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2024-05-05

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精选8篇)

篇1: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研读了福建省2010年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觉得高考的新方案与现行高考方案相比,英语科有“三大变化”,适应了高考改革及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题型及变化

第一卷:

1.听力(30分):20题,不改,使用全国卷。所以题型不太会变。

2.单选(15分):15题,语法与词汇。

3.完型(30分):20题,基本也没变法。

4.阅读(40分):20题,主要变化在于阅读词汇量由1000词左右增加到1300词左右。第二卷:

1.填词(10分):10题,把原来的改错题改成填词。用一篇130-150字左右的短文,挖掉一些空格,让学生填词,难度在于有形式的变化。提示可以是首字母、中文或不提示。

2.书面表达(25分):无变化 变化

词汇量的变化

针对《新课程标准》附录词汇表中的七八级共约3500个单词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共收录七级词汇约2500个、八级词汇约650个和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名称及相关信息等词汇总计约3200个单词。其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是七级词汇中未带星号的词汇。七级词汇中带星号的以及八级词汇只要求学生理解,这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八级词汇当中的要求掌握的词汇有09年的60个增加到120个。

几点体会:

一、试卷难度适中,体现选拔功能

我省五年来高考自行命题英语试卷的难度系数总体控制较好,均保持在0.58—0.62之间。中等难度的试题占试卷的绝大多数,符合我省《考试说明》中有关试题难易度比例的规定,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较好地体现了选拔功能。

二、遵循语言规律,注重能力考查

试题设计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语境、突出语篇、重视应用,注重交际,符合考纲中有关“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如,在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在阅读方面,对学生知识面、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速度等有更高要求;书面表达由控制性的提示表达逐步向开放性写作过渡。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考试说明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省高考新方案既体现了促进高考改革,又体现了推进中学教学改革,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篇2: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变化1:

 变化前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江西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30个单词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

 变化后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江西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400个单词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

解读:

江西高考命题对考生词汇量要求增加。

命题分析:

词汇主要出现在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

策略:

认真掌握新增加约70个词汇。

变化2:

 变化前

本部分共有4篇短文,短文总长度为1500词左右,共设20小题,每小题2分。

 变化后

本部分共有4篇短文,短文总长度为1500词左右,每篇文章4-6小题,共设20小题,每小题2分。

解读:

江西高考命题对阅读理解设题不再平均分配。

命题分析:

根据阅读理解篇章长短设题。

策略:

冲刺阶段适当增加长文章。

变化3:

 变化前

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并根据所给题目要求在规定的词数内进行作答。题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短文信息简短问答。根据题目要求和短文信息简要回答问题。

2.确认指代关系。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确定并表达具有指代功能的词语的所指内容。

3.归纳、评价等开放性问答。根据题目要求,对短文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并作出合理判断或评价。

4.补全短文中空缺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要求和行文逻辑,补全短文中空缺的内容。

5.概括主旨大意,或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概括短文或某一段落的主旨大意,或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必要时可根据短文的体裁和题材设置其他题目类型。

 变化后

要求考生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短文,并根据所给题目要求在规定的词数内用英语作答,超过规定词数的不给分。主要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读:

删去具体命题要求,增加词数要求。

命题分析:

设题更加灵活,样题变化大(删除补全短文空缺信息题和指代关系题)。

策略:

认真分析样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变化4:

 变化前(2012年湖北卷)

请根据以下提示,并结合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You cannot choose what you are given, but you can choose how you make use of it.注意:①无须写标题,不得照抄英语提示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

④词数为120左右。

 变化后(2011年江西卷)

假设你是星光中学的李华,将参加主题为“Let’s Ride Bicycles”的英语演讲比赛。请撰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内容包括:

1.目前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2.骑自行车的益处,如节能环保、有利健康等。

参考词汇: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节能(energy saving)

注意:1.词数:120词左右;

2.演讲稿开头和结尾已给出,请将其抄写在答题卡上且该部分不计入总词数。

解读:

删去开放性写作样题。

命题分析:

考虑到江西本土学生实际情况,突然放开写作难度要求,对学生写作积极性挫伤。实际上,2013年高考江西卷,仍然是材料作文。

策略:

篇3:香港公开考试英语科校本评核述评

英语科校本评核以“促进学习的评估”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为理念支撑[2]。“促进学习的评估”应为学生学习的进步不断提供他们学习上的优缺点的信息, 以此来帮助教师洞悉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对教和学做出相应的调整[3]。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 关心的是评估与教学的融合, 促成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具体而言, 校本评核的目的是使测评手段更贴切香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将来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新课标, 同时能够检测出学生在纸笔考试中反映不出来的其他能力, 如口语能力、沟通能力等, 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估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评核内容及评分细则

英语科校本评核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 它分为两个部分:A部分和B部分 (以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英语科校本评核为例) 。A部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赏计划] (Reading/viewing programme) 进行。学生须在三个学年内阅读和观赏四套作品 (涵盖四类文体:书面小说类、书面非小说类、非书面小说、非书面非小说类) ,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短讲, 评论作品并抒发个人见解。教师必须在中五第二个学期和中六任何时间段分别呈报两次测评的成绩 (分别为小组讨论和个人短讲成绩, 占中学文凭考试英语科总成绩的10%) 。B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的选修单元进行, 选修单元分为戏剧, 运动场合中的语言交际, 短故事, 辩论, 诗歌和歌曲, 社会问题, 流行文化, 工作场合中的语言交际。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短讲, 学生反思、使用和评述在选修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教师可选择中五的第二个学期或者中六的任何时间段提交一次测评的成绩 (可为小组讨论或者个人短讲的成绩, 占中学文凭考试英语科总成绩的5%) 。

在学生完成校本评核任务之后, 教师对其口语表现进行合乎标准的评价。评价指标分四个模块, 共六个等级, 个人短讲和小组讨论的评分细则略有不同。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发音和表达、沟通技巧、词汇和句式及内容和组织。笔者选取个人短讲中内容和组织这一模块为例, 以列表的形式展现该模块的六个等级 (见表一) 。其它评价指标的描述可参照考评局颁布的评价细则[4]。教师对每个模块进行等级评判后, 再把每个模块的得分进行累加, 最后得出学生的口语成绩。

二、实施策略

(一) 策略性推行时间表

英语科校本评核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 它采取了策略性推行时间表, 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 分阶段进行。它首先于2007年在香港大学测试专家试点的30所中学进行, 然后逐步扩展到全港。通过三年的努力, 香港全部中学都需要向考评局提交学生的英语科校本评核成绩, 记入会考总成绩。英语科校本评核三年推行时间表详见表二。

(二) 校本评核的保障措施

校本评核前, 考评局首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详细的指引、评分准则和示例。它陆续出版了《2007年香港中学会考英国语文科:校本评核介绍》, 《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英国语文科校本评核教师手册》和相应的操作光盘。考评局还多次召开咨询委员会, 并制作短片, 印刷简介, 制作网页, 向家长及其他公众人士介绍英语科校本评核, 增加其透明度, 以解除外界对英语科校本评核的疑虑。其次, 由2005年开始, 考评局为英语教师举办12个学时的校本评核专业培训课程。同时, 为协助教师了解校本评核的要求和检查各校校本评核的运作, 考评局在每个学校都设立了一位统筹员, 并且把全港中学按区域划分, 共设立39名区统筹员。考评局还提供网上系统供学校储存及提交校本评核分数, 建立教师网络或其他交流经验的平台, 让教师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三) 校本评核分数调整

校本评核后, 考评局为了确保教师的评分一致, 在不同的层面对校本评核分数进行调整[5]。首先是师间调整。校本评核往往要持续几周, 同年级的教师在此期间可进行非正式的互动, 一起比较各自评分, 必要时对评分进行适当修改。其次是校内调整。当校内评核任务结束之后, 校统筹员会召集同年级的教师, 对各自选取的好中差的学生评核样本进行讨论和协商, 必要时对评分进行调整并保持相关记录。再次是区域调整。每一年香港都会召开英语科校本评核区域会议。在该会议上, 每位区统筹员就一系列典型和非典型的校本评核学生案例和班级记录进行商讨。一旦做出了评分调整, 学生样例就会归档, 成绩也会报送考评局审核。最后是全港调整。考评局对全港学校的校本评核成绩进行统计调整, 确保不同学校的校本评核分数可比。统计调整是以该校学生的公开考试英语科成绩为参照, 调整他们的校本评核平均成绩及其分布。比如某学校的校本评核的平均分数低于在公开考试中与其相当的学校, 分数则会调高。调整过程中, 学生的校本评核成绩或有所变化, 但是其在校内的排名不变。

三、校内具体操作

英语科校本评核在校内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评核阶段和反馈阶段。下面笔者结合一个校本评核A部分评价案例对这三个阶段进行阐述。该评价案例的名称为新邻居[6]。

(一) 准备阶段

任课教师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 然后根据学生兴趣、语言水平和考评局颁发的阅读材料选取标准, 向学生推荐四本不同文体的读物, 供三年内完成。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读物。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泛读技巧、阅读日志的使用、口语交流技巧、以及自评和互评技巧。

以新邻居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共同阅读一个故事, 教给他们快速阅读的技巧。在大家理解了整个故事之后, 让学生思考哪位角色最有趣, 想象和这位角色成为邻居。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想象在和这位角色成为邻居之后, 他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 总结在描述与新邻居度过的一天中应该涉及哪些信息 (如, 邻居的基本信息, 相貌, 穿着打扮, 性格, 叙述者对邻居的态度, 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等等) 。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题为“我与新邻居的一天”的文章。提醒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参照故事书, 但是他们不能篡改故事中对该角色的描述。第二节课, 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里分享他们的文章, 并选出小组内最有趣的文章。每一组的代表最后与全班分享他的文章。教师录下小组代表的发言, 引导学生用简化的校本评核标准对之进行评价, 加深学生对校本评核的理解。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现进行点评, 帮助他们在将来的正式校本评核中表现得更好。

(二) 评核阶段

学校同级英语教师开碰头会确定好评价的任务和时间。为了确保把学生的最好表现呈报给考评局, 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于一次的测试, 但是测试内容不能一样, 他们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材料为学生量身度造测试任务。例如, 教师可以让口语流利的学生劝说全班同学读一本书, 让口语能力欠佳的学生向朋友介绍书中一位人物的外貌[6]。

在正式测试之前学生会提前几天知道大概的测试任务是什么, 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只会在测试的前一刻钟左右得知确切的测试任务。还以新邻居为例:学生的任课教师要求他们以个人短讲的形式描述他们与所看过的小说或电影中的一位角色共度的一天, 在短讲的开头需简短地介绍新邻居的背景资料。学生有15分钟准备, 他们可以翻阅读物和读书日志, 并在一张小卡片上记下要点。在个人短讲的时候, 学生可以参考小卡片上的笔记。考评局鼓励任课教师对学生考评进行录像或录音, 并且每位学生在接受评核的时候, 要求至少有一位同学旁听。每位学生的个人短讲的测试时间为三分钟左右。如果教师怀疑学生的短讲内容并非他自己的功课, 可以更换测试任务。教师在学生短讲的过程中根据评分表进行打分。最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评分表上的声明处签名以保证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教师评分的规范性。由此可见, 教师把校本评核有机地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评核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不仅是教学的目的, 从而推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 反馈阶段

校本评核结束之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考核表现, 给出中肯的反馈。该反馈不仅仅要指出学生口语中的一些缺陷, 更为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下次校本评核中取得进步。同时, 校统筹员也会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心得交流, 并及时把区统筹会的相关信息、经验及时地反馈给他们, 增加他们测评的自信和提高测评的信效度。考评局也会向学校发送校本评核分数调整报告, 报告内会详细列出学校提交的校本评核分数的调整幅度, 为下次的校本评核提供有效的反馈。

四、实施中的挑战

英语科校本评核自实施至今已有五年, 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它遭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 校本评核遭遇了来自社会文化的挑战[6]。众所周知, 香港和大陆一样都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在大多数人的眼中, 这些考试体现了“公平”, 因为考试的内容、时间、考试的条件高度统一并适用于每一个考试者。而校本评核却似乎和传统的“公平”信念背道而驰。对于校本评核来讲, “公平”体现在每位学生必须享有展示自己最好一面的机会。从这一层面来说, “公平”有时就必须“不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比方说, 对口语水平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个简单的故事, 然后帮助他们复述这个故事, 让他们从测试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是如果让一个口语水平高的学生重复同样的测试任务,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为他们不能从中获益。然而, 这种理念在校本评核的实施之初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有的教师把校本评核看成是另外一个一次性的考试, 而有的教师则对学生挑选不同长度和难度的读物以及没有统一的测试任务担心不已[6]。校本评核对香港的评估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文化观念上的冲击。

其次, 在校本评核实施之初, 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校本评核的实际操作困难和能否得到具体的支持[6]。他们认为校本评核的引入时间过于仓促, 校方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阅读和观赏的材料, 没有配套的放映器材和录音设配。他们还认为教师的培训不到位, 校本评核的指引不够清晰。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实际的困难得到了香港教育局和考评局的重视并逐个击破。在2007年对教师的民意调查中, 尽管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要求继续进行培训, 这些斥责之声明显减弱[11]。

再次, 教师最关心的莫过于校本评核引发的教学时间问题。在课堂内, 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英语课程, 备战公开考试, 还要再挤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校本评核的训练。在课堂外, 教师还要为校本评核做准备, 记录学生的校本评核表现, 评定学生的校本评核成绩, 参加大大小小的培训会和调分会。同样, 学生也要为校本评核花上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虽然校本评核带来过重的教和学的负荷,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教师和学生多花的时间是值得的, 因为他们正在为提高教和学而努力[11]。

尽管英语科校本评核自实施以来遭遇了以上的挑战和困难, 它却已经开始在香港的中学课堂里生根发芽, 为教与学带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一方面, 教师对校本评核的态度大都积极肯定, 他们对“促进学习的评估”理念的理解显著提升, 这也使得他们的教学实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11]。另一方面, 学生从校本评核中受益颇多。虽然还没有研究证实学生的口语水平因为校本评核而显著提高, 但是不少教师认为校本评核激励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他们的口语水平也因为接触到更多的真实英语输入而有所提高[11]。由此可见, 英语科校本评核正慢慢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同, 其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正在日渐增强, 标志着香港英语科测评范式由传统的外在常模参照性评价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参照性评价。

摘要:香港公开考试英语科校本评核实施五年来, 已逐渐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同, 其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正在日渐增强。本文介绍了香港考试评核局实施和保障英语科校本评核的过程, 指出了这项评价改革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推进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香港公开考试,英语,校本评核,述评

参考文献

[1]蔡筱坤.香港公开考试的校本评核设计与推行[J].考试研究, 2010, (2) :33~46.

[2]The SBA Consultancy Team.Booklet for the2007HKCE Eng-lish Language Examination: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based Assess-ment Component[M].Hong Kong: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2006.

[3]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Marshall, B., William, D.Assessment for Learning:Putting it into Practice[M].Berkshire, 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

[4]HKEAA.HKDSE SBA Assessment Criteria[EB/OL]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SBA/HKDSE/ENG-AssessmentCriteria-Jan10.pdf, 2010, 2.

[5]Davison, C.Current issu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based assessment[J].TESOL Quarterly, 2009, 43 (3) :393~415.

[6][7][8][9][10]Davison, C.Views from the chalkface:English lan-guage school-based assessment in Hong Kong[J].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07, 4 (1) :37~68.

篇4:英语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4)。考虑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词汇表所列词汇及其在教材中的复现率,本说明所附词表(见附录5)共收单词3519个,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词汇表未列词组和短语,部分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副词、名词等亦不单列;缩略词、月份、星期、数词,以及洲、国家及地区名称、主要大洋名称在词表后单独列出)。(词汇表所列词汇的具体词义、用法参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湖北省新高考英语词汇学习手册》)

二、语言运用

(一)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关于一般性话题的英语对话或简短独白。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二)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意思。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三)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准确使用英语语法词汇、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汇等的支持,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I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关于一般性话题的英语对话或简短独白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运用英语词汇知识的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测试考生理解关于一般性话题的英语简短文章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准确使用英语语法词汇、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一个不完整的英文句子,要求考生根据该句的中文意思,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此句,使其完整正确。

第二节:共1题,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和相关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提示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示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40分钟。

试卷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篇5: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2014年安徽省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变化

2014年安徽省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无明显变化,所给词汇仍然是3100左右,只是增加了几个单词,如: gallonguyopportunitysmogsymptom 等。

篇6: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②记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并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③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和太阳光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④掌握全球五个温度带的划分和五个温度带的气候总特征及主要的地理差异。⑵地球仪

①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②通过地球仪,观察经线和纬线各自的特点。③记住重要的经纬线及其地理意义。

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如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等等。

⒉地图

①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运算,并能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的大小,能在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实际距离。

② 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会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判读坡度的陡缓及大小,估算某地、某区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④ 在地形图上能识别陆地上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⑤根据需要会选择常用地图,并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从而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世界地理 ⒈海洋与陆地 ⑴ 海陆分布

①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要海峡。⑵ 海陆变迁

①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了解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和科学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⒉气候 ⑴ 天气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联系与区别。辩别天气和气候的语言描述,能在生活中用正确述语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

②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②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各自的主要特点。熟记各大洲的分界线,了解重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①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分布的各自特点)。

②根据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年、日变化规律以及一年、一日当中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③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④根据气温、降水资料,会阅读分析并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⑶主要气候类型

①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九种)的名称及气候特征,并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各种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③根据气候特征(及其差异)说出其对人类生产(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生活的影响(利与弊评价)。

⒊居民 ⑴人口与人种

①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②会计算人口密度和自然增长率并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③会运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④简单分析并说出人口分布及增长快慢的自然原因。⑤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⑥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⑵语言和宗教

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⑶ 聚落

①运用图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别。

②识别不同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图片,并说出它们的各自特点。③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⒋ 地域发展差异 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①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⑵国际合作

①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②说出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⒌世界地理之最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

(三)中国地理 ⒈ 疆域与人口 ⑴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理解并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轮廓图,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其位置。⑵人口与民族

①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趋势、计划生育国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③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记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会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⒉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⑴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②知道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主要山脉及走向、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

③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不同温度带及生产、生活的主要差异。④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分析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⑤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⑥掌握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能分析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⑦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⑧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⑨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征),开发利用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对流经地区的主要影响)。⑵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②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特点。

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重点记住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土地的基本国策。

④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⑤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的主要合理措施。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的实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⒊经济与文化 ⑴ 经济发展

①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④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⑵文化特色

①知道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②根据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民居、服饰、饮食等图片、资料,判断主要的少数民族,分析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⒋地域差异

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②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③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农业生产特色,并分析比较各地理单元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⒌中国地理之最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⒍认识区域

【说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北京、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本省和本市】(1)北京市

①认识北京市的位置特点和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并能简要评价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利与弊。

②能说出北京市的主要城市职能和特色旅游景点,了解北京市城市建设的成就与发展方向。(2)香港和澳门

①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人口和居民概况。②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及地形和气候特点。

③说出香港和澳门两地经济发展特色及主要经济部门,了解两地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紧密联系。(3)台湾省

①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看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特点、范围及组成,了解台湾省居民概况及台湾居民与祖国大陆的渊源联系。

②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概括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台湾省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知道并能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能阐述台湾省人口和城市、工业的分布特点。④知道台湾省的美称及其由来,认识台湾省是资源丰富的宝岛。

二、内容分布及分值比例:

“地球地图”约占20%---30%;“世界地理”约占30% ;“中国地理”约占40%----50%。

三、典型题例:

单项选择题:

读“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如图),完成1~2题. 1.输水总干渠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A.郑州、石家庄 B.邯郸、石家庄

C.南阳、邯郸 D.郑州、南阳 2.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作用是

A.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B.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D.可以缓解环境保护与水资源污染的矛盾 答案:

A

C 综合题:【读图分析

6分】

阅读资料,结合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底,中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如图)

(1)“陆上丝绸之路”经过A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D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海峡。

(2)B大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为

人种;C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半岛,该地区居民多信奉

教。

(3)简述“一带一路”对我国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意义。

综合题答案(每空1分

共6分)(1)终年温和多雨; 土耳其;

篇7: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历史部分的变化

2014.2.27

近日(2014年1月15日),省招考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我省2014年普通高考命题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普通高考命题的科目、原则和指导思想。

我省2014年普通高考考试科目按‚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设置。‚3‛指语文、数学、外语,其中数学分文、理两类。‚文科综合‛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考试科目中,除外语的非英语语种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外,其余科目由我省自行组织命题。外语科目只进行笔试,不进行听力测试。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采取‚同堂分卷‛的考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四川中学教学实际,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不变:

1.仍以通史体例编写,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顺序呈现。每一部分分政治、经济、思想三大版块。

2.以必修内容为主线,选修内容融入必修线索中,或选修与必修重合。

3.继续删去如下考点:中古史的元宣慰司、清边疆政策;‚神农‛的传说、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音乐、舞蹈。世界近代史的阿里改革、第二国际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等。

变:

1.删去部分考点:

①删去去年已考的‚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②删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④‚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调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微调部分考点: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调整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②‚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调整为‚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篇8: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英语科报名29 774人, 实考29 413人, 缺考361人, 满分 (120分) 3人, 平均分51.92分。及格7 757人, 及格率达26.37%, 优秀3 637人, 优秀率为12.37%。考试结果各大题的指数与2011年基本持平。现结合试题与阅卷情况, 对2012年中考英语科试题进行分析, 具体见表1~表5。

二、试题的总体特点

百色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英语试卷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英语科考试说明》的要求, 秉承三年来英语科命题的优秀品质, 实现了命题的最终目标:试题功能具有双重性, 既有毕业测试功能, 又有升学选拔功能, 侧重选拔功能。凸显了四个亮点:突出基础, 突出语篇, 突出特色, 突出导向。

(一) 突出基础, 体现命题思想和原则

1. 指导思想

试题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 落实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命题策略, 体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展, 以及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初中和高中教学的衔接。

2. 命题原则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英语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 试题依据“突出语篇, 强调运用, 注重交际”的原则, 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要求, 对中学英语教学及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 重视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导向功能;坚持其教育性和时代性,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 突出语言基础知识

试题覆盖面广、交际性强、渗透性强, 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 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卷, 评卷操作性强。试题渗透了一定的文化因素, 注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考查;试题还渗透了思想道德教育。

(二) 突出语篇, 注重运用

试题形式上定位在语篇上, 在考查方式上强调了运用, 即通过语篇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试题语篇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题材、体裁呈多元化趋势, 难易点分布合理, 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平台, 较好地体现了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在测试的重点上注重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试题, 侧重对语篇的信息获取, 对事件的推理、判断、概括和综合分析以及从整体上领悟文章大意、作者意图的能力测试, 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三) 突出特色

合理安排试卷结构, 精心选取试题素材。地方特色明显, 如听力, 融入百色生活背景, 体现百色的生活与人文特色;材料由英美人士朗读, 体现英语学科特色, 让学生听到纯正的英语。另外, 根据百色市考生听力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情景反应”给出问题, 大大降低了该节的难度, 使考生增强了信心。

严把选材关。选材新颖, 具有时代性和生活化。阅读材料选自最新原版内容, 语言地道新颖。试题紧扣课程标准, 坚持以学生为本。如“阅读理解”体现了育人功能, 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试卷结构安排科学, 方便学生答题。

1. 试卷结构

2012年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分值分配等方面与2011年大致相同, 保持了试卷的相对稳定性, 局部略微变化。试题设计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有梯度, 有层次, 试题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 考点涵盖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本试题整体知识结构严谨、合理, 紧跟社会热点, 弘扬爱心, 提倡助人为乐的道德风貌。

2012年试卷的整体难度比2011年稍高。试卷中档区 (听力, 单项填空, 阅读理解A、B篇, 完形填空) 的题目难度依旧不大, 是可以拿高分的部分。试卷中深水区 (阅读理解C、D篇, 拼写单词, 句型转换, 书面表达等) 的题目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其中阅读理解C、D篇难度较大, 对文化背景了解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联系社会问题。听力在遵循中考大纲变革后适当加大了难度, 语速较往常快, 学生不适应。书面表达的体裁为记叙文, 话题较为宽泛, 老故事, 新话题, 要求学生具备细心体会生活、以小见大的能力。

2. 试题选材特点

(1) 思想内容积极向上,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选取富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材料, 注重将考试和教育相结合,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2) 语言内容鲜活地道, 提供标准的语言示范, 营造近似真实的生活情境, 语言内容用词讲究, 语气生动, 使用地道的英语, 给学生正面的语言示范,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内涵。如听力的第11小题, 语言规范, 信息丰富, 广播式的朗读效果迅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

(3) 文化意识鲜明,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试题选材注重引进西方文化元素, 介绍西方生活方式, 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使学生积淀跨文化交际的底蕴。

(四) 突出导向

中考是教学的风向标。试题以“引领教学方向”为出发点, 努力发挥导航仪的作用。

1. 从考试内容上引领教学发展

试题严格依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英语科考试说明》, 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注重“双基”, 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 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内容引领学生沿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确方向, 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从考试方向上引领教学发展

试题从选材到设题, 处处向教师传递着教育改革的信息, 也给他们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试题内容全面, 注重创新, 语法考查以语言运用为目的, 把考查内容融入生动的语境中, 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范围广, 多角度取材, 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贯彻“用教材教”, 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材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命题反思

(一) 听力部分

亮点:内容贴近生活, 易于理解和猜测, 难度由浅入深, 语言生活化, 语音纯正, 音质清晰, 突出不同背景材料的语言特点。设题均依据直接信息、重点信息, 表述简洁、凝练, 不给学生增加审题困难。如第二节题目已呈现所听内容, 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命题反思:第三节“对话理解”应该设一问一答。“短文理解”语篇过长,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容易走神。

(二) 单项填空

亮点:考查内容较全面, 覆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重点词法和句法。只有真正理解并善于分析题目的学生才能获得高分。题干部分语言简短、生动、鲜活, 语境充分, 信息合理, 没有明显的直接提示性词语。

命题反思:对中上水平的学生较适合, 但连词考查较多, 考查的大多数内容太偏。漏了被动语态的考查, 而重复考查宾语从句的内容。

(三) 完形填空

亮点:完形填空考查的内容较巧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易于理解, 重基础知识点。结构严谨, 情节完整, 谋篇布局和用词适合初中生分析、推理、判断的水平。试题以考查学生语意分析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 所设选项布局匀称, 以考查实词为主, 让学生根据语篇前后意思作出正确的、符合逻辑的选择, 引导学生先整体阅读全文后再作选择,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材料中的单词易于理解, 句子简单。

命题反思:试题选材于学生所熟悉的热点话题, 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 但生词较多, 适合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 所以得分率不高。

(四) 阅读理解

亮点: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 A篇为幽默篇, 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应对题目, 起到缓解学生紧张心理的作用, 易于理解, 适合作为开篇阅读材料, 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理解。B篇较长, 为热点文章, 时代感强。C篇是社会热点类文章。D篇为科技科普文章, 句式比较复杂, 大多数句子的主要成分由比较复杂的词组构成, 生词量多, 难理解, 丢分率高。语篇内涵丰富, 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感悟能力。

命题反思:B篇弘扬雷锋精神, 方向很好, 但长度稍长, 词汇量过大。D篇较难。

(五) 拼写单词

亮点:考查的词性较全面, 涉及面广。但如果基础不牢, 很难取得高分。

命题反思:应多考查常用词。单词拼写难度大, 学生丢分较多, 以“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的方式出题会更好。

(六) 句型转换

亮点:总体还是属于中等水平题目。

命题反思:第85小题seem的用法平时在教学中是否当作训练重点?第84、第85小题较难, 学生丢分多。

(七) 书面表达

亮点:内容简单, 易于判断时态, 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都能用英语表达。老故事, 新话题。

失分原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只简单叙写内容而大篇幅以议论形式叙写。用词不当, 常用句型不熟, 句法错乱多, 不注意时态。语言表达不规范, 甚至出现汉英混用和用汉语拼音表述的情况。卷面整洁度差, 书写不规范, 字体太小。离题, 大部分内容和题目要求不符。空白卷很多。零分卷主要是抄阅读短文段落。少量学生作文内容粗俗, 不严肃。

命题反思:书面表达体现社会热点和争议问题, 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考查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该篇作文看似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 只要翻译好四个要点并适当表达一些个人的观点, 合理选好时态即可。但因前面有一篇题材相似的“阅读理解”文章, 许多学生要点表达少, 而直接去摘抄那篇“阅读理解”文章的句子甚至段落, 该篇“阅读理解”文章极大地误导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方向。如果书面表达能多给一些英文提示词, 则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一) 树立研究意识, 把握教学方向

研究试题, 反思教学, 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通过试题, 透视教学。教学中, 专心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研究学生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潜心研究教学方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质量

努力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 提高效率, 更新观念, 优化教法,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拓宽教学渠道, 积极利用音像、书刊、网络信息等教学资源, 拓宽文化视野, 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加大听力和阅读输入量, 注重听力技巧、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 夯实语言基础, 培养综合能力

课本是英语学习的载体和基础,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立足课堂和课本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督促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识记单词的能力, 达到“见其形能读其音, 读其音能写其形”, 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词汇, 注重词汇的灵活运用, 通过听说读写把词汇学习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抓好听力训练关。从七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再把习惯变成能力。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五级听力的要求, 加大听力训练量。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技巧, 还要扩大听力资源, 使学生能尽可能多地扩大语言输入量, 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充分重视七年级的外语教学。要从低年级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正确的书写习惯、语音习惯、识记习惯以及自我学习习惯。学习语言是一项工程, 词汇语句的学习是基石, 教师要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更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围绕“用英语做事情”来进行, 努力创设语言情境, 设计活泼有趣的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 给学生创设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的环境。教师要认识到没有识记就没有英语的语言能力。加强对重点词汇、重要句型的识记, 养成主动记忆单词、背诵句子与短文的良好习惯。督促学生对语言基础的巩固和落实。

(四) 强化阅读, 正确引导, 开阔视野

注意跨文化知识渗透, 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平时要积累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对阅读文章中蕴含的西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了解得越多, 就越能准确地把握其语言本质, 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也会越高。学生要有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的能力, 能掌握材料大意、抓住要点、获取关键信息, 并能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判断, 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中, 仅靠课文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 要在课外多进行自主阅读, 多看一些英语报刊、科普文章、幽默小故事、简写名著等, 有意识地接触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 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五) 加强学法指导和应试点拨

完形填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功底, 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时态、语态、词性、短语的搭配等。在平时的训练中, 首先, 应该摒弃畏惧心理。其次, 要通读全文, 注意文章的前后逻辑, 初步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再次, 精读全文, 找出关键信息词、短语或句子, 联系上下文并仔细推敲以确定答案。指导学生提高考试技巧, 培养学生不仅会学, 而且会考, 减少失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抓好学生书写规范的训练, 复习中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 如认真审题及规范答题等。

(六) 教学要积极创设情境

上一篇:报关作业流程下一篇:工商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