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2024-04-11

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阅读教学”竞赛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黄田铺镇双牌铺学校

廖孟林

零陵区2016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与4月12日——13日在徐家井小学隆重举行。作为一名小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观看聆听了18位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课例,每位执教的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充实。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如沐春风,获益良多。下面就结合这次学习的内容,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高

本次共听了18节竞赛课,她们分别是零陵区各个乡镇和城区学校选拔出来的,个个形象好,普通话标准流利。每一位语文教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并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极具亲和力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养。而这样的课堂,正是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

二、吃透教材,准确的把握年段学习目标,贯彻落实课标要求。

本次阅读教学竞赛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特征和要求,并能依据学段目标要求,善于开发和利用教科书的课程资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在这次阅读教学中,18位老师都很好的贯彻、落实了这一要求。比如:根据课标要求,中年级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逐步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中年级前期要加强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一段话写法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利的过渡到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如:梳子铺中心小学的彭丽群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就很好的落实了这一要求。彭老师一开始就从语言文字入手,紧紧抓住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如引导学生读“流畅”“磕磕绊绊” 体会盲童走路时,给我们创造的奇迹;品读“极其准确”“悄然合拢”“张望” 体会到了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感受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年段学习目标。

三、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理解。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这次观摩研讨活动中,18位老师都能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注重自身的范读,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读,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意境和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理解。如徐家井小学雷小艳老师执教《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一课,雷老师就紧紧抓住“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用富有感染力的范读,引读,对读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读出声音,读出情感,读中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中山路小学杨辉艳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便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特别适合朗读训练。整节课,老师带领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舒缓有致的情意,把小凡卡的悲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或低声吟咏,或沉醉文本,或抒发深情。不论是学生的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背诵还是老师的范读、引读,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体会情感,感悟思想,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四、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这次听的18节阅读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做到了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学习,都已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参加此次阅读教学的老师都是各乡镇通过比赛选拔出来的优秀老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每一位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他们的课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十分关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运用段意连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批注、勾画等。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会读书,授之于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通过这样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我坚信学生一定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能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也会迅速提高。如如徐家井小学郑晓云老师教的《可贵的沉默》一课,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以批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总之,这样近距离的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收获肯定很多、感受一定很深。“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做到深入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年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同时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学有所获。短短两天的观摩中,老师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规范、端正、美观的粉笔字;恰到好处、富有启发的评价语也深深的折服了我。

最后,我借用方教授的一句话作结:语文教学是感性的,过多的理性的分析就像被榨干了汁水的柠檬,剩下的就只是没有汁水的囊。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感性的东西,我们在引导学生得言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得意!以上就是这次观摩活动给我的一些感性的初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2: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会上,特级教师z首先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从虞老师的报告中,我知道了在解读文本时,要认知冲突设置的准确性,关注文本中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解读文本的方法是厚薄法,即将文本细读,读厚些;将文本读薄,学会舍本。在解读文本时,要先把文本读厚,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资料整合进来,丰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读厚的基础上,又要将文本读薄,懂得合理取舍,课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一听就明白,这是智慧的体现。

z老师做了《阅读设计的原则》的报告,我明确了阅读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武老师又对每一原则做了详细的诠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良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生命的发展质量,而不是知识。从陈长泉老师《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的报告中。我又明白了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是“读有所得,得之快乐。”

如何才能实现读有所得呢?首先要明确目标,即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夯实语言文字,做到几点:加强预习,交给孩子预习的方法;品味语言;领悟写法;激发思维;适当拓展;练就听说读写的能力;认真读书,加强朗读的指导;指导学法,如:识字之法,解词之法,读书之法,读写结合之法,课前预习之法等。怎样做到得之快乐呢?也要做到几点:创设最佳氛围即要精心设计环节,优化教学语言,了解尊重学生;适时适度激励;佐以信息技术。

在会上,我们还观摩了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示范课。虞老师的《祖父的园子》,武老师的《七律长征》,王老师的《称赞》,李老师的《江雪》,支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课精彩纷呈,轻松幽默,特别是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感受颇深。虽然支老师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是他依然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课堂上是那么平和、从容,没有华丽的课件,仅凭一支粉笔仍可以把语文课演绎得如此精彩,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把课堂真正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正如支老师自己所说的,“宁可牺牲课堂上所谓的精彩,也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学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篇3: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2014年4月23日-26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广西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

这次观摩活动,我目睹了15位名师的风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这次比赛有15位选手参加,经过两天半的激烈角逐,共评出特等奖8名,一等奖7名,其中,桂林市的何刚、梧州市的梁劢、柳州市的宋虓、钦州市的谢雍雯等这几位老师以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语言获得了一致好评。

特别是谢雍雯,她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特岗老师,她年纪轻轻的,她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也让我感受很深,她在课堂上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甜甜的笑脸,激情飞扬,魅力四射的个性很让我佩服。她在边叫“克喱—克噜—克喱”边动作时,赢得热烈的掌声。柳州市的宋虓老师执教的《永远的白衣战士》,让我对这位血气方刚的男老师敬佩不已,他在课堂上展现了他丰富的知识内涵,课堂激情澎湃,深层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感受到叶欣的伟大,不愧为白衣战士。在本课中他还渗透了写作的方法(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来自贺州市周毅华老师上的《月亮和云彩》这篇课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年级的课文,周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重视字的读音,写字的指导,强调写字时的姿势,重视读好长句子,读流利等,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这些名师在课中,都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意,课文脉络清晰,教师尊重学生,顺学而导,注重语言能力运用。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是,我决心将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4: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狮寨镇中心小学

全丽清

阳春三月,2014年梧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于3月27日至28日在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我非常荣幸成为观摩者观看,学习了比赛和点评的整个过程。参赛者的魅力、对课堂的把握,对课文的分析体会让我感触良多。

回顾比赛历程,此次活动有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彩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我,无疑也是醒醐灌顶。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第一次如此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课堂的问题,更明白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这次的优质课比赛的整体情况来看,我觉得有许多突出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下面就说说我的体会:

第一,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葡萄沟》这一课,参赛者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老师以猜字谜的形式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这很适合低年段的教学,老师还注意到了纠正学生读音,形近字的区分,“密、蜜”,一个是葡萄叶子很茂密,一个是葡萄的味道甜蜜。老师抓住这两个形近字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借机引导。在《画家与牧童》一课教学生字时,老师采用齐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游戏中读,写字练习;这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就很容易引起他们 对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第二,教师底蕴深、素质好,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美,提升审美能力。这次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课堂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老师用自己的朗诵让学生感受王熙凤各种的性格特点,《乡下人家》老师用自己的朗诵带着学生去看乡下的美丽景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老师用视频和画面让学生体会德国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生命 生命》老师先让学生听心跳的声音导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晏子使楚》老师以读帯讲,读品悟,让学生感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以及晏子的巧妙回答。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以及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扎实,真正成为师生和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第三,追求语文的实效性。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语文课要凸现实效性。在评课中,周颖老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课时目标要明确,点面结合,取舍适度。课堂上应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心中要装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莫飞老师也说到:“老师对教材理解要透彻,明白教什么?要先学后道相信学生有自学 的能力。”语文,应该让学生用看的、用想的、用听的方法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享受,在享受中学到知识。比如:《七颗钻石》这课,先让学生观看大地干裂、树木干枯动物焦渴的图片体会水的可贵,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恰当的运用课堂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就像一位魔术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拯救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这些参赛教师在课堂中总能恰如其分的评价孩子们:“有进步!” “能读得再深情点吗?” “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 而不是一味的说“你真棒!” 让我们从中领悟到要不断的锤炼自己的语言,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

篇5: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前埔北区小学

陈秋霞

我有幸于2006年12月26—29日前往福建省龙岩市参加了“福建省第七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能与全省市县教育精英同聚一堂,共同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深感此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开拓视野,不断提高的好机会。

此次活动累计听课12节,并听取了省小语会秘书长所作的专家报告。

此次活动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十二位授课教师均以实际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常规问题为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很好的师范、引导,踏踏实实地教语文。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

1、注重对文本的研究。教师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读者”,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理解文本,了解编者意图;二是当好“教者”,把握住文本,精心设计,达到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阅读;三是当好“学生”,站在儿童的角度认识文本,思考他们的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开展教学,难以理解的词句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轻松理解。教师们钻研教材充分。对文本的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了然于心,对文本的语言文字烂熟于心,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凭借。

2、教师素质高。教师语文素养高,普通话标准,板书端正,文化底蕴扎实,教学观念先进,教学设计渗透课改理念,全身心关注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谐、自然,具有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热情、活跃,朗读书声朗朗,发言滔滔不绝,听讲全神贯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语文素养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

3、教学设计精彩。有的注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将教学活动设计的生动活泼,课堂中没有丰富多彩的环节,教师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通过文本,想方设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积累语言,丰富收获;有的紧扣文本重点,抓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引领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句意、感悟中心,进行反复的、层次递进的、有感情的朗读,进行语感的训练。例如《天鹅的故事》以天鹅的三次叫声为切入点,展开生动的教学。

4、教学情境生动。教师以自身对文本的领悟,用生动的叙述、真切的态势语,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教师用煽情的音乐、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录像营造出艺术化的情境,让学生动情入境;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角色体验,仿佛身临其境,导引情感自然流露。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醉、动情,甚至流泪,他们听得投入,读得有情,说得深情,教学氛围动人,效果突出。

5、教学机智灵活。有的借助课前游戏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平静心情,正常发挥;有的巧借现场听众资源,为教学服务;有的根据学生当场质疑,改进教学设计,创造出新的教学亮点。

6、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等,形式多样化有个别读,有小组赛读,有男、女生读,有齐读。方式多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这次观摩活动中,我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词语认读、理解要符合年级特点。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词语不能采用低年级的方式。

2、这次活动中教师较注重学生的读,不过读要讲究,个别教师一味的指读、齐读,单一的读,学生的朗读质量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提高。

3、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要适度。教师钻研文本的深度不能成为学生理解的深度,要根据文本本身的价值,根据编者的意图,根据年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把握好“度”,切忌“深挖洞,一场空”。

4、及时纠正学生发言中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反馈。个别教师在这么大型活动中显得有些紧张,因此未能较好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语句中的问题。

5、作为观摩课,教师都要把原先设计好的教案完整地上完,但是由于课堂有些出入,教师未能调控好时间,提高效率,许多课都存在前松后紧的情况,要么草草结束,要么就拖延时间。

6、教学质量是在常态教学中一堂堂课地累积提高的,观摩活动要展示常态课。可是,公开教学太精细了,太信息化了,太完美了,那“亮点”迭出,群体智慧结晶的教学环节,那丰富多彩、精致华美的课件,那精心设计,烂熟于心的教学语言。教师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教学,这也导致了“生成”较少,课堂生成的亮点少之又少,这是较为遗憾的!

7、这次的观摩课,教师为了追求现场效果,过于强调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你体会到什么?”,“你感悟到什么?”,“你读懂了吗?”,“我们再来读读。”成为课堂惯用语,一个个学生说,一个个学生读,反反复复读,读得太过了,挤占了教学时间。课堂上教师起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却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得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被掩盖了。同时课堂中的“写”没有“挤进”课堂,作业普遍省略,课件展示作业走过场,大多数课都拖堂了。

观摩课不是真实的课堂。陌生的上课场地,生疏的师生关系,目光淹没的课堂环境,参赛老师强烈的竞赛意识,使得教师无法在舞台上放开自己的手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公开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很不相同的。尽管我们提倡公开课要朴实真实,讲求实效,但仍然无法完全驱除公开课的作秀成分。一堂精彩的课我们可听掌声是否雷动;看是否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看观摩课有三个目的,一看教师素养,二看教学设计,三看教学细节。”

观摩这次活动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更趋于质朴,更加真实可亲。我也深深地感觉到,所有参与公开教学的老师都能真正地从心底里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同时,我也更深地鞭策自己:一堂课就是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要想把课上好,归根

篇6: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策略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

我校申报区《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子课题《贴近生活学课文》,一年多来,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都比较迷茫,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活动并且显现成效是摆在所有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难题,以至于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滞后不前,成效甚微。所以,我认为,应当学习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研究有策略,训练扎实”的做法,他们在学期初就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这样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有条不紊,而且研究成效显著。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在每个研究阶段之初就制定研究计划,实验班老师负责落实(做好能安排两个实验班老师在同一年级,方便彼此合作交流)、开展研究活动,课题负责人及时跟踪指导,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活动进展情况……我想,如果能这样有步骤地开展活动的话,我们的课题研究必定会有成效。

课题研究重在坚持,贵在积累。

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代表对该校课题实验开展情况所做的汇报以及其他实验学校代表的发言,还有区教研室王佩玉主任的讲话中,都提到课题研究是件苦差是件累活!是啊,本人在2005年至2008年参加了乔林初级中学申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论语文课的多元智能开发》,当时就深感课题研究的苦与累,深刻体会到参与课题研究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出成效。从2012年9月参加学校课题研究以来,虽然感到很累,但看到自己带领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水平,心里甚感欣慰!在参加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本人的科研及教学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前进的道路虽然充满了荆棘,我依然会披荆斩棘,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另外,课题研究还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与整理。此次交流观摩活动上,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作品,让与会人员大发感慨:他们材料之齐全,整理之完善,实在是值得学习!其实,他们提到的很多做法,比如让学生一人准备一本采集本摘录优美词句段,每周一节阅读课,制作读书卡片,串词成文等活动,本人在教学中也有开展,只不过是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个人理论的薄弱,没能坚持开展活动并且及时把相关资料积累整理起来,所以,效果不是很显著。所以,以后要坚持开展这些课外活动,而且要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和积累。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一直都很迷惘很困惑!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呢?我们都渴望能够有专家给予我们指导点拨,让我们研究更有策略及成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总觉得自身缺乏理论知识,这成为课题研究的瓶颈--这主要体现在论文的撰写上。从教十二年来,应该是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但写起来总还有点力不从心!我想,这是缺乏理论知识的缘故。所以,以后要不断学习,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教育教研学习活动,使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另外,我还认为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学校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希望学校能适当地减轻课题组老师的工作量,以便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希望学校能适当地给予课题研究一定的经费,比如开展手抄报活动,如果学校能统一纸张,这样学生制作起来的作品才比较统一和谐;课题组应当加强与学校语文组的沟通及协商,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寻求语文组其他老师的帮助,我想,有了学校及语文组这个强大后盾,我们的活动必定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总之,参加了此次交流观摩活动,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见贤思齐,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虽然前路漫漫,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定也能取得重大的成效!加油,学校课题组的姐妹们!(2013.11.27)

篇7: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陇西县古城九年制学校 崔鼎铭

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先梳理一下这次培训的过程:徐州市东兴实验学校的张忠诚老师示范了一堂《古诗两首》的教学,做了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的主题讲座;张敬义老师示范了一节《猫和老鼠的故事》写作课,做了《儿童核心阅读力培养之我见》的主题报告;张龙老师示范了《少年闰土》,做了《语文与思维》专题报告;向浩老师示范了《如何写好一个人》的作文课,做了《共生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报告。通过聆听和感受这些专家老师的示范讲座,感悟颇深,受益匪浅,获得思想启迪:

一、目标设置要明确到位,思路要明确

目标设置要注重一个点,这一个点就是能力训练点,因为考试考的是能力,学生学习了课文,理解、积累了语言表达的规律,就要运用积累的语言形成新的语言。学习语言要讲规则,要有过程意识,要做到一课一得,形成能力体系。

文章思路相当于“藤”,课文重点句段,特别是最准确、最生动、最有美感、最富强力的词,便是“藤”上结出的“瓜”,要顺藤摸瓜,要把语文教学任务巧妙的统一在一个环节里,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尤其是关键词句,要做到“一锅出”,“一根筋”,避免看似“枝繁叶茂”,实质上“枝断叶乱”,“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之脉络”。

二、课堂要有情趣 情趣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推动力,语文课是一节语言课,语言课如果设置不恰当,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上一节课就要有情趣,不仅自己要设置情趣,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情趣。设置的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为人物设计一些动作,一些语言讲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滋有味的朗读、诵读、讲读,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有了情趣,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起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就会提高。

阅读是个性化、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三、要培养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要避免枯燥无味,对语文要简约化,要摆脱语言的冗繁,洗尽铅华。学习语言,就要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思考力。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寻找重点和关键,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解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

备课时要有计划的提前做好预设,当学生陷入困境时要通过其他手段引导学生去敢想,发挥学生的想象,扩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不能一味的去总结,要扩展学生的心灵。语文好比“种韭菜”,儿童心里埋下富有生命力的“韭菜根”,才能育出茁壮的“韭菜苗”。

总之,语文需要生活,文学需要造屋,语文需要讲故事,语文需要积累与历练。阅读想着表达,写作关联积累,思维生成智慧。只要在教学中贯穿好的阅读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篇8: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曾家小学 陈荣荣

2015年11月26,27日,我参加了在安康市第一小学 举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我觉得十分荣幸,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获益匪浅。

这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英语中的语音和阅读教学部分,这两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大难题。很多时候,这两部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来讲。本次为期两天的观摩活动中,一共有来自各大县区的14名老师作课,我听了其中的7节课,印象最深的是汉滨区果园小学的郑润华老师的三年级的Letters and sound,给我们上好小学英语中语音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每个老师都听的聚精会神非常投入。郑老师从儿童语音学习的优势,自然拼读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给我们带来了最前沿、最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其中对于郑老师老师所讲的语音教学要注重自然拼读这个观点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她认为,很多孩子用记忆单字母顺序的方法学英文,这样不仅延误了语言开发的黄金期,也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而自然拼读法它会把复杂的发音归纳成有规律的、简单的发音,把英文的字母与发音联系起来,彻底解决学生学英语发音难、发不准音的问题。

在Read and write阅读教学部分,我最喜欢来自镇坪杨老师的一节课。有一句老话,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本课中,杨老师主要教学生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我想把他们概括为

1、根据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

2、利用上下文来获取特定的信息。这两种阅读方法中,后者较前者更有一定的难度。杨老师在课的开始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Who is missing?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知道了本课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最终理解对话并理解了本文,此为第一种阅读方法的训练。第二个活动为“Good to know”,杨老师给出了对话中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介绍等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对比、删选并加工后,最终获得正确的信息。此为第二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整堂课中,杨老师没有采用枯燥的类似语法课中的简单的说教形式,她没有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阅读的方法,第一种是…..第二种是…..”而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然的习得了阅读方法。在这里,我想提一点,其实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文字讯息阅读、图画讯息阅读、表格讯息阅读等等。孙教师能应根据课实际,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方法的指导。

纵观杨老师的课,杨老师设计了一个个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最终实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如:做饭时,你要注意什么?扔垃圾时,你要注意什么?洗衣服时,你要注意什么?等。在整堂课中,杨老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力图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在语音和阅读教学这两大难题上有了努力的方向,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回想起来,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1.关注细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while-reading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zip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转换人称提问回答,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配套的练习题,并做出正确回答。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后续阅读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运用,让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

运用语言去做事情,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本节课中,从一开始的师生自然交流,到将文本故事化,到后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填写志愿者申请表格的真实情景,真正做到了把英语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扩展运用语言,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此次活动中教师们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如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文本中自己找新单词,然后上台写在黑板上或在课件中圈出来,再由学生们互相解决学习新词。又如老师们在让学生阅读前,都设计了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由学生自主解决。此次活动中很多老师也注意到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镇坪的杨老师在学生理解完了文本后,尝试让学生提问,有一个学生竟然提出了“How can Robot do so many things?”这样精采的问题,这对学生综合理解文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7堂课中,授课教师均采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如共同阅读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模拟情境进行交流、动手操作等。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的工作来实践个项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价值观。

篇9: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评课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会给了我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向参赛选手学习的机会。这三天以来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在认真听课,思考。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做非常系统,非常精妙的准备。我只是把自己两天半以来听课的感受、思考,以及我在评委会上所听到的意见进行一个汇总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今天的评课由我和大家比较熟悉的孙双金老师一起来评课。我们俩呢也进行了分工,交换了意见。前半段由我对这17节课能够形成共识方面,他们的优点是什么给予一定的总结,并且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后半部由孙双金校长结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阅读教学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大赛评课任务艰巨,语文评课难度更大。我说大赛课,评课任务艰巨,是说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大赛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比赛本身,一个是通过比赛作为一个赛比,他传达了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声音,对中国小学语文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每一次小语的盛会,小语的大赛,都会对全国小语的一线老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再有了大赛的课是我们各个省市在研讨交流自己的课改成果。所以我们都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够学到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我之所以说语文评课非常难,难度超过其他的学科,是因为第一是我们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特别是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理论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语文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许多的理论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必然影响到对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我说语文难评是因为我们听课的老师期望值都很高,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老师都抱着学习的目的,可以说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的老师觉得听这样的课眼前一亮,也有的老师感慨听这样的课大失所望。为什么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感受呢?我想这与看一节课的角度和作为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度有关系。听了17节课,我们有个总的认识是这些课在努力地体现今年七月中旬在大连召开的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的精神。在这个会议上,崔峦老师提出了“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点评课标准”。有的老师可能不熟悉。我简要做一个介绍:崔峦老师提出“一个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点评课标准”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当然,我刚才说17节课在努力体现会议的精神。“努力体现”这四个字实际是表明了这17节课在追求或研究的方向,是方向问题,但在实际的呈现过程中到底对这些精神体现的成效如何,那将是研究的深度问题。应该说细致的探究,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认识都值得从理论到实践值得探讨,包括我们一会要公布的特等奖的课都有再研究的必要和再研究的价值。综合专家和评委的意见,我们认为17节课体现了可以用以下3句话来概括。这三句话是第一“实现一个走向”,第二:“增强四种意识”,第三:“体现观点关注”。第一点就是“实现一个走向”这个走向就是指17节课在走向真实的课堂生活。大家知道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积极性是相当高的。我们在进行不断地多方面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因为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因为种种其他的干扰,我们的一些课堂出现了非真实课堂生活的倾向。17节课在这一次的教学实践中,鲜明的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在去除浮华,追求生动而又扎实的课堂。课堂是师生、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在这17节课的实践过程中力避弄虚作假。当然我们也实事求是的说,之所以能够引导我们的课堂走向真实的课堂的生活是与我们大赛近几届在组织的导向有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过多接触,甚至现在我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都是老师当场来见学生十分钟。更过的课堂设计是从初读课文或第一课时开始的。当然实事求是地讲,从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来讲。这种做法是值得研究的,但为了公平这些做法就失去了一些科学性。比如说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学生接触,那对老师的教学功底是严峻的考验。他必须用这么短的时间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的调整教学进程。因而我们说我们过去所强调的备课中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过程中,其中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这一次的大赛中我们看到,在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老师整个施教的过程中,我们弄虚作假的问题得到了纠正。尤其是那种追求观赏性,在老师面前和在学生面前表演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我们说17节课大家应该实事求是地讲,这些老师无论从他们的教态,还是从他们的语言;无论从他们对问题的处理,还是自己对教案的调整都在回归一种自然。当然这种回归还不够,这种不够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从现场来考虑,也要理解这些参赛的老师。比如有的同志可能认为,有的老师声音太大了慷慨激昂过度了,甚至认为这个课堂上朗读多了,默读少了等等。在听课的过程中,坐在前排的评委和老师认为听有的课啊,这个课有的时候听得累,有的时候听得堵,有的时候听得闹。有的同志讲是不是离扩音器近了,所以挪个位置后来发现不是扩音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课堂老师的语调过高了,使得课堂太噪。反过来想可能这个老师有实际的想法,在这样一个这么大的体育馆四千多人听课,有的老师考虑自己的声音小了不能让距离主席台远的老师听课,甚至有的时候课堂上学生一安静无声了,我们底下的老师就有声了。因此我们评价一堂课还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但是总之我们感到真实的课堂正在回归。只有有了真实的课堂,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课堂上学生该出错的,就应该让他出错,这个很正常。我想如果没有真实这两个字做保障,我们课程改革就无效,我们今天的研讨也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方面我们认为体现了四种意识的增强。第一种意识:就是增强了学段意识。在17节课程改变了或者说是纠正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高段教学低化或低段教学高化的问题。低年级的课像《数星星的孩子》,像我们今天听到的课啊,《小猴子的脸红了》这些课,他们应该说都很鲜明地体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真正是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字词。中年级的课突出了句,词句和段的教学。高年级的课,像《伯牙绝弦》等等突出了篇章教学的要求。在这里应该说老师在设计上,无论是对篇章,知识的点拨,详略得当的问题,主次的问题或者说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问题等等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关注。17节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从朗读训练到默读训练,从精读教学到略读教学,从白话文教学到文言文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层次和坡度。所以这一次学段的意识,较之以往的大赛应该说体现得比较好。第二增强了目标的意识。有的专家认为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不无道理的。那目标意识的增强在这些课当中,我以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体现在老师备课中在推敲目标力图明确,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老师手上有资料的话可以翻一翻,更多的课他们在教学目标中,比如学习那几个词语,学习到什么程度;阅读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这种确定也不再笼统,而是非常明确地写出。其二目标的制定紧紧地扣住了学段。牢牢地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第三就是目标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落实中都很强。大家可以感到,这些老师在努力地去除那些无用的低效的环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的环节,教学的意图牢牢地围绕着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一些老师,特别是今天我们在一线的许多老师仍然存在的备课中先备教学过程,后备教学目标的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备一节课先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但是更多的老师尤其是一线的老师追求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过程,备完过程之后回过头来再想我这节课教什么?这个备课的方式是错误的。而且会造成目标和过程两张皮的问题。在目标意识增强这一方面,我认为目标意识体现了目标制定的自觉性。17节课我认为体现了目标制定的自觉性。当然在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上还有待研究。第三方面就是增强了方法意识。谈到语文学习方法意识的增强,我们认为这17节课体现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这是教会学习的体现。也就是崔峦老师曾经用一句生动的话来比喻“实现了美丽的转身”。现在正实现转身,美丽不美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从这些课来讲,我们认识到阅读教学所负载的任务是多元的。但其中语文本体的任务是核心。因而涉及语文本体教学任务当中,语文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像阅读方法就是语文方法中的重要内容。这17节课或强或弱,或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在体现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像《自然之道》,像今天新疆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在概括内容方面,他们都体现了非常鲜明的指导方法的意识,就是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当然我插一句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要慌,要把方法教到位,说清楚。像今天这个老师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有意识教方法很好,但实际上这个老师教的是抓住文章的要点,然后串联起来,用语言串联起来把握文章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老师一着急说成了“同学们注意你们把这几个词语一写出来为什么就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个说明老师一慌,语言就不严密了,所以老师还得强化这方面的意识。但是毕竟像这种教学的倾向还是比较好。还有像我们阅读教学中体现抓人物的言行、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像联系作者的生平来理解文章的方法。因为有些文章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在理解文章是很难深入。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本的方法。像通过多种方法的诵读来理解古文的方法。甚至教给学生如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方法,应该说都体现了很好的教给学生语文方法的意识。第四就是增强了读写意识。大家看到17节课中,没有读和写,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尤其大家鲜明地感受到这一次读写结合深入人心。17节真正没有在课堂上做读写结合的,不说读和写分开,有读也有写,写字也有写,但是真正围绕文本进行拓展,进行读和写结合,这样的课堂,17节课中80%的课中都这样做。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这一点是给我们在座的老师鲜明的感受。这种读写意识的增强我认为不是坏事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甚至我可以说这种读写意识的增强是七月中旬大连会议精神的某种体现。所以我们认为这四个方面的意识是增强了。第三点成绩:体现了三个关注。第一体现了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堂课学习情境对于调动学生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重要作用。在这些课过程中大家感受到像《伯牙绝弦》,像《中彩那天》等,他们都可以说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也可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能是老师语言的生动地渲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建构。因而课堂,许多课堂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场面,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发言和朗读也赢得了我们在座老师的鼓励的掌声。第二点是体现了关注字词教学的落实。曾经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曾经忽视了字词教学的落实。那么在这一次的大赛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所有的课都没有忽视字词的教学,都不是说抛开字词教学来进行阅读教学的。特别是低中年级的课,我们鲜明地感受到老师对于重点词语的教学,对有些生字音形意方面的教学力求扎实到位。当然体现的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看到像今天天津课堂上对于生字的书写和其他的一些低年级对生字的书写关注的方法和程度也不一样。当然这些关注的程度要看你教哪一个年级,要看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第三点关注就是关注师生情感的融洽。无论在开课前,还是在课堂过程中,我们说每一个老师都在努力地建构一个民主的,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的氛围更轻松,更自由,让每一个孩子更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也正是这样,使得我们17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特点。当然作为这次的比赛,我们更主要的是肩负研讨的任务。下面我有重点的就17节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方思一会由孙双金校长来进行评课。我下面谈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我把问题和建议连在一起。第一方面:教什么的问题仍然是需要首要研究的问题。到底评价一堂课,一堂语文课的优劣他的标准如何测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当然有一定的共性。我评价一堂课先要清楚这堂课在教什么。只有先确定了教什么才能很好地去深入研究怎么教。这是老师课程意识增强的一个体现。教什么他往往体现在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准确。他往往体现在我们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不是适宜,是不是适度。我们也看到17节课,当中有的课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比较多,比较杂。给我们一些在座老师的感觉就是在赶三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赶紧往下赶,因为时间只有四十分钟。这样就使得你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无法落实。其实一篇课文的精读课的教学可能两课时三课时。我们在战略上就应该先做好布局,我总的目标有多少,在总的目标的前提下,我第一课时的目标完成哪些目标,完成到哪些程度,我为了完成这个我应该组织怎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怎样的教学活动。这样合理地来安排使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容量上让人觉得合适。因为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能力的训练。能力的训练就不是知不知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能不能的问题。他有的时候需要深入进去,需要进行扎实训练。当然我们也能理解有些老师为了体现一课书完整的教学思路,但是我们毕竟要去实际出发,我们要回归教学的本真。因此我们说教什么的问题,首先必须要研究确定。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阅读教学“线清,点明”,而不至于蜻蜓点水,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往往就是面面不到。我们仍然要提倡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来实现一课书的完整目标。第二方面教学设计上要把课文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学习主体等等统整考虑。我们在座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在一线教课的老师,我们知道任何理论都可以从一个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但是一到了课堂当中,我们不能用一个理论而是综合多种理论来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那么到底怎么样才把教学设计做好,这就需要我们来统整各个方面的因素。我点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初读设计的雷同,这个是鲜明地反映出来。初读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的前半段,基本上是一致。怎么读,怎么来进行生字方面的检查,然后怎么往下的推进雷同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吗?第二读写结合应该说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因为这一次的读写结合不是部分课堂,17节课绝大多数都在读写结合,说明大家有这个意识了。我刚才说意识增强是增强了,但是不是说随随便便的找一个点进行读写结合。读写结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说你读写点是不是恰当?你读写结合给的时间是不是合理?你读写结合之后这个成果是不是作为一个资源进行运用?学生写了一段话,学生之间有没有交流?老师有没有评价,能不能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个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给你们一点时间写一写,随便给两句话。甚至有的时候可以说你读写结合的这个点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合理都值得再研究。我们总体上感到17节课的读写结合非常成功的不多。第三小点,像有些课没有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来进行设计。只能是在教学中期待寻找适合教案的学生,而不是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当然我们辩证来说,客观来讲,因为有些老师这种借班上课时间很短。他原来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原来那个地区的学生来设计。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借班上课或者说这种大赛,老师他们站在这,他们期待的这个班,是怎样的班呢?应该是这个班的能力水平和他的教学设计的起点相当。这个课是教学得比较有价值。所以这个我们研究,怎么才能贴近学生?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的调控,可以通过课堂临时方案的驾驭来体现。第四小点文体特点与阅读方式和情感基调有的出现了不一致的问题。比如拿朗读,有些课文可以慷慨激昂,有些课文可能是适应于思考,就是说低沉的或者说是沉思,不适于发出声音那样去朗读。文本的特点要和阅读的方式一致起来。第五小点就是有忽视整体把握课文的倾向。重局部忽视整体的把握。我们看17节课当中,有些课在初读之后没有很好地感知整体,没有对整体一个清楚地感知就马上往下走了。甚至是把自己老师要教的那一部分内容拿出来,这样重局部而忽视整体。大家知道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在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是有很好的经验,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第六小点,就是许多环节还值得深入地推敲使得精湛。比如我们可以问一问有些环节能不能取消他,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能不能合并。所以这些都体现到我们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握。第三方面也就是阅读教学改革创新的程度还有待提高。这是我们对阅读教学改革创新的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尽管大连的会议指出了,我们这次评课的重点就是看创新,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在课堂上使大家眼前一亮的课不多。我们说教会阅读这个课题涉及到的命题在阅读教学中是非常多的。比如如何认识文本,如何认识阅读,如何认识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如何认识儿童的阅读过程,如何对教材的取舍,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都需要进行新的研究,新的突破。像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有些的课文很长,在一节课里,我们又要初读,又要精读,深读。我们怎么进行取舍,这也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里有一个新的认识。最后第四方面就是教师的强势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第一在朗读教学,老师强势。非得指导读到跟那播音员的水平,朗诵家的水平,我们认为不恰当,不合理。第二教学中老师牵的痕迹比较重,因为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的专家风趣地说这一堂课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我觉得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感悟不到老师感悟到的,就频频问,问一个两个问到第五个终于问出来。第三个小点老师爱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让学生接出自己心中那词。这种语言训练,这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我们认为是要纠正。应该是你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思维说一段话,说一连贯的话。而不是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这种倾向要纠正。第四小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上。这一次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多,生生互动,小组的交流明显减少,值得大家引起重视和思考。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做更多的剖析。我们说获奖的课是我们很好的研究范例,都有研究价值,包括获得特等奖的课,他们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以更加深入,所以以上意见仅供各位老师参考,谢谢大家。

篇10:小学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李 霞

三节课的执教教师风格各不相同。王娜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语言、动作简洁。崔冬霞老师年轻有活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带动学生。庞德老师幽默,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用自己的琴声和一举一动感染学生,使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难点的设计。有的简单的歌曲,学生听几遍就会了,不需要采用很多花哨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用设很多的“坎”让学生去迈,如果迈过去了万事大吉,如果迈不过去,全盘皆输,结果会出现学生本来会唱的歌曲越学越糊涂的现象。

二、创编环节。所有活动的编排都是在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不能把创编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歌曲还没学会,就开始进入歌曲的升华阶段,有的时候这所谓的创编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动作学生跟着做,学生没有被放到主体的地位。如果学生熟练掌握歌曲、了解歌曲的意境、掌握音乐形象时,老师可以大胆的把创编环节教给学生。

三、歌曲教唱环节。在歌曲教唱环节,我们发现学生唱不准的时候不防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句一句的教唱。在教唱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琴的辅助作用。

四、打击乐器的加入。如果我们让学生为歌曲伴奏,那我们

篇11:零陵区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邹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文学素养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营养,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心得。通过这次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观摩会,我深深的感觉阅读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主题阅读学习中要像更多的优秀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主题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的文章。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心得体会。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阅读,精博结合。

按照我们进行的主题教学课题实验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或补充,选编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佳作,以及主题阅读丛书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略读材料处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 2 可以得到较系统的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内化的目的。

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小小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问题讨论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发开去,适量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上一篇:小区保安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入职offer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