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2024-04-08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精选6篇)

篇1: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

1.周代文化和商代文化有何区别?

周、商代文化的区别最主要在两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①商人信仰的神油三类,上帝神、祖先神和自然神,又以上帝神为主。也频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文化,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山川四方、风神雷电。迷信祭拜死后“鬼”,形成“殷人尚鬼”观念。

②周代发展商至上神观念,认为王权既为天所受,又为王祖所遗,故敬天法祖。周人祭祀祖先与商“周祭制度”不同,实行“昭穆之制”,将先祖按照辈次排作左右二列。同时,周人的天命观相区别在对“德”的强调,对“民”重视周人“维新”所强调的是,要实施变革以应天命,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2.秦始皇为巩固其大一统的局面设计了哪些文化措施?

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初中已学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即可。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XX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3.秦汉帝国的文化是如何固守和外拓的`?

①固守

1.“互防”长城。齐国修长城“备楚”,楚修长城“备秦”,燕修长城“防齐”,赵修长城“防魏”,魏修长城“防秦”,秦修长城“防魏”

2.“御胡”长城。赵,燕,秦等西,北修筑长城“限戎马”、辽东长城、辽西长城等。

秦统一六国后,一方面拆除互防长城,以利统一;另一方面加强御胡长城。

汉武帝,建起多里长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

②外拓

“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汉朝与西域各国使者往来不绝,贸易业日益渐发展,同时汉学热点与中国传统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合流。中国的蚕丝、造纸、火药等技术皆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域外的佛教、景教一级相关的文化艺术传入中国。

4.四大发明中,出现于汉代的有几项?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改革和推广了造纸技术。新的造纸术使旧的不便书写的麻纸变成了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工艺。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据20世纪中叶以来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麻质古纸,专家确认为西汉麻纸的片状纤维物,说明造纸术可能出现在蔡伦之前,而且可能与人们对纺织用麻的处理过程有关。但这些西汉麻质古纸上都没有发现可以辨识的书写文字,加上对化验分析结果解释不同,对西汉是否已出现了造纸术中术界尚有很大争议。闪此《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有时间和人物的准确记载造纸术的最早记录,广为人们承认。

5.“五胡乱华”在文化上带来的正面效果是什么?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篇2: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1.()、()、()和()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实用艺术(要略P7)。2.维系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纽带的是()观念。3.简述中国文化的外在特性和内在特性。【要略之要略】

1.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2.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3.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4.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5.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6.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仓颉篇》)。

7.“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说法定名、(班固)的说法定序。

8.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要略之要略】

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4.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5.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6.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7.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

8.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西方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与南方的苗蛮集团。9.(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0.(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1.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2.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3.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4.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15.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6.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7.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18.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史称“洋务运动”。19.我国最早的实录是南朝时出现的(《梁皇帝实录》)。20.制度史的首创者是唐代史学家(杜佑)。

21.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22.会要: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具有断代史的性质。(苏冕)首作会要。23.(刘向)的(《列女传》),首开为中国妇女立传的先河。【测试题】 =1.填写对应空白

黄 帝——()——颛 顼——()—— 尧 ——()——()有熊氏 金天氏()高辛氏()有虞氏-----()五帝 五帝 五帝 五帝 五帝 三王

2.春秋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是()事件。

3.春秋五霸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4.彩陶文化指的是(),黑陶文化指的是()。5.在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表中填写空白: 时 间: 1842 1856 1856 1860 1895 1900 条约名称 :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签约国(外): 英 俄 俄美英法 日 八国

6.史书中的“三通”指的是()、()和(),作者分别是()、()和()。7.《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属于()体史书。8.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事件是()。

9.将有关系的上下两组用直线联接起来: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石峡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区 长江流域文化区 珠江流域文化区 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10.填写下列王朝对应的开国君主,如,秦(秦始皇):西汉()北宋()商()西周()清()明()西晋()隋()东汉()唐()

11.红巾军起义发生在()代末期,黄巾军起义发生在()代末期,绿林起义发生在()代末期,赤眉起义发生在()代末期,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代晚期,宋江、方腊起义发生在()代。

12.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出现的时期有()

A.隋文帝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唐玄宗后期 E.乾隆时期

13.《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时期的佛教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作者是 14.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A.陈寿《三国志》 B. 二十五史 C.班固《汉书》 D.《清史稿》

15.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A.谈迁《国榷》 B.毕沅《续资治通鉴》 C.《春秋》 D.《左传》

16.清代阮元的()是我国古代唯一的科学家传记汇编。

17.史书的体裁,除了纪传体、编年体还有()体,第一部此类史书是(),其作者是 【要略之要略】

1.中国人的三大崇拜是对(天地)、(祖先)和(君师)的崇拜。2.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

3.中国文化中的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4.五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5.四渎指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6.四海指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

7.从(秦始皇)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8.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太庙受祭时享有的称号。如:明太祖、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 9.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10.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11.北京阜成门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12.(汉高祖刘邦)亲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汉文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东汉光武帝刘秀)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到(唐贞观四年),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13.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叫(释子)。

14.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

15.佛教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

1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1)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2)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3)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4)西行求法活动成风。

17.(鸠摩罗什)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经及妙法莲花经对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18.中国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经的僧人是三国时的(朱士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

19.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出发展的原因:一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都遭受了无穷的苦难,于是都想在痛苦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佛教所主张的自我解脱和超度求生等教义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二是这一时期,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淡;三是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

20.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一是佛学大盛,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二是寺产丰肥;三是宗派林立。

21.佛教宗派有三论宗、三阶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以及禅宗。其中,(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22.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种的仪式和神持,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密),后流传于(青海)、(内蒙古地区)、(蒙藏附近的国家)等地。

23.(葛举派)又称(白教),是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转世制度的;(萨迦派)为西藏政教合一的宗派;(格鲁派)用**转世制度解决法位传承问题。24.(**)和(**)是黄教两大**转世系统的称号。25.(无常)和(无我)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26.小乘佛教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讲修炼成(阿修罗);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追求修炼成(菩萨)。

27.历史上的灭佛事件主要有四次,被称为“三武一宗”,是中外文化冲突的一种反映,也是三教对立、斗争的一种表现。“三武一宗”即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28.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29.中国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尊崇(文殊、普贤、地藏、观世音)菩萨。30.佛教四大禅林是灵岩寺、国清寺、玉泉寺、栖霞寺。31.四大石窟: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32.(乐山大佛)是中国第一大佛。

33.中国开凿最早的大佛是(太原西山大佛)。

34.大藏经是以佛教经典为主,包括印度、中国等佛教著述在内的大型丛书。

35.(佛指灵骨)指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

26.道教的基本特点:一是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二是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

三、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的几个层次;

四、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27.道教发展的原因:1.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2.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3.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

28.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其特点;符录派是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特点。29.道教一般把(楼观台)作为最早的道观。

30.道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保护神。

31.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32.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1)信安拉是唯一的神;(2)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3)信天神;(4)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5)信一切都是由安拉决定的;(6)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

33.伊斯兰教的五功是:(1)念功;(2)拜功;(3)斋功(回历9月);(4)课功(“课功”的“课”的意思:信徒要交纳课税。);(5)朝功(回历12月)34.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一般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中国的伊斯兰教

属于(前)者。

35.番坊: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逐渐增多,他们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中不少人就侨居在中国的京城和沿海城市。由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需要经常做礼拜,就比较集中地住在一起,形成“番坊”。

35.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它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成分,促成离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2)随着阿拉伯人的东来和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文化也进入中国,其中最重要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3)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6.伊斯兰教的四大清真寺是: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37.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喀什市艾提尕清真寺)。【测试题】

1.曾被成吉思汗接见,封为“长春真人”的是()。

2.在道教历史上,有天师道派、楼观派、茅山派、上清派和灵宝派,在元代被正一道吸收的是()、()、()和(),被全真道吸收的是()。

3.天师道的创始人是(),他的儿子()、孙子()都被尊为天师,称为“三张”,道教中与“三张”并名的是“二葛”,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和晋代的(),后者著有道家经典()。三张”中的()在依靠信徒众多,在太平道“三张”——()、()和()发起的黄巾军起义后,乘乱夺取了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达30多年,最后被()剿灭。张姓天师历代世袭,到元代时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政府封为(),主领“三山符箓”。北魏时期,4 提出“除去三张伪法”,改革天师道的道士是(),他创立了新的道教派别——()道,而与此相对,南朝道士()“祖述三张”,整理道教经典,完善了天师道,也创立了新派别()道。这两个派别在元代合流,形成新的道教流派——()。4.下列各项中,属于道教的三天尊的是:

A.元始天尊 B.上清天尊 C.灵宝天尊 D.道德天尊

5.下列哪些不属于道教人物:

A.〈金〉孙不二 B.〈南〉陆修静 C.〈金〉丘处机 D.〈三国〉葛玄

E.〈南〉陶弘景 F.〈北宋〉陈抟 G.〈北魏〉寇谦之 H.〈金〉王重阳 I.〈东汉〉张角 J.〈东汉〉于吉 K.〈元〉张与材 L.〈东汉〉张衡

6.历史上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成为和尚的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是()。7.佛教天台宗所奉的基本经典是:

A.《妙法莲花经》 B.《法华经》 C.《无量寿经》 D.《金刚顶经》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的著名偈子,其作者是: A.弘忍 B.神秀 C.道信 D.慧能

9.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转世制度的是: A.噶举派 B.噶当派 C.萨迦派 D.格鲁派

10.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第二个是(),最后一个是(),改封嵩山的是()。11.历史上树木第一次受封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

12.中国人常说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指的是()、()、()、()。13.下列词语中源于佛教的典故有:

A.想入非非 B.恍然大悟 C.现身说法 D.火烧眉毛

14.佛教四大石窟是:

A.敦煌石窟 B.麦积山石窟 C.云岗石窟 D.龙门石窟

15.道教中()派提出“老子化胡”说,认为佛是老子出关化成胡人才形成佛教。16.元代的()重修了杭州凤凰寺,其曾孙()是元代著名的回回诗人。17.伊斯兰教最初有四大哈里发,其中()被什叶派称为“永不犯错的超人”。18.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在公元()世纪传入中国的。

19.天主教指的是罗马公教,其教廷设今在(),而东正教指的是()教,16世纪又出现了马丁?路德创立的()教,此时期来中国传教的利马窦,传播的是()教,而在唐代传入我国的基督教被称为()教,元代传入我国的叫()教,17世纪俄国人传入我国的是()教,而最晚传入我国的是()教。

20.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其中禁佛不禁道的是(),禁佛又禁道的是()。

21.历史上第一次儒道联合制佛的事件是()。

22.下列人物中属于反佛人士的有:

A.〈唐〉狄仁杰 B.〈唐〉韩昌黎 C.〈南北〉范缜 D.〈北周〉拓拔焘 【测试题】

1.我国古代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与例占有重要地位。2我国古代兵源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和()。

3.清朝满族的“旗”大约________人。

4.最初只分四个固山,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5.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前以车战为主: A.春秋前 B.宋代 C.战国 D.汉代 6.()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7.天平在我国()历史时期普及,“斤”始创于()朝。

8.国家四维指的是()()()()。

9.填空题:宋朝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是()提出的。明朝的一条鞭法是()提出的。10.简答题:两税法的作用

【答】1)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3)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测试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商人列为“五蠹”之一。

2.古代的“五不娶”指逆家女、乱家女、()、()、世有恶疾和丧母之女。3.古代的嫁娶六礼指纳()、问名、纳()、纳()、请期和亲迎。

4.“三教”在古代指儒、释、道;而“九流”指的是儒、道、()。

5.汉晁错第一个提出“农本商末“的理论,向皇帝提出了()的建议,士商工农之间的平等地位从此分出高低贵贱。

6.以下哪些是商代君王的名:

A.辛 B.丑 C.戌 D.戊

7.汉魏至唐,中国姓氏文产生了两种文化现象——()制度与()意识。

8.中国的复姓中,长孙姓的渊源是(),南宫姓的渊源是(),司空姓的渊源是(),公孙姓的渊源是()。

9.孔子得子,鲁朝公送鲤鱼一条以为贺礼,孔子遂名其子曰:鲤,孔子的这个命名符合〈左传〉中“五名”原则中的()原则。

10.明成祖到明宪宗的连续五代皇帝的名字依次为: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祈镇与朱见深,从最后一字看,这些名字的文化内涵是()。

11.〈三国志〉中的人物绝大多数是单名,如刘备、赵云、曹操、关羽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巧合 B.社会风俗 C.法律制度 D.后人简化

12.()的号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号是“八大山人”,()的号是“青藤门下走狗”,祝枝山的号是(),郑樵的号是(),杜甫的号是()。【要略之要略】

1.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1)“礼乐一体”的原则:有礼必乐,乐附于礼;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2)融合互通的精神:即中国艺术的主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

(3)注重神韵的技法: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 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

(4)用于教化的目的: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

2.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从(汉魏时期)才真正开始形成的。

3.隶书:秦代由于官狱多事,奏章繁多,为了求得速决速用,官府让隶人(奴隶)们省易抄写,遂称“隶书”。

4.隶变:隶书到汉代逐步定型为横扁形的,从起笔到结体,都有一定的规格,到东汉,隶书成为官定标准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文字史上叫做“隶变”。

5.(钟繇)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6.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7.唐初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8.(欧阳询)被尊为唐人楷书第一。9.(薛稷)实开后世瘦体的先河。10.颜肥柳瘦:(01年名解)

11.帖学:就是辗转翻刻前代名帖,然后又师法于帖。12.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3.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14.宋徽宗赵佶的字体是(瘦金体)。

15.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16.所谓运笔起势指起笔要注意(逆),结体要注意(违),章法要注意(侧)。17.数量很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8.汉代采用寓意手法雕塑作品代表作时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1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以表现(佛教内容)为题材。20.(灵岩寺千佛殿的40尊罗汉彩塑)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21.秦汉时期,出现(百戏),包括杂技和歌舞。22.唐代开设(教坊),管理宫廷歌舞。

23.梨园:(97年名解)

24.(唐玄宗)被奉为戏曲祖师。

25.杂剧的角色一般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扮演。

26.杂剧流行于元代,以(元大都)、(山西平阳)、(杭州)为演出中心,现存最早的戏台保存在(山西)省。

27.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议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剧。

28.雅部:昆腔曲调高雅,词章优美,为封建士大夫所欣赏,被称之为“雅部”

29.花部: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特别是北方的梆子戏,因为风格粗犷,语言通俗,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被贬称为“花部”。30.(京剧)代表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水平,分为(京、海)两派。31.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32.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1)虚拟的时空环境;(2)严格的表演程式;

(3)夸张的艺术形象。

33.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与西洋画的区别):

(1)从艺术特征上讲: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画人物,着力表现他们的形态特点和意趣。因此,中国画在构图时特别讲究“立意”,即确立画家所表现的那个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正是画家所追求的情趣所在。

(2)在色彩的运用上

西洋画大多是依据一定的光源,表现客观事物的色彩变化,明暗的对比比较强烈,感性的描绘比较突出;

中国画运用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并不依照自然的光源,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情调和气氛,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有时采用非常鲜明的对比色,形成所谓的工笔重彩。

7(3)在画法上:

西洋画注意描写对象的比例,高低远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中国画却只注意线条的运用,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华中丰富的韵律节奏,从而造成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

34.绘画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是成熟而又独立的艺术门类; 35.(汉代)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36.(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取得支配地位。37.没骨法:花鸟画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38.画龙点睛的故事指(张僧繇)。

39.东晋时期的(顾恺之)被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40.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解决了山水画的空间远近关系问题。41.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反应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42.画圣(吴道子)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他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线描”),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形。

43.在(张萱)和(周昉)的影响下,形成了仕女画这一画科。

44.金碧山水:李思训、李道昭父子喜用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金碧山水”。

45.泼墨山水:王维丛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把淡泊恬静的诗意表现在画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水墨山水”。

46.(五代)是花鸟画的成熟阶段。

47.西蜀画家(黄荃、黄居寀)父子采用(勾现)的填色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48.江南以徐熙为代表的徐体采用(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的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49.院体画:宋代时,朝廷在宫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以科学考试吸收画家,形成“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观赏,题材多为山水、花鸟。50.南宋画院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51.元代四大画家: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52.明写意山水画的代表(徐渭)被称为大写意画家,采用(泼墨勾勒)的技法画牡丹 53.清代末年的画家以(任颐即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

54.形神问题: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事物的神态,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的形态则是在其次。

55.“心师造化”是南朝(陈代姚)在(《续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来的;“迁想妙得”是(顾恺之)提出来的。

56.“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专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和批评的标准。57.(莫是龙)首先提出南北画宗的理论。

58.早期的音乐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巫术祭祀)。59.周朝音乐的特点:

(1)等级化,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拥有的乐队、编排和人数都有等级差别;(2)音乐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课程;

(3)音乐的功能用于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服务。

60.清商曲(《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廷花》、《子夜四时歌》)。

61.唐代的(燕乐)、(曲子)、(变文)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成就。

62.到唐玄宗的时候,燕乐演出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两种形式,他所选的梨园子弟都属于(坐部伎)。

63.宋代词人大都通晓音律,其中以北宋的(姜夔)和南宋(张炎)为代表。

64.(变文)后来发展成为宋元时期的诸宫调。65.勾栏(艺人)和瓦子(舍)。

66.北宋(陈旸)的(《乐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反应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音乐成就。

67.明代的(鼓词)和(弹词)相当流行,这一时期音乐理论的最高成就是(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提出了十二平均律。

68.五音:也称“五声”,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1、2、3、5、6,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状态,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69.七音:也称“七律”,是五音的进一步发展,即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即现代音乐中的4、7。

70.编钟是(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乐器。【要略之要略】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02年大题)(1)被视为“旁门左道”

(2)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3)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

2. 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二十八星宿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以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3. 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中的重要概念。4.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节气,这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所处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5. 圭表:圭:是地面上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

表:是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或柱子。

圭、表两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是中国古代观测日、月变化的方法 6. 天干地支: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次序结合,组成60个单位用的纪年。其组合时,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称作“六十甲子”,分别代表六十年。之后再予以重复,如此周而复始,用以纪年。此外,也可以用于纪日。

7.(《管子?地员篇》)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著作。

8.《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阐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

9.《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0.《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系统集中的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11.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先进了(一千)年。

12.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且运用(割圆术)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

13.北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提出的“贾宪三角”可以求出任意高次方程的数解值,这比欧洲早了(四百年)年。

14.数学家(秦九韶)由于在(《数学九章》)中提出“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而被美国科学史家称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5.流行最广且影响巨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通宗》)。16.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17.四诊:望、闻、问、切。

18.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19.(《皇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0.“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两个成语都出自(扁鹊)治病的故事。21.(仓公)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创病历。

22.(扁鹊、仓公)两人一直是中国药王庙里供奉的鼻祖。23.《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至今仍为人们所应用。

24.(华佗)首创中医病历,《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写的就是他。25.晋代(王叔和)编写的(《脉经》)一书详细描述了脉象所反映的各种病状。

26.隋代(巢元方)等人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专门描述病情、分析病理,对诸多病症确定了病名。

27.唐政府编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28.金元四大家(派别名称以及代表人物):(1)泻火派,代表人物:刘河间(2)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恒(3)攻邪派,代表人物:张子河

(4)养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

29.针灸:用针、灸的两种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消除病因的目的。

30.针灸依据的理论是(经络学说)。

31.(黄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32.明代三大针灸巨著:《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聚英》。33.(《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绘有洛邑一带的地图。

34.(《管子?地图篇》)已经将山川、道路、城郭的位置与大小列入了地图绘制必备的内容。

35.晋代制图学家(裴秀)确定“以一寸为百里”,把十进位应用于制图方面,中国人比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早了(一千年)。

36.《徐霞客游记》对(西南地区)的石灰岩面貌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描写。

37.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8.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并且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史称“蔡侯纸”。

39.《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了我国人民发现的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质和指示南北的性状。40.司南:人们利用天然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其形状象一把小勺子,底部 圆形,置于平滑的刻有二十四向的地盘上,勺柄就会自动转向南方,但因地盘与司南底部产生的摩擦,所以测方向难以准确。

41.罗盘:人们将指南针于二十四方位盘结合起来,制成罗盘。42.(《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这一事实。43.最迟在(唐代),火药已经被发现和利用。

44.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开始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45.(唐代《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印刷品。46.(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47.胶泥活字(宋庆历年间毕昇)木活字(元代农学家王祯)铜活字(明代)铅活字(16世纪)

48.释菜:旧时学校,在建校或开学之初,都要举行祭祀先圣之礼,“释菜”只供奉蔬菜,礼比较轻,49.释奠:除蔬菜外,又供奉牲牢布帛,礼比较重。50.(重农)和(重教)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传统特点。

51.最早把教育二字联系起来的是(孟子),(《孟子?尽心篇》)一文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2.学校的发展: 夏代:庠、序、学、校。西周:国学和乡学。

汉代:官学和私学。隋炀帝:六学二馆。

53.(《劝学篇》)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论文。54.束脩: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必须奉敬礼物。

55.明清国子监:国子监最初只是管理教学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 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经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56.明清国子监的学生分类:

(1)在京会试落地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叫“举监”;(2)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拨入监就读叫“贡监”;

(3)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叫“荫监”;

(4)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叫“例监”;(5)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称为“夷生”。

57.我国书院教育的三大高潮:(1)宋初:统治者看到民办书院为政府解决了文化教育问题,培养的人才也有助于维护统治,所以从政策和物资两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出现了宋初四大书院

(2)南宋:官学腐败,州县学校有名无实,而兴盛起来的理学又需要宣讲的场所。这时,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相继恢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教学活动,并亲自讲课,各地纷纷效法,出现南宋四大书院;

(3)明代中叶以后:政治黑暗,科举腐败,一些儒学名士借书院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发动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教育重又兴起。

58.宋初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另说: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59.南宋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60.历代书院都以研究和讲解(理学)为根本,基本教材是(《四书》)和(《五经》)。61.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62.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63.我国的家庭教育应该最早始于(西周)。64.(孔子)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教育的鼻祖。

65.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学专著。66.家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67.清代民间小学的办学形式(蒙馆、家塾、族学)。

68.(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官吏制度)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69.中国科举制度的特点:

(1)它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的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始至终与教育密不可分

(2)它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并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或者说主要不是看重干才,而是看重文才。

(3)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黄的工具和奴仆。(4)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

70.察举:就是由公卿、列候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经过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

71.征辟:就是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72.策问:被察举的人,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 73.(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

74.九品中正制:将被选者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通过品评,然后按等录用。

75.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

76.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科目,也叫“特科”,其内容也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77.生徒: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78.乡贡:不在学校的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经州县考试合格后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些人称为“乡贡”。

79.三舍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等级。80.(宋太祖)建立了殿试制度。

81.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院试、乡试、会试。

82.恩科:朝廷为了延揽人才,常在皇帝即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特别增加一次考试。83.科举制度的流弊:

唐:(1)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侥幸进取的心理,认为只要一登龙门,便可身价百倍,因而寻章摘句,死记硬背,并不在实际本领上下功夫

(2)全国举子甚多,而录取的名额又十分有限,考中实在不易,与试举子们不得不找靠山,行贿赂,通观节,走后门,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比较正直的人往往屡试不中。

明清:(1)明清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其流弊更甚于前代。八股文形式死板,束缚思想,不能发挥一个人的真正才智;

(2)明清科举考试益发腐败,考官和考生试场作弊层出不穷;

(3)即使是殿试,皇帝有时也胡乱取士,并不真正按确定的标准。【要略之要略】

1.中国很早就与美洲有来往,影响巨大的早期中外交往就是(“周穆王西游会见王母的故事”),这在《史记》和晋代的《穆天子传》中都有生动的记载。2.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记载徐福东渡到达的是(亶州)。3.日本至少在(明代)开始祭祀徐福。

4.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印度洋的海路。

5.(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6.为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宋代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7.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实记载了柬埔寨吴哥时代的文化。8.(鉴真)是日本律宗的始祖。

9.日本的平安二宗是(天台宗)和(真言宗)。

10.唐代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描述了东南亚和印度佛教、地理、民俗以及医方。

11.李白的《哭晁衡》写的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

1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13.(《马克?波罗游记》)是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利马窦)于公元16世纪来到澳门。

14.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15.介绍中国历史最早的一部著作的是西班牙人(多萨)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要略之要略補充】

1.编年体: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2.纪传体: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

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可以单独成篇。

4.实录:忠实记录帝王言行的史书。

5.我国最早的实录是南朝时出现的(《梁皇帝实录》)。6.制度史的首创者是唐代史学家(杜佑)。

7.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8.会要: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具有断代史的性质。(苏冕)首作会要。9.(刘向)的(《列女传》),首开为中国妇女立传的先河。

10.(《尚书》)著作里面的(《禹贡》)一文,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形。

11.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常琚)的(《华阳国志》)。

12.(《大元一统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制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13.方志学的代表人物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章学诚),他的史学著作有(《文史通义》)。

14.方志的两大流派:

(1)历史学派:以章学诚为代表,主张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志属信使”(2)地理派:以戴震、洪亮吉为代表,主张方志主要记述地理状况。15.地方志的作用:

(1)是社会制度之隐微不见于正史者,往往于方之中得其梗概;(2)是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存其姓氏;(3)是遗文佚事散在某部者,赖方志然后能以地为纲有所统摄;(4)方志多详物产税额物价等类事实,可以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5)方志多详建置兴废,可以窥见文化升降之迹;

(6)方志多详族姓之分和、门第之隆衰,往往可与其它史实互证。

附录: 按列入名录时间先后排序的中国世界遗产列表

在这个列表中,c代表文化遗产,n代表自然遗产,nc代表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目前,中国拥有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4项,双重遗产4项。泰山(nc,1987年)长城(c,1987年)

明清皇家宫殿(c,1987年,2004年):北京故宫(1987年)-沈阳故宫(2004年)敦煌莫高窟(c,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c,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1987年)黄山(nc,1990年)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n,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n,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n,1992年)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c,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c,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c,1994年)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c,1994年,2000年,2001年):布达拉宫(1994年)-大昭寺(2000年)-罗布林卡(2001年)庐山国家公园(c,1996年)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nc,1996年)丽江古城(c,1997年)平遥古城(c,1997年)

苏州古典园林(c,1997年,2000年):网师园、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1997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2000年)颐和园(c,1998年)天坛(c,1998年)武夷山(nc,1999年)大足石刻(c,1999年)

青城山与都江堰(c,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c,2000年)龙门石窟(c,2000年)

明清皇家陵寝(c,2000年,2003年,2004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0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3年)-盛京三陵(2004年)云冈石窟(c,2001年)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n,2003年)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2004年)澳门历史城区(c,2005年)

中国共拥有31项世界遗产,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0项)和西班牙(38项),与德国相同。

中国世界遗产分省列表

在不考虑只有长城一项世界遗产的省份的情况下,中国共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拥有世界遗产。而考虑长城的话(根据UNESCO官方资料,长城分布在中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会增加5个省份。

北京市(6项)长城

明清皇家宫殿(北京故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

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

天津市(1项)长城

河北省(3项)长城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明清皇家陵寝(清东陵、清西陵)

山西省(3项)长城平遥古城

云冈石窟

内蒙古自治区(1项)长城

辽宁省(4项)

长城

明清皇家宫殿(沈阳故宫)

明清皇家陵寝(盛京三陵)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吉林省(2项)长城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江苏省(2项)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

安徽省(2项)

黄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福建省(1项)武夷山

江西省(1项)庐山国家公园

山东省(3项)泰山

长城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河南省(2项)长城

龙门石窟

湖北省(3项)长城

武当山古建筑群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

湖南省(2项)长城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1项)大足石刻

四川省(5项)长城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青城山与都江堰

云南省(2项)丽江古城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西藏自治区(1项)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

陕西省(2项)长城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甘肃省(2项)长城

敦煌莫高窟

青海省(1项)长城

宁夏回族自治区(1项)长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项)长城

篇3:文化史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1.战国时期, 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 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 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 其化均也, 万物虽多, 其治一也, 人卒虽众, 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 ()

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B.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

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2.西汉后期, 许多大臣宣称新天子将起, 要汉帝让位, “汉历中衰, 当更受命”。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 越来越多人相信, 只有再受命和改制才是出路。这种“奉天法古”思潮终于导致了王莽改制。西汉“奉天法古”思潮源于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儒学的神学化官方化

C.朝廷朋党相互倾轧

D.道教神仙观念的影响

3.东汉末年, 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 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

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4.李世民死后, 其才人武则天被李治纳入宫中, 封为昭仪, 最终成为皇后。其实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 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 皆无禁忌。这反映了唐代 ()

A.妇女地位得以改变

B.纲常伦理败坏

C.自由开放的时代风貌

D.市民阶层兴起

5.朱熹曾说:“饮食者, 天理也;要求美味, 人欲也。”“虽是人欲, 人欲中自有天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理学认为天理人欲相互对立

B.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人欲

C.理学强调个人私欲和自由

D.理学提倡正常社会生活

6.同一事件, 因为研究者立场不同, 得出的观点往往迥异。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 琴心相挑, 雪夜私奔。下列最可能属于明朝思想家李贽言论的是 ()

A.“养不教, 父之过”

B.“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 何耻为”

B.“逾墙淫奔, 无耻之尤”

D.“丈夫以义烈标名, 妇人以守节为行”

7.明清鼎革之际, 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 以“礼学”代“理学”, 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C.促使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D.体现了儒家的理想诉求

8.图1是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道路阻隔, 交通不便

B.农业文明时代的相对闭塞

C.中国对造纸术的专利保护

D.文明冲突, 战争频繁

9.根据古文字学家的研究, 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 与金文的帝 (啻) 考的“帝 (啻) ”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 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这主要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

B.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

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

D.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10.据历史资料记载, 朱元璋是瓦刀麻子脸 (图2左图) , 但是他的宫廷画像 (图2右图) 则给人慈眉善目、仁德宽厚的感觉。据此可以推断, 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 ()

A.注重写实和立体

B.受儒家伦理影响

C.强调个性和特色

D.强调情趣和写意

11.诗词歌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中国历来有“以诗证史”的传统。下列解读不合理的是 ()

12.有人说:“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 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 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其中“未来的中国”当指 ()

A.民主共和的中国

B.文明开化的中国

C.经济繁荣的中国

D.教育发达的中国

13.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 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A.从排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B.从暴力革命思想到和平改造思想

C.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D.从汉族本位思想到追求中华崛起

14.近代某思想家说:“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 与西人相较, 相去极远, 如不改进, 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

A.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思想

C.革命派“民主共和”的思想

D.激进派“民主科学”的思想

15.日记具有史料价值, 也有局限性。以下是1923年的《蒋介石日记》片段, 该日记片段说明 ()

A.蒋介石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16.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 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由此可见,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独立、民生幸福

B.民权自由、民生幸福

C.民族独立、民权自由

D.民主平等、民权自由

17.从1952年秋开始, 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 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 很多大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需要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需要服务

D.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指导地位

18.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 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前所有伟大希腊思想家之中没有一个属于雅典城, 只在他之后出了个柏拉图。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对雅典思想影响有限

19.马克思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 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来的语言, 演出世界历史新的一幕。”马克思认为文艺复兴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

B.宗教神学的发展和延续

C.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D.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20.孙越生在《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中指出:“官僚主义就是古人类本性中的恶, 原始的权力欲和占有欲, 寄生在人类基于种的生存必要而产生的社会之中。”因此, 为防范这种不可消除的“恶”, 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现代社会应该 ()

A.建立共和制, 建立法治社会

B.建立有效机制, 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 实现公民自治

21.“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 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人权宣言》) 由此可见, 《人权宣言》的制定者认为解决腐败问题的方法在于 ()

A.实行权力的分权制衡

B.实行以法治国

C.提升公民的人权意识

D.坚持主权在民

22.“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 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 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作者意在强调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推翻专制B.人身自由

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

23.20世纪20年代以后, 意大利、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经常利用新的大众媒介宣传集权思想。他们最可能利用的两项发明是 ()

A.电话和照相机B.无线电和电影

C.录音机和电视D网络与电脑

24.文艺不但是时代的产物,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给下列一组图片选择的恰当的标题应该是 ()

A.光荣革命时代的自我意识

B.启蒙运动时代的理性之光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 其中第25小题13分, 第26小题13分, 第27小题13分, 第28小题13分, 共52分)

25.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王阳明 (1472—1528) 生活的时代, 也就是15、16世纪之间, 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生活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和始终控制士人知识与思想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反感, 尽管大多数士人还是年复一年地按照官方认可的教条在背诵, 但是, 士人中间已经有相当多的另类取向。特别应当看到的是, 当时的社会生活已经有相当大的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 在嘉靖以后, 民间社会渐渐拥有较大的空间, 市民生活风气也趋向多样化, 伦理同一性的约束越来越小, 而官方的控制也越来越松弛。1579年, 何心隐被杀, 表明这种追求自然自由的思想在强调社会秩序的社会中初次受挫, 而1602年, 李贽的自杀似乎是这一狂飙时代结束的象征性标志。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威腾贝格大学神学教授、威腾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 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 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 再研读《圣经》, 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 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 只要信仰耶稣, 就可以得救。他顿觉彻悟, 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罗马教廷的一整套制度和神学理论已经背离了基督教教义。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 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 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 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 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简述心学崛起的时代背景。 (6分)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比较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异同。 (7分)

26.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在摆脱教会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 阿奎那、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了君主权力的来源? (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近代“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出现高峰的时代因素。 (7分)

27.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作家斯·阿列克西耶维奇。其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再次引发人们对科技发展的争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 该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 核反应堆全部炸毁, 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 导致事故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 之后15年内有6~万人死亡, 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7分)

(2) 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属于什么流派?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6分)

28.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1599年, 英国伦敦的环球剧院落成, 已名利双收的莎士比亚成为股东, 并为他那杂货商出身的家庭赢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这是莎士比亚值得举杯庆祝的一年。同年, 中国明代万历二十七年, 弃官归隐临川故里的汤显祖在新居玉茗堂演出自己的新作《牡丹亭》, 以贺五十寿辰。

《牡丹亭》中, 情之所至, 少女杜丽娘一梦而亡, 生为情死, 死为情生, 这是全剧最璀璨的华章。杜丽娘一缕香魂, 碧落黄泉, 惹得柳梦梅这等孱弱书生竟能奋不顾身, 逾越阴阳, 痴情始终, 实在令人动容。故而该剧又名《还魂记》。但是, “还魂”之后, 杜、柳要终成眷属, 尚赖于状元及第、皇帝赐婚。是以, 《牡丹亭》的“情魂”走不出“遵理复礼”的藩篱, 走不进“以情代理”的阳光。这种中国式的理想主义, 其底色是悲凉无措的现实主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两位青年男女相恋, 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 最后两家和好。

——《临界1599: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时空对话》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看法。 (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评汤显祖人性思想的时代价值。 (7分)

文化史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解析】根据材料, 战国时期荀子和庄子都强调君主的重要性, 结合时代背景, 这反映了战乱时期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D项正确;A项错在“放弃了”, 不符合历史事实;B项错在“趋于合一”, 不符合历史特征;C项君主专制并未成为社会共识, 范围过大。

2.B【解析】根据材料, 西汉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要求皇帝顺应上天旨意, 在社会危机严重时禅让皇位, 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张, 汉武帝后儒学的官方化强化了这种理念。因此, B项正确。

3.C【解析】根据材料, 在理学兴起前, 许多士大夫之所以醉心于玄学, 是因为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由此可知C项正确;汉武帝后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 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族望, B项错误;魏晋正是门阀政治的发展和鼎盛时期, D项错误。

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整个唐代妇女改嫁普遍, 婚姻相对自由, 从中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自由开放风貌, C项正确;妇女地位虽然有所提高, 但是并未得到改变, A项涉嫌过度推论, 错误;纲常伦理败坏不能体现本质特征, B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是在宋代, D项错误。

5.D【解析】根据材料, 朱熹认为正当要求是天理, 过分追求享受是人欲, 人欲中也有天理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看到人的正常生活需求, 体现理学家对正常社会生活的肯定, D项正确。

6.B【解析】李贽是明代后期思想家, 批判程朱理学, 反传统, 追求个人自由。因此, 对于自由恋爱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他应该持肯定态度, B项正确。

7.D【解析】明清之际以“礼学”代“理学”, 强调社会规范, 希望重塑明清鼎新的社会秩序, 由此体现了儒家的理想追求, D项正确;重视“礼”正是对心学的反思, 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学者重塑儒家秩序的努力, 和思想专制无关, B项错误;程朱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项错误。

8.B【解析】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 从根本上体现出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的落后, B项正确;交通因素和战争因素是重要原因, 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A、D两项错误;对专利技术的保护是近代才出现的, C项错误。

9.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甲骨文中的“帝”和宗法制中的“嫡”有密切关系, 说明古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B项正确;古代中国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但不是人神共治, A项错误;君主专制根源于宗法祭祀的逻辑错误, C项错误;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的说法错误, D项错误。

10.B【解析】从图像中明显看出宫廷画中的朱元璋仁德宽厚, 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艺术的影响, B项正确。

1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 适度推论。从民间“抱布贸丝”无法得出私营纺织业占主导地位。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 私营纺织业不可能占主导, A项符合题意。

12.B【解析】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其目的在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实现救亡图存, 文明开化最符合其特征, B项正确;民主共和制是革命派的主张, A项错误;经济繁荣和教育发达都太过片面, C、D两项错误。

13.D【解析】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体现出孙中山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 追求民族平等, 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自求解放”更体现了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愿望, D项正确。

14.D【解析】材料主要体现出对中国文化伦理的强烈批判, 在近代主要体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D项正确。

15.B【解析】A项明显错误;1923年连蒋介石也在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可以折射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知识分子以俄为师的时代风潮, B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后, C项错误;1923年国民革命尚未开始, D项错误。

16.A【解析】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了物质生活的提高, 有利于民生幸福, A项正确。

17.A【解析】1952年国家大力推广俄语, 发展工科院校, 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 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A项正确。

18.D【解析】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都因在雅典触犯神灵而受罚, 可以反映当时雅典城宗教色彩浓厚, 人文思想的普及和影响有限, D项正确。

19.C【解析】马克思指出文艺复兴只是借助古典文化宣传新思想, 根据唯物史观, 马克思认为文艺复兴应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C项正确。

20.B【解析】启蒙思想家为了防止权力滥用, 普遍认为应该实行社会契约、权力制衡和建立法治社会, B项正确。

21.C【解析】《人权宣言》文献中明确指出民众的愚昧是腐败的唯一原因, 因此可以推知制定者认为解决腐败的关键在于提升民众的素质, C项正确。

22.C【解析】材料意在强调通过政治革命不能真正实现启蒙, 只有思想方式的变革才能引发真正的革命, 由此可见, 作者强调思想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C项正确。

23.B【解析】材料考查大众媒介的应用。20世纪20年代, 电影和广播得到广泛应用, B项正确;电话不可能大规模宣传, A项错误;电视的使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项错误;互联网的使用在20世纪90年代, D项错误。

24.C【解析】三幅作品都属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风格, 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5. (13分) (1) 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官方控制的松弛。 (任答其中3点即可)

(2) 相同:都关注人的主体意识;都注重思想原典。 (3分)

不同:王阳明, 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强调社会责任;路德,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强调思想自由。 (4分)

26. (13分) (1) 阿奎那:君主权力来源于上帝, 君权神授。 (2分) 马基雅维利:君主权力来源于自己的权谋, 独裁专制。 (2分) 霍布斯:君主权力来自于社会契约, 君权民授。 (2分)

(2)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代背景下, 救亡图存的需要;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西方启蒙思想的逐渐传播;维新派、革命派等革命团体的大力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7分)

27. (13分) (1) 趋势:科技内容趋向多元化;从以国防军事为主到以经济民生为主。 (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 美苏“冷战”, 国际局势紧张;改革开放后, 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信息革命的推动等。 (5分)

(2) 流派:现实主义。 (2分)

看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言之有理即可, 4分)

28. (13分) (1) 汤显祖:重视人性;以情代理, 以理驭情。 (3分)

莎士比亚:推崇人文主义, 认为人性至上。 (3分)

篇4: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判断题】

(本试题共50道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答题时,您认为对的打“√”,错的打“×”)

1.解放后产生并传承至今的中国农民画、集声光电于一身的大型祭典仪式、摊煎饼、卤煮火烧、故宫、古村落、孙中山思想,都是很早就已经形成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有资格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一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怎么改编、改造——哪怕是放弃了传统内容、传统技法、传统原料,都不会影响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更不会将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

()

3.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各级政府只是这些遗产的“大管家”,而不是它的真正“主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动员当地民众保护好自己所传承的遗产,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与帮助。而不仅仅是通过举办传统庙会等方式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

4.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是,保护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街道、桥梁,至于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舞、传统仪式活动,并不在传统村落保护之列。

()

5.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非遗本体论问题的话,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的主要是价值论的问题,而第三个解决的主要是方法论的问题。

()

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拔上,凡具有以下几种情况者应作为重点推荐项目予以申报:一、规模较大项目;二、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项目;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项目;四、具有重要政治价值项目。

()

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是一回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

8.审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承人年纪较大者,应优先考虑。 ()

9.申报民间故事时,不是只要有一个好故事就能申报,而是要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故事群落(如围绕着一个人,或是一件事,就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故事)才能申报。

()

10.如果我们把非遗比作“小虫子”,那么,以往的非遗保护重点落在保护这只“小虫子”本身。而今天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则重点考虑如何为非遗这只“小虫子”,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只要环境好了,非遗这只“小虫子”自然会无忧无虑地存活下去。这就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保护理念上与以往非遗保护的不同之处。

()

11.只要让传承人挣到钱,他所传的非遗项目就能传承下去。可以说,“走市场”给非遗带来的只有正能量而没有负能量。

()

12.非遗项目可以开发。但开发主体不应是传承人,而是开发商。传承人的工作重点转向开发,则预示着该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已经终结。

()

13.从本质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同,它们都是“文物”,它们的最大价值都是历史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是固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物”。文物不能刻意地改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不能刻意地改动。

()

14.许多非遗项目都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但前提是开发者一定是开发商而不是传承人。传承人参与开发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大机械化生产所取代,而这正是传承人的大忌。

()

15.在传承人选拔上,候选人的知名度与社会贡献度非常重要。只要他对社会贡献大、知名度高,即使选上之后无暇从事这门技艺的传承或是无暇带徒授业,也不影响他成为该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为他的入选给非遗宣传带来的广告效应是非常大的。

()

16.原来人口少,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可以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完成。如今人口爆炸式增长,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生活需求,所以,传承人采用大机械化生产的生产方式来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必要横加指责。

()

17.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本职工作是继承。他的任务就是将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最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有创新当然可以,但要明确标明这不是传统的做法,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新创作的作品,以防误导他人。

()

18. 大型民俗节日活动规模庞大,民间举办问题多,难度大。作为各级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承这类遗产的责任,并通过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笔投入,将它做大做强,为地方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名片。

()

19.传统节日这类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是没有传承人的。 ()

20.从国际层面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主要是从我们的邻国韩国开始的。 ()

21.我们所说的“整体保护”,特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所具有的所有程序、所有流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保护。这种说法不存在任何漏洞。

()

22.传承人对正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改造,但文学家、艺术家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素材,去创作新的剧目或其他新的艺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又能繁荣当代新文艺。

nlc202309011307

()

23.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是要死亡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简单、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统统放进博物馆,而不要做无谓的活态保护。博物馆式保护,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的保护模式。

()

24.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在推广非遗项目时,不考虑背景与环境,就想让某一种地方表演艺术或传统手工技艺走向全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

25.传承人日益年轻化是件好事,说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经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 ()

26.考虑到管理工作的方便,传统技艺类遗产项目传承人应该是某一企业的领导者,而不是工作在生产劳动第一线上的工人。

()

27.以往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以静态为主,如将社会上流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录下来,整理存档,为今后研究提供方便。而今天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所倡导的是活态保护。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出多少种书,而是看你是否能够以活态的形式,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汁原味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

28.神话是有关神的故事,仪式是祭祀神的活动。这些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尽管我们没有必要将它们一棒子打死,但作为标准苛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工作,这些项目无论如何都是没有资格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

29.当代科技发展太快,传统技术已经严重落伍。所以,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可言。

()

30.同样是非遗项目,其中一个项目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另一个则年富力强。从优胜劣汰法则出发,我们当然应该重点保护后者。

()

31.当代传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与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这一点来看,当代传媒确实是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罪魁祸首。

()

32.目前,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由农业部公布,共有云南红河梯田、福建联合梯田等19个项目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

3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主要源自传承人的濒危。传承人不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不存在任何濒危问题。

()

34.历史上侗歌苗舞的传承过于单一,我们必须将传承人的培养纳入主流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在大学开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如侗族大歌专业、苗族舞蹈专业,来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进入主流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有光明前景。

()

35.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标准有三: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传统的;二、表现的形式必须是传统的;三、使用的材料必须是传统的。只要符合以上三条,即使有些小的改动,都可以说该项目保持了“原汁原味”。

()

36.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不同。如果把遗产比作“鱼”,那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是把“鱼”做成标本,只要不腐不烂,能够保存下去就可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要求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鱼”放生到池水中,不但要让它自由生长,还得让它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37.识时务者为俊杰。传承人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非遗产品,而不是原汁原味地去继承那些已经过时了的传统技艺。创新是传承人的本职工作。

()

38.“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文化联系,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保护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事项。

()

39.传统节日类遗产几乎都是从传统仪式发展过来的。所以,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都会有规模宏大的仪式。这也是鉴别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还原汁原味,是否还有资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标准。一个传统节日如果只剩下“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40.生产性保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非遗保护新模式。但仅限于“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技艺”以及部分“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过于狭窄。其实,农业生产知识、牧业生产知识、渔业生产知识等生产知识与技能,以及被纳入“传统民俗”中的服饰制作技术、食品制作技术、民居营造技术、交通工具与设施的制作及建造技术等生活知识与技能,也应纳入生产性保护范畴。

()

4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致可分为个体传承型传承人、团体传承型传承人以及群体传承型传承人三种。由于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人数不同,所以,传承方式与保护方式,会有很大区别。把传承人仅仅理解为“一个人”,非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搞得不好,甚至还会给非遗的传承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

42.有人认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元素所进行的产业化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造成根本性破坏。所以,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必须叫停。

()

43.经过专业培训的民歌手,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当然占有更多的专业上的优势。 ()

44.政府聘请知名教授或演员来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技艺,是个快速提升非遗传承人专业水平的好办法。这种专业性培训当然是越多越好。

()

45.我们应该提倡各地传承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政府可以把苏绣、蜀绣、湘绣、顾绣、粤绣等各种绣法的传承人组织到一起,让她们彼此学习,相互借鉴,这样大家的进步就会更快些。

nlc202309011307

()

46.“传习所”、“大讲堂”的真正价值不是培养非常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有效普及。这种大众化、通俗化且又脱离其原生环境的遗产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

()

47.将玉雕艺人、竹雕艺人、泥塑艺人、年画艺人、民间歌手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上,让他们在这里进行常年的展示与演出,似乎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

48.保存在某寺院中的古老壁画作品《苗人踏歌图》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代表了当地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应该申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到精心保护。

()

49.在食品制作类遗产传承人的选拔上,与街边老婆婆的小店相比,经济效益更好,对当地经济拉动更大,以大机械化生产为代表的国有大企业,显然更有资格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50.传统节日能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看它是否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仪式——如新年的祭祖仪式、端午的划龙舟仪式等等。如果这些仪式已经消失,那么,这些传统文化事项是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论述题】

1.到底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是原汁原味越好?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能随意改编吗?

4.用学校传承、传习所传承取代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5.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

6.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能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

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会给非遗传承带来哪些影响?

8.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到底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0.文化生态保护区到底应该建成一个开放系统?还是应该建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11.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分法中存在的问题。

1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们是怎样鉴别一个非遗项目的真伪的。

考题设计: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此次活动:

方式一:您可以将填写好的竞赛试题邮寄到本刊编辑部。

方式二:登录《文化月刊》官方网站,下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试题》电子版,将填写后的试题发至活动邮箱whykfy2013@163.com。

方式三:如果试题引发了您对非遗保护的深入思考,针对每个小问题,您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将您的观点(800字以内)发至活动邮箱whykfy2013@163.com,我们将从来稿中择优刊登。

方式四: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文化月刊”,与我们进行微博互动,我们将热忱回复您的疑问。无论您通过何种方式参与我们的竞赛,都有可能获得著名学者苑利和顾军共同撰写的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参与竞赛,答对30道题以上的前100名热心读者每人将获得《文化月刊》当月杂志一份。我们将评出10名最热心的读者,赠送精美礼品一份。请在信封背面或电子邮件主题中注明“知识竞赛”。详情请登陆《文化月刊》微博及官方网站进行了解。

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活动时间:2014年1月

活动热线:010-63213166 010-63213168

活动邮箱:whykfy2013@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8号楼408 《文化月刊》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31

篇5: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试题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和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南方婴儿出世后就躺在用竹子做成的摇篮里,新郎迎亲时新娘坐的是竹花轿,老人过世了抬棺材用的是竹子扎成的 丧轿。

竹子在中国的使用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商代,竹子就被做成竹简用来写字,之后广泛流行,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汉代,人们开始利用竹子坚韧、笔直、抗压、抗腐蚀等多方面特性,把它用作理想的建筑材料。如今,竹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竹编、竹雕、竹刻工艺品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成为中国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竹文化中,更重要的应该是竹子的审美价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子是高尚、美好和幸福的象征。孔子把“人格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君子”与竹子的.特征有相似之处。因为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所以用竹子来代表炎黄子孙谦虚的品格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在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信奉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无数诗人和画家为竹子的形象和魅力所倾倒,他们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竹诗和竹画,使得中国竹文化得以不断发扬光大。从唐代开始,描写竹子的诗画数不胜数。像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白居易的诗《小阁闲坐》中的“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著名诗句,以凝炼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明代大画家王绂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中国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 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清朝画家郑板桥是当时著名的竹子学家,他画竹讲究要真实地反映竹子的客观实际形态。他的竹画和诗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主要表现的是作者的人格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他为他的一幅竹画题诗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当代已故画家李苦禅所写的诗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去处尚虚心”,同样都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以及“竹子文明”的精神内涵。

阅读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对竹子不但熟悉,而且还把它制成摇篮、花轿、丧轿,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B.竹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早在商代,它就被做成竹简用来写字,从此之后,竹简成为文化的载体并且广泛流行。

C.竹子有坚韧、笔直、抗压、抗腐蚀等多方面特性,这些特性又被人类认识并加以利用,早在汉代,就把它作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屋。

D.现在,人们把竹子制成竹编、竹雕、竹刻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这些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竹文化的组成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竹子有审美价值,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节、坚韧、常青,它是“人格高尚的人”的象征,同时它也是高尚、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B.魏晋时期的嵇康和阮籍,他们信奉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他们都是如孔子所称的竹子一样的“君子”。

C.“竹露滴清响”“阁前竹萧萧”, 孟浩然和白居易的这些写竹子的诗句,向人们展 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是中国表现竹文化最凝练的诗句。

D.无数的画家一遍又一遍的挥毫泼墨,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竹画,他们为竹子的形象和魅力所倾倒,同时他们也让中国的竹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大画家王绂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中国书法结合起来,在画竹、竹节、竹枝和竹叶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B.清朝画家郑板桥的竹诗和竹画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还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

C.“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去处尚虚心”,画家李苦禅所写的诗句,既说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也道出了 “竹子文明”的精神内涵。

D.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名士之所以颂竹、画竹,是因为竹子不但有形态美和意境美,而且有“宁折不弯”和“中通外直” 的品格。

试题答案:

1.A(扩大了范围)

2.C(“最凝炼的诗句”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

篇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

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

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地 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 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 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上一篇:亲家祝酒词下一篇:检修工时管理考核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