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陌生人中学作文

2024-04-19

写陌生人中学作文(精选8篇)

篇1:写陌生人中学作文

星期六明明在家做作业,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明明问:“是谁呀?”

叔叔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明明搬来一张小板凳,他站在板凳上,透过猫眼看见外面的叔叔,心想:今天我们家里来客人了吗?他打了个电话,跟爸爸说明了事情经过。

爸爸说:“我忘记告诉你,今天有一位我之前的好朋友来我们家做客。你招待一下,爸爸马上回来。”于是,明明开了门,把叔叔请了进来,又给他泡茶、吃水果。

篇2:写陌生人中学作文

就差上前打招呼了,可我的脚却突然像灌了铅一样重,心里十分慌张,不知所措,只想退缩。心想:如果她不搭理我怎么办?这样也有点突然了吧!我下意识地躲到了楼后,镇定了下,心想:和陌生人打招呼的任务怎么按成呢?不就是一次体验吗?怎么能打退堂鼓呢?要勇敢!

于是,我迈开了步子,即犹豫又紧张地朝奶奶的方向走去,手心直冒汗。我鼓足了勇气对奶奶说: 奶奶好! 奶奶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笑眯眯地说: 小朋友好! 之后,我如释重负,兴奋地炮灰了家。

篇3:在表演中学写作文

一.师念生演, 活跃气氛, 培养观察兴趣, 做一个有心人。

写周记是每位语文老师都会让学生做的一件事, 批改完周记之后, 还会念几篇好文章给学生听, 但学生听了没有?效果如何?这就很难说了。为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 也为了避免一些好动的学生扰乱课堂, 我灵机一动, 在念好文章的同时, 让一个学生根据我的描述表演, 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那次我念的是一个学生写的跳高。我站在讲台下靠门的位置, 找了一个平时爱表演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我念道:“他在助跑线内量了一次步伐后, 镇静了片刻, 然后开始助跑……起跳线就在脚下。他不慌不忙, 右脚一蹬地, 轻轻一跃。哎哟!真可惜, 右腿一弯把横竿碰掉了。望着被碰掉的横竿, 他毫不气馁, 只是用力地挥了挥拳头……活动了一会筋骨后,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轻轻舒了一口气, 镇定情绪, 开始助跑了, 只见他冲到起跑线前, 脚下用力, 果断起跳, 右脚一蹬地, 高高一跨, 跃过横竿。”台上的学生卖力地、惟妙惟肖地表演, 台下静悄悄的, 第一次学生们都全神贯注, 课堂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事后, 有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没想到语文课这么有趣, 我真为自己以前没好好学习感到羞愧。我今后一定认真听讲。”

没想到一个不经意的设想引发了学生这么大的触动。从那以后, 我经常做这样的演示,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同时学做一个有心人。

二.生演师指导, 学习观察方法, 做一个细心人。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通病:要么三言两语, 无话可说;要么泛泛而谈, 废话连篇, 缺少细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设计了下面这堂课。

首先让学生讨论平时在学校、生活中见得最多最有趣的事, 学生说是吃热狗。接着就选一位同学表演吃热狗的过程。每当他表演完一个动作我都会喊停, 并让学生观察他此刻的情况, 然后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从热狗的外形, 从该生看热狗到吃热狗时动作、神态、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描述, 既细致又生动,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只写吃没意思, 如果在吃得过程中发生点小意外, 效果会怎样?”有学生说:“走路只顾着吃, 一不留神撞墙了。”众生听了大笑不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又问道::“这样设计又有何好处?”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丰富了文章内容, 增加了阅读趣味。”最后, 我让学生以身边的一件趣事为话题写篇作文。

通过批阅, 进步果然不小, 很多平常只有一两百字的都写到了三四百字, 大部分都能扣住一点详细描述。可见学生们已经明白了观察的方法, 正在成为一个会观察的细心人。

三.生演生分析, 找出人物的独特性, 做一个用心人。

通过上面两三个环节的训练, 学生的写作水平虽有提高, 但每个事件中的多个人物具有相似点, 而缺少独特性。这是不行的。因此, 我又设计了一堂课《笑之面面观》。

篇4:给陌生人写封爱意信

然而,从这些信中,人们一点也没感觉到汉娜的难过与孤独,因为它们都是快乐的信。汉娜向人们传达着积极的信息,祝人们有“明媚的一天”,告诉人们他们多么有才华。汉娜开始把这些信悄悄地放到纽约的咖啡厅、图书馆、公园或地铁等地方。把信送出之后,汉娜的心情也变好了,她知道自己简短的几句甜蜜话语可能会使某个人快乐一整天。

随后,她建立了一个网站——“世界需要更多爱意信”,全是关于写信的——不是电子邮件,而是手写的信;也不是平常的爱意信或写给自己亲朋好友的信,而是写给完全陌生的人,给他们带去惊喜的信。信里不一定要写“我爱你”,但仍然可以充满爱意地告诉人们,他们多么非凡、多么特别,他们所有的一切都让别人感到惊奇。

汉娜知道,如果自己没写过数千封爱意信,至少也写过数百封了,她的创举现在得到了众多人的追随。去年,汉娜举行了一个分享会。在会上,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女的丈夫是个军人,从阿富汗回来之后和她在沟通方面出现了障碍。所以,她在家里各个角落塞满了爱意信。信里写着‘回到我身边,在你累的时候找到我’等甜蜜的话语。”汉娜还分享了一个大学生的故事,这位大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放置了她的信,突然发现大家也在写爱意信,甚至有的人还把爱意信挂在树上。

现在,全世界有超过一万人参与了写爱意信的行动。有时候,他们写爱意信给那些孤独和情绪低落的人,告诉他们一切会好起来的。但最多的时候,他们只是随意写几句积极向上的话语,放在人们意料不到的地方。

写爱意信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可能也表现了美国人自由开放的特点。但是,不止美国人才可以这样做吧?我想,如果收到一封爱意信,我的脸上会绽开笑容。所以,我决定尝试着写一些爱意信,看看能不能让某个人的心情好起来。

但当我坐下来时,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担心会写错别字,不敢下笔。于是,我上汉娜的网站寻找灵感。思考再三后,我在第一封信中写道:“在伦敦这样一个城市,人们出门的时候脸上没有微笑,或者至少你没有留意到,我只是想说,你好。”在第二封信中,我写道:“你比你自己认为的要优秀。”在别的信中,我也写了类似的话。我告诉收信人,我希望他们有美好的一天。在第一封信的信封上,我写着“坐在地铁内的陌生人收”;在第二封信的信封上,我写着“如果你今天过得不好,信中有一些使你振奋的内容”。

写完信之后,我就把它们送出去了。我在一个咖啡厅的沙发上放了一封,在地铁的座位上放了一封。

回到家,我发现还剩下一张卡片和一个信封,就在卡片上写了几行字送给我的丈夫,放在他的枕头下面。我觉得,這种交流方式比发短信好。

篇5:写陌生人作文

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叮当叮当,门铃响了。我来到门口,大声问:“请问你是谁呀?”陌生人说: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一听这声音好陌生,于是就搬来小凳子,从门上的猫眼往外看。

只见那个人正东张西望,看起来不像是好人。于是,我故意大声说: “爸爸,你睡醒了吗?你是不是请了客人到我们家做客?”那陌生人一听我这样喊,吓得灰溜溜地跑了。事后,我想: “好险呀,幸好我没给他开门。”

篇6:写陌生人作文

有一回,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忽然看到了,一个人。那个人说是爸爸的朋友。小明有一点点不相信,因为小明根本就不认识他。

如果当时是我在的话,就一定会让小明先去找爸爸,让爸爸来帮他开门。如果爸爸不在家就打一个电话给爸爸。假如电话打不通了,小明一定就会让陌生人站在外面等一等,要是小明问了陌生人的`名字,肯定会回答小明,假如是小偷的话那当然就不会说出自己的本身名字来了。

所以我们小朋友就更加不可以随便去帮助别人开门 ,一定要让大人来帮我们开门。这样才不会有危险。

篇7:写陌生人作文

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母亲的嘴不设防,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友善。

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去,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棉絮。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火车到张家口,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来是要在3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7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我和母亲乘坐的恰好是3号车厢。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

母亲晚年有段时间住在我家,有时她到附近街上活动,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依然未改。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请她坐到小凳上聊。他们从那师傅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聊起,两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也传给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聊到最后的结果,是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而我母亲也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我和爱人孩子开始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现在父母去世多年了。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世,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

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重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篇8:写陌生人中学作文

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了“陌生化”。该理论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受到广泛的关注, 国内学者乃至一线教师都对“陌生化”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 “陌生化”理论对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 “陌生化”的外语话语体系与“陌生化”的汉语话语体系有差别甚至有冲突, 不宜机械搬用“陌生化”, 应该提取汉语话语体系中与“陌生化”相对应的语词——“亲切化”, 使“陌生化”与“亲切化”相互为用, 相互补充, 在民族文化心态的基础上, 构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勤于感悟、勇于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笔者把这种境界称为“明悟化”课堂教学。

一、“陌生化”的话语体系辨析

“陌生化”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由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在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手法的艺术》中, 对“陌生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指出了“陌生化”的宗旨和本质。

1、“陌生化”宗旨。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 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 使人感受到事物, 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 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 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 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 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 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1) 这段著名的“陌生化”宣言中有两个意思值得高度重视。一是关于艺术“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 使人感受到事物, 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在生活中, 人们对周围的事物司空见惯以至于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习以为常的万事万物在人们的心中只剩下浮光掠影的模糊影像, 其事物中本身具备的生命运动与生动过程已不再被人们所关注, 所欣喜, 所体验, 石头已没有石头的纹理、器质与生命。因此艺术的宗旨在于找回那些感受和欣喜。二是所谓“陌生化”的手法, 在于把事物作为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呈现出来, 在于延长并强化人们对事物生命内涵的感受时间, 使人们充分地领略事物的“视像”。当然, 这段话中关于事物不应该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 关于“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艺术并不绝对排斥“认识”, 离开了对“被创造物”的影像也不可能感受事物的“视像”, 这些概念命题的涵义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重新界定才能为我们所理解。

2、“陌生化”的实质。

什克洛夫斯基指出:“‘陌生化’的实质就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的感觉, 把人们从那种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使人们即使面临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 不断地推陈出新, 从而感受对象的异乎寻常, 非同一般。且最终使我们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变习见为新知, 化腐朽为神奇。” (2) 这段话对“陌生化”的解读倒是很好理解, 即通过作家感受的创新、语言的创新、手法的创新, 来唤起人们对原有感受的更新, “变习见为新知, 化腐朽为神奇。”其实, 在我国古典文论中, 有通过“奇”、“奇绝”、“平中见奇”等手法, 来彰显“物境”、“情境”、“意境”, 比如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一个“闹”字, 就“境界全出”, 即“春意更成为春意”, 使人们深入并“延长”地感受“春意”丰富的内涵及“春意”生机的运动场景。那么, “奇”、“奇绝”和“平中见奇”就与“陌生化”具有同样的功能, 只不过它们之间的话语体系不同, 概念命题就不同而已。

二、“亲切化”的文化心态分析

尽管“陌生化”已经被学术界和文艺创作领域所接受, 也为一些一线教师津津乐道, 甚至出现了一批把“陌生化”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科研课题, 但是, 陌生化尚未也很难被广大的读者和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因为“陌生化”与我们民族文化及其人文心态相悖。

1、在人文心态上。

我们的民族崇尚并追求“亲密无间”、“相濡以沫”, 而恐惧、唾弃“视如陌路”、“冷漠无情”。对待自然世界, 我们希望“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这意溢于海”, 感受、领悟“山海”之间丰富复杂的生命意蕴, 用“奇绝”或“平中见奇”的手法, 唤起读者对“山海”的“情意”。对待人与人, 我们希望“和乐”、“和睦”并通过“律己”来实现。这种人文心态, 拒绝“陌生”。

2、在民族文化上。

我们追求天、地、人之“和合”, 把人心的“万象”融于天地之“万象”, 让天地之“万象”来承载、表现人心之“万象”, 而且通过天、地、人之“万象”“和合”, 来消解融释生活、人心的一切“陌生”的隔膜。所以, 根据这种民族文化心态, 提出亲近化命题。

3、“亲近化”命题。

笔名叫“苍耳”的李凯霆先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先后在《诗歌报月刊》和香港《现代诗报》发表了2篇论文, 提出了“诗歌语言的亲近化”和“亲近化”诗歌。李凯霆先生对“亲近化”的解读有两点值得借鉴。

一是诗歌语言有“陌生化”与“亲近化”的“两极”。认为“诗歌语言正是在这两极之间运动:拒斥与渗透, 并置与交错, 构成千百年来诗歌语言的复调音乐。”指出“一些诗一个劲地追求语言的“陌生化”, 任意肢解、拼凑语言, 使语言陷入迷宫难以解读。语言的变异因失去内在依据而变为一种“肿瘤”。语言再度被降到“奴婢”地位。”并把诗歌语言的“亲近化”界定为“是以保有诗的语言的生存密码和天然生机为指归的。作为动词, “亲近化”就是对不必要的变形进行抵制, 同时对原始言语的琐碎和芜杂进行刈除, 以最低限度的变形取得最大限度的诗意效果。” (1) 用这种观点来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陌生化”特别有价值。对那种标新立异的教学手段, 包括多媒体在内;对那种故弄玄虚的教学设计, 与真正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感, 这两者之间, 也应该“陌生化”与“亲近化”的“两极”。教学的亲近化, 也必须以保持并张扬学生学习的“生存密码和天然生机为指归”, 否则, 就会滑到那种“任意肢解、拼凑”, 以至于陷入迷宫, 成为“肿瘤”和“奴婢”的“陌生化”教学。

二是“亲近化”具有美学与诗学意义。认为“亲近化”不仅作为技巧, 更是一种美学原则, 诗歌史在“本体性层面上的波动曲线处于陌生化与亲近化的两极之间。建立在两极之间的张力结构便是由平衡到失衡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的有机过程, 它构成诗歌本体运动过程的潜在脉络。”并分析了“陌生化”与“亲近化”的中西方文化心态、中西方空间意识的差异。李凯霆先生的结论是:“陌生化和亲近化都代表了人类审美需求中的两个有机反向的方面”, “东西方文化存在强烈的互补性。西方人探索无穷之心, 容易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美;中国人重视安顿自我, 且抚爱万物, 又容易陷入琐屑的泥沼。”联系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来看, 似乎也有“两极”, 一极是“接受式教学”, 另一极是“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这“两极”, 也是“波动曲线”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张力结构”也是“由平衡到失衡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的有机过程”。因此, 构筑界于陌生与亲近之间的“明悟化”课堂教学也就基于这种理论基础。

三、“明悟化”的理性认知分析

明悟化”教学的涵义

笔者认为界于“陌生化”与“亲近化”之间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一种“明悟化”的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1、“明悟”的命题意义。

“明悟”可以拆开来分析。所谓“明”, 即“明心见性”。“心”, 包括作者之心、读者之心、作品之心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活事物之心;这里的“心”, 是融情理意象为一体的一种存在。“性”, 既指天地万物, 人事生活之本性, 也指作者、作品以及读者的心性。也就是说, “明”, 是要对感知对象的客观影像 (包括语言等艺术手法) 进行深入延长的感知, 直至体察入微, 融为一体。所谓“悟”, 既不是如“陌生化”一样可以地抽象认知, 也不是如“亲近化”一样的物像摄入, 而是在物像摄入中领悟物像 (包括作品中的物境、情境和意境) 之“道”。所以, “明”即“悟”, “悟”即“明”, “明”与“悟”相互映衬, 相互融合, 成为一种摄入“陌生化”、“亲近化”科学成分的一种感受认知方式与达成的境界。

2、“明悟”的聚能意义。

按照李凯霆先生的观点, 什克洛夫斯基将艺术创造归结为“自动化∽陌生化”的过程, 其中所谓的“自动化”是对“陌生化”的“反动”, 是“艺术的惰性力量, 存在于所有艺术前驱力量的反面”, 即一旦“陌生化”的艺术被人们习以为常之后, 就蜕变为“自动化”, 也就需要不断进行“陌生化”。由此, 李凯霆先生认为“亲近化”与“自动化”也具有相互嬗变与“反动”的关系。那么, “明悟化”与“自动化”也就有了相互嬗变与“反动”的关系。但是, 对于“陌生化”、“亲近化”和“自动化”, “明悟化”却具有能量聚合的功能。如果说李凯霆先生认为“陌生化”、“亲近化”、“自动化”之间构成了互为“两极”的三角关系, 那么, “明悟化”就应该是一种处于中心位置的“聚能体”, 它不断地聚合“陌生化”、“亲近化”和“自动化”的生机能源, 使“明悟”不断地成为另外三者的“平衡体”和“聚能体”。 (如上页示意图)

3、“明悟”的教学意义。

根据“明悟”的语词含义和聚能意义, “明悟化”课堂教学主要有四层涵义。一是要认知教学内容的“陌生化”、“亲近化”和“自动化”状态, 充分开掘教学内容的“陌生化”兴奋点、“亲近化”领悟点和“自动化”生活还原点, 特别是不要因为教学内容的“自动化”是习以为常的内容就轻视放弃。二是作为教师要按照“明悟”的理念, 不断追求对教学内容把握的“陌生化”和“亲近化”, 既要发掘“亲近化”、“自动化”中蕴藏的、因习惯而麻木的“新颖美”, 又要消释“陌生化”中潜藏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 让学生在平常中见新奇, 在奇异中见本源。三是教师所精心选择的教学媒体、设计的教学环节, 既要体现“陌生化”的创造性, 更要体现“亲近化”的趣味性, 以引发学生生活经验, 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明悟”。四是教师既要善于把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自动化”信息“陌生化”, 又要善于把学生生成的“陌生化”信息“亲近化”, 构筑生动而触动学生灵魂与思维的“明悟化”课堂教学殿堂。

四、“明悟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明悟化”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 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设计阶段, “明悟化”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明悟化”解读, 表现为对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表现为对教学各细节的预设。课堂实施阶段, “明悟化”表现为引发、运用学生的知识经验, 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明悟”。

例如, 一教师支教柳宗元《愚溪诗序》, 介绍到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时问:“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同学们都说不知道。那位教师一句话引到另外一个方向:“那你们知道‘八仙’吗?”学生说出了“八仙”的几个名字, 但没说全。老师就说:中国人, 就应该知道“八仙”, 作为学生, 哪能不知道“唐宋八大家”呢?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作者简介环节, 但这位教师却纵横绝当, 旁征博引, 引发了学生能够较为熟悉的民间传说的知识经验储备, 无形中传达了一种信息:唐宋八大家似乎就像“八仙”一样在文学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 甚至算得上中国古代散文的“八仙”。这就是一种“明悟”, 既是对“唐宋八大家”这一知识的明确, 也是对“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崇高地位的一种领会, 更是对学生知识兴趣的激发。这种“明悟”, 具有“陌生化”手法, 因为把唐宋八大家与“八仙”联系起来, 是多数老师没有的一种思路, 让学生觉得奇特、突兀, 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同时, 这种“明悟”也具有“亲近化”的效果, 因为学生从小学开始积累, 在连环画、动画、电影中熟知了有关“八仙”的故事, 让“八仙”来把“唐宋八大家”这一陌生的文学存在“亲近化”。

又如, 笔者在在执教鲁迅的《故乡》时的新课导入时, 抓住“故乡”这一语词的客观存在问学生:“你们的故乡在哪里?”多数同学纷纷回答在他们下载读书的地方, 笔者继续追问:你们出生在这里吗?结果多数同学都回答是, 只有一个同学的老家——故乡在贵阳市。问题出来了:学生把“故乡”混同于“家乡”。笔者的预设中没有料到学生会不知道“故乡”的意思, 课堂却突然出现意外, 学生对“故乡”的感知陷入比“自动化”更糟糕的范畴。笔者只得借势转向:鲁迅在《故乡》中把它原来的家乡描写得那样细致, 那样美丽, 是因为作者对自己原来的家乡魂牵梦萦, 记忆犹新, 所以才对现在的家乡感到如此的怅惘, 那么, 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印象会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记?期望通过这样的“亲近化”, 把学生对“故乡”的陌生予以转化。

在语文教学中, 这种“陌生化”、“亲近化”、“自动化”、“明悟化”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既让人头疼, 又是那么的美丽, 像鲁迅在《故乡》的结尾部分:一想到“希望”就感到“害怕”。这是作品文本的“陌生化”, 如何转化为“亲近化”, 促使学生的“明悟”, 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 不断地努力探索,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从“陌生化”、“亲近化”和“自动化”中汲取营养, 聚合生活的本源能量,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明悟化”, 构建一种生动和谐、创新自在的教学殿堂。

参考文献

① 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168至175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② 转引自《文学理论的“陌生化”对新闻创作的启示》 李赢, 见http://www.hebnetu.com/xuebao/2005/3/200536.htm

上一篇: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下一篇:促进区域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