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2024-04-25

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通用9篇)

篇1: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童谣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它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班以童谣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过程中,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的童谣,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受到教育,调动幼儿对民间童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它对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童谣教学是幼儿进行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展小班童谣教学中发现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时高时低。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而且容易受兴趣影响,幼儿有了某方面的兴趣,那么,某方面就有了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使幼儿对童谣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选择适合性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班幼儿逐渐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选择童谣时,为小班幼儿选择篇幅短小、形象生动(动物)、富有童趣、节奏感强、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童谣,而且童谣的思想要健康向上,具有游戏性、娱乐性。本学年我们选择了《小老鼠打电话》、《小鸡吃米》、《数青蛙》、《牵牛花爬高楼》、《小乌龟爬山坡》、《两只羊》、《拉大锯》等等,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童谣兴趣盎然,课间、游戏时常能看见他们凑在一起读童谣,毫不厌倦。因为这些童谣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从易懂、易理解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幼儿领略语言的神韵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知识。

二、运用扣人心弦的语言

活动中教师巧妙设计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鉴以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求知欲的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良好的开端能紧紧抓住幼儿心理,产生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兴趣。如童谣《圆圆歌》中,教师启发小朋友:“什么圆圆红彤彤?”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太阳,有的说苹果,还有的说火球„„可见,孩子们的求知欲强,乐意学童谣。

2、优美动听的示范语。我在示范朗读时,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方法朗读童谣,这样既增添了童谣的美感,又有效地渲染幼儿。

3、振奋人心的激励语。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看到点滴进步,就会说“真好”、“真不错”、“你真能干”、“你真棒”等激励的话语,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持久。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动机。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如:童谣《点点虫》活动中,首先老师于幼儿对念童谣,边念边做游戏,然后,幼儿两两面对面边玩边学念童谣。最后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兴趣倍增,持续的时间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学所得。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在童谣《两只羊》的教学中:我将童谣内容编成了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河东边的一只羊要到姥姥家玩,小河西边的一只羊也要到姥姥家玩,它们走呀走,在小桥的中间碰撞了,它们都嚷着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让谁,你推我推,最后都扑通一声掉到河中央„„”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了解了故事中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出童谣内容,一下子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童谣。

3、操作教学。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可行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手、脑、口并用的能力。为此我经常运用插图、木偶、指偶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童谣《猜猜在哪头》“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猜猜到底在哪头?”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公鸡头和母鸡头的图片分别贴在两个手背上,代表公鸡头和母鸡头,然后拿一粒黄豆放在手心里,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边念儿歌一边猜猜黄豆在哪头?(公鸡头还是母鸡头)一遍结束之后两个好朋友互换猜。操作活动已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材料,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在操作实践中了解民间童谣所表达的内容,掌握操作的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具

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教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几种教具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

1、颜色鲜艳的图片。

我将所教童谣里的动物按需要描绘下来,制作成图片或卡片等,使一些较抽象内容形象化。教学中,孩子往往会被图片或卡片而吸引。

2、形象逼真的动画。

经过观察和实践,孩子对动感的画面特别感兴趣。而电化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弥补其他教具的不足。为此我经常制作幻灯片或网上搜索课件进行教学。如:在童谣《小乌龟爬山坡》的教学中,我在网上搜索了课件,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被动画所吸引,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会跟着读,学着读。

3、利于表演的手偶。

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它幽默夸张、鲜明有趣、操作性强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我充分利用指偶、木偶来进行教学,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童谣。

五、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幼儿发音的练习,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童谣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和词语的丰富积累。通过熟练朗诵童谣,小朋友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词汇也增多了。

2、发散思维的培养

童谣以它别具一格,质朴自然得到幼儿喜爱,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语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一些社会性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从小对幼儿进行童谣的艺术熏陶,也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欲,艺术的种子正悄悄萌芽!愿这朵传统而绮丽的小花——童谣,在幼儿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篇2: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南安市实验幼儿园陈艳莉)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基本上都是以集中活动的形式开展的,经常出现同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要求的情况,这就有可能造成有的内容或形式幼儿不喜欢,或有的要求太高,无法达成等。这些都会造成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违背了《纲要》精神,而区域活动的自己选择性刚好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避免这种情况。同时小班幼儿刚入园,绘画水平参差不期生活经验和兴趣不同,在区域活动里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自己选择绘画的内容、工具、时间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更能做针对性的指导,下面几点做法:

一、树立信心,鼓励赞赏

小班绝大部分幼儿来园前未入托,又因为年龄小,社会知识经验欠缺,手肌肉群发育较弱等因素导致孩子们对绘画活动了解甚少,存在着十分模糊的概念,据了解75%左右的幼儿未接触过绘画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没有绘画经验,在绘画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始无终的情况,甚至有的幼儿会拿着笔观望,不知怎么画。根据这些原因,首先就得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一开始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先让幼儿在分区活动时欣赏一些最简单并让他们知道是怎么画,幼儿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原来画画就这么简单!以此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栏,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帖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色彩奖”、“造型奖”、“细心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

二、画具多样,自己选择

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小班幼儿更喜欢那种可以画得较大的,容易出现成果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小班我们常让幼儿用油画棒进行绘画,这样幼儿容易觉得单调乏味。对于绘画工具的投放可多种多样,我曾尝试在区域中投放了水笔、毛笔、颜料等让幼儿进行涂色,发现孩子们对它们都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在绘画过程中我还经常投放一些多种多样且颜色须鲜艳明亮的实物。记得在一次绘画《水果盘》的活动中我投放了水果实物和水果玩具,而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大都喜欢观察色彩较实物鲜艳的水果玩具,他们还出乎意料地把水果的平切面盖在纸上印画。孩子们的行为启发了我,后来我经常在区域活动中让他们把手掌、脚印、杯盖、有花边的小盘等按在纸上进行印画,而后再进行装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墙上时,欢呼雀跃!

三、调动感官,学习观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绘画之前我先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实物的整体,如:绘画一座橱子,应先指导他们观察橱子的整体平面并说出其形状,再分部观察橱子的上、下部分的形状、颜色等。这样孩子们在脑海里形成了橱子的形状概念后就能愉快下笔了。当然,在感知实物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实物所得到的绘画效果就更好了,记得区域活动《画葡萄》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用眼睛观察葡萄,用鼻子闻,用手上的肤觉感知,用嘴品尝……等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葡萄,而后再让孩子们尝试用多种形式进行绘画,如:让他们用手指点画,用油画棒涂画,用毛笔进行水彩画……孩子们都十分高兴地一一尝试着。

四、教给技能,及时引导

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兴趣的基础,假如幼儿不知如何下笔,没有掌握一些简单绘画技能,又怎么会喜欢上画画?因此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正确的绘画技能,让孩子们在绘画时更加的得心应手;而在幼儿绘画时能及时地给予引导、纠正孩子们使用正确的技能进行绘画则更为重要。在上学期我主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及涂色顺序。在幼儿涂色中我们常会发现他们涂色不均匀和方向的随意性,而当我们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后会发现他们涂色的画面比之前干净了许多,涂的色彩也均匀了许多。而在下学期我主要教孩子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的用简单线条绘画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孩子们运用图形进行组合,绘画出他们喜欢的画。在区域活动中我经常选择形象可爱、大小适中的图形卡让幼儿训练涂色,提醒他们用正确的涂色技能进行涂色。

五、言语激发,想象作画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点拨是激发兴趣放飞想象的一把钥匙,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取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我们可用语言让幼儿扩展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太阳》绘画活动中,我提出了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么样给太阳打扮一下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我们给孩子们的一些提问,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又如:小班幼儿喜欢聆听故事,他们常以自己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来绘画,来讲述自己的画面,在下学期后期的区域绘画活动中,我常让孩子们把自己熟悉的故事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使之跃然纸上。他们大多喜欢边讲故事边绘画,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而且有的已经脱离了故事的内容但他们画完还争着拿着自己的作品给我讲自己画面的故事。在故事《拔萝卜》的绘画中,孩子们一边唱着《拔萝卜》的歌曲,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红的萝卜,还在萝卜旁边画上了小花狗、小花猫等故事人物,虽然绘画故事人物的形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在绘画故事《金色的房子》时,孩子们边念着“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边画着漂亮的房子……他们不仅画了色彩斑斓的房子,还添画了房子外的草地、花朵。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篇3: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学,闽南童谣,渗透,融合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弘扬和继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我根据闽南童谣所具有的音乐特性,尝试着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闽南童谣,把闽南童谣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体验闽南童谣的无穷魅力,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这既是时代向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本人在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些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是教好童谣的前提

首先,必须选择短小精悍、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题材。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闽南童谣具有韵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鲜活,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短易学等特点,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生活气息和闽南方言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于是,我尝试着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童谣,并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觉得小班上学期,最好选择的是四句或六句,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如,《挲头挲圆圆》《溜溜吃目啁》《月娘月光光》等短小精悍、句式工整的童谣,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到了小班下学期,就可以是八句或十句的童谣,如,《请外婆》《元宵圆》《一只蟳子八只脚》等生活气息浓厚的童谣。

其次,必须进行适当的改编或创新。本人在尝试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闽南童谣都适合作为教育资源进入幼儿园,因为闽南童谣包括的种类很多,有亲情类、诙谐类、风俗类、生活类等,有些童谣的篇幅较长,有些童谣音乐特色不鲜明,凡此种种都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改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羊仔》这首童谣篇幅较长,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但它的游戏性、趣味性较强,深得幼儿喜爱,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本人对原作进行了适度的删减,变成句式工整、游戏性强、短小精悍,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

再次,必须对闽南童谣匹配或创作谱曲。专门为幼儿量身打造的闽南童谣素材是非常有限的,在选择、改编童谣的基础上,我面临搜集本土音乐素材难的尴尬,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创作,选择与之匹配的富有闽南特色的旋律,做到语言与音乐艺术相结合。

二、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是学好童谣的关键

幼儿虽然所处的环境是闽南地区,对闽南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所了解,但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能说出一口地道闽南话的幼儿是极少的,而且闽南童谣中出现的一些词,对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如,街头巷尾、蟳拱等,只有让幼儿理解了这些词的实际意义,才能体味出闽南童谣所特有的韵味。

首先,可以借用视觉符号,加深幼儿对闽南童谣内容的理解。所谓的视觉符号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图谱”,图谱就是根据某个活动内容而创造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也包括与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运用图谱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谱具有形象性与可视性, 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闽南童谣词句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语言与画面沟通,并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例如,小班童谣《请外婆》教学中,“猪肚炖莲子。莲子清又甜,豆腐煮豆生”。我很好地运用了有关童谣内容的图片(美食的图片)。每一句都用一张生动形象、一看就明了的图片提示幼儿,孩子们在图片的帮助下,很快地理解了童谣内容,没有任何难度地学会朗诵这首童谣。图谱中有趣的图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主动吟诵童谣。

其次,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闽南童谣《溜溜吃目啁》,这首童谣诙谐有趣、比喻形象贴切,幼儿容易理解,只是第二句童谣,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不容易理解。于是,为了让幼儿理解麻薯是一种小吃,我特意买来了这种点心让幼儿品尝,对幼儿理解童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慢慢地理解了童谣所表达的内容。

再次,可以采取直观动作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小班下学期初,我选择了闽南童谣《请外婆》这一教材。在进行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结合动作、突破难点的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童谣中几个关键的词先让幼儿理解,如,猪脚、莲子、豆腐、豆生、笑吻吻,这些词都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是幼儿平时较少用闽南语进行表达,我主要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些词,而对于较难念准的字音:笑吻吻,我则更多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幼儿注意老师的口型,跟着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指图文声象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直观的表现力。将多媒体运用到闽南童谣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童谣《老安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视频上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画,配上生动有趣的语言朗诵,把“老安公”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幼儿一边看课件动画,一边吟唱童谣,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能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童谣作品。

三、音乐活动中渗透童谣,是教师创新的重点

怎样赋予闽南童谣更多的教育功能与鲜活的学习形式,让学习与承传闽南童谣成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让闽南童谣“动”起来、“舞”起来、“活”起来,是我们现正在尝试和努力的。

首先,可采用与不同童谣旋律匹配的形式突破难点。我们所接触到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歌谣只有那么两三首,而大部分的闽南童谣是没有谱曲的,虽然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音韵,但如果把闽南童谣与音乐活动融合起来,就具有更多的教育功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为童谣谱曲。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童谣《一只鸟仔》《草蜢弄鸡公》深得幼儿喜爱,我试着把这些童谣的旋律与其他的闽南童谣进行匹配。如,用《一只鸟仔》的旋律与童谣《溜溜吃目啁》进行匹配,《草蜢弄鸡公》的旋律与童谣《请外婆》进行匹配,尝试后发现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

其次,可采用部分修改的形式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发现有的童谣匹配较合适,但有的匹配不太合适,这就要进行再度创作。如,童谣《元宵圆》在与闽南语歌曲匹配时,出现了乐曲长、童谣短的状况,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我试着在童谣的句末增加叠词,原作是“小孩小孩嘴甜甜”,改编后变成“小孩小孩嘴甜甜呀嘴甜甜”,经过改编后的歌曲《元宵圆》乐句工整、富有童趣,幼儿很喜欢。

四、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是有机融合的渠道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征非常贴近,易于被幼儿接受并喜欢。我根据闽南童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它们设计成集体游戏或两两互动游戏。小班幼儿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物体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鼠仔,钻壁空》这首闽南童谣生动有趣,深得幼儿喜爱,让幼儿扮演老鼠,边唱着童谣边和着歌曲的旋律、节奏,围成单圈做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用手指与同伴互动,幼儿用眼神与老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篇4: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学 闽南童谣 渗透 融合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弘扬和继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我根据闽南童谣所具有的音乐特性,尝试着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闽南童谣,把闽南童谣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体验闽南童谣的无穷魅力,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这既是时代向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本人在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些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是教好童谣的前提

首先,必须选择短小精悍、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题材。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闽南童谣具有韵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鲜活,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短易学等特点,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生活气息和闽南方言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于是,我尝试着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童谣,并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觉得小班上学期,最好选择的是四句或六句,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如,《挲头挲圆圆》《溜溜吃目啁》《月娘月光光》等短小精悍、句式工整的童谣,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到了小班下学期,就可以是八句或十句的童谣,如,《请外婆》《元宵圆》《一只蟳子八只脚》等生活气息浓厚的童谣。

其次,必须进行适当的改编或创新。本人在尝试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闽南童谣都适合作为教育资源进入幼儿园,因为闽南童谣包括的种类很多,有亲情类、诙谐类、风俗类、生活类等,有些童谣的篇幅较长,有些童谣音乐特色不鲜明,凡此种种都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改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羊仔》这首童谣篇幅较长,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但它的游戏性、趣味性较强,深得幼儿喜爱,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本人对原作进行了适度的删减,变成句式工整、游戏性强、短小精悍,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

再次,必须对闽南童谣匹配或创作谱曲。专门为幼儿量身打造的闽南童谣素材是非常有限的,在选择、改编童谣的基础上,我面临搜集本土音乐素材难的尴尬,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创作,选择与之匹配的富有闽南特色的旋律,做到语言与音乐艺术相结合。

二、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是学好童谣的关键

幼儿虽然所处的环境是闽南地区,对闽南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所了解,但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能说出一口地道闽南话的幼儿是极少的,而且闽南童谣中出现的一些词,对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如,街头巷尾 、蟳拱等,只有让幼儿理解了这些词的实际意义,才能体味出闽南童谣所特有的韵味。

首先,可以借用视觉符号,加深幼儿对闽南童谣内容的理解。所谓的视觉符号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图谱”,图谱就是根据某个活动内容而创造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也包括与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运用图谱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谱具有形象性与可视性,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闽南童谣词句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语言与画面沟通,并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例如,小班童谣《请外婆》教学中,“猪肚炖莲子。莲子清又甜,豆腐煮豆生”。我很好地运用了有关童谣内容的图片(美食的图片)。每一句都用一张生动形象、一看就明了的图片提示幼儿,孩子们在图片的帮助下,很快地理解了童谣内容,没有任何难度地学会朗诵这首童谣。图谱中有趣的图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主动吟诵童谣。

其次,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闽南童谣《溜溜吃目啁》,这首童谣诙谐有趣、比喻形象贴切,幼儿容易理解,只是第二句童谣,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不容易理解。于是,为了让幼儿理解麻薯是一种小吃,我特意买来了这种点心让幼儿品尝,对幼儿理解童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慢慢地理解了童谣所表达的内容。

再次,可以采取直观动作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小班下学期初,我选择了闽南童谣《请外婆》这一教材。在进行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结合动作、突破难点的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童谣中几个关键的词先让幼儿理解,如,猪脚、莲子、豆腐、豆生、笑吻吻,这些词都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是幼儿平时较少用闽南语进行表达,我主要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些词,而对于较难念准的字音:笑吻吻,我则更多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幼儿注意老师的口型,跟着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指图文声象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直观的表现力。将多媒体运用到闽南童谣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童谣《老安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视频上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画,配上生动有趣的语言朗诵,把“老安公”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幼儿一边看课件动画,一边吟唱童谣,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能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童谣作品。

三、音乐活动中渗透童谣,是教师创新的重点

怎樣赋予闽南童谣更多的教育功能与鲜活的学习形式,让学习与承传闽南童谣成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让闽南童谣“动”起来、“舞”起来、“活”起来,是我们现正在尝试和努力的。

首先,可采用与不同童谣旋律匹配的形式突破难点。我们所接触到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歌谣只有那么两三首,而大部分的闽南童谣是没有谱曲的,虽然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音韵,但如果把闽南童谣与音乐活动融合起来,就具有更多的教育功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为童谣谱曲。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童谣《一只鸟仔》《草蜢弄鸡公》深得幼儿喜爱,我试着把这些童谣的旋律与其他的闽南童谣进行匹配。如,用《一只鸟仔》的旋律与童谣《溜溜吃目啁》进行匹配,《草蜢弄鸡公》的旋律与童谣《请外婆》进行匹配,尝试后发现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

其次,可采用部分修改的形式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发现有的童谣匹配较合适,但有的匹配不太合适,这就要进行再度创作。如,童谣《元宵圆》在与闽南语歌曲匹配时,出现了乐曲长、童谣短的状况,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我试着在童谣的句末增加叠词,原作是“小孩小孩嘴甜甜”,改编后变成“小孩小孩嘴甜甜呀嘴甜甜”,经过改编后的歌曲《元宵圆》乐句工整、富有童趣,幼儿很喜欢。

四、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是有机融合的渠道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征非常贴近,易于被幼儿接受并喜欢。我根据闽南童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它们设计成集体游戏或两两互动游戏。小班幼儿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物体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鼠仔,钻壁空》这首闽南童谣生动有趣,深得幼儿喜爱,让幼儿扮演老鼠,边唱着童谣边和着歌曲的旋律、节奏,围成单圈做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用手指与同伴互动,幼儿用眼神与老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中渗透闽南童谣的教学,可以将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将闽南传统优秀文化的承传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学与促进幼儿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是值得探讨和尝试的。

作者简介:

陈梅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

(责编 张敬亚)

篇5: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以古诗视听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期课改”确立了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其中把审美情趣等作为幼儿终生发展所必要的基础。古诗的诗句韵律美、节奏美,再配上抒情的音乐,在朗朗的诵读当中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听觉感官上的享受,更能使幼儿感受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意境美,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的能力。

1、古诗广播台

在幼儿园里我们成立了“金童广播台”在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尽可能的利用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段,结合不同季节、不同主题播放不同作者的古诗词,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以调动幼儿愉悦的情绪平和的心境,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说、愿意说、敢说的愿望。

幼儿园成立了“金童广播台”后,各个班级也在孩子们的积极建议下创建了自己的古诗广播台。有的班取名为“百灵鸟广播台”,有的班取名为“小星星广播台”。孩子们在这些“古诗广播台”里,自己商量分配角色任务,大家轮流竞争做电视台长、古诗广播员。在每天的古诗广播前孩子们还会自发的聚在一起讨论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例如:根据不同季节收集各类古诗、了解古诗的含义、将古诗的词句朗读正确。他们还设立了古诗资料信息库,把不同季节的古诗、描写不同景物的古诗进行归类,并用大家看的懂的图画进行标识,然后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古诗进行播报。孩子们通过一次次争当古诗广播员,渐渐胆子练的大了,自信心变得强了,普通话说得更标准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同时通过“古诗广播台”的活动,孩子们变得更能积极主动的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对于各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也渐渐熟悉起来,孩子们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古诗天地

我们提倡创造活环境,提取活教材,使每个墙壁都能说话,让幼儿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氛围中不知不觉的习得经验。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师生共同创设古诗活动环境。

别具一格的古诗林活动区就是孩子们经常留恋往返的地方。“古诗天地”的墙面上随处可见孩子们精心布置的与古诗词文化相关联的墙饰。如“古诗林”,“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喜欢的著名诗人”等栏目。有的孩子用书法把一些简单的古诗写下来;有的孩子将古诗中的诗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将自己新学的古诗用电脑打印出来;有的孩子将自己制作的古诗书一本本挂在墙上;还有的孩子将自己制订的古诗计划书贴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区域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些环境的创设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它以其独特方式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灵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诗天地”中的垂挂物,将孩子近期将要学习或者已经学过的一些古诗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垂挂下来,并用夹子夹住以方便幼儿随时拿取。因此孩子们只要在“古诗天地”中,就仿佛置身于诗的海洋,抬头侧身均可看见自己耳熟能详的古诗。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悠闲自得的环境里,孩子们学习的压力少了,想要学、想要说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

以古诗表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期课改”提出要构建以整和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因此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将抽象的古诗词句转化成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的情景。将幼儿的多种活动如:舞蹈、歌曲、绘画等与古诗相结合,注重相互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古诗活动不仅仅只为让孩子学会念几首古诗,更重要的旨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孩子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自主发展的活智慧,能自信、大胆的表现表达。

1、古诗擂台赛

到了中大班后,孩子们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已初步建立。在各类古诗活动中我们发现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占活动中主角的比例相对较高,反之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参与古诗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量身定做自己的古诗学习计划书,如本周准备学习几首古诗?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用五角星进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惊喜的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同时在每个月末的“古诗擂台赛”中,我们设立了很多的奖项,有“快乐学习奖”“最佳勇气奖”“最大进步奖”等。擂台赛从制订比赛规则到推选小裁判都是孩子们自己制订、推选的。在擂台赛中,每个孩子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他们不仅要在集体项目中朗读学会的古诗,还要积极争当个别比赛项目中的班级小代表,更要学着欣赏、评价其他同伴的表现。每次擂台赛的前期,每个孩子都会精心的准备,选择朗诵的古诗商量擂台赛的题目。活动中为了给自己班级加油鼓劲,孩子们还特意创编了口号,如:“大一班最最棒”“大二班一定行”“大三班准能赢”……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似火。为了争当小代表,每个孩子都踊跃的报名,认真的准备,积极的表演。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是胜利者,他们经常会说:“哇,你学了这么多古诗啊,我也很不错我也新学了几首呢。”

2、古诗大舞台

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凡是孩子能想的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因此,在古诗活动中我们也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创设多种尝试、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启发幼儿大胆尝试、感受、操作。“古诗大舞台”就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这么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

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自己的“古诗表演队”,孩子们会选择合适的音乐、利用各类废旧材料制作演出的服装和道具,来表现古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意境。例如:当孩子们表演古诗“静夜思”时,他们会搬来小床,把爸爸穿过的灰衬衫作为演出服,拿一把夏天用的扇子作为道具,摇头晃脑的朗读诗句进行表演。在表演古诗“咏鹅”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优美的旋律作为音乐背景,以白色的皱纸扮演鹅的翅膀,用绿色的绸布装扮波浪,转眼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一群“小白鹅”在水中朗读着优美的古诗。“古诗表演队”不仅在幼儿园中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还走进了社区。每逢敬老节我们的“古诗表演队”就会来到敬老院;元宵节、中秋节也时常能在社区的广场上看到“古诗表演队”的身影。通过这这些活动,孩子们充分地体验到了表演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但是每个孩子的能力以及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那些胆小、能力弱的孩子,在活动中总是声音轻轻的,有的甚至害怕失败不敢参与。那时我们会适时的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你念的不错,你能行的。”或者作为他的合作者和他一起朗读表演。对于每个孩子每一次的朗读演出,老师总是最好的听众,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再次活动的兴趣。

本文由专业儿童网站为您收集整理。

以古诗创编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古诗活动中,我们不仅十分注重孩子自主、自律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1、古诗出版社

进入大班后期,孩子们学习的古诗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我们考虑如何拓宽古诗学习的渠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成立了“古诗出版社”,在出版社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独立将自己学会、收集的古诗,或者自己创编的诗歌用绘画插图的形式汇集成一本自己的古诗书。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我们的“古诗出版社”活

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作“家庭古诗集”。还可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去收集、制作,有的绘画插图、有的制作封面、有的书写文字、有的孩子还给书制订了标价。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古诗出版社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有的叫“童童出版社”有的叫“小机灵出版社“,他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小出版商。他们还将自己制作的古诗书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并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例如“有关春天的古诗”“我喜欢的动物的古诗”“与景色有关的古诗”等。同时,古诗书出版后,孩子们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翻看,还可以将书带回家借阅,也可以借给弟弟妹妹阅读。在活动中他们不仅习得了各种学习的方法,更体验到了一起学习的乐趣,不再将学习看得很难很枯燥,而将学习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我们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2、古诗小老师

陈鹤琴老先生提倡:“活教育”思想,“儿童教儿童”正是其方法之一。

我们在古诗活动中也采用了“小老师”制,孩子们对于做老师是十分向往的,因此这一活动很受欢迎。他们将自己要教的古诗以广告的形式张贴在自己的教室门口,进行自我介绍和自我推荐。例如:广告上有的会写着“咏柳这首古诗可好听啦,想学的小朋友赶快来找我吧!”有的孩子不会写字,他们就会用符号、画图等方法让大家知道自己会念什么古诗。当发现想做小老师的孩子特别多时,竞聘的方式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推选“我心中的小老师”,使每个孩子都有做小老师的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尝试并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小老师”利用各种肢体动作让小朋友了解古诗内容;有的“小老师”将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让小朋友了解其中的含义;有的“小老师”将古诗中的句子配上熟悉的歌曲旋律,编成一首首好听的古诗歌,让小朋友很快就能学会古诗。这种你教我学的方式,使那些做“小老师”的孩子树立了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使那些学古诗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孩子们在说说、玩玩、教教、学学中一次次的进步一次次的获得成功,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以古诗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中的事物,他们透过游戏去尝试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去发泄他们的情绪,而古诗游戏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游戏情境,游戏中提供的各种材料为儿童提供了“操做中学习”的经验,游戏域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了许多不同的选择机会,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可能。

本文由专业儿童网站为您收集整理。

1、“古诗接龙”游戏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我们及时的进行补充、调整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个体差异。如:在“古诗接龙”这一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古诗图片、诗句、录音磁带等让幼儿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根据古诗图片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接龙。能力较强一些的幼儿可以直接看着古诗的诗句,按文字的先后顺序排列接龙。也

可以两两孩子之间相互念古诗接龙。可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往往对同伴的古诗朗读会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因此我们提供了录音机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念念,并将自己和同伴的声音录下来,听听朗读的正确吗?有没有漏掉的诗句?渐渐的使幼儿从中获得了满足与自信,更激起了对学习的兴趣。

2、“古诗拼图”游戏

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吸引孩子学习动机和操作兴趣的关键,更是活动成功的基础,所以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都尽可能的关注、考虑到幼儿的需要与实际水平,针对幼儿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设立了“古诗拼图”的游戏。我们有意将一些古诗中诗句的图片顺序打乱,鼓励幼儿边朗读边将诗句的前后顺序重新排列;或准备各种古诗图片让幼儿学着根据古诗的意思进行绘画、朗读。

3、“古诗网络”小游戏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因此也被孩子们所熟悉。网络中一些有关古诗的动画片、小游戏、歌曲、朗诵,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我们更进一步调动、发挥家长资源,请个别熟悉网络的家长帮助我们下载、安装有关古诗的软件,并将一些有关古诗的智力题目出在电脑上,让孩子们操作学习。例如“古诗大考场”“古诗flash”等。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脑来熟悉、学习古诗,每当区域游戏或自由活动时,电脑前总会三三两两的簇拥着一些孩子,电脑上优美的画面、好看的动画、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智力题,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进一步调动了起来。

兴趣是每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来引导。对于以古诗导读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和经验。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快乐、自信的学习

篇6: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明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告诉大家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

激发

学习

兴趣

“科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为有了热情,学生就能有兴趣的自主学习领悟新知识。通过指导多种多方面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乐于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而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从悬念中引导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使之自主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兴趣是一种倾向,悬念中引导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积极去探究,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发展新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哪些知识能自己乐意产生兴趣,对哪些事情不感兴趣。成绩好的孩子兴趣广泛些,较差生兴趣就不然,有的乐于学外语,有的乐于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每一个小细节都要研究透彻,讲的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之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和讲授的知识感兴趣。一旦产生兴趣还注意培养兴趣,还要他产生新的兴趣。学习中有了进步,这时一定要表扬和奖励。才能不断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他们就乐于自主学习了。

例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在自然界里一个区域的生物群落,如群落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我们都知道广袤的大草原,在那里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兔子喜欢吃的草。它们之间的食物链。那么就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老鹰减少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象,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很吃惊,会出现兔子增多,草吃没了,最后兔子也都饿死了。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大草原只剩下草,又会是怎样?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兴趣,非常乐于探究,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炒。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在悬念中提出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自主的学会了知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就必须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轻松、没有约束的课堂空间,把课堂交给它们,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去学习。

比如:教学“滑轮”这一小节知识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都看见过老吊车,那么你知道老吊车为什么能把那么重的物体吊起来吗 ?升国旗时、红旗在下方、我们在下面操纵,为什么红旗会升到上方去呢?学生产生联想,教师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吊车上方安装了滑轮。下面老师就发给你们一些实验装置,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找规律。

1:通过你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能有几种滑轮?那么得出结果后。

2:你再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各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非常乐于主动参与,并且都乐于先找到结果(也就是知识点),这时就乐于主动探究,因为有了兴趣,因为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探究,就容易掌握知识。

3:那么同学们再想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不可以组合使用呢?如果可能组合使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同学们可以根据手中的材料进行研究,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形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在学习中挖掘知识潜能,推动自主探究新知识。

因为学生的知识潜能包括:未知的和社会经验的。老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对新知识需要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能使学生的知识潜能得到挖掘。

比如说:在教学“轮轴”知识时,同学们已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的轮轴,如压把锁、自来水龙头、方向盘等。那么更深层次可联想到,拧螺丝的扳手、还可以想象到自行车的脚蹬杆,这些都是应用了轮轴。这样学生们主动探究,从互相联系得出都可以省力的原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还挖掘了学生的知识潜能,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篇7: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氛围》学习反思 红光初级中学 王家煌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学习王雄老师关于如果激发和维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专题报告。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如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三、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篇8: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关键词:小班,数学活动,兴趣

小班的幼儿如果在抽象的数学活动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幼儿有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 他们的活动以游戏为主, 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日常生活渗透数、形、时间等概念。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发现、了解数理逻辑知识,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擅用材料和教具

在多年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问, 幼儿无意识的答,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依靠具体形象或直觉来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物体的形状和数量等方面的概念。皮亚杰曾指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意思就是儿童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物体来完成的, 动用操作材料, 幼儿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反映数量关系的理性认识, 即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认识。引导小班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关注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了解和重视教具和材料的作用和使用, 教师要选择使用色彩鲜艳和新颖的玩具、教具, 以达到让孩子学的轻松的目的, 吸引幼儿的注意 (教具也多以形象可爱的小动物为多数, 或者是实物) 。如在数学活动中, 为训练幼儿目测5以内的数量, 我们就用了《动物园》大幅图片画, 让幼儿在画中寻找:动物园什么东西是3个 (3只小兔、3只小鹿等) ;什么东西是4个 (4朵花等) ;路旁有几棵树?有几朵花?由于图片中小动物很可爱, 树和花的颜色鲜艳, 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中的学习效果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我们用图画、卡片、动物玩具让幼儿练习数数, 用彩色小木棍让幼儿比较粗细, 用彩色绳子让幼儿比较长短……

二、巧用生活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要幼儿学得没有思想负担, 教师要注意随机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东西的存在都是可以感知到它的大小, 形状, 数量的, 只要学习过程让幼儿感到自然、轻松、愉快, 他们就乐意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或者巩固一些已学知识, 幼儿期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观察呼啦圈是圆的、盥洗的时候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小手, 知道手指是不一样长短的、玩玩具的时候让他们知道玩具有的硬有的软, 如在用早点前,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喝一袋牛奶配两块饼干, 再把牛奶饼干一一送到本组小朋友的手中, 借此来感知对应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幼儿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但数学的概念、法则、定律都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 并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严谨地, 也是有规律的。而幼儿往往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印象极为深刻, 一旦形成错误的印象就回不易纠正, 因此在遵守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切忌只重视趣味性而忽视了正确性。如有的教师这样提问:4只小狗和2只小猫加起来是几?问题欠周密, 这时若幼儿回答“6”是不恰当的, 应该这样提问:1只小狗加2只小猫是几只动物?

三、遨游数的王国

曾有学者说“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的确, 路旁树木的数量、各种建筑的相似与不同、鞋店中鞋子的不同款式、运动赛跑的速度与时间、日常用品呈现的不同形状等等, 都为孩子提供了观察机会, 从而来获取数知识, 如在数学活动:方形天地中, 我们就是让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哪些东西是方的, 让幼儿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欣赏寻找的活动中知道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方形的, 诱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进入数学世界。如在活动:找对子中, 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服装、鞋袜、鞋子、碗筷等, 通过物品的配对, 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 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 幼儿既不觉得约束, 又感到兴奋有趣。因此, 游戏是进行计算教学中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可以为我们教师所用,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 游戏随处可寻, 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挖掘、抓住机会, 激发幼儿灵感, 帮助幼儿去遨游数学王国。

四、创设自由天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代教育方式居然尚未完全扼杀探索的好奇心, 实在是个奇迹, 因为这精细的幼苗, 除了一开始的刺激外, 最需要的就是自由、缺乏了自由, 它必然会被摧毁。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创设良好的氛围, 绝不能让幼儿停留在机械模仿, 重复、背诵的水平上去认识数理逻辑知识, 而要让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即利用自己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我们要重视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如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中进行数学活动的渗透, 融入到银行、菜场、美工游戏中, 使这些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成为幼儿学数学的重要一环, 不可缺少的一环, 给幼儿自由、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发现和探索能力以及无拘无束的创造性,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学习的天地。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我就为幼儿设计了“给娃娃送玩具”的情节, 提供很多的动物卡片, 按顾客的要求给娃娃送不同数量的玩具, 让幼儿在自由的玩乐, 轻松的氛围中学习4以内的数数, 培养点数实物的能力。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根据点数给相应的花涂上颜色等等……。

篇9: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趣味画种类激发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指南》指出:“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趣味画能艺术性地再现生活情趣,它分为许多种,如染、刷、刮印、手印画,布贴画,纸印画,黄瓜印画,吹泡画,剪纸画等等,这些都属趣味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经过实践教学,认为下面几种趣味画的种类比较适合:

印画类:《蔬菜印画》《积木印画》《纸团印画》《手印画》

滚珠画:《漂亮箩筐》《路》《花手套》《裤子》《滚球》

毛线拖:《动物走路》《散步》《彩虹》《彩色的路》

点画:《小蝌蚪》《彩色珠》《下雨啦》《桃花》

棉签画:《一串红》《菊花开》《兔吃青草》

这些种类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富有新意,对小班幼儿来说简单易操作,是孩子感兴趣,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趣味画材料激发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指南》告诉我们:“应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美国心理学家也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促使其进行趣味画活动。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各种大小的珠子放在各种容器里让幼儿进行滚画;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棉签、各色颜料让幼儿进行点画、涂色等。

三、选择丰富有趣的趣味画教学内容引发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趣味画教学内容应具有生活性与拓展性,要将趣味创作的方式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并引导幼儿随时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如:小班版画活动《苹果》,这活动先用KT板刻出苹果的形状,然后让孩子们涂上颜色,拓印下来,从而让幼儿创作出以不同方式创作出来的画作。由于苹果的模板并不是单纯的苹果形状,我是把它们雕刻成了笑脸、花纹等各种形态,样子很丰富,小朋友们印出来的画自然也是形态各异,他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都陶醉了,在这个版画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活动的愉快和意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游戏化的趣味教学方法激起幼儿对美版画活动的兴趣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我们选用了在趣味画中实施游戏化的教学。因为这种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发挥幼儿创造能力的表现,在活动中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尝试。如,在趣味点画《青蛙跳水》中,我们请手指宝宝帮忙,先请大拇指当青蛙爸爸,在荷叶上按一下颜料,它要重重地跳到了水里。像这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手指点画,在游戏中满足了幼儿当爸爸、妈妈的愿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增添了活动的情趣。幼儿很投入地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小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还有了新的尝试和创新,他们把两只食指并拢一起跳并声称是双胞胎跳,还让大拇指带小拇指跳,几只手指一起跳等,形式丰富、游戏时生动有趣,极大激发了幼儿在趣味画时的创造细胞。

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延续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指南》指出:“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在幼儿的趣味画活动中,我们每次都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不同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注意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得给予肯定,鼓励可贵的创作勇气。以积极公正的态度,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鼓励同伴间互评,说说喜欢作品的原因等。除了常见的语言评价外,我们还引导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表现。如音乐节奏与作品之间的共同特点的表现,运用动作、表情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等,多元化的评价让我们和孩子多了很多交流、理解的平台,使我们的趣味版画活动在课堂内外都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上一篇:答卷主题征文下一篇:安全生产从心做起从我做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