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2024-05-22

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共15篇)

篇1: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去买件衣服吧!看你穿的像个小乞丐!”妈妈对我说道,“去哪啊?”“天一城!”“哦!快走!”我买了一件酷酷的衣服,便去了一个游乐场,玩累啦!也饿了!妈妈只好带我去食堂里买饭吃。

到了食堂人群一片熙熙攘攘,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座位,妈妈说要去买饭了,让我在这里等着“我不!”其实是我害怕人贩子,后来在妈妈的一番嘱咐下,我终于答应了。我在这里等着等着,心想道:“妈妈你怎么还没有回来啊!”冲动是魔鬼,我一冲动就起来了位置,找妈妈去,找了半天还没有找到。

只好求助旁边的陌生人叔叔阿姨,那位叔叔阿姨带我找去,但是我有了戒备心情,叔叔阿姨拉着我,我的手松了点一有特殊情况就逃跑。但是我多虑了,叔叔阿姨是真要到我去找的,过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但我不知道妈妈也在找我。后来叔叔阿姨决定带我去广播室进行广播。让妈妈到广播室来找我,也不知是碰巧,还是怎么的。在路途中,我遇到了小姨,哈哈!总算找到一个家人了,我松开叔叔阿姨的手向小姨跑去,小姨大概地了解了情况。便跟我妈妈打电话,最后妈妈说了我一顿:“以后,可不能乱跑了,你可急坏我了,可对亏了那两人,不然你丢了都可能。”

说了半天,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这样做了。妈妈便把食物端了上来,哦!我突然想起来肚子还空着呢!我大口大口的吃着饭,回想着那个叔叔阿姨,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感激。

篇2: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本来我是不想坐我大姐姐的车从大姨家回我自己的家的,可是爸爸他喝多了酒,没办法开车回去了,他直接在大姨家的客房里睡下了,我和妈妈只好由大姐姐开车送我们俩回家去。坐在大姐姐的车上,我看得出来,连我的妈妈也在发抖,毕竟大姐姐刚学会开车,她那时不时刮一下墙,时不时刮一下别人车尾或者车头的车技,没理由不让我和妈妈坐在里面发抖,但妈妈也没跟我说什么,也没跟大姐姐说什么,我们俩都安安静静坐在大姐姐的车里,等着安全到家的那一刻到来。

大姐姐把车开到回我们家必须要过的一座长拱桥时,正好遇上了红灯,大姐姐没有闯红灯,我想说的不是大姐姐看见红灯没留神违法闯红灯,我想说的是大姐姐在红灯亮完,绿灯亮起的时候,大姐姐在前面嘀咕了一声“哎呀,我忘记爬坡要调什么档位了!”这一声嘀咕,我跟妈妈都听见了,可妈妈也不会开车,我这个小孩就更不用说了,还没等我和妈妈想到怎么样解决这个事情,我们俩看见大姐姐开了双闪,打开车门下车去了。大姐姐拦了一个旁边的司机,和那个司机说了一点什么,那个司机停下自己的车,车上下来一位男士来我大姐姐的车里了,大姐姐也坐了上来。没想到,这位男士帮我们把车开过了长拱桥。大姐姐给这位男士道完谢之后,我们看见刚刚来为司机把那位男士又接回了车上。一路上,我和妈妈都看明白了,也就是说大姐姐不知道怎么过长拱桥,请了一个会开的人来帮她开了过去……

篇3: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依恋关系是指幼儿与照顾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 同时也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型, 该工作模型会使个体建立一种较稳定的行为模式。Bartholomew (1991) 以自我和他人内部工作模型的积极和消极程度为基础, 将个体分为安全型 (secure) 、焦虑型 (preoccupied) 、恐惧型 (fearful) 和回避型 (dismissing) , 后三者可归纳为不安全依恋。依恋安全的个体相信在自己需要帮助时, 他人是可以获得的和有回应的。这就使得他们将其他人看作安慰和支持的来源, 来缓解和控制负性情绪。相反, 依恋不安全个体对他人的可得性和回应性持有怀疑, 使得他们采取其他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和控制负性情绪。

安全的依恋类型对个体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人际关系方面, 安全依恋的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绪, 人际关系更好, 社会支持更多, 满意度更高;人格发展方面, 这类个体较少出现神经质, 更多的是外倾性和宜人性;这类个体有更好的心理适应性, 不容易患心理障碍。

目前有很多关于安全依恋的理论, 但是对于安全依恋是否能够建立以及如何建立的研究很少。目前对于安全依恋习得的机制有两种模型:一种是Mikulincer和Shaver (2003) 的依恋加工模型, 该模型认为成人的依恋联系是通过重复的激活依恋系统来发展的。另一种是Nelson和Panksepp整合的社会情感系统模型, 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大脑中有一个社会情感系统, 它包括分离——痛苦子系统和接触——安慰子系统。当个体遭遇威胁时, 分离——痛苦子系统会激活, 促使个体去寻求支持来减轻痛苦。如果另一个个体及时出现并做出回应, 那接触——安慰子系统会被激活, 抑制分离——痛苦子系统的活动, 让个体产生舒适、安慰和安全感, 最终与反应者形成安全依恋联系。结合这两个模型可以初步预测人们可以通过评价性条件反射, 对陌生人的情感反应习得安全依恋。

本实验对安全依恋的习得进行实验验证。运用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原理:无条件刺激的效价向条件刺激传递。与评价性条件反射不同的是我们的方法检验在激活依恋系统的情况下, 陌生人的微笑面孔是否会呈现出与恐惧刺激引起的效价相反的内容, 即对微笑面孔产生安全依恋联系。在研究中我们阈下呈现痛苦刺激 (如一张蛇的图片) , 之后呈现微笑表情图片 (如杜尼式微笑) , 这张笑脸作为被试可得的依恋表征。我们预测在多次的条件配对之后, 被试会对表情图片习得安全依恋。

依据以上理论, 我们提出假设:在依恋习得阶段, 微笑图片与恐惧刺激 (例如:蛇) 配对的这组被试, 在测试阶段, 对无规则几何图形的喜好程度显著高于微笑图片与中性刺激 (例如:杯子) 配对的这组被试。其中, 对无规则几何图形的喜好程度用于检测安全依恋联系的程度, 喜好程度越高则联系越强。同时, 探讨依恋类型对安全依恋习得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二、对象与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0名, 6名无效问卷。其中男生8名, 女生56名。大学生年龄介于17到22之间, 平均年龄18.83岁。

2、工具

中文版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李同归&加藤和生, 2006) , 包括36道题, 采用7级评分, 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依恋焦虑指对被拒绝和被抛弃的恐惧, 依恋回避指对亲近和依靠的不适。依据维度分和公式可计算出安全、恐惧、焦虑和回避4个方面的类型。

3、实验材料

无条件刺激 (一张消极图片 (例如:蛇) 、一张中性图片 (例如:杯子) , 均选自国际情绪图片库。男女微笑图片各一张, 作为条件刺激, 先收集男女笑脸图片各6张, 表情都是眼睛看正前方的笑脸, 像素为350x450dpi, 以黑白的形式呈现。然后让40名本科生根据1—8等级的评分标准对所选图片进行吸引力 (attractive) 、温暖 (warmth) 、喜欢 (likeability) 三个维度的评定。将性别相同的图片进行比较比较, 选择每个纬度分都少于该纬度平均分1个标准差的图片。无规则几何图片10张, 用作测试材料, 随机设计20张无规则图片, 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然后让40名本科生根据1—7等级的评分标准对所设计的图片进行喜欢 (likeability) 的评定, 将维度分为4的图片选出来。掩蔽图片一张 (黑白的雪花图) , 像素和配对图片一样为350x450dpi。

4、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 (无条件刺激:消极图片和中性图片) ×4 (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被试间双因素实验设计。依恋类型通过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的测量确定, 无条件刺激和依恋类型都是被试间变量, 对无规则几何图片的喜好程度是因变量。

5、实验程序

(1) 填写ECR问卷 (李同归&加藤和生, 2006) , 确定被试的依恋类型。

(2) 学习阶段。通过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先后配对呈现, 使得条件刺激的效价改变。再随机将被试分成两组, 坐在电脑前面, 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于电脑屏幕中所呈现的图片。在学习阶段, 非条件刺激 (消极图片或中性图片) 阈下呈现之后会自动的和男女的表情图片配对。消极图片让被试自动、无意识地产生害怕, 激活依恋系统寻求安慰和帮助。紧接着呈现的笑脸图片及时做出回应, 使被试与陌生笑脸建立安全依恋联系。学习阶段的每个trial包含以下序列:2s的注视点、14ms的非条件刺激、184ms的掩蔽刺激、800ms的空白屏幕和3s的表情图片。每张表情图片要和非条件刺激配对20个trial, 每个被试要学习40个trial。

(3) 测试阶段。该阶段是在条件刺激的启动下进行无规则几何图片的喜好程度评定。要求被试注视着电脑屏幕, 条件刺激呈现一段时间之后, 会出现一幅无规则的几何图形, 被试通过数字键, 对该图形进行1—7级的喜好程度评定, 评定之后进入下一个trial。测试阶段的每个trial包含以下序列:500ms的注视点、500ms的条件刺激以及无规则图片 (无时间限制) 。男女条件刺激各对应25个trial, 每个被试总共要做50个trial。

三、数据分析

1、数据预处理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别以启动刺激、生源地 (城市、农村) 为分组变量, 无规则图片的评定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其中无规则图片的评定得分包括呈现男性笑脸时的评定得分、呈现女性笑脸时的评定得分和总的评定得分 (以下分别用得分男、得分女、得分总表示)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 恐惧刺激对因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安全依恋的习得可能与依恋系统的激活无关。生源地对因变量得分男和得分总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t (62) =-2.732, p<0.01, t (62) =-3.021, p<0.01, 说明安全依恋的习得存在城乡差距。

2、焦虑维度与安全依恋习得

选取焦虑维度的前27%为高分组, 后27%为低分组, 以焦虑维度的高低分组、启动刺激和生源地作为自变量, 评定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依恋焦虑高分组, 启动刺激对因变量得分女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存在主效应 (F=4225.000, sig.=0.010) , 对因变量得分总存在边缘显著, 即存在主效应 (F=63.004, sig.=0.080) , 说明依恋系统的激活是安全依恋习得的前提条件。生源地的主效应显著, F=420.500, sig.=0.031, 说明生源地的不同水平及其显著的影响安全依恋的习得。焦虑维度对因变量得分女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存在主效应 (F=1609.256, sig.=0.019) 。

3、回避维度与安全依恋习得

选取回避维度的前27%为高分组, 后27%为低分组, 以回避维度的高低分组、启动刺激和生源地作为自变量, 评定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依恋回避高分组和低分组, 各个评定分数在启动刺激和生源地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实验运用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结合依恋加工模型和社会情感系统模型, 对安全依恋是否能够习得及其习得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下面对安全依恋是否能够习得以及相应的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和原因分析。

1、安全依恋能够习得

实验结果虽然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实验任务的结果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在高依恋焦虑组在启动刺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安全依恋已经习得。

2、生源地对安全依恋习得的影响

来自城市和农村的个体对安全依恋的习得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儿童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会影响依恋模式的形成。农村的孩子平时伙伴相对城市的孩子比较多, 得到母亲的关注和爱抚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自我的认同感高, 更有助于安全依恋的习得。

3、依恋焦虑对安全依恋习得的影响

实验结果在依恋焦虑高分组表现出多方面的显著性, 这说明焦虑维度高的个体的依恋系统相对容易激活, 在危险的情景下更多地想寻求支持和安慰, 从而更易习得安全依恋。这点说明了依恋加工模型, 在依恋系统反复激活的情况下, 不断给予他可得的依恋表征, 从而对该依恋表征产生安全依恋。

4、依恋回避对安全依恋习得的影响

依恋回避高分组的被试在各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点很好的验证了依恋理论, 回避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采用去激活的行为模式, 这类被试在心理资源充分的情况下不容易启动他们的依恋系统。该个体习得安全依恋会比较难。

5、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存在一下几点原因:

(1) 实验所选择的男女微笑图片评估不够严谨, 没有选择国际通用的表情图片。

(2) 实验范式的选择以及实验设计比较单调枯燥。

(3) 实验指标的选择比较局限。

(4) 中西方文化差异。

五、展望

安全依恋习得的机制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目前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够找到适合中国被试的表情图片以及更适合的研究范式, 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同时,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多个实验指标, 从而来探索个体对陌生人习得安全依恋的机制。此外, 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中西方在习得安全依恋时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本实验采用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范式, 运用中文版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考察成人依恋类型, 并研究不同成人对陌生人习得安全依恋的差异及其习得机制和影响因素。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在依恋系统激活的情境下安全依恋可以习得, 并且生源地和高依恋焦虑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成人依恋,评价性条件反射,习得

参考文献

[1]Beckes L., Simpson J.A.&Erickson A..Of Snakes and Succor:Learning Secure Attachment Associations With Novel Faces via Negative Stimulus Pairings.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21 (5) , 721–728.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84-194.

[3]赵显, 李晔, 刘力, 曾红玲, 郑健.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的作用[J].心理学报, 2012, 44 (5) :614-624.

[4]李同归, 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 2006, 38 (3) :399-406.

[5]Eisenberger, N.I., Master, S.L., Inagaki, T.K., Taylor, S.E., Shirinyan, D., Lieberman, M.D., &Naliboff, B.D.Attachment figures activate a safety signal-related neural region and reduce pain experience.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 108, 1721-1726.

篇4:陌生人的帮助作文

大家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如同白雪公主的后妈,老巫婆或者是现实中的人贩子等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已经把陌生人死死地钉在黑名单中。同时父母也将这么根深蒂固的思想传授给了我们。

但生活中并不一定都是那样的。何不换一种方式去想呢?乐观一点——你好,陌生人。

有一次,那年我还小不懂事。有一个人来到我家对门敲门。邻居让她进去了,我拿一个小板凳,站上去看门外。一会她又敲我家门,那时家中就我一个人。我就没出声,一会那个人满脸无奈,听我家鸦雀无声,就要走了。我想:“他好像是查燃气表的”,我正要开门,脑子里又浮现妈妈口中的人贩子,顿时我跑到离门很远的地方,最终没有开门。事后爸爸妈妈还夸了我。

过了几天,那个当时敲门的阿姨又来了。妈妈开门让她进来,我正开心的玩着,见到了她立刻变了。她风尘仆仆,脏兮兮的手不停地在厨房认真的检测天然气表,起初,我用厌烦的眼神看着。当她要走的时候妈妈看她不忙并让她坐下来喝杯热水。她委婉的拒绝了,她说自己的女儿还等着她回去做饭呢!于是他又急促地骑着电瓶车回去了。我顿时感到他是一个负责的燃气抄表员,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篇5:陌生人的帮助作文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我急急忙忙地如箭一般,奔到了图书馆,开始与同学会面。我们在图书馆里待了一个半小时后,准备离去,却发现了我的文具不见了,我顿时脸一拉,眉头紧皱,嘟着嘴、垂着下巴去找。

这一幕被一位小姐姐看见了。向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也前来帮忙,只见姐姐一出马,东西马上被她找到了,她可真是个“火眼金睛”啊!

我陪这个小姐姐走了一段路,只见前面有一个小妹妹不慎摔倒而在一边哭泣,她便急忙将小妹妹扶起,并安抚好,才肯离去,那一刻我就在想:这个小姐姐可真是热心肠啊!我也一定要向她好好学习。

当我无意中的一个回头,却看见了小姐姐的莞而一笑,她的笑令人心里感到温暖、舒坦,也增加了一些光彩,见了她的莞而一笑,我也跟着笑了。当我要问她的名字时,她却急匆匆地向我告别。

篇6:陌生人的帮助作文

我等得心己经碎了的时候,我开始生气了,等了这么久怎么还不来呀,完了,只差十分钟就要上课了。突然,一辆车子开了过来,里面的人,我似乎在哪里见过,白衣黑裤,他到底是谁?

我准备上车的时候,突然想起妈妈的话,不要上陌生人的车,这时我脑里出现了两个精灵,一只白,一只黑,那时白的轻轻地很温柔地说:“不要上,如果上了,他有可能不是什么好人。”黑的大声说:“别人好心帮助人,你还不上去吗?”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很对,我再想了想。

两只精灵纷纷大吵起来,我大声一声:“算了,我还是上去吧!”

我坐在车里觉得有些不安,怕他会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我有一点开始担心,也开始紧张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他把我送到了。那时我特别地轻松,我什么话都不说,一直在说谢谢。

篇7:关于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 文化水平偏低,人文知识缺乏。

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入学后,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导致文化素质低下。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重技能、轻文化基础课的思想,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美学知识缺乏。

2. 文字功底薄弱,表达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因以前语文没学好,所以听说读写能力不强,因而,字写不好,话不会说,句不会断,文章不会写,经常发现学生写的请假条、思想汇报、申请书等应用文,多是格式不对,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错字连篇。面试时,学生不知如何表达。

3. 自卑心理严重,承受挫折能力弱。

大部分学生因有失败的经历,心里有阴影。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耐挫能力弱。在学习、实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很容易就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破罐子破摔。

4. 理想信念缺乏,人文素养缺失。

很多学生认为读中职意味着理想的破灭,今后只求“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因此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对待,文化课敷衍了事的现象。由于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心态。

二、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 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国现已逐渐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时代要求现代劳动者有高超的技能,以及科学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综合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 符合中职学校办学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不仅要培养“工具人”,更应该培养“社会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3. 符合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大多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终身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积极进取的心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等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知道如何发展职业技能,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如何为社会作贡献,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三、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 转变重专业、轻人文的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强调专业质量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和就业情况,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而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因作用缓慢,不易显现,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而显得“无用”,所以备受冷落。中职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不能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 增设人文选修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学校在制订课程计划时,要加强人文选修课开设并规定中职生每学期修满一定学分。人文选修课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诗词赏析”、“论语心得”、“美学艺术鉴赏”、“创造与创业”等。这样有利于开阔人文视野,陶冶情操,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人文精神的塑造,既要靠系统的教育,又要依靠导向正确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校刊等阵地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校运会、美化教室宿舍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等等,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校风、学风、校园精神的形成。

4. 丰富教师人文知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人文素养的培育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业务过硬,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人文知识。再次,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强化教师学习的效果。最后,要求教师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5.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树立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了解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现象,提高中职生对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篇8:帮助陌生人的英语作文

Weall live in the same society. More or less, we get help from others, ourparents, relatives, teachers, friends even strangers. In return, we should giveothers a hand when they are in need. We should transmit this kind of love. Aslong as everyone can contribute a piece of love, the world will become aparadise. As for our individuals, helping others would bring us happiness and asense of achievements. We would be happy to see that we are capable of helping others.In addition,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 to some extent. One of themost beautiful compensations in life is that after helping others in goodfaith, we get help ourselves at the same time. I think “rose presented, smellremained” is the best description to help others.

篇9:帮助陌生人的英语作文

In our daily life, most of us have the experience of helping strangers, like giving directions to a lost boy or giving our seats to an elderly lady on a bus. What a great feeling it is to see a smile on others’ faces! As an old saying goes, “Give roses to others and the lasting fragrance will remain in your h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elp others.

However, nowadays professional cheats tend to take advantages of kind, helpful and warm-hearted people. For instance, once my grandma gave some money without hesitation to a ‘beggar’ dressed in rags, who lay on the street hoping to be pitied. But the next week, he was seen to have big dinners in restaurants and hotels. Being generous to them may bring you not pleasure but regret and anger.

To sum up, we should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because it makes us feel better and makes our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When it comes to strangers,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 case we may put ourselves into trouble by helping them.

篇10:来自陌生人的帮助作文

老师曾说过,不要随便与陌生人说话,要提防陌生人对自己造成伤害。虽然这样说,但我现在要说的这个陌生人,他并没有给我造成伤害,却给我带来了帮助。

这天中午,一放学,我就去开单车锁,没想到掉链了,真是气死我了,嘴里叨念着:“哪个家伙这么缺德,竟然把我的单车搞成这样子。”我四处望,看谁能帮我,我看到游梦萍在校门旁,我赶紧推着单车去游梦萍那,她说,她也不会,唉,我唉声叹气地看着那辆已掉链的单车。就在这时,穿着一件橙色衣服的陌生人走过来,看到我的单车,说:“哦,原来是掉链了。”连忙拿钥匙出来帮我修单车,没过几分钟,他就修好了,他的出现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的很感谢他。这下可好了,我就不用推着走回去了,我赶紧跟他说了声:“谢谢。”他听了之后,好像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他跟我说:“不用谢。”我走之前跟他说了声“拜拜”,然后他笑着向我挥手。他并没有向我要过一分报酬。我看他并不是一位坏人,像他这样的人,你们会觉得是坏人吗?

但愿这个社会好人常在!

篇11: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这种“陌生化”手法正式以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兴趣, 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感受不断进行变化。正因为如此, 平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就会焕然一新, 发生着从平淡不起眼到受万事瞩目的巨大变化。也正是这样, 事物被赋予了新的色彩和意义, 人们的认识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陌生化”手法被广泛运用, 如电影蒙太奇, 利用长镜头使得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比喻、通感的运用, 使文学作品新颖生动;诗歌的语言, 达到了一定的张力, 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再如毕加索的抽象派作品, 简单的线条就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语言的陌生化是我们比较普遍接触的, 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叙述, 运用了陌生化手段后, 就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就拿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 将孰词生用化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同一般。“打酱油”的本意我们再熟悉不过, 但经过“陌生化”的改造, 改变了它的原意, 就使它的意义更加丰富起来, 显得更加生活、更加贴切。让人们更能感知“打酱油”在网络用语中的意思就是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 与自己无关。这样, 该有的意思都有了, 也达到了调侃的目的。

语言形式的强化、重叠、颠倒、延缓等打乱正常顺序, 使文学语言与熟悉的语言形成相互疏离、相互错位, 以此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振聋发聩的功效。这样就可以把读者从迟钝麻痹的状态中拯救出来以增加阅读的效果。池莉小说《生活秀》中关于吉庆街的描写就让我记忆深刻。“吉庆街是一个鬼魅, 是一个感觉, 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漂泊码头……一个大家心照不宣表演的生活秀。”在这些对吉庆街的描写中, 作者不用事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 而是用“鬼魅”“漂泊码头”“大自由”这类新词加以描绘, 原本再平常不过的闹市吉庆街在读者眼中变得焕然一新, 对吉庆街产生了陌生感, 似乎吉庆街是个特殊的地方, 要发生特殊的事情。运用大量新词的堆砌, 使对象陌生化, 增加了对这的审美感知难度。

再就是我们创作中常用的通感, 我认为也是“陌生化”的一种。《荷塘月色》中历来被奉为应用通感的典范:“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花的清香像歌声, 一个是嗅觉, 一个是听觉, 作者在这里打破了以往感官的常规, 把嗅觉与听觉联系起来, 达到了二者的相互沟通。每当读者读到这里时, 自然而然就会停顿下来仔细斟酌其中的意味, 静静体味这种感官的互换, 这样, 延长审美时间与难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读者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运用通感, 将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互相弥补不足, 以达到互通, 使原本熟悉的事物在感官上再次陌生。

从作品来说, 把各种素材进行选择、加工, 现实材料变形为真正的艺术成份, 从而通过艺术成份组合布局配置, 使之构成艺术品;从接受者来说, 作品唤起了新颖感受, 摆脱了原有的思维定势, 用新的思维去重新审视艺术。毕加索的作品中, 就大量运用了“陌生化”效果。第一眼审视他的作品, 只看到了一幅由奇怪的线条和不规则图形堆砌的画面, 似乎还有些凌乱感, 根本难以看懂画的内容。但, 当我们定下神来, 仔细看那些线条和图形时, 会发现原来那些线条或是人物的轮廓、或是发丝, 不规则的形状或是身躯等。原来, 画上的一切也就是平时的事物, 但他让这些事物在我们眼前变得陌生, 使我们产生了审美的停顿, 有时似乎还要加以斟酌。在我们对事物由认识到不认识, 再到认识的过程中, 使我们的判断遭到质疑, 但经确定之后, 我们的判断又得到了肯定, 这样, 如此的在质疑与肯定中反复, 审美能力得到了肯定, 同时增加了审美的快感。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 而是要将对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运用“陌生化”这一手段, 打破惯性思维, 善于感受事物的伟大, 发现生活中的美, 从而在生活中找到具有惊人效果的材料, 使其真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使读者延长审美的时间并以此为享受。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不少艺术作品都将这一手法广泛应用, 并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键词:陌生化,耳目一新,语言,通感,抽象画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78.

[2]池莉.生活秀[M].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6:43.

篇12:陌生人帮助我的作文

也许是我太傻,太天真。作为马上进入社会的我,18岁的我。居然被社会的上fu败的东西所迷惑,所折磨。我居然会迷上赌博这个害人害己的东西,而且是一发不可收失。我把生活费输了,那还不算什么。我居然还骗家里和同学,甚至老师。虽然我向他门借到了钱,可是我还是不知道悔改,又跑去赌。整天课也没上,人也搞的精神萎靡。甚至输的一两天没的饭吃,只能饿着自己。

当我向他门求助的时候,他门真诚的帮助我,可是,到我还给他门人情的时候,我却逃避了。因为,我还不起。我饭都没的吃,把我的所有都输在了赌博上面。哪还有什么呢?每次碰见他门的时候,我只能撒谎说,马上会还了。可是,这样的话说了已经好多次,好多次,连我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到现在,帮助我的人,我只能默默的避开他,生怕他会发现我,晚上做梦的时候,都梦着他门向我伸出双手,要我还,无数次晚上从睡梦中惊醒,我现在好害怕。在这个学校读了3年书,输了3年,骗了3年,饿了3年,也把自己的青春也浪费了3年,我不知道我现在还剩下什么。

也许,现在逃避,是对我的解脱,而对他门是深深的痛苦着。他门当初那么真诚的帮助我,而我现在却这样对他们,所以,在这里,我默默的对他门说声对不起,原谅我这个已经没有心的人……那怕你门怎么样对我也好,我也心甘接受。

篇13:陌生人帮助我的作文

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诫我:“有陌生人问你家住哪儿或你叫什么名字,你千万不要告诉他,也不要听他骗,跟他走。”就这样,陌生人在我心中就成了无恶不作的大坏人,但是这个阿姨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暑假里,爸爸和妈妈带我去世博会游玩。我们来到世博园,就奔向德国馆,妈妈总拉着我的手,我手上都是汗就松开了。我跟着妈妈跑,跑得气喘吁吁就停了下来,可妈妈不知道,只管自己跑。我不那么累了,就站起来,可找不到妈妈了。我心急如焚,都快哭了,心想:完了完了,我又不知道德国馆在哪儿,怎么办啊!

篇14:小学生作文:陌生人的帮助

生活中你曾经被陌生人帮助过吧?

今天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男士,坐在我和女儿的对面!因为刚逛了公园,加上这个时间本就是闺女应该睡觉的时候,所以到也不是很意外的,闺女在车上就睡着了。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可是比较的“寸”,闺女要吃M,买了东西后除了我的包包外,后上就又多了两个小袋子,试图把他们塞进我的包里,但是努力了好久,末果!闺女靠在我的怀里,又让我不便于大动作。正尴尬与无奈间,那位男士从随身带的塑料袋里拿出一本书,然后将袋子给我,并帮我把手里的小袋子们都塞进大袋子里。这样我就能够将自己的手解放一些,可以有余力抱着女儿了。

感谢过他!此后一直无话!下车时,他也正好下车,但是仍然是两个陌路人!其实真的挺感谢他的。我想他一定也是位父亲,才能体谅带孩子的家长的疾苦。他给我用的袋子恰好是一个装童装的袋子。想必他的孩子和我女儿的年龄不相上下。想到此,心里释然了些,同为父母,才能相互体谅。再次感谢他!那位不知名的父亲!

篇15: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作文

关键词:美剧,英语学习,英语学习方法,积极帮助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美国原版的英文电影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成为我们学习英语的新路径。例如《绝望的主妇》、《生活大爆炸》、《越狱》、《老友记》等等,凭借特色的剧情,生动活泼的情景以及幽默地道的语言吸引了众多英语学习者的目光,他们通过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剧情,搜集语言资料,翻译译文等等。这不仅激发了英语学习者的热情,更提升了英语口语以及听力能力,丰富了英语使用的语境和文化知识,并训练了学习者的英语思维。该文通过对《Friends》的分析,提出几点关于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帮助。

1《Friends》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异域文化以及历史的理解

电视剧《六人行》,又名《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也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全剧共236集,每集大约20分钟左右。短小故事的导入也让学习者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兴趣,更有兴趣去探索其背景知识。故事主要描述了住在纽约的六个好朋友,从相识到后来一起经历了10年的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再这十年的故事发展中,历史事件以及典故不断穿插在其中,这有利于对历史的深层次理解。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差异,思维逻辑的差异。而《Friends》之所以受人欢迎,其一是因为它完全具备消费良品的素质,而更重要的是,在身临其境的幽默中,我们感受到了如我们日常生活的发生的普通事情,通过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因为情感、原则、利益、地位等问题产生矛盾、闹出笑话,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爱情和友情的重要性。每一个剧中的人物都性格鲜明,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爆满的人物塑造也满足了英语学习者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我们从《Friends》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等等方面的讯息,这些异域风情是通过荧幕自然、生动的展现出的。《Friends》无形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学习美国人的英语思维,文化氛围。可以让我们学习生活,去欣赏生活中的那些真善美。

2《Friends》对英语听力、口语训练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Friends》无疑是最佳的提高英语的途径。在整部剧中,都是简单的人物对话,没有长句,并且词汇也是些口语的基本词汇,例如:working on commission赚佣金,take your forever to find……花费很长时间找到某物等等,这些对于想突破发音以及基础对话的学习者来说是练习的经典之作。像类似《Friends》这样的经典美剧带给学习者更多的就是真实的语言环境,也营造了相应的语言文化氛围。很多英语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单词,但是真正要想说一口地道流利的美式发音却很困难,一张口就会给人发音不地道的感觉,这就是口语练习没有相应的环境。英语的语音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基础,它包括单词的发音以及核心词汇和日常习语的掌握,语音语调也是英语学习者需要注意的方面,通过对《Friends》反复观摩,会对发音错误的单词有一个良好的纠正作用、模仿过程。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离不开对句子的仿效,对句子的循环练习。这样才能在模仿与反复观摩的双重动力下产生脱口而出的地道口语。《Friends》给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精彩情节展现了单词以及句子的使用语境,对语感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营造了听力训练的实用信息。在现有的大量英语听力训练材料中话题陈旧,句式固定,很难让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而《Friends》这种美剧带给英语学习者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语句,并用妙趣横生的方式让学习者记忆深刻,每个人物在发音中的连读、弱读都风格迥异,与我们日常练习的听力材料相差深远,因此通过对美剧的反复观看,也能够起到纠正发音、熟悉不同的发音风格以及积累句型的作用,更在潜意识中理顺了地道英语的逻辑思维,这对日后的听力训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Friends》有利于英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升

很多英语学习者都有感受,从我们学习英语开始接触的大部分英语都是经过加工和修饰,比较完整的句子,常常使用的都是长句、复杂句,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日常交际中,不可能都说长句、复杂句,有很多短句、单句、省略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时常产生困惑,这些省略句表达了什么,这些俚语是什么意思,造成了阅读障碍,这些跨文化的因素可以通过像《Friends》这样的美剧来解决。在第一遍观看《Friends》时,很多英语学习者都关注字幕内容,一般像美国英语,语音的输出频率在每分钟一百五十个音节左右。在美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语速,再加上连读、弱读等不同,英语学习者在初学对话的过程中,就会在听力的过程中潜意识的加快阅读的速度。也会在潜意识里对对话内容进行精看或者是泛看。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速度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在遇到美剧中内容难以理解时,推动了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做些相应的阅读以便增加词汇量,以及惯用语法的学习,会进行深入阅读进行流行语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并查阅相关的语言文化资料。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英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像《Friends》这样的美剧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听力、口语、阅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很多英语学习者都从中收益颇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美剧的丰富资源,色彩丰富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动人心的配乐等等调动了一切利于英语学习的因素,我们要适当进行调整,在兴趣中学习语言,突破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打开了学习者的耳朵也让学习者感受到了学习英语前景是广阔的,并让英语学习者在生动活泼的情节发展与饱满人物塑造中学习英语,那些精彩的对白以及精雕细琢的画面让英语学习者久久不能忘怀,在享受异国风情的同时又展开了余韵不尽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夏秀明.探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的具体措施[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宗爱芳.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就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3]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袁平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5]周之南.中国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策略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上一篇:母亲节幼儿园亲子活动总结下一篇:二年级“反校园欺凌”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