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2024-04-18

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28-30日,两天半,中心学校组织全镇中小学校长到各学校参观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在各个学校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在这两天半里我用心记、用手写、用眼看、用手机拍照收获很多。

每走进一所校园,无论是古色古香的校园或现代派的校园,都十分干净而整洁。随处张贴的励志的语言,温馨的提示,让我们不断得到思想的警示,行为的指导。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活跃的孩子,让我不禁感到同样是乡村的孩子,同样的起点,这些孩子却能造出这一优美的校园景色,让我们惊讶同时也反思自己。

一、总体感受

1、所到学校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漫步在校园中,学校的所有场所,各个角落,每一扇墙壁都书香四溢,沁人心脾;从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各教室的精心设计、楼梯间的墙壁的精巧布置都显得那么地精雕细琢,那么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处处无不透出学校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特别是板桥奇石文化的精品校园,真令人驻足,令人留恋。

2、学校明确的办学思想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所到学校办学思想鲜明,办学各有特色,但都贯穿着 “以德育为首,以教研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思

想理念。创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学校。羊尾小学以文化引领的办学思路来打造郧西品牌学校给了我很大启发。

3、教师素质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保证。所到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校每学期都有自己培训计划,每学期开学前一到二周进行学科培训和制订学期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利用天网和地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都能自觉的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特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校育人的一面鲜亮的旗帜。所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突出,技能全面发展。学校组办多个兴趣小组。像羊尾小学、板桥小学开展了书法、诵读经典、绘画、制作、古诗阅读写作等活动,并且每个兴趣小组每学期都制订计划,每周活动频繁、乐此不疲。学校领导和老师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学校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

5、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走进各个学校,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古诗古词随处可见,英语单词遍布班级文化墙。置身于此,抬头俯首皆长学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知识的熏陶。板桥学校的奇石文化、羊尾小学的科学文化、富家沟的走廊文化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试卷等所有的设计、布置,不仅给教学楼添姿添彩,更为学生学习生活增添精神食粮,让他们从小置身于文化的氛围、科学的殿堂,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

二、启示与思考

1、改进观念,以人为本,做足校本研究和队伍建设功夫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如他们所说,课改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核心是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变革。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又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对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主动参与,不当闲人,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利用老教师,积极开展传、帮、带的作用。他们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评课”三大环节上下工夫,效果显著。他们要求教师先对的任教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着手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实际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还要预测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把解决的思路和措施备出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校本教研交流活动,在碰撞中解决新课改出现的问题,既可以充分发挥全员的智慧,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教师们参与课改的意识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课改之路上不再迷茫,真正把课堂教学成为新课改的主渠道。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强调校本教研既是一种学校行为,又是一种教师教学研究行为,是教研文化的重要体现。

学校工作要以学生和家长为本,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

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要着力研究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方法。好的学校,不仅仅是高质量的,还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2、在培养教师队伍上,重点抓师德建设

几所学校在教师管理上把师德作为学校首要任务来抓,因为教师的师德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体现一个学校是否具有生机和魄力以及凝聚力的问题。特别是羊尾小学的教师都很清楚,把教育当作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清楚的认识到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等等。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

三、对今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次学习与考察活动的所闻所见,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洗脑和充电。我带着疑问在观摩与取经与找到答案,对照我校的现状在实地考察中,时时都在思考如何加快我校的发展,缩短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回来以后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也在对照与比较中苦苦的思索,想了很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四所学校都无一例外的打出了“文化立校”的旗帜,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各自不同,但却各有过人之处。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残缺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做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随着不断积淀的文化的生成,学校特色将日益明显,学校将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校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制度各项制度及要求,如骨干教师和星级教师等级评定制度、课程结构设置优化制度、尝试调整教师分配机制,利用活工资部分,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打破平均主义等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今后措施

1、认识到位。德育是学校一切育人工作的基础。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思考德育为首的内涵是什么,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德育为首,怎样把德育为首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养成教育的氛围。从小处做起,如每天的洗脸刷牙,铺床叠被,衣着发型、高效率值日、言谈举止、写字锻炼等。

3、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规范各项德育工作,在规范上下工夫。形成档案式管理,过程性管理。

篇2: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观摩及专题讲座研讨活动

为提高我镇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结合三至六年级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我镇于2015年4月15日下午在园洲星州学校举办园洲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及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并邀请了星州学校殷家骅老师(江苏省数学特级)为老师们上观摩课及作了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会上,园洲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围绕新课改作了“在新课改下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的专题讲座。

殷家骅老师围绕“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深刻剖析了怎样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殷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语言诙谐幽默,讲述通俗易懂,在座师生们都受益匪浅,对数学教学思想、方式方法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篇3: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大师不愧是大师, 他们的课堂在我们看来已是浑然天成, 无可挑剔,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那么巧妙, 不见一丝修饰过的痕迹。支玉恒大师, 一位头发花白和蔼可亲的老师, 小学语文界的传奇人物, 在他的课堂上,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帮孩子, 就是教师的全部天地与情怀, 知识在那里流淌, 智慧在那里碰撞, 快乐也从那里蔓延开来, 使人心情舒畅, 豁然开朗。贾志敏、武凤霞、窦桂梅、王崧舟等大师一一展示了自己真实的课堂, 台下掌声雷动, 甚至, 老师们的眼里有东西在闪烁, 是啊, 孩子们感受到的, 大家都感受到了, 这样有教育意义, 对人生有启迪的课堂, 难道不值得所有人去思考、去学习吗?哦, 明白了, 明白了, 真正平等的师生对话原来是这样的:看, 孩子们跟老师交流的那份自信与喜悦;哦, 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读, 老师真的可以跟播音员一样棒;作文可以这样教, 呵呵, 是既要教, 又不要教, 老师应把握怎样的度去引导帮助;这是上课还是聊天?哦, 这不就是刚刚走上讲台时我的追求吗?天真可爱的活生生的孩子们, 要真心去爱他们, 不要为难孩子, 一定要快乐学习, 他喜欢你才会喜欢这门课……还会想: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童年生活、求学生涯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又是怎样的?难道教学也要靠天赋?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付出和回报绝对是成正比的, 这也是真理。孩子如此可爱, 老师如此可亲, 教学如此美妙, 这简直就是艺术的殿堂。

聆听名师的课堂, 让身为人师的我们感到光荣、自豪、幸福, 那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呢?一个词, 天壤之别!我们也在努力备课, 精心设计, 巧制课件, 认真上课。可是, 在看似不乏“精彩”呈现的课堂后面, 隐藏的真相:唯恐学生不懂不会, 于是, 舍本逐末, 烦琐分析, 无效提问, 就像贾志敏老师说的“把课文讲‘肿’, 将学生问累, 到头来, 只是‘教过’而已, 学生依旧不会读, 不会写”。孩子们学得无趣, 老师教得费劲。我们该如何从这些示范课中汲取营养, 获得成长呢?

要想干好一件事, 必须要明白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好一名专业的语文老师, 除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尽职尽责外,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自己的语文功底要扎实, 听说读写, 样样都不差。差了怎么办?赶紧补啊, 饭后茶余, 听广播, 看电视, 读专著, 查典籍, 怎么能解决问题怎么来。正如赵志祥老师说的:“想办法录课堂啊, 怕丢人了拿回磁带关上门, 悄悄自己听呀, 读的课文吓死人!”原来名师也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呀!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把握, 再根据学段目标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深入浅出, 让孩子们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这样成长起来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才能培养出一拨又一拨的好学生。在课堂上, 教师积极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 教有成效, 学有提高, 这才叫好课。好教师的一切努力, 都着眼在学生的长进和提高上。

大师们看似平凡, 但平凡中投射出不平凡, 他们才是生活、教育的真正有心人。世上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优秀, 《伤仲永》中的仲永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天才们离开了学习尚且如此, 何况咱们这些芸芸众生?听着大师们的课, 我想得最多的是课前或平时大师们在想些什么, 干些什么, 怎么干的?为什么他们的课堂孩子们如此喜欢, 如此有收获, 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甚至就是投其所好。为什么大师们能知孩子之所需, 并能顺其自然地与之对话, 助其成长……他们在课后的功夫绝对不比任何一位普通老师差。我了解到《教师月刊》采访窦桂梅老师时, 窦老师说:“现在有的教师啥问题?拿过来一个教材当一片叶子, 不研究这片叶子是长在哪棵树上的, 是白桦树还是柳树上, 不管这些。我的方法是必须知道这个叶子是长在哪棵树上的, 还要知道这棵树是长在什么林子里的, 是热带丛林, 还是北方大兴安岭里面的。这靠的就是后面大量的阅读。这里当然还有个问题, 就是这么多资料你怎么提取、提炼, 它不仅是一种组合, 还得通过合理的组合生成出新的东西。这个功夫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就是这种被窦老师成为“高贵自修”的学习, 奠定了她“特级教师”的高度。

听讲座时, 我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说, 她要做一节课, 自己先拿出了方案, 然后拉老公和女儿去听, 数遍之后, 老公“逃逸”, 女儿也极不情愿了。然后她就想啊, 为什么我的设计吸引不了女儿呢?在问题的引领下, 她不断推翻设计, 多次修改, 把自己关在门里反复练讲, 最后终于拿出了一节孩子们满意, 自己满意的课堂, 也以此为契机, 渐渐打造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位老师对工作的执着认真令人钦佩。成功, 往往青睐那些勤奋的人、有心的人, 我愿向名师看齐, 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锲而不舍, 实现教育理想。

篇4: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在本次市级科学比教学活动中,我一共观摩了9节课——大悟县周晶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执教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孝昌县汪争慧老师执教的《浮力》、汉川市刘红艳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安陆市付琳老师执教的《弹力》、应城市李玲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市体育路小学程平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云梦县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所听的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上得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接下来我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科学教学应该精心构思课堂教学结构

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一课的教学,构思就比较巧妙,冷课热上,知难而进,为本类课型研究增添了一道亮色。具体表现在定位准确,小中见大;善用器材和课件,一目了然;创设活动,巧用统计数据;深入探究,认知透彻;借鉴历史,亲近生活;开放教学,留有余韵。课堂结束时用一首改编的歌曲《花儿去哪了》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本节课,高潮迭起,渗透了人文关怀、科学需要证据的思想。

感受二: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还要营造轻松的情景氛围。例如,本次活动中云梦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孝昌的汪争慧老师教学的《浮力》、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时,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课的前后衔接比较自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活跃,让学生降低了有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感。

感受三:重视体验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情感、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知识的内化。如,汪争慧老师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当场演示的实验,让学生判断这样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判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测量浮力这一活动做好了铺垫。

感受四:凡是要让学生操作的活动,一定要指导到位

我们大多数科学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活动时全无章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指导到位。还是以汪争慧老师的课为例,她这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减少了测量误差,更准确地得出实驗结论。磨刀不误砍柴功,有效地指导,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次科学比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孝感市科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为云梦县乃至孝感市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篇5:小学语文观摩心得体会

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2018年3月24日-25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朱玮通过《揭开雷电之谜》讲授语文课如何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她讲语文课上要“关注表达”,实现从会“理解”到会超越的价值。

王红通过《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讲授《言语型阅读教学设计》。

闫学通过《伯牙绝弦》讲授《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预实施》。

陈延军通过《威尼斯的小艇》讲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不要缺斤短两》。

这些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语言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 色、香、味。2.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文质”“情采”,引导学生掂量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质地、情味、分寸和美感。

4.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

5.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特征。从课堂形态上看,语文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有时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安静,学生能够自由地读,自由地思,自由地说。课堂上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温度。较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念,授人以渔。语文教学要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够有效互动起来。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有以下转变:

一、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

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更应该尽早完成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长久以来,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苦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语言干巴。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于是乎,语文课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教学中重视了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更提不上方法的运用。于是乎,课堂上学到的可理解的消极语言,因为缺乏了尝试运用的有效途径,无法变成能运用的积极语言。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写作也就成了必然。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我们社会整体人文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作为语文老师,任重道远。

篇6:小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赵金华老师所授的《走进西游记》。电视剧版的《西游记》很熟,但原著不熟。我承认自己是个不太爱看古文书籍的人,觉得读来很累人。所以,最初看到这节课的主题时心头一紧:六年级的孩子能坚持读完并且能读懂?选择经典原著来交流,教师的教学自信在哪里?但是这节课赵老师上得不累,听课老师听得也不累?一个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孩子们不但读了,而且还在老师的引导下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整节课上得行云流水,一眨眼的功夫整节课就完美的收尾了,惹得我左右两旁的同仁们一阵惊叹!

《西游记》里面人物多、故事多、内涵又丰富,到底该交流什么呢?面对这类型的作品,赵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即尽量选取一个点或一个面来交流,以此达到对其他点面的发散和迁移。赵老师的这节课以唐僧四人对白骨精的看法为主线,外加名家点评为辅线的方法带领的孩子们领略了原著的魅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认识了唐僧四人和白骨精的形象,习得了阅读古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对这类经典原著的兴趣。在今后的阅读中,他们能耐着性子读完这本著作,运用今天习得的方法全面分析其他人物形象,甚至能积极主动地翻阅其他经典原著。

篇7:小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九里小学 许玲玲

首先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次观摩学习,经过这次学习,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及时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进步的信念。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会致力于教好学生,而听了这两节观摩课,熊仁燕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以及周爱莲老师的《长方体的面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将课堂变成“满堂灌”,“死做题”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致,哪怕是新课的讲授,也容易将课堂上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希望小学两位老师的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倡导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展现了“主动,生动,互动”的课堂理念。

一、课前准备充分,学生人人参与

小学课堂注重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课前预习作业以及学具的准备都很充分,课前的预习作业也成了新旧课之间一个有效的衔接,也使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第二在学具的准备上也是有必要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新课的同时,能够自己动手去研究,也会积极去动脑思考,从而课堂的学习氛围是积极主动的。体现出生本课堂的学生主动性。

二、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间有效合作

这两节课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熊老师和周老师亲切的语言,比如说在课堂上常用到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有怎样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抛锚式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老师将,学生听,使得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深深感受了学生间的配合的默契与有序。一个新的内容的学习,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在互相之间的交流合作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而怎样的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考研老师们的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而熊老师和周老师的课堂中,请学生说,依次说,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等环节的设置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也做到得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了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三、适当放手,增强开放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系列生活经验与思维活动的结合,接受式的学习不如将课堂有效的教给学生,在课堂上适当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主动去感受知识的产生以及演变的过程。而适当的开放性也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是一个个生动个体,开放性更加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朝气,也契合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

篇8:观摩皇甫学校的体会

本次外出赴皇甫学校学习, 是我校着力改变课堂教学改革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提升较慢的不利局面的举措之一, 旨在让广大教职工通过亲身学习观摩和体验, 感受差距, 反思教学, 寻找差距, 从观念上、思想上, 从源头上探寻问题的症结, 从根本上改变不当的教学管理方法, 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努力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尽快扭转教学质量低迷的局面。这次学习, 虽然只有半天, 但我看到了皇甫学校奉行的“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先进教学理念, 切实感受到了皇甫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 领略了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 使我受益匪浅, 感触极深。

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体会

皇甫学校是近年本地课改成功的学校之一, 以成功学习推广实践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慕名参观学习, 当然少不了听课活动。当天上午第四节课, 七年级十六个班, 有三个班是语文课。我随机走进七年级十班。这是一个大班, 有59名学生。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世说新语》之《咏雪》。课前, 教师者组织的是一分钟朗诵活动,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朗诵学生的语调语速、神态动作等作出指导性的评价。我是从教室后门进去的, 当时朗诵活动已经开始了。看来, 这里的老师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之后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 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咏雪》, 我早在一周前已经进行了本课的教学。相比之下, 我感到皇甫老师的这节课很朴实, 也很有效果。

一是注重朗读活动。从检查预习时学生四次朗读到老师范读、男女生分句轮流朗读、集体朗读, 再到合上书老师提示引导诵读, 在理解文意后再次引导学生背诵。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读”的活动, 通过朗读感悟, 通过朗读记诵。

二是注重学生活动。文言文重点字词和文意的理解, 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从引入检查环节来看, 大部分学生课前的预习自学情况不错, 课堂上老师先是结合考点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字词,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重点字词及文句的意义, 后引导交流, 根据反馈的情况, 对部分理解不准确的字词句子再次引导理解感悟;在练习巩固环节, 老师检查重点字词及句子意义的掌握情况, 检查面达一半, 学习情况反馈良好。

三是注重知识积累。《咏雪》文章虽短, 但考点甚多, 涉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朗读语音、停顿感情、文学常识、重点词句、文言句法 (宾语前置及省略句) 等知识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极其重视细节的准确性。

四是注重方法辅导。从课前的一分钟诵读活动及评价活动, 到作业的评价要求, 从预习检查后的方法辅导, 朗读方法辅导, 考点及细节的叮咛, 到重点关键词句的反复检查巩固活动, 体现出教者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其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做法。

三、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感受

我们的参观是随机的, 看到的情况是真实的。偌大的教学楼内师生活动井然有序。那天下雨, 我没看到一个学生在教学楼外活动, 在楼道内, 也只有很少部分学生活动, 或是去老师办公室, 或是去卫生间, 即使教室内的活动, 也听不到很喧闹的声音, 透过门缝, 可以看到学生们正忙于准备下节课的活动。

在第四节七年级的语文课上, 我一边听课, 一边浏览了后排几位同学的作业及课堂笔记。有两个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是“数学课堂笔记”;另一个是“田字本”, 上面都有科任老师的签字。由此, 我不得不佩服皇甫的做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起始年级抓起。

四、对皇甫课改经验的体会

不关注课堂的课改毫无意义, 不思考课改的课堂毫无出路。课改关键就在于改课。皇甫学校在课改的过程中重点是做实“五个转变”, 提高课改实效。

“五个转变”是指变个人备课模式为“三说两备”的集体备课模式;变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教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导学案”;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作业本为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纸;变单一化的“月考”为立体化的“四清”。

“三说两备”是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即备课前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说课 (一说) , 之后由一人执笔写出导学案草案 (一备) , 再在组长主持下进行讨论修改 (二说) , 再由各科任教师在草案上修改 (二备) , 课后再议导学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三说) , 并写出课后记。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学校出台《规范导学案的几点说明》, 统一了导学案的格式, 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强化课堂训练力度, 力求少讲多练,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学校从2010年开始, 在小学部和初中部全面推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断改变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

“五个转变”是从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等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改革, 提高了课改的实效性。尤其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推行, 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 解放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从皇甫归来的反思

篇9:对中小学观摩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由于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去中小学听公开课,或受邀担任观摩教学大赛的评委,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新颖有效,令人欣慰。但同时也发现,观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形式不重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应用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语言学习。有些教师为求得课堂气氛的活泼,不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信马由缰,借题发挥,吊起学生的胃口。如一教者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由此谈及童话,插入了《白雪公主》中的许多片段,接下来说到迪斯尼动画片,说到《米老鼠和唐老鸭》,用了半节课时间,如此跑题,淡化了教学主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心良苦的讲授并没有将学生引入课文特定的情境,相反只落得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有趣。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地理、历史甚至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课堂允许必要时偶尔听题,但必须注意两点:其一,题外话简洁展开,即时收拢;其二,题外话要有趣味性、融合性和启迪性,让它为主题服务。

二、滥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无论是否必要,几乎所有观摩课、公开评比课都利用了计算机、录音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否利用课件甚至成了某些地区评定教学方法是否新颖的重要依据。许多教师也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忽略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者课件制作粗糙,链接不好,致使课件成为点缀,甚至成为累赘。更严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被花花绿绿的教具、视频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在习惯了新奇的感官刺激之后,就变得不会思考、懒得思考。

三、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滥用物质刺激

在小学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精心准备了不少礼物?穴小至画片、糖果,大至钢笔、作业本?雪,以奖励上课配合好的学生。第一位学生受到奖励后,其后接二连三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格外受欢迎,举起的小手林立,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事实上,学生并非被教师讲课吸引,而是被那奖品诱惑。当然,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是,这节课奖橡皮,下节课奖糖果,再下次奖钢笔……如此以来,得奖品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频繁的物质刺激极易使学生养成贪婪的习惯。而且,借班上课的教师以物质利诱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还会给原任老师带来诸多不利。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应该具有持久性的、向上性。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兴趣只是短暂的,也是低级的。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比如,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德育功能。

四、忽视多数学生的参与

在很多观摩课上,教师为了使评委和听课者看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往往只提问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忽略了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被提问的学生对答如流,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表面的成功令人担忧。优秀生学会了“逢场作戏”式的回答,中等生和“差生”成了课堂上的“陪衬”。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学生共同发展。

五、过分强调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很多阅读课课堂里,教师一开始抛出若干问题之后,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再由各组推荐成员展示成果。自始至终,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对学生的发言左一个“好?选”右一个“不错?选”“见解独到?选”尽管有一些答案并不精彩甚至有错,也很少有老师指出。“小组讨论”,本来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不少人改头换面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进而大加炒作。以致在一些教师看来,小组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于是,有些教师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了老师的适时收放,没有了老师相机指导,没有了老师纠误纠偏,也没有了老师总结提升。

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丧失了老师这一“主心骨”,就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一个特殊的阅读主体,老师应以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宽广的知识面而成为引导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应该毫不谦让地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等主导作用。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要适时适度,而且,在具体运用时都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芽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芽如果讨论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新鲜度,就不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有一定的难度,就缺少讨论的价值;没有一定的深度,就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又缺少老师的点拨与引导,那么,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未必好。

六、上课变成了事先排练好的表演、作秀,失去价值

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达到预期目的,很多观摩课都有事先排练好的痕迹: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配合,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回答,怎么回答,由谁来回答,似乎都是导演好了的,而且不止一次地排演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表现得无可挑剔。老师的声音、手势、表情也过分地夸张做作,带有表演的痕迹。这样做的日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获得教学成果奖励。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要开虚作假,但教师的言行举止却告诉学生,必要时还是要作假?选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状况实在堪忧。

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好课?芽目前评价标准很不统一。教育学理论认为要看十个方面: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科学性、教育性、能力培养、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板书操作、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我认为是看以下几点。

1.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是否准确,学生是否容易接受。

3.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5.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有张有弛,时间把握是否准确。

6.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

7.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机智,能否巧妙得体地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不是按部就班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预设固然重要,但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的课堂才是真实展现学习过程、最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以学定教、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才是充分体现学生自身价值、最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堂。当观摩课摒弃了功利性目的,当教师都能够以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对待观摩课、公开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相信观摩课会达到它应有的教师同行学习交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光泉.好课无标准.教育科学论坛,2008(3).

[2] 张耀明.四问新课程观摩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熏2005(Z2).

篇10:孟连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

勐柏小学 张秀梅

我有幸参加了孟连队县2010年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的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6个乡镇9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赛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谭云珍老师的《可能性》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统计》时,阮思彦老师利用动物卡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去分类、填表、学会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数,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谭云珍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学习新知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想摸什么颜色的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动手去摸,根据摸到的情意说说理由。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

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自春晓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动手搭配上装和下装的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会,去感受搭配,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1:繁峙中小学教学观摩赛讲心得体会

砂河二中

闫伟

2011年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繁峙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学数学观摩赛讲活动,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颇多。我积极参与,顺利完成了本次教学观摩赛讲,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总结如下:

1、精心备课,注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引入

在我接到学校的通知后,就马上开始准备。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不足,对教材又不是很熟悉,而且只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所以当时感觉压力很大。随后就争分夺秒地思考、查找资料、做课件、试讲、反复修改。我讲课的内容是《点、线、面、体》,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的几何知识,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几何学知识,所以我感觉难度很大。认真把这一章的内容整体看了三四遍,然后开始编写导学案,因为我们学校从开学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导学案上课,所以编写起来比较容易。在学案设计上针对我校具体情况,设计“问题导入”由易到难,细化知识点,重点在知识链接的过度上下功夫。问题导入贴近学生生活,知识链接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横线(学生填写),使得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感觉很顺利。整个学案的设计采用先阅读课本并观察投影图片后练习,边学习边练习。在选择练习题时紧扣知识点并有针对性的选择,能让学生当堂掌握,及时消化。让学生感觉很有成就感!

2、轻松上阵,注重“学生自我展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 之前,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很多教研活动(推门课、公开课)中,我都积极参与,受益匪浅。使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变得大胆和自然起来,所以这次赛讲活动中我感觉课堂表现不是很紧张。对于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图形,理解点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并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去探讨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很多问题是学生能够看出和说出的,通过小组讨论让他们把发现的东西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又及时的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

3、总结反思

课后评委老师肯定了我的优点,但我也对我讲的课做了认真的反思,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优点主要有:(1)、大胆,自然,流畅。(2)、教学中重视启发法,能与学生互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互动,师生相长。不足的地方:(1)、学案设计上概念性东西比较多,观察图形的问题比较少,学生还是很依赖课本,并未积极主动思考,这样学生就不能主动展示自己。还需认真研读教材,和平时多积累经验。(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时间相对有些紧张,导致有些内容展开不够具体丰富,尚需进一步挖掘。(3)、多媒体展示没有很好的与学案配合起来,导致有很多问题前后跨度很大。此次多媒体的很多内容是网上下载得到的,没有认真整理和编排。以后在幻灯片的制作上多下功夫,平时也可以多练习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实效不理想,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这可能与教师组织不力和他们平时训练力度不够所造成的。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高效课堂所最后达到的目的。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中藏龙卧虎,潜力巨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取发掘学生的潜力。初中的孩子们思路活跃、开阔,很多东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出来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比较牢固。通过很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我仍然是很着急没有耐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坚持做下去,坚信学生会做的很好。

我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和评委老师对我中肯的评价,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努力。

篇12:小学作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次小学教师培训,非常感谢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如此好的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对于刚入职不久的我有机会与其他优秀教师相互讨论、学习,能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且在观念上得到了洗礼。就本次培训,我就对滕云教师的习作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疼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大部分孩子观察能力低,更没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今天来到县一小听了滕云老师的这堂习作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习作方面也找到了一些方向和灵感,下面是我获得的点滴感悟。

一、课堂上的感受

回顾课堂上的一幕幕,每一个片段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首先,这次习作的题目是写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在选择材料方面滕老师花费的时间最多。先以各种关爱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定位主题,再让学生学校、家庭其他方面从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动的事来引导学生,拓展学生思维;其次,老师简单讲述了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个事件,巧妙的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加入了对人物的描写;最后,以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作为范文。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再经过老师几个环节的引导,每个学生脑海都有了思路,愿意主动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滕老师还在学生的表达上作了指导,既给孩子树立细心和表达能力,又为习作作了铺垫。听了这堂课让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一定思路与借鉴。

二、课后的对话

在课后的互动环节,几位老师与滕老师互动中提出几个问题都深入到了我的内心,也是我所困惑的:如“平时善于说话,性格活泼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却没话可写”;“给学生念了例文,怕学生又只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好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引用而是简单抄袭作文,该怎么办?”;“不是内容很单一,就是会写有一天放牛、采猪食等这些内容,该如何引导?”,这一系列问题也许是乡村老师的共鸣吧!但是作为老师就应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自己主动去弄清楚,去找方法,去反思,才能正真帮助学生,从而提高自身。所以经过今天滕老师、陈老师、范老师三位老师的解答与提示,使我得出了最后一点个人感悟。

三、反思与感悟

1、滕老师说的这句话“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说的很好,就是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想一想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融入学生生活实际。

2、拓展思维,观察周围事物。

“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正如法国雕像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作文时,往往千人一面、空洞乏味,写不出一点儿心意来,所以应让学生多读书,多观察,这样对于素材的选择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3、作为语文老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也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提升自己。首先,要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在浅薄。其次,要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在闭塞。最后,要陶冶自身的情感,让自己不在简单粗俗。

篇13: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一、教学过程向务实求真转变,品味课堂的教学机智

为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呈现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往的部分展示课往往会出现教师事先排练好, 上课时走过场的现象。在观摩前,笔者猜想本届展示课会不会也与以往的少数课堂一样—是一种以教师“独自行走”为主的精彩展示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所看到的本届展示课:课堂教学的“五彩缤纷”和“沉闷操练”少了,更多的是学生的认真学练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个人的 “闪光镜头”和“标新立异”少了,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对教学中问题的讨论和真实的交流。如,在一节小篮球课中,一名学生从最后面一排的最右侧跑到前面最左侧放球, 很明显这名学生未听清老师所说的“就近原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教师事先没有排练好。而此时,教师则灵活应对说,这名同学很执着。当再次拿球时,这名学生不得不继续跑一大圈到原先放球的位置去取球,这时教师说道:你这次吃尽苦头了吧! 这两次对话引来观摩教师一片笑声。通过这种简单的对话,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 听清楚。

为期两天半的大会,在体育课堂中“走过场”的演示和华而不实的作秀明显减少,事先未经过排练的课必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陈雁飞教授在点评《篮球—原地运球》一课中提出:队列队形的练习,是拿着小篮球练习好,还是不拿球练习好?跪姿运球是否可以用其他动作代替?等等。笔者认为,正因为没有排练,才能让课堂教学返回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才会有了类似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真实课堂中还会不断变化。在变化的同时,只要体育教师做个有心人,积极应对、灵活应变,必定会产生更多的教育机智,必定会拥有更多的教学灵感,必定拥有更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二、课程内容向多元求实转变,品味课程的育人理念

虽然本次小学展示课的自选内容都是人们常见的内容,包含了跑、跳、投、体操、 球类(除了花样跳绳),但是体育教师或多或少都对这些内容做了教学化的大改造、 实效性的深加工和创新性的小处理,从而丰富了展示课的内容类型,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理念。

小学二年级《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一课,该课紧紧围绕着“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这一主题情境而展开。学生在太空热身操、铺设地球同步轨道、载人航天器、搭建发射塔、火箭升空、星球保卫战等情境主线中愉快地学习,与之相协同的身体练习与技术学习主线为:韵律操、复习直臂屈体和直体俯撑(接力赛)、直体立腰针对性练习(球搁腹部、腿部)、脚搁二层高度直体俯撑与挑战高度直体俯撑、脚搁高处直体俯撑、综合活动,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练习情绪。同时,轻快、活泼、与航天有关的音乐为课堂渲染了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面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如果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枯燥地练,那么就必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必定较低。 相反,本课的设计融合了体育、科学(载人航天)、天文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相信学生课后在对体操感兴趣的同时必定对天文学、航天科技等感兴趣。执教教师从与学生一起看“太空授课”的教学素材深入思考,挖掘出一个蕴涵体操技术、科学知识、 太空探秘、音乐相伴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育课。现场施教更是获得专家评委与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向求实效、追多元、综合化的层面转变的典型课例,值得我们去研究一番。

目前,课程的综合化、多元化、大教育观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词汇,在本次活动中,把《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这样的课放在全国观摩展示活动中展示,或许会成为一个积极践行新课程的代名词。

三、教学手段向有效求新转变,品味体育的技术含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体育课中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越来越多,这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新的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能让教师获得所想要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体育教学中,这些手段的运用可能会费时费力,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不一定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来得有效和直接。那么,怎样在辩证吸收传统体育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创新选择与运用传统与现代的体育教学手段,并能在常态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呢?在本届展示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执教教师在执教 《篮球—原地运球》时,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拍球动作”是正确的,便采用双手同时演示正误动作(一只手演示正确的原地运球动作,另一只手则演示学生中常见的拍打球的动作)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能直观地对比出原地运球动作学习中的问题。再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正确运球动作,也能体会到正确的原地运球技术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手段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运用。

执教教师在执教《前滚翻交叉转体180°为主的动作组合》时,播放了音乐; 在学生掌握了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后,给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片(自选动作超市), 学生观看卡片上的动作后,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一到两种自己比较擅长或喜欢的动作,结合两腿交叉转体180°动作加以练习。 音乐的使用给原本较为平淡和平静的课堂学习气氛增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活力。卡片的运用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和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并且能够了解更多的与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知识与技能。

每一节展示课从不同层面上都选用了新颖、有效的教具或者学具作为直观教学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这些教具、学具, 教学资源的开发都应该在有效实用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经济而不复杂”的运用原则。这样必将对今后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再细观本届活动的每一节课,亮点纷呈的同时可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说,应该是瑕不掩瑜。体育教师应该做的是:

一是扩散亮点,让更多的真实课堂呈现更多的亮点,让亮点带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革新。

篇14:观摩全镇中小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6-02

本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组委会从全国数百节体育课中精选出44节于湖北武汉市举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其中38节体育教学展示课(健康教育课除外)的内容包括球类、体操、田径、武术、跳绳以及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透过这些展示,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一:如何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要求

1.存在的问题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有小学科目14节,初、高中科目各12节,在观摩中我们着重考察每一个教师如何针对和围绕教材预设的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而有步骤地突破和解决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有9节课没有明确设立教学重点、难点;有18节课虽然设立了教学重点、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有11节课教学重点、难点设定比较准确,执行力较强。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发现以下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一些教师没有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混为一谈。

(2)一些教师没有理解教材会因每一节课所完成的目标不同则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不同,仅凭借教学经验和固有的思维定式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3)一些教师在重点和难点表述过程中用词不准确,语言不精练。

(4)一些教师设定教学重点太高,教学难点太大,在教学中学生无法达到标准。

(5)一些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区别。

2.怎样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针对教材如何准确地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完成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课堂结构的主线,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青年教师们不仅要从概念上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更要从内涵上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合理设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武汉市长虹中学刘庆老师的“跆拳道360°转身横踢腿”教材,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方向感、距离感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此动作有一定的难度。他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两转一看一顶髋”;教学难点是“转身与横踢连贯,出腿有力,能踢中脚靶”。在上课中,老师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了本次课教学目标。又如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姜伟老师的“女生跨栏摆动腿教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摆动腿抬、伸、压”;教学难点是“上体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克服恐惧心理”。课上,她为了消除女生对跨栏存在的恐惧心理,把栏板改成宽皮筋,让学生们很好地达到了本课学习目标。

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技术动作内在结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文化和体育素养,如重要的概念、规律、方法等。如本次观摩活动中北京第六十五中学王玉中“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后摆下”一课重点是推杠移重心同时摆腿。把握教材的核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难点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以及技术动作本身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完成而造成的。我们应该清楚,在教学中重点是对全体学生而言,是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锻炼努力掌握和达到的目标,难点只是少数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出现的问题。如王玉中老师了解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推手不及时,以及身体重心控制不好的问题,并提前预定解决方法及时区别处理等措施,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可以说,体育教学中重点是一个面,难点则是一个点。

3.制定体育教学重点的要求

(1)从教材本身结构和特点及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出发来确定重点。

(2)先考虑教材,后考虑学生。如上海市第二中学郑旭忠老师“弯道跑”教学,利用各种圆和图形体会弯道跑技术动作,克服离心力,让学生感受到在弯道跑时的身体变化。

(3)在重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如东北师大附小华方红老师根据“少年拳第一套1-4动”,重点:每个动作都路线正确,动作规范,刚健有力。她制定的重点表述有路线的、动作质量和对武术所具有的阳刚之美的若干条要求。

4.制定体育教学难点的要求

(1)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与教材内容实际来确定教学难点。

(2)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后考虑教材本身难点。如浙江省永嘉县水临中学孙阳老师“踢墙式二过一”教学难点是传、插时机,这是足球战术中学生对跑位时机的把握的一个难点问题,制定得很准确。

(3)在难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既要适应学生学,也有利于教师教,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思考之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负荷

近年来忽视体育课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还说,体育课中运动量过大还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锻炼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它不仅刺激学生身体某些方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且也是学习动作技能所必需的,因为在体育活动中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才能掌握动作技术,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健康水平。本次观摩活动全程对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的生理数据中的心率进行测试。同时在38节课的教案中对其中30节从平均心率、练习密度以及强度等指标进行设定。

1.加强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和密度的研究与探讨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强度,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有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重量等。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负荷强度的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学生锻炼过程中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分,这是最佳的有氧代谢的中位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动,身体各组织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能力最强。如在技术教学或新授课以及体操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一般为中下等运动负荷。在本次观摩小学3节体操课中,有一节设定平均心率130/分,教材内容是“垫上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大连市姜伟老师的跨栏教学中,栏下训练强度设定为中等,其中跨栏的专门性练习用时9分钟,在栏侧练习用时16分钟;在栏上练习强度设定为中、大,用时10分钟,平均心率为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对运动负荷就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负荷也不尽相同,不同教学形态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一般密度。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练习、互相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等),这些活动中某些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之为练习密度。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要测定的数据是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的练习密度。如何设定运动负荷,技术复习、练习课运动负荷应设定中等以上是一门科学。例如身体活动课通常运动负荷较大,而合作教学、自主学习运动负荷变数较大。

2.评估课的密度应建立指标

(1)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在本次观摩活动中上海市的郑旭忠老师执教“弯道跑”课,课堂教学组织一环扣一环,非常科学。田径课组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调动合理需要认真琢磨。

(2)各项练习时间、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武汉市解放中学赵晨老师“双杠”课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次数与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场地布置合理有序。

(3)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南通市顾老师“原地运球”在上课时讲解示范准确,方法运用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大了练习密度。

(4)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成都市锦华中学李超老师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利用自制器材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不同的教材、课形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课的练习密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身体素质等情况合理安排。

上一篇:房交会安全保卫方案下一篇:廉洁文化进校园 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