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2024-04-29

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共4篇)

篇1: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了解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现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有关文件,对相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又可分为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和选修Ⅰ为国家课程,选修Ⅱ为学校课程。

三、学分设置:

1、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中,获得144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其中必修课程获得116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

2、选修Ⅱ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共6学分,学生必须修习。现已完成的选修Ⅱ课程有:人生规划(0.5学分)、心理健康课(1学分)、英语口语(外国文化入门)(1学分)、车模课(0.5学分),正准备在高二年级第4学段开设的选修Ⅱ课程有:《中华经典诗文欣赏》(语文)、《空间向量的应用》(数学)、《PracticalGrammarForHighSchoolStudents》(英语)、《探究物体的往复运动》(物理)、《物质结构初探》(化学)、《生物发酵原理与生活》(生物)、《市场经济知识》(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历史)、《河西走廊旅游地理》(地理)课,各9课时,每科0.5学分。

3.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15学分,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获得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⑴.研究性学习

高中阶段必须修完15学分,活动时间不少于270学时,完成课题不少于3个。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材料:(1)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2)过程记录;(3)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4)活动成果。(5)研究性学习每课题占5学分。(6)课题成绩计算办法:开题报告—20分;研究过程(阶段性成果)--40分;研究成果—40分,本课题达不到60分不予认定学分,重新研学。

⑵.社区服务

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计2学分。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活动材料:(1)学生的活动计划、过程记录、总结;(2)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3)社区服务须在高二结束完成。工作日不够、材料不齐全,参加活动不认真,不予认定学分。

⑶.社会实践

社会时间的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周,计2学分,高中三年共计6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包括军训、社会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参观访问、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材料:(1)学生活动计划、过程记录、总结;(2)相关单位(或学校)提供的证明材料;(3)社会实践每学年认定一次。工作日不够、材料不齐全,参加活动不认真,不予认定学分。

为迎接2012年新课程实验专项督查,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等相关规定,班主任务必在4月11日之前,督促学生学习并熟悉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等相关规定。

教务处

2012年4 月10日

篇2: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暂行规定

(2015年3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设臵的指导意见》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暂行规定》,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1.本规定旨在规范国科大在学研究生有关学分要求、选课、考核等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事项。此处“研究生”指的是在国科大正式注册的研究生,即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国科大校部和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院、所、台、站、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研究所”)攻读硕士(以下简称“硕士生”)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博生”)、直博生和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普博生”)。

2.国科大研究生的培养贯穿于国科大校部组织的集中教学阶段和在科研院所的科研实践阶段。集中教学阶段为期1个学年,一般包括秋季、春季和夏季学期。硕士生、硕博生、直博生须参加集中教学阶段的课程学习,特殊情况须经国科大教学委员会批准。

二、学分要求

3.国科大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等部分,由各研究所依据国科大有关培养方案的规定,结合学科特点、研究生工作量等因素核定学分和完成期限。

4.硕士生申请硕士学位前,总学分应不低于35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0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习。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上述规定前提下,参照国科大相关培养方案,工程硕士必须修读《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专业英语》三门公共课,共计4学分。

参加集中教学的硕士生,在集中教学阶段,课程学习总学分应不低于2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

5.硕博生与直博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总学分应不低于4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7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习。学位课学分不低于2

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公共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

参加集中教学的硕博生和直博生,集中教学阶段课程学习总学分应不低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低于7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

硕士生、硕博生与直博生在集中教学阶段尚未修满的课程学分,可以在回到研究所的科研实践阶段,修满申请学位必需的课程学习所要求的学分。

6.普通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7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3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

7.参加集中教学的研究生,在秋季和春季学期中,每学期修读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在夏季学期修读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

三、选课要求

8.研究生参加课程学习,必须办理注册选课手续,修完课程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攻读学位所需的课程学习学分。

9.研究生在选课时,须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区分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每学期的课程。

10.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必修的公共学 位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文系列讲座》和《硕士学位英语》“(英语A)”;博士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包括《博士学位英语》“(英语B)”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工程硕士研究生除修读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外,还必须修读三门非学位课程,即《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专业英语》。

11.研究生应在学期开始后两周内,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臵和培养方案,参照《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日历》、《中国科学院大学课程开设表》,慎重选定修读课程并明确是否作为学位课,然后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选课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选课。

12.网络选课结束两周内,所属院系下载打印《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选课登记表》,交研究生本人核实,经导师签字、研究所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复核盖章后,审核汇总并报教务部备案,作为研究生注册选课和成绩登录的原始依据。

13.研究生如在选课结束后有课程增选、退选的变更需求,须由本人向教务部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选课变更申请表》。增选课程,须在该课程网络选课结束后两周内或开课两周内完成;退选课程,应在该课程学时完成一半前完成。

14.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如需改变专业,可在专业变更 后,根据新专业的培养要求变更课程属性为学位课或非学位课。

15.研究生在集中教学阶段,确有必要到其它高校选修的课程,如果需计入研究生集中教学阶段总学分,须经研究生所在院系同意,并向教务部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外选课申请表》。外选课程主要内容须与《课程设臵方案》中的相关课程内容一致,每名研究生每学年至多选修2门专业类课程。

16.因考试不及格或考核未通过以及其它原因,经院系同意重修课程的,应在研究生正常选课结束后,方予以安排选课。课程重修原则上安排在下一学年相同课程中进行。

四、课程考核

17.研究生在完成注册选课、修读完课程后,必须参加课程结课考核。

18.研究生课程成绩不低于以下标准时,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百分制成绩60分;等级成绩为“优秀”、“良好”或“及格”;合格成绩为“通过”。无故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计0分、“不及格”或“未通过”。

19.研究生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期末考核,可申请缓考,但须事先向教务部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缓考申请表》。缓考成绩按正常考核成绩登录。

20.研究生如课程考核成绩低于60分、不及格或未通过,可以补考一次或申请重修一次。补考一般应在下一学期开学四周内完成,补考方式应与原考核方式一致,命题原则上应由原主讲教师负责,试题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的要求保持一致。研究生通过课程补考后,成绩按“60分”、“及格”或“通过”登录。

英语课采取复考制,即考试未通过的,可以在就学期间多次参加补考,补考通过的按60分登录成绩。

21.研究生因课程考核成绩低于60分、不及格或未通过而申请重修时,本人须向教务部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课程重修申请表》,并按《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接收旁听生的规定》收费,期末考核成绩按正常考核成绩登录。

22.研究生或导师对课程学习成绩不满意,经院系同意后,可申请取消该课程的成绩,但必须重新修读该课程且只可重修一次。研究生本人须向教务部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课程重修申请表》,重修课程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接收旁听生的规定》标准收费,考核成绩按正常考核成绩登录。

23.经教务部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批准选修其它高校课程的研究生,持开课单位研究生教务部门开具的正式成绩单,交教务部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登录成绩。开课单位成绩单的成绩记录方式与国科大成绩记录方式不一致的,由院系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外选课程特点,参照所在学科其它相近课程的考核难易程度等换算为国科大的成绩记录 方式。

24.硕士生、硕博生在学位课考试中,如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可由本人向开课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须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25.硕士生、硕博生若在同一学期内出现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普博生和直博生若在学位课考试中有一门课程不及格,此两种情况不适用补考或重修,须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五、附则

篇3: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2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 均实行学分制管理, 共43人, 按学号顺序排序, 其中排在1-22位的为LBL组, 排在23-43位的为PBL组, 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汞》为例, 按照包头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1.2.1 PBL组

该组学生分为3个小组, 每组约7名学生。教师以“尿中汞的测定”为主题, 设计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汞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和排泄的”、“进入人体的汞有何危害”、“何种人群容易接触到汞”、“何种生物监测指标可反映人体汞暴露”、“不同汞暴露生物接触指标的限制各是多少”、“如何判断人体是否存在汞中毒”、“测定生物材料中汞含量有何注意事项”、“测定生物材料中汞含量可能引入误差的步骤有哪些”等。提前1周将授课内容告知学生, 让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实验教学中, 模拟汞接触职业工人出现疑似汞中毒症状, 要求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利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制定工作方案, 并对患者进行取样确诊, 得出该患者是否为汞中毒的结论。此过程中,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并作出总结。

1.2.2 LBL组

按照传统模式进行, 教师为主体, 先讲授尿汞测定意义、测定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提出注意事项, 再由学生操作, 得出结论。

1.3 效果评价

1.3.1 成绩

课程结束后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汞》一节实验授课内容统一命题, 统一阅卷。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两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一致。

1.3.2 自我评估

对PBL和LBL组的学生当堂课进行教学满意度和学习体会的问卷调查, 现场回收问卷, 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

PBL组和LBL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自我评估

两组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见表2, 由表可知, 与LBL教学法相比, 采用PBL教学法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能力, 使学生更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BL教学模式具有更愉快的学习讨论氛围, 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但PBL组的学生也表示PBL教学模式占用太多课余时间、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完整的学习框架, 这一点正是LBL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

3 讨论

《生物材料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其特点是内容多、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 学生难于记忆;教学内容中涉及仪器原理、结构部分知识较为抽象,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问题为主线, 可以将多而广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实际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 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信心。因此在理论知识考核中, PBL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高于LBL组。

《生物材料检验》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很多实验课程就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内容。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例, 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制定工作方案, 并开展实验, 可有效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被动观察演示实验和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注意事项。因此PBL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高于LBL组。

由于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从LBL教学法中的配角变为了主角, 从而比LBL被动接受式授课能更敏锐的发现问题, 更主动的分析解决问题, 因此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愉快。但由于PBL教学法需要学生在课程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76.2%的PBL组学生表示占用课余时间太多、有较大的学习压力, 因此在每节实验课程中均使用PBL教学法还存在一定难度。有66.6%的PBL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全面学习, 这是由于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 一些不容易被注意的关键问题常被忽略掉, 因此这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强调不易被重视的关键问题。

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可以在学分制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推广,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学分制下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在《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2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 分为两组, 在其《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中分别实施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与LBL (lecture-base learning)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PBL组的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LB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自我评估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学分制下, PBL教学方法可在《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推广, 其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学分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生物材料检验》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1]白研, 毋福海, 黄丽玫, 等.PBL教学法在水质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8) :278-280.

[2]葛洁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的学生选课情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 (16) :250.

[3]李建芳, 周枫.PBL教学法在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4, 24 (2) :151-153.

[4]张志军, 胡昌军, 张英.PBL教学法在医学高专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检验医学教育, 2012, 19 (3) :32-34.

篇4: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学分修习规定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课程;学分机制;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68-02

工程热物理课程通常包括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是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中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较多,例如航空、水利、机械、动力、航海、冶金、建筑、环境等,对各专业的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环节,国内外高校也非常重视这一教学环节。[1] [2] [3]例如,基于MATLAB语言开发的工程热物理课程虚拟实验在教学中已起到了辅助作用。[4]我国华中科技大学许国良教授则开发了Saints2000的传热学虚拟实验。[5]目前,PDCA循环已在工程热物理实验质量管理中得到应用。[6]

一、实验教学与研究现状

(一)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工程热物理领域的专家,以及教学人员对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目标进行了研究,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实验室可以在完成计划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真正面向学生的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还很少。

2.完善实验设备,增加可开设的实验数量。例如,传热学课程中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为了巩固和加强对这三种基本热传递方式的理论理解,应分别开设相应的三个验证性实验。但由于学时、实验场地、学生人数较多等限制,很多高校往往没有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

3.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打破原实验课程、原实验室界限、压缩传统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内容。例如:(1)LabVIEW在工程热力学远程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2)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与传热学实验教学的整合。(3)以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但这种实验教学的改革受到软件应用和开发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学分机制与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学分机制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也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和前沿性;2.实验内容的多样性;3.教学对象的特殊性;4.国际化程度;5.与现代实验教学理论的融合性;6.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二、实验教学方法手段

基于学分机制条件下实验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性地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一)实验设备的先进性

满足实验设备的先进性是一个首要和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对于研究性高等学校的建设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例如:新闻《去国家实验室打工,武汉理工大4人同获名校保研》,应该得益于此环节。保障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也是一个最困难的环节:其需要更多的资金、更短的更新周期。对于工程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而言,应该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学校先进的设施进行调研;其次,统计与工程热物理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台架;最后,基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进行选择,并作为综合性实验台架。这也提高了学校先进实验设备的利用价值。基于实验设备先进性环节的实施,实验内容的前沿性才得以体现。满足前沿性的实验内容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二)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的多样性是学分机制条件下实验教学的重要特点。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学分机制条件下,学生对实验的选择性空间更大、更灵活,包括实验探究的兴趣性、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培养目标、实验时间安排等。可行的解决方法:1.基于一套实验装置,设计多个探究性问题来满足学生对实验多样性的要求;2.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来解决实验内容的多样性需求。例如,设计性实验、安装性实验、调查性实验、演示式实验、动画制作实验、仿真实验等。

(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学分机制条件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的主动性上。实验内容多样性是满足教学对象特殊性的最基本环节。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虽如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一)所描述的“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但采用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能够达到“众口能调”的境界。

(四)国际化程度

实验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技术;一流的实验成果报告和交流写作水平。例如,在实验报告的撰写中,可采用双语或全英文的形式。

(五)与现代实验教学理论的融合性

工程热物理课程实验是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方法是各相关专业专家和教学人员一直探讨的内容,例如,《续议物理演示实验教学》[7]一文,强调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性实验的重要地位,即演示性实验凭借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观的支撑。本文也认为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众所周知,通常的演示实验是针对经典问题,利用实验装置,由教师向学生演示。而本文强调:现代的演示实验应该是针对经典问题,利用现代的技术,由学生来演示。例如,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演示经典实验。

(六)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工程热物理实验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表现在其理论和应用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贴近我们的生活。例如,在传热学导热、热对流、热辐射教学中,要求学生探讨性地观察和设计实验:如何测量湖北特色小吃“欢喜坨”的温度?这类实验内容摆脱了实验室场地和空间的限制,也是启发式实验教学的途径之一。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工程热物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创新型、实施学分机制且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的“瓶颈”问题。本文基于调查融合在实验理论教学中的思考,探讨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邹艳芳.“传热学”实验教学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106-107.

[2] 黄晓璜,崔国民.高校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00-101.

[3] 孙宝芝,宋福元,张鹏.美国热工课程教学对我国热工课程教学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4):106-107.

[4] 姜昌伟,傅俊萍,赵李铁.基于Matlab的传热学虚拟实验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316-317.

[5] 许国良.SAINTS2000在传热学课程虚拟实验中的教学与实践[C].2004年全国热工课程发展战略规划学术研讨会,2004.

[6] 严大炜,邹琳江.PDCA循环在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5(7):10-11.

[7] 刘国松.续议物理演示实验教学[J].剑南文学,2013(7):332-334.

上一篇:我合掌问佛,今生我与谁结缘下一篇: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