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陌生人的初中作文

2024-05-22

感恩陌生人的初中作文(共14篇)

篇1:感恩陌生人的初中作文

初中生感恩节作文1300字:面对陌生请心怀感恩

摘要:正午十二点。是餐厅业务繁忙的时刻,点餐台前的行色匆匆,熙熙攘攘的七嘴八舌议论着要点些什么来充实午餐,服务员也忙得不可开交,而座位自是在此时显得更加供不应求了„„

面对陌生请心怀感恩

感恩好似一条无尽头的线,它的长度与那一头连接的人都是可以变化的,正是因此才演变出了千千万万的感恩的事件。但是,谁言感恩只能对亲近的人说?那条线的对面也可能系着的是一个陌生却并非陌生的人,他与你因一时的碰撞产生火花而有了联系。

正如一面之缘。

正午十二点。是餐厅业务繁忙的时刻,点餐台前的行色匆匆,熙熙攘攘的七嘴八舌议论着要点些什么来充实午餐,服务员也忙得不可开交,而座位自是在此时显得更加供不应求了。

而我的身边恰好空着两个座位,只是它们的空间小,几乎是挤到了墙角,椅子又些许偏高,黄色的椅面上面好像还显出一层表示着很久没有人坐过的尘埃,这似乎是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地方。因为在这里的午餐或许会少了点惬意。但是它还是被一双眼睛的目光所占据了,能理解那目光中的无奈和杂交的一点点欣喜,毕竟是轮不到得站着解决一切的地步了。来者是一对母女,那女孩三四岁的样子,头上扎着两根小辫子,穿着一身花裙子,脚上是一双黑色小皮鞋,手紧拉着妈妈的衣摆不放,眼睛四处在张望,她们走到座位前停下了。妈妈蹲身下来搂着小女孩的肩膀轻轻说道,“宝贝,你先爬上去坐会儿吧,妈妈去买点东西,很快就会回来的。”

小女孩点了点头,然后用双手撑着椅子,吃劲地往上爬,可不管她的身体怎样摆动,都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姿势能够使她完成她的动作。她的身体摇摇晃晃,似乎是一个不小心就要掉下来的样子,看得出来这对她来说实在是有一点困难。“小姑娘”,轻唤着她的是一位坐在不远处的老妇人,卷曲的头发下有一双笑弯了的小眼睛,即使眼睛很小,但仍能看出那目光后的诚挚的心,她正用她和蔼的声音说着,“到奶奶这儿来坐吧,我马上就走了。”言毕,指了指她对面的空位,起身示意小女孩可以坐到那儿去。

女孩望了望她的妈妈,好像在用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征求她的同意。

突如其来的好意让妈妈顿时不知所措了,她思考了片刻,还是牵着小女孩的手走了过去并让她坐下,并在她的旁边耳语了几句,接着便离开了。小女孩端正地坐着,用目光打量着这个老妇人,但却一直一言未发,静静地等待着那

个本该坐在她面前的人。旁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人会认为这一老一小从不相识,倒像是老奶奶和自己的孙女了。

十几分钟后,小女孩的眼睛里闪出了一丝喜悦,不远处她的妈妈正朝她挥手。

老妇人便也起身离开了。小女孩和妈妈也朝她道了谢,并微笑示意。妈妈坐下后对小女孩说:“妈虽教过你不可随意跟陌生人打交道,但面对这世界的一切,你还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世界想得美好了,它才真的是美好了。”我相信小女孩再遇到那位老妇人的可能性很小,相认的可能性更小。可是何必要相认呢?小女孩会记得曾经有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让出她对面的座位,老妇人也会记得她曾与一位小姑娘同坐一张桌子。

我们虽然不能肯定每一张面孔之后的那个真实的身影是毫无恶意的,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还有一个词汇叫做“戒备”。但是仍有一个可以打破这个潜意识的常规的词叫“感恩”。人心就像是一面镜子,将自己的镜子擦透擦亮后便能反射出更明亮的光线。我们在面对陌生和未知时更应存的是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才能换得人间的美好。

篇2:感恩陌生人的初中作文

那年我上三年级。那是一个夏天,妈妈照常骑着电动车送我上学,我把书包放到了电动车的车筐里。到了校门口,我下了车,笑着冲妈妈摆了摆手:“妈妈再见!”妈妈嘱咐完我多喝水后,骑着电动车从一个胡同里走了。我向着学校走去。走着走着,我突然想了起来,我忘记拿车筐里的作业袋了!昨天老师刚提醒过我们,如果谁交不了作业,要把课文抄十遍!我吓了一跳,立刻慌了神,连忙往回走。我顺着那个胡同跑,妈妈还没走远,我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等一下!等,等一下啊!”我越跑越累,停下了脚步,大口喘起气来。眼看着妈妈的背影即将消失在了胡同口,我一时不知所措,蹲到胡同边,大哭了起来。我的哭声引到了许多家长的关注,可他们都忙着送孩子,送完孩子还得去上班,即使看到了我,也不会停下匆忙的脚步。

我依然在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有一位帅气的叔叔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我周围没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问:“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呢?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不去上学吗?”我抬起头,用哭肿的眼睛看了看他。他很帅气,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关切与焦急,他身后还有一个姐姐,应该是他的女儿吧。我抽噎地说:“我把作业袋忘到我妈妈车筐里面了,然后,我妈妈给,给走了。”叔叔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你用我的手机给你的妈妈打一个电话好吗?别哭鼻子了,给你张纸,擦擦眼泪吧!”说着,他递给我一张纸。我接过纸,把眼泪擦干了。叔叔把他的手机递给我,让我给妈妈打电话。叔叔身后的姐姐有些焦急,一个劲儿的催着他:“爸爸快点儿啊!我要迟到了!别管她了!”可是叔叔好像没有听到,只是微笑着等着我。“嘟……”“喂?”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我颤着音说:“妈妈,是我,我是璇璇。妈妈,我作业袋没有拿,你给我送过来吧!”“啊?好好好,你在学校门口等着我!别乱跑,哎呀,你看 我一着急给忘了。”我挂断了电话,把手机还给了叔叔。“说好了吗?说好了你在这里等着你妈妈,不要乱跑!”叔叔嘱咐道。我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妈妈骑着电动车赶来了。妈妈把书包递给我,生气地说:“以后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事情,听到了吗?对了,你用谁的手机打的电话呀?”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然后又向那边指了指,:“那个叔叔就在那里!”结果一看,哪里还有叔叔的影子!妈妈说:“人家还要送他的女儿呢!对了,你向叔叔道谢了吗?”我一听,羞愧地摇了摇头。妈妈无奈的说:“好了,快去学校吧,别迟到了。我也去上班了。”妈妈转身骑着电动车扬长而去了。我站在原地,小声的说了一句:“叔叔,谢谢你!”

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了一颗感恩的种子,只要你按时给它浇水,施肥,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开出充满爱的鲜花,结出饱含爱的果实。

篇3:初中政治感恩与责任心的培养

一、学会感恩, 树立责任心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常言道“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初中政治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启发他们的爱, 树立他们的责任感, 使他们的人格更完美。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 引入感恩心、责任心的教育。例如, 在学习《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 一方面要学生体会老师教育的辛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期望, 让学生明白、理解“师恩”。可引入名言警句, 如“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名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等。也可讲一些名人尊师的故事, 如“颜回敬师”“毛泽东为师让座”等, 让学生从中感受师恩, 心存感激。又如, 在学习《受人尊重的奥秘》或《学会尊重他人》时, 可将两者结合起来, 让学生明白“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道理, 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承担责任, 帮助他人。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心存感激, 从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二、辨是非明道理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施恩, 但施恩却不是泛滥的同情心。如“东郭先生和狼”“金鱼和渔夫的故事”等, 这些都教育我们心存感恩, 但要知对错。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使其辨是非、明道理。例如, 在《做人从知耻开始》的教学中, 可引用秦桧、岳飞的故事,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两个人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千古,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耻, 什么是责任。同时, 要使学生懂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 谁都有可能做错事, “知耻”不是做错事千方百计的掩盖, 而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敢于面对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又如, 在《让人三尺又何妨》的教学中, 引用“三尺巷”的故事。一方面, 使学生明白人与人的相处要互敬互爱, 远亲不如近邻等思想, 树立他们友爱、和谐的思想情怀, 使他们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人。另一方面, 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使他们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路, 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该争, 什么事不该争。例如, 在涉及国家利益时, 如“钓鱼岛”“西沙群岛”等, 我们是寸土不让的, 这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教学中, 使他们感知民族责任、国家责任, 树立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怀。

三、爱国爱家爱集体教育

爱国爱家爱集体是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 感恩和责任感来源于学生对家、对集体、对国家的热爱。因此,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教育。例如, 在《我们的新集体》教学中, 学生只有在热爱这个班集体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服从集体的约束, 发扬优良的班风。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 使学生感知班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优良的班风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从而使学生自觉承担维护班集体荣誉的责任。再如, 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 可以以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将父母为你做的表演给同学们看, 明白父母的辛苦和对孩子深深的爱, 从爱的体会中学会感恩父母, 产生家庭的责任感, 教育学生主动地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如, 帮妈妈拖地、洗自己的衣服、吃饭前后收拾碗筷等, 给学生树立一种参与家庭劳动的意识, 使其能够逐渐地担负起家庭的那份责任, 从而构建学生朴素的责任意识, 培养其感恩心和责任心, 促进学生成才。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教育活动

政治教育绝不是呆板的说教, 在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枯燥、呆板的说教更难以实现。保持教育手段的多元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是确保政治教育效率的关键。例如, 开展“我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 从中体验真挚的亲情,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又如, 开展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 以感恩和责任为主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 从而体会自己在家庭、集体、社会中的角色, 领悟自己的成长和责任, 树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社会的责任。再如, 组织学生办专题板报, 如“我的梦想”“我的家”“美丽的祖国”等, 让学生在愉悦的写写画画中挖掘自身爱的意识, 培养自己对本身以外事物的关注, 从而形成自发的感恩心和责任意识。丰富多彩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感恩心、责任意识的培养。

感恩与责任心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一个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的人, 即使再有才华也无法施展, 因为这类人才的使用存在着太大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正如古人言:“苟不能得圣人君子,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因此,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注重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是实现学生理想, 教育学生成才的关键, 也是素质教育和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政治教育实际, 有目标、讲实效地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使学生学有所用, 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扬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 赢得尊重的同时, 使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 为中国人在世界上赢得更高的声誉和威望。

参考文献

[1]刘俊岭, 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J].祖国:建设版, 2014 (05) :13-14.

篇4: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使其身临其境理解感恩,与此同时,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深刻研究教材中有关感恩的内容,使学生清楚理解感恩的意义。

一、培养感恩意识的意义

1.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情感,每当我们从他人的举动或言语中感到欣慰高兴时,都要心存感激之情,并树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力求做一名精神文明社会的典范人。然而感恩的行为需要培养与锻炼,作为教师,感恩教育是教育者的基本教学任务,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在适宜的时间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锻炼学生的感恩态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感恩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培养感恩意识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目前教育部门指定对初中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教育科目,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是提升学生素质道德的基本环节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在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刻鞭策学生的道德行为。

(2)一句简单的“谢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恩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典范行为

当人与人之间保证以礼相待、互相信任,心存感恩的相处时,我们的社会便达到理想大同社会。反之,当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碰瓷现象比比皆是时,社会终将停止前进。因此,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现出感恩的一面,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杜绝社会中的冷漠现象。

二、培养感恩意识的途径

1.从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恩做起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亲情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父母之恩,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能够有感情地复述文章;然后结合文章,讲解身边有关亲情的小故事,与之对比,文章中的“我”因为母亲重病,不得不在医院照顾母亲,而体会到平日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感受到母亲的养育之恩大于山,不禁感到愧疚,回忆起平日对不亲母亲所做的错事,深刻理解母亲的不易,同时引导学生感恩,思考过去对母亲的任性,学会分担母亲的重担;从而提出母爱,提问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并做出总结——母爱是伟大的。

在课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亲身体会母亲的辛劳,不仅增进了母子感情,而且锻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品德表现在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积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学会认识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健康发展。所以,教学部门决定改变以往的思想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自感受思想品德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生活实际的独特看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教材中关于亲情内容的文章,同时教育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感恩,通过文章中的情感教育,结合身边的有关亲情的事例,学会感恩父母,孝敬亲长,感恩社会人。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学校教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将文化知识与情感培养巧妙结合。然而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教导,更需要学校组织建立长期的教学方案。例如对语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为学生挑选有关感恩的文章,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思想培養;在生物教学中,母亲十月怀胎孕育自己的子女,生物教师在讲解课程中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带动学生产生感恩之情;对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小故事,教师可安排学生课下收集,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便逐渐树立了感恩意识。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感恩意识

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教师的感恩教育应从活动做起,如布置学生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关心同学,在外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教师可协助学生举办有关感恩话题的班会,由学生自主完成班会板报,收集自己身边的感恩实际进行演讲等等。

总之,在和谐文明的社会中,感恩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传统美德,而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人公,学校必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并发扬感恩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车宝鸿.从生活出发促学生成长:浅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0(11).

篇5:感恩陌生人作文

路过一个瓜摊,瓜摊的主人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瓜农。

“大姐,买个瓜吧,我的瓜又甜又便宜!”瓜农朝我们喊道。“好吧,就买一个瓜吧!”瓜农于是麻利地跳上车挑选了一个瓜,称了称重量。付了钱,我们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回到家以后,我打开空调,边看电视,边吃西瓜。

“笃笃笃——”有人在敲门,我慢悠悠地走去,打开门,却吓了一跳:黝黑的皮肤,大而有神的眼睛,这不正是那个瓜农吗?妈妈听到开门声也过来了。

“大姐,您多付了五元,我给您送过来了!”瓜农笑着说,用手擦擦额上的汗珠。“哎呀,大热天的,不就是五元钱吗?”瓜农说:“别说是五元了,就是五角,我也会送过来的,我不会多收别人一分钱!”

妈妈笑着接过钱,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家的位置?”“以前我在您家附近摆过瓜摊,见过您。”“快进来坐坐!”他顿了顿,又说:“坐,就不用了,瓜摊没人照看,我走了!”趁他们交谈之间,我仔细打量了他:黝黑的皮肤,大而有神的眼睛中不乏一丝疲劳,挺拔的鼻梁,厚实的嘴唇,头戴一顶草帽,朴素的衣着,廉价的布鞋。妈妈再三挽留,他却匆忙走了。

“喂,买西瓜!”我朝瓜农大声喊道。“好嘞!”瓜农跳下车来,问道:“选好了吗?要哪个?”我随便乱指了一个。他称了称,说:“五元钱。”“哦!”我掏出三元,胡乱一揉,扔给瓜农,一溜烟跑了。其实,我没跑远,躲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观察他。

我受不了自尊心的折磨,走上前道了歉,把钱实数给他,他只是嘿嘿一笑,并没有一点责怪我的意思,并且说着:“时间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家了,送你一程吧!“他用瓜车把我驮回了家。

篇6: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陌生人作文

感恩如春天的细雨,使干旱的土地重冒新芽;感恩如夏天的大树,为人们遮挡烈日的烤灼;感恩如秋天的果实,使农民露出开心的笑容;感恩如冬天的雪花,把大地装饰的美丽动人。

冬,一个浪漫的季节。这么美好的季节,我怎能错过?于是,今天我与我的.好朋友相约一起出去游玩。我们边骑着车,边说笑着。爽朗的笑声响彻天空,原本微阴的天变得阳光明媚。我想可能是太阳公公听到我们的笑声了吧!这是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我的好朋友因不留神摔倒在得上。顿时,爽朗的笑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哭泣的声音。我急忙跳下车,去扶她。很不幸,她不敢动了。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穿着白色运动服的哥哥跑了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哭着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他听后立即背起我的朋友去了医院。当朋友的爸爸妈妈办好手续后,我便想起了哪位哥哥,想要去谢谢他。当我看到他远去的背影时,便在心中说:“谢谢你,陌生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自从经历那件事后,我学会了要帮助他人。帮助别人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我相信,我们会很快乐!当然,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要知道感恩。

是啊,人生之所以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那个曾经帮助过我的陌生人。

篇7:感恩陌生人作文400字

与陌生人相处,只需一抹微笑。

一年夏天,我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一间陌生的商店。陌生的售货员,对我微笑,问我有什么需要,从哪来,要到哪去。我也回她一个微笑,就这样,我愉快地买了东西。结账时,我摸摸裤袋,拿出了钱,发现不够,只好尴尬地一笑。没想到阿姨仍是一张笑脸,对我说:“没事,有多少就多少,有困难,跟我说”。于是我付了钱走出商店,心里暖暖 的。 与陌生人相处,只需一颗诚恳的心。

陌生的路,陌生的方向,何去何从,目的地在哪?徘徊在十字路口我有些迷茫。于是鼓起勇气,像向一个行路的老爷爷问路。“哦,你说的地方在。。。。。。。”老人慈祥的脸庞,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善意的话语,道出温暖人心的一席话。我连声道谢,告别后,又继续下一站。 与陌生人相处,只需一颗善良的心。

随后,我挤上一辆公交车,坐到一个座位上,欣赏城市风景。后来上来一位老人,满头白发,拄着拐杖。我连忙让座。后来,我下了车,几经辗转,又上了一辆公交。车里很拥挤,我有点喘不过去,加上晕车,更是受不了。这时,一位叔叔对我说:“小妹妹,到这来坐吧,我看你好象很难受。” 说着,让我到他的座位上坐下。

篇8: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研究

一、挖掘教材资源

感恩意识的教学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更为深入的渗透。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明显地体现感恩意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部分教学资源, 要透过课本内容的学习让这种意识在学生心里更为深入。在学习这类文本时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 首先, 要保障学生从字面上对文章有很好的理解与认识, 无论是一段打动人的小故事还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一些想法, 都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领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后蕴含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挖掘, 这也是感恩意识的教学素材所在。要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 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某种意蕴。只有从这个层面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领会, 才能够让感恩意识更好地在学生心里得以渗透。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不仅是教材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 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能够非常好地渗透感恩意识教育。文章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结构严谨, 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大家通读全文, 感受至爱亲情, 理解父母的心, 懂得关爱孝敬父母。同时要让学生对于文章所描述的故事有更深刻的体会, 要让学生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去感受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 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淡淡的哀怨。此外, 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 学会珍惜至真至爱的亲情。对于父母的感恩不仅是感恩意识的根基, 还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着重向学生渗透的一种理念。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中长大, 很多孩子都认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感恩意识十分薄弱。因此, 教师要转化学生的这种观念, 要透过感恩意识的教育,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并且懂得如何去感恩与回报他们。

二、阅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同样非常适合展开感恩教育, 借助好的阅读文本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而且能够很好地让感恩意识在他们心里得以渗透。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真正喜爱阅读, 并且能够从课外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 帮助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这些都是促进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根基。因此, 教师应当借助阅读教学的过程更好地展开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与深化。

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美文, 作者是一个有严重生理缺陷的残疾人, 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她以微笑面对厄运,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阅读文本, 要求学生从“享受”一词入手, 融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从字行间中去理解海伦·凯勒那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愉悦性情所带来的情感。从中受到激励与启迪:生命是美好的, 要珍惜生命, 热爱人生, 努力奋斗, 勇于挑战, 对社会要有贡献。这篇文章中充满了大量积极正面的思想, 能给学生一种非常好的激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 遭受如此厄运的人都能够有这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并且对于生活充满感恩, 自己更应当对生活的给予充满感激。在教学时, 我会鼓励学生课下去阅读海伦·凯勒的其他作品, 让大家能够受到更深的启发, 同时, 也让感恩意识能够在他们的思想中有更进一步的渗透。

三、写作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写作教学中同样能够很好地开展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当做好写作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通过好的话题设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大家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更多地表达对于生活的反思, 表达对于生活赐予的一切的感激。这些都是感恩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渗透。

某次作文教学中我给学生们提供了如下材料:

观赏优美的景色, 是感受生活, 聆听悦耳的音乐, 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 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 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 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 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 是感受生活……正是这些多彩的生活感受让我们的生活更立体也更丰富, 我们要感恩生活赐予的所有, 无论是快乐还是伤痛, 都会催促我们成长。

请围绕“感恩生活”这个话题, 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无论是记叙、描写, 还是抒情、议论, 均不受限制。这次习作非常充分地体现了感恩意识, 学生只有内心真正具备对于生活的这种感恩, 才能够在文章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练习也是对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篇9: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探究

【关键词】教学 ; 感恩 ;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4-01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教材中,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上升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如母亲节时,让学生写一些祝福的话语,或者写表现母爱的作文。

篇10:感恩陌生人作文400字

他长着一张帅气的面容,上面镶嵌着一对浓眉大眼。从头到脚一身名牌,脚上穿著名牌运动鞋。一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模样,恰似富家公子。

一个天气极好的星期天,我乘上车想去外婆家,由于今天是星期天,所以车里特别挤,好多人都站着。车刚到了一站,从车门里走上来两个人_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个小女孩。这个小伙子一看就是有钱人,而那小女孩呢?身上穿了件带补丁的衬衫,她手里拎着个篮子,里面全是没人要的臭鸡蛋。车开起来了,摇摇晃晃,吱······司机来了个猛刹车,“哎呀”小女孩撞到了小伙子,篮子也打翻了,里面的臭鸡蛋全打在小伙子的名牌衣服上。车里臭气熏天,一片哄乱,车也停了下来。小女孩立刻拿出手绢来擦。我真为她担心:“为什么你不趁乱逃走呀,你看他的外表,一看就是有钱人,况且那衣服还是名牌,他不得让你陪个倾家当产呀。”没想到小伙子却说:“没关系,洗一洗就没了,小妹妹,这是我赔你的鸡蛋钱。”说着掏出一张崭新的一百元塞到小女孩的手中。小女孩拿出钱说:“不行,我不能要你的钱,是我先撞到你,我应该赔你钱才对。”经过小伙子的一再劝说,他终于收下了钱。大家把敬佩的目光投向小伙子。

篇11:感恩陌生人作文600字

人间处处有真情,我身边的真情故事许许多多。犹如沙堆上的沙子拣都拣不完,数也数不尽。犹如天上的小星星,眨着它那小眼睛吸引着我们。犹如大海里的小鱼儿,五彩斑斓,小巧玲珑。

我从沙堆里拣出一颗沙子丢给你,从天上摘下一颗小星星送给你,从宽阔的大海里钓一条美丽的鱼儿献给你。

记得,有一本书,名叫《感恩陌生人》里面讲了许多不是亲人而胜过亲情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天使熊”的祝福》。

这故事讲了有时幸福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用左手把幸福送给别人,右手又接回别人送给我们的幸福。原来幸福一直堵在,只要率先迈出一步开始它的转递。

失去双亲的小女孩莎哈戒备焦虑,失去了孩子应用的天真,她需要一个好朋友,一个时刻陪伴在左右,带来安全感,可以倾诉的好朋友。凯特给了莎哈这样的好朋友——‘天使熊’汉妮,温暖了她受伤的小小心灵,给了她慰藉,也成就了她的幸福。

当然这样的幸福也不多,但不要吝啬左手里的幸福,把它变成关切的话语、柔和的眼神、真诚的感同身受。有时我们一个小小的帮助,透出爱的讯息具有神奇的魔力。

篇12:小学生作文感恩陌生人

我感谢那人“那个人”,他既不是我的亲人,也不是我的朋友,而他只是路人甲、乙、丙、丁……的一员。你们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感谢他,那么请听我一一叙述。

大概是前年夏天,那时天公总是爱发脾气,而且脾气异常古怪,总是下雨或是打雷。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忽然远处响起了雷声,这回电视就不得不给关掉了。因为无聊,而我只好坐在窗户向外望。这时雷声大了,天上开始哗哗下起了大雨,路上的行人纷纷往回赶。雨哗啦啦地下着,此时我看见外面有一位青年正冒着大雨往回家的路赶。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只见他腰一弓,不时抬起头来看一下路。这时他定睛一看,正好看到路旁的农田里有户人家的薄膜被掀翻了。这时他内心产生了矛盾,心想是帮助把薄膜盖好,还是继续赶路?就当他在矛盾的时候,他眼前顿时浮现出雷锋、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帮助他人的画面的时,他立刻冲进田头与狂风大雨搏斗,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他终于帮那户人家把薄膜盖好了,挽救了那家人的经济损失。

篇13:感恩陌生人的初中作文

一、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为学生做好榜样

自古以来, 教师都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路人,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示范带动效应, 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态度、观点等, 学生都会模仿和推崇, 当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推崇, 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和学生谈谈心, 说说自己为人父母的艰辛和在家里是如何侍奉父母的,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无私的爱, 了解到作为子女又该如何报答父母, 明白做父母的不易, 引导学生回家后要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学校要好好学习, 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师的辛勤培育之恩。同时要告诉学生, 一个人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求助身边的人, 就像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一样,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及时地施以援手;当别人帮助我们时, 我们则应该感恩别人的帮助, 并把这份爱心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正所谓“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 明白礼仪孝道, 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同学。

二、做好历史教学与情境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好历史教学与情境教育的有效整合, 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历史实例中, 就会让学生更容易和更清晰地明白感恩的真正意义。教师在讲完每一堂课之后, 可以给学生留一点时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 说说从这一个历史事实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比如说, 在教学《抗日战争》结束后,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来, 谈一谈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想。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都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强大的民族, 中华众多儿女万众一心, 不畏牺牲、勇敢前进的精神打退了敌人, 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作为中国人, 我们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在生活中, 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 爱我们的家乡, 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精彩。”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恩的意义, 从心中树立起一种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进而明白在生活中何为感恩?为何感恩?如何感恩?只有这样, 感恩教育才能收到更大的成效。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感恩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渗透感恩教育。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将学生引入到感恩的教学中来。那么, 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一节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圆明园遗址的图片,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如此富丽堂皇的一座皇家园林在侵略者的摧残下变成了一座废墟, 这是何等的遗憾, 同时又是何等的耻辱, 中华民族在这样的形势下, 又是如何反抗, 从而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的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学会感恩伟大的祖国。二是在教学中组织讨论会,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由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所以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 就要学会感恩他人。在大自然中, 我们需要感恩的东西很多, 如: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给了我们美丽的生活环境, 我们要感恩自然;身边的人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我们要感谢身边的陌生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要感恩父母;老师辛勤地培育我们, 我们要感恩教师, 等等。无论是哪一位同学, 只有学会了感恩, 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青少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具备一颗感恩之心。

总而言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为学生做好榜样, 并做好历史教学与情境教育的结合,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渗透感恩教育等方面, 从而让学生具备一颗感恩之心。

参考文献

[1]冯永光, 王志金.新形势下感恩教育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学术) , 2007 (14) .

篇14:初中英语教学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0.引言

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及健康人生观形成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良好精神品质的同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知恩

教育的一项高度便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无需在所有情况下均知道教师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在无拘无束的、友好的氛围中,隐藏自身的教育意图,这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太强时,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严重时还会出现逆反的心理,而那旁敲侧击的无痕式教育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例如,在开展八年级第四单元Unit1《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如果将保护动植物、维护环境的重要性直接告诉学生,并号召他们从自身出发,积极保护环境,那么就只能让学生机械性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此外,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不走心的教育模式,很难产生共鸣,无法将其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为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就需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知恩。

2.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含义与教育意义,教师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完成教学目标,其首要任务便是将这些含义充分挖掘出来,确保感恩教育的顺利实施[2]。例如,在讲解七年级第一单元《Welcome to China》这一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对华夏大地几千年来的变迁与沉浮展开探讨,对各代伟人的魅力及风采产生深刻的感悟。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万里长城、青藏高原、京杭大运河、丽江古城、西湖十景等绚烂瑰丽的中国地理风情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其因为生长在中国而形成浓烈的自豪感,并感恩于祖国,并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语法教学过程中

語法一直以来为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吃力感。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语法教学过程中,不但可充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达到培养学生感恩精神的目的,实现其良好人格的塑造[3]。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Unit4 《Amazing Science》这一课的教学时,虚拟语态为此章节的语法教学重点所在。教师在解释完“I wish I could go into space some day.”(我希望我有朝一日能进入太空)这一句后,顺势指出虚拟语态的相关概念及具体用法,并让学生以“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为主题展开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这一讨论主题,学生兴致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表示:“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give it to the poor.”(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把它捐给穷人)。还有的表示,“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build teaching buildings for our school.”(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为我们的学校建教学教学大楼)。

通过展开上述讨论,学生不但对虚拟语态这一语法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讨论有关公益事业的话题中,形成了回报国家与社会的感恩意识与理念。

4.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在教师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下,许多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感恩意识。但是,对于一些内向且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正像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所说的一样,“如果恨你,我会肯定地说出来,可现在我爱你,对于人类这一含糊的语言,我信不过”,他们尽管内心充满了感恩,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感恩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应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充分表达出来。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节日期间,通过制作感恩卡、写感恩信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例如,在教师节期间,指导学生给各科教师制作感恩卡,并在卡片上写上“Happy Teachers’ Day! Your guidance makes us to achieve what we have dreamt for. Thank you for being my teacher,we all love you.”(教师节快乐!你的指引使我们的梦想实现,谢谢你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爱你。)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将自己感恩之情时刻表达出来。例如,帮助忙碌一整天的父母洗洗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真诚地说一身“I love you.”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还有通过实际行动与语言等方式,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露出来,实现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感恩同时也是社会活动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实施感恩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存在许多感恩教育的开展契机,同时,英语国家也存在传统的感恩文化,在一些英语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奉献与感恩的精神,因此,将感恩教育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有效策略充分挖掘出来,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感恩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敬格,杨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8(11):37-38.

[2]罗尚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数字化用户,2013,16(30):155.

上一篇:总务处安全责任书下一篇:优化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