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2024-04-25

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精选8篇)

篇1: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今天,我来到了这个历史圣地—锦绣中华。民俗村。进入锦绣中华·民俗村后,一条笔直的楼梯出现在我的眼前,楼梯上还有着两条可爱的金黄色长龙,我顺着楼梯走了下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开阔的广场,我被各种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惊呆了。

首先,我们看了大型原创实景历史剧《金戈王朝》,雄浑的钟声带我们回到四百多年前的万历年间,因倍受惨孽统治,辽东地区满族英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州,以区区四万军队和无畏气概迎战数倍于他的朝廷四十七万大军,在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里,在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在铁背山前的萨尔浒河畔,打响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壮烈之争。看了这部这么震撼的大型原创实景历史剧《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马背上民族的豪迈与雄风感染了,好像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这一场惊心动魄,逼真壮阔的历史战争!

然后,我们看到了西藏的布达拉宫,走进去,又依次看到了: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看得我眼花缭乱,每一个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看了这么多,我仿佛在全国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许多名胜古迹后,弟弟突然说:“我刚刚看见有泼水玩,我也想去。”姨妈听了,立马带我们来到了举行傣族泼水节的地方,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用来泼去各自的霉运,在这个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湿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风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们又没带换洗的衣服,这可怎么办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里所想的,说“姐姐,那边有卖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湿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尽情地泼他们了。”一边是昂贵的泼水必需品,一边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妈,姨妈说:“没关系,买吧!”于是他们在喷水处装满一盆水,就开始泼了.大家泼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会儿,弟弟就变成了穿着雨衣的落汤鸡,当然,谁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兴高采烈的!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感到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锦绣中华·民俗村让我见识许多东西,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来到深圳,可千万别错过这么好的地方!

篇2: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安塞的腰鼓震碎了黄河的冰凌激流

看壶口的瀑布冲击着羊皮筏子舟

亲亲对岸的阿妹哟

让我放歌一曲信天游

长江的云帆挂日头,巫山只说未看够

一泻千里不回头

中阮又排涛卷浪入海口

哒哒的马蹄唤醒了江南的柔柳

曲水卧桥牵行舟

绣娘摘云引清流

青山远黛我轻描

晨鼓暮钟,梵音凌波荡成莲

雷峰夕照,数千古人物风流

看万里北疆银树花开

飞瀑钟乳垂帘

紫烟升腾,冲琼楼玉宇

试问,此处是人间?

昆仑默然

五岳昂首

古道西风,隐听驼铃声声远

四海奔腾,纳百川入怀千般娇羞

篇3:锦绣中华——服装表演的戏剧呈现

在上海最具商业氛围的南京东路的天天看大舞台,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的《服饰文化五千年》大型服装表演行为剧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融和了中华服饰文化魅力与行为戏剧呈现的视觉大餐。上海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展演的一个重要板块就是“特色风”, 而这台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服饰文化沿革、文字艺术变革、服装纺织技术进步、反映中华5000年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的服装表演行为剧, 不仅凸显了东华大学的校园服饰文化特色, 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将服装表演和行为戏剧相结合的独特表演形式是我们的首创和独创,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服装表演的戏剧呈现, 也是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徐行教授将表演艺术融入时尚T台的服装展示所做的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 从而确立了独特的学术地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整体趋势来看, 应该是文化市场建设繁荣的最佳时机。但是, 市场并不会自动带来文化的繁荣, 相反, 市场经济强大的改造力量, 也有可能使文化随之弱化。从目前的文化市场情况来看, 某些领域是创造型文化萎缩, 消费型文化畸型发展, 低俗型文化恶性膨胀, 某些人和文化单位单纯追求文化消费, 抑制了主流文化的需求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表演系创作的这个具有浓厚文化气质的演出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和精神享受, 体现了校院领导长期以来立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思路, 开创了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服饰文化和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先河。

我们通过历史考证, 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古代文明都发生了人种和文化的变更, 而唯独中国的文明史绵延不绝从没中断过, 形成了5000年的文明史。这种独有的历史资源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对中国的现代服装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则是在服装院校中有着极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院校, 由学院表演系师生和服装设计系师生联合研究的这个课题明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上述, 我们构思并创作了这台大型的服装表演行为剧, 从视觉上宏观的展现了中华5000年服饰的发展历程。

在创作研讨会上, 东华大学浦解明书记高屋建瓴的提出:用反映东华大学服装科技文化特色的宇航服作为开场。徐行教授迅速在叙事时间上进行调整, 创造性的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既丰富了舞台效果, 又体现了东华大学的特色文化, 实为锦上添花的一笔。在创作服装的过程中, 除了较为客观的反映中华5000年服饰文化之外, 也加入了中国独有的汉字元素。中国每个朝代都有文字的演变和革命, 从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到现代的电脑体, 并把它和服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如腰部、袖部、门襟等部位, 使服装变成了承载大量中华5000年文明信息的载体。我们在舞台表演中不仅加入了人物角色, 戏剧叙事, 特定情境等戏剧元素, 也加入了生动的行为和互动因素加以叙事, 既反映了服饰的特征, 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装行为表演剧。

二、服装行为表演剧的实践

《服饰文化五千年》的展演形态是一种服装表演的戏剧呈现。它回避了西方心理学范畴的戏剧样式, 而引用一些东方戏剧形而上的意象概念, 并且脱离语言的限制, 以一种新的舞台样式来表现, 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极大地扩展了戏剧审美范畴。

演出开始是体现我校科研成果的宇航员服饰闪亮登场, 演员模拟翟志刚出仓挥舞国旗, 接着时空回到5000年前的古代中国, 原始社会的人身着树皮手拿弓箭石斧出场, 夏朝人铲土从事劳作, 华丽的商朝服饰和秦始皇宫中嫔妃的服饰, 生动的行为表演栩栩如生。然后一连串的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手拿竹简, 演绎一段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西域高僧来东土传教, 张骞持节符西行。中国唐代与世界上多达70多个国家有过文化和商贸往来, 有非洲的黑人朋友, 有高丽人和日本人盛唐期间来中国学习围棋等。东华大学表演系学生李雪儿扮演的贾宝玉手拿诗集, 吟诗作赋, 摇头晃脑, 别有一番情趣, 郑和七下西洋在战船甲板上执单筒望远镜观察情况, 测风向, 荷兰人设立采办处, 购置中国清华瓷器, 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成为穿插叙事的元素。清朝的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国粹, 相比于旗袍的风情百媚, 五四时期的学生装则给舞台带来一股清新、干练之风。经过远古时期的混沌蛮荒, 历朝历代的沿袭和革新, 中华服饰终于在现代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时尚纪元。特别是在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中, 我们还设置了波斯商人献奶茶, 回鹘少女分发葡萄, 清朝宫女发放糖果的情节, 使展演现场达到了多次高潮。整场演出气势宏伟, 形式新颖, 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震撼。

在我们创作构思之初, 考虑到把中华5000年服饰文化和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在国内还是首创, 所以用何种形式来展示成为了东华大学表演系师生探索的新课题。通过这次演出和有益的探索, 给我们的启示提供了一个行为戏剧的概念, 而非语言戏剧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 戏剧应该能够以舞台上出现的事实为范畴, 尝试脱离语言的绝对限制, 而相对独立于话语之外实现舞台展示, 成为一种自觉动态的舞台表演。如行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能否有语言的作用力, 独立的行为是否给人们带来思考, 而不是带来思考的结论, 换言之表演并不一定定义于文学性的剧本, 而在服装表演和戏剧叙事有机结合起来的状态中, 能不能有新的表演语言呢。我们以这种思维提出戏剧新命题, 或者新的舞台表演语义形态, 基于以下几种思考:

1. 基于表演的概念, 我们对表演的定义是:当众展示, 并且由受众认知的展现行为。

2. 服装设计和服装表演是我校的优势专业, 这种优势资源的配置无疑具有较强的展示基础和视觉效果, 创作这个课题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而且凸显了东华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和专业的学科地位,

3. 由于服装表演只有单纯的舞台展示而缺乏叙事和情境, 而现代戏剧大量的话语表演, 会使展演游离于历史剧的边缘, 势必会影响和干扰服装展示的整体审美性。所以我们独具创意的在服装表演中加入了人物角色、戏剧叙事、特定情境等戏剧元素, 探索出一个将服装表演和行为戏剧相结合的崭新的独特的表演形式。

4. 考虑到本次展演具有大跨度的年代性和散点叙事的特征, 所以我们认为采用一种抽象的象征性行为较能准确生动的显示动作语言的空间感和时间性, 也使观众现场的审美远远超出了舞台封闭和有限地空间, 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力。

5. 这种纯粹的行为叙事, 类似象形文字的动作形态, 本身就是一种理念。它使我们的感官透过陌生化的行为表演、绚丽高雅的视觉迷惑, 去感知那些曾经存在的智力符号, 触摸历史的脉搏和温度。

6. 很多人类学家近来在人类社会象征性行为研究中, 非常关注社会和文化进程中符号的作用, 认为象征性行为也是一种戏剧符号, 行为本身更接近舞台表演的本质, 进而回避一些语言的指向性和心理暗示。

在《行为戏剧导论》中, 我们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行为戏剧的主要特征:1.行为戏剧首先要突出其道德和文化自信的动机, 而本次展演正是立足于弘扬中国服饰璀璨文化的制高点, 从时间线性的描述上体现中国服饰文化的空间张力;2.放大戏剧的本质就是行动的特征;3.降低戏剧门槛, 使其成为一种大众戏剧的形式。行为戏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戏剧形式, 可以说话也可不说话, 可以讲故事也可以不讲故事, 总之只要是一个有戏剧心性的人, 都可以成为行为戏剧的参与者和创作者。行为戏剧具有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极大的可塑性。以上种种思考成为我们创作这台演出的理论指导, 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事实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篇4: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于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女子,都在诗歌里纺织。”

男耕女织

宋《蚕织图》(局部),描绘江浙一带的蚕织户养蚕、织帛的整个过程。据考证,这幅长卷是南宋高宗时期翰林图画院依据《耕织图》摹画其中蚕织部分而成。小字注是宋高宗吴皇后所书。

至少在5000年前,古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养蚕缫织了。作为世界上最早通晓蚕桑丝织技艺的国度,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是丝的母亲,联结在蚕和丝之间的,是勤劳聪慧的女人。养蚕、缫丝、纺织,一双巧手不辞辛苦,成就了自然的神秘造化。在文明史中语焉不详的女性,终于在蚕桑丝织的领地里,有了清晰生动的面目。男耕女织,成就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剧情。

于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女子,都在诗歌里纺织。在乐府诗《上山采蘼芜》中,汉朝的男子遇见了前妻,一番寒暄之后,前夫感慨:“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新夫人只会织黄绢,前妻擅长织白素,白素价贵,黄绢价贱,况且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其中懊悔,有种恬不知耻的理直气壮,可当年的账就是这个算法。何止平民女子,孙权夫人赵氏,吴国的顶级贵妇,“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寸,宫中谓之‘机绝’”。手巧到这份上,赞一声秀外慧中也就罢了,再往下看,她还能“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之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这位王后,拥有神女般的绝技,用世人的叹服,为自己加冕。所以,那些下凡的仙女,不管是牛郎家的织女还是董永家的七仙女,都是自带织云裁霞的神力,惊艳了人间的男子。

春蚕到死

蚕桑丝织是女性的主场,蚕神嫘祖、蚕花娘娘都是美丽的女神,从殷商开始,蚕神祭祀就由皇后主持。直到今天,世代沿袭的蚕桑习俗,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流传。

杭嘉湖一带,养蚕的女子叫“蚕娘”,蚕叫“宝宝”,人们戴蚕花,唱蚕花歌,演蚕花戏;过年了,要扫蚕花地,点蚕花灯、蚕花火,年初一早上要专门晚起一些,叫“焐蚕花”;洞房花烛,要点蚕花蜡烛,嫁妆中少不了蚕火、发篓这两样工具;寿终正寝,手里要握一颗茧子,脸上要盖几重丝绵——人与蚕,生死相依。

清明将近,各地的蚕花庙会率先热闹起来。南浔的含山是蚕花圣地,蚕妇簪着蚕花,到蚕神庙进香,背着红布“蚕种包”,包着自家蚕种,上山绕行,沾染蚕神喜气,青年男女熙熙攘攘,挤挤挨挨,讨个“轧(挤)发轧发,越轧越发”的彩头,是谓“轧蚕花”;德清的蚕花庙会,少女扮成的蚕花娘娘在花轿上巡游,漫撒蚕花,美不胜收;桐乡的“蚕花水会”,拜香船、打拳船、台阁船、龙灯船、高杆船齐聚河面,表演各色绝技,献艺蚕神马鸣王菩萨,祈求“蚕花廿四分”。春日的狂欢,拉开“蚕月”不眠不休的辛劳序曲,“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一幕即将上演。

绫罗锦缎

100年前的好日子,大约就是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而绫、罗、绸、缎作为几十种丝织品的总称,并不可同日而语。绫的时代,属于唐朝。颜真卿年轻时,到尼姑庵占卜,问自己能否当上五品官,老尼指着桌上一匹紫色绸缎说,你将来的官服,便是这个颜色!后来果然官至一品。绫是唐代官服的指定面料,从花色上分出品级:三品以上,其色紫;四品、五品,其色朱;六品、七品色绿,八品、九品色青。平民百姓就不能用绫了,最多只能用绸。罗,质地轻薄,《红楼梦》里贾母随口说个纱窗,就是罗的科普:“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

如果说,绫是唐诗的端庄秀美,罗是宋词的清逸妩媚,绸是平民的打油诗,那么锦缎就是汉赋的铺排扬厉。当年,诸葛亮治蜀,北征的军费,靠的就是蜀锦——“决敌之资,唯养锦耳”。到了明清,云锦成为集大成者。这种皇室专用面料,无所不用其极,光那龙袍上用的金线,就奢侈得吓人:金块锤打成轻如鸿毛的金箔,再粘在纸上压紧抛光裁成条,剥出金线,和蚕丝相互缠绕,捻搓成金丝线;那深不可测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更有“逐花异色”的机巧,织出富丽典雅的纹样,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颜色,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是谓“寸锦寸金”。看到这里,大约就懂了,为什么繁华至极要说 “繁花似锦”,家国千里要称 “锦绣河山”。

丝绸之路

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一件中国丝袍来到剧场,丝绸的光泽映衬出他神祇般的高贵,全场欢呼雷动。这是罗马人初见东方的奢华绮丽,从此丝绸成为贵族竞相追逐的奢侈品。恺撒的长袍来自汉朝的长安。绵延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发轫于此。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逐渐清晰,西端是希腊和罗马,东端是华夏文明的汉朝,丝路的开通连接了世界文明的两极。漫漫黄沙中,以宗教为代表的思想和以丝绸为代表的财富,沿着丝路流动起来。法显、玄奘、义净们沿着丝路巡礼求法,商人、士兵、使团、工匠带着云彩般绚烂的丝绸、美玉般温润的瓷器,以及造纸、印刷、冶铁这些神奇的技术,一路西行。沿途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石榴陆续来到中土,成为中国餐桌上的主角;唢呐、琵琶、箜篌渐渐加入了中原喜怒哀乐的鸣奏,为中式乐器代言。

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如丝绸之路这般承载了人类文明数千年的苦难与辉煌。在丝路中辗转的绫罗锦缎,青春般绚目,时光般深邃,爱情般浓烈,历史般辽阔。直至今天,丝绸依然是有着中国气派的生活美学,缥缈如烟又灿若云霞,柔情似水又雍容华贵,在世界的不同国度,吟唱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默契,对开放包容的向往。

篇5:深圳锦绣中华作文

在车上我们玩起了关于学习的游戏,随着一声令下我旁边的同学夏海峰就被抽到了背古诗,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感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锦绣中华。

首先我们班分别在锦绣中华的出入口拍了照,之后就进入了景区。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布达拉宫,这和我去年去拉萨看的布达拉宫完全一样,但也确实太小了,只是实物的十万分之一大,所以也感觉不到它的宏伟和壮观。接着到了香妃墓,正感觉没啥特别的时候眼睛忽然看到了一个小人国,再仔细一看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下我就了兴致,因为这是我今年暑假要去的目的地,所以我仔细地看,发现草原上有很多小人,感觉自己好象也站在了草原上,呼吸着那里的新鲜空气,臆想着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腾,真希望暑假能快点到。呵呵,同学们都走了,我快步跟上他们,又看到了迷你型的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十六陵,杭州西湖等等。

很快到了中午休息和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坐在大榕树下休息,有的同学在聊天,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吃零食,快餐很快发到了我们手上,大家象征性的吃了点饭,因为那饭太难吃了!

下午我们去看了改变历史的战争,在战场上,我们看到了战士们骑着马,有的拿剑,有的拿着茅,有的拿着箭,一方是明朝的兵另一方则是叛军,经过浴血奋战明朝灭了,清朝就这样诞生了!

篇6:锦绣中华-―天津作文

锦绣中华―――天津

一说到天津,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历史遗留给它的诸多西洋式建筑,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天津电视塔,联想到香喷喷的狗不理包子。和中国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作文 ,天津虽然辖区有限,但自然和人文景观毫不逊色,特别是天津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津的民间工艺种类很多,年画、泥塑、风筝、篆刻、木雕、地毯、剪纸、编织等。其中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及篆刻和木雕最负盛名。 杨柳青年画是人们过年时用来装饰环境,增加新春气氛,并从中得到精神安慰和寄托的民间年画。他的历史可以住追溯至明末崇祯到清代雍正年间。 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刻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所以杨柳青年画既有木刻独特的`刀锋板味,又不失民族绘画的传统风格。一张年画的出世,要经过起稿、印刷、填色等。六、七道工序才能完成。杨柳青年画所表现的题材主要以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戏曲、神话故事为内容的故事戏曲画,或以谐音取名以示吉祥。如《连年有余》、《金鱼满堂》等;或以社会生活和习俗为题材的“时事风俗画”如《渔归图》《同庆丰收年》《门神》等。其中《同庆丰收图》描写的农村麦收时节,打谷场上的一片繁忙景象,反映了终年辛勤的农民对丰收的期望。此外杨柳青年画中还有一类“风景画”,如《天津图》《北京风景图》等。《天津图》描写的是天津海口,全图气势磅礴,万顷洪波之中有两艘张帆海船破浪而行,有着无限的美感。

篇7:广东锦绣中华民俗村导游词

景点区中,近百处景点大致按照中国区域版图分布,是中国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精粹的缩影。这里有名列世界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有众多世界之最:最古老的石拱桥、天文台、木塔(赵州桥、古观星台、应县木塔),最大的宫殿(故宫),海奇山峰(黄山)、最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有肃穆庄严的黄帝陵、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中山陵,金碧辉煌的孔庙、天坛,雄伟壮观的泰山,险峻挺拔的长江三峡,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有杭州西湖、苏州园等江南胜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名石窟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地方民居;此外,皇帝祭天、汇丰银行、孔庙祭典的场面与民间的婚丧嫁娶风俗尽呈眼前。总之,您可以在一天之内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畅游大江南北锦绣河山。

综合服务区汲取苏州建筑及园林艺术精华,并保留中国传统商业街坊之特色。在这里,有京川苏粤各大菜系及各地风味小吃,有民族歌舞、民间手工艺制作表演及反映中国秀丽山河的三百六十度全景环幕电影,更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古董、滋补药品、名优特产以及富有“锦绣中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供选购。

中华民俗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景区,它占地20公顷,村内24个各具特色的山寨、庭院和街市按原貌原比例建成,并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萃精华,有所取舍”为建村原则,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年要举办“火把节”、“泼水节”等各种民俗节庆活动,村寨的风情表演、中心剧场的民族歌舞表演和民族文化广场的大型广场艺术汇演,从三个不同层次将民族歌舞艺术的神韵展示得淋漓尽致。

篇8:锦绣中华——传统刺绣艺术的演绎

关键词:刺绣艺术,装饰风格,民族特色

刺绣,俗称“绣花”。古代称为“黹”或“针黹”。自古以来,刺绣与织锦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与织锦所采用的织造手法不同,刺绣是在丝绸、布帛等织物上以针带线,按照设计的纹样用绣针穿刺,通过运针,形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或文字的工艺。刺绣伴随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审美情趣、制度观念而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所特有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一、从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

关于刺绣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逐渐开始学会利用葛、麻等野生植物以及养蚕缫丝,利用植物的纤维制成简单的衣物,并由此发明了纺织技术。而刺绣工艺便是随着纺织技术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古籍《尚书·益稷》的记载,四千多年前的舜帝所制定的“衣画而裳绣”的古代章服制度,说明当时已经有刺绣品出现。原始社会时期的刺绣纹饰大多与各自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麻、毛、丝织纺织品与服饰的出现,刺绣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吴山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记载“妇好墓出土绣迹条”,即为商代的刺绣印痕,其针法为锁绣。商周的刺绣工艺以画与绣相结合的方式,纹饰有着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制度的强调。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已经趋于成熟,纹饰精美丰富,色彩清雅,形式活泼,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刺绣图案的题材以龙、凤鸟、虎为主,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花草纹、云纹、几何纹等,刺绣工艺以单一的锁绣为主。龙纹气势生动奔放,凤鸟飞舞,龙与凤鸟头部写实,抽象变形的躯体与穿插的花草、枝蔓、几何纹融为一体,韵律感十足,呈现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感。而龙与凤的题材也有其深刻的文化寓意,龙代表高贵与威严;凤鸟代表吉祥、善良与华美。

汉代,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刺绣工艺的提高,刺绣品种丰富,艺术风格更加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信期绣以变化的云纹、花草为主,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长寿绣以变化的云纹、茱萸纹为主,寓意长寿。乘云绣以变化的云纹为主,寓意富贵吉祥。茱萸纹绣则以被古人认为能够趋灾辟邪的茱萸为主,寓意平安健康。刺绣工艺仍以锁绣为主,平针与接针针法开始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纹样相比,汉代继承了其自由奔放的艺术形式,但题材上主要以变形的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为主,鸟兽纹相对较少,并逐渐开始由云气纹穿插鸟兽为主的纹样向清新写实的植物纹样过渡。

二、由动感韵律到写实自然

魏晋南北朝是刺绣工艺的转折时期,随着佛教艺术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题材的刺绣品大量涌现,刺绣图案以忍冬纹、葡萄纹、花鸟纹等新的装饰纹样为主。除了在实用的服饰与纺织品上作刺绣装饰外,以观赏性为主的刺绣开始出现,为此后刺绣图案向着写实花鸟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刺绣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确立了以花卉禽鸟为主导的刺绣题材,造型丰满,色彩华丽,形象写实,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艺术。刺绣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锁绣以外,还发展了平绣、打点绣、蹙金绣等针法。通过以平绣为主,综合多种不同的针法,形成细腻而华美的刺绣风格。

到了宋代,刺绣除了应用于服饰类与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外,还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图案上,一种以折枝花卉为主,形象写实自然,工整秀美。另一种主要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画作为题材,追求绘画的趣味。至此,宋代刺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在刺绣针法上,接针、切针、滚针、套针、戗针、盘金、打籽等各种表现点、线、面针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刺绣的艺术表现力。

元代的刺绣主要继承宋代写实风格,但其艺术成就却远不及宋代。除了作服饰点缀外,大都服务于宗教题材,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在刺绣工艺上,元代出现了贴绸的方式,即通过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使绣品富有立体感。

明代刺绣工艺在宋代良好基础上蓬勃发展,并开始在民间普及,刺绣种类繁多,不同地域的刺绣都独具特色。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两大类。宫廷刺绣题材为千篇一律的龙凤、流云,图案端庄严谨、色彩浓郁鲜明,刺绣工艺精致细腻。民间刺绣有纹饰苍劲,色彩艳丽的山东鲁绣;以画补绣,画绣结合的上海顾绣;精细雅洁的苏州丝绒绣;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广东金银线绣等。在刺绣工艺上,除了沿用传统的针法外又综合创新针法,使绣品晕色过渡自然,形象写实活泼,或更加富有装饰性趣味。

清代,社会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刺绣也达到了极盛时期,形成了华贵、技艺精细的宫廷绣和质朴、实用的民间刺绣两种艺术风格。宫廷绣的题材包括龙、凤和寓意吉祥的花纹,结构相对规范,技术上更加精细,用材也比较昂贵,形成了庄重、华丽、富贵的艺术风格,但产生了装饰过于繁琐的风格倾向。随着刺绣的进一步普及,刺绣技艺的提高,清代地方刺绣的特色更加明显,到了中后期,形成了京绣、鲁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地方名绣,其中苏绣、蜀绣、湘绣、粤绣被后世誉为四大名绣。苏绣指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手工刺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针法丰富、绣工精细、构图工整精美的风格特征,题材有传统的花鸟,人像等,刺绣技艺具有平、齐、细、密、匀、光、和、顺的特点。蜀绣又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生产中心,形象生动,色彩和顺,富有立体感,运针自如,针脚平齐严谨是蜀绣的主要特色。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手工刺绣,在吸收传统绘画优点外,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点,形成了形象写实、设色鲜明的地方风格。粤绣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派。粤绣常用牡丹、凤凰、松鹤等为题材,图案以花鸟为主,构图上繁而不乱,设色鲜艳、明快,针法丰富多变,善留水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三、总结

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从其风格来看由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的抽象神秘再到写实自然,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与民族特色。刺绣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功能,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12.

上一篇: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抒情散文下一篇: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