它进行布局。

(b) 元件的布局应便于信号流通, 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多数情况下, 信号的流向安排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 与输入、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元件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地方。

3. 根据功能单元布局

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 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 要符合以下原则:

(a) 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 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 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b)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 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 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c) 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 元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元件重叠。这样, 不但整齐、美观, 而且装焊容易, 易于批量生产。

(d) 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 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约80mil) 。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 推荐长宽比为3:2或4:3。电路板面尺寸大于200x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械应力强度, 必要时加强固定支撑。

(e) 在通常条件下, 所有的元件均应布置在印制电路的同一面上, 只有在顶层元件过密时, 才能将一些高度有限并且发热量小的器件, 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IC等放在底层。

(f) 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应尽可能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4. 防止电磁干扰

(a) 在高频工作的电路, 要考虑元件之间的分布参数的影响。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 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 例如, 绕线式电感避免轴线平行近距离放置。

(b) 对辐射电磁场较强的元件, 以及对电磁感应较灵敏的元件, 应加大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加以屏蔽, 元件放置的方向应与相邻的印制导线交叉。

(c) 尽量避免高低电压器件相互混杂、强弱信号的器件交错在一起。

d) 对于会产生磁场的元件, 如变压器、扬声器、电感等, 布局时应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制导线的切割, 相邻元件磁场方向应相互垂直, 减少彼此之间的耦合。

(e) 对干扰源进行屏蔽, 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

(f) 输入和输出电路元件应尽量远离。

5. 抑制热干扰

(a) 对于发热元件, 应优先安排在利于散热的位置, 必要时可以单独设置散热器或小风扇, 以降低温度, 减少对邻近元件的影响。

(b) 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块、大或中功率管、电阻等元件, 要布置在容易散热的地方, 并与其它元件隔开一定距离。

(c) 热敏元件应紧贴被测元件并远离高温区域, 以免受到其它发热元件影响, 引起误动作。

(d) 双面放置元件时, 底层一般不放置发热元件, 除非有意使用机壳底板散热。

6. 布局操作实例

以图1为基础, 开始布局操作。元件网格设定为25mil (即元件以25mil为距离单位移动) 。

首先, 在印制板4个角, 距离边沿125mil处安放4个安装孔。操作是放置焊盘, 外径与孔径相同, 都是125mil (3.2mm) , 这样制作出来孔的周围无铜箔。

第二, 放置两个插座。这是孔距为156mil (3.96mm) 的电源用插座, 放置在印制板两侧, 一个输入, 一个输出。散热件体积较大, 放在中部靠上, 周围预留一定空间。

第三, 根据走线尽量简捷原则, 放置其他元件。调整元件标识符的位置, 以整洁、美观、无歧义为原则。

第四, 适当紧缩元件间距, 缩小印制板。调整后的尺寸为2000mil×1400mil (约50.8mm×35mm) 。

第五, 在距板边沿25mil处, 在“禁止布线层”绘制边框。在4个固定孔处, 绘制150mil直径的圆形禁止布线区域。

完成后的印制板布局结果如图2。

二、布线

一般的做法, 是首先利用设计软件进行自动布线, 然后人工修改, 使其更合理, 更美观。

1. 设计规则

在使用设计软件进行自动布线以前, 需要确定设计规则, Protel 2004即根据规定的规则完成布线。在印制板设计环境下, 点击主菜单“设计”按钮, 下拉菜单中选择“规则”, 即出现“PCB规则和约束编辑器”。如图3所示, 可见设计规则项目甚多, 大致包括了电气规则、布线规则、表面贴装元件走线的特殊规则、掩膜、各层面设计规则、测试点、制造工艺、高速电路特殊规则、布局规则以及信号完整性约束等大项, 每项下面还有若干子项。

图3所示为电气规则大项下的“导体间最小间隙”约束项, 这是印制板自动布线常用规则之一。默认规定是板上所有导体 (全部对象) 之间最小间隙为10mil。还可以根据需要指定特定对象, 如某个网络 (例如电源) 与其他对象之间有特定的间隙规定。较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较高电压的某网络与其他所有对象之间应有较大间隙,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条网络信号较弱, 为防止干扰, 需要和其他网络之间有较大间隙。

如图4, 右键单击“间隙”项, 即有下拉菜单, 选择“新建规则”, 该项目下会增加一个条目。对其予以定义, 例如把一个匹配对象指定为某网络 (例如VCC) , 把第二个匹配对象指定为“全部对象”, 并在约束中给出较大的值, 例如15mil。那么, 在自动布线时, 网络VCC就会始终与其他所有对象 (非VCC网络上的对象) 之间保持15mil以上距离。

还有一个最常用的设计规则是导线宽度约束。在布线规则项下, 第一个是“宽度”, 即导线宽度。对于导线宽度的约束有3个参数, 分别是最大值、最小值和推荐值 (Preferred) (如图5) 。自动布线时首先按照推荐值走线, 间隙不够时会减小导线宽度, 直至最小值。

在实际设计中, 不同网络所传输的信号 (或通过的电流) 强弱有很大不同, 对导线宽度要求也有很大区别, 所以对所有对象作统一约束定义往往是不合理的。例如, 在常用设计中, 普通数字信号线路较多采用10mil或12mil, 而电源线路, 在双面板设计中常常使用50mil甚至更大数值, 多层板设计中则更是使用整个一层导体作“地”, 一层作“电源”。

类似间隙约束, 我们可以新建若干宽度约束规则 (如图6) , 分别对某些网络予以单独定义, 如图7, 对网络V0单独定义约束条件。

常用到的约束条件还有过孔样式、元件放置间隙等, 就不一一列举了, 读者可以试着操作体会。

2. 自动布线

确定了设计规则以后, 就可以进行自动布线了。

在印制板设计环境下, 点击主菜单“自动布线”按钮, 即出现布线策略会话框, 如图8。会话框的上半部分是当前布线规则的定义情况, 来自设计规则定义, 点击“编辑规则”按钮, 则会弹出图3所示的设计规则约束编辑器, 供设计者修改规则。会话框的下半部分是当前使用的布线策略描述。

点击会话框下面的“Route All” (对所有对象布线) , 布线进行的过程中, 会出现布线信息框, 如图9, 提示当前布线进行状况。由于本设计实例较为简单, 布线进行得很快, 显示过程很快结束。由图可见, 布线进行时间极短即告结束。一共23个连接, 布线成功率 (布通率) 为100%。

自动布线的结果如图10。由图可见只是“布通”而已, 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本设计仅仅是为了验证一下电路, 或作一点相关测试, 这样也就“凑合”了。作为产品设计, 显然不行, 所以需要进行人工修改。

上一篇:爷爷80大寿发言稿下一篇:人鸦读书笔记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