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

2024-04-07

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精选6篇)

篇1: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

摘 要...............................1

恋爱的定义.................................2

第二章恋爱的本质及其特征......................2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2 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2 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3

第三章现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3

第四章大学生恋爱中常见问题及调试.........................3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观............................4

参考文献...............................5摘 要

恋爱是一直是人们千百年来探索和研究的永恒主题。进入恋爱期的青年男女都存在着一股无形的内在吸引力,他们之间互相依恋,难舍难分,即他们之间存在爱情。恋爱的广义是男女之爱。完善和谐的恋爱应该是男女之间产生于人类性的生物基础上,使双方获得特别强烈的互相依恋、相互爱慕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我们研究大学生的爱情,是为了了解爱情,合理的控制它,让它为我们服务,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感情生活。而不是让爱情成为大学生求学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让英雄难过美人关。本文从恋爱的本质出发,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总结一些面对恋爱挫折时的应对办法,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恋爱迷途中,点亮了明灯。

恋爱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男女互相爱慕。

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

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认为,“恋爱”乃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喜爱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系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间的心理现象。

黄希庭等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互相倾慕”。

由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恋爱进行剖析:

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

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

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因此,恋爱是一种在性欲望驱动下,为了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受到环境因素临影响的,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

第二章恋爱的本质及其特征

拉罗福什科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读过爱情字眼的话,就不会堕入情网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先行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爱情归根结底,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不必将爱情描述得如何神秘,如何圣洁。

仔细道来,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及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由衷的倾慕,同时,双方都渴望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归根结底,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具体到爱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

所谓真爱难求,真正的爱情是双方感情发展的自然升华。它是一种纯洁、复杂而又崇高的感情活动,由男女双方的心灵的共鸣而产生,彼此倾慕,情投意合。在爱情的初期,双方都对于它的发展具有着自主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爱情具有自主性。而在爱情的发展过程中,男女双方始终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并且,双方都因为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爱意,因而爱情又具有互爱性。

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

陶行知曾经很形象的形容过爱情: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我们可以由此而对爱情的专一性有所了解。确切地说,爱情是由男女双方所自然维系的,只属于两人的感情。在爱情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都要求男女双方对对方保持忠贞

不二。同时,因为这专一性而又衍生出排他性,即爱情是排斥第三方的介入的。

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

爱情不是如昙花一现短暂,而是如亲情般具有持久性。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发展、深化以及升华的过程上。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我们由此可以一窥爱情持久的本来面目。同时,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一定过程,并且在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四.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

由于爱情的社会属性,我们可以推演出爱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无论是爱情的本质,还是爱情的发展过程都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

第三章现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恋爱的当代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国内近十年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差研究指出:恋爱是当代大学生处毕业分配外最受关注的问题。一项调查表明,除10%左右的大学生因种种原因暂不考虑恋爱外,90%的人都曾积极考虑或者正在恋爱中。近几年来,虽然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过去小,但校园里的恋人却多了。全国对两万名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表明,认为对大学生应该禁止的仅占0.9%,认为应当限制的占1.8%,认为应当真确引导的占66.4%,认为应任其自由发展的占28.8%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年龄阶段对恋爱的需求非常普遍。

纵览当今大学生恋爱的形形色色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志同道合型。这是指在理想、信念、事业、情趣等方面都基本一致,从而使双方都能得到情感满足的类型。

纯粹情感型。即双方纯粹是以情感满足为目的的追求类型。

感官满足型。即以追求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为特征的类型。

功利满足型。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荣誉、职业等为恋爱前提的功利主义类型。游戏人生型。只追求恋爱过程中带来的身心愉悦的类型。

第四章大学生恋爱中常见问题及调试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情感还不太稳定,在恋爱问题上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很多问题,这里我们一一介绍这些问题,并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分清友情和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两性交往中分清友情和爱情至为重要。友情是爱情的基础和前提,爱情是友情的发展和质变。二者有联系,也有质和量区别。大学生如何冷静、理智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真确的处理两性关系十分重要。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朋友可以多个,但恋爱对象只能有一个。第二,爱情总是和性联系在一起的。它具有“性冲动”,有时甚至可以做到不顾一切的程度,而友情则往往相反。第三,爱情具有秘密

性,具有性爱性质的情感总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友情则完全可以直率的无顾忌向人们公开。第四,如果一时分不清友情还是爱情,就把对方对他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进行比较。无差异的话就不要想入非非了,有差异才可以做进一步的打算。

二、单恋。单恋又叫做单相思,它是指男女一方的倾慕感情苦于不被对方知道和接受而造成的一厢情愿式的渴望。当事人为此常常苦恼,这种苦恼给大学生生活布上了一层抑郁的色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那我们如何排解单相思的苦恼呢,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借鉴:第一,进行错觉鉴别。如果对方对你有意但有不能肯定时,不妨做以错觉鉴别,即观察反复性还要多进行对比观察,再加入一些观察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鉴别。第二,大胆表白。完成鉴别做出判断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爱意。第三,做两种准备。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结果。第四,及时转移情感。如果失败应及时转移情感,多和亲人朋友交流,莫让不良情绪影响你的学习生活。

三、多角恋。多角恋是指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异性追求并建立了恋爱关系,是一种反常的恋爱现象。这是违背道德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对各方危害和对社会道德的冲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失恋。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者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带来的巨大挫折。失恋对于初恋和热恋者来说,精神打击极为严重,会出现情绪行为失去常态、抑郁消沉、心灰意懒,甚至颓废或者焦虑不安等等诸多不良状态。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消除失恋带来的不良反应:第一,端正爱情的位置。爱情只是情感的一种,我们还有友情亲情等,不要为了爱情而放弃别的情感,要多想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对自己的关心。第二,分析失恋的原因。一段爱情失败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整天愁眉苦脸,而是应该积极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努力加强自己改善自己,不要让下一段感情重蹈覆辙。第三,乐观豁达。失恋是人生路上一个美丽的回忆小站,就让它静静的呆在记忆的深处吧,乐观的活在现在,活出你的乐观。第四,投身学习工作,转移注意力。这是战胜失恋非常有效的方法。第五,适度的情感宣泄。注意适度的宣泄,不要放纵,可以很好的抵御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很有利。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魅力恒久的人生课题。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我国的《诗经》、《楚辞》,希腊的史诗,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基督教的《圣经》中对爱情都有相当精彩而感人的描述。《诗经》首篇《关睢》即描述一名男子追求女子的恋爱过程。而莎翁笔下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文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也对爱情有着不一般的看法。黑格尔认为:爱情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而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这些笔者所罗列的对于爱情的阐述,距离爱情的本质依然还有一些差距。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建立在男女性爱基础上的感情之所以是爱情,是由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所谓爱情,不单单是由人类的生理需要的冲动而互相需要,更重要的是,爱情是基于双方志趣的投契以及心灵的相通。这些,前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受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知识结构等等所制约。总而言之,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的物质基础以及双方所共有的生活理想上,在双方心里所形成的对对方最真诚的倾慕,并且,双方都因为这倾慕而强烈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在两性之间的崇高的感情。与友情相比较,爱情还有两性之间那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异性相吸。而爱情与好感的不同,就在于爱情是根植于男女双方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的。而好感却通常都只是单纯的感觉。

综上所述,关于爱情观,我们可以从它丰富的内涵中归结出四个要素:

一、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

二、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部分,它往往表现为灵与肉相融而为一体的强烈感情;

三、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苊,也是爱情的理智向导;

四、义务。这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以上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出社会,因此,这阶段的爱情会明显地表现为如柏拉图之恋般的不需顾虑物质基础。但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爱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有正确树立这一意识,才能更好掌控爱情之舟。

与些同时,大学生的爱情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大学时候正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锻炼生存技能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不能将大学的重要任务——求知,抛开,而应当正确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树立了了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和学业就能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刑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大学出版社,万平,余飞,《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和恋爱行为调查》,湖南科技学院,

篇2: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

爱情,自古就是人生中敏感而充满诱惑的一个主题。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稀奇之事。鉴于此,,我们小组在我校本科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问卷调查,针对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与技术,客观、真实地反映我校大学生的恋情情况、恋爱观及心理特点,具体报告如下:这次调查问卷共制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卷共计64份,包括男30份,女 3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其中大一20份,大二20份,大三20份。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设计

调查对象为广东金融学院大

一、大二及大三学生(鉴于大四学生忙于实习工作或考研,顾不纳入调查范围之内,以下统计结果是除大四以外所得的)。调查方法是利用分层抽样法,,对每个年级,按男女生比例1 ∶1 分别进行随机抽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大

一、大二及大三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情况及结论

1、我校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调查分析所得,我校学生大约有46%没有恋爱经验,而有恋爱经验的学生恋爱次数也大多数是1-2次,可见我校学生恋爱经验较少。进一步估计, 我校恋爱比例大约为25 %,换言之,我校学生处于单身状态的人数占据了多数。处于单身的学生只有极少比例是觉得生活枯燥,想拍拖的。可见大部分出于单身的学生对恋爱没有过分的渴求,不会刻意寻找对象。总体来看, 随着年级增长, 谈恋爱的学生在相应增加。总体来看, 我校大学生恋爱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异地恋这个问题,根据调查所得,大约43%的学生可以接受,大约40%的学生则持反向态度,觉得异地恋太麻烦或者不可靠,难以维系一段长久的恋情。按性别分析,男生对异地恋持不赞成态度的必烈大于女生。

2、学生选择恋爱对象趋向重“内”而轻“外”

选择恋爱对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度尺。那么,大学生心中选择恋爱对象是注重的是什么呢?对此我们给出了“相貌”、“人品与修养”、“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与自己志趣相投”这4项选择(可多项选择)。结果发现,我校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对象是都是重点关注“人品与修养”这一项,接着的就是看重“与自己志趣相投”这一项,表明我校学生在择偶时更加看重对方的道德修养与跟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匹配。而对于“相貌”这一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分析所得,有40%左右的学生会特别看重。其中,男生注重对方相貌的比例比女生大。大约有35%的学生会注重对方的“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此项男女各自的比例相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相貌等外在的“硬件”,而是内涵修养等内在的品质,相貌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恋爱的主导因素了,而人品和兴趣性格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了。

3、大学生恋爱动机正确

从遇到自己喜欢的对象是,一般来讲男生比较主动,会大胆主动追求,而绝大部分女生就显得比较腼腆,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不敢勇敢表白。对于恋爱的目的,调查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绝大部分是认真的恋爱或结婚而恋爱,占了33.3%,这是正确的恋爱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恋爱的发展。也有大约28.3%是觉得缘分到了,很自然地在一起,相信这些同学也会比较认真地对待恋爱的,当然也有极少数是为了排遣孤独,寻找情感依托,这是不正确的恋爱观,持有这些观点的同学即使恋爱了,也不会真心对待对方的,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是不公平的,所以持有这种恋爱观的同学能尽快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点。综上所述,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对于恋爱还是有很好的观点的,这也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4、对于大学生情侣的恋爱稳定情况,从调查结果看,情侣之间有28.3%的感情还是比较稳定的,当然也有大约21.7%的同学是离离合合的。

5、对于大学生爱情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发现选择“毕业之后各奔东西难在一起”的比例是最大的,有33.3%的男生,40%的女生都是选择这个。看来,面对现实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挺理智的,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地现实对他们关系的影响。

6、对于毕业之后大学生怎样看待恋人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了“顺其自然”的。男生里面有接近50%,女生有1/3的人都是选择了顺其自然。对于“会和恋人继续保持关系,都是很认真的”这个选项,有23.3%的男生,15%的女生也是选择了这个。综上看来,普遍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挺正确的,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不会太刻意地去追求这方面的得。

三、调查后的思考

1.谈恋爱在大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恋爱在大学渐渐成为一道特有风景。恋爱是我 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健康的恋爱使大学生学会了关心和责任 ,学会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经过恋爱的人将更容易成熟,理智的爱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精彩的一笔 ,亦是宝贵的财富。2.对待恋爱的态度:义务重于权利

学生谈恋爱应该更多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恋爱开始就是抱着 “弥补内心空虚”的态度,那么对对方是一种伤害,对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恋爱,用真心换取真爱。

3.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篇3: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

1当代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人数不断增多

恋爱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很多大学生将谈恋爱当做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甚至出现“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 就不算一个合格大学生”的说法, 根据调查, 有大概80%的青年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 学生们把谈恋爱看作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没有谈过恋爱而感到自卑。

2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盲目, 功利化倾向严重

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清晰的、健康的恋爱动机, 谈恋爱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与无聊”, 甚至是为了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 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体验, 重过程甚于结果, 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于是, 校园里便出现了所谓的“契约式恋爱”, 在校时卿卿我我, 相互填补空白与空虚, 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 但毕业时却快速分手, 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3当代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 网恋日益盛行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通讯工具的普及, 当代大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的恋爱交友途径, 除了传统的恋爱交友方式之外, 有些大学生通过QQ、网络游戏和其他交友工具网上交友恋爱。网恋越发的普遍起来, 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 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 导致恋爱问题的复杂化。

4当代大学生恋爱日趋开放, 性行为问题严重

受到西方性开放观念的影响, 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越发公开, 在公共场所卿卿我我, 搂搂抱抱, 毫不掩饰, 恋爱行为前卫、性观念开放。他们将性与爱情、婚姻分离开, 追求一时的快感。根据调查, 对婚前性行为, 27%的同学表示很理解, 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 无须大惊小怪;52%认为虽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 但不可取;11%则无所谓, 只要顺其自然就行, 不必考虑太多;10%不理解, 是一种违背传统道德的不可取行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高校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性行为是相当开放的。

5当代大学生恋爱低龄化、低年级化情况严重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恋爱, 有的仍在继续, 有的早已各奔东西。而大学生的恋爱大多都是在大一新生军训时就开始了, 可以说, 在大学校园里, 恋爱已成了风气, 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要务”之一。

6当代大学生恋爱难以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 恋爱悲剧增多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努力学习,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恋爱, 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 长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沉溺爱河, 认为爱情至上, 忽视自己的学业。早退、旷课、厌学现象增多, 有的因此而被学校退学。甚至有的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浅, 心理承受能力差, 期望值过高, 容易冲动。一旦失恋, 往往行为过激, 伤害对方, 甚至自杀、精神分裂、自卑厌世、破罐破摔, 给自身、家人与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产生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

1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

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 他们已跨过青春期而进入成熟期, 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发或者觉醒,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追求和爱慕, 产生“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身心需求。同样在心理上, 青年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加深, 渴求独立的愿望增强, 个性需求萌发, 开始有强烈的择偶求偶渴望。

2社会及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网络等信息渠道的畅通, 黄色书刊、网站泛滥, 导致西方一些腐朽、不良思想侵入, 使原先高度统一的文化观、价值观念离散、改变, 面对不健康的东西, 大学生失去了理性批判的张力, 从而给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 现实中的大学同理想中的种种落差、大学生就业难、人际交往复杂、学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挫伤青年大学生的信心。在这样一些社会与现实因素的冲击之下青年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觉得找不到方向, 空虚, 导致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 盲目追求恋爱的情感体验和刺激, 陶醉在吃喝玩乐、风花雪月之中。

3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 是指个人的认识或行为不知不觉的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在一个群体中 (如一个宿舍) , 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 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出双入对而自己却是形影孤单时便更加容易出现从众心理, 于是也加入“追逐爱情的队伍”, 开始不懈的努力。

4情感需求强烈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 努力拼搏之后才进入大学的, 在此之前一直被沉重的学习、升学负担以及父母、老师的严格监控压制着, 不得不压抑自己丰富的情感需要。而进入大学之后, 升学压力减轻了, 周围环境的监控约束力减小了,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增强, 被压抑了的青春期情感突然爆发, 导致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剧增, 恋爱势不可挡地燃遍大学校园。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

1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摆正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却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部分, 人生的主旋律是事业, 爱情只有植根于事业的沃土之中才能开花结果。爱情与事业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在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 事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爱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作为大学生, 要争取从学业、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爱情, 要把学业、事业放在首位, 恋爱服从学业、事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 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那种抛开学业只求谈恋爱的作法, 不仅有碍学业、事业的收获, 更难以获得长久、幸福的爱情。“黄金有价, 青春无价”, 如果简单地追求恋爱, 把宝贵的时光过早地耗费在不合时宜的谈情说爱上, 贻误自己人生奋进的大好时机, 那将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2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明确爱情的本质

爱情, 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另一方最诚挚的仰慕,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它表明爱情是以挚爱为前提的, 是情投意合与志同道合的统一, 是责任, 是奉献, 而不是占有和索取, 只有忘我的、无私的爱情才是永恒的、动人的和幸福的。因此, 我们应当把青年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并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过程当中。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 培育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责任意识, 增强大学生辨别善恶、美丑以及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能力, 避免学生在恋爱中的盲目、冲动、虚伪、轻率、庸俗、失志、失德。教导大学生要以认真严肃的心态对待恋爱, 并忠于自己的感情选择, 用相对稳定成熟的恋爱观来指导自己的择偶恋爱实践, 而不是把恋爱当作一场游戏。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 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 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大学生正处于性激素分泌的旺盛时期, 对性充满了渴望, 并且由于受到西方多元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针对这一点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和正确的性生理卫生习惯。应当把全面介绍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落实专职思政人员举办专题知识的讲座, 以性生理和性心理作为基础, 性道德与性法律作为重点。让大学生们从性神秘和性误区中走出来, 正确进行异性交往, 并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各类问题, 例如恋人间的正常交往尺度、怎么与异性交往、恋爱道德所涉及的问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功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 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潜移默化的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 而枯燥的校园生活不能完全释放他们的热情, 无法排除心中的忧郁、压抑, 在学校无活动或活动质量不高的情况下, 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疾患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此, 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学文化主阵地上来, 以免大学生沉陷在恋爱中从而迷失方向。

总之, 青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作为高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当以积极的态度, 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 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使我们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学会把握和处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感问题,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恋爱, 面对生活, 更好的成长成熟成才, 做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才, 真正肩负起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2]姜采英.略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冯鹏志.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M].北京出版社, 1999.

篇4: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

1当代大学生恋爱普遍化,人数不断增多

恋爱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将谈恋爱当做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甚至出现“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大学生”的说法,根据调查,有大概80%的青年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学生们把谈恋爱看作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没有谈过恋爱而感到自卑。

2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盲目,功利化倾向严重

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清晰的、健康的恋爱动机,谈恋爱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与无聊”,甚至是为了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体验,重过程甚于结果,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所谓的“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相互填补空白与空虚,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却快速分手,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3当代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网恋日益盛行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通讯工具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的恋爱交友途径,除了传统的恋爱交友方式之外,有些大学生通过QQ、网络游戏和其他交友工具网上交友恋爱。网恋越发的普遍起来,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导致恋爱问题的复杂化。

4当代大学生恋爱日趋开放,性行为问题严重

受到西方性开放观念的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越发公开,在公共场所卿卿我我,搂搂抱抱,毫不掩饰,恋爱行为前卫、性观念开放。他们将性与爱情、婚姻分离开,追求一时的快感。根据调查,对婚前性行为,27%的同学表示很理解,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无须大惊小怪;52%认为虽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但不可取;11%则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不必考虑太多;10%不理解,是一种违背传统道德的不可取行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性行为是相当开放的。

5当代大学生恋爱低龄化、低年级化情况严重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恋爱,有的仍在继续,有的早已各奔东西。而大学生的恋爱大多都是在大一新生军训时就开始了,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了风气,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要务”之一。

6当代大学生恋爱难以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恋爱悲剧增多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努力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恋爱,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长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沉溺爱河,认为爱情至上,忽视自己的学业。早退、旷课、厌学现象增多,有的因此而被学校退学。甚至有的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期望值过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行为过激,伤害对方,甚至自杀、精神分裂、自卑厌世、破罐破摔,给自身、家人与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产生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

1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

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他们已跨过青春期而进入成熟期,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发或者觉醒,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追求和爱慕,产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身心需求。同样在心理上,青年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加深,渴求独立的愿望增强,个性需求萌发,开始有强烈的择偶求偶渴望。

2社会及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网络等信息渠道的畅通,黄色书刊、网站泛滥,导致西方一些腐朽、不良思想侵入,使原先高度统一的文化观、价值观念离散、改变,面对不健康的东西,大学生失去了理性批判的张力,从而给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同理想中的种种落差、大学生就业难、人际交往复杂、学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挫伤青年大学生的信心。在这样一些社会与现实因素的冲击之下青年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觉得找不到方向,空虚,导致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盲目追求恋爱的情感体验和刺激,陶醉在吃喝玩乐、风花雪月之中。

3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识或行为不知不觉的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在一个群体中(如一个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出双入对而自己却是形影孤单时便更加容易出现从众心理,于是也加入“追逐爱情的队伍”,开始不懈的努力。

4情感需求强烈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努力拼搏之后才进入大学的,在此之前一直被沉重的学习、升学负担以及父母、老师的严格监控压制着,不得不压抑自己丰富的情感需要。而进入大学之后,升学压力减轻了,周围环境的监控约束力减小了,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增强,被压抑了的青春期情感突然爆发,导致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剧增,恋爱势不可挡地燃遍大学校园。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

1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摆正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部分,人生的主旋律是事业,爱情只有植根于事业的沃土之中才能开花结果。爱情与事业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事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爱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为大学生,要争取从学业、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爱情,要把学业、事业放在首位,恋爱服从学业、事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那种抛开学业只求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学业、事业的收获,更难以获得长久、幸福的爱情。“黄金有价,青春无价”,如果简单地追求恋爱,把宝贵的时光过早地耗费在不合时宜的谈情说爱上,贻误自己人生奋进的大好时机,那将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endprint

2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恋爱观,明确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另一方最诚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它表明爱情是以挚爱为前提的,是情投意合与志同道合的统一,是责任,是奉献,而不是占有和索取,只有忘我的、无私的爱情才是永恒的、动人的和幸福的。因此,我们应当把青年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过程当中。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辨别善恶、美丑以及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学生在恋爱中的盲目、冲动、虚伪、轻率、庸俗、失志、失德。教导大学生要以认真严肃的心态对待恋爱,并忠于自己的感情选择,用相对稳定成熟的恋爱观来指导自己的择偶恋爱实践,而不是把恋爱当作一场游戏。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大学生正处于性激素分泌的旺盛时期,对性充满了渴望,并且由于受到西方多元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针对这一点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和正确的性生理卫生习惯。应当把全面介绍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落实专职思政人员举办专题知识的讲座,以性生理和性心理作为基础,性道德与性法律作为重点。让大学生们从性神秘和性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进行异性交往,并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各类问题,例如恋人间的正常交往尺度、怎么与异性交往、恋爱道德所涉及的问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功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潜移默化的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而枯燥的校园生活不能完全释放他们的热情,无法排除心中的忧郁、压抑,在学校无活动或活动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疾患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学文化主阵地上来,以免大学生沉陷在恋爱中从而迷失方向。

总之,青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为高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使我们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学会把握和处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感问题,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恋爱,面对生活,更好的成长成熟成才,做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才,真正肩负起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

[2]姜采英.略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冯鹏志.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M].北京出版社,1999.

篇5: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

“大一按兵不动,大二蠢蠢欲动,大三全面出动,大四个个反动,”近期,这句调侃恋爱现象的俏皮话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原来,临近毕业的校园悄然出现了一对对大四“拖友”。不少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四学生基于填补大学生活空白、满足虚荣心等种种原因,在最后的大学时光里匆匆开始了恋爱生活。

在随机调查的10位单身男生和10位单身女生中,有7位男生和5位女生希望能在毕业前找个对象。其中4位男生和3位女生表示会为此降低择偶标准。对此,高校学生处的老师们认为,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点,对一些不太健康的恋爱观,学校会对此加强引导。至于为了排遣寂寞而谈恋爱的做法,那就更加不可取。

一、对女大学生应及早进行恋爱观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1.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首先,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相反如果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恐怕会被当作圣人或是怪物。(如今这个社会中圣人和怪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记得最多也就是十年前,大学的恋爱现象还处在半地下状态。在校园里搂搂抱抱现象还极为少见。而如今很多大学已经成为了恋爱园地,一到夜晚人头镩动,莺呢燕语之声不绝于耳。感觉是公园下了班,恋爱的人们都跑学校来了,不仅环境良好,而且还剩了门票钱。学校附近的旅馆,民房更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休闲之天堂。

按道理来说大学生谈恋爱是合情合理的事,可如今合理变成了真理。人人都趋之若骛。如某君落后于人必为耻笑的之对象;“大学四年没谈恋爱,你都干嘛去了”。仿若谈恋爱是大学必修的课程,不通过就不算是合格毕业生。(当然还要学习蛮夷之文字,谓之考四级)这就有违大学教育的本意。

本人以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下面就逐一对此现象进行剖析。

一: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向产业化进发,无暇顾再及学风和学生的道德教育。

想必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大学不过是学几门和实际没太大关系的课程,再把夷文的四级通过,就能轻松拿到文凭。既然文凭可以轻松拿到就没有必要认真学。既然课程无用教授们也就懒的教。于是学生就把时间用在恋爱上,教授就把精力花在赚钱上。

记得有一位知名教授给我们补课(MBA)此老头也真厉害,从早上到晚上一讲就是一天,最后连嗓子都哑了。据说此君今早才从北京赶来,上完课还要连夜坐飞机赶往另外一个城市,明天还要再一天的课。由此可以想见他有多少时间放在自己学生身上。

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专家都如此那普通教授就更不把教书育人当回事了。现在不都在提倡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提高么?所以“教育”也就成了“自育”。最后衍变成“自娱”。没有导师约束,经过十年寒窗的学子当然高兴。只要给文凭也乐得自娱自乐。恋爱也就成了最好的消遣方法。大学既有公园的气息,又透着文化的内涵。真可谓“地利”。

二:很多大学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以前的大学较为封闭。学生大多也是经过十年寒窗而被提拔起来的“苦行僧”偶有几个聪慧之人也不敢兴风作浪。如今很多院校为了增加收入,大办各类成人教育和辅导班。加之大学不断扩招,各色人等充斥校园。少数的几个“苦行僧”也都想做“hua和尚”了。

现在不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么?那么老乡会,联谊寝室自然成了很好的实践项目。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有正值少年,意气风,加之周围灼热之气氛,必然会擦出火花。星星之活尚且可以燎原,更何况是干柴烈火。况且如今有众多好事之人煽风点火,喜为别人牵线搭桥。更有好事之人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帮,带”把自己毕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传给未经开化之同道。传道之人滔滔不绝,口沫四溅,颇有大师风采。听颂之人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认识之浅薄。于是立即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时不时还要和同样追求真理之人探讨一番。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少走弯路。学校有这么多好事之人,谓之“人和”。

三:一些低级趣味文化逐渐占据大学校园

上面已经提到学校和教授只想着赚钱。这就导致在学校硬件,特别是书籍和仪器方面投入甚少。一些好学之士无书可读,无实验可做,加之素质不高的学生大量涌入,导师又不加以灌输正确的审美情趣,这一切都促使了校园文化逐渐走向低级趣味。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求爱海报堂而皇之的挂在食堂门口。围观者不以为耻,反而津津乐道,赞此君果敢。某日回到母校看到海报张贴栏里大多是一些电影,录象的宣传画。大块裸露的鲜肉血淋淋的占据着人们的视野。曾几何时这里是学术论坛,和报告会的天下(大家也许都已经不记得了)更可笑的是一些专家提出要把性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他们也太小看如今的大学生了,他们无论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要比那些专家深厚的多)

本来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也无可厚非,可是正经的课没什么内容,反到在性方面大谈特谈都不正常了。更有甚者,某大学还大费周折的弄来和某器官般粗细的钢管,用来教学生们如何使用避孕套。这就好像是在给同学们一个暗示:大胆实践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写到这我想起了山东大学为了向丁肇中先生献媚,竟然在文化长廊里展出丁肇中父亲的生平事迹。真佩服他们竟有办法搜集到如此稀有之物,一定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在老夫子的故里,中国的一流大学都有此等风气,更何况一般的大学。大学校园有如此之风气可谓给恋爱创造了“天时”

四:上大学已经成为了一项投资,大学已经不再是学术和研究者的天堂了。

六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不被奴役

五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四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强大

二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能够富有

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出人头地

如今大学的收费逐年提高,一些热门专业的一年学费已经突破五位数,大学教育已经从学习知识转变成了一项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就要有回报。所以文学,历史,物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已经成了冷们专业。不是迫不得已没有愿意上的。可是如今所谓热门的经济学,计算机专业又大多和实际脱节,上了也白上。加之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使很多学生有了受骗上当的感觉。潜心钻研的人少了,拜金的人自然就多了。有些学生就提前开始社会实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收回投资。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如今每逢周末,一些大学门口就会停上一排豪华房车。上车之人各个如同选美回来的佳丽,且不说那一套学

生无法拥有的名牌服饰,单看那趾高气昂的气势就足以让普通学生汗颜。我的一位生意朋友曾和我说:现在只有低等商人才跑酒吧歌厅,有些层次的都在大学里找,完事了还和你聊聊哲学什么的,甭儿有情调。学生还会相互介绍,想认识我们的还真不少。如今一些大学生竟沦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钱。当然教授可以出卖知识赚钱,学生进入社交场合也不足为怪。反正投资就是为了回报。

一、应尽早对女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由于现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越来越趋于低年级化,所以学校最好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以便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新入学的女大学生,除了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之外,对爱情也充满了向往。这时,首先应该让她们对“我应不应该谈恋爱”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实践,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的:

首先,应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友。据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每次大学生都把“身心成熟的需要”作为在校期间谈恋爱的首要原因;而大学校园特有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也给男女同学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再加上大学生远离父母,没有直接的约束以及受到同伴和高年级同学谈恋爱的影响等,这都为大学生谈恋爱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得,爱情成为许多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重要部分。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人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真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有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获得经验、证明自己魅力、追赶潮流等。[1]不正确的动机必然导致不健康的爱情,是注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的,有时还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所以,在思考“我应不应该谈恋爱”之前,应该首先判断谈恋爱的动机,不是出于爱情的恋爱自然是不提倡的。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就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轻易地去谈恋爱,反而会损伤自己爱的能力。

(二)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什么?有些女同学认为,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糊

里糊涂的爱”。爱情虽然具有盲目性的特征,但女大学生应该尽量理智地把握它,而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真正的爱情,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由相互倾慕到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强烈的专一的感情现象。”[2]

首先,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爱情,必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对象。当自己爱上一个人时,也必须明确自己爱上了对方的哪些东西。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的价值观有什么特点,他值不值得信赖,两个人在生活上能不能合作,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同甘共苦,发生矛盾时能不能互相谅解等,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有无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恋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友谊到爱情转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打几个电话”、“看几场电影”就能搞掂的。只有在恋爱中保持一定的理智,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才能保证在恋爱中少走弯路。相反,盲目地谈恋爱,或者只图对方“举止潇洒”,就一见钟情的恋爱,往往会遇到挫折。

第二,爱情不是被爱,而是互爱。即使男女双方遭遇了爱情,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爱的能力。弗洛姆在谈论爱情时,特意区分了童稚之爱和成熟的爱。他指出,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3](p20)但是,一些女大学生恰恰把爱的问题看成是“被爱”的问题,于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变得可爱,想通过改善自己的外表形象,增加自己的女性气

质,来吸引异性的目光,使别人来追求自己、爱自己。真正的爱情,应首先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第三,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恋爱双方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 [4] 有些女同学被别人追求时,只愿意享受被人捧着的感觉,从不会真心地去关心对方。例如有些同学在回答“为什么谈恋爱”时,说“有人在逛街时给自己提包”、“下雨时给自己打伞”等;也有的同学随意更换对象,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所应有的态度。

第四,爱情的发展必然会渴望能够和对方终身相伴。现在,在大学生中流行着“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的顺口溜,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大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许多校园恋爱是无结果的;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观点的流行,也容易造成一些同学只为追求一时的感情寄托而游戏人生、滥施情感。更有些同学知道大学恋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就抱着获取经验的态度来谈恋爱,但是为了获取经验而去谈的恋爱,要么不是真正的爱情,要么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首先,爱情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学习,而不是谈情说爱。随着近年来大学不断地扩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现实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这些都对女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有些同学谈了恋爱后,不思茶饭,更不思学习,这就是本末倒置了。理智的爱情应该能够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健康的爱情应该能够促进双方学业的进步。

其次,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有些女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谈恋爱后,迅速从集体生活中脱离出来,陷入狭小的“两人世界”中,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而一旦失恋,便一蹶不振,甚至轻生。例如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自杀事件中,许多就是因为恋爱受挫而丧失了对人生的兴趣。这不仅反映了现在的大学生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包括对己、对人、对父母的责任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追求爱情,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第三,爱情和事业的关系。爱情不是永远浪漫的,终究要回归现实。爱情和婚姻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事业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尊、自信,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没有事业的爱情是苍白的、空洞的;而有事业作奠基的爱情是坚实的、牢固的。相爱的双方,不能

只管眼前的欢乐,要放眼未来,早作计划,互相支持,给爱情打造一个可能的“归宿”,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毕业而面临“劳燕分飞”的无奈结局。

(四)培养良好的恋爱道德意识

恋爱虽然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然要受到社会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约束。

首先,恋爱双方一定要彼此真诚。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对方。这样换来的爱情是先天不足的,是自私的,也是不道德的。作为女大学生,一方面要真诚对人,以真心换真心;另一方面在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相处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被表面迷惑、受骗上当。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据贵州大学对500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是大学生在网上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5]而有些不良用心的人就是利用网络来欺骗大学生的感情,达到各种目的的,所以,作为女大学生,在和网友接触、交往时,更要小心,对于网恋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第二,严肃对待爱情,不能朝秦暮楚、玩弄别人的感情。当自己确实接受不了对方的感情时,一定要及早向对方讲明,不能含糊其词,使别人心存幻想。有些女同学,为了扩大选择,“脚踩几条船”,在感情问题上游移不定,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而应当尽快作出选择。而一旦和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轻易见异思迁。

第三,不充当“第三者”。有些女大学生喜欢成熟的男性,不仅爱上不该爱的人,而且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后果,结果成为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害人又害己。

第四,讲究恋爱行为的健康与文明。热恋中的情人,行为亲昵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要注意场合。在有些大学饭堂里贴出了“不准相互喂饭”的标语后,又有大学生向学校建议设立“情侣教室”,以避免其他同学学习时,受一些大学生情侣的“情不自禁”行为影响的尴尬。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原本美好的爱情却成了让他人反感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谈到:“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和下流的行为。”[4]作为女大学生,应该注意在公共场合要自尊自爱、自我克制,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此外,对婚前性行为,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正是通过争论,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分析婚前性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因为作为女性,通常是一些不良后果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身不受伤害。

第五,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尤其是失恋。每个谈恋爱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成熟度,因为任何恋爱都包含着失恋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比例的升高,经历失恋痛苦的学生也必然越来越多。

失恋后不管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别人,都是极端愚蠢的做法。失恋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成熟性的难得的机会,要从失恋中走出来,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强烈的责任心来支持,更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来引导。

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气氛(一)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把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法制等蕴涵其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既不会在课余时间觉得寂寞、无聊和苦闷,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笔者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出生机勃勃、稳步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疑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校各级部门,特别是各系领导、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定期考勤,对学生中出现的无故夜不归宿、留宿异性、旷课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从外部约束学生,避免发生不恰当的恋爱行为。

(三)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和引导

当学生在恋爱问题上遇到困惑和挫折时,要能够及时地给予她们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员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摆正爱情的位置,帮助学生疏导不良的情绪,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篇6: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 女B 男

2.你所在年级()

A 大一B 大二

C 大三

3.你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基本看法()

A不应该B可以,但必须有所限制 C应该被正确引导D不应受到任何干涉

4.你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单选)()

A精神空虚,寻找寄托B志同道合,自然而然C与他人攀比D寻找以后的结婚对象

5.你对恋爱的态度是(单选)()

A共同努力、坚持到底B顺其自然

C有了更合适的就换D其他

6.你认为,恋爱对学习(单选)()

A有不良影响B无影响

C有促进的作用D其他

7.你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是()

A相貌好看B理想远大,工作认真 D在某方面有共同的兴趣E在一块工作或者学习F家庭条件好

8.你的初恋起始于(单选)()

A初中B高中

C大一D大二

E大三

G初恋还没有开始

9.你认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对大学生谈恋爱应持的态度是(单选)(A正确引导B明确反对

C提倡D顺其自然

10.您认为在谈恋爱过程中的花费应由谁承担?()

A主要由男生B男女共同承担

C谁家有钱承担的多点

11.您是否赞同在大学期间恋人同居?()

A可以接受B不能接受

C没想过

12.您是如何看待网恋的?()

A坚决不可取,网上骗子太多B原则上不反对但必须谨慎 C无所谓,可以尝试一下D其他

13.您认为什么时候结婚比较合适?()

A大学期间B研究生期间

上一篇: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下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