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教研

2024-05-08

学区教研(精选五篇)

学区教研 篇1

一、学区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原本是社会学的一个专有名词, 意思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 是人们通过某些积极的联系而形成的集体组织, 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 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 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 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任何共同体, 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而教研共同体则属于具有文化利益的共同体。

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交流。教研共同体则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念, 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共同体, 也就是说其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合, 旨在联合本校教育资源 (教研组或课题组) 或者某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学区教研共同体则是以学区作为载体而构建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其目的是发挥学区地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 弥足其缺点, 充分利用龙头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 使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发挥特色与优势, 同时弥补缺点, 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人才资源、管理资源, 还是设施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 都能达到互利共享, 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学区教研共同体的背景与优势

当前我国的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有必要了解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背景, 从而更好地去解决教育公平等问题。众所周知, 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 其承担着能否成功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群众民智民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学区教研共同体正是代表着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一种健康持续的教育政策导向、一种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目前, 一些地区已经本着合作共享的目标开展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发展。例如某城市按照地域将中学和小学划分为十大学区教研共同体, 设立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管理机构, 统筹教研活动、协调教育资源、出台条例意见, 全面引导和规范全市学区教研活动。各学区教研活动由分支管理组长学校协调统筹, 学科活动由学区内学科教研中心组组长负责, 同时市学科中心教研组跟踪指导服务, 以龙头学校为先导, 搭建学区共同发展平台, 相互学习, 合作交流, 带动各个学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因此, 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学区教研,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旨在完善教研网络, 加强学校之间甚至城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 从而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整体发展, 提高某一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那么学区教研共同体究竟有哪些优势?一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教研共同体成立后, 学区教研中心能够认真综合分析本学区的师资和教研现状, 因地制宜地打造名师示范课、学科研究课、成果展示课等, 把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作为深化学区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归宿。二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合作交流展示的大舞台。学区间相互交流共享, 积极打造集团式教研氛围。尤其是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具有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教研、交流观点、开展互动的平台, 如QQ群、微信群、邮箱等公开信息, 有利于学区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教研共同体的开展体现了教育合作共赢的力量。教研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研活动的人气, 激发了教师主动教学的欲望, 也凸显了广大教师的潜在价值。

三、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教研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 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起步阶段, 许多教研共同体存在着承担安排考试、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检查教师课程备案以及传达指令等工作。这样一来, 教研共同体异化为一些一般性的事务性组织, 承担起了行政管理的职责, 并没有承担起一个有效的课程实践的组织。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教研共同体意识没有扎根于广大教师头脑中, 造成教研共同体角色转化缺失, 教研实践活动规划意识与能力欠缺, 止步于当前的发展阶段, 难以发现教研共同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也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针对性的策略, 这些意识观念上的松散直接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成熟完善健康发展。

(二) 合作教研缺乏深度

虽然教研共同体已取得一些进步与发展, 但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违背了创建教研共同体的初衷—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一方面, 一些教师往往自己有独特的教学专长、独家经验和成熟教学理念, 不愿意自愿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即使参与到教研共同体中也表现为虚假合作;另一方面, 各个学校之间也有设置教研壁垒的现象, 一些学校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真正教学“王牌”“尖兵”“骨干”, 或多或少担心自己学校的优势地位影响学校的生源与发展。此外, 一些教研共同体出现了类似“学派”的纷争, 存在着一些教学观点和教学实践的纷争和分歧, 侵蚀着教研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 运行机制不够成熟

无数成功团体或组织的实例告诉我们, 一个成功的组织或者团体必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 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前, 教研共同体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等还不够成熟, 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长足进步。一是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建设结构不完全, 管理指导等职责划分混乱;二是教研共同体考核机制不完善, 教研活动开始与结束等考核松垮,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缺乏考核;三是监督机制不成熟, 管理机构懒于监管, 疏于监控, 缺乏有效的监管规范制度和条例。

四、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意识

意识是人类思想的产物, 一种强烈的意识能直观地促进事物的实践与发展。教研共同体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者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而产生的思想产物。如果不能从思想这个根本上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 那么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正义等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阁”。那么如何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首先, 建设的领导者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 立足本地教育实际,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宣传与强调;其次, 各个学区应重视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 从教研共同体建设文化角度着手, 让共同体建设成为一种承民意、接地气、利百业的文化现象, 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领这种文化的精神要旨, 自觉成为这种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二) 稳固夯实合作力度

意识固然重要, 教研共同体合作也不可或缺。首先,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各个学校应加强交流互访, 形成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 成功借鉴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了解领会各自办学特色, 破除壁垒,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其次, 各个学校要轮流承办教研活动, 做好组织规划实施等工作, 确保教研活动质量, 其他各校应积极配合与学习, 不得推诿、拖靠、贻误工作;再次,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各校要发挥各级教师优势, 不断优化教研资源, 充分提供优秀骨干教师、保证其参与次数, 同时充分发挥本学区教研组团队的智慧, 交流见解与意见, 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做到优势互补, 坚持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 分层推进。此外还要树立典型, 建立骨干教师群体, 带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最后, 要注重倾听教师的心声与需求, 努力解决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中教师的需求和问题, 激发教师的合作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 完善运行机制

教研共同体作为一个组织团体, 其必须具有对应的运行机制。一方面, 逐级建立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 明确职责划分和管理领导, 形成人员调整、基础雄厚、管理得当的辐射全市学区的教研网络, 由点到面, 环环相扣, 为全市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打下扎实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 完善各级教研工作考核, 全市负责学区教研考核, 学区对各校、广大教师的教研活动质量与实施及时考核评价, 并将效果与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挂钩, 激励学区教师不断进取。此外, 明确监管机构任务指标, 加强监管机构轮流调整, 有效激发监管力度。

摘要:学区教研共同体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定义特征、背景优势、存在问题与优化途径, 旨在为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区教研,共同体途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赵学良.学校科研管理者“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学术年会, 2008.

[2]邓小丽.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以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建设为例[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刘其祥.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月刊, 2010 (6) .

[4]顾燕萍.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学区教研总结发言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今天,我代表第三学区在教研工作总结会上作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从四方面总结汇报本学区的教研工作:

一、准备工作充分。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应职能职责。

一个层面是学区领导小组:由马龙才校长担任组长;本学区所辖教管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是学区所辖中小学校长。

二个层面是学段小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划分的两个学段扩大为三个学段,即初中学段、小学学段、学前教育段。因为学前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教学也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学区,所以便于独立的开展活动。

三个层面是建立了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二是明确了工作内容。

1.围绕全区整体推进“生本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初步探索各学校各学科构建卓越课堂的教学模式。

2.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3.解决实际问题。4.提升专业素质。5.促进质量提升。三是制定了工作方案。

由学区学段小组在征求各学科小组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活动方案(小学、初中分别制定)。学区教研领导小组结合各学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学区教研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教研工作。

二、以课堂为载体,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我们本期的教研活动主要分两大块:一是教学观摩,二是质量监控。

(一)教学观摩

我们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以“有效课堂——卓越课堂”为大主题,分初中、小学、学前教育三个段进行。

1.初中学段

每次活动都围绕中心议题先上三堂交流课(承办学校一堂,其他学校两堂),再进行座谈和交流。全期共组织了五次。

3月28日龙市中学承担了初中物理、化学教研活动,中心主题分别是“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学生活动”。

4月10日龙市中学又承担了初中学段地理、信息技术、美术、心导教研活动,地理学科以“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干预作用”为中心主题;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中心主题;美术学科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绘画能力”为中心主题;心导学科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乐观心态”为中心主题。

4月2日初中数学、历史、体育学科中心教研活动在渭溪中学举行,分别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即勾股定理)、”“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为中心主题。

5月8日初中英语、政治学科教研活动在肖家中学举行,中心主题分别是“英语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

5月15日,初中语文、生物、音乐学科教研活动在香龙中学举行,中心主题分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及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节奏训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2)小学学段

开展了两次主题活动。4月19日在龙市中心完小开展了以“生本课堂·效益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一共呈献了6堂课:语文2堂,综合实践、英语、音乐、美术各1堂;5月10日在肖家完小开展了以 “把课堂从“讲堂”变为“学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研科目有数学、思品、心理导向、体育。

(3)幼儿学段

以“利用农村有利资源,开发幼儿游戏”为主题,在龙市中心幼儿园开设了四堂观摩教研课,分别是《神奇的泥巴》、《多变的树叶》、《好玩的稻草绳》、《蚂蚁搬粮食》。

(二)质量监控 1.初中学段

进行了学科联考与分析。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初

一、初二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联考与分析。

在龙市中学的牵头组织下,各学校承担相应学科的命题任务,龙市中学汇总确定考试时间及要求。考试结束后,龙市中学汇总分析各个学科成绩,做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分析到班,分析详尽,为各校相互了解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材料,有利于指导和改进相应的教学。

2、小学学段

本期期末本学区镇的19所小学使用区级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命题,采取全面交叉监考,进行了学区统一检测、统一阅卷,统一分析。此举措更好地掌握了学区及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方向。

三、全面考虑,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1.本学区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开设的课程齐全,领导、教师参与面广,每次活动的参与人员都在100人以上。每次活动前,都拟定好了详尽的方案,承办单位精心准备,参与人员积极热情。

2.注重与片区督导组相结合。在学区教学研究会上,我们邀请本学区督导组的领导前来指导,同时邀请他们参加了我们各学段的教学研讨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们的活动效果得到了提升。

3.活动资金得到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上拨和学校自筹。经学区会议研究决定,我们采取活动补贴方式,根据全年开展的活动次数来确定每次的补助金额,不足部分由承担镇的相应学校自筹。

4.邀请专家亲临指导。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邀请

了教科所的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其中,区教科所副所长李志全、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陈廷国、政治教研员兼第三学区教研活动联系人唐晓华、区教科所教研部主任张光前、信息中心主任刘卫东等分别全程参与了初中化学、初中物理、初中政治、初中地理、初中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研活动;教科所李俐均、唐晓华、唐平、杨儒鸿、曾谦、代俊华,基教科陈维强、陈洁等领导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讲学。他们通过课堂听课、座谈交流,对老师们的教学进行了指导,同时就如何实施和适应新课改,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卓越课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老师们提高了认识。

5.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座谈交流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区整体推进“生本式教学模式”的要求,通过提高课堂效益来构建“卓越课堂”,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区教师彼此在教研中相互沟通、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为进一步打造第三学区合作式的教研文化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学区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结合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课堂开放、资料开放、学校环境开放,达到展示、交流、督促的功效。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扎实推进了第三学区的“卓越课堂”建设,逐步实现了“组合发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全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区教学质量的大力提升。

四、下学年工作打算。

因为,学区教研总结会初步定在本月下旬召开,各学段的工

作计划拟在8月上旬交来,故下学期的具体工作安排我们还在策划中,但总的原则是: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创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三个关系,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大家!

如何有效开展学区教研活动 篇3

[关键词]学区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

学区,就是为了便于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教学管理区。划分学区的目的是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区教研活动具有就近灵活、贴近实践、规模小、花费少、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增加了教师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学区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区并不是行政机构,会造成例如组织松散,教研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各学校对学区教研活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学区专业引领不够,学区教研组成员间联系少,感情淡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学区教研活动如何开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完善管理机构,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首先,可在学区的学校之间成立管理委员会,成员们定期参加学区行政会议。同时根据学区教研活动要求,形成学区教研中心组。通过这种组建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管理到位,做到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其次,在以学区主体校为主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件比较差的学校,通过学区联动来利用和挖掘其他各所学校相对优势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成员校教师的优势资源,成立不同学科工作室或者设立学区学科教研组,进行跨校教研活动,如上公开课、研究课,进行某些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评比等,共同开展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

学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在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时召开例会,制定每学期详细的学区教研活动计划,也可以开展成员校主题活动月,每一个活动月包括专题教学研讨、学区同课异构等活动。学区主体校的活动月增设业务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学区管理委员会为确保学区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教研活动是学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载体,活动的生命在于活动的质量。要求每个教研活动安排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中做到“四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保证活动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还应利用学区教研QQ群进行教研交流讨论、上传优质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资源,以此打破时空限制,辐射学区化教研活动影响,分步推进,实现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和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学区主体校应积极组织学区成员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区教育科研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学区校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培训、观摩教学竞赛、研究学区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成果等。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专家高屋建瓴地引领,因此学区主体校要利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学区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观摩、交流活动。各学区校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兄弟学校开展互学互研交流活动,通过聆听全国优秀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等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回学校后还要上一节学习汇报课,并把学习体会在学区校教研活动中和组员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做法和步骤,进一步加强学区校的联系,实现学区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学区教研活动影响。

为更好地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各学科教师有充分的教研时间,学校要达成学区教研同步的共识,开学初应制定详细的学科教研计划,统一学科教研时间,固定教研地点,确定教研主持人,活动做到“四定”“四有”,让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度交流沟通。特别是由于小学科的专业教师有限,这种学区内的集中教研有利于他们互相促进提高。

学区通过学科教研同步、学区同课异构、名师送教下乡、专家主题讲座、骨干引领示范、课改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区间教师相互学习。骨干教师送课涉及学科尽量全面,要求参加听评课的老师积极参与,并提出点评建议;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的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评课指导,学区成员校均要求派出教师参与,专家们的讲座和评课高屋建瓴,教师业务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学区教研氛围也会日益浓厚。

经过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的渗透,由最开始的学区主体校单方引领示范,到学区各校自主开展主题活动、互动交流,最后形成学区校教研同步,名师送课、学区校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名师专家讲座等学区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形成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完善“横向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研体制。

三、名师工作室推动学区教研迈向纵深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根据各学区校的定位和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名师兴名校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原则,创建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教育管理类型的名师工作室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通过为学区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可以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从而更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名师工作室可以由学区主体校直接管理领导,由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保障,教科处可以协助对工作室进行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根据一定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送教、名师讲座、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形式,深化学区优质资源的整合,有效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这样,学校的教师成长发展通过学区教研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两个抓手、两个平台来完成。

学校名师工作室应在教科处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学区教师关于教学的系列研究与培训,要让教师意识到开展学科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要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要让教师意识到教学科研源于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让教师提出有利于课程改革、源于教学实际的研究课题,并且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研究和探讨这些课题。这种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教师应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同伴即专家”的教研思想。在对课题的取舍上,要让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从行政取向和完成任务的取向向探究和实现教育价值的取向转变。每个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组的实际情况,应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学科研究的个人课题,通过这种全体性的课题研究,让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提升学科组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内在品质,促进学科组内涵式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研究氛围的提升。

随着学区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学区教研管理中仍然会存在其他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学区教研活动增进了校际沟通,实现了教师交流,促进了学区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区教研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策略,创建有特色的学区教研组,为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不断努力。

学区教研 篇4

一、培训教师是教研员工作的任务

教研员的工作作风应该是:积极主动, 雷厉风行, 扎实高效, 开拓创新。为了积极推进全学区教研教改再上新台阶, 我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 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读和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并将教改的精神和内容与自身的思想融为一体。当前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不相同, 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个体差异也较大的复杂群体, 面对这一情况, 我首先走近教师, 体察、了解教师, 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改培训中紧紧贯彻“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促使不同类型的教师获得不同的发展与成长。与此同时, 我抱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 主动争取教师外出培训名额, 多年来, 我先后带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研讨、公开教学示范观摩、教材教法培训311人次, 为本学区教师尽快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舞台, 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二、搞好课堂教学评估是教研员工作的基础

本人认为, 要搞好课堂教学, 就要把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放在抓课改实验的实施和落实上。课堂教学评估工作要从下乡听课、指导为主, 要与教师结成学习伙伴。自2004年8月份以来, 本人共计下乡80余次, 走进校园300余次, 主要以指导检查学籍档案、教学教研建档、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教学常规管理、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研成果等的落实情况为主, 事无巨细地精心指导, 帮助学校教学教研踏上新台阶, 教研效果达到新水准。

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教研员工作的目标

第一, 教研员要在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随着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教研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使命感与危机意识, 成为学习的先行者, 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第二, 教研员要在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 各级教研员要立足于本地教育教学的现实, 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 做好文章, 把热点搞成亮点, 把难点变成突破点,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成长。第三, 教研员要在指导中提升专业素养。从整体上看,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教研员的指导。教研员设计组织的有针对性、实效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 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 能触发教师深刻的思考, 进而影响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第四, 教研员要在示范中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要重塑教研员的形象, 力争成为教师的角色示范;另一方面是教研员要现身示教, 为老师做专业示范。第五, 教研员要在合作中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 教研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专一兼多”, 跨学科、跨学段、跨项目参与活动, 这就要求教研员之间要互相理解, 相互学习, 积极协作, 体现出合作凝聚力。另一方面, 教研的过程又是教研员与教师共进共育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为教研带来了新的思维, 强调合作、互动、探究, 这就需要教研员与基层学校以及一些教研组织等组成教研活动的共同体。

我自担任教研员以来, 多次组织召开教导主任培训会议。成功举行全学区中小语数外和初中理化生、小学音体美等媒体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安翔雯、王小丽等40多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省市区级优质课。我帮助基层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以《多媒体教学的视觉与回声》《教研怎样进入教师心中》《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导主任》《校长研究》《分享精彩课堂, 感悟现实教况》等为题对各级骨干教师、教导主任、班主任等进行了延伸培训, 先后有50名教师的录像课和120名教师的论文被评选推荐到省市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 有196名小学专任教师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活动模式的设计与操作》延伸培训, 有35名教师申报的“十一五”省市教育科研课题被立项, 12名教师的课题通过省级鉴定。我率先承担以《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 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学区校本教研管理》等28项制度。组织百名教师听取13节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优质课和两位班主任、两位校长关于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的经验介绍。

学区教研工作总结 篇5

一年来,我学区坚持“创新、质量、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学区教育教学持续稳步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搞好教学常规工作,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1、本学年我学区各校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安排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条理化,我学区制定了《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实施方案》,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价做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我们对各校教学常规进行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并随时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做到认真细致,有记录,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学区长原建华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各校进行听课、评课,参加活动的教师人人说、人人评,一学年听课节数达100节以上。上学期6月份,我们抽各校骨干教师为评委,对学区所有教案、作业进行等级评比,各校对作业教案的检查情况进行交流、学习,并作出小结。本学期我们在到各校听课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有重点的检查,并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反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学区要求

各校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并有详细的记录。我们相信,抓好常规必能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夯实教学工作。各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均能深入课堂听课,着力关注教学,聚焦课堂。通过学区年终工作检查,10位校长都坚持一线代课,听课节数均达50节以上。同时,各校通过各种途径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交流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质量分析。

为全面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学区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过后,由学区对各年级各科成绩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并组织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校也进行质量分析,并把此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加强毕业班的跟踪监测

毕业班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工程”,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质量的“关键点”,为此,我学区针对毕业班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并采取阶段跟踪检测,小学六年级在上学期4月份、5月份、6月份学区组织了阶段性测试,从制订试卷、组织考试、组织阅卷各环节都进行了周密安排,特别是在考完后都进行了学区范围的分析,分析会上找差距,找问题所在,并选取各科教师代

表进行经验交流,学校校长表态发言,制订下一步针对性的措施。在我学区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今年的小考中,我学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我学区也及早入手,于9月中旬召开了小考质量分析会,并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为本届毕业班教师解读教材,传经送宝。制定了本届毕业班的教学计划,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成绩。

3、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

(1)我们积极配合和参加县组织的 “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等活动,通过听课和研讨,我们领略了名师风采,教学观念得到了碰撞、更新。

(2)各校根据实际开展教研活动,各校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如听评课、主题讨论,教材教法研究、质量分析等,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讲实效。

(3)本学期,在各校组织开放日的基础上,学区举行了“同题异构”联片教研活动,本校教师和兄弟学校教师同“上”一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交流、研讨,对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12月初,县初中教研室深入我学区,以毕业班为主进行了两天的下乡听、评课活动,借此机会,我学区积极配合,在学区4个初中进行了7科的活动交流,在活动中,每个教师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学习到好多新方法、新理念。

(5)11月份,县教研室对初三进行了摸底考试,我学区有三所初中取得了7、8、9名的好成绩,考试结束后,我们对考试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并邀请县教研室领导参加了我学区的质量分析会,教研室领导对我学区的现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努力探索网络教研,深化校际教研活动

为了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提升学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针对我学区大部分学校是单轨制教学的情况,去年5月份,我们启动了网络教研。各校投资建立了各自的网络教研室,新增电脑40多台,投资10万余元,满足了至少每两个教师一台电脑的需求,并成立了各科协作组,为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推动课改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改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唯一出路,我学区在县教研室倡导的“导学四环节”教改模式上狠下功夫,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校在课改中探索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王村中学进行了“微格教学”的尝试,王村小学构建了“自主、互动、赏识”型课堂模式,南社中学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尝试教学……教师教学观变了,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这无疑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加大资金投入,教师进行各级各类培训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们不仅“引进来”,而且还“走出去”,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经统计,我学区教师参加省、市、县、学区各级培训达900多人次,培训投入达8万余元。

二、存在问题

经过全学区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承认,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制约着全学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各校教学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对此一些学校认识不清,从学区对各校的工作检查中来看,多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都需要加强,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中,各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案备写简单粗略,多数教师把备课就简单得理解为写教案,忽视了写教案之外的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去教,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作业批改方面,落改,错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对学生都已造成误导。在辅导方面,多数教师方法简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有针对性的设计习题,致使辅导的实效性不强。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努力方向

1、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研讨,加强以听课、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开展创新评优课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2、继续以校本培训、网络教研、联片教研为契机,以强化教学常规为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坚信,昨天的成绩不应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学区必将再接再厉,本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上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有特色的西六支学区教育。

2013.12.26

教 研 工 作 总 结

——创新、质量、特色

西 六

上一篇:护理技能实训下一篇: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