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英语教研计划

2024-05-04

学区英语教研计划(通用8篇)

篇1:学区英语教研计划

赵营学区2011春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国家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镇中心学校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提倡教学严谨、科学、务实,认真落实“二五五”课堂教学改革精神,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认真做好本学区数学教研组的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媒体,加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要点及要求:

1、组建教师群组,鼓励教师交流,建设数学学科区级骨干团队;适应时代需要,推进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组建数学教师群组,扩大学科教师的横向交流与学习,打造一批骨干教师。

2、组织数学学科教师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通过“论坛专题”、“教育随笔”、“案例研究”“论坛集备”等行动研究方式,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建立巩固以课代训的特色校本教研基地。鼓励教师撰写数学教学案例与随笔,着力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3、配合中心学校整体工作,确定骨干教师,建立健全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档案。充分发挥骨干、名师的引领作用。

4、开展学科互动式培训活动。

开学初,组织全学区数学学科教师开展校级“大比武、大练兵、大评比”活动。要求各教学点数学教师及教学教研组长参加,认真学习新课标,以便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在开学初听取各年级的数学课,使教师们更快的进入到状态。

5、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辅助教师的有效备课指导工作;同时借助网络的丰富资源,将集全学区数学教师的力量,开展“网络论坛共享式”备课。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促进活动的有效进行。

6、加强常规检查的力度

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本学期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每月检查二次教学常规,并召开教研会议反馈检查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7、听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一定要坚固。所以想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一定要加强听课这一环节。本学期加大听课的力度,采用听常规课、观摩课、集体备课、课题汇报课等形式的课,争取把本学区所有数学教师的课听一轮,个别教师听二轮。

三、各月具体安排 2月

1、制定数学学科教研计划

2、组织学校开展数学学科新教材、教法培训 3月

1、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促进以课代训的校本教研的深入。

2、抓好三、六年级的月考工作 4月

1、学科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到各教学点听课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5月

1、针对数学教学的实际进行教学讨论

2、检查帮扶结对工作完成情况,并听被帮扶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

6月

1、复习计划

2、复习教案

3、教研工作总结 程河镇赵营学区 2011.2

篇2:学区英语教研计划

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学区教育教学工作以县、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能力、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严格执行《海原县中小学教师常规管理》的规定,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

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搞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1)、严把课堂教学关。

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区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

②严格备课管理。进一步推进备课改革、提倡电子化备课,强化过程管理,有效落实教学常规。各学科要力举示范教师,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备课优质率。严把课堂教学第一道关口,切实加强教师备课 1

管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教师备课管理制度,杜绝教师备课中的形式主义和拿来主义,确保备课的时效性。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区将按一学期两次进行定期对各科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③严格作业管理。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为要求做到位。《学习之友》与课程进度相结合进行批阅,学区将按期中、期末进行两轮作业检查。

④加强随堂听课。

⑤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做好课堂效果的测试与反馈,提高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识,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扎实推进我校的“过关课”工作。写好教学反思。

(2)、严把质量分析关。

重视监测后改进措施的研究。考查的目的是促进质量的提高。要加强监测后研究的力度。每次监测后,科任老师都要坐下来,静下心,对每一位学生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努力做到考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3)做好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年轻教师对照评选标准找差距制定个人成长规划。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高科研质量。

(1)继续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确立整体的课程观;把夯实基础和强化能力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评价观;把教师的科学传授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确立互动的教学观;把提高认识水平和培养情感素养结合起来,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2)加强信息技术研究。

依据信息技术的要求,做到在课的质量、课堂运用、学校管理运用三方面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入进行教师远程教育和学生网络学习的指导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生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组织教师进行电子白板的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培训、课件制作的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继续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扎实开展好音乐、美术等兴

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继续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篇3: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

一、学区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原本是社会学的一个专有名词, 意思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 是人们通过某些积极的联系而形成的集体组织, 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 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 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 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任何共同体, 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而教研共同体则属于具有文化利益的共同体。

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交流。教研共同体则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念, 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共同体, 也就是说其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合, 旨在联合本校教育资源 (教研组或课题组) 或者某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学区教研共同体则是以学区作为载体而构建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其目的是发挥学区地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 弥足其缺点, 充分利用龙头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 使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发挥特色与优势, 同时弥补缺点, 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人才资源、管理资源, 还是设施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 都能达到互利共享, 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学区教研共同体的背景与优势

当前我国的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有必要了解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背景, 从而更好地去解决教育公平等问题。众所周知, 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 其承担着能否成功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群众民智民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学区教研共同体正是代表着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一种健康持续的教育政策导向、一种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目前, 一些地区已经本着合作共享的目标开展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发展。例如某城市按照地域将中学和小学划分为十大学区教研共同体, 设立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管理机构, 统筹教研活动、协调教育资源、出台条例意见, 全面引导和规范全市学区教研活动。各学区教研活动由分支管理组长学校协调统筹, 学科活动由学区内学科教研中心组组长负责, 同时市学科中心教研组跟踪指导服务, 以龙头学校为先导, 搭建学区共同发展平台, 相互学习, 合作交流, 带动各个学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因此, 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学区教研,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旨在完善教研网络, 加强学校之间甚至城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 从而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整体发展, 提高某一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那么学区教研共同体究竟有哪些优势?一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教研共同体成立后, 学区教研中心能够认真综合分析本学区的师资和教研现状, 因地制宜地打造名师示范课、学科研究课、成果展示课等, 把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作为深化学区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归宿。二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合作交流展示的大舞台。学区间相互交流共享, 积极打造集团式教研氛围。尤其是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具有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教研、交流观点、开展互动的平台, 如QQ群、微信群、邮箱等公开信息, 有利于学区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教研共同体的开展体现了教育合作共赢的力量。教研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研活动的人气, 激发了教师主动教学的欲望, 也凸显了广大教师的潜在价值。

三、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教研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 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起步阶段, 许多教研共同体存在着承担安排考试、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检查教师课程备案以及传达指令等工作。这样一来, 教研共同体异化为一些一般性的事务性组织, 承担起了行政管理的职责, 并没有承担起一个有效的课程实践的组织。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教研共同体意识没有扎根于广大教师头脑中, 造成教研共同体角色转化缺失, 教研实践活动规划意识与能力欠缺, 止步于当前的发展阶段, 难以发现教研共同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也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针对性的策略, 这些意识观念上的松散直接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成熟完善健康发展。

(二) 合作教研缺乏深度

虽然教研共同体已取得一些进步与发展, 但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违背了创建教研共同体的初衷—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一方面, 一些教师往往自己有独特的教学专长、独家经验和成熟教学理念, 不愿意自愿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即使参与到教研共同体中也表现为虚假合作;另一方面, 各个学校之间也有设置教研壁垒的现象, 一些学校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真正教学“王牌”“尖兵”“骨干”, 或多或少担心自己学校的优势地位影响学校的生源与发展。此外, 一些教研共同体出现了类似“学派”的纷争, 存在着一些教学观点和教学实践的纷争和分歧, 侵蚀着教研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 运行机制不够成熟

无数成功团体或组织的实例告诉我们, 一个成功的组织或者团体必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 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前, 教研共同体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等还不够成熟, 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长足进步。一是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建设结构不完全, 管理指导等职责划分混乱;二是教研共同体考核机制不完善, 教研活动开始与结束等考核松垮,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缺乏考核;三是监督机制不成熟, 管理机构懒于监管, 疏于监控, 缺乏有效的监管规范制度和条例。

四、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意识

意识是人类思想的产物, 一种强烈的意识能直观地促进事物的实践与发展。教研共同体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者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而产生的思想产物。如果不能从思想这个根本上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 那么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正义等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阁”。那么如何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首先, 建设的领导者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 立足本地教育实际,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宣传与强调;其次, 各个学区应重视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 从教研共同体建设文化角度着手, 让共同体建设成为一种承民意、接地气、利百业的文化现象, 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领这种文化的精神要旨, 自觉成为这种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二) 稳固夯实合作力度

意识固然重要, 教研共同体合作也不可或缺。首先,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各个学校应加强交流互访, 形成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 成功借鉴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了解领会各自办学特色, 破除壁垒,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其次, 各个学校要轮流承办教研活动, 做好组织规划实施等工作, 确保教研活动质量, 其他各校应积极配合与学习, 不得推诿、拖靠、贻误工作;再次,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各校要发挥各级教师优势, 不断优化教研资源, 充分提供优秀骨干教师、保证其参与次数, 同时充分发挥本学区教研组团队的智慧, 交流见解与意见, 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做到优势互补, 坚持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 分层推进。此外还要树立典型, 建立骨干教师群体, 带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最后, 要注重倾听教师的心声与需求, 努力解决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中教师的需求和问题, 激发教师的合作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 完善运行机制

教研共同体作为一个组织团体, 其必须具有对应的运行机制。一方面, 逐级建立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 明确职责划分和管理领导, 形成人员调整、基础雄厚、管理得当的辐射全市学区的教研网络, 由点到面, 环环相扣, 为全市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打下扎实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 完善各级教研工作考核, 全市负责学区教研考核, 学区对各校、广大教师的教研活动质量与实施及时考核评价, 并将效果与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挂钩, 激励学区教师不断进取。此外, 明确监管机构任务指标, 加强监管机构轮流调整, 有效激发监管力度。

摘要:学区教研共同体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定义特征、背景优势、存在问题与优化途径, 旨在为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区教研,共同体途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赵学良.学校科研管理者“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学术年会, 2008.

[2]邓小丽.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以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建设为例[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刘其祥.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月刊, 2010 (6) .

[4]顾燕萍.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

【关键词】学区教研;共同体途径;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始终是关乎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教育的成败与国家的兴衰存亡密切相关。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政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确保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但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区域间教育资源失衡,这就对整合学区之间教育资源、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学区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原本是社会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是人们通过某些积极的联系而形成的集体组织,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任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而教研共同体则属于具有文化利益的共同体。

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交流。教研共同体则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念,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共同体,也就是说其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合,旨在联合本校教育资源(教研组或课題组)或者某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学区教研共同体则是以学区作为载体而构建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其目的是发挥学区地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弥足其缺点,充分利用龙头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特色与优势,同时弥补缺点,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人才资源、管理资源,还是设施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都能达到互利共享,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学区教研共同体的背景与优势

当前我国的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了解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背景,从而更好地去解决教育公平等问题。众所周知,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其承担着能否成功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群众民智民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学区教研共同体正是代表着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一种健康持续的教育政策导向、一种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本着合作共享的目标开展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发展。例如某城市按照地域将中学和小学划分为十大学区教研共同体,设立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管理机构,统筹教研活动、协调教育资源、出台条例意见,全面引导和规范全市学区教研活动。各学区教研活动由分支管理组长学校协调统筹,学科活动由学区内学科教研中心组组长负责,同时市学科中心教研组跟踪指导服务,以龙头学校为先导,搭建学区共同发展平台,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带动各个学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因此,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学区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旨在完善教研网络,加强学校之间甚至城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整体发展,提高某一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那么学区教研共同体究竟有哪些优势?一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教研共同体成立后,学区教研中心能够认真综合分析本学区的师资和教研现状,因地制宜地打造名师示范课、学科研究课、成果展示课等,把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作为深化学区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归宿。二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合作交流展示的大舞台。学区间相互交流共享,积极打造集团式教研氛围。尤其是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具有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教研、交流观点、开展互动的平台,如QQ群、微信群、邮箱等公开信息,有利于学区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教研共同体的开展体现了教育合作共赢的力量。教研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研活动的人气,激发了教师主动教学的欲望,也凸显了广大教师的潜在价值。

三、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起步阶段,许多教研共同体存在着承担安排考试、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检查教师课程备案以及传达指令等工作。这样一来,教研共同体异化为一些一般性的事务性组织,承担起了行政管理的职责,并没有承担起一个有效的课程实践的组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研共同体意识没有扎根于广大教师头脑中,造成教研共同体角色转化缺失,教研实践活动规划意识与能力欠缺,止步于当前的发展阶段,难以发现教研共同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针对性的策略,这些意识观念上的松散直接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成熟完善健康发展。

(二)合作教研缺乏深度

虽然教研共同体已取得一些进步与发展,但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违背了创建教研共同体的初衷—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一方面,一些教师往往自己有独特的教学专长、独家经验和成熟教学理念,不愿意自愿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即使参与到教研共同体中也表现为虚假合作;另一方面,各个学校之间也有设置教研壁垒的现象,一些学校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真正教学“王牌”“尖兵”“骨干”,或多或少担心自己学校的优势地位影响学校的生源与发展。此外,一些教研共同体出现了类似“学派”的纷争,存在着一些教学观点和教学实践的纷争和分歧,侵蚀着教研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运行机制不够成熟

无数成功团体或组织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组织或者团体必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前,教研共同体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等还不够成熟,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长足进步。一是管理制度有待改善,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建设结构不完全,管理指导等职责划分混乱;二是教研共同体考核机制不完善,教研活动开始与结束等考核松垮,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缺乏考核;三是监督机制不成熟,管理机构懒于监管,疏于监控,缺乏有效的监管规范制度和条例。

四、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意识

意识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一种强烈的意识能直观地促进事物的实践与发展。教研共同体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者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而产生的思想产物。如果不能从思想这个根本上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那么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正义等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阁”。那么如何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首先,建设的领导者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立足本地教育实际,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宣传与强调;其次,各个学区应重视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从教研共同体建设文化角度着手,让共同体建设成为一种承民意、接地气、利百业的文化现象,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领这种文化的精神要旨,自觉成为这种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二)稳固夯实合作力度

意识固然重要,教研共同体合作也不可或缺。首先,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各个学校应加强交流互访,形成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成功借鉴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了解领会各自办学特色,破除壁垒,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其次,各个学校要轮流承办教研活动,做好组织规划实施等工作,确保教研活动质量,其他各校应积极配合与学习,不得推诿、拖靠、贻误工作;再次,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各校要发挥各级教师优势,不断优化教研资源,充分提供优秀骨干教师、保证其参与次数,同时充分发挥本学区教研组团队的智慧,交流见解与意见,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优势互补,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层推进。此外还要树立典型,建立骨干教师群体,带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最后,要注重倾听教师的心声与需求,努力解决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中教师的需求和问题,激发教师的合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完善运行机制

教研共同體作为一个组织团体,其必须具有对应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逐级建立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明确职责划分和管理领导,形成人员调整、基础雄厚、管理得当的辐射全市学区的教研网络,由点到面,环环相扣,为全市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打下扎实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完善各级教研工作考核,全市负责学区教研考核,学区对各校、广大教师的教研活动质量与实施及时考核评价,并将效果与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挂钩,激励学区教师不断进取。此外,明确监管机构任务指标,加强监管机构轮流调整,有效激发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学良.学校科研管理者“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学术年会,2008.

[2]邓小丽.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以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建设为例[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刘其祥.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月刊, 2010(6).

[4] 顾燕萍.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5]杨宏.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研组建设调查研究[D].宁波大学,2013.

篇5:学区2013年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区教育局2013年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我学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实施课程的本领,力争使我学区的教研工作有特色,有实效,教学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加强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研究,量的持续提高,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的管理工作,1、加强各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图片、学校要制定好本工作计划,的联片教研活动。作搭台子、压担子。

⑴示范引领,促成长。

教育教学活动,并积对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有无限的活力,更加需要去学习、借2-3名教育教学理念新,让他们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观摩课,推动观念的转变,促进学校骨干教师的持续成长。

一是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有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师生在平等互动中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各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教材和教法进行教研(找出解决疑难点重点的有效方法),学校采取不同方式安排教研活动(每周有两节集体教研的时间)和学校领导听课,教师自己随机听课三种途莲山课件 深圳到天津物流公司免费提供 资源

莲山课件深圳南山物流公司免费提供 资源 径来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每学期校内举行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严格评课要求。平时评课,要求所有听课的教师必须谈出自己的看法,从根本上提高听课,评课效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⑶勤写常思

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教师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师网络学习的平台发表),教学案例及教学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各校内部要随时交流,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改革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

]进学生的成长。

4业带头人为龙头,组织听课和评课活动,;有重点、有层提高学习的效益,通过2013

四、教研活动具体措施1

324次,4并做好教研记录和资料收集。做好优秀的教研

篇6:清州学区教学与教研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下学期,我学区的教学与教研工作要继续以“有效教学”的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不懈努力。

下学期的重点工作暂定为以下几项,如和教研室计划有冲突再作调整:

一、开展“师生共同写大字”活动提高书写水平

为解决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字迹不规范、不清晰、不美观的问题,加强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指导,我学区决定从下学期深入开展“师生共同写大字”活动。

古人有云:“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能明显的呈现汉字笔画与结构的整体图像,能放大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写好大字,能提高书写水平,同时锻炼指掌腕臂肘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动作的准确性,而且写大字时能禀心静气、消除浮躁、修身养性。

各学校要在学区的统一要求下,利用语文课和活动课时间,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认真开展写字教育,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写硬笔大字为主,辅以软笔大字,让学生逐步掌握写字要领,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追求美观的效果。

同时各校要配备必要的写字与写字教育工具,并通过展览、比赛 1

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更好的促进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优化活动效果。

二、实行“一课多案”,构建“演导式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按照教育局构建个性化导学构式的要求,我学区从2011年3月制订了《基于“一课多案”的“演导式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实验研究方案》,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上半年,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进行方案进行了修改,并认真开展了实验培训,各校在数学学科中选择了实验教师开展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下学期,学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师的跟踪管理与业务指导,并于10月份召开课堂模式展示与研讨活动,于11月份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说课比赛,重点解决“增强课前预设”“做好导入”“课堂五个关注”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问题,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因学而教”的意识,稳步推进研究工作。

三、继续开展“常规二级全员主题课例研究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活动

2010年上半年,我学区对教学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主题课例研究”的培训,并依次开展了学校、学区二级课例研讨活动,将教研活动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很多学校出现了优秀的研究成果,积极参加活动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下学期我学区将继续按照2010年上半年的培训要求和活动模式继续开展研究活动,并作为全员参加的常规活动,每年组织1-2轮。

各校从9月中旬要选好主题和课例并开展研究活动,学区领导深入学校参加活动,10月下旬学区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学科融合的问题,优化活动效果。

这项活动将和“微格说课”、课堂教学评价、教坛新秀培训、电教评优课等活动整合在一起实施。

四、继续实施“八个一”工程,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从2011年3月开始,我学区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一”工程,下学期继续实施这项工程,并逐渐加大检查力度,抓好落实,促进广大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一”工程的具体内容是每位教师:①制定一年的专业发展规划;②学习模仿一位本学科名师,积极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③平均每天撰写100字的教学随笔,包括反思、随想等;④做一项主题课例研究与尝试;⑤突破一种基本功,包括语言、文字、写作、课件等;⑥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原创论文;⑦至少每月在学科中心组发表一篇精品课教案;⑧每周参加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包括阅读评论教研员和教师博客中的日志,往圈子中推送日志,参与圈子讨论等。

五、坚持搞好网络教研活动,搭建校际沟通的便捷平台 一年多以来,我学区持之以恒的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搭建了“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更有效”的教研平台,逐步解决了校际沟通不顺畅的问题。

经过学区领导的示范与引领、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与

表彰,不断促进了这项活动深入、持久、有序的开展。全学区2/3的专任教师开通了博客并积极撰写发表日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博客,正在努力实现“网络强教”的目标。学区开通了中心组博客,并创建了学区的教研圈子和QQ教研群。特别是教研圈子建设以来,不仅我学区教师踊跃加入,还吸引了外地的领导、专家和一些退休教师的参与,目前有圈友250多人,日志1800多篇并保持每天20篇左右的速度增加。

下学期,在建好教师个人博客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网络先进”的评选活动,着重加大学区教研圈子和中心组博客建设,进一步壮大活动规模,让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认可这项工作,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便捷的为教学服务,真正实现圈子宣言中“让网络开拓视野、让共享成为习惯、让写作促进成长、让研讨成就自我”的目标。

六、开展“微格”说课活动,雕琢课堂教学细节

下学期,继续开展“微格”说课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教学细节开展“微格”说课活动,引导教师将教学理念落实到细节,将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落实到细节。学区、学校领导在组织教研活动、常规教学检查等工作中,抽取教师针对每一教学细节要求教师进行“微格”说课,把这个环节中落实的理念、要解决的问题、预设的学生表现说出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完善教学细节。

七、搞好常规教研活动

各校要按照学区的要求首先制定好科学的活动计划交学区审核,然后按计划开展好各项活动,切实保证活动效果。学区将深入学校参

加活动,并将活动情况记入学校考核档案。

八、落实考查学科教研活动方案和质量测评实施方案

上半年学区出台了《小科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和《小科质量测评实施方案》,从活动和测评方式上做了一些改革。下学期要抓好这两项实施方案的落实,促进小科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测评工作的科学性。

九、抓好常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成绩

教学成绩的提高,首先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这里说的学习成绩,指的是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参加期中、期末测评的成绩。特别强调这个“基础”,是因为两眼只盯着考试成绩的老师就会只教考试考的,而忽视了很多不能用试卷考出来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培养,面对这种急功近利我们是必须警醒的。

下学期,要通过以下七项措施来逐步提高教学成绩: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寻求科学的教学策略,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根本问题入手,逐步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将常规教学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解决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四是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五是重视测评回授和辅导,避免学生产生知识的负积累;六是发挥学生团队互助的作用,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七是经常开展“展赛”活动,促进学生在短期内进行“项目攻关”,在某一方面有突破性进步。

各校要充分积极引导教师尝试这些措施,并鼓励摸索其他有效的提高成绩的方法。

十、指导园本教研活动

下学期要指导幼儿园制定园本教研活动计划、参加各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推荐园本教研活动资料等工作,开展幼儿教师技能评比活动,举办全学区的幼儿教师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附:月计划表

清州学区

篇7:学区英语教研计划

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教研中心工作要点为指导,以2013年工作重点为原则,围绕打造有效课堂,深化课程改革,以教研促发展,努力提高学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以“高效课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

2.以高效为目标,逐步探索并实施“常规教研的高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效”、“学生作业水平的高效”等活动。

3.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在今年3月底和9月底开展一次全员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将教师达标活动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中,和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有力挂钩,确保高效课堂的有利实施。

4.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度,日常各项工作均要以是否高效为目标进行谋划。把高效作为硬杠杠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教师培训

继承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大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1.开展教师基本功提升活动。集体实施步骤参照《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逐步提高大面积的教学质量。

3.开展教师理论学习和教师论坛及教师理论竞赛活动,确保教师会学,学有所用。并将教师理论考试成绩纳入学校和教师个人综合量化活动中。

4.大力开展好以学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活动,各学校要制定详细的校本教研和培训规划,切实加以实施,将教师参加情况和成长情况作为教师量化的重要指标,快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5.积极开展全镇范围内的教研活动,做好充分的预备,确保开得充实,老师满足。

6.注意业务教干的培训和使用,适时组织学校业务教干参加外出学习活动,切实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作风扎实、业务能力棒的教干队伍。

7.本学期试行网络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下学期适时进行备课方面的大面积推广,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8.切实搞好农远工程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从本年度农远工程纳入教学工作管理,各学校要借助农远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将教师参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确保效果,不走

形式。

四、强化教学常规

抓好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的落实工作,督查好各校课时备课,教案撰写、课堂教学、听评课、作业批改和学生评价等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常规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和落实。要树立教学质量的中央意识不动摇,本学期将组织多次的教学质量督察活动,将每次的教学质量督察情况纳入评价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继续完善教学评估机制,规范档案管理。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估方式,进一步完善学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机制。按《教育教学评估方案》要求,四月份开始进行本年度的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督促各单位为迎接2013年市教育局教学评估做好准备。

五、加强

继续完善考试管理规定,规范各类考试,坚持综合考核原则,进行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综合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逐步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并做好教学质量期中、期末考试质量监测工作;学校在质量检测后要形成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根据质量检测情况,制定相应对策,教导处要跟踪检查课前、课上、课后教研状况、薄弱学科的教学、个性化辅导、兴趣小组培养等情况,促进薄弱学科任课教师的整改,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突出问题,提高整改效果,使教学质量

检测工作更科学、更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

六、启动校本课程开发工程

结合本学区的实际逐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开发,根据镇的实际,计划从环境保护、国学经典、学生安全、大棚种植几个方面研发自己的校本,深入开展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1.要督促和指导各学校立足实际,开展好学校校本课程的选材和教学工作,以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为提升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抓手,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2.要开展好特长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和实施。提前落实“教学评估方案”各项要求,切实抓好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通过评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4.抓好教研中心布置的其他教学教研工作。

白银区水川学区

篇8:如何有效开展学区教研活动

[关键词]学区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

学区,就是为了便于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教学管理区。划分学区的目的是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区教研活动具有就近灵活、贴近实践、规模小、花费少、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增加了教师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学区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区并不是行政机构,会造成例如组织松散,教研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各学校对学区教研活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学区专业引领不够,学区教研组成员间联系少,感情淡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学区教研活动如何开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完善管理机构,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首先,可在学区的学校之间成立管理委员会,成员们定期参加学区行政会议。同时根据学区教研活动要求,形成学区教研中心组。通过这种组建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管理到位,做到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其次,在以学区主体校为主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件比较差的学校,通过学区联动来利用和挖掘其他各所学校相对优势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成员校教师的优势资源,成立不同学科工作室或者设立学区学科教研组,进行跨校教研活动,如上公开课、研究课,进行某些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评比等,共同开展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

学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在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时召开例会,制定每学期详细的学区教研活动计划,也可以开展成员校主题活动月,每一个活动月包括专题教学研讨、学区同课异构等活动。学区主体校的活动月增设业务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学区管理委员会为确保学区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教研活动是学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载体,活动的生命在于活动的质量。要求每个教研活动安排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中做到“四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保证活动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还应利用学区教研QQ群进行教研交流讨论、上传优质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资源,以此打破时空限制,辐射学区化教研活动影响,分步推进,实现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和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学区主体校应积极组织学区成员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区教育科研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学区校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培训、观摩教学竞赛、研究学区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成果等。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专家高屋建瓴地引领,因此学区主体校要利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学区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观摩、交流活动。各学区校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兄弟学校开展互学互研交流活动,通过聆听全国优秀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等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回学校后还要上一节学习汇报课,并把学习体会在学区校教研活动中和组员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做法和步骤,进一步加强学区校的联系,实现学区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学区教研活动影响。

为更好地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各学科教师有充分的教研时间,学校要达成学区教研同步的共识,开学初应制定详细的学科教研计划,统一学科教研时间,固定教研地点,确定教研主持人,活动做到“四定”“四有”,让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度交流沟通。特别是由于小学科的专业教师有限,这种学区内的集中教研有利于他们互相促进提高。

学区通过学科教研同步、学区同课异构、名师送教下乡、专家主题讲座、骨干引领示范、课改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区间教师相互学习。骨干教师送课涉及学科尽量全面,要求参加听评课的老师积极参与,并提出点评建议;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的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评课指导,学区成员校均要求派出教师参与,专家们的讲座和评课高屋建瓴,教师业务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学区教研氛围也会日益浓厚。

经过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的渗透,由最开始的学区主体校单方引领示范,到学区各校自主开展主题活动、互动交流,最后形成学区校教研同步,名师送课、学区校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名师专家讲座等学区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形成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完善“横向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研体制。

三、名师工作室推动学区教研迈向纵深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根据各学区校的定位和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名师兴名校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原则,创建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教育管理类型的名师工作室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通过为学区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可以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从而更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名师工作室可以由学区主体校直接管理领导,由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保障,教科处可以协助对工作室进行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根据一定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送教、名师讲座、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形式,深化学区优质资源的整合,有效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这样,学校的教师成长发展通过学区教研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两个抓手、两个平台来完成。

学校名师工作室应在教科处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学区教师关于教学的系列研究与培训,要让教师意识到开展学科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要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要让教师意识到教学科研源于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让教师提出有利于课程改革、源于教学实际的研究课题,并且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研究和探讨这些课题。这种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教师应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同伴即专家”的教研思想。在对课题的取舍上,要让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从行政取向和完成任务的取向向探究和实现教育价值的取向转变。每个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组的实际情况,应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学科研究的个人课题,通过这种全体性的课题研究,让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提升学科组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内在品质,促进学科组内涵式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研究氛围的提升。

随着学区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学区教研管理中仍然会存在其他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学区教研活动增进了校际沟通,实现了教师交流,促进了学区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区教研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策略,创建有特色的学区教研组,为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不断努力。

上一篇:以震撼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